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到底應(yīng)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大淖記事》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大淖記事》有感1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一篇汪曾祺老先生的著作《大淖記事》。
這篇小說的“序曲”很長,前面三章或描寫或敘述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到第四章主角才出場,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了。漂亮的農(nóng)家女孩巧云和一個年輕錫匠十一子好上了。之間雖然沒有什么山盟海誓,卻是比較淳樸的心心相印。但軍隊的劉團長看上了巧云,巧云不幸被玷污。但巧云和十一子感情反而更進一步。團長看嫉妒不已,派人打死了小錫匠。巧云端來尿堿水,救活了小錫匠。劉團長則被大伙趕出了當(dāng)?shù)亍?/p>
這個故事雖短,但是十分感人。文章前面鋪墊了很長的一段大淖風(fēng)土人情,大淖的`美麗,南岸的錫匠們,東頭的女人們,來來往往、家家戶戶的人們簡單的生活,細節(jié)刻畫得非常生動,有無比的韻味,就好像輕輕投入池塘的小石子,余波蕩漾。那時的生活場景就這樣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安寧和諧,平靜淳樸。
不僅自然美,生活美,還有比較令人震撼的人性美。十一子在被毆打時,其實要說一句他不會再進巧云家門就可以不用被打了,只要松松口,就不至于后來那樣被打得垂死。但他沒有。因為對巧云的愛,同時也是一個硬朗、勇敢的男子漢。從中我感受到了,這些淳樸的人們也有為之奮不顧身的東西——愛。同樣為愛,在男人重傷、父親殘疾的情況下,巧云也能夠像其他東頭的女人一樣挑擔(dān)干活,在面對困難時,不怕苦,真正挑起了重擔(dān),變得更深沉、更堅定。“她從一個姑娘變成了一個很能干的小媳婦”。這也是他們堅貞的愛情。還有在十一子被打后,村民們熱情、好心,積極幫助他們,就像書中所說“這樣一對年輕人,使他們覺得驕傲”。他們還堅持請愿趕走劉團長,人們的心團聚在了一起,我也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心也暖暖的。
讀完我仍然意猶未盡。結(jié)尾處的獨特設(shè)問“十一子的傷會好么?會。當(dāng)然會!”兩個非常肯定的句子,不由得讓我聯(lián)想起了他們雖然辛苦但美好的未來,這是他們,也是其他萬千樸實善良的男女。
這樣的書會流傳下去嗎?
會。
肯定會!
讀《大淖記事》有感2
近日來,讀江斑推薦汪曾褀先生幾本書,頗有心得。汪先生書看似寫得平淡,沒有華麗的詞藻,卻絲絲入扣,一環(huán)緊套一環(huán)。工筆畫般的表達方式,便是對環(huán)境、風(fēng)物、風(fēng)俗、風(fēng)情的細致描寫。對于人物刻畫,大都通過語言、動作,豐富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
再讀其子汪郎介紹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方知汪先生原是雜家。先生愛讀雜書,一是休閑消遣,二是長了許多見識,三是學(xué)習(xí)語言,四是從雜書中悟出一些寫作的道理。
汪先生喜歡雜食,自稱雜食動物。他生在高郵,以后住過昆明、上海、北京、還跑了不少地方,對各地的吃食,大都品嘗一番,特別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在內(nèi)蒙,他生吃牛羊肉;在云南,他品嘗傣族的苦腸;—(牛腸里有沒有完全消化的青草)
汪先生看重的是平民化的`雜食,在家里也常做此雜七雜八的東西。炒麻婆豆腐,炒疙瘩皮、羊頭羊蹄、熱湯面就臭豆腐…全是平民的玩意兒。
由此可見汪先生的知識來源十分廣泛,文章中處處聞見平民化的氣息。書讀多了自然而然知識也豐富了。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
讀《大淖記事》有感3
汪曾祺是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熏陶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滿了地道中國味的審美風(fēng)格,在總體創(chuàng)作傾向上,他追求的是和諧,希望容奇崛于平淡。,一般不寫重大題材,主要從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故鄉(xiāng)的民風(fēng)習(xí)俗中發(fā)掘素材,傳達自己對悠久中國文化和自由人生境界的理解,顯出濃厚的書卷氣。在任務(wù)塑造上,不直接寫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不求形似,而球神似,輕輕幾筆,神全氣足。他在作品中表達的常常是一種意境和氣氛。他的文風(fēng)以雅彰顯,深得詩美。
《大淖記事》描寫的是小錫匠十一子同挑夫的女兒巧云的愛情故事,挺拔廝稱的十一子和心靈手巧的巧云在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了感情,他們不顧阻攔,執(zhí)著地堅守著那份屬于他們的愛情。
小錫匠十一子與挑夫巧云本是不同的人,只是因為美貌、唱戲兩人互相傾慕,相互依戀。但十一子家有快瞎眼的母親,巧云家有半癱的父親,兩人的愛情無法實現(xiàn),只得將彼此的愛慕隱藏在心底。接著,巧云不慎落水,十一子舍身相救,義俠型的男英雄形象得以完成,佳人愛慕的正是這樣的英雄。這就為下文二人最終的完滿結(jié)合埋下伏筆。但是故事并不就此結(jié)束,英雄佳人的結(jié)合還要經(jīng)受挫折與考驗。于是,惡人角色出現(xiàn)了,這就是劉號長。他深夜拔開了巧云的門。巧云破了身,又屢遭惡人的羞辱,但她不想死,她舍不下十一子和半癱的父親。這時,拯救者十一子勇敢地接受了她的愛,以一種無聲的行動對抗劉號長的暴力。劉號長不肯善罷甘休,糾集同伙打擊十一子。錫匠們幫助十一子,巧云也站在十一子一邊。錫匠們以沉默無言的游行抗議著惡人的暴行?h長不得不出面調(diào)解。最后,劉號長被驅(qū)逐出境,十一子的傷也終于要好起來,有情人終究結(jié)成眷屬。
由這些都可以看出,《大淖記事》的敘事采用了傳統(tǒng)文學(xué)、民間文學(xué)中的一個經(jīng)典模式有情人終成眷屬+大團圓的格局。這是傳統(tǒng)文學(xué)及民間文學(xué)中常用的一種情愛模式。本文敘事的`民間性特征由此亦得到印證。
大淖這帶地方就像一處世界大舞臺,而作者就像一位高明的編導(dǎo),布置好一舞臺奇異而古樸的道具,指揮著各種人物活動起來,使這舞臺充滿生氣。本文一、二、三節(jié)對大淖環(huán)境及在這一空間里生存、活動的人物的敘事,恰好對應(yīng)于曲藝舞臺上的道具布景與序幕說明。而那一片白亮的大水似乎是舞臺的中心,扮演著一個無聲的重要角色。
大淖中央是一條狹長的沙洲,沙洲上分布著幾家雞鴨炕房,養(yǎng)著松花黃色的小雞小鴨,往東是一座漿坊,幾家買賣荸薺、茨菇、菱角、鮮藕的鮮貨行、魚行的草行。大淖北去是鄉(xiāng)下從事耕種的農(nóng)村,東去可至一溝、二溝、三垛、樊川、界首,直達鄰縣興化。大淖南岸,是一家輪船公司,輪船公司往南,是一條深巷,深巷過去便是北門外東大街了。輪船公司往西,住著各種小本生意人,往東住著世襲的挑夫。序幕拉開之后,各式人等都在忙碌著自個的生計賣天竺筷的、賣眼鏡的、賣山里紅的、打制錫器的、挑稻子的、抬桐油的熱鬧非凡,生生不息。也有那些淘氣的小孩,在碼頭上站成一排,齊齊地往水里撒尿;有那橫溢的炊煙,在大淖的水面上飄散不去;有那挑鮮貨的姑娘媳婦,風(fēng)擺柳似的嚓嚓地走過;還有那個老騷胡子,跟小媳婦賭餃面,讓她們脫光了衣服跳到淖里撲通撲通洗澡
之后他讓主要角色出場了。作者導(dǎo)演的這一場大戲,無疑是相當(dāng)精彩的,也相當(dāng)引人入勝。他通過類似曲藝的手法,營造了一個美的舞臺。美的空間。作者正是通過本文敘事努力追求的一種美的意境,美的境界。在作者的眼里,大淖的一切都是美的,景色是優(yōu)美的,人物是優(yōu)美的,勞動也給人美感。
全文所呈現(xiàn)出來的美,是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的:自然美(包括景色美,色彩美,如那片沙洲、飄散在大淖之上的炊煙)、人情美(美好的人際關(guān)系、鄉(xiāng)俗風(fēng)情)、人性美。而人性美是作者企圖抵達的最高目標(biāo)。大淖人古樸純真的生活,自然無拘束的男女關(guān)系,要多野有多野的女人,開放的性愛觀(原則是情愿、樂意),小錫匠與巧云那一段動人的愛情所有這一切,經(jīng)由作者以淡淡的語調(diào)娓娓地敘來,從而籠罩上了一種素樸清雅的優(yōu)美。
除了這一切的美,小說中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大淖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他們順應(yīng)生命和個性的自由舒展而自在地活著,不受傳統(tǒng)的道德貞操觀束縛,只用一個標(biāo)準(zhǔn)情愿來決定感情的是非,這為巧云性格的形成,以及她與十一子曲折的愛情故事的發(fā)生做了必要的鋪墊,這不僅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由本質(zhì)的重要性,而且也體現(xiàn)出作者對民間文化和道德意識所持的審美立場。他作品同時以散文的筆調(diào),細膩的描寫了大淖的風(fēng)光、世俗和人情。
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巧云的行為植根于大淖的特殊社會環(huán)境;槿⒉挥妹饺,對所愛的人情愿在經(jīng)濟上倒貼。因為愛情不是施恩的謝禮。這里的風(fēng)氣與街里相比,哪里更好確實難說。大淖的風(fēng)俗和人物的行為當(dāng)然不全是金子。金子混在砂子里,一切都還是一種混沌狀態(tài)。巧云被劉號長強行破了身,媳婦們只罵一聲這個該死的!巧云對自己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也不是意識到自己奴隸地位的自覺反抗。那是環(huán)境造成的,人物的行為擺不脫環(huán)境的制約。
礦砂并不就是金子。金子卻在礦砂里!洞竽子浭隆凡皇侨宋飵С霏h(huán)境,而是從背景中推出故事。它像剝筍。不,在剝之前,先是連根帶泥都掘起來。然后再一層層剝下去,最后才見到那透明純凈的筍心。在這浪淘沙式的選擇里,作者找到了對待生活應(yīng)有的態(tài)度。應(yīng)該積極向上,面對挫折時也不該放棄的精神。
小說不是沒有缺點。將大淖的風(fēng)氣與街里那些沒有愛情自由的封建婚姻形態(tài)相比,優(yōu)劣自無需評說。但大淖的風(fēng)氣里畢竟羼雜著渣滓。違背生活真實,人為地加以凈化,固然不必;要求作者生硬地加以議論,于藝術(shù)也屬無益。但作者的態(tài)度終究太過客觀,這可能使一些鑒別力不高的讀者,良莠不分。個別細節(jié)描寫,如巧云對劉號長勉為其難,也損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藝術(shù)對結(jié)構(gòu)的要求,是布局的勻稱!洞竽子浭隆窂沫h(huán)境中推出故事,這無可厚非。但作品對大淖風(fēng)俗鋪述過多,進入情節(jié)較慢,前后篇幅的安排,使人略有失重之感。盡管如此,《大淖記事》仍是一篇優(yōu)秀之作。
讀了這篇文章,感動于巧云對十一子的愛,感動于巧云的堅強,在被劉號長強行破身后不是頹廢,反而后悔沒有給了十一子;不是沉淪,反而是更加堅強地照顧癱瘓的父親。故事的中國式結(jié)局也讓我們感動欣慰,他們的愛終于有了個好結(jié)果,而在《大淖記事》里汪曾祺用文字搭建的這個亦真亦幻的民間,讓我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風(fēng)情,他們不同的風(fēng)俗,造就了大淖的人物風(fēng)情。
讀《大淖記事》有感4
大淖即位大湖,其周邊的民俗風(fēng)景,一如湖水般汪洋深沉。
身為一篇不可多得的民俗散文,《大淖記事》很好地樸實醇和的語調(diào)塑造了兩個單純而又互相依戀的人啊。全篇語言簡樸優(yōu)美,令人聯(lián)想到悠悠與花樹。雖然故事里有曲折,有灰暗,卻被很好地以景,以鄉(xiāng)情淡化了,仿佛在說著:”罷了罷了,也無關(guān)緊要了“,這是它的魅力所在。文章脈絡(luò)清晰,不疾不徐,緩緩圖之,是有點靜好歲月的意味了。它重在寫景,重在些鄉(xiāng)情,使人生出渺小而感動的神韻來,帶著點回憶的筆觸,使人惆悵。
這兒的民風(fēng)倒是有點太純醇直白了,男女之情毫無拖沓,卻又不能說是放縱。這是一種真性情,是屬于人類本性的直坦與開放。這是一種把情愛寫在臉上,記在心底的風(fēng)氣啊。一個女人有了丈夫,再”靠“上一個也不足為奇,卻使人能夠理解并原諒他們。主人公的`相識便是于此。巧云因與小錫匠的相遇而頓生愛情。幾番小捉小摸,小錫匠終于簽上了巧云的手,然而好景不常,是在另一個鄉(xiāng)鄰惡霸劉號長看上巧云的時候。劉號長得知小錫匠的存在后,竟是背后密謀殺死小錫匠,幸而未能如愿。劉號長也在罵聲中狼藉而去。故事不長,卻卻也有滋有味,像生活,也真的是生活。想來經(jīng)歷了這事,巧云與小錫匠也更應(yīng)難舍難分,福禍相伴了吧。
在歷史上,鄉(xiāng)村并不僅屬于一心單純的村民,走出的曠世書生何曾少過?鄉(xiāng)村,作為一個精神領(lǐng)域的靈魂故鄉(xiāng),確實抒發(fā)著來自鄉(xiāng)壤的自然與土地氣息,正是因為這份來自鄉(xiāng)野的純粹,自得的意境,才更顯出人的清閑與善美來。而這,亦是所有出自”故鄉(xiāng)“”老家“”故地“等回憶性散文人事的共同特點。我想這份懇切的人情與詩意的堅守,或許才是作者寫文所要歌頌的一大初衷吧。
讀《大淖記事》有感5
這是汪曾祺一個很出名的短篇。這篇小說的“序曲”很長,前面三章或描寫或敘述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到第四章主角才出場,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了。這個故事很悲慘有很感人。漂亮的農(nóng)家女孩巧云和一個錫匠好上了。但軍隊的劉團長看上了巧云。劉團長看到巧云和小錫匠的濃情蜜意嫉妒不已,派人打死了小錫匠。巧云端來尿堿水,救活了小錫匠。劉團長則被大伙趕出了當(dāng)?shù)。聽起來好像有點像《啼笑因緣》的故事情節(jié),但最漫不經(jīng)心的讀者也可以發(fā)現(xiàn),《大淖記事》和《啼笑因緣》是完全不同的。
這里人家的婚嫁極少明媒正娶,花轎吹鼓手是掙不了他們的錢的。媳婦,多是自己跑來的;姑娘,一般是自己找人。她們在男女關(guān)系上是比較隨便的。姑娘子在家生私孩子;一個媳婦,在丈夫之外,再“靠”一個,不是稀奇事。這里的女人和男人好,還似乎惱,只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情愿。有的姑娘、媳婦相與了一個男人,自然也跟他要錢買花帶戴,但是有的不但不要他們的錢,反而把錢給他花,叫做“倒貼”。
看到這里覺得好有趣,多么大膽直率的姑娘啊。雖說風(fēng)氣好像有點太無拘無束了,但相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遮遮掩掩和虛偽客套而言,這樣的直率有一種久違的原始野性美。
他們倆呢,只是很愿意在一處談?wù)勛。都到歲數(shù)了,心里不是沒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
這句話也很好,雖然好像我以前看到過類似的話。若有若無的感情最難以表現(xiàn),無論在文字中還是電影里。用飄來飄去的淡淡的云彩來形容這樣淡淡的感情我覺得很到位,虛無縹緲的感情變成可以琢磨可以感受到的實體,是很成功的描寫。
我們想象不到感情是什么樣子,但我們想到天空中的云彩,飄來飄去最后無跡可尋,,來來去去從不由人,你看到它剛才還在那兒吧,但轉(zhuǎn)眼間它就不知去向了,是飄走了?還是消散了?沒有人知道。就像感情一樣,你說不清自己對他是什么樣的感情,只是愿意跟他說話、談心。有時候不經(jīng)意的一瞥你似乎看到他眼中貯滿了對你的喜愛,但再大起膽子細看,又發(fā)現(xiàn)他好像根本沒有看著你。有時候你覺得自己好像愛上他了,但見面時看到他你又猶豫了,甚至可能害怕和他說話,害怕和他對眼。你是怕他看穿了你的.心思嗎?少女情懷總是詩啊。也只有在那樣懵懵懂懂的青蔥歲月,才會有那樣雖然朦朦朧朧但卻讓人如癡如醉的情思。不就想天空中漂浮的云嗎?絲絲縷縷牽牽掛掛,似乎總在糾纏著變幻著,誰也說不清它下一秒的樣子和最后的去處,就像誰也說不清你和他之間最后的結(jié)局。
巧云一家有了三張嘴。兩個男的不能掙錢,但要吃飯。大淖東頭的人家都沒有積蓄,也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變賣抵押。結(jié)魚網(wǎng),打蘆席,都不能當(dāng)時見錢。十一子的傷一時半會不會好,日子長了,怎么過呢?巧云沒有經(jīng)過太多考慮,把爹用過的籮筐找出來,磕磕塵土,就去挑擔(dān)賺“活錢”去了。姑娘媳婦都很佩服她。起初她們怕她挑不慣,后來看她腳下很快,很勻,也就放心了。從此,巧云就和鄰居的姑娘媳婦們在一起,挑著紫紅的荸薺、碧綠的菱角、雪白的連枝藕,風(fēng)擺柳似的穿街過市,發(fā)髻的一側(cè)插著大紅花。她的眼睛還是那么亮,長睫毛忽扇忽扇的。但是眼神顯得更深沉,更堅定了。她從一個姑娘變成了一個很能干的小媳婦。
巧云應(yīng)該也算汪曾祺小說中一個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對比《受戒》中伶俐可愛的小英子,巧云身上帶有更多現(xiàn)實生活的無奈,但這個堅強的女子從來沒有因為生活的殘忍活著重負失去信心和勇氣。當(dāng)父親和愛人都不能工作,生活的重擔(dān)羅在她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她沒有退縮,她勇敢的挑起生活的重擔(dān),,堅韌不拔的精神讓人感動。
讀《大淖記事》有感6
《大淖記事》是汪曾祺老先生寫的一本小說,大淖是汪老先生的家鄉(xiāng)。
這個故事很悲慘又很感人。漂亮的農(nóng)家女孩巧云和一個錫匠好上了。但軍隊的劉團長看上了巧云。劉團長看到巧云和小錫匠的濃情蜜意嫉妒不已,派人打死了小錫匠。巧云端來尿堿水,救活了小錫匠。劉團長則被大伙趕出了當(dāng)?shù)亍?/p>
“這里人家的婚嫁極少明媒正娶,花轎吹鼓手是掙不了他們的錢的。媳婦,多是自己跑來的;姑娘,一般是自己找人。她們在男女關(guān)系上是比較隨便的。姑娘子在家生私孩子;一個媳婦,在丈夫之外,再“靠”一個,不是稀奇事。這里的女人和男人好,還似乎惱,只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情愿。有的姑娘、媳婦相與了一個男人,自然也跟他要錢買花帶戴,但是有的不但不要他們的錢,反而把錢給他花,叫做’倒貼’!边@里刻畫了大膽直率的姑娘的'形象,雖說風(fēng)氣好像有點太無拘無束了,但相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遮遮掩掩和虛偽客套而言,這樣的直率有一種久違的原始野性美。
和《邊城》相比,同樣是描寫家鄉(xiāng)樸實的民風(fēng),同樣是清新空靈的語言,連故事的主人公也有一點點相似,但《大淖記事》的情節(jié)更加淡化,就像是在靜靜的水中投入了一塊小小的石子,蕩起了幾圈漣漪,又迅速地平靜下來,融入大淖安寧和諧的生活之中。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確是小說重要的元素——故事,但是在大淖這個足夠大的生活背景下,這樣的故事很容易就被湮沒了。因此,《大淖記事》這篇小說,讓讀者記憶深刻的不是主人公的愛情故事,而是獲得了一種心靈上的平靜。從這一點上來說,這篇小說收到的功效是與散文類似的。這就有悖于大多數(shù)小說的特征,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小說和散文的界限。
作者以繪制地圖一樣的熱忱詳細描述了大淖周邊的環(huán)境。一方面,作者細致得唯恐有絲毫的遺漏,連雪白的粉墻上,黑漆大書的“雞鴨炕房”四個字也不放過。另一方面,把人的感官也充分地調(diào)動了起來,“紫紅色的蘆芽”、“灰綠色的蔞蒿”、“雪白的絲穗”、“沙沙作響”、“吆吆喝喝”、“騷尿”讓讀者在視覺、聽覺、嗅覺上都受到刺激,仿佛身臨其境。閱讀小說的過程就像是在品鑒一幅山水畫,忠實于環(huán)境原貌,帶有一些散文寫實寫意的味道。
《大淖記事》沒有驚心動魄,雖有波折也絕不是跌宕起伏。文章的基調(diào)始終是平和的,再大的事都有平靜的時候,生活仍舊延續(xù)。這個地方雖然是在線下,卻沒有多數(shù)鄉(xiāng)村的保守,相反它在很多問題上是讓人驚異的開放。這里的女人沒有“三從四德”的束縛,可以做男人的工作,她們生活得很隨意很自由,正是在這個并不富裕的鄉(xiāng)村有著很多地方無法實現(xiàn)的男女平等。除此之外,住在大淖的居民既不愛嚼舌頭,也不背地里說長道短。當(dāng)十一子受傷后,大家紛紛殺雞湊錢,全都是真心實意的熱情。這樣閑適,寬容而和諧的地方,何嘗不是世外桃源呢?
讀《大淖記事》有感7
當(dāng)媽媽把這本《大淖記事》交到我手上時,我還在咕嚷著:散文有什么好看的
可如今,我卻喜歡上了它。翻上幾頁,不管多么煩悶的心情,都被感染得靜了下來。
沒錯,這就是一本散文敘事書。書中,淖的意思是湖泊,而大淖,順名思義即是大湖。這也是一個地名,圍著這大淖的一圈人家都是大淖的人。
《大淖記事》中并沒有什么波折強烈的劇情,只是一篇篇講述大淖人生活中小事、還有作者那時社會的黑暗的各種丑事。一篇篇散文都讓我記憶尤深。作者樸實、清新的筆風(fēng),讓我清楚地看到事情的全過程;卻又蘊藏著深刻的含義,作者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讓我忍不住看了又看仔細思考。第三人稱的敘述沒有半點夸張,也看清了事情的真實。
這本書中的任何一篇,都能讓人多少悟出些東西來。當(dāng)然,也有些看似實在平凡的。但這些文章通常都有著更深刻的東西藏在里面。想要找到它,就得反復(fù)挖它,鑿開它。
就拿《歲寒三友》來說,我悟出了文章的三種意思。說的是三個一起長大的人,小王,小陶,小靳(不是真名)。三個本并不算貧因,可后來,因新生活引起變動,小王小陶都揭不開鍋了。而小靳事業(yè)卻是蒸蒸日上。他當(dāng)即賣了他最珍愛的寶貝資助這二人。從中,我悟出了:①以前人們對友誼的看重;②作者對革命時期蔣介石的批判;③作者對那時人們友誼的贊美和人們心美的'稱誦。
我是不愛做閱讀理解的。我只閱讀,不理解?晌业玫竭@本書后,就開始情不自禁地琢磨它,思考它,理解它。我稍有起色的閱讀水平,可以說,是全拜它所賜。我是在發(fā)自內(nèi)心地從心底里深深感謝它的。忘了說,因為它,我的爛俗的作文水平也有些進步了。
我不僅是對這本書有感,更多的是對它的贊美、感謝。我會讀更多的散文,因為我意識到它的用處。我也在此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大淖記事》。
讀《大淖記事》有感8
《大淖記事》是汪曾祺晚年的作品,寫的是他的家鄉(xiāng)高郵的風(fēng)土人情。每當(dāng)讀這篇小說的時候總是會聯(lián)想起其老師沈從文的《邊城》。同樣是描寫家鄉(xiāng)樸實的民風(fēng),同樣是清新空靈的語言,連故事的主人公也有一點點相似。只是,和《邊城》相比,《大淖記事》的情節(jié)更加淡化,就像是在靜靜的水中投入了一塊小小的石子,蕩起了幾圈漣漪,又迅速地平靜下來,融入大淖安寧和諧的生活之中。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確是小說重要的元素——故事,但是在大淖這個足夠大的生活背景下,這樣的故事很容易就被湮沒了。因此,《大淖記事》這篇小說,讓讀者記憶深刻的不是主人公的愛情故事,而是獲得了一種心靈上的平靜。從這一點上來說,這篇小說收到的功效是與散文類似的。這就有悖于大多數(shù)小說的特征,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小說和散文的界限。
首先,作者以繪制地圖一樣的熱忱詳細描述了大淖周邊的環(huán)境。大淖就像是地標(biāo)一樣被定格在中央。北去是北鄉(xiāng)各村,東去可達鄰縣興化,而南面是一個廢氣的輪船公司。對地理的描述并沒有到此為止,接著又以輪船公司為軸介紹了西面的瓦房和東面的茅草房,以及南面的東大街。在文章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感覺都像是一篇中規(guī)中矩的寫景散文。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很能感受到散文的細膩。一方面,作者細致得唯恐有絲毫的遺漏,連雪白的粉墻上,黑漆大書的“雞鴨炕房”四個字也不放過。另一方面,把人的感官也充分地調(diào)動了起來,“紫紅色的蘆芽”、“灰綠色的蔞蒿”、“雪白的絲穗”、“沙沙作響”、“吆吆喝喝”、“騷尿”讓讀者在視覺、聽覺、嗅覺上都受到刺激,仿佛身臨其境。汪曾祺就像一位臨摹現(xiàn)實的畫家,非常忠實于原貌,多少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些散文寫實寫意的味道。
在建構(gòu)故事方面,汪曾祺并不急于讓主人公登場,在敘述了足夠多的鄉(xiāng)土風(fēng)貌后,才有了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小錫匠十一子的亮相。故事開始了嗎?似乎不是。作者讓十一子露了一下臉就轉(zhuǎn)而著手寫與錫匠生活完全不同挑夫生活?吹降谒墓(jié),文章過了一半,兩個主人公終于接上頭了,這才覺得有了故事。但是,如果想就此以看小說的心態(tài),急急地期待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的話,就會再一次的失望。顯然,在《大淖記事》中,每一個主要人物的出場都不是直白的。在作者寫盡了錫匠如何打錫,日常如何消遣后,我們盼到了十一子;在了解了什么是挑夫,見識了豪爽的女挑夫后,巧云出現(xiàn)了;而認識劉號長前,作者也沒吝嗇筆墨講述他的保安隊。漸漸的,讀者已經(jīng)習(xí)慣于人物出場前,故事被有意無意的阻隔。這種阻隔當(dāng)然是在為每一個人物的出場做鋪墊,但是感覺作者的意圖并不僅限于此,他是在介紹他的鄉(xiāng)親們和鄉(xiāng)親們的生活,把故鄉(xiāng)的方方面面都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這是一幅有聲有色的鄉(xiāng)村全景圖,是作者熟悉的,感到親近的,清晰印在大腦中的。這種阻隔也模糊了小說和散文的界限,沒有了小說那種情節(jié)與情節(jié)的連貫,我們隨時可以沉浸在風(fēng)土人情的描述中,將故事遠遠拋在腦后。如果硬要給故事找一個高潮的話,應(yīng)該是十一子被打這一段。但是就在讀者的情緒剛剛緊張起來,并沒有到達頂峰的時候,作者又使我們放松下來,似乎不愿意打破整篇文章追求的平靜。有意思的是,在《大淖記事》中,和祥寫故鄉(xiāng)的物故鄉(xiāng)的人相比,汪曾祺是惜墨如金地勾勒出了整個故事,而多使用短句和對話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要手段。這樣的阻隔和寫作側(cè)重點的.不同,達到了情節(jié)淡化的效果。
《大淖記事》沒有驚心動魄,雖有波折也絕不是跌宕起伏。文章的基調(diào)始終是平和的,再大的事都有平靜的時候,總之,生活在繼續(xù)。汪曾祺的家鄉(xiāng)的確是個很與眾不同的地方,首先,沒有多數(shù)鄉(xiāng)村的保守,相反它在很多問題上是讓人驚異的開放。這里的女人沒有“三從四德”的束縛,可以做男人的工作,她們生活得很隨意很自由,正是在這個并不富裕的鄉(xiāng)村有著很多地方無法實現(xiàn)的男女平等。其次,這里人人憑本事吃飯,幾乎從來沒有為生活擔(dān)憂過,就算是巧云這樣柔弱的女子也能靠勞動養(yǎng)活兩個大男人。大淖的人沒有生活的重擔(dān),也沒有過多的欲望,他們是一群為了生活而生活的積極又簡單的人。在這里,時間幾乎是靜止的。最后,是大淖淳樸的民風(fēng)。人們不愛嚼舌頭,也不背地里說長道短。當(dāng)十一子受傷后,大家紛紛殺雞湊錢,全都是真心實意的熱情。所以,大淖本來就不是一個容易發(fā)生大事件的地方,當(dāng)然也不會是小說理想的取材地,因為這里太閑適,太寬容,太和諧,只適合淡淡地品味。
把《大淖記事》當(dāng)做小說來讀是會失望的;蛟S汪曾祺沒想讓我們記住十一子和巧云,只是在向我們描繪他的家鄉(xiāng),讓我們記住一個風(fēng)光獨特的地方,一群熱情純樸的鄉(xiāng)親。
【讀《大淖記事》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大瀑布的葬禮》有感10-28
讀《動物大逃亡》有感04-08
讀大瀑布的葬禮有感04-30
讀《大愛無言》有感04-24
讀《大瀑布的葬禮》有感15篇11-03
讀《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有感04-09
讀《大瀑布的葬禮》有感通用13篇08-25
記事的日記10-11
記事的作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