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后感1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边@句話出自《論語》中為政篇內(nèi),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這樣的人還能做什么呢?就好像大車沒有、小車沒有軏一樣,它們靠什么行走呢?
如今,信譽已成為一個人的無形資產(chǎn),沒有它,我們將寸步難行。一個人的信譽千金難買,它既是一種品質(zhì)的外在體現(xiàn),也是無法衡量的財富。我們的信譽決定了許多方面自己所處的地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信譽即信用、名譽,一個守信的人,經(jīng)過不斷與別人交往,自己的.信譽越來越高,那么人傳人,名譽便有了。這樣的人,別人與他(她)交往時一定是愉快,放心的,同時。尋求別人幫助時也一定會容易許多,別人少了猜疑、不安、擔憂,自然會盡力幫助。反之,不守信的人,只會在不斷的成長中失去別人的信任,無論做什么,都不能順利完成,“信譽破產(chǎn)”一定會成為絆腳石。
“答應(yīng)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或不確定的事別輕易答應(yīng)!北M管別人表面上看去無所謂,心里卻可能將你列為“失信人”。我也曾違約過,且耽誤了對方的時間,現(xiàn)在想起,不僅慚愧,且感到羞恥:一個人連守信誠諾都辦不到,還能成什么事?我將自己以前的失約當作一種警示立于心中,并且引以為戒,保證自己對別人的承諾一定要達到,即使再有意外搗亂,也要遵守。如果真有突發(fā)情況,實在脫不了身,就要嚴肅地向?qū)Ψ降狼,且要及時說明情況,征得諒解。
人若無信,舉步維艱。
論語讀后感2
今天上國學課,葉老師向我們講解了《論語·為政》中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敝v完后,葉老師提了個問題:“你們的行為做到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嗎?”我想起了我的一次經(jīng)歷。
記得有一次,準備去學圍棋前,我才想起圍棋作業(yè)還沒做,于是我不敢去上課,最后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去了。圍棋老師在檢查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我沒交,對我說:“你的作業(yè)呢?”我輕聲說:“作業(yè)全都會做,但作業(yè)本忘記帶來了!薄澳銜觯磕蔷徒o大家做一遍!崩蠋熞贿呎f,一邊在大棋盤上把第一道題擺了出來。我馬上說:“這道題我在家里沒有做出來!边@時候,我非常緊張,心想:該怎么辦呢?千萬不要再叫我做第二道題!澳蔷桶训诙雷鲆槐榘!”老師的話音剛落,已經(jīng)在棋盤上把第二道題擺了出來。結(jié)果,我絞盡腦汁想了很久,都沒想出來怎么做。這時,老師摸著我的頭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彪S后,就把家庭作業(yè)的題仔仔細細給我講了一遍。
從此以后,我再也不說假話了,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論語讀后感3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泵總人都能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人讀出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闹t虛,有人讀出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讀出了“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的深思明辨。讀《論語》,仿佛看到了一個長者坐在一群年輕人的中間,同他們暢談人生感悟。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墩撜Z》中直接了當?shù)年U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孔子在對這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的品質(zhì)有著自己的見解——他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提出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喻義小人于利,他從人的追求以及對待事物的不同態(tài)度來區(qū)分君子和小人!靶∪藨鸦荨焙汀靶∪吮榷恢堋辈⒉皇钦f喜歡和擅長與人交際就是小人,而是說在做任何事都要把道德和法度放在第一位,不能只關(guān)乎財富和利益。這也論證了當下的中國將法治放在第一位,嚴厲打擊擾亂社會治安的一切事物,體現(xiàn)了《論語》對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巨大影響。
論語讀后感4
今天,我讀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币馑际恰翱鬃诱f: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有危險。”
配的啟蒙故事是“砍柴的學問”。講的是古代我國著名的軍事家孫臏的老師鬼谷子教學生的故事。有一天,鬼谷子給孫臏和龐涓每人一把斧頭,讓他倆上山砍柴,要求“木柴無煙,百擔有余”,并限期10天內(nèi)完成。龐涓想都沒想,就埋頭開始砍柴。孫臏經(jīng)過認真考慮后,專門砍了一些榆木放到一個窯洞里,把榆木燒成了木炭,然后找了一根柏樹枝當扁擔,將榆木燒成的木炭挑回鬼谷洞。意為百(柏)擔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點燃龐涓的.木柴,火雖然燒的大,但是濃煙很多。接著鬼谷子又點燃孫臏的木炭,火旺且無煙。
讀了這些,我覺得孔子說的真好,讀書學習而不思考,表面上好象把學的東西記住了,但是同由于理解意思,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記住,只有在學習認真思考,才能知道哪些還沒有弄明白,及時向別人請教,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所以,我要象故事里的孫臏學習,不管做什么中都要多思考,特別是在學習上努力地做一個會學習會思考的好學生。
論語讀后感5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脫,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幾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于“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缰?”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第一則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會閉塞落后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
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nèi)心的清凈重要于外界環(huán)境的清凈。
二是人改變環(huán)境,還是環(huán)境改變?nèi),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卜放到開水里,胡蘿卜變軟了,把雞蛋放水里,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里,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于外界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敝钡奖画h(huán)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huán)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那里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論語讀后感6
讀了論語的《韶》與《武》,這是孔子對不同時代兩首曲子的評價。他認為《韶》曲調(diào)美內(nèi)容也很好,《武》曲調(diào)很美但內(nèi)容差了些。
《韶》是舜時代的樂曲,孔子非常向往那個時代,因為舜是一個寬宏大量,勤懇奮發(fā)的人,在他的帶領(lǐng)下,有事和老百姓共同商量,有問題一起解決,自己以身作則,把各種事情辦理的井井有條,做到了公平公正,百姓全都十分佩服。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和諧平穩(wěn),比堯時代更好。
《武》是周武王時代的樂曲,孔子不太喜歡那個年代。雖然周武王很偉大,但他一直在組織軍隊討伐紂王,社會上兵荒馬亂,屋子房子燒了,糧食沒得吃了,親人們也都失散了,天底下亂成一片。百姓們生活在不安全中。
現(xiàn)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在打仗,街道、橋梁、房屋被炸毀了,死了很多無辜的百姓,有的只能躲在橋洞下面,有的逃到其他國家成了難民,還有的只能拿起槍去參加戰(zhàn)爭……我們的祖國也是經(jīng)歷了很長時間的戰(zhàn)爭才有現(xiàn)在的`和平生活,我們能夠住在高樓大廈里,有充足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有寬闊的教室,每天能夠開開心心上學,與家人在一起不用分開。
我多么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多點韶,少一些武,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讓生活過得更美好。
論語讀后感7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了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干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quán)利,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為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辟,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涂。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說明“學”與“思”結(jié)合才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
論語讀后感8
在我初中學習生涯里,我常常急于求成,卻忽略了學習的過程,這些致使我學得不扎實,另外再加上各種教輔書籍上的學習方法更是讓我眼花繚亂,滿頭都是星星在轉(zhuǎn)。后來,我反復(fù)回味那《論語》中的“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些話都令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以前,我有做事沖動,有不經(jīng)過大腦的過濾就忙著做事的壞習慣,自從讀了《論語》后,我總結(jié)出了——三思為妙,怒上心頭,忍讓最妙。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快樂任逍遙。哈哈!怎么樣,我這么長時間的.努力沒白費吧!
《論語》中倡導的是老實、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一定要反復(fù)學習舊的知識,從中就會學到新的知識!如同在炎熱下品嘗那苦中略帶一絲清涼的檳榔!雖苦,但卻可以從中回味出沒有苦就沒有甜的道理!所有人都是從苦中走出來的,苦代表著成長!
還記得,小學剛畢業(yè),心里還有著對過往生活的一絲留戀,也曾因此流過淚。是《論語》把我從陰霾中拉出來,帶到一個光明的世界。我回味著《論語》給予我的所有。悟出了畢業(yè)就像一窗玻璃,我們遲早要撞碎它,擦著鋒利的碎片走過去,血肉模糊后,開始一個不同的生活!從此走向另外一個光明的世界!
相信我,走過悲傷吧!
回味那些曾經(jīng)因為悲傷而打破的夢,從中品出本應(yīng)散發(fā)著濃郁清香的歡樂語錄!你會走向一個不同于尋常的人生,慢慢成長起來!
走過通往成功的途中,手中捧著一本千萬中國人心中的圣經(jīng)——《論語》。
論語讀后感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長,要學會取長補短;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告訴我們品德好就一定會有朋友;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非動”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做事要符合禮的標準……在《論語》這本書中我讀到了很多句名言,讀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孔子在《學而第一》中說的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快樂的人生從身邊點滴事情做起:在學習的時候經(jīng)常去溫故舊的知識,就會感到快樂;有朋友從遠方來,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感到生氣,這就是一個君子的表現(xiàn)。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獲得快樂:在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不要有畏懼的心理,可以聯(lián)系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難題。就像解答奧數(shù)題,總是從最簡單的原理入手,耐心地一步一步分析,當你解開難題的時候,快樂的心情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心頭,這時學習不也變得快樂了嗎?
我們在生活中要像孔子所說的那樣,把每一件事都當成快樂的事去做,那么你就會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論語讀后感10
論語是儒家大師孔子的弟子編寫的。
論語里面編寫的是孔子說的話以及弟子聽說的孔子說的話。
論語分為二十章: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治長、雍也、述而、太伯、子罕、鄉(xiāng)黨、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衛(wèi)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日。
論語中我記憶最深的是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按時溫習,這不是好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高興的事嗎?別人不了解自己,可自己并不生氣,這難道不是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嗎?
我記憶深的`還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其乎。意思是: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力了?與朋友交往守信了嗎?每天是否復(fù)習了?
讀完論語,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厚積薄發(fā)、融會貫通……
少年階段正是我們讀古代經(jīng)典的好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應(yīng)該把前人的經(jīng)典記憶下來。我們要把前人智慧的結(jié)晶繼承和發(fā)揚的。并且論語還是儒家重點書籍之一,更是四書之一,所以論語是我們要讀的重中之重。
我們要發(fā)揚祖先的思想,傳承中華的智慧。
論語讀后感11
孔子,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雖然他距離我們比較遙遠,但他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中,他的啟發(fā)式教學對中國教育的發(fā)展貢獻巨大。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這是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并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guān)鍵在于怎樣啟發(fā)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復(fù)列舉,而是啟發(fā)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就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一樣,啟發(fā)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以前學習過的長方形,讓學生經(jīng)歷這個推導過程,那么往后知識的學習就會水到渠成,而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告訴孩子們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樣不僅不會讓學生學習,反而會帶給他們很多困惑。
教育要循序漸進。啟發(fā)式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與當今新課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脈相承,可以更好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啟發(fā)式教學,就是要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應(yīng)時刻做到把握適當時機、因勢利導,且循序漸進。因此,要上好一堂課,教師不僅要備課充分,更應(yīng)結(jié)合新課標,把科學的教法運用到教學中,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論語讀后感12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部《論語》道出了多少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 一部《論語》道出了多少做人的道理;一部《論語》道出了多少人生的哲理。這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巨作,便出自孔子這位博古通今,學富五車的大師,一個教育家,一個哲學家。這樣一個傳奇的人;這樣一種傳奇的思想;這樣一部傳奇的著作,卻曾經(jīng)被數(shù)次的拋棄,否定。
秦始皇時期,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卻因秦始皇害怕政權(quán)被推翻而拋棄!胺贂尤濉钡淖龇ǚ穸ㄋ耐瑫r,也恰恰的.肯定了它的價值。儒家思想被拋棄,我不敢說它是秦朝覆滅的主要原因,但它至少也算一條吧!之后,儒家思想再次被推崇,延續(xù)著它的光榮。我本以為它會被一直推崇下去,但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在時期,它再次被拋棄了。當時提出了“加強新文化的發(fā)展,鄙棄舊文化”的文化發(fā)展方針,直接而又錯誤的否定了它。這僅僅是因為它含有封建主義思想,不利于中國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僅僅因為這可笑的一點,人們拆孔廟,燒書籍,使儒學站在了眾矢之的,完全的否定了它。
兩次可笑而又可悲的否定沒有使它失去應(yīng)有的光芒,而使它更加耀眼奪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上至于下愚不移”多少名言,句句經(jīng)典,句句深刻。這一句句話,都從孔子嘴里一一“曰”出。這不應(yīng)該被否定,應(yīng)該被發(fā)揚,被學習,被傳承。
子曰:“剛、毅、木、衲,近仁。”
論語讀后感13
《論語》是我國經(jīng)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jīng)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wù),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chǔ)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為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fù)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為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fā)展!其實,我們現(xiàn)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jīng)驗!我們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yīng)該是選擇好的,有利于個人和社會發(fā)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tǒng)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學習、發(fā)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論語讀后感14
這個假期,我讀了《論語》,其中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其不善者而改之”,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總會有一個人可以當我的老師,學習他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有缺點,就要趕快檢查自己是否也有那種不足,如果有,馬上去改正,這樣就會做得更加完美?鬃舆@種謙虛好學的精神,令人欽佩。
我們班里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的作文好,有的體育好,有的唱歌好,有的樂于助人……他們的優(yōu)點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也會越來越優(yōu)秀。
《論語》讀后感200字4
今天我看了《論語》中好幾段,下面,我來說一下其中一句中的含義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边@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向他好的方面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應(yīng)該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在生活中,我們要謙虛,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要想他的優(yōu)點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相得宜彰。比如說:我們班的某些同學的學習不好,但他的體育好,畫畫的好,就應(yīng)該向他這方面學習。某些同學體育不好,但學習好,寫字好。向他寫字,讀書學習。我的跳繩跳得好,琴彈得好,但是膽子小,不敢上臺朗誦,應(yīng)該向膽子大的,聲音大的同學學習。及時改掉自己的缺點。
論語讀后感15
孔子說過好多的名言有關(guān)于友誼的,時間的,孝敬父母的等等?晌易屛腋杏|最深的一句話是的: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了做人要懂的仁。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仁——是世界上珍貴的的東西他最平凡可又珍貴,我們要獲得它這樣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有品德,它就像大科學家愛迪生說的:''仁慈是心靈美而不是行為美的體現(xiàn)。
有一天,子路身著戎裝,全副武裝地來拜見孔子,見到夫子后,拔起劍就舞了起來,問:「夫子,古時的君子,也是用劍來自衛(wèi)的吧?」孔子答道:「古時的君子,以忠義為人生追求的'目標,用仁愛作為自己的護衛(wèi),雖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卻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來感化他;侵擾的人則用仁義來使他們安定。這樣,又何須持劍使用武力呢?」子路聽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聽到這樣的話,我愿從今以后,至誠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孔子你是偉大的人物,我要向你學習。
【論語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論語的作文03-19
論語的讀后感04-15
《論語》讀后感02-27
《論語》讀后感06-16
論語讀后感12-11
《論語》的讀后感03-12
論語的讀后感04-16
經(jīng)典論語句子03-11
讀論語作文03-14
《論語》教學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