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厚積薄發(fā)作文500字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厚積薄發(fā)作文500字 篇1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草叫尖毛草,它是非洲大地上長的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稱。但它的生長過程卻十分怪異。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幾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們甚至看不見它生長。在那段時間,草原上的任何一種野草,長得都要比它旺盛,沒有人能看出尖毛草是今后的“草地之王”。
長,三五天的時間,它就會長到一米六至兩米的高度。大片的尖毛草就像一堵突然豎起的墻,讓人感到無比的震撼。
這一自然現(xiàn)象,曾引起許多人的好奇。科學家們來到非洲草地,專門研究這一現(xiàn)象。研究表明,尖毛草其實一直在生長,但它不是長身體,而是在長根部。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里,尖毛草的根部長的超過了28米,無聲的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一棵草,竟然有28米以上的
雅花為時兩個月的花期竟等了100年!用一百年等待一次花開,等待一次兩個月的美麗,值得嗎?純潔的普雅花也許從來不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它只是靜靜的佇立在高原上,默默的'用葉兒采集陽光的溫暖和芬芳,默默的用根兒汲取大地的養(yǎng)料,默默地努力地營造自己的花事,默默地等待了一百年,只是為了用一百年一次的花開來證明生命的美麗和價值。
我想等待是一種美麗的堅持,只要等待就有希望,而希望是生活的源動力,希望到來之前是等待,希望到來之后又是新的等待。也許生命本身就是一個等待的過程。文學家用詩意盎然的語言寫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人生不會是一帆風順,任何時候都會出現(xiàn)困境,這時候你應該學會等待,在等待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上帝在為你關閉一扇門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厚積薄發(fā)作文500字 篇2
我喜歡閱讀,尤其是閱讀中國傳統(tǒng)文學。在我們國家的文學寶庫中,有一顆燦爛的明珠——成語。最近我在讀成語故事,有一個故事深深震撼了我,那就是一鳴驚人。
故事說的是楚莊王當政三年以來,在處理朝政方面沒有任何作為。有大臣問他:“有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只鳥叫什么名呢?”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tài)度。這只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你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之后,楚莊王親自處理政務,勵精圖治,楚國稱霸天下。
在這個故事里,我看到的不只是一鳴驚人,還有厚積薄發(fā)。鳥之所以一鳴驚人,是經過了三年的積累;楚莊王能夠稱霸,是經過了三年的觀察和思考。根扎得越深,枝葉才會越繁茂。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尖毛草,被稱為“草原之王”。最初半年,它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很不起眼,半年后雨水一到,三五天,便能有一兩米高。原來,前六個月里,它不是不長,而是一直在擴張根部,雨季前,草雖然露出地面才一寸,但根扎在地下超過28米。當儲積了足夠的養(yǎng)料和能量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只用幾天時間,就長成了草地之王。
讀了這些故事,我深深地明白,打牢基礎對我們有多么重要。只有平時好好學習,做好最基礎的題型,考試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考出好成績。爸爸媽媽在平時練好基本功,才能在工作中得心應手。沒有厚積薄發(fā),就沒有一鳴驚人,沒有漫長的積累,就沒有成功的瞬間。讓我們不要著急,抓緊現(xiàn)在的一分一秒,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等待厚積薄發(fā)、一鳴驚人的那一天!
厚積薄發(fā)作文500字 篇3
儲蓄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儲蓄知識同樣漫長而艱辛,它是“厚積而薄發(fā)”的體現(xiàn),它是點點滴滴的積累。
知識海洋看似無窮大,其實只要一點一點地擷取,慢慢地儲蓄,最終也能很好地駕馭“海洋之舟”,駛向成功的彼岸。張溥的故事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據(jù)史書記載,張溥小時候十分好學,他所讀過的.書都要抄下來,然后反復誦讀它,直到書的精華已經了然于心時,又反復抄了七遍,然后再焚掉,再抄寫。長期如此,手也磨出老繭。是長期對知識的積累,把知識儲蓄起來,才成就了張溥的學問,使他成為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
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仔細想來,儲蓄也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就像一盅醇酒也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發(fā)酵,才釀成這獨特的芳香與味道。
古往今來,凡有大學問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歲月中沉淀與積累,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寶庫”。
東漢唯物論思想家王充也是如此。他在仕途不順而被罷免回家后,并沒有就此灰心喪意,而是更加注重對知識的儲蓄和心靈的啟迪。他在房間里到處掛著筆,一有感觸便隨手記下,長期如此,使他的肚中之墨充實不少,最終在努力下完成了名著《論衡》。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張溥或者王充不重視知識的積累,而想一蹴而就,那他們便不會在歷史長卷中留下千古芳名,因為好作品的背后,需要深厚的底蘊,而這便在于知識的儲蓄!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這句話道出了一個道理,我們有時自己感受不到知識的增長,但隨著時間的醞釀,效果便會顯現(xiàn),這就是儲蓄的奇妙之處。
儲蓄知識需要的是一顆恒心,我始終堅信,耐得住歲月的沖刷,做到點滴累積,成功便在不遠處!
厚積薄發(fā)作文500字 篇4
某位農民在自家承包的荒山溝里,撒下了一片毛竹種子,這是他在南方打工時,一位工友贈送的;蛟S這位在北方長大的農民沒有毛竹種植經驗,當種子撒下后,僅有一粒成活。雖然只躥出一顆毛竹苗,但這位農民還是欣喜異常。他還經常給它澆水,施肥。
一天、兩天、一月、兩月……令這位農民失望的是,當周圍的蒿草,灌木從小苗長到一米多高,毛竹苗還是一動不動。第二年、第三年……雖然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但那棵毛竹苗還是一動不動。
第六年,一場春雨過后,這位農民到自己家承包的山溝里看一看。他突然發(fā)現(xiàn)有一顆一米多高的毛竹拔地而起。他非常奇怪,為什么事過五年毛竹開始生長?更奇怪的是,在以后的每一天,毛竹苗都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瘋長,一個月后,昔日的`荒山溝變成了一座毛竹園
這位農民驚詫不余,拿著鐵鏟挖了挖山溝的土地。他發(fā)現(xiàn)毛竹的地下鞭莖已經遍及整個山溝。原來,在過去的五年里,雖然地上看不到毛竹苗生長的跡象,但土壤里,它的根系卻在不停地壯大和蔓延。
“厚積薄發(fā)”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此句源于“君子厚積而薄發(fā)”一句。意思是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和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
就如現(xiàn)如今我們中學生一樣,如那毛竹苗一同。三年的寒窗苦讀,三年的耕種勞作。三年后的一天,我們定會站在夢想的大學的校門口。
你想做蒿草、灌木?還是想作為那一夜之間躥入云霄的毛竹?不用說,多數(shù)人都愿意做毛竹。如果是這樣,就要擁有毛竹的高度——沉得住底氣,耐得住寂寞,俯下身子,站穩(wěn)馬步,擴大根系,積攢能量,按兵不動,蓄勢待發(fā)。一旦時機成熟,你定會拔地沖天。加油!
厚積薄發(fā)作文500字 篇5
一位語文老師在課上對學生說:“你們要多讀書,多觀察。古人云:‘厚積才能薄發(fā)。沒有足夠的積累,是寫不出好文章的!边@位老師的話,我們完全能夠理解,且十分贊同。但是,“厚積才能薄發(fā)”的用法真的'對嗎?有人說這是對成語的誤用,也有人說這是對成語的活用,一時爭執(zhí)不下。
實際上,“厚積薄發(fā)”語出蘇軾的《稼說·送張琥》。張琥是蘇軾的好友,在張琥即將趕赴京城時,蘇軾寫下了這篇文章,用種莊稼打比方,談做學問的道理。文中有一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吾告子止于此矣!薄安┯^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這十個字的臨別贈言,既概括了蘇軾的人生經驗,又飽含著朋友間的真誠情義。
蘇軾在這十個字中,對朋友提出了四點告誡,前兩點關系到學習態(tài)度,后兩點關系到治學態(tài)度。學習態(tài)度方面,“博觀”指開闊視野,廣采博覽,愛書如命;“約取”指眼光獨到,目標明確,取其精華。治學態(tài)度方面,“厚積”指培植根莖,重視積累,追求扎實;“薄發(fā)”指自我約束,質量第一,寧缺毋濫。蘇軾提出的這四點,構成了完整的學術精神。只有在這些方面加強修煉,才有望成為大學問家。
由此可以看出,“厚積才能薄發(fā)”是站不住腳的。蘇軾從兩個方面提出治學的要求,引用者卻把“厚積”和“薄發(fā)”誤解成了條件關系,“厚積”成了“薄發(fā)”的前提,“薄發(fā)”成了“厚積”的目的,“厚積”就是為了“薄發(fā)”。這顯然不是蘇軾想表達的意思。如果要說條件,“厚積薄發(fā)”作為整體才是條件。只有“厚積薄發(fā)”,才能寫出有真知灼見的文章;只有“厚積薄發(fā)”,才能言他人之所未言,發(fā)他人之所未發(fā);只有“厚積薄發(fā)”,才能不斷攀登學術的高峰。
【厚積薄發(fā)作文500字】相關文章:
厚積薄發(fā)的作文12-02
厚積薄發(fā)作文03-03
談“厚積薄發(fā)”作文06-06
厚積薄發(fā)作文10-31
厚積薄發(fā)作文[實用]01-09
【集合】厚積薄發(fā)作文12-21
談厚積薄發(fā)作文10-26
(熱門)厚積薄發(fā)作文11-07
厚積薄發(fā)作文500字07-31
談“厚積薄發(fā)”作文(精選39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