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瓦爾登湖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瓦爾登湖有感1
一湖水,周圍密集的綠色植被,這一連串的景象都會讓你心如清澈的鏡面,去審視周圍一切事物。
看到了湖,會立馬想到之景象描寫的詞匯。這也是當初借《瓦爾登湖》一書時的想法。但,當我翻開書頁去感受這湖水帶來的優(yōu)美文字時,發(fā)現(xiàn)里面的描寫并不局限于景色或抒情,而更多的通過景物引伸出對當下生活的感悟和見解。
“為什么一桶水很快就會變臭,而凍成冰以后就會永遠保持新鮮?人們常說,這就是感情和理智之間的不同”特別喜歡這句話,這類的句子在整本書中占據(jù)大多數(shù)。
其實,一本描寫景物的書,可以將景物切入到類式上句話的哲理中,不得不由此想到作者的心境并不僅僅在湖上,在一片景物中。所謂的寫景,就是一個虛托,托出作者內(nèi)心真正想表達的意愿。
用一年多的時間居住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一種無憂的生活也許或帶來不同凡響的境界,可在作者的心里,始終堅信一種獨立和個性的宣揚,所以他這段經(jīng)歷,可以說應該是一種生活上的體驗,出于對世態(tài)不滿,或?qū)Ξ敃r政府各繁瑣事情的抗議。這種抗議和發(fā)泄渠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只是在順應大勢。
全書共有18章,雖然圍繞瓦爾登湖來寫,可文章常常將你帶到另一個境界中,對人類,對社會,對環(huán)境的哲理。“如果我終生像只蜘蛛一樣,被禁閉在閣樓一角,只要我有思想,對我來說,世界就還是那么大”,這種思想境界不僅與身體局限的思考,讓我不由聯(lián)想到的是一個人該如何將自己與世界相融合。
人,就是萬物中的一物,除此之外,植物、動物都在這片土壤中生長,而這片土壤是為了整個生靈而筑,可人類的殘忍和自私,捕殺和砍伐,在書中作者是嚴厲批判。
所以,你可以看到獵人是怎樣殘殺動物的經(jīng)歷,也可以看到某某莊主為獲利亂砍亂伐,甚而作者用了極其嚴厲的詛咒來發(fā)泄不滿。瓦爾登湖隨著環(huán)境破壞漸漸失去原有的美貌。可惜的.同時,感慨這本書的存活。
多少年來,人們對環(huán)境意識薄弱所造成的影響,至今已無法彌補。就像書中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沒有把時間消耗在彌補失去的機會上,我們稱之為盡責”盡責與彌補間的差異就是一個是犯錯在先,另一個是預防及時。錯誤所留下的痕跡無法磨滅,但人又無法避免或完美達成。
一切進步都是在悔恨與過失中結(jié)晶總結(jié),所以對于曾今犯下的錯,只有靠彌補。思維跳躍在地平線上,湖水波濤翻滾,人的思想也一樣,瓦爾登湖置身于地球與天空中,共享著人類和宇宙的顏色,在藍、綠間轉(zhuǎn)化,又融合。
陽光不再僅僅是照耀光芒的發(fā)光體,就像瓦爾登湖的水,他的美麗永遠存留在每一位讀者心中,閉上眼就能聽到他的聲音和絲絲愜語的震動,因為他流淌心中,如一面鏡照耀進陽光,也照耀進最純潔的物體。
讀瓦爾登湖有感2
很幸運,我買了這本書。
很幸運,我從一堆書中唯讀獨挑了這一本帶到北京。
很幸運,我在別人無聊只能發(fā)呆的時候,可以因為這本書而思考我的人生。
關(guān)于這本書,我想每個人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要結(jié)合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我讀來,就像為我迷茫的人生亮了一盞指路燈,在它的指引下,我慢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在本書的序言中提及的:“他愿意每一個人都能謹慎地找出并堅持他自己的合適方式,而不要簡單地因襲和模仿他父親的,或母親的,或鄰居的生活方式。”
剛來大學的時候,我有許多幻想和目標,我想要參加很多社團,我想當班干部,我想努力認真讀書,我想每年都拿獎學金,我想出國,我想讀研,我想自己可以獨立賺錢,我想大家都喜歡我……想要的太多,可現(xiàn)實并不同你所想。我因為自己的欲望而壓力倍增。所以開始的日子并不好過。可以說,是這本書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知道,日子可以慢慢的用心過。
利用軍訓中的休息時間,我在腦海里不停的思考著,我的人生應該怎么過,我不斷的提出,也不斷的否定。最后我想,我應該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
不是金錢上的需求,不是名譽上的虛榮,不是物質(zhì)上的滿足,我想要的再簡單不過,就是自由,隨心,幸福,無悔的過一生。我不想穿上正裝,踩著高跟鞋,跟一群同樣的忙碌而又無為的人談話交易。我不想為了房子,車子,孩子而把自己捆綁在一個狹小的天地。或許我這么說太避世了,現(xiàn)在的社會想要活下去怎么能不違心呢?但是,我卻偏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要我的人生因為賦有意義而精彩。
可是,問題又來了,我需要生存,我不能像梭羅一樣找到屬于我的瓦爾登湖,至少法律上不能。而且我也并不想脫離社會獨自生存。所以我不得不思考,到底該如何在這樣的世界上活下去。
后來我找到了答案,其實很簡單。在我畢業(yè)之后,即在我收獲了足以養(yǎng)活我自己的本領之后,我會回到我的家鄉(xiāng),我要陪伴那陪伴了我到目前為止一生的親人,在那里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閑暇時幫家里做做家務,看看書,親手打制一些工藝品,在種一點小花小草,還有易活的蔬菜,最好再養(yǎng)一只小狗。
當我設想好屬于我自己的`家園時,我會找一塊地,偏遠也無所謂,畢竟我想我應該不會有太多儲蓄,然后開始慢慢的親手搭建它。就像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接,只有自己去完成才不會遺憾。我不清楚我的房子可以在什么時候能搭建好,或許30歲,或許40歲,或許50歲,或許老到需要路上的好心人幫我運木頭,但我不著急,我并不真的缺它。
當我的周圍再無牽掛我和我牽掛的人時,我可以輕松愉悅的背上我的旅行包在還未清醒的早晨中出發(fā),我沒有目的地,也沒有方向,就那樣一直走下去,我不用擔心所謂的壞人的覬覦,也不用擔心發(fā)生什么令人痛苦的意外。因為我沒有擁有什么,自然也不必擔心會失去什么。我只想好好看看世界,看看這個我所生活過的世界。
當我僥幸的活著轉(zhuǎn)回到我的起點時,我想我可以好好的坐在我的小屋里看看書,品品茶,曬曬太陽;蛟S一直自我感覺文筆水平停留在小學的我會恬不知恥的記錄下我的一生,縱然也許沒有人知道那個并不怎么漂亮的小屋里住的老太婆是什么人物。
最后的最后,我必須提到的是,還有一個夢想,它會貫穿我的一生,那就是烘焙,我喜歡烘焙,不是一般的喜歡,我可以不停的揉上好幾個小時的面團,我可以等它發(fā)酵到凌晨到天亮。所以我的大學里又有了一個目標——轉(zhuǎn)到食院。所以我的人生也因此又豐富多彩了一點。
不管未來如何,我都會保持本心,縱使我明白這樣的一生未免自私了些,然而誰又不是自私的呢?所以請原諒我沒有那么慈悲的情懷去拯救世上存在的一群可憐的人,原諒我沒有去滿足一些人對我寄予的希望,原諒我,原諒我選擇這樣孤獨的幸福。
讀瓦爾登湖有感3
很多的言情小說中,女主角談論過你,很多的作者評價過你,也從很多的文學愛好者那兒聽說過你。
當我把你拿在手中,懷著無比膜拜的心情,激動地翻開你。徐徐讀來,平靜安寧便在心底氤氳開來。
這是一本享譽世界的名著,是美國作家亨利、大衛(wèi)、梭羅所著。書中涉及了經(jīng)濟、農(nóng)場、木屋、禽獸、動物、自然、聲音、孤獨等很多內(nèi)容。像我這樣的淺薄之人來寫你,也只能寫出一丁點皮毛,一丁點碎玉。我看完之后,合上書卷,也像有本言情小說的女主所說的,沒覺得好,有點讀不懂。但有些句子卻讓我摘記下來。
一個人的富裕程度如何,就看他能放得開多少東西。
我們需要荒野的滋養(yǎng)……我們必須看到自己的限度被超越。
每個早晨的降臨都是一次令人愉快的邀請,使我的生活變得和大自然本身同樣的樸素,也可以說,同樣純潔無暇。
我們一定要學會覺醒,并保持清醒。
人類毫無疑問有能力靠自覺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我認為這是世間最鼓舞人心的事實。
可是我們?nèi)匀簧畹煤鼙拔,像螞蟻一樣?/p>
時間無非就是供我們垂釣的河流。智力是利器,它能洞徹事物的奧秘。
讓我們像大自然那樣從容不迫地度過每一天。
晨風永遠吹拂,創(chuàng)造性的詩篇永不中斷,但能夠聽見這種樂音的耳朵卻不多。我發(fā)現(xiàn)孤獨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我們得益于太陽的光和熱,也該配以相應的信任于寬宏的胸懷。
我喜歡回到自己的地方,不喜歡走到引人注目的地方炫耀。但如果可能,我要與宇宙的創(chuàng)造者攜手同行。
我常常想,即使我富可敵國,我的目標任然是一樣的,手段也是一樣的。
像這樣的既富哲思又不乏警示的佳句,書中還可信手采擷。
葦岸評這部作品:是瑰偉的富于思想的散文著作。而我從這部作品的字字句句,卻讀出了清閑散淡之意。清淺而散淡,精微而幽眇。
它的閑適散淡在于作者的性情,至情至善,在于作者所生活的所選取的`環(huán)境——瓦爾登湖,在于文辭的平靜和不動聲色。
在“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這章中作者是這樣描述的:我坐在一個小湖的岸邊,大約在康克德村南面約一英里半的地方,地勢比村子略高一點,就在市鎮(zhèn)與林肯之間的一大片森林中間,在我們唯一聞名于世的戰(zhàn)場“康克德戰(zhàn)場”南面約2英里處,但我所處的地方是在林中極低的地方,所以半里外那片和別處一樣林木蔥郁的對岸,就成了我最遠的地平線,在頭一個星期不管什么時候,我往湖上眺望,它就像是個高高懸掛在山邊的冰川湖地不比其他湖泊的睡眠高出很多,當太陽升起時,我看見它脫下了夜晚的霧衣,湖上輕柔的漣漪或波平如鏡的湖面也逐漸地在各處顯露出來,武器就像幽靈一樣,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各個方向隱入森林,像一次夜間秘密集會散場那樣。正是這露水白天還披在樹上,像在山腰那樣,比通常停留的時間更長……以下還有細膩的描寫。
梭羅畢業(yè)于哈弗大學,愛好測量,需求甚少,從未婚配,孤獨一生,淡泊寡欲,這就決定了他的性情,也決定了他得筆墨的基調(diào),也決定了他超凡出塵的大家風范。
時光清淺,靜水深流,像《瓦爾登湖》這樣的一書在手,便是現(xiàn)世無擾,歲月靜好。
讀瓦爾登湖有感4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為生活而奔波,卻始終不明白該怎么生活,什么是“生活必需品”當我拿起《瓦爾登湖》時,它巔覆了我的認知,告訴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書中說道,食物與蔭敝之處就是“生活必需品”了,明智的人不需要過于舒適。可是,現(xiàn)在的人們卻追求過度的舒適,其實這并非我們所需的,那些永遠不滿足的人,也該清醒了。
現(xiàn)在,有的人只知道一天到晚的工作,卻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時屬常見!锻郀柕呛愤@本書說了,要有意義的生活。許多人努力工作,學習,可是這一切帶來的可能不是財富,知識等,甚至可能變成累贅。
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事實上我們只需為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去工作就好,一座小屋,簡單的生活,可我們卻偏偏把它復雜化了。只要認真想一下,我們可以不用如此奢侈,不會煩惱,不會為貧窮擔憂--人缺的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我們習慣了奢侈享受,也許會對此產(chǎn)生質(zhì)疑?墒牵侵奕嗽谏街,他們不需要空調(diào),電話,山珍海味,他們也非?鞓贰N覀儏s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只因為內(nèi)心得不到滿足。該反省一下自己了,即使沒有這些奢侈品,我們依然可以存活。
我們表面上看似富裕,然而實際上我們貧窮得很。只不過是周圍有著很多奢侈品罷了。觀察富人和窮人,那些窮人終日得不到解脫。而所謂卻富人即使有奢侈的生活可是人還是沒變。這好似對我們的諷刺。真正的解脫,是精神上的改變,進步,而不是簡單的富有!
感謝《瓦爾登湖》它讓我明白了人們生活的意義,絕不是奢侈,而是簡單的生活。
讀瓦爾登湖有感5
讀了亨利。戴維。梭羅寫的《瓦爾登湖》,其中有這樣一段:"奴隸主拿出奴隸為她創(chuàng)造的十分之一的盈利給奴隸。也有一些人以做好事為名,雇傭窮人去他的廚房干活。但是她們?yōu)楹尾蛔约喝N房干活呢?這才是真正的做好事,你四處吹噓說,自己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作慈善事業(yè),也許你該拿出十分之九才對,否則社會只能收回十分之一的財富。究竟財富所有者的慷慨,還是主持正義者的疏漏。"
雖然索羅的某些思想有一定的深度。但是關(guān)于他這方面的觀點,我是不贊同的。
首先他說的奴隸為奴隸主創(chuàng) 造的十分之一的價值。咱研究一下,這個十分的價值是奴隸創(chuàng)造的嗎?我努力能創(chuàng)造十分的價值,他怎么還能去做奴隸呢。
所以說這個十分的價值里邊只有奴隸的十分之一,才是公平的。
我在中學的時候,學到經(jīng)濟常識有一個概念叫剩余價值。"剩余價值就是資本家剝奪和榨取工人的利益".那個時候我就非常質(zhì)疑,這一個觀點。
如果一個人能帶領100個年收入 萬的人。最終獲得年收入 0萬的利潤。而這個領導者獲得 00萬的利潤。那么我覺得,這個領導者就是一個好人,這個剩余價值是他應得的.,是公平的。因為他的智商和能力和 00萬的價值是相等的。只有這樣才是公平的。
行善并不意味著。領導者也要進廚房。他進廚房就是對她智商和能力的浪費。如果都去廚房的話,誰來發(fā)工資和養(yǎng)活他們。
所以,他這個都進廚房的觀點,我認為是很可笑的。
如果每個人都在廚房;蛘呤侵粧陦蜃约撼院。并不能給社會帶來利益。也不能帶領其他人生活的富足。社會的發(fā)展,靠誰?
我希望社會多一些能給他人帶來利益,能讓他人過上富足生活的人。而不是只能自給自足,甚至靠國家補貼,還去恥笑那些為社會和他人帶來利益的人。
很多人的思維就是這樣,要窮大家一起窮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有能力的人帶著大家都富起來。但是這個有能力的人賺的多的話,就會成為一個壞人。就會被這些人去唾罵。
我實在是搞不清他們是怎么想的?
這種思維模式,大概也是導致貧窮的根源吧!
讀瓦爾登湖有感6
陽光透過玻璃窗溜進房間,靜靜地坐在我的枕頭旁。我揉揉眼睛,走到窗前,把它推開。新鮮的空氣從窗口涌進來,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我被放在一座小山下,周圍是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片雪松的倒影,湖邊有一個奇怪的身影,我一點一點地走近.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最后停留在我枕頭旁邊的這個《瓦爾登湖》上。白色的封面映出一線微光。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整個夢,在夢的最后,我問了梭羅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么選擇走進瓦爾登湖,過著欲望很少的隱居生活?”他平靜地看著遠處湖水交匯處的藍天,那平靜而若有所思的眼神讓我至今記憶深刻!拔抑宰≡诹值,是為了平靜地生活,面對生活的本質(zhì)。我要明白生活的教誨,免得在生命的盡頭突然醒悟:我從來沒有真正活過!币稽c一點,他消失在叢林里,留給我這樣一個答案。
這個答案我思考了很久,開始問自己:“我真的活過來了嗎?”每天早上醒來,我從不吃不穿。相反,在接下來的一秒鐘里,我會很快投入到一天忙碌的生活中。閑暇之余,我也會思考如何放松自己:吃頓好吃的,買點等了好久的東西,或者去看電影。這一切讓我習慣了,覺得人生應該是這樣的。
從前,我同意一個觀點。它告訴我,人在年輕的時候要努力,只有這樣,人在年老的時候才能享受生活。但是,書中的`一句話給了我對這個觀點的新看法。作者在書中說:“他們用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去掙錢,只是為了在晚年享受這種值得懷疑的自由!本秃孟裆钪杏袃蓚人想去旅行,一個決定租車到達目的地,另一個認為最快的旅行方式是步行。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前者運氣好的時候,需要工作一天賺夠車費,第二天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但后者可以立即開始,并在當天晚上到達。人總是這樣。失去青春活力后才發(fā)現(xiàn)錯過了旅行的年齡。
其實我們可以過簡單的生活,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會浮在生活的表面。電影《阿甘正傳》里有一句臺詞“我不認為人心智成熟就越來越寬容,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應該是一個逐漸淘汰的過程,知道什么最重要,什么不重要。然后,做一個單純的人!闭鞘刈o著簡單,才能讓我們像梭羅一樣,在黑暗中伸出手去觸摸最真實的自己。
回顧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每天都被鋼筋混凝土包裹著,活在冰冷的身體里。霧霾經(jīng)常“光顧”,已經(jīng)成為我們戶外活動的“攔路虎”。記得前不久新聞還報道了中國人購買澳洲空氣瓶的事件,應該會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塊凈土變成污穢;空氣中的雨滴落下時并不晶瑩剔透;空氣中彌漫著這種化學工業(yè)的殘余,讓人無法呼吸。這個時候,我們將何去何從?
是什么讓我們忘記了這片土地的原貌;忘了陸地上祖先的簡樸生活;忘記我們帶給它的沉重痛苦.
我們享受的生活,不應該是鋼筋水泥的碰撞,而應該是人與自然無限聯(lián)系的不斷演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諦,才能繼續(xù)寫讀這片土地的故事。
簡化生活,深化生活,品味生活.
讀瓦爾登湖有感7
七月的風,溫暖和煦。輕輕拂過瓦爾登湖,泛起些許漣漪,又與梭羅睿智的面龐撞了個滿懷。風中夾雜著野花的芬芳,麥芽的醇香,以及枝頭兩三個鳥兒發(fā)出的音符。這一切,勝似天上人間;這一切,僅屬于梭羅所有——瓦爾登湖,梭羅的湖。
瓦爾登湖,一間小屋,三兩來客,幾聲鳥啼,一片豆子地,幾乎便是梭羅生活的全部。他逃離現(xiàn)代文明生活而不消極避世,反而在這荒僻之地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極樂凈土。想起《小窗幽記》里的一句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邊云卷云舒。”梭羅先生對這句話的詮釋,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確實,梭羅的生活態(tài)度值得我們贊許,又值得我們細細玩味。現(xiàn)如今,我們都“走得太遠,忘了為什么要出發(fā)”。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確實夾雜著功利。遍地開花的補習速成班,受人追捧的成功學書籍,以及各式各樣的成功人士講座,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仔細一想,我們的生活不正如梭羅口中所說的`“沉默絕望的生活”嗎?,愛他人所愛,追他人所喜,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要擺脫這種生活,便是不做絕望的事情,愛我所愛,無問西東。
何妨想象這樣一個場面: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搭起一間小屋,不大,只容得下兩個人。閑暇時躺在金黃的麥子地上,做一個甜美的夢。日落時,可以挽著愛人的手,共賞良辰美景。在這片田野上,沒有外人闖入,那無邊的金黃便是此地寧靜的結(jié)界,仿佛那一瞬便是永恒……我想,沒有比這更浪漫更美妙的事了。而現(xiàn)實是,我們必須趕路。然而,在趕路的同時,我們何妨貪戀那一抹山色;我們何妨駐足,站在橋上看風景。在春江花月夜感嘆“江月年年只相似”;在一片桃花林中洗盡鉛華,歌盡桃花;在浪漫的香舍麗榭拾起一片落葉,遙寄情思。
這當然都是浪漫的想象了?烧缢罅_所言“我寧愿坐在一個南瓜上,并且擁有它,也不愿擠坐在一個天鵝絨的墊子上。我寧愿在大地乘坐空氣自由流通的牛車,也不愿坐在觀光火車的豪華車廂里,一路呼吸著污濁的空氣上天堂!保谒罅_的眼中,現(xiàn)代社會功利的污濁,將天堂的安樂稀釋如空氣。我們在向往安樂的同時,難免會呼吸到污濁的空氣。既然避免不了外界的污濁,我們?yōu)槭裁催要扼殺心中的那一份純凈呢?我們何妨留戀心中那一抹山色,給自己留些空白,暫時停下來,觀賞漫山遍野山花爛漫。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或者愛上一個人,或者愛上這個世界……
而對于整個社會而言,也該稍稍放緩那磨得快要生銹的齒輪,緩一緩,慢下來,留給處于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一些空間,一片山色。也許這很艱難,但這不可或缺。給我們自己一些時間,給這個時代一些時間,我們終會等到那一片山花爛漫,那一片云開月明。
留戀那一抹山色。當我們生命行將結(jié)束時,閉上眼睛,看見的不是一堆堆扭曲反復的數(shù)字和賬單,而是一片山花爛漫,紅的像火,粉的像霞。在匆匆時光里,留戀那一抹山色;留一場故夢,把舊時光寫進夢里,告訴自己,那一片山色,真美。
讀瓦爾登湖有感8
“你必須活在當下,乘著每一個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
——題記
在我意識到生命中只有一種東西屬于自己,其他都虛妄的時候,當我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太多無足輕重的事情讓我感到厭倦的時候,我遇見了梭羅,遇見了他的瓦爾登湖。
打開這本書,只見瓦爾湖湖水不盡的漣漪在書的海洋里蕩漾,成排的松樹、楓樹倒影在湖中,大自然的清香從字里行間淡淡地飄來,微醺著你的靈魂。
《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所以你的心必須沉下來,要用一種樸素淡薄的心態(tài)去迎接它。
“我喜歡獨處,我從未遇到過比孤獨更好的伴侶了”,其實,孤獨并非就是將自己封鎖,與世隔絕,而是丟棄所有的浮躁、煩雜。因為孤獨靜處讓人得以安頓心靈,從而去思考人生,也許這就是梭羅選擇到瓦爾登湖旁隱居的原因。在梭羅看來,寧靜是靠近孤獨的最好方法,因為孤獨幫助你思考,引導你去認識自己。也只有寧靜孤獨下來,人才會思考自己。
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科技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有許多人過著奔波勞碌,憂心如焚的日子,內(nèi)心感到空虛。其實我們生活不必如此!白屛覀冊撈鸫矔r起床,該休息時安心休息,保持安寧而沒有煩憂的心態(tài)——下定決心地過好一天”,別被如此湍急的漩渦吞沒,拋開各種細枝末節(jié)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梭羅說過:“我寧愿獨坐在南瓜上,也不愿擁擠地坐在天鵝絨的坐墊上!边@是崇尚自由的人理智的選擇,不愿與別人爭奪,摒棄世俗。擁有一顆簡單而滿足的心,即使擁有的不是最好,但卻對握在手中的而感到滿足,如果一個人向往簡樸的生活,哪里都是“瓦爾登湖”,這樣我們也會活得更加幸福和滿足,我們的人生也更加精彩。
“短暫人生因思想豐盈而完美!痹谛[的都市里,保持一份心靈的純凈,我們就會在自己的人生里獲得這樣恬然的生活姿態(tài),讓心里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濟,濾凈自己思想雜質(zhì),使生命變得更為深邃、純凈和美好。
評:梭羅有一顆孤獨而芬芳的靈魂,他選擇隱居,未必是讓我們每個人都選擇孤獨的生活方式,而是靜下心來,找到屬于自己的“瓦爾登湖”。梭羅也啟發(fā)了我們,生活有很多模式,不必格式化地一窩蜂地追逐大家都在追逐的東西,而忽略了一些能帶來真正喜悅的事情。那么張同學,在這種樸素淡薄的心態(tài)之下,你所向往的十五六歲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能否在文中添上幾筆?
讀瓦爾登湖有感9
陽光從玻璃窗外偷偷溜進屋內(nèi),輕輕地坐在我的枕邊。我揉了揉眼,走向那扇窗,用力推開它。新鮮的空氣一股腦地從窗外涌進來,我被眼前的景象呆住了。自己竟然置身于一個小山坡下,周圍是成片的雪松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邊一個陌生的身影,一點點地走近······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刺痛著雙眼,最終停留在枕邊的這本《瓦爾登湖》上,白色的封面反射著微光。
現(xiàn)在回想起整個夢境來,在夢的最后,我問了梭羅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么會選擇走進瓦爾登湖,過起清心寡欲的隱居生活?”他很平靜地望著遠方那片與湖水交匯的藍天,那個恬靜中夾帶著幾分思索的眼神讓我至今記憶深刻。“我之所以住進林地,是想要從容地生活,去直面生命的本質(zhì)。我想要去領悟生命的教誨,免得到臨終的時候才幡然醒悟:自己原來沒有真正生活過!彼稽c點地消失在叢林間,只留給我了這樣的回答。
對于這個答案我深思了好久,我開始反問我自己:“我是否真正生活過?”每天早晨醒來,我從沒有為缺衣少食而苦惱。反之,下一秒我會很快投入到一天的忙碌生活中去。在忙碌之余,我也會思考如何放松自己:吃一頓好吃的,還是買一樣期待已久的物品,又或者是去看一場電影。這一切都讓我習以為常,覺得生活本該是這樣。
從前,我很認同一個觀點。它告訴我,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奮力拼搏,唯有這樣到老了才能享受人生?墒菚械囊痪湓,讓我對這個觀點產(chǎn)生了新的看法。作者在書中這么說:“他們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陰都用來掙錢,就為了可以在遲暮之年,去享受一番這讓人質(zhì)疑的自由。”這就好像是生活中,有兩個要去旅行的人,一個決定雇車到達目的地,而另一個則認為最快的旅行方式是步行。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前者在幸運的情況下,需要工作一天賺夠車費,第二天才能到達目的地。但是后者能夠馬上出發(fā),當天晚上就能達到。人往往就是這樣,只有在喪失了青春活力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錯過了去旅行的年紀。
其實,我們可以把生活過得很簡單,但這也并不代表我們將浮于生命的表面。電影阿甘正傳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么。而后,做一個簡單的人!闭鞘刈o著著一份簡單,使我們可以像梭羅那樣,在黑夜里伸手觸及最真實的自己。
回顧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每天置身于鋼筋水泥的包裹之中,活在冰冷的軀殼之中。霧霾的時!肮忸櫋,成了我們進行戶外活動的“攔路虎”。記得不久前的新聞上還曾報導了國人購買澳大利亞空氣瓶的事件,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如果世界的最后的一篇凈土都化為污濁;空中的雨滴落下時不在晶瑩剔透;空氣中充斥這化工產(chǎn)業(yè)的遺留物使人無法呼吸。這時,我們?nèi)祟愑謱⒑稳ズ螐模?/p>
究竟是什么,讓我們忘記了這片土地本來的樣貌;忘記了祖先曾在土地上的淳樸生活;忘記了我們正帶給它的沉重傷痛······
我們所享受的人生,不應該是鋼筋與水泥的碰撞,而是不斷地解讀人與自然之間無窮的聯(lián)系。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領悟人生的真諦,續(xù)寫這一方土地讀讀故事。
簡化生活,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讀瓦爾登湖有感10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無不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于梭羅的生花妙筆之下,而且描寫也不流于表淺,而是有著博物學家的精確。下面是分享的瓦爾登湖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梭羅的《瓦爾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線,串聯(lián)起他在瓦爾登湖畔進行經(jīng)濟實驗的始末,留給我無盡的想象與羨慕。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物質(zhì)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眾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為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節(jié)。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結(jié)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并且他在“結(jié)束語”一篇中,這樣說:“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笨!這是一位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么令人羨慕。
梭羅生活的地方是瓦爾登湖及其周圍地區(qū),但他細膩精致的筆調(diào),卻把我們帶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談“瓦爾登湖周圍的鳥、樹、草、蟲子”,更談“更高的規(guī)律”。他認為,從一種特殊的意義上說,漁夫、獵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從個人的勞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類法則,令我們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在《瓦爾登湖》中,許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讓人陶醉。他在描寫“倍克田莊”時,這樣寫到:便是德羅依德也要放棄他的橡樹林而跑到它們下面來頂禮膜拜了?上攵@是一個多么美麗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爾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為席,以蒼穹為蓋。梭羅在廣闊的天地中像農(nóng)夫一樣耕種、收獲,他很高興,他說:古老的詩歌和神話至少表明,農(nóng)事是一門神圣的藝術(shù)。在從事農(nóng)耕的過程中,他也不忘“閱讀”。即使在19世紀梭羅也感慨道:他們深信一本《圣經(jīng)》的智慧就足夠了,余生便在簡易讀物里荒廢天賦單調(diào)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洶涌翻滾下,現(xiàn)代人的心靈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質(zhì)的豐裕,精神的`貧窮。我們的身體一再擴充,而精神的領地卻時時荒蕪著。聽聽梭羅的忠告:多余的財富只能買到多余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金錢一樣也買不到。這樣的忠告如梵音,對于我們無異于醍醐灌頂。
徐遲說:“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于春天,對于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讓我們追隨著梭羅的足跡,拋棄那物質(zhì)所帶來的煩悶苦惱,感受那恬靜美,聆聽大師的哲音。
讀瓦爾登湖有感11
“有時候,我不能把眼前的美好的時間犧牲在任何工作中,無論是腦的或手的工作。我要給我的生命留有更多余地。有時候,在一個夏天的早晨里,照常洗過澡之后,我坐在陽光下的門前,從日出坐到正午,坐在松樹、山核桃樹和黃櫨樹中間,在沒有打擾的寂寞與寧靜之中,凝神沉思,那時鳥雀在四周唱歌,或默不作聲地疾飛而過我的屋子,直到太陽照上我的西窗,或者遠處公路上的轔轔聲,提醒我時間的'流逝。我在這樣的季節(jié)中生長,好像玉米生長在夜間一樣,這比任何手上的勞動好得不知多少了。這樣不是從我的生命中減去了時間,而是在我通常的時間里增添了許多,還超產(chǎn)了許多!
以上是梭羅在《瓦爾登湖》的《聲》中敘述他與自然相親的經(jīng)歷與感受。
塵世中摩肩接踵紛紛為利而熙來攘往的人們啊,我們?yōu)槭裁床粚W梭羅,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走出水泥鋼筋的森林,奔向河邊湖畔,山谷林間,親近一下大自然,從大自然中獲取人生的智慧。
“我們知道我們身體里面,有一只野獸,當我們的更高的天性沉沉欲睡時,它就醒過來了!彼罅_說。親近一下大自然,讓大自然喚醒你沉睡的天性吧,生活簡單一點,這樣就有閑暇感悟和思考。“斬除了腦中的林莽,把內(nèi)心的群獸驅(qū)逐到適當?shù)牡胤!彼罅_又說。
讀瓦爾登湖有感12
梭羅的《瓦爾登湖》是一本被人稱贊的書,人們對他的評價大多是:內(nèi)容豐富而又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quán)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
其實這本書我已經(jīng)買了好久,看了不下5遍。但是每次看心境都會有所不同。
《瓦爾登湖》記錄了梭羅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畔的所聞所感,是梭羅在接近自然的自給自足的樸質(zhì)生活中獲得的領悟。兩年零兩個月回歸自然的生活,使梭羅獲得了對生命,對生活,對人生的全新認識。書中有很多經(jīng)典的話語,雖然簡樸,卻又富有深意。
梭羅在里面詳盡地講述了他在瓦爾登湖邊的生活,像是坐在你面前,不緊不慢,有條不紊地給你細細講述每一件事,從建屋到吃飯,從砍柴到耕地,這些看似生活瑣事中包含了種種獨特的見解。
《瓦爾登湖》中對瓦爾登湖畔的四季的栩栩如生的描寫深深打動了我,我向往梭羅所描繪的那種安寧祥和的生活狀態(tài),也向往他筆下美麗無比的瓦爾登湖;海子說過:“我想有一棟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一種詩意化的生活,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生活。
梭羅在經(jīng)濟篇中寫道,僅僅靠自己的雙手勞動來養(yǎng)活自己,這是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生活,最自然,最純真,相信梭羅也體會到了其中無拘無束的快樂生活。在簡單、樸素而純凈的原始狀態(tài)中,獨處也許是最適合的生活方式。梭羅在瓦爾登湖畔找到了生活本真,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梭羅那樣敢于離開世俗回歸自然呢?我們也許早已習慣了嘈雜喧囂的社會生活,也許早已習慣了燈紅酒綠,我們已經(jīng)被世俗蒙蔽了雙眼,麻痹了雙耳,看不見生活的本真。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早已離不開自己所厭惡的這種生活方式。
梭羅在書中說道:每一代人都在嘲笑老式樣,而又虔誠地追求新式樣。沒錯,我們都在樂此不疲地追求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而不屑于去體會慢生活的美好,這也使得我們漸漸脫離了原始的本真,日漸空虛!锻郀柕呛房此浦皇怯涗浟怂罅_兩年多來的日常生活,但是其中卻夾雜著梭羅對各種事物的感悟與思考。在瓦爾登湖畔生活的梭羅,遠離文明發(fā)達的社會,他想要避開一切多余的東西,而避免罪惡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它剛露頭時就避開它。梭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真正做到了淡泊于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瓦爾登湖》是一本需要我們?nèi)セ〞r間花精力去讀的一本書,需要我們耐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魅力。也許,在以后生活的某一天,你會對書中某句話,某個道理豁然開朗。
讀瓦爾登湖有感13
若要表達對閱讀了梭羅的作品,尤其是閱讀《瓦爾登湖》之后的感受,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梭羅在林間漫步,他走過的地方,或許只是樹林中的小路,但也可能是某座圣神殿堂的階梯?娝故撬膿从,自然之神總和他在親切交談。即便通過他的文字,也很難完全看見他所看見的一切。這并不是說他的文字表達,而是我沒有那樣的天賦——閱讀的天賦,是的,天賦,再加上如運動員一般的訓練,那才能真正懂得那些偉大的文字中所蘊藏的美麗。
應該說,如果單單只是生活方式,那么《瓦爾登湖》的第一章就足夠了。簡樸生活,適用于當今任何一個想要對生活做出一點別樣改變的人。其實不必借一把斧子,去大興安嶺深處砍樹搭建木屋。我相信大部分人在砍倒第三棵杉樹之前就會放棄了。帶上帳篷,找到一條僻靜的小溪,或是幽深的山谷,在那里過上半周時間,嘗嘗用松木搭起的篝火堆烤出的小魚的味道,然后在自然特有的那種寧靜中睡去——或許無法睡得很安穩(wěn);蚴窍瘛逗由弦恢堋纺菢,給自己一到兩天的時間,沿著河流順流而下,體會漂泊與自由的感覺——是的,漂泊的感覺,有著特殊的浪漫。然后,回到現(xiàn)實之中。嗯,在這繁忙的現(xiàn)代社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看來,那河上的,湖畔的生活是多么吸引人,更不要說那許多次的,說走就走的,緬因森林的遠足。這樣的生活方式讓現(xiàn)代人感到羨慕,或許是吧;貧w自然,哪怕只有一天時間,徹底地忘記社會競爭、忘記房貸、忘記各種工作壓力、忘記一切工作上的煩惱。多么美麗,又是多么的沒有意義。因為該回來的還是會回來,該要做的,還是要去做。
我相信很多人在這樣說,"如果身體不能去旅行,就讓心靈去旅行吧",或許是有效的。梭羅在河上漂流的時候帶著的是地名辭典,我覺得我們也需要一本。很多人們歡迎并喜愛梭羅的文字,部分原因就在這里吧——盡管這樣的生活,在他那個年代,只能是一種獵奇的談資,或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當然,如果真的選擇了這樣的生活,那么就一定是自己所認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自己選擇的自己,別的不值得一提。就如同梭羅始終認為自己開墾的兩英畝土地是自己所需要的,最好的土地。哪怕任何一個路過的人都會對這片種著玉米或豆子的地橫加一番不好的評判。
《瓦爾登湖》告訴我們生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生活是否有其具有普遍性的,標準性的真面目?不同的兩人所代表的生活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可能會是高尚的極端與卑劣的極端。我認為,每個人現(xiàn)在所過的生活,必然就是這個人所能選擇的,以及所過的最好的生活。生活不是被強加的,但命運必然是存在的。
讀瓦爾登湖有感14
斷斷續(xù)續(xù)小半年才讀完這本書,前情已想不起時候又開始讀,好在是本散文書,不太影響后續(xù)的閱讀。一開始讀確實還是比較吸引人,其中大段瓦爾登湖景色的描寫,令人神往。但是看多了不乏有點沒意思,可能我總是偏向于故事性的書籍,但并不影響這本書確實是很經(jīng)典。
我想分享一段其中記憶比較深刻的,梭羅在其中說因為你需要面包、咖啡、牛奶,所以你就需要出賣更多的勞動力來換取這些東西。但是如果你只是需要維持生命的物質(zhì),一些土豆泥,玉米糊即可。
一旦你需要的越多你付出能量的越多,這樣就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應該少一些欲望和需求,更多是維持生存本質(zhì)即可。但是我覺得梭羅的想法過于理想化了,一個人不僅只是如梭羅般生活在瓦爾登湖的人,他是一個社會人,在社會中生存,衣食住行都需要通過大量的能量付出以此進行交換。此外,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也是基于人的欲望,因為需要獲取更多的物質(zhì)因而存進社會的進步。當然我覺得梭羅的.本意可能是想通過較為夸張的方式表達人的欲望過多不是一件好事。欲望是應當有的,但是如何平衡好,把握好這個度,是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一點一點悟透的。
經(jīng)典之所為經(jīng)典,想必是值得多拜讀幾次的。這次只是粗略泛泛而讀,下次再精度細讀獲取營養(yǎng)吧!
讀瓦爾登湖有感15
合上《瓦爾登湖》藍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像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彼贿m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靜靜地思考。我想,從這個書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于大自然那純凈的心靈的。
梭羅在一八四五年春天,放棄了繁華的城市生活,在一個人跡罕至的瓦爾登湖畔的叢林中建造木屋,自耕自食,一人過著寂寞的生活在湖邊,他完全憑著自己的雙手勞作,來自謀生路。他居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在那里生活、閱讀、傾聽,種豆、生火、做飯,為自己營造了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精神田園。這真是有一點像《魯臏遜漂流記》中的故事情節(jié)。梭羅想以他的漂流經(jīng)歷來證明,人可以生活的更簡樸、更從容,不必為追求物質(zhì)文明的發(fā)達而放棄人為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梭羅在湖邊完成了他對自身深度的“衡量”,《瓦爾登湖》這本書便是對自己閑云野鶴般離群索居的生活的真實描寫。現(xiàn)如今,梭羅再次成為了文明生活的旅行人了。
現(xiàn)代生活給人類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沒有一點塵土,而地下水卻在不斷地下沉,南極天空出現(xiàn)臭氧空洞,酸雨腐蝕我們的'生活和健康。我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又給自己埋下了生態(tài)陷阱,造成惡性循環(huán),因而只能用回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為子孫的我們,卻顛倒過來,蹂躪、奴役、稱霸自然。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分恬淡與灑脫,少一分浮躁,其實不是時髦,而是必需。
種豆、筑屋、焙制面包,對大多數(shù)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向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xiàn)呢?
讀完后,我對梭羅的行為感到不能理解,對他書里的思想和行動更不能去認同。而在多年之后的一次初夏的夜里,我在海灣沙灘上漫步的時候,我卻突然地體驗到了自然田園所具有的獨特的審美情趣,并讓我深深地認識到了梭羅以及他的《瓦爾登湖》所包容的的豐富而偉大的田園意蘊。
最后,我明白了: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對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縱然很貧窮,也要喜愛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里,你依然還擁有喜悅、開心、榮幸時光。
梭羅親眼目睹,一個心靜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宮里一樣,生活得如此開心又如此心滿意足。
《瓦爾登湖》內(nèi)容豐富、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quán)威生活,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
感謝《瓦爾登湖》給我?guī)淼木裰С帧?/p>
【讀瓦爾登湖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瓦爾登湖》有感07-15
讀《瓦爾登湖》有感06-30
讀《瓦爾登湖》有感【薦】02-20
【優(yōu)秀】讀瓦爾登湖有感15篇08-24
讀《瓦爾登湖》有感(匯編15篇)08-20
讀《瓦爾登湖》有感匯編15篇07-03
讀《瓦爾登湖》有感集錦15篇01-12
讀《瓦爾登湖》有感(必備15篇)09-13
讀《瓦爾登湖》有感【常用15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