- 相關(guān)推薦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詞賞析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詞賞析 1
【關(guān)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節(jié)日,元宵
【名句】
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
【出處】
宋蔣捷《女冠子 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
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
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譯注】
而今隨隨便便掛上幾盞小燈,再沒有了昔日“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的盛況了。
【說明】
《女冠子 元夕》是南宋詞人蔣捷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南宋亡國后,蔣捷許多詞作,都表現(xiàn)出作者懷念故國的心情,抒發(fā)了喪失山河之慟。這首詞上片前半寫往日元夕之盛況,后半寫今日之清冷及自己心情之郁悶。下片寫往昔之繁華不再的無奈,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深切緬懷。更多描寫元宵節(jié)的古詩詞名句請關(guān)注“”
【賞析】
“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這幾句寫今日元宵情景。“而今”二字是過渡,上寫昔日情景,下寫當日元夕景況。“燈漫掛”,指草草地掛著幾盞燈,好像只是為了應(yīng)付,完全沒了過元宵的心情。這句與“琉璃光射”形成鮮明的.對照。“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這兩句既寫此夕的蕭索,又帶出昔日的繁華。那時的元宵之夜是“東風夜放花千樹”,是“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是何等的熱鬧,何等的繁華,如今只!盁袈䲣臁。這幾句通過往日繁華與今日蕭索的對比,突出今非昔比的心酸與無奈,表達了詞人對故國深切的懷念。
古詩詞賞析 2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不知為何每當讀到這句詩,不知為何,心情總是沉重的,這首詞乃秦觀所寫,這首詞的意思是云彩在天空變幻出千百種奇巧的樣式,牛郎、織女守候在遙遠銀河兩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會,可這相逢就如同秋風和露水般的交溶,勝過了人間那些日日相守,卻不懂珍惜的人間伴侶。 這刻纏綿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綿綿不絕,這如夢似幻的短暫歡會,卻最終還是要結(jié)束,牛郎、織女戀戀不舍的各自踏上歸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勸解:我們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 當年,秦觀為情所困,寫下了這首鵲橋仙,試問,如今又有多少人像秦觀一樣,為情所困呢?
現(xiàn)在正是中小學生的青春期,大部分家長都不允許學生彈戀愛,可我要說:給我們一片自由的天空吧!
古詩詞賞析 3
宮詞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
月殿影開聞夜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注釋
、怕勔孤哼@里指夜深。
⑵秋河:指銀河。
譯文
高入云天的玉樓,奏起陣陣笙歌;
隨風飄來宮嬪的笑語,與它伴和。
月宮影移,只聽得夜漏單調(diào)嘀嗒;
卷起水晶簾來,我似乎靠近銀河。
賞析
這首宮怨,與其他宮怨詩的不同處,是采用對比的`手法。前二句寫聽到玉樓笙歌笑語;后二句寫自己鎖閉幽宮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顯露于言外。
古詩詞賞析 4
這首《絕句》是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絕句》全詩翻譯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絕句》原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注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lǐng)地,江蘇省一帶。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絕句》賞析
這首絕句,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全詩詞中并無人的出現(xiàn),比如第一句第二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都是遠處的`情景,黃鸝,翠柳,形成了鮮明的顏色對比。白鷺,青天,也是一種色差,給人一種很強的代入感。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則是一種由遠及近的寫法,從窗外望去,山頂還有著白雪未曾消融,門前已有船只在漂泊。
寫春日景象,但是未言春,卻處處有春的存在,詩中無我,卻處處都是由我而觀出的景。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古詩詞賞析 5
懶云窩,靜看松影掛長蘿,半間僧舍平分破[一],塵慮消磨[二]。聽不厭隱士歌,夢不喜高軒過[四],聘不起東山臥[五]。疏慵在我[六],奔兢從他[七]。
注釋
[一]平分破:猶言平分著。破,在詞曲中當著字講。
[二]塵慮:俗念,也就是功名富貴的念頭。
[三]隱士歌:隱士們所唱的.歌。如《楚狂接輿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容政者殆而。漁父《滄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四]高軒過:言貴賓乘著華貴的車子前來探訪《新唐書·李賀傳探》:(賀)七歲能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gòu),自目曰《高軒過》。
[五]東山臥:東晉政治家謝安曾經(jīng)隱居會稽東山,不肯出仕!妒勒f新語·排調(diào)》:卿(謝安)屢超違朝旨,高臥東山。
[六]疏慵:遼闊而懶散。
[七]奔兢:為名利而到處奔走、拚命競爭。盧照鄰《五悲文》:夸耀時俗,奔兢功名。
古詩詞賞析 6
舉例分析: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
。ó敃r詩人孤獨難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涼。)
2、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后兩句,請簡要分析。
。ㄔ娙送萍杭叭,擴大了望月的范圍,境界高遠。明明是自己懷人,偏說秋思落誰家。表現(xiàn)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秋字在詩中除交代季節(jié)外,還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2、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鎸垹T,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讀親友詢問歸期的來信,心中充滿歸期無期的孤寂。)
實戰(zhàn)演練:
1、山中留客(張旭)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陰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用一弄字,有何表達作用?
。1)三、四句說縱使晴陰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為什么會沾衣?詩人如此寫有何意義?
2、浪淘沙?懷舊 (李煜)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1)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了什么?
。2) 天上人間一句流露了詞人怎樣的心境?
3、梅花絕句 (陸游)
低空銀一鉤,糝野玉三尺。
愁絕水邊花,無人問消息。
。1)前兩句為梅花的出現(xiàn)展示了一個怎樣的背景?
。2)你對詩中的梅花形象怎樣理解?
4、雪中偶題(鄭谷)
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1)這首詠雪詩在景物的選擇上有什么特點?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對這首詩宋人有不同評價,有人說它奇絕,也有人說它淺俗,你怎么看待?
5、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1)詩的前兩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何特點?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
6、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 一山放過一山攔。
。1)末句的放過和攔用得精彩,為什么?請簡要分析。
。2)本詩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是怎樣來表現(xiàn)這個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詩中僵與孤,寫出了詩人當時怎樣的處境?它們在詩中有什么作用?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8、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fù)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前兩句中的外、斷、復(fù)從哪三個角度寫作者貶居之苦,有什么表達作用?
。2)一般人是近鄉(xiāng)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本詩的后兩句不同,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fù)雜心理?簡要分析。
9、閨怨 (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1)詩中孤字含義豐厚,請做簡要分析。
(2)這首詩通過主人公思婦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遞進表達的?簡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這首詩以誰的口吻,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詩詞寫作上的特色。請聯(lián)系詩中春江正渺茫作簡要分析。
11、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樣用寒孤兩字,營造出與除夕歡樂團圓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鄉(xiāng)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這樣的表達有什么獨特作用?簡要分析。
12、從軍行(王昌齡 )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1)詩的前兩句用日色昏和紅旗構(gòu)成了怎樣的一幅邊塞軍旅圖?簡要分析。
。2)作為邊塞詩,本詩洋溢著怎樣的感情基調(diào)?為什么?簡要回答。
13、雨晴(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本詩前兩句用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后兩句寫得饒有趣味,請作具體賞析。
14、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1)本詩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現(xiàn)了怎樣的夏意?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
。2)襯托是古詩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手法,請舉詩中的一例進行賞析。
15、新晴 (劉攽)
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
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1)第二句中無人兩字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2)本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具體賞析其藝術(shù)效果。
16、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前兩句寫春末夏初景物特點,請具體賞析。
(2)本詩的詩眼是哪個詞?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7、秋江 (道潛)
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
數(shù)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1)前兩句詩充滿畫意,很有色彩感,請簡要分析。
(2)試從實與虛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沤Y(jié)合詩題,展開合理想像,用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把詩前兩句所呈現(xiàn)的畫面具體描述出來。
、迫姳磉_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9、鷓鴣天(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1)這首詞的內(nèi)容與《西江月?明有別枝驚鵲》相同,都是描寫_________________ 。
(2)詞的上片在描寫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幾個詞用得非常傳神?
。3)春在溪頭薺菜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0、題奉晚(周敦頤)
花落柴門拾夕暉,昏鴉數(shù)點傍林飛。
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1)這首詩中哪一句話交代了詩人觀景的立足點?
(2)詩人描寫昏鴉時為什么用點而不用只?說說你的理解。
21、早梅(張謂)
一樹寒棒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1)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本詩則側(cè)重寫梅的什么特點?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2)本詩主要表現(xiàn)了梅花怎樣的品質(zhì)?
古詩詞賞析 7
梅花落
唐代楊炯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影隨朝日遠,香逐便風來。
泣對銅鉤障,愁看玉鏡臺。行人斷消息,春恨幾裴回。
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贊許感嘆,請問你為何會如此?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jié)果實?墒,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風中搖蕩,在春日里嫵媚的你,卻紛紛隨風飄落凈盡,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卻沒有抗寒霜的本質(zhì)。
注釋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嘆息聲。
③君:指上句"偏為梅咨嗟"的詩人。
、芷洌褐该坊āW骰ǎ洪_花。作實:結(jié)實。其下是詩人的回答。這二句是說梅花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jié)實,不畏嚴寒。
、轄枺褐该坊āKA:霜中的花。華,同“花”。這三句是說梅花(縱使在艱難日子顯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質(zhì))一旦遇到了春風春日,就趕緊搖蕩著腰肢去諂媚它們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卻沒有抗寒霜的本質(zhì)。
⑥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
、咚|(zhì):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huán)境的本質(zhì)。
簡析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辭”。這首詩通過女主人公的賞梅來表現(xiàn)了她對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戰(zhàn)爭的長久,親人無音信。讀者從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當時邊關(guān)戰(zhàn)爭的時間之長,守疆的重要性。此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詩。前四句詠物,后四句寫人。首聯(lián)的梅花引出了尾聯(lián)中對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則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獨。詩味醇厚,形象逼真。
古詩詞賞析 8
古詩原文
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譯文翻譯
我從南方歸來不必再象屈原那樣為報國無門而悲傷自憐,眼看著就能回到長安回到朝堂。
在這春風中行進在汨羅江邊的路上,回想起先賢,激勵著自己要有所作為,不要辜負了這開明的時代。
注釋解釋
汨羅江,水名,在湖南省東北部。
修門:《五百家注》引孫汝聽曰:“《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入修門兮。注云:修門,郢城門!贝私柚搁L安城門。
明時:政治清明之時。
創(chuàng)作背景
楚國大夫屈原憂憤國事,懷石自沉于此江。后人常臨汨羅江憑吊屈原。柳宗元三十三歲時因參與“永貞革新”失敗而貶為永州司馬(今湖南零陵)。在永州司馬這個閑職上任滿十年,十年之后,又被發(fā)配到更遙遠的邊荒之地的柳州。此詩可能就作于南行的途中。
詩文賞析
吟詠屈原的詩詞,也有相當多的是一些遷客騷人,宦游經(jīng)過秭歸等地時,于羈旅之中吊念屈原,含有對自己身世遭際的感嘆。詩人同情屈原的可悲命運,把個人遭受排斥打擊的忿恨和不滿壓抑在心中。柳宗元還寫過“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币瓰橹,抒被貶謫抑郁憂憤之情。
“南來不作楚臣悲”,南來,點明自己的處境;寫詩人回顧貶湘時,已下定決心,不作悲愴的楚臣。即不愿像屈原那樣因憤世而懷沙自沉。“不作楚臣悲”,表明自己的心境,自己不會像屆原那樣,因憂國憂民而自沉于水。為何不悲?
“重入修門自有期”,表明詩人憧憬未來,有信心勵精圖治,再干一番事業(yè)。詩人以一達觀的心態(tài),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開頭二句寫事、抒情,皆未言及風,三句則引入風的描寫。
“為報春風汨羅道”,述說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又來到汨羅,這條路不是沉淪之路,而是充滿希望之路。詩人為了答謝在汨羅江旅途道上春風吹拂,“莫將波浪枉明時”,再次指出不能像汨水的.波濤淹沒到大湖中,而是下決心不辜負元和中興的美好時光。波浪,人生波折,局勢動蕩!澳、“波浪”、“枉”、“明時”暗寓出詩人不因為遭受到挫折而耽擱了自己在政治清明之時施展才干的情愫。
觀此詩作,以七絕近體而存古韻,以平實質(zhì)樸而寄深情,中唐以后少有人能及。東坡嘗評子厚之詩:發(fā)纖秾于古簡,寄至味于淡泊。此詩沒有刻意渲染,只是平實的語句,卻能感人至深;沒有刻意表白,只是普通的敘述,卻是發(fā)自肺腑。詩中寫江中遇風,并未具體寫風的表現(xiàn),而是以人生的經(jīng)歷、體驗作為主要表現(xiàn)內(nèi)容,將“春風”作一點綴,以此與作者那樂觀的心境相互映襯。
古詩詞賞析 9
答寄俞仲蔚明
[明]李攀龍
太乙貺漢德,名駒生渥洼。
赤汗沾青云,長嘶挹流沙。
饑龁玉山禾,渴則飲其涯。
翹尾以躑躅,迍夬相經(jīng)過。
不愿游閶闔,況乃服鹽車。
世豈無伯樂,垂耳奈我何。
天子發(fā)素書,使者出蹉跎。
駪々十二閑,駑馬?喽。
雖有千里姿,羈絆非所加。
作品賞析:
。ㄓ嗉蠕浻邝[詩,偶得王承甫《與屠青浦書》云:“讀足下與王元美書,所彈射李于鱗處,爽焉快之,然論文耳,猶未及詩。仆謂其七言歌行莽不合調(diào),五言古《選》樂府,元美謂之臨摩帖,《后十九首》何異東家捧心益丑,《陌上!犯淖杂袨樗,非點金成鐵耶?絕句間入妙境,五言律亦平平,七言律最稱,高華杰起,拔其選,即數(shù)篇可當千古,收其凡,則格調(diào)辭意不勝重復(fù)矣。海陵生嘗借其語為《漫興》戲之曰‘萬里江湖迥,浮云處處新。論詩悲落日,把酒嘆風塵。秋色眼前滿,中原望里頻。乾坤吾輩在,白雪誤斯人’云云,大堪絕倒。仆嘗以為雅宜之行草、新安之古文、歷下之七言近體,在彼非不精工,習而宗之者愈似愈乖,不可有二,何則?徇所美而乏通才,局于格而寡新法,守而弗化,極而弗變,其神者不全耳!背懈χ摎v下,與余所評駁若合符節(jié)。元美雖為于鱗護法,亦不能堅守金湯矣。前輩又拈歷下《送楚使》詩“江漢日高天子氣,樓臺秋敞大王風”云:“此賀陳友諒登極詩也!迸c承甫引淮海生之語相類,附及以資一笑。)
古詩詞賞析 10
[清]龔自珍①
漠漠春蕪春不住,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偏是無情偏解舞 ,蒙蒙 撲面皆尺絮。
繡院深沈誰是主?一朵孤花,墻角明如許!莫怨無人來折枝,花開不合陽春暮。
注 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龔自珍,嘉慶十五年(1810年)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試又落榜,這闋《鵲踏枝》就寫于這一時期。
6.這首詞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案 采取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或:運用比擬手法,詞人把花人格化,以“孤花”寫自身。)一朵鮮艷明麗的孤零零的`花,開在暮春時節(jié)的廢園墻角,無人觀賞、采摘,借花寫人,寄托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感慨。
7.請評析“孤花”這一藝術(shù)形象。
答案 這首詞塑造了一個超然世外、高標獨立、不合時宜者的形象。詞人在下闋描寫了一朵絢爛、充滿生機的“孤花”在滿園蕪雜中明艷開放的情景,與上闋柳絮的曼舞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直接抒發(fā)“莫怨”無人問津、只因“不合”時宜的孤高情懷。生動而典型地呈現(xiàn)了一個遺世獨立的文人形象,對隨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義。
古詩詞賞析 11
原文: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傄环N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挾來陣陣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陽光,投下慘淡的影子,漸漸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別的地方,你走了,一陣陣蕭索的風,帶來易水上的蒼涼。那風呵,又吹起來了,吹起河岸上的柳。受盡霜凍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黃葉,影子是這樣的孤單。還記得嗎,還得那飛絮如雪的時候?我久久瞭望你遠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臨,浪花飄起來了,是茫茫的煙霧,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陽。只有那孤苦柳樹,迎來匆忙的過客,扭動著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輕輕地舞動。
春天里,我們彼此相愛,卻在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無數(shù)相思的落淚。回憶起攜手并肩時的親密,那份感傷,就象無數(shù)的細繩把我的心捆扎。笙歌勁舞的畫舫,依然繞著河岸緩緩地移動,可是我的心里卻是這樣的冷落,水在流,云還是那樣地飄,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兒,你在何處。想著那些相戀的日子,如同一陣吹來的東風,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風呵,吹不進重疊的窗簾,只是讓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間。我只能等待那個梅花的精靈,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在月淡星稀的時候,我對她說出自己心中的苦悶,讓她傳達我對你深深的思念。
注釋
、沤鹈鞒兀涸~牌名,秦觀創(chuàng)調(diào),詞詠汴京金明池,故取以為名。
、茞潱菏б猓脨。
⑶蕭蕭:風聲,草木經(jīng)風搖落之聲。
、人獥l:經(jīng)霜的樹枝條。
、膳f時飛絮:化用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之九:“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
、释韥恚阂雇韥砼R之際。
⑺行客:來往的行旅客人。
、萄嗯_佳句:燕臺,又指燕昭王延攬?zhí)煜沦t士的黃金臺。柳氏此處喻指幾社文人雅集賦詩的地方。
、痛喝蔗劤汕锶沼辏褐府斈陰咨缑髋c柳氏交游,曾為她作春閨風雨的艷詞,競成為今日飄零秋雨的預(yù)兆。
、萎犖簦哼^去,以前。
⑾如許:如此,此為概指之辭。
、欣@堤畫舸:化用湯顯祖《紫釵記》中“河橋路,見了些無情畫舸,有恨香車”句意。
⒀憶從前:“憶”,回憶。此為回憶從前那些相戀的時光。
、颐純撼羁啵宏懹巍垛O頭鳳》:“一杯愁緒,幾年離索”,表現(xiàn)詞人懷念戀人,柔腸寸斷的心緒。
、用坊辏夯锰K軾《復(fù)出東門詩》:“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⒃伊:彼,他或她。
賞析:
作者:佚名
《金明池·詠寒柳》中的柳具有獨立自主的自由心性與主體意識,不依附于某個實體,雖慨嘆凄涼的境遇,卻沒有失去自我的主體意識,期望與梅魂平等地對話。這一改柳往日柔弱不堪攀折的形象,為柳重塑了剛毅的品格,而這種剛性氣質(zhì)則是來自于詩人主體的獨立人格意識與自由心性。
上闋明寫柳而暗寫人生的遭際。“有恨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南浦”一詞緣于江淹的《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中國人喜聚不喜散,對于送別總是很敏感的,分別總會令人為之愁腸百轉(zhuǎn),淚濕衫袖。此詞開頭便把地點定在這樣一個令人的情緒易較為之傷感的環(huán)境中,在這樣一個送別的地點,又是一個這樣的秋日的黃昏,殘陽西掛,滿目凄涼,伴隨著泠泠的寒風。
“更吹起,霜條孤影!币粋“孤”字,更為這凄涼的環(huán)境平添一絲的無助、孤獨。起語全用冷色調(diào)的詞,刻畫了一個凄涼暗淡之境,寫盡了柳如是人生的孤獨、無奈的心境!斑記得,舊時飛絮”一句,把時間由現(xiàn)在推向過去,現(xiàn)今的生活是孤獨、無助的,那以前的'生活呢?“舊時飛絮”便是最好的回答了。詞人在這里用了“柳絮”這一意象,“柳絮”無根無蒂任風吹落,隨意飄蕩,多令人產(chǎn)生憐憫之情,因詠《燕臺詩》而癡戀其人。又燕臺曾是當年燕昭王招攬賢士的黃金臺。此處的用典,言約而意豐,它既暗含了詞人與陳子龍通過詩詞唱和結(jié)為知音,又同松江名士詩酒集會度過了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時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點亮色。
詞人在上闋的最后用“尚有燕臺佳句”結(jié)尾,是因為這段生活曾給她人生不少的慰藉,致使她多年后回憶起這段生活,仍不禁淚流涔涔。詞的下闋主要是借回憶過去來寫對愛情的固貞執(zhí)守。換頭處,詞人用“春日釀成秋日雨”一句,既承接了上闋的結(jié)句,又為下面的憶舊展開了鋪墊。與陳子龍的短暫的相識、相戀給詩人暗淡的生活帶來些許的慰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點亮色,但這短暫的歡娛卻為以后埋下了如此的苦楚。一句“秋日雨”寫盡了人生的變故。
“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詞人想過去,痛惜今日,寫盡相思之苦,“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畫舸本是歡情之物,但即使擁有了它,自己依舊是先前的那個自己,或許更多了一點孤獨、寂寞,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了情人的陪伴!耙稽c東風”這里暗指陳子龍,沒有了他,致使詞人一生“眉兒愁苦”,“雖知己而必別”,互為知己的愛人卻注定無法終生廝守在一起,這又是何等的令人悵惘之事。
下闋詞人以“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結(jié)句,這里是借用了湯顯祖的《紫釵記》的故事來向情人表明自己的心跡,也同時向迫使二人分手的勢力進行的堅強的反抗,但同時也對未來帶有些許的幻想與渴望。《紫釵記》中,霍小玉在微月半遮寒梅怒放下愛上了詩人李益,兩位有情人幾經(jīng)困難落幕前終于在長時別離后團圓,此時的他們贈詩唱和,句中最讓人難忘的還是“淡月梅花”景,柳如是引用“梅魂”分別是把自己和情人設(shè)想為劇中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夠團圓,到那時“與伊深憐低語”。通過詞的下闋,可以看出,柳如是對愛情是忠貞的、執(zhí)著的,她對陳子龍是有著刻骨銘心之情的。
柳如是的詞“濃纖婉麗,極哀艷之情”,她以一個女子的細膩的感觸來寫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故而真切感人,她讓人洞察了她的不幸的人生遭際,以及在困境中她對愛情的固貞、執(zhí)守和對命運的不屈從。
古詩詞賞析 12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1.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2.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長江東流至天門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邊:天邊。
古詩賞析
天門山,就是安徽當涂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shè)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 名。詩題中的望字,說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歷來的許多注本由于沒有弄清望的立腳點,所以往往把詩意理解錯了。
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的前幅即從江與山的關(guān)系著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 經(jīng)舊楚地的一段)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 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岳云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xùn)|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 海。不過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窄通道 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 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zhuǎn)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xiàn)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西岳崢嶸何壯 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盤渦轂轉(zhuǎn)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xiàn)的情 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詩人的淋漓 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 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chǎn)生 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tài)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 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 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 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它似乎包含著這樣的潛臺詞: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這乘一片孤帆的遠方來客,今天終于看見了你。
由于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題,詩題應(yīng)該叫舟行望天門山。
古詩詞賞析 13
《辛未七夕》原文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云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辛未七夕》賞析
碧落銀河之畔,正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良好場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風玉露之七夕才相會呢?大約正是由于仙家之好別離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詩人苦悶難釋的孤寂心態(tài),語意感傷,心境難堪。
本詩從猜測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離別之苦,才有佳期之樂。然后轉(zhuǎn)到描寫佳期的`喜慶氣氛,以及期盼團圓的心情。最后想到民間風俗,問:“既奉出食品,讓蜘蛛代為乞巧,那又如何答謝搭鵲橋的烏鵲呢?”
《辛未七夕》作者簡介
李商隱,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古詩詞賞析 14
《浣溪沙·丙辰歲不盡五日吳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畫船愁過石塘西。打頭風浪惡禁持。
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yīng)長亞門枝,一年燈火要人歸。
譯文翻譯
重疊的彤云低壓著,連大雁也嚇得不肯啼叫了。當航船經(jīng)過石塘西畔時,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濃重。船兒被迎頭打來的風浪惡作劇地擺布著。
迎著歸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漸生出一層嫩綠;小小的梅樹,新枝該長得壓著門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燈節(jié)已經(jīng)開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點回來啊!
注釋解釋
浦:水濱。
棹(zhào):劃船的工具,船槳,也指船。
長(zhǎng)亞門:長得靠近門楣。
一年燈火:指春節(jié)至元宵節(jié)的燈籠、焰火之類。
要:通“邀”。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
重云:重重云層。
石塘:在蘇州的小長橋。
惡(wù):猛,厲害。
禁(jīn)持:“禁”通“今”,擺布。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還家過年之情。姜夔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籬下,輾轉(zhuǎn)飄泊,除夕不能回家過年,已是常事。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從無錫乘船歸杭州(當時白石移家杭州,依張鑒門下),途中經(jīng)過吳松,遂作此詞。
詩文賞析
“雁怯重云不肯啼!逼鸸P寫向空中。大雁無聲,穿過重云,飛向南方。南方溫暖,對大雁來說,是一溫馨的.家,用比喻的手法表現(xiàn)作者歸家的情景。長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兒心情緊張,故說“怯”字。但雁兒急于回家,一個勁往南飛,故不肯啼。此一畫面,恰成詞人歸心似箭的寫照!爱嫶钸^石塘西”,次句寫出自己,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畫船,是載了滿船清愁而行,又妙。作者既然歸家但是描寫的卻都是慘淡景象,“打頭風浪惡禁持”,作者巧妙的寫出了實情,大風阻擋詞人歸路,人間有風浪猛打船頭。天上有重云遮攔鳥道,對于思家心切的作者憂愁更深一步。
“春浦漸生迎棹綠”,過片仍寫水面,意境卻已煥然一新。浦者水濱,河水漲綠,漸生春意,輕拍槳櫓。雖云漸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覺已是春波駘蕩,春意盎然。歇拍與過片,對照極其鮮明。從狂風惡浪過變而為春波蕩漾,從風浪打頭緊接便是春波迎槳,畫境轉(zhuǎn)變之大,筆力幾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詩)的突兀感和欣悅感。筆峰驟轉(zhuǎn),卻不顯得生硬,兩相對照,只覺筆意輕靈,意境超逸。時猶臘月,詞人眼中之河水已儼然是一片春色,則此時詞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溫暖!靶∶窇(yīng)長亞門枝!毕戮涓鱿胂。離家已久之詞人,揣想此時之家中,門前小梅,新枝生長,幾乎高與門齊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溫柔。小梅之句,頗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兒女之生長。經(jīng)年飄泊在外之人,每一還家,乍見兒女又長高如許,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小梅應(yīng)長亞門枝,正是這種人生體驗之一呈現(xiàn)!耙荒隉艋鹨藲w!苯Y(jié)筆化濃情為淡語。除夕守歲之燈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燈火催人快回家,歡歡喜喜過個年。一筆寫出家人盼歸之殷切,亦寫出自己歸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詞情發(fā)展之必然結(jié)穴,于淡語中見深情。
此詞的顯著藝術(shù)特色,是以哀景寫歡樂,以淡筆寫濃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畫船載愁,浪打船頭等慘淡景象反襯歸家之歡欣,下片的春浦漸綠,小梅長枝,燈火催歸等熱鬧景象突出了作者歸心似箭的心情。
古詩詞賞析 15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
作者: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棲餃廝。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紋身地,猶是音書滯一鄉(xiāng)。
注解:
。薄⒋蠡模簳邕h的廣野。
2、驚風:狂風。
3、芙蓉:指荷花。
4、薜荔:一種蔓生植物,也稱木蓮。
5、百越:即百粵,指當時五嶺以南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6、紋身: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紋的風俗。
譯文:
柳州城上的高樓,接連著曠野荒原;
我們愁緒象茫茫的海天,無限寬廣。
狂風陣陣,猛烈吹亂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傾盆,斜打著爬滿薜荔的土墻。
嶺上樹木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
柳江彎彎曲曲,象百結(jié)九轉(zhuǎn)的愁腸。
咱五人同時遭貶,到百越紋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書不通,各自滯留一方。
賞析:
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謙、劉禹錫都因參加王叔文領(lǐng)導(dǎo)的永貞革新運動而遭貶。后來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雖有人主張起用他們,終因有人梗阻,再度貶為邊州刺史。這首詩就是這時寫的。他們的際遇相同,休戚相關(guān),因而詩中表現(xiàn)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無法自抑。詩的首聯(lián)先寫柳州,再總寫四人分處之地都是邊荒。頷聯(lián)寫夏日柳州景物,寫景,報告當?shù)貧夂颉ni聯(lián)寫遠景,寫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聯(lián)寫五人遭際,天各一方,音書久滯。
這首抒情詩,賦中有比,象中含興,情景交融,楚楚動人。
《夏晝偶作》
作者: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賞析:
這首詩寫于元和七年,寫得恬靜淡雅,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用筆含蓄,意蘊豐富。
地處南國的永州,盛夏確實酷熱,白天尤甚。詩的首句,直白與細描并用,交代了夏晝的氣候特點:“溽暑”,既潮濕,又悶熱,這與北方迥然不同!白砣缇啤保蜗蟮貭顚懗隽巳藗兊碾y熬溽暑之態(tài)。由于濕度大,溫度高,自然憋悶難禁,體力不支,心煩意懶,疲憊欲睡。這一句話張力頗大,敘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發(fā)。
接下三句,寫詩人夏晝的閑逸生活。
第二句緊承前脈,并與首句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溽暑難檔,就打開北邊的窗戶,以透進絲絲涼意;困乏不堪,俯倚幾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這里,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亦無一觴一詠之樂,但能身舒神爽,逸興遄飛,豈不快哉!三四句寫詩人中午醒來,萬籟俱寂,只聽見隔著竹林的那邊,有山村的兒童敲茶臼的聲音。靜,它作為一種存在,要有恰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聲顯靜,如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就是用對立兩極的事物互為襯托,展現(xiàn)了一種靜中之動、動中顯靜的自然景觀。而這首詩中以有聲寫無聲,襯托出夏日中午環(huán)境的分外幽靜,從而在極端偏僻、極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點空靈生動的契機。
詩人寫閑逸的生活,寫幽靜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壓抑中追求的一種精神寄托。懷才遭謗,處境孤立,久貶不遷,而今是良馬羈于廄內(nèi),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對悠閑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詩人的這一苦衷卻常常被一些幫閑文人畫匠所歪曲,如《江雪》這一五絕,后來的某些畫家竟屢屢以詩中情景為題材繪成《寒江釣雪圖》,把漁家生活描繪成閑情逸致,飄飄欲仙,這完全違背了社會現(xiàn)實。對此,明代的孫承宗曾作《漁家》詩為其翻案:“呵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真是有理有據(jù),深中肯綮。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于孤獨,過于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nèi)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墒,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tài),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于靜態(tài)的描寫,由于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像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于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夸張。而后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jié)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chǎn)生的效果。
在這首詩里,籠罩一切、包羅一切的東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墒亲髡卟]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lián)系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guān)系最遠的形象聯(lián)系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蒙、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里都仿佛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至于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由此可見,這“寒江雪”三字正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把全詩前后兩部分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煉概括的圖景,也塑造了漁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體而細致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夸張概括,錯綜地統(tǒng)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shù)特色。
【古詩詞賞析 】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賞析03-07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02-22
夏至古詩詞賞析07-31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5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描寫雪的古詩詞及賞析03-26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15篇02-23
杜甫《春望》古詩詞賞析04-07
尋隱者不遇古詩詞賞析01-26
[必備]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