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擊壤歌》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擊壤歌》古詩1
[宋] 柴元彪
擊壤歌,擊壤歌,
仰觀俯察如吾何。西海摩月鏡,
東海弄日珠。一聲長嘯天地老,
請君聽我歌何如。君不見丹溪牧羊兒,
服苓餐松入金華。又不見武陵捕魚者,
艤舟綠岸訪桃花。高人一去世運傾,
或者附勢類饑鷹。況是東方天未白,
非雞之鳴蒼蠅聲。朝集金張暮許史,
蠛蠓鏡里寄死生。犀渠象弧諧時好,
干將鏌铘埋豐城。失固不足悲得亦不足驚。
秋花落后春花發(fā),世間何物無枯榮。
十年漂泊到如今,一窮殆盡猿投林。
平生舒卷云無心,儀舌縱存甘喑喑。
噫吁嘻!豪豬靴,
青兕裘,一談笑頃即封侯。
后魚才得泣前魚,予之非恩奪非讎。
眼前富貴須看法和,吾將老矣行且休。
休休休,俯視八尺軀,
滄海渺一粟。憶昔垂九齡,
牽衣覓李栗。回頭華發(fā)何蕭蕭,
百年光陰如轉(zhuǎn)燭。乃歌曰:不編茅兮住白云,
不脫蓑兮臥黃犢。仰天拊缶兮呼烏烏,
手持鴟夷兮薦醽醁。乃賡載歌曰:招夷齊兮采薇,
拉園綺兮茹芝。折簡子陵兮羊裘披,
移文靈均兮佩瓊枝。敢問諸君若處廟廊時,
食前方丈、侍妾數(shù)百得志為之而弗為。
《擊壤歌》古詩2
擊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譯文
太陽升起就去耕作田地,太陽下山就回家去休息。
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耕田勞作就可獲取食物。
這樣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誰還去羨慕帝王的權(quán)力。
注釋
壤:據(jù)論是古代兒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寬后窄,長一尺多,形如鞋。玩時,先將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遠處,以另一壤擊之,中者為勝。
作:勞動。
息:休息。
帝力句:一說為”帝何德與我哉“。帝力:堯帝的力量。何有:有什么(影響)。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賞析
擊壤歌是一首淳樸的民謠。據(jù)《帝王世紀》記載:“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边@位八九十歲的老人所歌的歌詞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擊壤歌》。
這首民謠描繪的是在上古堯時代的太平盛世,人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太陽出來就開始干活,太陽落下就回家休息,開鑿井泉就有水飲,耕種田地就有飯吃……這反映了農(nóng)耕文化的顯著特點,是勞動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實寫照。
對于這首歌謠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說,人們的`自給自足、衣食無憂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勞動得來的,而君王對此并沒有什么作用,歌者反問:帝王的力量對我來說又有什么作用呢?當然,如此閑適健康生活,并不是真的與帝王一點兒關(guān)系都沒有,因此也有評論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飲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一宕,調(diào)便流逸!绷硪环N解釋是把“帝力”解釋為“天帝的力量”,從而突出了此歌謠反對“天命論”的色彩,歌者感嘆:老天爺對我來說有什么用呢?
不管持哪一種解釋,這首民歌的主題都是贊頌勞動,藐視“帝力”。
《擊壤歌》也許是中國歌曲之祖。清人沈德潛《古詩源》注釋說:“帝堯以前,近于荒渺。雖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偽撰,其事近誣。故以《擊壤歌》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