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兩首第一課時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兩首第一課時教案1
教材簡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兩首詩的優(yōu)化組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詩題內涵豐富:點明時間、地點、事件和心境,信息量大。兩首詩同寫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風格。表現(xiàn)出詩人敏銳的觀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動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詞造句能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為宋代大詩人蘇軾所作,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寫黑云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后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么迅速,詩人用筆又多么神奇。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為宋代楊萬里所作,寫的是晴好天氣下西湖中蓮花的壯美。前兩句議論,后兩句寫景,“景”在“議”后,目的是突出景美。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 借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網站: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網站:
荷花圖: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第一首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游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美景的詩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課題)。
2、介紹背景:這首詩是蘇軾在杭州上任時寫的。當時他到杭州西湖上觀景,偶遇一場大雨,于是即興寫下了這首詩。欣賞范讀。
二、初讀指導
1、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2)指名畫出停頓。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3)自讀古詩,讀正確。
(4)指名讀古詩(男女各一)。
三、復習學古詩的方法
1、還記得我們學古詩的“四步法”嗎?
第一步:釋詩題;
第二步:知詩人;
第三步:明詩意;
第四步:悟詩情。
四、用“四步法”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課堂交流。
1、釋詩題:
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
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怎么理解呢?
(寫作詩的時間、地點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樓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寫的詩。)
2、知詩人:
作者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 轍合稱“三蘇”,眉州(今四川眉山縣)人。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3、明詩意:
。1)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翻墨:像墨汁一樣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蓋,掩蓋。
白雨:白花花的大雨。
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在船中跳動。
卷地風:風從地面卷起。
。2)還有哪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云怎樣?“翻墨”,烏云像打翻的黑墨水還沒有遮住山。
雨怎樣?白色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雜亂地跳進船里。
風怎樣?卷地而來的大風,忽然把烏云和雨點吹散了。
水怎樣?望湖樓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樣,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3)(點擊課件:教學參考——全詩講解)理解全詩。
。4)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三個)
4、悟詩情:
。1)創(chuàng)設情境(點擊課件:古詩消失,看圖畫,聽音樂)
現(xiàn)在,你就是蘇軾,你來到西湖邊的望湖樓上,看見了這疾雨急來急去的變幻景色。你來朗誦這首詩,讓別人來體會這種情感。
l 指名朗誦,體會情感。
黑云 / 翻墨 // 未遮山,白雨 / 跳珠 // 亂入船。
卷地風來 / 忽 // 吹散,望湖樓下 / 水 // 如天。
l 有感情地背誦詩句。
l 指名表演背誦。
(3)再次試說詩意。
現(xiàn)在,你已想象出詩人所描繪的情景,體會到了詩人的感受,請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內容。
5、體會寫法。
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么特點來的?
景物多:云、雨、風、水、山、船、地、樓。
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動態(tài)多:翻、遮、跳、入、吹
五、小結
1、師: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寫黑云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后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么迅速,詩人用筆又多么神奇。
2、配樂齊誦全詩。
六、補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其二
蘇軾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七、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上的作業(yè)。
2、朗誦并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黑云 / 翻墨 // 未遮山,白雨 / 跳珠 // 亂入船。
卷地風來 / 忽 // 吹散,望湖樓下 / 水 // 如天。
古詩兩首第一課時教案2
教學目標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朗讀并背誦課文,識記生字,正確、規(guī)范書寫生字。
。病⒗斫庠姼璐笠,感受詩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2、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時間
2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揭題后和學生共同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要求:能憑借注釋理解詩的大意,能感受、體驗詩的思想感情,領會詩的表達方法,能主動記誦積累。
二、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1、配樂板書: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蠢蠋煱阉鼘懺诤诎迳。
范讀激情:聽老師把這首古詩朗誦一遍。
。病W生自讀古詩,并想想從詩中感受到什么。
。、檢查學生的朗讀和對詩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薄W生憑借注釋理解詩句意思:
、 老師告訴學生,利用注釋學習古文,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釋,想想每一句詩的意思,然后說給同桌聽,看看能不能說明白。
、 學生先自學,后同桌交流。
。病⒎答仌r老師作適當?shù)闹笇В褐鹁淅斫庠娨夂,要求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句與句連接不連貫時,老師要加以引導,使句子能通順,連貫。
。ɡ斫夤旁娫娋湟馑际菍W習古詩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導學生深入詩的意境,體會思想感情
。薄⑾泉毩⑺伎,然后討論:
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學生遇到困難,老師可適當指導:詩中描寫的景色是否有對比?(學生從生機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黃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的對比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秋風落葉之時,寒意陣陣,客游在外的詩人見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獨郁悶。后兩句寫了遠處籬笆下的`燈火,詩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種溫馨親切之感,感情略顯舒緩。
2、利用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加深理解:
當我們離別家鄉(xiāng),離別親人的時候,我們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時一草一木就會勾起我們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今天,我們就來開一個小小的賽詩會,比比看看哪位同學了解的思鄉(xiāng)詩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對思鄉(xiāng)二字有什么體會?
五、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和嘗試背誦
。薄⒅笇Ю首x。教師再次范讀后,讓學生自讀體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后找朋友(包括老師)朗讀交流。
2、指導背誦。想想,怎樣背誦背得快,記得牢?
。ɡ首x、背誦也需要指導,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業(yè)
自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對王維多一些了解。
【古詩第一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古詩教案06-12
古詩《詠柳》教案01-17
中班古詩教案03-16
牧童古詩教案02-21
古詩《元日》教案11-23
古詩出塞教案01-02
古詩《小兒垂釣》教案09-17
古詩《示兒》教案12-04
古詩《鳥鳴澗》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