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典故作文4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典故作文400字 篇1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rèn)為重耳日后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shè)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dāng)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dāng)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隊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dāng)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隊伍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隊伍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之一。
典故作文400字 篇2
王羲之吃墨
朋友,你知道王羲之嗎?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他寫過很多作品,最有名的是《蘭亭集序》,他的兒子王獻之也是書法家,世人把他們合稱“二王”。但是你知道王羲之還吃過墨嗎?下面就聽我娓娓道來吧!
一天中午,王羲之在練書法,書童端來了午飯,并催促王羲之趁熱快點吃。
但是王羲之因為在練字,像是沒聽見似的,繼續(xù)練字。書童沒辦法,只好請王羲之的媽媽過來喊他吃飯。
當(dāng)王羲之的媽媽過來,看到滿嘴黑漆漆的王羲之,很奇怪。又看他仍然手拿饅頭,往墨水里沾了沾,看都不看直接送到嘴里,這時媽媽才知道王羲之吃墨了,頓時忍不住大笑起來,而王羲之看到媽媽哈哈大笑的樣子,卻不以為然的對媽媽說:“媽媽,今天的午飯真好吃呀!弄得媽媽哭笑不得。
王羲之看著哈哈大笑的.媽媽,又看看自己手上剩下的饅頭,也跟著笑了起來。
我平時總是大大咧咧,做事三心二意,寫字時要不就給一個筆畫來個隱身術(shù),要不就是把字寫成“甲骨文”。
當(dāng)我看完王羲之的故事,我覺得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王羲之專心致志的精神。以后我可千萬不能這樣,必須認(rèn)認(rèn)真真的做每一件事。
典故作文400字 篇3
安然無恙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于趙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處理,趙威后是一個很能干的婦女。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趙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齊國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xiàn)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趙威后笑著說:“不是,如果沒有收成,怎么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jié)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趙威后和使者的對話的.原文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這也就是后來演化出的“安然無恙”這個成語。
典故作文400字 篇4
故事,是每個兒童必須看的。
我記得看過不少故事,可是令我最深刻的是——101經(jīng)典故事。故事可以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描形象,反映生活,非常富有吸引力,能夠感染人。每一個故事都對人生的一次演示,能夠給讀者帶來諸多智慧的啟迪。好的故事情節(jié)離奇曲逝,語言生動淺顯。非常適合我們的閱讀心理。多讀故事能鍛煉我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增強我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豐富我們的知識面,進而開啟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使我們受益一生。
讀了101經(jīng)典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聰明的阿凡提。它主要講了以前,新疆有個聰明的阿凡提,那時皇帝盡會欺壓百姓,可阿凡提卻不怕,他走到哪里就說皇帝的壞話,皇帝知道了,怒氣沖天,皇帝想考考阿凡提,因為人們都說阿凡提,如果阿凡提回答不出來,就殺掉他。皇帝問了三個問題,然而聰明的阿凡提都回答了出來,之后,皇帝很生氣,想把阿凡提拉出去殺頭,阿凡提說知道皇帝的死期,皇帝被驚呆了,阿凡提說,他比皇帝早死一天,皇上聽了連忙賜了他許多金銀珠寶,他把財寶都分給了貧困的老百姓們。我最佩服阿凡提:他既勇敢又有同情心,我以后也要學(xué)習(xí)阿凡提的精神。
101經(jīng)典故事是多么好看啊!看完之后,那幾個字你將會念念不忘。
典故作文400字 篇5
中國有許多歷史典故,據(jù)我了解的有:望梅止渴、完璧歸趙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鑿壁偷光。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匡衡,他年幼時十分愛學(xué)習(xí)和讀書。但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那時候的書很貴,有書的人都很珍惜那書,沒有孩子愿意借給匡衡。鄰居家是有錢人,也瞧不起匡衡,不愿給他一根蠟燭?锖鉃榱擞袝矗腿ソo其他有錢人干農(nóng)活,不求工錢,只求有書看,于是,每天休息時間,他都會得到一本書?砂滋炜磿臅r間太少了,在晚上看書是最佳時機。但又沒有光亮,這使匡衡很苦惱。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偶然看見,跟鄰居家隔開的墻壁上有一眼非常小的窟窿,從鄰居家那兒透來一道明亮的光。匡衡突然想出了一條妙計。他拿出書本,放到那一眼窟窿下,一個個字體看得清清楚楚。他想:如果窟窿再大一點的話,那不就看得更清楚了嗎?
于是,他拿出一把錘子,想把窟窿鑿大一點。誰知喧鬧的捶打聲和小石子兒的滾落聲驚動了鄰居。鄰居以為匡衡是來偷東西的。就氣憤地對他和他的父母說:“你們是怎么教孩子的',竟然讓他偷東西!還有,你這孩子真是沒有教養(yǎng)!”但當(dāng)匡衡對鄰居說出了他真正的目的時,鄰居為匡衡勤學(xué)好讀的精神所感動,并讓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明亮寬敞的環(huán)境下看書,學(xué)習(xí)?锖忾L大后成了一個很有學(xué)問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勤奮使人進取,好學(xué)是通往知識的海洋。
典故作文400字 篇6
事例內(nèi)容
戰(zhàn)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fā)憤圖強,于是委派商鞅實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準(zhǔn)是有人在開玩笑呢!贝蠡飪耗闱莆遥仪颇,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兌現(xiàn)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說:“商鞅的命令不含糊!庇辛诉@種信任基礎(chǔ),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zhí)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后,秦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各方面實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于是才有了后來的吞并六國,一統(tǒng)華夏。
典故作文400字 篇7
小心翼翼
宋朝時有個很有學(xué)問的人,名叫賈黃中,他五歲起跟父親讀書。
由于父親的嚴(yán)格要求,賈黃中十五歲就考中進士,當(dāng)了校書郎。 賈黃中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時,有一年鬧災(zāi)荒,百姓餓死不少。賈黃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飯,救活了幾千人。他在金陵任職的時候,發(fā)現(xiàn)府庫內(nèi)藏有幾十匣金銀寶貝,價值連城,馬上清理上報朝廷。宋太宗十分高興,夸獎他說,若不是他廉潔奉公,這些前朝的寶貝一定會丟失;還召見賈黃中的母親,贊揚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親。
但是,賈黃中辦事過分認(rèn)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當(dāng)機立斷。后來他被派往外地任職,在向太宗辭行時,太宗告誡他說:“做事恭謙,小心謹(jǐn)慎,不論是做君的.還是做臣的都應(yīng)該這樣,但是大過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
賈黃中死時,家中很窮,皇帝特地賜錢三十萬,又給他老母親白銀三百兩,以表彰他為官廉潔無私,他母親教子有方。
【釋讀】翼翼:比喻 恭敬慎重的樣子。形容謹(jǐn)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出處】《詩經(jīng)·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典故作文400字 篇8
出人頭地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于書讀得多,字也認(rèn)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贊。在一片贊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lián),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lián)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lián)貼出之后,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zhí)K軾認(rèn)一認(rèn)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著周朝時史籀創(chuàng)制的字。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rèn)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dāng)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么,便含笑而去。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于是將書房門前對聯(lián)的上下聯(lián)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為之升華,一幅具有遠大抱負(fù)的對聯(lián)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fā)憤識遍天下字。”
此后,蘇軾發(fā)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xué)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dāng)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xué)士歐陽修。歐陽修對當(dāng)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fēng)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dāng)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準(zhǔn)備取為第一。由于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為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為第二。等到發(fā)榜公布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里便有些過意不去。
【典故作文400字】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作文03-08
成語典故作文02-22
典故起名大全01-22
紅色經(jīng)典故事01-08
歷史典故作文15篇03-08
歷史典故作文(15篇)03-08
歷史典故作文 15篇03-08
歷史典故作文14篇03-09
歷史典故作文13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