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魂的相知來說,最重要的是兩顆靈魂本身的豐富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互相吸引,而決非彼此的熟稔乃至明察秋毫。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周國平的語錄67句,供各位參考。
1、在上帝眼里,偉大的失敗也是成功,渺小的成功也是失敗。
2、幽默是受傷的心靈發(fā)出的健康機智寬容的微笑,有超脫才有幽默。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顆受了致命傷的心靈發(fā)出的微笑。
3、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qū)使我去探尋這里的熱鬧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則便會感覺不踏實。
4、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5、適世是出世者的入世法,懷著大化的超脫心境享受人生。
6、當我做著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別人的褒貶是不重要的。對于我來說,不存在正業(yè)副業(yè)之分,凡是出自內(nèi)心需要而做的事情都是我的正業(yè)。
7、沉默是絕望者最后的尊嚴。沉默是復仇者最高的輕蔑。
8、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是同一枚錢幣的兩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來。換一種說法,就每一個人的潛質(zhì)而言,本無所謂短長,短長是運用的結(jié)果,用得好就是長處,用得不好就成了短處。
9、其實,人品和才智都是可以改變的,但要有大的改變都很難。
10、在任何專制體制下,都必定盛行嚴酷的道德法庭,其職責便是以德的名義把人性當做罪惡來審判。事實上,用這樣的尺度衡量,每個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潛在的罪人。可是,也許正因為如此,道德審判反而更能夠激起瘋狂的熱情。
11、西方人文傳統(tǒng)中有一個重要觀念,便是人的尊嚴,其經(jīng)典表達就是康德所說的"人是目的"。按照這個觀念,每個人都是一個有尊嚴的精神性存在,不可被當做手段使用。對于今天許多國人來說,這個觀念何其陌生,只把自己用做了謀利的手段,互相之間也只把對方用做了謀利的手段,未嘗想到自己和別人都是有尊嚴的精神性存在。
12、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并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產(chǎn)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tài)。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于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qū)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chuàng)造的契機,誘發(fā)出關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13、人們舉著條件去找愛,但愛并不存在于各種條件的哪怕最完美的組合之中。愛不是對象,愛是關系,是你在對象身上付出的時間和心血。你培育的園林沒有皇家花園美,但你愛的是你的園林而不是皇家花園。你相濡以沫的女人沒有女明星美,但你愛的是你的女人而不是女明星。也許你愿意用你的園林換皇家花園,用你的女人換女明星,但那時候支配你的不是愛,而是欲望。
14、第一種夢,它的內(nèi)容是實際的,譬如說,夢想升官發(fā)財,夢想娶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夢想得諾貝爾獎金,等等。對于這些夢,弗洛伊德的定義是適用的:夢是未實現(xiàn)的愿望的替代。未實現(xiàn)不等于不可能實現(xiàn),世上的確有人升了官發(fā)了財,娶了美人,得了諾貝爾獎金。這種夢的價值取決于是否變成現(xiàn)實,如果不能,我們就說它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15、如果說教育即生長,那么,教育機構(gòu)和教育者的使命就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huán)境。
16、但是,我的心受到了觸動。當著這么多大人的面,這個初中生鼓起了多大的勇氣,才敢為情竇初開的同齡人辯護。
17、現(xiàn)代媒體是靠制造無用信息維持生存的。它需要吸引公眾的眼球,保持公眾的消費,為此必須不斷制造熱鬧的話題。它的確制造出了熱鬧,但熱鬧之下往往空無一物。這種情況甚至不以其從業(yè)者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一旦身在這臺巨大的機器中,就不得不跟著它運轉(zhuǎn)。與媒體的朋友聊天,他們對尋找話題的壓力有多少苦衷和牢騷啊。
18、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在交通爭端中,一輛小汽車和一輛自行車互相擦撞,做出賠償?shù)氖悄囊环剑繋缀醣厥悄潜容^有教養(yǎng)的一方。我的確曾經(jīng)親歷,并且不止一次從別的文化人身上看到,如果你是駕車人,你會賠償,如果你是騎車人,你仍然會賠償。當然,這個例子未必貼切,因為有教養(yǎng)不等于靈魂崇高,而那索賠的一方也不一定是奸人,只不過是比較蠻橫一些罷了。我只是想以此說明,在短兵相接的場合,有教養(yǎng)的人比沒有教養(yǎng)的人更容易妥協(xié),寧愿遭受損失而不愿意糾纏。
19、人不可能永遠真實,也不可能永遠虛假。許多真實中一點虛假,或許多虛假中一點真實,都是動人的。最令人厭倦的是一半對一半。
20、活得真誠、獨特、瀟灑,這樣活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談得上這些。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么,你愈是表演得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21、也許,只有當我們扮演某個角色露出破綻時,我們才得以一窺自己的真實面目。
22、精神的創(chuàng)造當然是離不開外部的環(huán)境的,但更重要的是內(nèi)部的環(huán)境。滿天柳絮,陽光明媚,水分充足,可是倘若你的心是一片瘠土,你的心中仍然不會綠柳成蔭。一顆種子只有落在適宜的土壤上,才能真正作為一顆種子存在。
23、蘇格拉底的雕塑手藝能考幾級,康德是不是教授,歌德在魏瑪公國做多大的官……如今有誰會關心這些!關心這些的人是多么可笑!對于歷史上的偉人,你是不會在乎他們的職務和職稱的。那么,對于你自己,你就非在乎不可嗎?你不是偉人,但你因此就寧愿有一顆渺小的心嗎?
24、在大海邊,在高山上,在大自然之中,遠離人寰,方知一切世俗功利的渺小,包括"文章千秋事"和千秋的名聲。
25、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26、我們總是以為,已經(jīng)到手的東西便是屬于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覺得蒙受了損失。其實,一切皆變,沒有一樣東西能真正占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時又交出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斷地得而復失,習以為常,也許能更為從容地面對死亡。
27、世上有許多人,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么東西,例如是一種職業(yè),一種身份,一個角色,唯獨不是他自己。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總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nèi)心生活,那么,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兒也沒有冤枉他。因為確確實實,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你在其中已經(jīng)找不到絲毫真正屬于他自己的東西了,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和事務的一架機器罷了。
28、一個靈魂在天外游蕩,有一天通過某一對男女的交合而投進一個凡胎。他從懵懂無知開始,似乎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但是,隨著年歲和經(jīng)歷的增加,那天賦的性質(zhì)漸漸顯露,使他不自覺地對生活有一種基本的態(tài)度。在一定意義上,"認識你自己"就是要認識附著在凡胎上的這個靈魂,一旦認識了,過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釋,未來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29、我的生活中充滿了變故,每一變故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而我卻依然故我。毋寧說,我愈益是我了。
30、我不相信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能徹底改變一個人,改變的只是外部形態(tài),核心部分是難變的。
31、我曾經(jīng)也有過被虛榮迷惑的年齡,因為那時候我還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尤其還沒有看清我自己的本質(zhì)。我感到現(xiàn)在我站在一個最合宜的位置上,它完全屬于我,所有追逐者的腳步不會從這里經(jīng)過。我不知道我是哪一天來到這個地方的,但一定很久了,因為我對它已經(jīng)如此熟悉。
32、世代交替,生命繁衍,人類生活的基本內(nèi)核原本就是平凡的。戰(zhàn)爭,政治,文化,財富,歷險,浪漫,一切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歸平凡,都要按照對人類平凡生活的功過確定其價值。即使在偉人的生平中,最能打動我們的也不是豐功偉績,而是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顯露了真實人性的時刻,這樣的時刻恰恰是人人都擁有的。遺憾的是,在今天的世界上,人們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東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何其少。
33、我相信蘇格拉底的一句話:"美德即智慧。"一個人如果經(jīng)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問題,對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會比較超脫,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說到底,道德敗壞是一種蒙昧。當然,這與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識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34、人都是平庸一輩子,崇高一瞬間。
35、歷盡人間滄桑,閱遍各色理論,我發(fā)現(xiàn)自己到頭來信奉的仍是古典愛情的范式:真正的愛情必是忠貞專一的。惦著一個人并被這個人惦著,心便有了著落,這樣活著多么踏實。與這種相依為命的伴侶之情相比,一切風流韻事都顯得何其虛飄。
36、通宵達旦地坐在喧鬧的電視機面前,他們把這叫做過年。我躲在我的小屋里,守著我今年最后一刻寂寞。當歲月的閘門一年一度打開時,我要獨自坐在壩上,看我的生命的河水洶涌流過。
37、人應該在自己身上擁有快樂的源泉,它本來就存在于每個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去開掘和充實它。這就是你的心靈。
38、讀書的收獲有兩種,一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不知道、也沒有的東西,這樣收獲到的叫知識。二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已經(jīng)有但沒有意識到的東西,這些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著,現(xiàn)在被喚醒激活了,并且因此獲得了生長、開花、結(jié)果的機會。這樣收獲到的東西,我稱之為智慧。
39、一個孤獨的人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于它們中的深邃的愛。
40、相愛者不束縛對方,是他們對愛情有信心的表現(xiàn)。誰也不限制誰,到頭來仍然是誰也離不開誰,這才是真愛。
41、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后的無限廣袤的世界。
42、我真的感覺好孩子是寵不壞的。你越愛他,他發(fā)展得越好。溺愛和愛就是物質(zhì)和精神的關系,溺愛就是給他創(chuàng)造特別豐厚的物質(zhì)環(huán)境,要什么給什么,覺得這樣就是愛孩子了,但是精神上沒有辦法,不和他聊天,每天沒有在一起歡聲笑語。只要精神上有關懷,怎么愛都行,愛不壞的。
43、真愛孩子的做法:一、舍得陪孩子共度歡樂時光;二、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三、重點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獨立意識。
44、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忙著給自己澆水、施肥、結(jié)果實,但常常忘了開花。
45、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愛和孤獨其實是同一種感情,它們?nèi)缬半S形,不可分離。愈是在我們感覺孤獨之時,我們便愈是懷有強烈的愛之渴望。
46、天才未必是強者,例如凡高。性格的強弱決定塵世的命運,天賦的大小決定天國的命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把天才死后享譽看作天國的榮耀。
47、文化和歷史的星空何嘗不是如此?
48、我對成功的理解: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讓自己滿意,不要去管別人怎么說。
49、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
50、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
51、男人是孤獨的,在孤獨中創(chuàng)造文化。女人是合群的,在合群中傳播文化。
52、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于言辭。大悲者會以笑虐弄命運,以歡容掩飾哀傷。丑角也許比英雄更知人生的心酸。
53、小說的情節(jié)是虛構(gòu)的,但細節(jié)必定是真實的。
54、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qū)分不在職業(yè)而在心靈。
55、一個人只要真正領略了平常苦難中的絕望,他就會明白,一切美化苦難的言辭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難的姿態(tài)是多么做作。
56、人是否相愛,一個可靠尺度是看他們是否互相玩味和欣賞。兩個相愛者之間必定是常;ハ嗤嫖兜模沂遣挥勺灾鞯匾,越玩越覺得有味。如果有一天覺得索然無味,毫無玩興,愛就蕩然無存了。
57、癡男怨女一旦翻臉,就斥舊情為假,討回情書"都扯做紙條兒",原來自古已然。
58、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么,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zhì)。
59、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賴于一顆澄明的心,當一顆心在低劣的熱鬧中變得渾濁之后,它就既每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于他最適宜的位置,只等他有一天來認領。一個位置對于他是否最適宜,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感到快樂。
60、誰的閱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常?內(nèi)心經(jīng)歷的不同才在人與人之間鋪設了偉大的鴻溝。
61、由此可見,無聊生于目標與進程的分別,乃是一種對過程疏遠和隔閡的心境。
62、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chuàng)造;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63、太喧囂的事業(yè)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值得懷疑,它們充滿了太多聲音和狂熱,是否還留得下安靜與豐富。
64、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shù)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墒俏壹炔辉溉淌軐Ψ降姆ξ,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65、一個經(jīng)歷過巨大災難的人就好象一座經(jīng)歷過地震的城市,雖然在廢墟上可以建立新的房屋和生活,但內(nèi)心有一些東西已經(jīng)永遠的沉落了。
66、內(nèi)在的自由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具備這個能力的人能夠不受權力、利益、輿論、定見的支配,所以說是內(nèi)在的自由。
67、一只小昆蟲或一頭巨象的。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力求盡善盡美,并從中獲得極大的快樂,這樣的工作態(tài)度中蘊涵著一種神性,不是所謂職業(yè)道德或敬業(yè)精神所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