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讀后感 篇1
在日漸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傳統(tǒng)文化猶如滋養(yǎng)人心的甘泉。而《論語》這一劑儒學文化的圣品,無疑對當代人的修身為人、處世待世有著深厚的指導意義。在寒假,我有幸拜讀了《論語》,雖沒能深入領悟,卻也獲益匪淺。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約編撰于公元前四世紀初,流傳到漢代,形成了“魯論”、“齊論”、“古論”三個版本。《論語》被古人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典,到了今天,則是人們學習、認識、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權威著作。
全書分為若干個部分,有的論教育與學習,有的論仁義,有的論禮樂,有的論道德教養(yǎng),有的論孝悌,有的論為政……由于全書圍繞儒學之核心——“仁義”展開,所以“論仁義”部分也成了我研讀的重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仁義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別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業(yè)發(fā)達也要別人事業(yè)發(fā)達。讀了這句話后,我深有感觸,天下莫有比這種人更無私寬大、仁義高尚的人了。
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發(fā)家致富、功成名就幾乎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一些道德教養(yǎng)不達標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他們?yōu)榱俗屪约毫⑸沓晒,而不惜暗中毀壞比自己能干、?yōu)秀的人的名譽和事業(yè);他們?yōu)槭棺约壕尺\通達而陷害顯赫,以成一己之私。這些人不僅是社會的負產品,是利欲的囚徒,還是大大違反儒學觀點及精神的不仁義之輩。他們追隨名利,卻忽視了立人之本。誠然,這種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最后都會受到命運的懲罰,更不能圓了初衷和野心。可見,仁義寬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礎,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為人的良方。而這些大智慧遠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所能領悟和躬身踐行的。成業(yè)與成人,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兩種修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讓二者齊頭并進,讓人生創(chuàng)造輝煌。
現(xiàn)代社會錯綜復雜,品質問題丑聞迭起,而其實刨根問祖、追溯回兩千多年前,先賢智慧早已向我們闡述過這所有問題的答案,F(xiàn)在社會的一切尷尬局面,也都可從先秦經典尋覓到答復。
所以說,就如“讀史使人明智”那句話一樣,我認為傳統(tǒng)巨著就是歷史遺饋的財富,而讀傳統(tǒng)名著無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問題或是尷尬的局面,請學會思考,請學會請教,或許《論語》中那份為你保留的答復,就將赫然呈現(xiàn)于眼前。
論語讀后感 篇2
孔子的生活方式深入到每一個國人的生活之中?鬃诱f“君子謀道不謀食”,當然,他是肯定人的現(xiàn)實利益的,此話只是強調了人還應該超越這種狹隘的利益,所以孔子“飯蔬食,飲水,曲耾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彼@種單純的生活方式深刻的影響了歷代知識分子,使他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清貧而高貴的生活方式,它厚重了國人的人格,堅持了國人的氣節(jié)?鬃釉唬骸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是孔子對其一生的感嘆,可這可謂是千年一嘆,此后千年,這被歷代國人奉為自己的人生參照標準,每個人都將這一標準用來衡量自己人生的境遇,至今依然?傊鬃拥纳罘绞奖臼仟毺氐',但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卻漫延了兩千年,滲入了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除此之外,《論語》的精彩之處還比比皆是,如“可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還有孔子那種肯定人受天命支配,有認為人可以通過一定的努力而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進而天命即生生不息的觀念,至今都是熠熠閃光。總之,《論語》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經典就應常讀,常讀常新。
論語讀后感 篇3
說來慚愧,雖為人師,卻很少看書。平時上班,不是上課,就是備課、批改,沒時間看書。下了班,人已感到很累,回到家還要忙于生活瑣事,夠煩了。即使有時間,也寧可看看電視劇。偶爾翻翻雜志,看看散文,讀讀笑話。像我這樣的,大概有很多。其實,看書是一種習慣,“忙、沒時間、累”只是一種借口,一個人如果喜歡看書,無論多忙,他都會擠出時間來。
曾經對低段老師要求低年級小朋友背《三字經》有不同看法。那些之乎者也的文字,成人都一知半解,要求孩子們一字不漏背下來,有何好處呢?但仔細一想,這些書籍都是我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以先熟記后領悟。當然,不同年段的孩子應該學習不同的版本,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宋代宰相趙普曾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闭撜Z確實有許多精華供后人學習,關于學習,有兩個過程,一是學,二是習,只學不習,僅是書本,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習要由生到熟,熟能生巧,由習到術,進而學術。術指導行動,為了更好地做一件件事。
《論語》是一本博大的書,它包羅萬象,總的`精神是“正心修身”,講的是做人的藝術,是成就人生的指南。人生的一切事業(yè)功績,都從做人開始。最終所能達到的成就就是做人的必然結果!墩撜Z》就是人學,是做人處世的經典,既是原則論,又是方法論,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無不包含在論語的思想照耀之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辦事沒有盡心竭力嗎?與朋友交往不講信用嗎?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沒有用心復習嗎?
生活中能做到的人實在太少了,如果我們反省我們的人際關系,反省我們的人生道路,教訓的背后,大多是對這些話的否定,誰踐踏真理,真理就踐踏誰。如果能把別人的事像自己的一樣重視,別人能不信任你嗎?把別人的利益看得像自己的利益一樣重要,別人能不推舉你嗎?真誠地伸出自己的手,毫無私心地幫助朋友,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朋友能不多嗎?朋友多了路好走,辦事情能不容易嗎?老師教的東西,溫習了嗎,總結了嗎,對別人的勞動果實尊重了嗎,不尊重別人,別人能尊重你嗎?
一連串的問題回蕩在耳邊,就像警鐘讓我們清醒,教我們如何正確地對待我們的人生,讓生活更踏實,更自信,更從容……
論語讀后感 篇4
《論語》一書是由孔子弟子及再編傳而成的,記載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書。讀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書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習與做人等很多方面的問題,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偉大的教育家。因此他在書中也總結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張因材施教與啟發(fā)誘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強調在學習上的主動。這一點與現(xiàn)在的教學方式很相似,都重視學生的思想,并且啟發(fā)學生。
《論語》雖然是一部關于教育的一部書,但它的語言也很有特色。這本書的語言簡潔,篇幅短小精悍還特別注意用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鮮明!墩撜Z》還善于用修辭手法來記載孔子的言行,以此宣傳孔子的思想與主張。這比單純的說教更生動形象,易于被人們所理解并接受。
作為青少年,讀了這本書,對我的學習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啟發(fā)。它的教育思想與做人做事的主張也都很符合當代的社會生活!墩撜Z》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閱讀和學習。
論語讀后感 篇5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出自《論語》,這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我都會贊嘆經典的中國文化。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囊馑际牵喝绻覀內齻人一起走在路上,他們身上必定有值得我效仿的地方,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教導我們虛心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質,看見別人比自己強的時候,要向他學習;看見別人做得不好的時候,也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缺點。
如果我們沒有虛心精神,自己只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聽別人的意見,那我們就不會進步,只能停留在原地,時間一長,你就會退步,成功的幾率會越來越小,失敗的.幾率會越來越大,這樣一來,你也跟一兩歲小孩沒什么兩樣了。
這樣的道理,都是《論語》這本書教給我的!墩撜Z》這本書是一些簡短的句子合成的,但這簡短的句子卻深含了意義深刻的道理,告訴我們該怎么去做,怎么去面對。但有些話,卻要結合實際來理解。
比如說,《論語》里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钡囊馑际,當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父親去世后,要觀察他的行為,若是他還堅持父親在世時的行為準則,就可以稱他為一個有孝心的人。其實這樣的孝,片面強調了兒子對父親的依從,歷史在發(fā)展,人們的言行舉止不能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后代超過前代,這是歷史的必然。
你的父母如果是一個小偷,按照這個道理,你要繼承父母,做一個小偷,那這一定是好的嗎?不是的,因為你繼承的是壞的,不善的,這樣對自己不好,對自己的家庭也不好。
對自己不好的是,你可能因此會進監(jiān)獄、坐牢,和一些壞人關在一起。這樣,你有可能會變得更壞,做更多壞事。
對自己家庭不好的是:一,你的家人會非常傷心,漸漸跟你疏遠,不再跟你在一起了。二,你的孩子有可能會跟你一樣做一個小偷,這樣下來,你的子子孫孫都會變成小偷。
所以,我們要多看書,多知道更多的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少犯錯誤,更快進步了!
論語讀后感 篇6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誰在讀書呀?哦,原來是焦作日報社組織校園記者在誦讀國學經典《論語》呢!
以前,我和小伙伴們在一起玩,給他們說的話他們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不相信我。我很生氣,為什么不相信我呢?但自從讀了《論語》后,想起《論語》里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我馬上就不傷心了。
還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歡學習,我就耐心地給他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學習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令人討厭。后來,他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學習,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雖然再有兩節(jié)課就不能和任老師共同學習了,但是,任老師的諄諄教導我會永遠牢記在心。以后,我還會多讀好書,做一個像孔子一樣有學問的人,并且還要多讀圣賢書,做一個少年君子!
論語讀后感 篇7
在寒假里,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無窮。
子貢說過:“老師以溫、良、恭、儉、讓知道了每個國家治理國家的方法。老師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從這句話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
我發(fā)現(xiàn),在《學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講的是“孝”和“禮”。比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边@句話就是說對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個人干了壞事,但是他卻孝順父母,說明他還有悔改的機會;一個人沒有干壞事,但是他卻不孝敬父母,那么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在《為政篇第二》中,孔子講了治理國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從政的?鬃邮菑娏ν扑]不要以“勢”來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來治理百姓的.,這樣百姓就會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規(guī)》中也提到:“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彪y怪,后來有很多國家都請他做官呢!
《論語》讓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論語》中的很多詞都變成了現(xiàn)代常用的成語,比如“巧言令色”就是從論語中的“巧言令色,鮮以仁”出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去學習《論語》,并且去深入體會。
論語讀后感 篇8
一直對中國文化中動輒扯出的“神圣”一詞心存疑惑,甚至于只是把他們當作一組一起使用的字詞,而不加以辨析。
可當我看到于丹所說的“神于天,圣于地”時,我才恍然驚覺,這原來“神圣”可以這么理解:神是接近天空的,遙遙遠望,纏繞著一種不可言說的飄忽感和出塵感,像是遙遠到天際的巴別塔傳說,被口口相傳,卻從未有人見過它的真面目;圣卻是貼近土地的,帶有一種泥土的樸實的質感,就像是我們身邊的氧氣和水,你不用刻意的強調,因為它一直在。
中國古代的文人,骨子里有種也許在我們現(xiàn)在的人看來可能會嗤之以鼻的神圣責任感!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亦或者是“窮則獨濟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準則,都明明白白的體現(xiàn)了“天、地、人”的觀念:頭頂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希冀天下大同;腳踏一片現(xiàn)實主義的土地,勤勞務實肯干;一身錚錚傲骨,兩袖清風,瀟瀟灑灑的活在這凡世塵囂中。
林語堂先生認為:“中國每個人的社會理想都是儒家,而每個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
此話我翻來覆去思索良久,確實如此。
我們的社會理想大抵都是希望最終求得封王覓侯,求得人生的意義,也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不得不說,在這方面講,社會理想的確是功利的。我們也許是為了名聲、地位、生活質量而開始采取行動,以求得提高自身的社會價值。文天祥早在幾百年前就道出了真相,無非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罷了。
但是,有時候又難免會產生倦怠的`情緒。覺得就這么得過且過,也沒什么不好的。這就是我們自然人格理想的道家化。
于丹說:“圣賢的意義就在于,他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孫或蒙昧地,或自覺地,或痛楚地,或歡欣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一個民族的靈魂!
老話有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圣賢之所以被奉為后世的行為準則,大抵是因為他們的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或許就在于此,告訴我們什么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一套完整的行為體系。
這才是最應該鐫刻在一個民族骨子里的東西。
論語讀后感 篇9
我讀《論語》這本書,知道了一位非常誨人不倦的人,他就是孔子。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笨梢娬撜Z在歷代統(tǒng)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論語》已有200千多年的歷史了,里面的`內容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共有18、20冊。里面的第一篇對我印象特別的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解釋是:孔子說:“學習了,而能按時去實踐,不也高興嗎?有朋自遠方來,(切磋學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論語讀后感 篇10
《論語》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向我們傳授了古人們的美德;《論語》是浩瀚的宇宙,每一句語錄都是一顆星星,璀璨無比;《論語》是一臺時光機,把我?guī)У搅舜呵锬┢,讓我感受到了孔老夫子的賢圣之道……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全班同學都和《論語》成了“好朋友”。
第一位為我們講解《論語》內容的是小蔡同學,他拋磚引玉,為我們開了個好頭。后面的同學講得更是精彩:論仁愛篇、論修養(yǎng)篇、論孝友篇……講得最好的非小于同學莫屬了,他聲情并茂、引經據典,還巧妙地把我們以前學過的“小人之過也,必文”和“君子之過也,必改”進行了對比講解,我們聽后都覺得對“知錯就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也來模仿一下吧,我把“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改寫成了“君子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小人先言而行后從之”。哈哈,我也變成古人啦!
《論語》這個“大朋友”教會了我什么是“仁德”,怎么去結交正直的朋友,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怎么做才算是孝敬父母。這一段時間系統(tǒng)地學習《論語》知識真是令我受益匪淺呀!
“半部《論語》治天下”,以后我要繼續(xù)學習《論語》,讓自身的品德變得更加高尚。
論語讀后感 篇11
有這樣一本書,它富含著道理,隱藏著睿智,它的道理也許不必須被我們所理解。但它在我們看來,卻是一本凝結著古人智慧的作品。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是一本語錄體散文集,它記載著一位古人的思想,體現(xiàn)了那位古人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他開創(chuàng)儒家學派,他編篡《春秋》,他修訂五經,他創(chuàng)辦私學,他打破貴族教育,他有著此刻人們不及的.聰慧,以及當時人們所不及的思想。他在現(xiàn)在,已經是國際知名的人物,他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名字。
他名為孔子,它叫《論語》。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中的《為政》篇。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蠢,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論語讀后感 篇12
我們學習了《論語》十則,我在課后讀了許多遍,它給我的感受很深,很深……簡直像個“大寶庫”。
《論語》十則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的幾則中,教我們在學習知識時,不要不懂裝懂,要聰明好學,學習永不感到滿足……學習方法中教我們要時常復習舊的知識,在學習知識時,既要學又要思考;與別人在一起時,要學習他的長處,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自己也有的話就要加強改正……。而最使我欣賞的一則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它講了要愛好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一點。同學們都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從不向其他同學和老師請教,既使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不會“哼”一聲,不懂裝懂。這樣使有的同學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各方面得不到發(fā)揮和發(fā)展。在課文中給我們講了一個典型的人物棗孔圉。他就是愛好學習,不以向他人請教為恥,因而得到了人們的稱贊。我們就要向孔圉一樣,經常向同學和老師期間,才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論語》十則雖是十條語言簡潔的語錄,但它給了后人很多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我以后會以這十則《論語》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為自己走向成功搭一座堅固的橋。
論語讀后感 篇13
最近,我們學校舉行了國學知識競賽,我雖然沒能參加比賽,但是我們也應該去了解國學,因為這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的結晶,里面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的'困難,教我們如何去學習。
我看了一遍論語,其中,有些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边@句話的意思是: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接見貴賓和承當重大祭祀那樣嚴肅認真,恭敬謹慎。告訴我們做事要眾生平等,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一國之君,都要相同對待。
讀了這句話,我想到生活中,一個學習成績好的人對待成績差的人就以輕視的態(tài)度,不愿意和他們接觸,而我們不應該這樣,應該去鼓勵他們,而不應該去排斥他們,不然他們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知道了如何去面對生活,讓自己對生活有信心,去努力。
論語讀后感 篇14
今夜,徜徉在歷史的長河,跨越千年歲月,與你相見。你如我生命中一顆耀眼的啟明星,閃耀的光射進我靡衣偷食的世界。
那是我在放情丘壑時,從行李中翻到你的身影。黃色的封皮,每一頁的標注都清晰而明了。我閑來無所事事,因為考試的逼迫而對你產生了些許敵意。隨手翻開一頁,仿佛一個古老的智慧,悠悠地傳進我的耳畔“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那次去了威海,遙望著滿面波浪涌動的大海和礁石旁的高山群峰,我不禁為你兩千年前智慧的思想而感慨萬千。知者的快樂,就像水一樣,悠然安詳,永遠是活潑的。仁者之樂,像山一樣,崇高、偉大、寧靜。也許只有真正站在高山之巔,遙望汪洋大海,才會感受如此意境,內心涌起蓬勃氣概。
那是我與朋友小磕小碰時,在床邊窺見你的身影。賭氣的我躺在床上,隨手翻起了你那有些泛黃的書頁。從字里行間,你告訴了我“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你的文字,你的語言里,我好像看見了一個智慧的老者在教導我什么是言而有信,如何才能得到真正交心的朋友。翻著翻著,在你清亮的雙眸里,我好像漸漸垂下了頭,又漸漸地站起了來,向朋友坦白了自己的.錯誤,而最終我們握手言和。因為你,我多了一份真摯的友情。
那是我在頓學累功時,偶然從書層里翻出了你。那時進展速度緩慢,有的時候我每天廢寢忘食地苦讀,卻沒有太大進展。久而遠之,便開始郁郁寡歡。當我在整理書桌時,從一眾課外書的夾層中翻到了你。那時的你被壓的扁扁的,好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遭受著我的冷落。那晚的月亮很皎潔,我手握著你,在臺燈下一頁一頁的翻看著。“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我的臉色有些發(fā)燙,回想起了每每刷題時因覺得簡單而繞過的基礎題;“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不禁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總是因為太看重名次,而忘了基礎知識的扎實,內心的道德修養(yǎng)……你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符號都是如此,正好戳中我的內心。在我遭遇挫折之時,你如一位嚴肅的老者,告訴我正確的方向,指引我前行。后來,我按你的建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終于考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是你,讓我也成為了自己的一顆啟明星。
一路走來,慢慢長大,從黑紙白字中窺探出了你一個智慧,有趣,古老的身影。窗外下著雨,今晚的月亮還是很亮,未來的路也還很長,你一定會教給我更多人生智慧,因為你就是我人生中的那顆啟明星!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的作文03-19
論語的讀后感04-15
《論語》讀后感02-27
論語讀后感06-23
論語的讀后感04-16
論語讀后感12-11
[經典]論語讀后感08-19
【精選】論語讀后感08-16
《論語》的讀后感03-12
《論語》讀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