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1
《朱子治家格言》是一篇家庭道德教育的典范之作,勸我們要勤儉治家,鄰里和睦,重視教育,與人為善,讀圣賢書,守分安命……。讀后感覺內容十分的豐富、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文中從作息、飲食、作客、用具、交友等諸多方面,把勤儉、尊卑、寬容、孝道、順時聽天等理念蘊含其中,施惠勿念、不生妒嫉、忍耐三思等美德洋溢字間。文中諄諄的教誨和告誡,來告訴大家如何做人的行為規(guī)范,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說得很清楚,按照這個去做能讓一個人變好,一個家庭變好,社會也就和諧了。
人人都追求幸福,說明都覺得自己還不幸福。那么,為什么覺得不幸福呢?無外乎自身的浮躁,這樣看事情比較表面,看不到根本,看不到深處,也就是不能務本。圣賢教育在學習中特別強調“務本”,君子要務本。本就是修身,作為家長、教師的我們,要教育孩子,根本就是做好自我教育。如老祖先所說要“務本”,務必要從自身做起。就如蒙特奎爾曾經說過:“如果我們追求幸福也就罷了,實際上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不錯,一個小小的“比”字,讓無數架天平失衡了,讓無數顆心勞累了。
接觸傳統(tǒng)文化的這幾年,只停留在表層,只知道都讀過那些圣賢書,沒有“信解行證”,充其量也只是相信圣賢教育好處多多。但沒有去深入理解經典的教誨,更沒有理解以后依教奉行,就更沒有“證”了,沒有感悟,提升境界、智慧,以至于契入圣賢的境界。因此還是浮躁,得不到寧靜,就不能生智慧,看事看的'又淺又近。我現在回頭想想,都為自己曾有的執(zhí)念所驚怵。是!害人又害己的事我們才那么的樂之不疲呢!多傻呀!怎樣追求寧靜、智慧、幸福?
首先要“信解行證”,就要理解經典的教誨,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以往,我們的思維定式就是錯誤的,凡事都是向外在要求別人、控制別人的欲望、那個貪求的念頭太過強烈,沒有辦法放下,因此徒增煩惱。是的,事情的對與錯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全在自己,無關別人?墒俏覀冊谔幨聲r想的最多的是別人怎么怎么了,卻很少反觀自己怎么了,這樣就有氣了,就不快樂了。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包容越多,得到越多。英國作家薩克雷也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笔前!樂是一天,苦也是一天。何不樂一天呢?一切全在自己,無關別人,F在才理解中華文化是內學,內學就是向內,向自己的內心下功夫,不是想外區(qū)要求別人、去指責別人。所以先向內求!短细袘分幸舱f“正己化人”,自己真正做的好,自然感化身邊的人,不是去要求的。要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你學了以后做的好。
其次要“學貴力行”。要有學一句就要做一句的態(tài)度。以往也讀、也會背一些經典,只能說他還只是知識,我們只是讀過它了,只是把它背起來,沒有辦法知行合一,自己也受用不了。正如《弟子規(guī)》中所說“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敝蛔非笞x了那些經典,只是在消遣經典。所以,從今天開始要形成一個態(tài)度,要學一句我們馬上做,實實在在的去做,力爭通過行動做到知行合一。真正的享受經典帶給我們的改變和幸福。
最后“學貴立志”。讓我從“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遍_始做起,學規(guī)矩守規(guī)矩。經常聽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現在才真正的懂得,一個人不懂得自律,也更談不上有擔當、責任心、感恩心。
周所眾知,學問受不受益,要看力行的程度。有一句話說得好“讀書貴在變化氣質”,因為讀了、明理了,會去做,去做以后,心境會改變。心境一變,相由心生,氣質就變了。希望通過自身的力行來改變自己氣質,享受肯聽父母話,肯聽老人言,肯聽經典話的福氣。
最后,作為一位教師,“教也者”,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兩個最重要的主軸:長善救失。要把所有好的德行扎在學生的心田里,從此變成他處世待人的態(tài)度。
務本才能幸福,去行動、去踐行、去改變才是幸福的。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2
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被譽為中國文化國學大師的南懷瑾(1918—20xx,著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在講解《朱子治家格言》時,談到自己八歲就會背誦這篇文章了。并說當時“一個家庭的孩子,不背這篇文章不行的”“影響中國三百多年到現在,全中國老百姓都受到影響”。
《朱子治家格言》開篇告訴我們:“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黎明即起”:強調的是要早起。早起是惜時、勤奮的一種方法、一種表現,被尊為一種好的生活習慣和好的生活方式。相反,睡懶覺則被視為一種陋習、惡習。我們俗語責備睡懶覺的人說:“太陽都曬到屁股了還不起床?”有鄙夷之嫌。
“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一生之際在于勤”,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關于“惜時、早起、勤奮”的至理名言了。
“清晨時光貴如金”“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黎明”,還有民間諺語說到“早起三朝當一工,早起三年當一冬”,都在告訴我們早起的價值和重要意義。
早晨叫醒你的就不應該是鬧鈴,而應該是夢想。
你也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從健康角度來講,早睡早起是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一種生活智慧,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賽過人參補身體”“早睡早起,沒病惹你”“吃人參,不如睡五更”。
“早、掃、考、寶、書、蔬、魚、豬”是曾國藩家的“八字家規(guī)”,其中一規(guī)就是要“早起”,并談到看一個家族是否興盛,主要看三個方面:一是子孫是否早起(早起);二是看是否做事(勤勞);三是看是否讀圣賢書(讀書)?梢姟霸缙稹笔潜辉鴩铱粗氐囊粋重要品質,世世代代警醒和引以為戒。
在當今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興盛的時代,人們娛樂無度,與“早睡早起身體好”的古訓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的現狀下,借古鑒今,來學習和強調“早睡早起”這一古訓、古德,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朱子告訴我們早起以后,要打掃房屋、庭院,從內到外,做到干凈整潔。
是中國人都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世人往往容易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毛病,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殊不知,“掃天下”是要從“掃一屋”開始的。老子在《道德經》里反復告誡我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荀子在《勸學篇》里也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敝袊墓攀ハ荣t都在告訴我們要成大事者必先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否則就是在建“空中樓閣”,失去了根基。
況且,居家環(huán)境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很難想象一個連自己住家環(huán)境衛(wèi)生都臟亂差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會表現得有多優(yōu)秀。他可能就是一個思維混亂,生活無序,工作、學習、生活都一團糟的人。
“你的房間就像你的人生”,掃除力是近來流行的心理學概念:掃除可以讓房間變整潔,還能塑造良性的“心理磁場”,有助解決煩惱、成就事業(yè)。
美國哈佛商學院研究發(fā)現: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居家環(huán)境往往干凈整潔;而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凌亂和骯臟中。由小家及大家,成功的企業(yè)往往窗明幾凈,瀕臨破產的企業(yè)肯定有骯臟的角落。也就是說,你居住的房間正是你內心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缺乏掃除力的人,要么欲望無窮,什么都想占有;要么心存恐懼,什么都舍不得扔。貪婪和恐懼充滿內心,愛與幸福就沒有應有的位置。
所以《朱子治家格言》一開篇就告訴我們:“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是既必要又實際,既通俗又易懂。引而廣之,其實不僅外在環(huán)境要整潔,更要注重我們內心的清虛干凈——“掃地掃地,掃心地”。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相關文章:
《朱子家訓》讀后感03-19
《朱子家訓》讀后感7篇04-06
讀后感西游記讀后感02-01
讀后感01-25
經典讀后感02-21
蝸牛讀后感02-20
《女巫》讀后感02-22
英語讀后感02-22
師德讀后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