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5的乘法口訣。由于一年級時學生在認識100以內的數(shù)時,有5個5個數(shù)的經(jīng)驗,所以,學生這部分的內容學習難度不太大。本節(jié)課我出示情境圖,明確圖意,出示問題,同時出示表格,為了適當增加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我放手讓學生去填寫表格,寫算式,編口訣。之后引導學生觀察5的乘法口訣,發(fā)現(xiàn)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結合算式含義分析清楚引起這個規(guī)律是因為:下一個比上一個算式多1個5,從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5的乘法口訣。試一試的.練習,讓學生明白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乘法算式。反思本節(jié)課,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
沒有讓學生體會到用乘法口訣計算乘法的簡便優(yōu)越性?梢栽鲈O課前的1分鐘比賽,師生之間的比賽,學生出題,比賽口算,給學生明確出題的范圍:相同的一位數(shù)連加,不超過10個,看誰算得又多又對,然后再導入新課。沒有突破學生出現(xiàn)“五一得五”的口訣尷尬。我想如果在寫乘法算式時,直接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再給這兩道乘法算式編口訣時,強調口訣的編寫一般是小數(shù)在前,大數(shù)在后,學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訣一般能解決兩道乘法算式。
記口訣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但我在記口訣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只是讓學生單純的背,沒有引導學生利用發(fā)現(xiàn)相差5的規(guī)律去側重口訣記憶的方法,要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才能讓學生有快有勞的記住口訣。
由于本節(jié)課的難度不大,所以在練習中,我按部就班的按照書上的練習展開,缺少一些思維的提升,可適當增設一題有關乘加乘減的練習,為明天的學習做好鋪墊。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2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這節(jié)課,是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由于這是學生首次接觸除法計算,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求商的方法,我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生動的故事比枯燥的數(shù)學題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因此,在新課伊始,我為學生展示了一幅美麗的畫面,并把它編成了一個小故事:今天猴媽媽從樹上摘了12個又大又甜的桃子,興高采烈地回到家,3只猴寶寶都特別想吃,大家你爭我搶,誰都不肯讓,猴媽媽見到這一情況,左右為難。你們能幫猴媽媽分分這些桃子嗎?學生聽到故事時,都特別興奮,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來。
2、探索“求商”方法:
學生聽到問題后,好奇心促使他們很快地進行思考,有的學生在練習本上畫桃子來分,有的學生用小棒在桌面上分,還有的學生試圖用連減的方法計算出來。在得到結果之后,很多學生都迫不及待地將手舉起來,想要將自己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在學生相互交流之后,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猴媽媽分桃子的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以及為什么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原因,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探索出“求商方法”。
3、多樣化習題訓練:
低年級的學生需要有不斷地新奇的事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設計習題時,我設計了多種不同形式的題目,如:“計算速度大比拼”,“誰答對了就把禮物送給誰”,“爭做送信小行家”……學生看到這些有競爭性的習題,個個都興趣高漲,積極的舉手回答,唯恐自己落在他人的后面。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學生既學會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也增強了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而我也從中學到了,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多花費心思,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使數(shù)學課堂不再枯燥,充滿活力。
注重從多角度讓學生通過比較來認識“平均分”的含義這是認識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單一地看問題。如課的開始,讓學生分梨,學生都十分一致的進行了平均分,沒有出現(xiàn)不是平均分的情況。每份分的不是同樣多,就是沒有平均分,這也是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有的情況,這一設計讓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同時,也用不平均分來對比學習,對了解這一概念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在處理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沒有充分體現(xiàn)這一點,當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沒有好好利用分梨這一教學資源,就這樣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了。其實可以再次回到開始,問問除了每份2只,還有其他的分法嗎?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嗎?這樣就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了。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3
我認為《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一課是本冊教材中最難把握的課型。本課的重點是:1.學會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2.會列除法豎式;3. 培養(yǎng)學生算法多樣化和方法擇優(yōu)的能力。難點是:探索口訣求商的方法和對除法豎式算理的理解。
成功之處:
一、解讀文本,加厚內涵底蘊
方老師是一位很有能力的教學能手,課堂評價語言自然、流暢、恰到好處。她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做到扎實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算法多樣化和方法擇優(yōu)的能力”這一目標上進行突破。
每一個學生都不是一張白紙,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的學習就是充分喚醒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再加工以順利實現(xiàn)知識的同化。這節(jié)課,方老師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引導學生探究共性規(guī)律,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發(fā)展的機會。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提出“你想怎樣 15÷3計算”的問題后,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用不同的知識與途徑想出求商的方法。接著又做了提示:“我們可以借助學過的平均分的知識,利用學具動手擺一擺,也可以考慮用其他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計算,想出了“擺小棒”、“用乘法算式求商”、“用口訣求商” 等幾種方法。一一給予肯定,又進行了歸納板書,讓孩子直觀地了解這幾種方法,又接著問了一句“你喜歡哪種方法?”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都認為用口訣求商簡單,因此都想用這種方法。老師這時給予說明:我也喜歡用乘法口訣求商,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要學會從多種方法中選取適合自己的好方法。鼓勵學生想出多種算法,使學生的個性思維得以展現(xiàn),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并培養(yǎng)他們多中選優(yōu)的能力。
二、多元協(xié)同,體現(xiàn)師生物和諧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除法豎式是一個新知識點,也是重難點,因此,在講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方老師特意做到語速變慢、吐字清晰,一步一點,一步一讀,就怕學生漏掉一個環(huán)節(jié)。方老師想到了多元協(xié)同,利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理解,收到很好的效果。方老師制作了一個小動畫,呈現(xiàn)出“把8 朵花分一分,每次拿出2朵,共拿了4次”這樣一個畫面,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并清楚地看到8朵花里面有4個2朵,4個2相加可以寫成4乘2,也就是除數(shù)與商相乘,結果是8,最后看一看原來放8朵花的圓圈,里面一朵也沒了,因此8-8=0,充分理解了第二個8表示什么意思,0怎么得來的。這樣,學生一起經(jīng)歷除法算式每步的含義,并總結了“一除、二乘、三減”的除法豎式的`經(jīng)典規(guī)律,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不但深深理解了“怎樣做”,更重要的是弄清楚“為什么這樣做”。
多媒體的運用從感觀上引起學生的刺激,引發(fā)他們的興趣,既快捷,又高效,真正做到了生與物的和諧。
三、關注習性,實現(xiàn)最優(yōu)發(fā)展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易持久,最多十幾分鐘就坐不住了,在講課時,方老師注意運用語調的抑揚頓挫,并不時用語言刺激他們的感官,如“瞪大眼睛眼睛看向黑板”“看哪個同學的眼睛是火眼金睛”等,既關注了個體,又面向了全體,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習慣,實現(xiàn)學生的最優(yōu)發(fā)展。
不足之處:
教學的過程不可能踏雪無痕,本課當然也有點滴不足之處:在“我采了8朵花,每種2朵”這一信息提問題時,學生對包含除不太理解,對平均分印象深刻,幾個學生都說“平均每人采幾朵時”,師沒有抓住時機去演示一下,而是自己簡單地講述,有點牽強,有的學生還可能不太理解,如果老師才此處再通過演示稍加點撥,我想學生對除法的兩種意義的理解會更透徹。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4
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乘法的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用5根小棒擺圖形,初步感知幾個5的含義,讓學生在這節(jié)課的開始有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2~4的乘法口訣,所以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我就給學生留下了較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初步知道了口訣的意義、和用途。在寫乘法算式時和編乘法口訣時,帶著學生解決了一個,剩下的留給學生完成,增加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讓他們經(jīng)歷編口訣的過程,可以更深刻地領會口訣的意思。
但是在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接下來,我自己就這節(jié)課的不足做一個反思。
一、新課程要求我們的課堂是開放性的,在我們的思維中這樣的理念是理解得很透徹的,但是在實際的課堂當中,卻比較難以把握。在本節(jié)課中我的課堂就不夠開放。這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讓學生完成書上的填空時,其實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圖來自主完成,而我卻引導著學生一個一個的看。其次在寫乘法算式和編乘法口訣時,由于學生沒有學習1-4的乘法口訣,所以應該先扶再放。再次,在完成做一做時,我應該讓學生區(qū)分一下口訣和乘法算式,加深學生對口訣意義的理解。
二、在練習中幾次出現(xiàn)了像“五一得五”這樣的口訣,雖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訣一般把小數(shù)放前面,但還是有學生錯。如果在寫乘法算式時,直接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在給這兩道乘法算式編口訣,學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訣一般能解決兩道乘法算式。
三、記口訣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但我在記口訣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只是讓學生單純的背,沒有側重口訣記憶的方法。要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才能讓學生有快有勞的記住口訣。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是乘法口訣教學的第一節(jié)課,新教材對2——6的乘法口訣的編排作了較大的改進,由于學生已經(jīng)有五個五個數(shù)數(shù)的經(jīng)驗,因此很容易得出2個5、3個5、4個5、5個5的和。先出現(xiàn)5的乘法口訣能較好地凸現(xiàn)乘法口訣的教學。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5的乘法口訣,就為學習2、3、4、6的乘法口訣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許多生活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教學中,我尤其注重思維過程的教學,通過為學生提供充分發(fā)表自己想法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理念。在學生明確了要解決的問題之后,讓學生通過直觀操作,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在研究問題的時候,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然后小組交流想法,最后全班交流。這樣不僅使學生體現(xiàn)了主體意識,學到了基本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操作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良好。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6
在這節(jié)課中我得到了鍛煉,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比以往也有明顯改觀。這樣的崗位練兵公開課使教師和學生都受益。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1、學生在有趣的畫手、數(shù)手指的活動中,初步感知了幾個5連加的結果,為下面編口訣的活動奠定了基礎。我是讓學生想有沒有“更好的算法”,可以引起學生探索5的乘法口訣的需要。結果在課堂實踐中,學生直接就說出了可以用乘法。一問才知在家里已經(jīng)提前學習了。我隨即鼓勵其認真思考,本節(jié)課會有新的收獲,又鼓勵沒有學過的`同學更加認真的思考,去超過別的同學。
2、通過獨立思考編出口訣,再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形成共識,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探索5的乘法口訣的全過程。在介紹編口訣的過程時,同時讓其他學生評價,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每一句口訣,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學生把已經(jīng)積累起來的知識、經(jīng)驗和方法自覺地運用到記憶口訣的活動中來,既有效地記憶了口訣,又加深了對5的乘法口訣的理解。
4、三個充滿童趣的游戲,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鞏固和記憶口訣,體會利用口訣可以很快算出乘法算式的積。
今后,加強每個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糾正書寫姿勢、寫一手干凈工整的好字。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7
本堂課教學內容為小學二年級上冊“5的乘法口訣”。我的課程設計理念是用好道具、簡化教學思路、細化課中活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情景、興趣導入為主。選自《西游記》中的一個小段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導入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初步了解本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道具(手指圖)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手指圖,以及教師引導,學生們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如何讓簡單的教學內容上得生動,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體驗,我對“5的乘法口訣”進行了創(chuàng)新處理,在本課教學盡量能夠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在上課期間充分的利用了道具,較好的運用了直觀教學法的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還可以把數(shù)學課與美術課有機結合起來。
2、教學中緊貼主題,盡量地簡化教學思路,使同學更準確、迅速的接受新課的學習內容。
4、在探究中交流,經(jīng)歷口訣編寫的.過程。把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置于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之中,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引發(fā)學生多角度理解5的每句口訣的含義和來源,理解乘法意義、算式、口訣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體驗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乘法算式。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投身于集體合作學習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和精神。
5、通過各種形式的的記憶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最后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更快更好地記住口訣,也是這節(jié)課必不可少的內容。
6、 在練習中升華,深化知識的形成過程。為了使學生對5的乘法口訣有更好的理解,在練習設計中注重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氛圍,并通過練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深化所學知識。
教師為學生營造好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而且老師的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8
《5的乘法口訣》是學習乘法口訣的起始課,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了100以內數(shù)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本節(jié)課教材通過數(shù)松果的情境,把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至于有趣的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松果的總數(shù)和堆數(shù)之間的對應關系和規(guī)律,體會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幫助學生記憶口訣,應用口訣。
大部分學生對乘法口訣有了初步的認識,能背出5的乘法口訣,但是不知道乘法口訣來源,表示的意義,書寫及應用,本節(jié)課重點解決這些問題。
根據(jù)我對教材解讀和對學生的分析,我確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結合“數(shù)松果”的具體情境,經(jīng)歷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yǎng)遷移類推和按規(guī)律識記的能力。
復習鞏固
新課開始之前復習幾道連加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加強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接著迅速說出得數(shù),體會乘法口訣的簡便性和必要性。
口訣的數(shù)學形式
5個5個數(shù)整理表格探索松果的數(shù)量和堆數(shù)之間的對應關系,并板書幾個幾,以及對應的乘法算式。
口訣的唱讀形式
為了體現(xiàn)“數(shù)”與“形”的有機結合,我采用形象的松果動畫,在5的乘法口訣的編排上,從“一五得五”到“三五十五”這3句口訣,教科書完整給出,而后6句口訣則放手讓學生在找出一定的規(guī)律后,通過類比的方法自己編出來。
教師小結:編口訣時,我們把乘數(shù)編在前半句,積編在后半句。為了使口決念起來更順口,積不滿十,就加上“得”字;積滿了十,“得”字省。編口訣時,我們一把乘數(shù)中較小的數(shù)放在前面較大的數(shù)放在后面。
口訣的記憶形式
首先介紹乘法口訣的來源: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了方便計算乘法,就編出了乘法口訣,它讀起來順口,所以就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這是我國獨有的文化瑰寶,外國人可不會,因此乘法口訣都是用漢字書寫的。
其次探索口訣中的規(guī)律: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記憶口訣的方法。教科書給出了兩種記憶口訣的方法;一種是根據(jù)前一句推出后一句;一種是根據(jù)得數(shù)的特點進行記憶?谠E最后一個字不是五就是十,積的個位不是5就是0。每相鄰兩句的結果都相差5。
最后游戲鞏固口訣:
一只手有5根手指,一個小朋友說幾只手,另一個小朋友就說出相應5的乘法口訣。
闡釋口訣
如果老師忘記了5×5等于多少怎么辦?
學生想辦法:可以用5個5相加算出得數(shù);4個5加上1個5;3個5加上2個5;6個5減去1個5;7個5減去2個5;8個5減去3個5;9個5減去4個5。
運用口訣
課本31頁第1題,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生會觀察圖提取數(shù)學信息,說出意義,列算式,根據(jù)口訣得出結果。
需要更進的地方:
1、表格豎著放觀察起來會更明顯;
2、乘法口訣為什么到9?可以給學生做些解釋;
3、幫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增強學生對乘法口訣意義的理解,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體會每句口訣的意義和用途;
4、交換兩個乘數(shù)的乘法算式口訣是相同的;
5、多形式記憶口訣,比如:到學生跟前去對口令,根據(jù)口訣說算式,根據(jù)算式說口訣等等。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9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且在此之前我們已學習了1~4的乘法口訣。由于前面新知的鋪墊,學生掌握了求"幾個幾"列乘法算式和編口訣的方法,這節(jié)課對他們應該沒多大問題了,也就是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來編口訣了.
課前預設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xiàn)實的知識起點,而不是理想化的。應該考慮學生會怎么說,怎么做。而不是我想讓學生怎么說,怎么做。應該考慮怎么去引導學生,考慮怎么抓住課堂的生長點,以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而不應該是預設了理想的課堂,而被現(xiàn)實弄得束手無策。所以基于這樣的現(xiàn)實,我在一開始的那個環(huán)節(jié)中是這樣預設的,又要考慮到貼近學生的生活,于是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紅梅公園玩,首先我們去劃船的地方。瞧,一只船坐幾人?"簡單的一句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再通過列表的方法,求出幾只船坐的人數(shù)。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幾個幾相加",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老師引導:"由'幾個幾相加'可以列出幾個乘法算式?"最后根據(jù)乘法算式編出口訣。但這有幾個注意點:其一,乘法口訣用什么字寫?其二,當積是兩位數(shù)時,要不要寫"得"字?其三,"二五一十"中的"一十"是什么意思?其四,"五五二十五"還是"五五二五"?老師引導:"25"你們是怎么讀的?就按你們讀的那樣來編!最后"四五二十"還是"五四二十"?由于之前教1~4的.口訣時,我引導學生讀一讀,比較之后,為了讀起來順口,所以我們把小的數(shù)放在前面.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沒出現(xiàn)那種情況了.先和學生一起學習“1個5”的乘法口訣,然后由扶到放,逐步給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fā),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知識的全過程,不但較好的理解了口訣的來源,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在解決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時,我引導學生觀察表格來幫助學生獲得充分的感受。不足之處是沒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等操作活動來理解.教完這節(jié)課后我從中感覺到,新課程要求我們的課堂是開放性的,在我們的思維中這樣的理念是理解得很透徹的,但是在實際的課堂當中,怎樣才可以放得很開,但是又不會讓整個教學脫離主體教學,不會走到以兒童為中心的極端,這需要教師在授課中把握好,即時調控。學生方面,反饋到哪里為止才合情合理,才不會跑調?我想這些問題只有努力,才能提高老師自身的素質,才可以更好地調控教學。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0
聽了韋老師的課,聽后有一些想法和感受,現(xiàn)整理如下:
1.整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明確,課的設計,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相適應,關注學生的差異,導入比較新穎,利用孩子喜歡的喜洋洋與灰太狼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2.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的語言比較準確,有激勵性和啟發(fā)性。而且學生的參與度比較高,學生小組合作,互相傾聽,協(xié)作以及分享。
3、激勵學生自主的'學習,增強自信心。
4.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師生關系和諧。
此外我覺得韋老師如果讓他們把口訣讀完整。再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小組讀,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把口訣當場記下來效果那會更好的。其實剛開始還有七八位同學掌握不了,最后都比較熟悉。在最后的時候,韋老師用口令接龍的游戲,讓全班同學都再熟悉一遍,最后大家的聲音都比較大,表示他們的信心很足。所以下課的時候還有很多同學說老師,我可以背了,我背給你聽。我能感覺到學生學會后非常開心的心情。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活力并且快樂的課堂。
提出以下的建議:今后把教材備深一些,備細一些,把課件更加貼近實際教材一點,把握好教學目標,多看教學用書,多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我想收獲會更多的。
另外,在平時我們能夠除了把常規(guī)抓緊,備好課,還要多些準備一些游戲,數(shù)學故事讓學生能夠更感興趣,再有就是用愛心,耐心和微笑去鼓勵學生或者表揚學生,我覺得做好這三點就足夠了。
希望在今后的每一節(jié)課里都能夠感覺到老師上課的熱情以及學生上課時的歡笑。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1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從一只手有幾個手指入手,讓學生算一個小組的同學共有多少手指。并試著說出“一只手有5個手指,2只手有10個手指,3只手有15個手指,···”讓后引入雜技表演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怎么數(shù),并試著說出算式,當學生能說出一部分后,我讓全班同學一起動筆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自己試一試怎么記住這些乘法算式,有的孩子說出:“一個5是5,2個5是10 ,···”因為一部分孩子課前已經(jīng)會背口訣,能直接說出口訣,我就結合學生的回答,讓學生說出口訣的意思,這樣大家的'觀點互相結合,學生順利的完成了口訣的編制,很快理解了口訣的意義,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有什么規(guī)律,怎樣記得快,經(jīng)過討論,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在課堂上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熟練的背出口訣,會用口訣,學習效果非常好。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在探索5的乘法口訣時我讓學生擺小棒,讓學生理解1個5、2個5……,從而理解乘法的的含義。首先,第一個層次是5×1 1×5的乘法口訣,老師編給學生看。第二個層次是編5×2 2×5的乘法口訣,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師指導學生編口訣。第三個層次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兩人一組學生自己編口訣。第四個層次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fā)現(xiàn)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fā)、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悅。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2
成功之處:
1、準確、合理的把握教學教材。
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已經(jīng)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在這節(jié)數(shù)學課中,我能根據(jù)新課標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思想,精心設計了一些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發(fā)展思維的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并能熟記5的乘法口訣,還能運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去參與。課始,老師出示幾道加法算式,讓學生在10秒鐘內說出得數(shù)。學生很難說得出來,老師卻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這是為什么呢?讓學生很佩服老師,這時老師及時的導入新課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也使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3、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突出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如:將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與自己的雙手聯(lián)系起來。一只手有幾個手指?表示幾個5?2只手有幾個手指。表示幾個5?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中,讓學生感到親切。讓學生感覺數(shù)學就在他們身邊,學習數(shù)學能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愿學、樂學。
4、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與探索過程是本節(jié)課一大亮點。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梢,合作交流在數(shù)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體現(xiàn)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呂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得很漂亮。如:在編5的口訣時一五得五直接由老師編出。第二句在老師的啟發(fā)下編出。最后三句老師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己編口訣。教師的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逐步讓學生參與探究新知識的過程,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老師能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不但較好地理解了口訣的來源,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同時也能面向全體學生。
5、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
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大亮點,通過大量不同形式的訓練:對口令、看圖寫算式、卡片練習等等,練習設計形式多樣,層次遞進,又很生活化,顯得非常生動有趣,消除低年級學生學習枯燥數(shù)學的心理。一系列都是圍繞新課教學內容進行,使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學生學而不厭,熟而不倦。
6、整節(jié)課教與學的時間分布合理。
本節(jié)課導入用了3分鐘,新課學習23分鐘,練習14分鐘。
不足之處:
1、在學習新課時,我讓三位學生上講臺點擊課件演示后三幾句口訣,因為課件的內容肯定是正確的,學生直接點擊就出來了,這樣的演示沒有什么意義。如果老師讓學生拿表格上展示臺來展示會更好,這樣即能檢查學生做題的.情況,又能使學生有成就感。
2、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我們組認為是我做的最不得當?shù)牡胤健=虒W過程中肯定學生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激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的是,及時的鼓勵、表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一點。比如練習時題目一出現(xiàn),大學生都把小手高高地起來了,而我卻對學生說:先不舉手。其實孩子們早就有答案了,老師直接讓他們說就好了。這樣就不會打擊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3、不要使用提問來作為一種懲罰,讓學生感到尷尬。
課堂上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思考問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沒有舉手老師提問他,他能正確回答那就好,答不出的話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對不積極舉手的學生應采取暗示的方法,而不要借提問來進行懲治。假如老師總是提問不舉手的學生,學生就會誤解成不舉手就會被提問,那學生想被提問時就會故意不舉手,那舉手沒意義了。
4、練習題這是誰家的信的課件設計不夠美觀。如果我在房子上加上小動物的頭像,學生就會很快說出這是誰的家了。就不會說成是什么5的家或10的家。或者老師做成卡片,讓學生上講臺擺一擺,這樣更能激活課堂氛圍,把整節(jié)課推向**。
5、后兩道練習題算式都是35,感覺算式重復。如果改成其他算式就更好了。
6、我在課堂教學中一直用平淡不變的語氣給學生講課,感覺整堂課平淡不變。做為教師要講究課堂的語言藝術,因為它能夠感染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充滿情感,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3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乘法口訣的,主要讓學生參加編口訣的活動,體會編口訣的方法,逐步學會編乘法口訣。在設計時大體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激趣導入,進行鋪墊。從學生喜歡的故事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調節(jié)課堂氣氛。第二,自主探索,創(chuàng)編口訣。從學生熟悉的手出發(fā),通過小組合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前兩句口訣交給學生編口訣的方法,第三句跟學生一塊來編,后兩句放手讓學生獨立編出口訣。學習活動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提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快樂練習,深化鞏固。通過分析口訣來記憶口訣。二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喜歡在活動中學、在游戲中學、在生活中學。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做游戲,在活動中記憶口訣,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在鞏固練習中,習題的設計搶奪紅旗,練習題有層次、有坡度,使5的乘法口訣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
整節(jié)課教學上時間顯得很倉促,前面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有點多,耽誤了很多時間。學生整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欲不強,沒有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徐老師提出的&ldqu;大情境&rdqu;教學給了我很多啟示,我會調整一下教學設計,改變一下教學方法,爭取打造出更優(yōu)質的一節(jié)課。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4
兒童學習數(shù)學有兩個基礎——知識與經(jīng)驗。長期以來,教師對兒童學習基礎的分析往往來自于對教材的分析,即按照教材的編排體系分析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哪些知識。我們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一般也都是從一個情境入手,從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知建立一個數(shù)學模型,得出一個結論。
而這節(jié)課我打破了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正視了學生的知識基礎,找準了學生的學習起點,讓學生從競賽入手,在迷惑不解中先猜測老師計算快而準的致勝法寶是什么?然后通過驗證的方法知其然而再知其所以然。所以,盡管學生中已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5的乘法口訣,但有很多是不知道乘法口訣是怎么來的,此時我通過放手讓學生驗證,把學習知識的機會交給了學生,學生真正成為了一個探索者,而且由于沒有過多的限制,他們的方法各異,可謂百花齊放。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還加強了學生小組合作的實效性。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5
本課是在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后,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和運用5的乘法口訣,并能靈活運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我考慮到文本中的用棒子擺小傘情境不太容易激起學生持久的參與積極性,于是我針對孩子們喜歡比賽,喜歡跳得高的心理,創(chuàng)設了奪星比賽情境。通過由淺入深的四輪比賽,使學生在比賽中積極參與,積極比賽,從而理解、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并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回憶5的乘法口訣,并進行了齊背、抽背和口算題搶答。意在喚起學生的記憶,針對較難的幾句口訣進行進一步的復習和鞏固。學生的參與面較大,積極性也較高。在學生的知識和情緒熱身之后,開始了第一輪比賽——口算。由于有復習的鋪墊,大部分學生都較快較好地完成了比賽題目,順利的奪得了第一顆星。就連平時反應較慢的陳樹勇、尹焯鋒、曹家建等同學都嘗到了學習的甜頭。
第二輪比賽是看圖解決問題。我先讓學生獨立看圖搜集數(shù)學信息和問題,列式計算。然后匯報、交流解題思路。再引導學生對兩道題進行對比,從而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當我發(fā)現(xiàn)學生把應該用加法計算的題目寫成乘法時,我便請他說出自己的想法,結果他說不清楚。于是我就直接引導學生看圖理解題意,使學生們明白了為什么應該用加法,而不能用乘法。這樣的處理雖然達到了我預想的目的,但此時如果我不引導,而讓學生們對他的想法進行討論,促使學生不斷的深入觀察、思考、反思,使道理越辯越明,學生學得也更透。
第三輪比賽是比大小。學生獨立解答后,我針對個別題目進行了點評和適當?shù)?拓展。如,由9×5=5×9拓展到□×□=□×□,進而得出了:兩個數(shù)相乘,交換乘數(shù)的位置,積不變的規(guī)律。在處理5×5○5+5時,我問:“為什么5×5>5+5?”有人說:“因為左邊是乘法,右邊是加法!蔽曳磫枺骸笆且驗槌朔ū燃臃▍柡?”學生們紛紛說:“不是。不能看運算符號,要算!蔽揖透氯欢。此時,如果再引導學生舉出反例來反駁他的說法,會更有說服力!
整節(jié)課,我都注意了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的氛圍中參與比賽,層層深入地學習了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獲。同時,也注意了一些細節(jié)。如讀題和讀圖的指導、知識點的拓展、題目中關鍵字的追問等。不足的是,當學生發(fā)生錯誤時,我引導得過多,應該調動全體學生的智慧,進行討論,促使學生深入觀察、思考、解釋、反思,使知識內化、深化!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5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反思04-13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4-09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4-12
5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6-13
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4-12
《4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4-09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4-12
《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0-21
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