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帶雨林氣候,又稱赤道多雨氣候,顯著特征有全年高溫、多雨、氣溫差異小,即:季節(jié)分配均勻,無干旱期;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熱帶雨林氣候特點,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帶雨林氣候特點1
熱帶雨林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溫差大。
熱帶雨林分布的地區(qū),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達3500毫米。全年雨量分配均勻,常年濕潤,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以上,超過每年的蒸發(fā)量。那里無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白天溫度一般在30℃左右,夜間約20℃。
熱帶雨林氣候特點詳細介紹
全年高溫多雨。太陽輻射年變化小,并由于太陽在一年內(nèi)的春分、秋分前后兩次經(jīng)過天頂,所以氣象要素的年變化都具有雙峰型的特點。一年內(nèi)各月平均氣溫在24-28℃之間變化,年溫差一般不超過5℃,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過1℃。氣溫日變化比年變化大,日較差可達10-15℃。但日最高氣溫很少超過35℃,日最低氣溫很少低于20℃。全年濕度較高,就亞馬遜河下游而言,相對濕度年平均達90%以上。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達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達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麥隆火山山麓代本賈的年降水量達9470毫米。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比較均勻,但個別地區(qū)仍有顯著差異。如非洲剛果河流域比亞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氣候更顯示了大陸性,有的地方雨量較少,如加蓬的利伯維爾從10月至次年5月期間,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僅5毫米。另外,在大洋上也會出現(xiàn)干旱少雨地區(qū),如太平洋上的莫爾登島(南緯4°,西經(jīng)155°),年降水量僅730毫米。具有熱帶雨林氣候的高山地區(qū),氣溫較低,但其年變化仍很小。這些地區(qū),從山麓到山頂,能夠出現(xiàn)熱帶雨林到終年積雪的氣候,呈現(xiàn)出類似從赤道到極地的各種自然景觀,垂直分布最為豐富多彩。分旱雨兩季。
天氣單調(diào)。全年受赤道海洋氣團控制,風力微弱,季相無變化,基本每日上午悶熱晴朗,之后積云越積越厚,午后則暴雨傾盆,雨后天氣稍涼,第二天又復如此。
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地區(qū)
熱帶雨林氣候分布于赤道附近地區(qū)。具體說來。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中美東部,非洲的剛果河流域、幾內(nèi)亞灣北岸,馬達加斯加島東部,馬來半島南部,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南部,伊里安島,印度尼西亞,大洋洲的蘇門答臘島至新幾內(nèi)亞島一帶、澳大利亞的東北部部分。
地理位置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亞洲和非洲的叢林地區(qū),大多數(shù)熱帶雨林(Tropicalzonerainforest)都位于北緯23.5度和南緯23.5度之間。在熱帶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層的植被,上頭還有高達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樹木像帳篷一樣支蓋著。下頭幾層植被的密度取決于陽光穿透上層樹木的程度,照進來的陽光越多,密度就越大。
地形地貌
雨林地區(qū)的地形復雜多樣,從散布巖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縱橫的高原峽谷。地貌造就了形態(tài)萬千的雨林景觀。在森林中,靜靜的池水、奔騰的小溪、飛瀉的瀑布到處都是;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交織成一座座綠色迷宮。
土壤類型
熱帶常綠雨林下發(fā)育的典型土壤是磚紅壤和具有灰化現(xiàn)象的紅壤,前者分布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并且有比較少雨季節(jié)的地區(qū),后者主要分布在各季節(jié)降水豐沛、森林郁閉、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區(qū)。(整理自網(wǎng)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公眾號予以處理)
熱帶雨林氣候如何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的附近,通常來說也是分布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流域以及中美的東部,非洲的剛果河流域以及幾內(nèi)亞灣的北岸、馬達加斯加島東部,馬來半島南部,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南部,伊里安島,印度尼西亞以及大洋洲的蘇門答臘島至新幾內(nèi)亞島一帶、澳大利亞的東北部部分。
代表城市
亞洲
吉隆坡(馬來西亞)、新加坡(新加坡)、斯里巴加灣市(文萊)、雅加達(印尼)、萬隆(印尼)、泗水(印尼)、宿務(菲律賓)、達沃(菲律賓)。
非洲
科納克里(幾內(nèi)亞)、蒙羅維亞(利比里亞)、阿比讓(科特迪瓦)、阿克拉(加納)、洛美(多哥)、拉各斯(尼日利亞)、雅溫得(喀麥隆)、利伯維爾(加蓬)。
大洋洲
湯斯維爾(澳大利亞)、莫爾茲比港(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維拉港(瓦努阿圖)、蘇瓦(斐濟)、阿加尼亞(關島)、帕皮提(法屬波利尼西亞)。
南美洲
帕拉馬里博(蘇里南)、喬治敦(圭亞那)、馬瑙斯(巴西)、貝倫(巴西)、薩爾瓦多(巴西)、伊基托斯(秘魯)。
北美洲
哈瓦那(古巴)、金斯敦(牙買加)、圣多明各(多米尼加)、圣胡安(波多黎各)、卡斯特里(圣盧西亞)、布里奇敦(巴巴多斯)、巴拿馬城(巴拿馬)。
熱帶雨林氣候特點2
一、熱帶雨林氣候的非地帶性
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赤道兩側南北緯10°之間,終年受赤道低氣壓控制。但是在遠離赤道的地方,只要氣溫和降水量達到一定的數(shù)值,也可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這種分布地球上有四處: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大洋洲澳大利亞東北部、中美洲東北部和南美洲巴西高原的東南沿海。顯然,這些地方不在赤道附近,也不會終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但是由于它們處于來自海洋濕潤的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暖流又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本身的緯度范圍處于低緯,所以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具體原因如下。①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部: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附近有馬達加斯加暖流流經(jīng);②大洋洲澳大利亞的東北部: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附近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jīng);③中美洲東北部:位于東北信風的迎風坡,附近有墨西哥灣暖流流經(jīng);④南美洲巴西高原的東南沿海: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附近有巴西暖流流經(jīng)。另外,還有兩個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范圍比常理要大:一是亞馬遜平原的熱帶雨林氣候。亞馬遜平原的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范圍廣泛的原因,除了終年受赤道低氣壓的控制外,也與地形和信風有關。亞馬遜平原南、北、西三面分別被高原和山地環(huán)繞,只有東面面向大西洋,來自東面大西洋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都能長驅直入,遇到高原和山地阻擋而形成降水,加大了流域內(nèi)的降水量,從而擴大了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范圍。二是非洲幾內(nèi)亞灣沿岸的熱帶雨林氣候。非洲幾內(nèi)亞灣沿岸的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延伸到15°N附近,與附近的幾內(nèi)亞灣暖流、地形和風向都有關系。該地位于高原邊緣,地勢較高,夏季東南季風越過赤道后,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轉成西南季風,西南季風帶來的被洋流增溫增濕的水汽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使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范圍擴大。
二、熱帶草原氣候的非地帶性
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兩側,大約是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在這個緯度位置,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使熱帶草原氣候具有明顯的干濕兩季交替的氣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由于地勢較高,從而使溫度降低,對流變?nèi),降水減少,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而沒有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與此類似的地方還有南美洲的圭亞那高原。
三、熱帶沙漠氣候的非地帶性
熱帶沙漠氣候一般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nèi)部和西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全年高溫,干旱少雨?墒堑厍蛏嫌行﹨^(qū)域與上述緯度條件并不符合,也形成了熱帶沙漠氣候。①南美洲西部秘魯沿海的北部。這里的熱帶沙漠氣候的分布往北延伸離赤道較近,是因為受到沿岸強大的秘魯寒流的影響,起到了降溫減濕的作用。②撒哈拉沙漠的東部。在北非,熱帶沙漠氣候的分布延伸至紅海西岸,究其原因是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大陸吹來,不易形成降水。③南亞西北部。原因有兩點,自然方面是由于西南氣流受到青藏高原南側的阻擋,在該地區(qū)上空形成一個強大的反氣旋,所以空氣比較干燥而形成沙漠;人為方面是古代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壞,地面缺乏植物保護,而形成沙漠。
四、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非地帶性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由于終年受來自海洋的西風的控制,具有終年溫和多雨的氣候特征。
而澳大利亞東南部和新西蘭南北二島這兩個區(qū)域并不是位于大陸西部,但也形成了溫帶海洋性氣候,究其原因是這兩個區(qū)域終年受到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
在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泛的原因除了終年受來自海洋的西風控制外,還與地形(中部為平原南北的山脈走向近似東西方向,有利于西風的深入)、洋流(北大西洋暖流流經(jīng),對沿岸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大陸輪廓(大陸輪廓支離破碎,使得海洋(洋流、西風)的影響深入內(nèi)陸各地距離海洋較近)等有關。
五、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非地帶性
溫帶大陸性氣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內(nèi)部,由于深居內(nèi)陸,遠離海洋,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具有干旱少雨的特點。
但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這里距離海洋較近,并且也位于西風帶,由于西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脈的阻擋,使它處于背風地帶,降水減少,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
六、其他表現(xiàn)
1.南北美洲西海岸的氣候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東西緊縮的分布格局,主要與高大的呈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有關,使這些氣候的分布不能向東部延伸,而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的狹窄地帶。
2.地中海氣候沒有分布在亞洲與南極洲的原因,是因為這兩個大洲沒有地中海氣候形成的緯度位置。
熱帶雨林氣候特點3
世界氣候類型歷來在初中地理課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讓學生了解氣候類型的特征、分布地區(qū)。學習世界氣候類型相關知識,對部分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在學習時常出現(xiàn)似懂非懂、張冠李戴等情況。怎樣才能更好地學習和掌握世界氣候類型相關知識呢?我們可采用比較法、圖表法、氣候類型辨別法,來加深對世界氣候類型特征、分布地區(qū)的理解。
一、比較法
比較法是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相同點和不同點的學習方法。比較法是地理學習中最常用的學習方法,也是初中學生應該重點掌握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世界氣候類型時,我們可以運用比較法,正確區(qū)分不同氣候類型的特征、分布地區(qū)。如通過比較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可列成下表。
二、圖表法
因為氣候類型多,分布復雜,所以學生想在短時間內(nèi)熟練掌握這部分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同學們在學習時常出現(xiàn)某種氣候類型不知道分布在哪里、某地區(qū)不知道屬于哪種氣候等情況,而且容易混淆、張冠李戴。若能借助氣候分布模式圖進行記憶,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另外,也可借助景觀圖來學習世界氣候類型。不同氣候類型形成的景觀不同,我們可以根據(jù)景觀來確定其所屬的氣候類型。如下面兩幅景觀圖,甲圖中有稀樹、高草、長頸鹿、獅,據(jù)此可判斷甲圖所在地區(qū)屬于熱帶草原氣候;乙圖中的傳統(tǒng)民居屬高腳屋,窗大,靠近海岸或河邊,圖中還有椰樹林,據(jù)此可判斷乙圖所在地區(qū)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三、氣候類型辨別法
世界氣候類型劃分的根據(jù)是各地的氣溫和降水特征,因此,我們可以歸納出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和降水特征,在此基礎上掌握氣候類型。
第一步,定半球。最熱月在7、8月的為北半球,最熱月在1、2月的為南半球。
第二步,以溫定帶。最冷月平均氣溫大于15℃為熱帶氣候類型,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15cC的為亞熱帶氣候類型或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平均氣溫小于O℃的為溫帶氣候類型,最熱月平均氣溫小于0℃的為寒帶氣候類型。
第三步,以水定型。全年多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氣候。夏季多雨型: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極地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相關文章:
散文的特點03-06
特點鮮明作文01-20
翠鳥的特點作文02-16
我的特點作文10-21
批復的特點總結07-10
我的特點作文(精華)02-10
有特點的人作文12-26
工作總結的特點12-21
迎春花的特點03-25
描寫同學特點的作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