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滕王閣詩》詩詞鑒賞1
《滕王閣詩》原文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閣詩》鑒賞
此詩第一句開門見山,用質樸蒼老的筆法,點出了滕王閣的形勢。滕王閣是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下臨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下文的“南浦”、“西山”、“閑云”、“潭影”和“檻外長江”都從第一句“高閣臨江渚”生發(fā)出來。滕王閣的形勢是這樣的好,但是如今閣中有誰來游賞呢?想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jīng)死去,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瑯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第一句寫空間,第二句寫時間,第一句興致勃勃,第二句意興闌珊,兩兩對照。詩人運用“隨立隨掃”的方法,使讀者自然產生盛衰無常的感覺。寥寥兩句已把全詩主題包括無余。
《滕王閣詩》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他創(chuàng)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
《滕王閣詩》詩詞鑒賞2
滕王閣詩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文解釋】
高高的滕王閣靠著江邊,佩玉、鸞鈴鳴響的豪華歌舞已經(jīng)停止了。早上,畫棟飛上了南浦的云,黃昏,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閑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時日悠悠不盡,事物變換,星座移動,渡過幾個春秋。高閣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欄桿外的長江空自流淌。
【詞語解釋】
江:指贛江。
日悠悠:每日無拘無束地游蕩。
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
【詩文賞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六七六年),詩人遠道去交趾探父,途經(jīng)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出了《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煉、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這首詩回憶起滕王閣當年的繁華,如今卻是物轉星移,面對世間的盛衰無常,詩人不禁感慨萬千。全詩含蓄、凝練,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滕王閣詩》詩詞鑒賞3
滕王閣詩原文: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安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翻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邊,俯視遠望,視野均極開闊。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于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詩人遠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經(jīng)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煉、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
賞析: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邊,俯視遠望,視野均極開闊。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于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詩人遠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經(jīng)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煉、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
【《滕王閣詩》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教學反思11-14
滕王閣導游詞01-01
滕王閣序教學反思04-21
《己亥雜詩·其五》詩詞鑒賞11-01
思鄉(xiāng)的詩詞及鑒賞08-03
思鄉(xiāng)詩詞鑒賞08-19
有關詩詞鑒賞02-09
古典詩詞鑒賞02-21
《牡丹》詩詞鑒賞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