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學(xué)習(xí)、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詩原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原文1
即興小詩——仿寫《送元二使安西》
龍城噴水浥輕塵,
濮水柳色新。
勸君多吃一蒸餃,
爬山有勁使不了。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原文:
作者:王維
渭城朝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譯文:
清晨的細(xì)打濕了渭城的浮塵;
青磚綠瓦的旅店和周圍的'柳樹都顯得格外清新明朗。
請你再飲一杯離別的酒吧;[絕句]
因為你離開陽關(guān)之后,在那里就見不到老了。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賞析: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shù)別筵離席頌唱,后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恒。老友即將遠(yuǎn)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guān)懷與祝福早已融進(jìn)了這一杯酒中。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原文2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后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詞句注釋】
、旁鹤髡叩挠讶嗽,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稱呼,類似現(xiàn)在的“元老二”。
、剖梗撼鍪。
、前参鳎禾拼参鞫甲o(hù)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
、任汲牵呵刂孟剃柨h,漢代改稱渭城縣(《漢書·地理志》),唐時屬京兆府咸陽縣轄區(qū),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北,渭水北岸。
、蓻牛(yì) :濕潤。
、士蜕幔郝玫辍
、饲嗲嗔拢阂嘧鳌耙酪罈盍骸。“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顏色,在文中因為“柳”與“留”諧音,也暗示對朋友的留戀不舍。
、谈涸佟
、完栮P(guān):漢朝設(shè)置的邊關(guān)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guān)同是出塞必經(jīng)的關(guān)口。《元和郡縣志》云,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guān)。
、喂嗜耍豪吓笥。
、媳M:喝盡。一作“進(jìn)”。
、芯涸。
(13)盡:喝(完)
白話譯文
清晨剛下陣雨,渭城達(dá)到塵土濕潤,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別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陽關(guān)之后,就再也難見老朋友了。
古詩賞析: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詩的'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周邊的環(huán)境。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讀來卻風(fēng)光如畫!俺辍痹谶@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濕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往來不斷,路上塵土飛揚(yáng),而現(xiàn)在,雨忽然停了,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凈、清爽!皼泡p塵”的“浥”字是濕潤的意思,在這里用得很有分寸,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愿,特意為遠(yuǎn)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yáng)的道路。
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yáng),路旁柳色不免籠罩著灰蒙蒙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yùn)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guān)”。陽關(guān),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nèi)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qiáng)盛,內(nèi)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guān)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但當(dāng)時陽關(guān)以西還是非常貧窮,風(fēng)物與內(nèi)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guān)”,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jīng)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這酒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yuǎn)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祝愿。
我們一起來看詩的最后一句“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xiàn)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dá)此刻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jīng)說出的要豐富得多。
送元二使安西古詩原文3
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賞析
安西,安西都護(hù)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庫車縣。
本詩為贈別而作,后由樂人譜曲.其曲名為《陽關(guān)》,又名《渭城》;作為送別曲,流傳很廣。
我們這個民族自古重離別。歷代留下來的贈別送行的詩文多得不可勝計。南朝江淹專門寫了一篇《別賦》,賦的一開頭就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送別曲也很多,漢橫吹曲有《折楊柳》、《小折楊柳》,相和大曲有《折楊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節(jié)折楊柳》等。
詩開頭渭城一語點出詩人餞別元二的地方?蜕嶙匀皇俏汲侵械囊粋所在,是餞別的具體地點。并說這是一個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陣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為春雨,這種寫法叫做互文見義。這可以使語言更精煉。
寫離情別緒。詩人筆下的景物也往往成為有情之物。代人傷心,為人垂淚。本詩寫春朝兩,下襄輕塵三字,表明兩不大,只是沾濕了地皮。接著又說,環(huán)繞客舍四周剛剛放葉的柳樹。經(jīng)春雨洗過,益發(fā)顯得青翠嫩綠。這里描繪的是一個空氣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種寫法。似與送行的氣氛不十分諧調(diào)。然而。詩人心甲已先裝著一個別字。雖有良辰勝景。也無心流連。別意正是以潛意識的.形式籠罩景物、環(huán)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觀情感在一篇抒情詩中的決定性作用。
其中的關(guān)鍵詞語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習(xí)俗。漢代長安城東郊有一條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橋名灞橋,人們在這座橋上送別親友,要折下橋頭的柳枝送給行人,這就是所謂折柳贈別。從漢魏到隋唐,這一習(xí)俗相沿下來。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離別之意。這種不同的心理反應(yīng),是長期文化積淀的結(jié)果。因此,作為文化標(biāo)志的一事一物寫入詩中,就使詩具有十分豐厚的情感意蘊(yùn)。柳色新三字在詩中有雙重含義:既是寫時令節(jié)候,也是離情別緒的心理映現(xiàn)。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關(guān)節(jié)。
后二句直接寫離別之情,全部感情都傾注在一杯酒中。此時主客彼此可能有許多話要說,由于離別在即,心情復(fù)雜,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因而,飲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離別飲酒,自不同于久別重逢那樣的痛快酣暢,總不免有些苦澀的味道。但是這一斟一酌,情意卻格外重。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即寫出了主客依依惜別的心情。兩人對飲,一杯又一杯,主人總覺得似未盡意,總是勸客人再飲一杯。這類常情寫在此處,讀來特別樸實深厚,緊相呼應(yīng)的第四句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使這杯酒具有極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腸。唐代由于國力強(qiáng)盛,對外的交流往來也空前頻繁,因此經(jīng)常有人西出陽關(guān),或出使,或經(jīng)商。出陽關(guān)向西,面對異域山川,風(fēng)俗不同,語言有別,而且要涉足杳無人煙的大漠,所以將出陽關(guān)的入,內(nèi)心無限凄涼。前來送客的親友自然也懷有同樣的心情。本詩中的元二的心情,當(dāng)不勝故國他分之感。此時的故人之情,較之尋常情況下,彌足珍貴。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一句,可謂筆力千鈞。
白居易《對酒》詩: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也?梢姶嗽姶騽尤诵牡牧α。正因為這首詩說出每個出關(guān)、送行人的內(nèi)心感情,得到許多人的強(qiáng)烈共鳴,成為廣泛傳唱的出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