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不朽的英雄-人物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題記
漫步在林則徐的故居,古色古香的長廊,井然有序的擺設,一切都散發(fā)著歷史的味道。望著墻上的一幅幅泛黃的照片,我的腦海里又浮現(xiàn)出林則徐坎坷的一生。最令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在他61歲那一年,與病魔做斗爭的他,不顧惜自己的健康,任然心系民眾,帶領老百姓一起修建水渠。
1843年除夕的前一天,北風席卷大地,雪花四處飛揚,世界一片銀裝素裹。林則徐遣戍邊疆,長途跋涉,虛弱的身體,加上水土不服,到伊犁后,患病不起。幸好伊犁將軍布彥泰等地方官員,十分欽佩林則徐,給予熱情款待,關(guān)心備至,使他得以安心調(diào)養(yǎng)病體。元宵節(jié)那天,風停雪止,陽光明媚,林則徐在好友的陪伴下出門散心。只見到處張燈結(jié)彩,各族人民載歌載舞,熱情歡迎遠方來客。
1844年3月,荒蕪多年的阿齊烏蘇廢地要重新墾復,擬開渠引水灌溉。林則徐得知主動上書,表示愿意主修該工程,并捐資承修最困難的龍口工程,為人民造福。林則徐率領民夫,從六月動工,僅龍口地段,苦干五個月,完成北岸挖石,南岸砌攔堤,筑成一條3公里多長,寬達10米,深近2米的水渠。1845年4月,200多公里長的水渠全線開通,引水灌溉墾復面積約15萬公頃。這是清代伊犁開屯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這條水渠成為清代的伊犁皇渠。當?shù)孛癖妱t稱之為“林公渠”,以表達對林則徐的敬佩與懷念。
六十一歲那一年,體弱多病的林則徐還是一心想著再多為當?shù)孛癖娹k一點實事,他接受了履勘土地的工作。從伊犁起程赴南疆,在往吐魯番沿途,農(nóng)作物生長稀少。忽然看見前面一片作物生長茂盛的綠洲,快馬向前,只見灌渠整齊,清清流水,下車仔細觀看,請教農(nóng)戶,水來自何處。“水從土中穿穴而行,是本地民間的水利設施——坎兒井!绷謩t徐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農(nóng)戶的帶領下,實地查看,邊走邊問。原來它是從山地水源挖一個暗渠,長度不一,最長可達20—30公里。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豎井,各個豎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漸減小。暗渠流水入近田莊處,以后開始經(jīng)明渠流出地面,灌溉農(nóng)田。林則徐了解情況后,加以改進,每隔3—5米,淘挖一口,連環(huán)導引,水由井內(nèi)通流。 “林公井”逐漸在民間廣為傳頌。
林則徐即使在患病時,也心系民眾,他的一生雖然坎坷,卻一心為民造福,雖然他已經(jīng)不存于世上,但他的名字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