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融讓梨讀后感1
小時候,媽媽帶我到阿姨家做客。阿姨家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我們在玩耍時總是爭搶同一個玩具,爭不到還哭呢。這時候,媽媽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孔融讓梨》。
故事是說很久以前孔融一家人吃梨。盤中的梨有大有小,哥哥讓弟弟先拿,弟弟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里很高興,但仍故意問孔融:“為什么不拿大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可是我又比小弟弟大,作為哥哥,我更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呀。”
媽媽告訴我說,故事中的孔融只有4歲呢?伤@么小就知道將好的東西要和別人分享,這樣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快樂。聽完故事,我和妹妹再也不爭搶,而是互相謙讓,有時還一起玩,玩得開心極啦!
孔融讓梨讀后感2
馬藝在上月亮班的時候就養(yǎng)成了每天放學后必閱讀的習慣,我們總是捧著學校發(fā)的各類故事書和孩子一起暢游在書香中。我們比較重視孩子的經(jīng)典國學教育,培養(yǎng)孩子高尚的品質(zhì),是從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始的。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要身為示范,自己身正才能教人。
馬藝在聽她爸爸媽媽講故事的時候,她稚嫩的眼神中常常流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我們就會不厭其煩的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解釋給她聽,直到她露出滿意的笑容。有次去浙江圖書館的時候,碰巧樓下正在賣書,我們給她買了圖文并茂的古代兒童品德故事書——《孔融讓梨》、《陸績懷桔》等。其中《孔融讓梨》就是一則比較經(jīng)典的故事。故事大致講的是,漢代人孔融在四歲時,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弟弟吃,這種懂的`謙讓,尊敬兄長愛護幼小的道理,需要從小就給小孩子教育,特別是在這個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的社會里尤其重要。昨晚,我問馬藝:家里有四個大小不一的蘋果怎么分?馬藝回答:最大的給奶奶,最小的留給我。再問:在你面前有三個石榴怎么分?馬藝回答:最大的給奶奶,中間的那個給爸爸,小的給媽媽。我可以吃家里的其它水果。
歷史上四歲的小孔融讓梨,體現(xiàn)的是懂禮節(jié),現(xiàn)在多的是獨生子女,家里只有獨苗一根,很多時候已經(jīng)很難讓他們體會到這個讓的精神,所以更加需要這個教育,讓孩子學《孔融讓梨》要學真諦,學精神,“讓梨”而不搶“梨”不爭“梨”,淡化個人得失,為了他人主動讓利讓賢,多些謙讓,這樣她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社會就變得更和諧。比如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坐,在公園里主動讓體育鍛煉的器械,放學回來后主動跟其他小孩一起共同交流,分享快樂!我們不忘《孔融讓梨》故事,在各種誘惑的“梨”面前,常告誡她應該怎么做。希望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
生活中常常遇到孩子不講理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有針對性的找些書籍來閱讀。一個故事讀完后,我們會讓女兒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講了些什么,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再結(jié)合自己的言行分析、討論一番。這樣孩子既從中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從而也培養(yǎng)了女兒的概括理解能力。另外,在幼兒園里,學會親
近老師、朋友,并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有益的經(jīng)驗和知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孔融讓梨讀后感3
這天我和母親讀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孔融讓梨》。
故事里面講的是,孔融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他四歲一天,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梨,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們。大家都好奇的'問他,你為什么挑小梨吃,而不挑大梨吃呢?孔融回答,哥哥們比我大,就應吃大梨,我是小弟弟,就應吃小的啦。大人們聽了都稱贊孔融是個懂事謙讓的好孩子!
這個故事并不是叫我們讓一個梨,而是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就應學會謙讓,要多關(guān)心別人,不好光想著自己。我決心以后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有謙讓精神的,有愛心的人。
孔融讓梨讀后感4
最近,我又翻開了那本《中華美德故事之友愛篇——孔融讓梨》,再次閱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孔融讓梨的一舉一動讓我很慚愧,因為每次爸爸媽媽買水果回來,我都要搶著第一個吃,還要挑三揀四,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不吃,和謙讓一點兒也沾不上邊,這和孔融有多大的差距呀!不僅是我,身邊也有許多人也漸漸淡忘了“謙讓”這個最基本的道德:他們有的在斑馬線上飛馳而過、有的在公交車上不為有需要的人讓座,這樣的案例簡直層出不窮。
《孔融讓梨》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講述了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孔融,家里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了友愛和謙讓。他四歲那年,有一次家里人在一起吃梨,母親把洗好的梨好在一個盤子里,所有的哥哥、姐姐們都爭著去搶又大又好的梨,只有孔融站在那兒一動不動。父親看到孩子們在搶梨很生氣,讓他們把手中的梨放回到盤子里,并讓站在一旁的孔融來分梨?兹谙葤藘蓚大梨給父母親,隨后又把大梨好梨依次給了哥哥、姐姐們,而把一個最小的梨留給了自己。父親問他為什么留最小的`梨給自己,孔融說:“我年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啊!”孔融才4歲,都懂得了謙讓的道理,真讓人敬佩!
近年來,大家都提倡禮讓行人過馬路,這也是一種謙讓,就拿我爸爸來說吧,他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禮讓行人的好習慣,做到了“車讓人,讓出一分文明”。但早在古時,已有了“融四歲,能讓梨”的名句,可直到現(xiàn)在,仍然有許多人不懂得謙讓的道理,就連四歲的孔融都比不過,難道“謙讓”這個道理已經(jīng)沒有什么用了,就要被人淡忘了嗎?都提倡“講文明樹新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在當今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上,雖然已經(jīng)比孔融生活的那個時代方便了許多,可是仍有許多人都只注意到了物質(zhì)的享受,而忘了精神上的修養(yǎng)。所以便產(chǎn)生了諸如此類的情況。但是,如果沒有了謙讓,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值得讓人們尊敬?!讓座也是一個簡單卻經(jīng)常讓人忽略的問題,它也是一個例子。讓座是文明的體現(xiàn),給有需要的人讓座是好的表現(xiàn)。千萬不要讓這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美德從此變成 “絕技”!要學會謙讓,在家里做一個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好公民!
謙讓是傳統(tǒng)美德,我們要做一個懂謙讓的人,向孔融學習,讓這項已經(jīng)流傳了千年的優(yōu)良品質(zhì)更加發(fā)揚光大!
孔融讓梨讀后感5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孔融讓梨》,這本書說的是在東漢年間一群孩子吃梨的故事。
有一次,朋友給孔融家送來一筐梨,兄弟們看見了梨,個個饞的'流口水,都爭先恐后地跑過去搶梨吃,搶先挑選大個的,孔融卻排在最后挑了一個小的……
孔融說:“哥哥年齡大,應該吃大的,我年齡小,當然吃小的”。
通過這個故事,很讓我感動,讓我懂得弟弟要尊重兄長,兄長要愛護弟弟,互相都要恭敬謙讓的道理。
孔融讓梨讀后感6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一名天文學家,在他小的時候就知道了要謙讓,在他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家里買了梨讓大家吃,結(jié)果哥哥姐姐都來搶梨吃,孔融卻沒有動,因此爸爸讓他來分梨,孔融先把兩個最大的梨給爸爸媽媽,然后把稍微小一點的給哥哥姐姐們,留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
讀完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要學會謙讓,要讓著比你大的.和比你小的。
孔融讓梨讀后感7
我讀了《孔融讓梨》的故事,講了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孔融,一天爸爸媽媽分梨給孩子們吃?兹诎汛罄娣纸o哥哥和弟弟,自己吃小梨。爸爸問他為什么不吃大梨,孔融說:“哥哥大應該吃大梨,弟弟小我應該讓著弟弟!
同樣我想到了《弟子規(guī)》的《出則弟》里面的“長者先,幼者后”,教導人們從飲食到行為舉止都要敬老,講的都是禮讓的道理。
我明白了人要學會禮讓,做事時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能只為了自己。
矯福依媽媽:人們千百年來傳頌《孔融讓梨》的'故事,因為禮讓給家庭帶來了一團和氣,其樂融融。一個人,家里禮讓家人,學校里禮讓同學,單位里禮讓同事,社會上禮讓他人,做胸襟廣,度量大的人,過有意義的人生。
孔融讓梨讀后感8
在我的學習生活中讀過數(shù)也數(shù)不盡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在我的記憶里印象十分深刻,你想明白是哪個故事嗎?故事的資料是什么呢?那么讓我給你細細道來吧……
我最最喜歡的故事是《孔融讓梨》,《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繪聲繪色地記敘了:孔融家有七兄弟,他排行老六,一天,朋友給他家送來一筐梨,全都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孔融便選最小的梨,把最大的梨讓給兄長吃。人們都覺得十分奇怪。都紛紛問他為什么不拿大梨吃,他卻回答說:“哥哥年齡大,應吃大梨,我年齡小,當然應當是吃小梨哦!”“孔融讓梨”的故事至今傳為美談。
當我讀完《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后,一股對孔融的敬佩之情從我心底油然而生?兹谧鹁葱珠L的品質(zhì)值得我學習,他的虛心謙讓令我欽佩,他在一大筐梨中選了一個小梨!在他能夠選大梨的情景下,他卻毅然選擇了小梨……從他身上我學會了謙讓,。明白了與人分享是一種歡樂的`事。當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不能自私自利,更不能自我只為自我著想,而是要懂得虛心謙讓……僅有這樣貌別人才會和你交上真正的朋友!
是啊,謙讓是我們交好朋友的最好的方法。有一次,我家來了一個小客人,他是我的小侄子,他剛進門,我們倆人便玩耍起了,他問我說:“我們來玩你的玩具吧!”我說:“好吧!可我的玩具可沒有什么好玩的呢?”“那兒,那兒不是有現(xiàn)成的嗎?”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我家的貨柜中央。我定睛一看,那不是我的兩個心愛的玩具和“百寶箱”么——搖控車和螺陀,百寶箱里可裝有我18個奧運項目的比巴卜模型,這可是我的寶貝!我平時連碰他們一下都舍不得,可他此刻說要玩,我當然不會同意,我剛要開口說不行,這時我想起孔融來,只覺得兩頰滾燙,“干”與“不干”在我的心里直打架呢,但最終謙讓戰(zhàn)勝了自私!昂冒伞蔽覍π≈蹲诱f。,于是我和小侄子又開心的玩了起來……那一天是我記事以來玩得最開心的一天······
可見,一個人具有謙讓是多么重要。,朋友你學會謙讓了嗎?學會了與人分享歡樂嗎?
孔融讓梨讀后感9
我最喜歡的就是《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孔融讓梨》這篇故事讓我深深得忘不了。
有一天,孔融的爸爸叫孩子們一起來吃梨,別的`孩子都跑到梨旁邊,就是最小的孔融坐在椅子上沒動。爸爸讓最小的孔融先拿梨,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爸爸問你為什么拿一個最小的?孔融說:“要謙讓!彼性跔幚娴男值軅兌寄樇t了,他們都覺得很慚愧。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要互相謙讓,你讓著別人,別人才能尊重你。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傳承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才能走出正確的人生道路,使我們成長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孔融讓梨讀后感10
今天,老師講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的孫子。孔融四歲的時候,人家送他一些梨子,大哥哥大姐姐們都搶著要大的梨子,只有孔融還站在原地,等大哥哥大姐姐搶完了,孔融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大哥哥大姐姐們問他為什么不強大的'栗子,孔融說:“大哥哥大姐姐比我大,我怎么能跟他們搶東西吃呢?所以我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姐姐吃!
今年我8歲了。我比孔融大四歲,我經(jīng)常和大哥搶東西吃,以后我再也不和大哥搶東西吃了,再也不和同學搶同學玩具了,我們要懂得謙讓。
孔融讓梨讀后感11
這個寒假,陪著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我過的簡單而充實。沒有了上學期間的.忙碌,閑下來,爸爸給我買了幾本名人故事圖書,每天看一篇文章,不認識的漢子就讀拼音,再有媽媽給我講解含義,雖不能完全領(lǐng)會其精髓,倒也能讀懂大概。
其中一篇文章《孔融讓梨》給我的印象最深刻,這個故事簡單易懂,而且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已經(jīng)給我們講過了,當時只是當一個故事聽,現(xiàn)在,我上了一年級,可以認識字了,自己在書本中讀出來,在心中回想一遍,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孔融那么小的年紀就知道主動讓大的梨子給長輩吃,同樣,我們在家里要孝敬長輩,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做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
孔融讓梨讀后感12
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個4歲的小孩子叫孔融,他聰明伶俐。
有一天,他爸爸端來了一盆梨說:“大家來吃梨吧,年齡最小的'先拿!笨兹诘牡艿苣昧藗最大的梨,說:“我要吃最大的!倍兹趨s拿了個最小的梨。大家看了看他,爸爸說:“這里有這么多梨,你干嘛拿最小的呀!笨兹谡f:“我是哥哥嘛!
讀了這個故事,我也要向孔融學習,尊老愛幼。在車上看到老人沒有座位坐,我把自己上午座位讓給他坐。做一個文明董事得禮儀的人。
孔融讓梨讀后感13
這天我讀了《孔融讓梨》,孔融四歲時,媽媽讓他給大家分梨?兹诎汛罄孀尳o了別人,把小梨留給了自我。媽媽問他為什么不拿大的,他說:我年紀小,就應吃小的。
說起《孔融讓梨》的'故事我想起了一個詞謙讓。謙讓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美德。此刻,我們的生活比過去富裕了很多,但又有多少小朋友想到謙讓和關(guān)心別人呢?我們的父母給我們買了一些好吃的零食,可我們只顧自我吃,壓根兒沒想到和爸爸媽媽一齊分享,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懂事的,尊老愛幼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后感14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在四歲的時候,能夠主動把大的梨子讓給哥哥和弟弟,而把最小的梨子留給自己吃。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自己,什么都想要最好的,很少想到別人,有的時候也不愿意分享,這是不對的。特別是我現(xiàn)在有了小妹妹,應該把好的留給她。媽媽說,我應該向孔融學習,尊敬師長,尊老愛幼,禮貌讓人,學會分享和謙讓,做一個有美德、懂禮貌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讀后感15
中國,素來都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文明禮儀都代表著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而《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恐怕大家都已經(jīng)耳熟能詳了。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述了孔融四歲時,與兄弟們一起吃梨,大家讓孔融先挑,他挑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一旁的大人非常疑惑,問他為什么拿最小的梨。他說:“在家中,跟哥哥們比,我年紀比較小,理應吃最小的梨;跟弟弟們比,我的年紀比弟弟大,應該把大梨留給弟弟!贝笕藗兟犃速澷p不已。千百年來,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成為教育少年兒童謙虛禮讓、尊老愛幼的`典范。
這個故事不禁使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我對電腦游戲十分著迷,一碰到電腦就愛不釋手,無法自拔,完全沉浸在電腦游戲中。有一次暑假,我表妹來我家玩,正好家里沒人,只剩我和她。在我玩得高興的時候,她湊近我身邊,用懇求的眼神望著我,問道:“姐姐,我可以玩一會嗎?”“好,等會啊”我心想,這是我的電腦,憑什么給她玩,哼!于是,我裝著沒聽到,繼續(xù)玩著我的電腦。過了幾分鐘,表妹又問,“姐姐,到我玩了嗎?”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地看著我,眼神里充滿渴望,懇求我讓她玩會!可是,我依然對她置之不理。一次,兩次,三次……我有點不耐煩了,于是用力地把她推到,只見撲通一聲,妹妹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我看到她那委屈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zhuǎn),于是,我又吼道:“又不是你的電腦,玩什么玩?玩壞了,怎么辦!”表妹聽了,默默地抽泣起來,也不再問我玩游戲了,后來,她便很少來我家,不管怎么叫她,她也不喜歡和我一起玩……
如今,讀到《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再回想起這件事,我的臉不由得漲紅起來,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起那時候的自己,是多么的自私、霸道不會分享,只會為自己著想,從沒想過別人,我連這么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應該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做什么事都要為別人著想,不要只想著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多幫父母做做家務(wù),乘車時給老少讓座,將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等等。讓我們把孔融的精神繼續(xù)傳承下去,讓這個禮儀之邦的美譽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孔融讓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孔融讓梨》讀后感11-13
孔融讓梨的讀后感04-05
孔融讓梨的故事(精選14篇)04-29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02-05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11-08
孔融讓梨讀后感20篇03-13
孔融讓梨讀后感15篇09-04
《孔融讓梨》讀后感 15篇01-23
《孔融讓梨》讀后感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