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1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公元三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讀完這本書,我被曹操這個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吧!曹操詭計多端、多疑,歷史多以“*雄”而論之,為何我不愛“英雄”而獨愛“*雄”呢?“*雄”顧名思義*而雄者。曹操最被大家所詬病的無非兩點:一是誤殺呂伯奢一家后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敝之拙見:第一點可從史書找反駁,第二點曹操之所以那么做是時事所迫,不得已而為之。而且在董卓進京后群雄都無動于衷,只有曹操挺身而出,難道這不是英雄所為嗎?曹操為人誠實、親民、從不陽奉陰違,這樣的人在現(xiàn)代也是值得尊敬和學習的`。
看到曹操的這些品質,聯(lián)想到生活中,我們還好意思說他“*”嗎?馬路上老人摔倒了,圍擁而觀、拍視頻、發(fā)朋友圈已成常態(tài),扶與不扶早已不是重點,甚至連報警都不愿動動手指。如果我們都能像曹操一樣挺身而出,那么社會的負面新聞會少之又少。工作中領導提出一個并不完善的方案,拍馬*、阿諛奉承聲聲不斷。如果我們能像曹操一樣直言進諫,那么公司的業(yè)績會是蒸蒸日上。說到我自己,每次都是能言善辯,卻總是不屑于去實踐,結果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懂了曹操,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爭做一個現(xiàn)代“英雄”!爸问乐艹,亂世之*雄”,我們正值治世,讓我們做能臣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2
暑假里,我讀了一遍原版的三國演義,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創(chuàng)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講述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各爭天下,最后由司馬炎統(tǒng)一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書中的人物都個性鮮明,如:志向遠大、寬以待人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關羽。他在曹操的軍隊里時,斬顏良誅文丑,曹操送給他許多金銀財寶,他都不要,只想快快回到劉備那兒。沒過多久,他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帶著劉備的二位夫人和原來的'五十兵卒,告別了曹操,頭也不回的走了。一路上,他過五關斬六將,越過重重關隘,終于和劉張二人相聚了。關羽真是重情義、武藝高強,有著萬夫不擋之勇的人!
他十分勇猛,并不是空有一身蠻力,還有謀略。在魯肅邀請他去參加宴會實際上是在宴會旁埋伏刀斧手,想要逼關羽獻出荊州。關羽知道他的用意,但又怕孫劉聯(lián)盟解散,與就讓水軍在看到信號后來援助,自己拿著青龍偃月刀,帶著十個人,駕著一葉小舟去參加宴會。關羽在宴會上假裝喝醉,摟著魯肅往岸邊走,刀斧手都不敢靠近,使得魯肅的計劃落空了。但后來,因為他太驕傲了,才有了“大意失荊州”這件事。
我很喜歡這本書,它不僅讓我知道了三國時期的歷史變化,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滿招損,謙受益......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像關羽那樣有勇有謀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3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后,我受益匪淺。今日我將和大家一起煮酒論“三國”。
書中講述了許多的'故事,如《空城計》、《草船借箭》、《大意失荊州》……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顧茅廬》。劉備得知諸葛亮有平定天下之才,就備好禮物,帶著二位兄弟去拜見他。劉備來到茅廬前,親自上前叩門,童子說,先生今天早上就出門了,劉備很失望。過了幾天,劉備得知諸葛亮回來了,馬上又去拜訪。當時正是隆冬時節(jié),寒氣逼人,還下起了大雪。當他們來到茅廬前時,身上都堆滿了雪。劉備上前叩門,童子說,先生正在堂上讀書呢。劉備大喜,來到堂上一看,不料這人不是諸葛亮。劉備給諸葛亮留了一封書信,希望能與他見上一面。轉眼到了春天,劉備三人又去拜訪諸葛亮。三兄弟來到茅廬前,童子說,先生在草堂睡覺,還沒睡醒呢。劉備讓關羽和張飛在院外等候,自己去草堂等他。等了半天,諸葛亮終于醒了,劉備見了他便鞠身下拜,向他講述了自己匡復大漢江山的決心。諸葛亮見他如此誠心,便答應輔佐他平定天下。
劉備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打動了諸葛亮,成功請他出山輔佐自己。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事,都要堅持不懈,才會取得成功。
三國演義讀后感4
酒至半酣,忽陰云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僭唬骸胺蛴⑿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薄煜掠⑿郏┦咕c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zhí)匙箸,不覺落于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辈僭唬骸罢煞蛞辔防缀酰俊毙略唬骸笆ト搜咐罪L烈必變,安得不變?”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
在我看來,曹孟德說的一點都不是驕傲自負的'話語,而正從這些話語中,我看到了他的雄心,他的英雄氣概。曹操的奸詐狡猾正是他用兵的計謀。俗話說:“事貴應機,兵不厭詐。”但若曹操的雄心再小一點,用計不那么過分,偽裝出幾分仁義,他一統(tǒng)天下只是時間的問題。突然想起一首詞“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三國演義讀后感5
我看過許多書,有人物性格鮮明,通俗易懂的水滸傳;有凄美纏綿的紅樓夢;有精彩有趣的西游記,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氣勢磅礴的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了三個平民結拜為異姓兄弟,經歷坎坷,成為三位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那位長須赤面的關羽。
關羽,字云長。他策馬橫刀,馳騁沙場。他是多么勇敢無畏!他輕輕捋捋長須,提刀上馬,片刻間華雄人頭落地,杯中酒還是溫熱的;他面容平靜,赤裸臂膀,一點都看不出華佗在給他刮骨療傷;他手提青龍偃月刀,身下騎著赤兔馬,過五關斬六將;他單刀赴會,一點都不害怕……他不僅勇敢,還十分忠心。他敗走麥城,但還是不肯投降,他忠于劉備,最后慘死,成了無頭鬼。如果他投降了,就可以享受榮華富貴,歷史也可能會發(fā)生變化。
曹操十分器重關羽,一直想把關羽收入麾下,還給了關羽許多金銀珠寶,連赤兔馬都送給了他。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曹操對關羽的'好可以和劉備相比了。但關羽并沒有忘記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始終沒有背叛劉備。如此重情重義之人,世上難有第二個呀!讀到這,我不禁感嘆:我們總會被一些事物所迷惑,而放棄了自己的初心,我們應該向關羽學習,不忘初心,將這種恪守與堅持的精神傳承下去。
三國演義讀后感6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發(fā)生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關羽,他不僅武功好,而且人品好,干出許多出人意料的事,比如:斬華雄的頭、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最令人敬佩的還是那次讓華佗把自己的肉切開,刮骨治療,他一邊治療一邊與別人專注的下棋,如果是我不打麻醉針,肯定會痛的受不了。關羽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
諸葛亮的聰慧令人贊嘆,他遇事如神,盡管是明天的事,他也能猜到,所以什么陰謀也瞞不住他,他還知道天文地理。他立過許多功:借東風、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空城計、木像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普通人都想不到。他還會搞發(fā)明,比如:木牛,流馬,它可以提高運輸速度,幫人們減少疲勞和痛苦。了解完諸葛亮讓我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誰擁有了知識,誰就能輕而易舉獲得戰(zhàn)斗的勝利。
當我們面對困難時,要學習關羽,努力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在學習上要向諸葛亮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7
我最喜愛的書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司馬炎建立晉朝期間的事情。
小說里,我認為最有趣的.故事是溫酒斬華雄、三英戰(zhàn)呂布、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zhàn)、火燒赤壁和天下歸一。其中,我最佩服的人是武功超群的關羽,早年在家鄉(xiāng)仗義出手殺惡霸,逃命到涿縣和劉備、張飛結為兄弟,又在黃巾起義中立了大功。在溫酒斬華雄中,董卓的上將華雄一路殺了十八路諸侯中的一些將領。這種情況一直到了關羽上陣才破滅。曹操燒好酒后,還有人看不起關羽,但關羽殺華雄時,聲音如山崩地裂,關羽提人頭回來喝酒時,酒還是溫熱的。
在大意失荊州中,一向在打戰(zhàn)這方面所向披靡的關羽被殺了。但是擒住的關羽是孫權部下,關羽沒有投降,。東吳為了奪回荊州,派了年輕的陸遜用計讓關羽大意,支出大量的兵士攻打曹操的樊城。陸遜乘機占領了荊州。傅士仁和糜方因為跟關羽有仇怨,便向東吳投降了。最后關羽敗走麥城,只剩下三百將士,試圖沖出重圍,抵不過東吳大量兵力,被東吳擒住了。
關羽父子被殺,坐騎赤兔馬以絕食而死,和舊主關羽多年情義深重。
從中,我們感悟到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大意,不然就會像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三國演義讀后感8
書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是智慧大門的鑰匙,更是人類文明的寶石。
《三國演義》就是眾多寶石中的.一顆。讀完《三國演義》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是羅貫中寫的,原著一共800萬1284個字,是中國第1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主要講了東漢末年,朝廷慘敗,亂世走遍中原,許多豪杰想統(tǒng)一天下,讓百姓安寧而發(fā)生戰(zhàn)爭,最終歷史證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天下大勢之趨,不可違反的定義。
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周瑜,孫權……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
這個情節(jié)在書中記載不多,但他們三人同心。張飛為了報效國家賣桃源,關羽文武雙全,劉備志向遠大。這樣三個人結拜成兄弟,多么讓人感動。“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边@更是表明了他們的決心。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可謂是三位豪杰。但是萬萬沒想到,后來,關羽過世,張飛被殺,劉備病逝。
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于諸葛孔明——諸葛亮了。
他才智過人,初出茅廬就讓曹操大敗而歸,又輔助劉備占了西川。他神機妙算,在他指揮下,三國里的故事不像歷史,而像寫好的劇本讓別人演出來的。就算死了的諸葛亮也能嚇跑活著司馬懿……
《三國演義》讓我十分感動,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為人忠厚的魯肅,忠心耿耿單騎救主的趙子龍……這一個個歷史人物,一段段歷史故事,讓我永遠也忘不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后感9
三國是一個充滿硝煙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戰(zhàn)爭的時代,三國是充滿英雄豪杰的時代,是充滿風流人物的時代,這就是三國!
三國有很多英雄、經典人物。有奸雄劉備、梟雄曹操、忠將關羽、神機妙算諸葛亮、奸詐卻又忠誠的周瑜……
三國是一個混亂又有許多戰(zhàn)爭的時代,他們有勝有負。如:劉備被曹丞相捉著打,結果劉備逃至江東,和孫權聯(lián)手,把顯赫一時的曹操打得不知“東南西北”,可謂是人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莎士比亞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讀了這句話對我深有感悟,所以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原著,潛心研讀。
書中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古人說“人不可一日不讀書”,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真讀書,就連諸葛亮都熱愛讀書,我們怎能不讀書?
無數(shù)的硝煙、無數(shù)的戰(zhàn)場、無數(shù)的`群雄割據(jù)……無論是場上殺敵,以一敵百的武將,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他們都為自己良知選擇的主公而奮斗,當然也有一些無恥之徒貪求利益。
三國,撲朔迷離。三國,就是如此
這,就是三國。
三國演義讀后感10
《三國演義》講述了在東漢末年發(fā)生黃巾起義,張角、張梁、張寶引大兵造反,皇上讓人調集人馬出征擋住敵兵,并招兵買馬,于是引來了許多英雄豪杰把黃巾軍全部擊退了。之后封侯的封侯,封官的封官,后來發(fā)生了群英大戰(zhàn),一直到三足鼎立才停止,最后司馬氏一統(tǒng)天下。這本書中講述了在三國時期的眾多英雄人物,如劉備、曹操、孫權……每個人物都被刻畫的無比生動,這也是我選擇重點讀這本書的.原因,而讓我最欣賞的就是三國眾英雄都有的特點“勇敢”。
如果不是讀了《三國演義》,可能到現(xiàn)在我還不能體會到勇敢。有一次爸爸帶我去水世界玩,我當時特別開心,真希望一眨眼就到達那里。到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水世界里面的游樂項目都特別驚險,我感覺自己的腿一直在抖動著。這時爸爸拉著我的手說:“走,我?guī)闳タ纯茨菐讉據(jù)說最好玩的地方!蔽覀儊淼搅舜蠡菖,我在猶豫不決時想到了三國中的英雄人物,我想像他們一樣勇敢,于是我鼓起勇氣爬上大滑梯,并成功滑下來,當時瞬間感覺自己變得勇敢啦!
讀名著使我快樂,讓我受益。不僅是《三國演義》,還有許多的書籍值得我們探索。
三國演義讀后感11
暑假里我讀的第一本書便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它還是四大名著之一呢,你看過嗎?如果沒看過我給你講講主要內容與精彩畫面。
本故事主要講魏、吳、蜀三個大國戰(zhàn)爭的故事,最后魏國的司馬家族統(tǒng)一了天下,改國號為晉,從此天下太平,中國統(tǒng)一。
做為四大名著,精彩自然不少。書里也塑造了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比如:智慧的諸葛亮,勇猛的趙云、關羽、張飛,流行至今,家喻戶曉。他們的故事很多很多,我就給你講其中的一個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劉備與張飛,關羽在酒店結識,三人都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張飛便賣了桃園,與關羽、劉備結為兄弟,他們按年齡排輩次,劉備老大,關羽第二,張飛最小。他們召集500多士兵,打造了兵器,投入到攻打黃巾軍的戰(zhàn)爭中去。經過不懈的努力,建立了蜀國,并與北魏和東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了解了古代戰(zhàn)爭的奧秘,了解了漢朝末年時的那一段歷史,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文學知識,使我認識到凡事要成功,必須得經歷長期的不懈努力才行。
三國演義讀后感12
一本書,就像一個世界,里面有許多東西等待你去發(fā)掘。我國古代有四本名著,里面蘊含了許多道理,而這四大名著中,我卻獨寵《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他以東漢末年為寫作背景,記敘了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三方,爭奪國家權力,最后被晉國一網打盡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令我敬佩,也令我惋惜。關云長的忠心赤膽。趙云的舍身救助,呂蒙的勤奮好學,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黃蓋的'顧全大局無厷使我尊敬;而關羽的敗走麥城,張飛的部下叛變,周瑜的氣血攻心,華佗的好心當成驢肝肺都讓我感到可惜。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章我最為深刻,那就是“子龍單騎救主”。
話說子龍策馬揚鞭,孤軍深入,行軍幾十里,殺人幾百,最后找到了阿斗,隨后阿斗一手持槍,殺出重圍,在百萬雄師中殺出一條血路,在長坂坡與張飛成功會合,而阿斗正在趙云懷里睡覺呢!這是多么勇猛!當曹操的百萬雄師過來,甘夫人和阿斗失蹤后,趙云竟然不顧危險和困難,僅憑一己之力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真是赤膽忠心,一心為國著想。
在讀《三國演義》的同時,它也教會了我許多。諸葛亮教會了我做事要多思考,黃蓋教會了我要顧全大局,周瑜教會了我要沉穩(wěn)……在讀古典名著時,我們要深入的去讀,去學習書中人物的精神。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覀円x好書,好讀書,愛上讀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13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閱讀的書籍之一,有很多人物都有他各自的特點。有機智勇敢的諸葛亮,有俠肝義膽的關羽,有忠心耿耿的趙云,有勇有謀的劉備他們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其中諸葛亮是我心目中的榜樣,也是蜀國的大軍師,他是三國里的'頂尖人物,他的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都非常著名。
當我讀到空城計這個故事時,他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諸葛亮錯用馬謖失去街亭時,只剩下2500人馬,駐守在西城縣。但是司馬懿率領的30萬大軍正在趕往西城縣,這時諸葛亮已經來不及撤退了,士兵們個個都驚慌失措,不知道怎么辦了,諸葛亮的身邊已經沒有大將可用,士兵們也沒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是他臨危不亂,依靠自己的智慧,成功的脫離了危險。在這萬分焦急時,諸葛亮急忙命人把戰(zhàn)旗隱藏起來,又叫士兵把城門打開,派幾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去灑水掃街,諸葛亮領著兩個小書童到城樓上彈起琴來,知道消息后的司馬懿下令三軍原地停下,自己帶一隊人馬去城樓下觀看,看到此景后,多疑的司馬懿忙叫人撤退,因為司馬懿想諸葛亮如此鎮(zhèn)定,城內一定有大將埋伏,現(xiàn)在進城只有死路一條,最后不得不撤退?粘怯嬤@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都要膽大心細,就像諸葛亮這樣明知危險臨近,但還是臨危不亂,最后取得了勝利。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讓我理解了三國的歷史,也學了很多東西。我要在以后的學習道路里,認認真真多讀書,多多理解中國的歷史。
三國演義讀后感14
。L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只有讀過《三國演義》你才知道亂世的那種驚心動魄。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你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勇雙全的關羽、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他們都為自己的夢想而浴血奮斗,他們在魏蜀吳三國的'明槍暗戰(zhàn)中上演著你死我活、可歌可泣的故事。
說起趙云,也就是常山趙子龍,大家肯定很耳熟。從“單騎救主”、“截江救阿斗”足可以看出他對劉備的忠心耿耿。再加上它具有武藝高強、正義凜然的英雄本色,難怪劉備說他“渾身是膽”、“乃真丈夫也!彼麑嵲谑且粋有情有義的硬漢子!
諸葛亮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智慧的化身。他是《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蘇軾的浪淘沙中的“羽扇綸巾,談間,強虜灰飛煙滅”講的就是諸葛亮。
反復品讀《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不但豐富了我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提高了我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從書中的眾多英雄身上我懂得了真正的人生含義是為人誠信、無私奉獻、胸懷天下。
三國演義讀后感15
生活是個萬花筒,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而書籍就是這個萬花筒中最燦爛的一角,那里的一切一切都讓我著迷,令我陶醉......
我最初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是兩年前我十歲生日的時候——那天媽媽送了我一整套的`“四大名著”,并且都是無刪減的版本,我興奮不已的立即挑選了一本《三國演義》開始讀了起來。
里面的內容不好理解,生僻字還一打一打的——“谞”、“藜”、“鑌”、“劭”、“颙”。我家那本小小的字典都快查不全了,耗了一個多小時才把第一回看個大概。
后來,我還是被它吸引了過去——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此起彼伏,讓我看得如癡如醉:“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孔明三期周公瑾”、“諸葛亮痛哭龐統(tǒng)”、“關羽刮骨療毒”。。。。。。這些都是我的“珍藏品”,時不時拿出來看一看。
我對題記也有更深的理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魚樵東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边@是一首詠史詩,借歷史興亡抒發(fā)人生感憾,體現(xiàn)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羅貫中雖然借用了楊慎的詩,但也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01-22
三國演義讀后感12-03
三國演義讀后感06-02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6-21
《 三國演義》讀后感01-10
《三國演義》 讀后感02-09
《三國演義》讀后感12-30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2-02
《三國演義》讀后感01-23
初三三國演義讀后感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