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xiàn)。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俗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俗的作文1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和許多國家一樣,都有自己的節(jié)日,我們中國有很多節(jié)日:春節(jié),婦女節(jié),勞動節(jié),兒童節(jié)等,這些節(jié)日中,慶祝得最轟轟烈烈的,習俗最多的,非春節(jié)莫屬。
春節(jié)的習俗實在歷史中沿襲下來的,比如“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掃塵,掃塵在民間的說法是因為“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春聯(lián)和窗花。春聯(lián)也叫春貼、對聯(lián)、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而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除了這些貼的,還有守歲,拜年,點爆竹,蒸年糕,包餃子等習俗,在小孩子眼中,也許拜年是最好的習俗,因為拜年可以得到壓歲錢,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U嬲^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你們知道餃子的來歷嗎?相傳東漢末年,“醫(yī)圣”張仲景辭官回鄉(xiāng)時,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300多年的臨床實踐,在當?shù)卮盍艘粋醫(y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等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
中國的民風民俗的作文
民俗的作文2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新年、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每個節(jié)日都有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jù)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jié),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jié),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jié)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jié)日。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jié)日——新年。
新年是我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每當新年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lián),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邊看新年聯(lián)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這里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續(xù)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新年了,不僅可以盡情吃,盡情玩,可以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父親母親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jù)說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過年的風俗。你們家鄉(xiāng)過年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民俗的作文3
我的老家在陜西,陜西歷史源遠流長,民族文化文明遐邇。陜西是中國古人類和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孕育出獨特的風俗文化。那里還是旅游圣地,如果你要去了西安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兵馬俑,它可是世界之最。
我們老家的風俗業(yè)多種多樣,雖然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但也可以做一回大家的向導了。在我們老家如果家里人有過生日的全家都要吃面,他們稱這種面叫做長壽面,我也吃過但我認為味道跟普通的面條沒什么區(qū)別。
老人做壽,外甥與女婿都要送厚禮,其中必有長壽面、壽桃、壽糕、紅燭。昔時富貴人家,壽桃高達一米多,上插米塑戲曲人物,配以壽屏、壽嶂。壽堂上,禮品列陳,紅燭高燒,敬過祖宗神祗,晚輩按輩份跪拜祝壽,送上壽面,壽翁壽婆分“壽錢”。而后親友前來祝壽。雖然我并沒有真正的見過但大家都是這么告訴我的。
吃五豆是西安關中地區(qū)的民間習俗。臘月初五,將大豆、小豆、綠豆、紅豆、黑豆等 5 種豆子放入鍋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須要吃后有余。以此預祝來年五谷豐登,吉慶有余。吃五豆在冬至過后,此時晝漸長、夜?jié)u短。因此吃五豆還帶有節(jié)令性變化的含義。吃五豆的風俗至今在農村尚流行。在城市中已經很少見了。
陜西皮影戲也十分的有名,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重點主要在農村,體制多樣,組織分工嚴格有序,保留著民間說書的歷史痕跡 ,是近代陜西諸種戲曲的'前身。陜西皮影不僅唱腔種類繁多,表演技術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藝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的家鄉(xiāng)不僅是一個旅游圣地而且還有獨特的民族風俗。如果有機會可以去我的老家參觀參觀。
民俗的作文4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過年。這年味可在四處飄溢,風俗自然也是少不了。中國的傳統(tǒng)風俗可是一樣也少不了,那自然而然地就會一脈相承,聲聲不息。
年俗NO.1 除舊迎新
在過年前,人們總是會把家里的一些舊物品扔掉,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把沒用的舊物換作新的,以迎接年的到來,使新年變得更加有韻味。
不僅要把物品換作新的,新年還需要有新氣象。每個人的精神面貌自然也需要有所改變,也要有所進步。
年俗NO.2 年夜飯
除夕夜,人們最忘卻不了的自然就是年夜飯了,在除夕夜的晚飯中,全家人會聚在一起,一起享用一頓豐盛的.晚餐。這頓飯象征著團圓,是一種對信念的美好向往。
自然,我的肚子這回可是也有福氣了。這頓飯,足以讓它叫好了!
年俗NO。3 拜年
大年初一這一天,人們最缺少不了的就是拜年這個風俗了。人們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家中閑聊一番自然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去喝些茶,互相送去一聲聲祝福與問候,來年自然大吉又大利。
自然我們這些小朋友趁著大人們聊天的時候,更加少不了一段嬉戲玩耍。把衣服玩臟了,可能還會遭到大人們的無止境的一大堆嘮叨。
年俗NO.4 燃放煙花爆竹
燃放煙花的實際最好不過于除夕夜了,吃完一頓豐盛的年夜飯之后,來到樓下?粗坏赖澜k麗的煙花接連在天空中綻放,我似乎看見了我新一年幸運的記號。我們的新年就要來到了,怎么能不為此而歡呼呢?
我們的拜年風俗中蘊含著濃濃的年味,新的一年要來到了!
民俗的作文5
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少數(shù)民族——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天山以南和庫爾勒地區(qū),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圍,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開封、鄭州等地。
維吾爾族的民俗習慣可謂多樣化。維吾爾族待客很有講究。如果來客,邀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點心,然后再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后端上桌,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飯后,由張著領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離席。
維吾爾族有很多禁忌:吃飯或與人交談時,不能擰鼻涕、打哈欠、吐痰。飯畢有長者領作"都瓦"時,忌東張西望或站起;不能吃食豬肉、驢肉、狗肉、騾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動物的血。衣著不能短小,上衣一般要過膝,褲腿達腳面,忌戶外著短褲;屋內就坐,忌雙腿伸直,腳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請茶,忌用單手;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別人家去,一定要讓年長的人先進門;不能背后議論別人的短處。
維吾爾族的飲食習慣以面食為主,喜歡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shù)十種。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飯、包子、油條等。另外,維吾爾族還喜歡茯茶、奶茶。
今天上課時,蔣老師還給我們帶來了她從內蒙古帶來的奶茶粉,老師神秘地在后面搞小動作,我忍不住心里癢癢的激動。泡好后,香味已一陣陣飄來,我的心思早不在作文上了?蛇@奶茶味道怪怪的,說實話,喝了一口就不想再喝第二口,喝起來澀澀的。可能每個民族的口味督是有差異的吧!
民俗的作文6
舊北京的天橋一帶是北京平民的文化娛樂、飲食商業(yè)集中區(qū),過去天橋一帶的生活今天都濃縮在新建的天橋樂茶園里了。這處茶園位于著名的天壇公園西北端,是一座仿古建筑。
大廳前設舞臺,內擺黑漆硬木八仙桌椅,兩廂有出售各種京味兒小吃的門臉。身穿中國旗袍的服務小姐來回斟茶。付帳也必須用中國的古舊銅錢--你可以在現(xiàn)場用現(xiàn)代貨幣兌換,真可謂是完完全全的舊時風貌。
茶園的節(jié)目也是一臺"民俗大串演",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老天橋"八大怪"的表演,這八大怪可謂是老北京人心目中的大偶像。他們的表演分為文活、武活。文活有孫寶財、畢學祥表演的雙簧,胡玉民、傅寶山合說的對口相聲,田寶善等九人的吹奏鼓樂,張善曾的"白沙撒字",羅浩然的拉洋片,潘長林的古典戲法,楊永祥的口技等;武活有周茂興、李寶如等人的中幡、摔跤和硬氣功等。
北京的廟會是一種集吃喝玩樂于一體的民間性娛樂活動。由于起源于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于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就在廟外擺起了各式小攤賺他們的錢,漸漸地又成為定期的活動,所以叫"會"。
廟會多在春節(jié)舉辦,各種各樣的民間藝術表演,豐富的京味小吃和民間工藝品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秧歌、高蹺、旱船、舞獅,玩鋼叉、弄虎棍、打鑼鼓,更有舞"中幡"者,將一面緞質紅旗系在7米長、碗口粗的竹桿上,一會兒用手、一會兒用臂、一會兒用嘴、一會兒用額,拋起又接住,十分驚險。
民俗的作文7
早上吃完飯,我們排著隊伍,走到操場,等了幾分鐘后,大家開始出發(fā)了,我們興奮極了,坐上公交車,像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鳥,大約過了20多分鐘,快到了!因為我們看到在密密麻麻的松柏掩映下,一個寫著“民俗文化園”的明清風格的門樓,還有山上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櫻花,火紅的杜娟花……。薛老師和何老師帶領我們向前走,來到了金魚湖。
湖里魚兒很多,不時在水面上翻出一串串歡快的水花。湖中有幾只黑白相間的野鴨子在悠閑地游著,還有一個島,大約有60平方米,湖邊的柳樹將細長嫩綠的枝條半伸在水中,好像在跟魚兒嬉戲,時而有不知名的鳥兒,一群群飛到小鳥上歇息,那鳴聲清脆響亮。幾只翠鳥飛到2米多高的茶樹上,鉆入一朵朵小碗大的粉紅色的茶花叢中,亮綠的`羽毛時隱時現(xiàn),像牙牙學語的嬰孩,興奮地學唱著童真的兒歌,看得人如醉如癡。
我們繞了金魚湖一大圈,然后就去尋找野餐的地方了。我們順著坡走上去,再向北轉就到了。在湖邊有一大幢古色古香的樓房,樓房前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大石壩廣場。遇到節(jié)日,這個廣場就會表演精彩的民俗文化節(jié)目。老師喊我們把東西放下,坐下來吃東西、喝水。陽光溫柔、清風習習、群山環(huán)抱、空氣清新,真是一塊寶地。我們沒有一絲疲倦,興奮地東張西望。幾只蝴蝶沿著湖邊濃密深綠的水草野花叢,悄悄地飛過來,在我們的頭上和眼前不遠處,翩翩起舞。他們好像在逗我們,意思是“來追我呀!”我們稍一挨近,他們就不慌不忙、洋洋得意地向湖岸飛走了。看到我們心癢難耐,又愛又恨。過了一會兒,趁我們不注意,他們又無聲無息地過來了。就這樣反復了多次,我們只好故作高傲,不再理他們。歇了一會兒,我們開始表演節(jié)目,又玩了游戲,不知不覺中,夕陽西下,我們只好戀戀不舍地收拾東西回校了。
我覺得今天可真好玩,要是下一次的春游還這么有趣,可真好。
民俗的作文8
隨著“哈哈!”五(7)班里傳出的爽朗的笑聲,大家多感到疑惑吧,他們?yōu)槭裁催@么開心,想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嗎?那還是從上個星期說起吧。
上個星期,李老師告訴我們下周要開展“多彩的民風民俗”綜合性學習活動。聽了這個消息,我很快與幾名同學結組,起名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研究”,我們還做了精心的準備。
接下來,就讓我向大家介紹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小組吧!“節(jié)日風俗知多少”小組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其中,由黃子暢、王子騫、劉子豪表演的雙簧最為精彩。
首先,他們三位同學相繼上場。不一會,表演就進入到了最精彩的片段。蹲在椅子后面的王子騫多次搗亂,讓坐在椅子上的黃子暢被燙傷、被炮炸……看到臺上精彩的演出,許多同學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最終在同學們的一陣陣的笑聲中結束了。說了給我印象最深的小組。接下來,就讓我大家介紹介紹我們小組的'展示吧!
首先,是由我們組的三位同學分別朗讀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的簡介與風俗習慣。接著,就該我出場了。我的任務是為大家讀燈謎,讓大家猜一猜。我開始讀了,我剛開始讀的時候,心里有些緊張,但是由于我的一字不錯,我緊張的心終于慢慢的放了下來,我馬上就順利的讀完了。我展示后,我們組的其它同學也開始了他們的展示,他們展示的也十分精彩。不一會兒,我們組的展示就圓滿結束了。觀看了每個小組的展示,我們評出了一、二、三等獎,我們組得了二等獎,雖然我們沒有拿到一等獎,但我們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彩的民風民俗”綜合性學習活動結束了,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收獲了很多的知識與快樂。
民俗的作文9
春節(jié)就要到了,大家都忙著貼春聯(lián),剪窗花,家家戶戶都呈現(xiàn)出一幅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景象。在商店里看到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窗花,我想,這么多漂亮的窗花,自己剪的才有意義,一定更漂亮,幼兒園學過那么多剪紙,這個應該難不倒我吧。
我在家準備好彩紙和剪刀,準備開始。剪什么呢?我想,既然是春節(jié),那就先剪一個春字試試看吧!我在網上搜到春字的剪法,哈哈,看起來挺簡單的,難不倒我的'!我按照上面的步驟,先折成上面的形狀?墒,剛正式開始的時候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圖片上明明是這樣放的,但我如果這樣放,再剪那是個春字不就分開了嗎?那該怎么辦?哎,不管了,先剪下來看看。我琢磨著圖片上圖形,仔仔細細的在紙上畫出來。畫好了以后,我沿著剛剛畫了的線條,自信的“咔嚓”“咔嚓”剪下。我想看看這兩下剪了以后會變成什么樣,就把紙展開。不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第一下剪下去,就在紙的中間剪了四個洞,不是應該是在四邊的嗎?按這樣剪下去,不知道會剪成一個什么字。唉,算了,還是再換一張紙吧。因為沒有經驗,第一次剪春字的嘗試就以失敗而告終。
第二次嘗試,有了上次的教訓,我把只翻來去的看,和圖片上的比較,終于弄清了方向后,在按照圖片上的,把春字先畫了下來。這次我剪的時候格外小心,生怕再把它剪壞。把畫好的全部剪下來,終于能看出春字的一半的樣子了。這次不會再剪不好了吧!我一邊想,一邊小心翼翼的把紙張開。先打開了一個面,一個春字就呈現(xiàn)在我眼前。把所有面都展開,四個連著的春字便出現(xiàn)了。哈哈,我成功了!就說難不倒我吧!
我高興的端詳著我的作品,心中得意極了。急忙把它貼到了窗戶上,就是比買的好看呀!
民俗的作文10
春節(jié)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進行大掃除,干干凈凈迎新春。早在堯舜時期,我國人民便有了“掃年”的習俗。它起源于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宗教儀式。逐漸演變?yōu)槟杲K的'衛(wèi)生大掃除了。到詔代,“掃年”之風盛行!皰吣辍钡娘L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愛勞動、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傳統(tǒng)。
農歷除夕,各家各戶的門上,貼上一個福字,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見圍觀一幅漫畫,上面繪著一個赤腳女人抱著一個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卻對此產生誤會,以為鎮(zhèn)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馬皇后,明太祖把這件事暗記在心上,下令凡沒有參與嬉笑的住戶在門上貼一個福字。軍士們便以此為據(jù),到沒有貼福字的家里提人。從此以示安分守己。這種從避嫌變祝福的善良直流傳至今。
盼著、盼著終于盼到了快樂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飯后我與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升降落,猶如天女散花,又像信號彈飛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裝點成鮮花的世界。在有幾分鐘便是十二點了,掛好鞭炮,媽媽喊:“十二點了放鞭炮。 卑职贮c燃了鞭炮,震耳欲聾的聲音迎來了新年!
每到春節(jié)最令人難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統(tǒng)統(tǒng)拜完,年味像硝煙一般。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被炮聲驚醒了,我穿上新衣服,與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lián),貼完后顯得喜氣洋洋,我們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熱鬧極了,每一個人都應該以新精神來迎接新一年到來。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辭舊迎新,因為人類的最高愿望就是更上一層樓。
民俗的作文11
農歷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元節(jié),民間俗稱為:“鬼節(jié)”。中原農家也稱這天為“牲口節(jié)”,此日有許
多敬奉耕牛的活動。
在豫北林縣等地,七月十五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饃,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慶賀槽頭興旺。凡有大牲口的農家,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饃送給大牲口吃,也有給牲口喂豆等精飼料的,以顯示牲口節(jié)與平時不同。晚上,他們還要做一鍋米湯給牲口喝。有民謠說:“打一千,罵一萬,七月十五喝頓小米飯!
牲口節(jié)的起源,據(jù)說與中國明朝皇帝朱元璋有關。傳說,朱元璋從小失去了父母后,生活貧困,被迫去給財主放牛。這天,財主想起“馬不吃夜草不肥”的說法,硬逼干了一天活的朱元璋和長工們夜里去放牛。朱元璋和伙伴們又累又餓,而財主卻在家里花天酒地。朱元璋氣憤不過,指揮伙伴們偷來殺牛刀,大家一齊動手,殺牛的`殺牛,燒火的燒火,不一會兒,一頭活牛變成了一堆噴香的烤牛肉。天快亮時,打著飽嗝的伙伴們發(fā)愁了,牛少了一頭,財主定會變本加厲懲罰大家。朱元璋低頭沉思一會兒,指揮眾人將剩下的牛肉藏起來,把牛尾巴插在山坡上,然后讓一個小伙伴回去報信,謊說牛鉆到地底下了。待財主隨著小長工氣喘吁吁地爬上山發(fā)現(xiàn)黃牛真是鉆到了地下。地面上不見牛身,只露牛尾。他氣急敗壞地拽住尾巴往上拉,誰知地底下真地“哞!哞!”叫了兩聲,財主只拉出一條牛尾巴。后來,財主又命人挖地,結果什么都沒有挖出來。他垂頭喪氣,自認倒霉。事后,伙伴們慶幸沒有受罰,一邊吃著剩下的牛肉,一邊把牛鞭甩得噼噼叭叭響。從此以后,人們?yōu)楦兄x耕牛,就把農歷七月十五當作“牲口節(jié)”,意在感謝它為窮人謀福,希望它重新轉世。 中原是農耕地區(qū),大牲畜是家家耕地的主要“勞力”,秋耕又是牲口最繁重的勞動,人們把農歷七月十五專門奉為“牲口節(jié)”,足見人們對牲畜的重視以及牲畜在人們生產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民俗的作文12
記得去年除夕快要來到時,我們響應號召,留在余姚過年。所以,準備年夜飯的重任就落在了媽媽頭上。
今天,媽媽要為年夜飯準備炸丸子。媽媽取出了一些豬肉剁碎,加入一些醬料拌勻,丸子料就做好了。接下來起鍋燒熱油,當油溫可以時,媽媽用左手握了一把肉泥,輕輕一握拳,肉泥就從大拇指和食指搭成的圓圈中鉆了出來,形成了一個圓乎乎的小球。媽媽右手拿勺子刮下小球放入鍋中炸制,等到丸子變得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今天媽媽炸了滿滿一碗炸丸子,滿屋子都飄著濃濃的肉香味,看著堆成小土包似的丸子,媽媽跟我聊起她小時候的年。
她告訴我,以前過年,要囤積一大堆的年貨。光是我們今天做的炸丸子,就要準備滿滿一臉盆那么多。每家每戶要準備豐盛的食物從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以前的年貨很多都是自家做的,不僅要炸丸子,還要磨豆腐、打年糕、做馓子……每當這些重大事件發(fā)生時,街坊鄰居都會來幫忙。以前做馓子的時候,還要把門板拆下來架著呢。做馓子那天,街坊鄰居十幾個人圍坐在大門板旁邊:揉面、搟面、切面餅、疊馓子,各司其職。一大堆人有說有笑:聊一聊誰家今年的.生意火;聊一聊誰家的老人身體。涣囊涣恼l家的孩子出息大;聊一聊誰家的豬養(yǎng)得肥……孩子們也不甘于觀看,紛紛卷起袖子躍躍欲試,直到在大人批準下,捏了幾個奇異的馓子后才下了桌,去油鍋旁侯著了。一大批小饞貓流著口水望著鍋里,就等著咬上一口那酥脆的第一鍋馓子。今天幫東家,明天幫西家,一個年就在這熱熱鬧鬧的聚集中過了一大半,日子也在熱熱鬧鬧中顯得紅火起來。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想吃什么東西隨時都買得到,再也不需要囤積那么多年貨從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了,所以街坊鄰居再也不用聚在一起忙活了,過年的味道也就越來越淡了。
什么時候我也能過一回媽媽小時候的那種熱鬧年呢?我也想捏幾個怪異的馓子,等一等第一個馓子出鍋!
民俗的作文13
徐州體育項目眾多,古來民俗尚武。4000年前稱“大彭國”時,即有了彭祖氣功。春秋時期,游泳活動頗盛。漢畫像石中有舉重、摔跤、狩獵、六博、武術等生動刻繪。這些活動項目歷代相傳,經久不衰。徐州市于1958年獲“全國學校體育紅旗市”稱號。沛縣、銅山縣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徐州市兩次被評為全國“田徑之鄉(xiāng)”,向國家、省隊等培養(yǎng)輸送的運動員達650人,宮魯鳴、邢愛蘭等參加了第二十四屆奧運會比賽。古代足球活動于清代中葉基本停止,但徐州沛縣尚有此活動。徐州也獲得“足球城”的稱號。沛縣素有“武術之鄉(xiāng)”之稱,且武術流派多,拳路廣,武術活動具有傳統(tǒng)性。邳州老城西北方,有一個祁家村。因為這個村里的人世代喜愛下象棋,被稱為“棋村”。
正月十五賞燈,徐州城中點燈、放炮竹、點“滴溜金兒”。往東至古邳、邳縣一帶,鞭炮和燈少了,多出了“拋掃帚”火把的游戲。再往東至新沂一帶,活動方式與邳縣略同,但玩火把的時間,卻是在二月初二日。
娶親之日,徐州一帶女方必須在中午12時前到達男家,但豐縣西北數(shù)鄉(xiāng)、新沂東南部數(shù)鄉(xiāng),女方到達男家的時間則必須在日落之后。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龍王廟燒香、抬龍王像游街求祈,認為“龍王一張嘴,遍地都是水”。往東至邳縣,求龍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淵德公的內容。再往東至新沂,求龍王僅是第一步,隨著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淵德公,求關圣帝君和地藏王菩薩。
二月初二龍?zhí)ь^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爺),爆米花、炒糖豆表示驚蜇打雷。用柴木灰圈倉,倉中放銅元,以祈富貴,并用敲床桄、照燭光的方式詛咒毒蟲。邳縣一帶,用草木灰圈倉,倉中埋五谷雜糧,祈五谷豐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蟲。再往東至新沂一帶,草木灰圈的倉中放炒熟了的雜糧,引鳥雀來啄食,名為“吃蟲”,以為可以使農作物免遭蟲害。
民俗的作文14
今年,我和媽媽去了一趟陜西,那里的民俗可不少呢!
剪紙、陜北民歌……無一不體現(xiàn)陜西的文化民俗之奇特,我最喜歡的,還是“陜西十大怪”。
第一怪:帕帕頭上戴,原意是男女將手帕戴在頭上。男人的`帕帕用粗布做成長長的寬布條,可保暖,放些煙草,錢物,必要時還可用來捆東西、背孩子、當腰帶。女人習慣把手帕戴在頭上,即防塵,防雨,防曬,也可擦汗,擦手,包東西,用處可多呢。
第二怪:房子半邊蓋,陜西的房子多為單檐斜坡房,單面門窗,背靠高墻,冬可取暖,夏可遮陽。
第三怪:辣子一道菜,關中人可以不吃菜,可以不吃雞鴨魚肉,但絕對不能沒有辣子。陜西的辣椒,又細又長,顏色鮮紅,俗稱“秦椒”。
第四怪:面條像腰帶,陜西的扯面,又叫“油潑辣子面”,一根寬度可達七公分,長度在一米以上,極似牛皮腰帶。
第五怪:石頭枕起來,陜西人有些習慣讓人匪夷所思,他們睡覺不用軟枕頭,而是喜歡找塊磚頭枕上,才能酣然入睡。
第六怪:不坐蹲起來,陜西人的蹲功,在全國可謂數(shù)一數(shù)二,盛夏傍晚,二三十個人蹲在村口閑聊,少則一個多小時,多在三五個小時不起來。
第七怪:烙饃像鍋蓋,陜西的餅叫鍋盔,又大又厚,由于吃時要張大嘴,會不自覺地睜大眼睛,又稱“瞪眼鍋盔”。
第八怪:碗盆分不開,陜西人用的碗特別大,最大的直徑一尺有余。
第九怪:姑娘不對外,關中平原,姑娘出嫁,都不愿遠嫁他鄉(xiāng),希望嫁得越近越好,又能照顧雙親。
第十怪:唱戲吼起來,秦腔是一種古老的戲曲,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其聲山搖地動,震耳欲聾。
陜西十大怪可真是怪,快去看看吧!
民俗的作文15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這首過年的謠,反映了河南過年的大事記。
在河南過年雖大同小異,但每個城市也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在我家鄉(xiāng)信陽過大年,臘肉成一絕。
信陽淮南各地民間都有腌制臘肉的習慣。對于愛吃、會吃的信陽人來說,臘魚、臘肉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年貨。信陽臘肉跟其他地方煙熏火燎的臘肉不同,這里的臘肉純屬自然風干,沒有一點煙熏味。四五個月以后,味道極佳,人們會用臘肉做各種美味佳肴,如:臘肉膳片、臘肉燉蘿卜。
我到了家鄉(xiāng),吃的臘肉就沒有以前的好吃。因為現(xiàn)在的人很懶,有的人簡簡單單搞一兩下就好了;有的人在外面買現(xiàn)成的`臘肉;還有的人是用不好吃的豬肉或者有病的豬做臘肉,吃了一點也不健康。春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有的人很早起來去街上玩牌,有的人在家里看電視;還有的人在貼對聯(lián)。而我和爸爸去買做臘肉的材料。有的人看到我們說:“你們去干什么?”我和爸爸異口同聲地說:“去買做臘肉的材料!彼f:“還要做臘肉,現(xiàn)在這個地方都有的賣,你買就行了!弊詈笪覀儧]有理會他,因為他不懂個中的滋味。我們買完材料回到家開始腌制臘肉。三四天就腌好了,爸爸炒給我吃,那滋味讓我回味無窮。
又到了春節(jié),誰還會去做臘肉,全都去買臘肉了,一個“買”字讓人們失去了美好的東西啊!
【民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民俗民俗作文10-10
民俗的作文12-11
民俗的作文12-28
家鄉(xiāng)的民俗作文12-09
民俗民風的作文07-05
【精】民俗的作文03-13
民俗的作文【精】03-14
民俗的作文【熱】03-14
關于民俗的作文02-22
民俗的作文【熱門】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