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秋夕》,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秋夕》1
秋夕
杜牧
銀 燭 秋 光 冷 畫 屏 ,
輕 羅 小 扇 撲 流 螢 。
天 階 夜 色 涼 如 水 ,
坐 看 牽 牛 織 女 星 。
2 秋夕杜牧古詩詩意
注解
1、畫屏:畫有圖案的屏風。
2、輕羅:柔軟的絲織品。
3、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4、天階:露天的石階。
5、牽?椗牵簝蓚星座的名字。
譯文
秋夜,白色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
我手執(zhí)綾羅小扇,輕盈地撲打流螢。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涼;
臥榻仰望星空,牽牛星正對織女星。
秋夕杜牧古詩帶拼音版,這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秋夕杜牧古詩帶拼音版,秋夕杜牧古詩詩意,秋夕杜牧古詩賞析吧! 3 秋夕杜牧古詩賞析
這是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孤凄。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fā)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羨慕牽?椗,抒發(fā)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評曰:“層層布景,是一幅著色人物畫。只‘臥看’兩字,逗出情思,便通身靈動。”
古詩《秋夕》2
秋夕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
(天階 一作:天街;臥看 一作:坐看)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秋夜,精美的銀色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給畫屏上添了幾分清冷之色;一位宮女手執(zhí)綾羅小扇,輕輕地撲打飛舞的螢火蟲。天階上的夜色,清涼如水;坐榻仰望星空,只見牽牛星正遠遠眺望著織女星。
注釋
、徘锵Γ呵锾斓囊雇怼
、沏y燭:銀色而精美的蠟燭。
、禽p羅小扇:輕巧的絲質團扇。
⑷天階:天庭上宮殿的臺階!疤祀A”另一版本為“天街”。
、膳P看:臥著朝天看,“臥看”另一版本為“坐看”。
參考賞析
鑒賞
作者:佚名
此詩一作王建詩。此詩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
前兩句已經(jīng)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拜p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但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征意義,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后住在長信宮,寫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贝苏f未必可信,但后來詩詞中出現(xiàn)團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lián)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王建的《宮中調笑》:“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都是如此。杜牧這首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征著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天階”指皇宮中的石階。“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民間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嫁與牽牛,每年七夕渡河與他相會一次,有鵲為橋。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就是寫他們的故事。宮女久久地眺望著牽?椗,夜深了還不想睡,這是因為牽?椗墓适掠|動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產(chǎn)生了對于真摯愛情的向往。可以說,滿懷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說:“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保ㄒ姟读辉娫挕罚┻@兩句話恰好可以說明此詩在藝術上的特點。一、三句寫景,把深宮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袄洹弊郑稳菰~當動詞用,很有氣氛。“涼如水”的比喻不僅有色感,而且有溫度感。二、四兩句寫宮女,含蓄蘊藉,很耐人尋味。詩中雖沒有一句抒情的話,但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復雜感情見于言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作者介紹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古詩《秋夕》3
描寫秋天的詩《秋夕》
描寫秋天的詩《秋夕》由語文小編整理并分享,歡迎老師同學們閱讀。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xù)支持語文網(wǎng),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文章!
秋夕
作者:杜牧
yín zhú qiū guāng lěng huà píng
銀燭秋光冷畫屏,qīng luó xiǎo shàn pū liú yíng
輕羅小扇撲流螢。
tiān jiē yè sè liáng rú shuǐ
天階夜色涼如水,zuò kàn qiān niú zhī nǔ xīng
坐看牽?椗恰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注釋】
秋夕:指七夕,農(nóng)歷七月七日。
銀燭:白色的蠟燭。
畫屏:飾有彩繪的屏風。
輕羅小扇:用一種很薄的絲織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螢:螢火蟲。
天階:皇宮中的石階。
【譯文】
燭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畫屏,輕舉羅扇追趕飛舞的流螢。
夜色如水透著逼人的涼寒,獨自坐看牽牛和織女雙星。
【名句賞析】“輕羅小扇撲流螢!
這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
前兩句已經(jīng)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拜p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疤祀A”指皇宮中的石階!耙股珱鋈缢卑凳疽挂焉畛粒庖u人,該進屋去睡了?墒菍m女獨自坐在石階上眺望牛郎織女星。牛郎織女雖然遠隔天河,但畢竟還能遙遙相望,畢竟還有一年一夕的相會,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雙星的動作暗示了她哀怨與期望交織的心理活動。
古詩《秋夕》4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驀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2、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通過小練筆加深讀對古詩的理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古詩《驀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2、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三、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掛圖。
四、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耄榻B詩人。
1、我們在低年級曾學過一首詩《草》,記得嗎?(學生齊背)
2、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
3、我們今天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詩《驀江吟》。(板書課題,齊讀)
4、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出示白居易照片,生平簡介)
。ǘ⿲W習新課。
1、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的途中,心情非常的愉快,寫下這首詩,通過可前的預習,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2、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聽課文錄音)
3、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畫出來。
4、交流學習第一、二兩句。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殘陽、鋪、瑟瑟等字)
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1、2句。
過渡:因為江邊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覺已到夜晚。
6、指導學習3、4句。
。1)這兩句描寫了江邊的哪些景色?
。2)詩人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露水和月亮的?
。3)把——比作——,又把——比作——。
。4)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詩中還用哪個詞形容?(可憐)
。5)可憐是什么意思?(可愛)
。6)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7、指導朗讀3、4句。
8、指導朗讀整首詩。
9、指導配樂朗誦,邊讀邊想象。
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
10、談感受。
如果此時你就是詩人,來到這深秋傍晚的江邊,領略到這安靜的、優(yōu)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提示:江邊的景色真美,我仿佛看到珍珠晶瑩的露水,彎弓似的月亮……)
。ㄈ┩卣寡由,指導作詩或畫畫。
你能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做一首新詩,或畫一幅間筆畫嗎?
。ㄋ模┬〗Y。
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學詩、吟詩,還做詩、做畫,同學們表現(xiàn)得很不錯。希望課后同學們呢感收集白居易的詩,我們下節(jié)課交流。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喜歡的詩句抄下來。
板書設計:
《驀江吟》
紅霞滿天
彎月東升可憐贊美、喜愛大自然
露水晶瑩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秋夕〉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
2、通過仿佛朗讀,感受失意宮女的孤獨與凄涼,體會宮女向往普通人美好生活的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
2、通過仿佛朗讀,感受失意宮女的孤獨與凄涼,體會宮女向往普通人美好生活的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三、教學準備
1、課文插圖及杜牧的資料。
2、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暤谝皇自
1、指名背誦《驀江吟》。
2、指名說詩句意思。
。ǘ⿲W習〈秋夕〉。
1、初讀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詩題。
。1)學生互相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杜牧的資料,教師補充。
。2)根據(jù)注釋理解詩題。(秋天的晚上)
3、學習新詩。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詞畫出來。
。2)交流學習1、2句。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師生共同解答銀燭、秋光、畫屏等詞語意思)
。3)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4)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4、討論:為什么天上有那么多的星星,宮女在夜里獨獨“坐看牽?椗恰蹦?(牛郎織女雖然飽嘗愛情之苦,但他們終究還可以一年相會一次,宮女們連這樣的愛情生活權利也被剝奪了。詩人雖然沒有明寫宮女的心思,但從她的舉動,我不難想見她是多么地哀怨痛苦。)
5、指導朗讀3、4句。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怨恨地、期望地、孤獨寂寞地)
。2)熟讀成誦。
(三)小結。
宮女是古時候帝王宮廷供使喚的女子,她們被禁錮在皇宮中,終生過著獨守空房,寂寞凄涼的生活。這首詩就是通過描繪這樣一幅宮女深夜看星的圖畫,來表達她們的哀怨和期望。
。ㄋ模┳鳂I(yè)。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2、請你給小朋友講講牽?椗墓适。
板書設計:
秋夕
寫景:秋夜深宮蠟燭石階寫景
哀怨和希望
寫人:撲流螢看星星寫人
古詩《秋夕》5
原文: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
體會:
杜牧的《秋夕》是一首描繪深宮秋夜的詩,通過景物和宮女的動作與心理,表現(xiàn)了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銀燭秋光冷畫屏”,描繪了深宮秋夜的景物,銀燭、秋光、冷畫屏,營造出一種幽冷的氣氛。第二句“輕羅小扇撲流螢”,宮女用小扇撲打著飛舞的螢火蟲,這個細節(jié)暗示了宮女百無聊賴的心理狀態(tài)。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形象地描繪了夜色的涼寒,以天階比喻皇宮中的石階,強調了皇宮的`冷清和孤獨。最后一句“坐看牽牛織女星”,宮女獨自坐在石階上眺望牛郎織女星,這個動作暗示了她哀怨與期望交織的心理活動。
這首詩通過對深宮秋夜的景物和宮女的動作與心理的描繪,表現(xiàn)了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同時也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杜牧的詩風含蓄蘊藉,將情感融入景物描寫中,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詩《秋夕》6
譯文
、判嵌龋褐競髡f中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其N:一本作“消”。
、敲紜常褐^眉樣嫵媚可愛。典出《漢書·張敞傳》“張敞畫眉”。
賞析/鑒賞
《惜秋華》,夢窗詞入夾鐘商。雙調,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韻,下片六仄韻!秹舸霸~集》收此詞調五首,也因句逗有異可分為三格:上片八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
“七夕”詞除此之外,夢窗集中尚有《六么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訴衷情·七夕》、《惜秋華·七夕》、《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鳳棲梧·甲辰七夕》等七首詞,可以互相參閱。
“鹽官”,即浙江海寧縣。三國吳時置鹽官縣,其后歷代名之,元升縣為州,改為海寧州,即今海寧。據(jù)《宋史·地理志》:兩浙路臨安府縣九鹽官,上紹興,中升畿。
“數(shù)日”三句。“棗”者,早也?垲}送人歸鹽官。此言連日西風緊吹,打落了成熟的棗子,似乎在催促友人早早回“鹽官”去!肮瞎眱删,點題“七夕前一日”。此處是說:明天就是“乞巧”夜,所以現(xiàn)在就要準備好祭祀用的瓜果,準備明晚仰視天河,看牛郎織女鵲橋會。從以上五句,讀者可體會到詞人所送的人,他“歸鹽官”是去與親人團聚的。因此要催他早早歸去;并喻之牛郎會織女。“匆匆”兩句,詞人感嘆。詞人送人分別在即,他倒上兩杯離別酒對飲,并祝其旅途平安,且又惆悵地嘆息著:人生真是離合無常,我們倆好像那空中的`白云,水中的浮萍,聚散兩依依!傲暨B”三句。言兩人離別依依難舍,所以聽到樹上寒蟬凄切的鳴聲,就好像聽到了它在唱著勸人及時行樂的《金縷曲》。上片緊扣“送人”。
“綠水”三句,別時之言。詞人說:現(xiàn)在我們還暫時相聚在岸邊,很快你就要乘舟而歸“鹽官”。你走之后,舊居南墻外的竹林中,槐樹蔭里那些我們經(jīng)常相聚的地方,很快就會冷冷清清!按巳ァ眱删,點出友人去處!岸徘,在長安縣南,為唐時杜氏世居之處,這里借喻“鹽官”;“紫宵”,指京城臨安。此言友人回到鹽官之后,從那里到臨安就非常近。兩句也暗示友人已有機會入京去為官吏。“扁舟”兩句。言詞人估計:友人今晚的行舟將會在吳江上留宿,如果他夜晚觀賞吳江水景,在月光照射下,吳江上水波粼粼,好像有無數(shù)個飄動著佩帶,在跳著《霓裳羽衣舞》的仙子一樣!懊紜场眱删,為友人鹽官家人設問。此處是說:友人到家后,親人定會興高采烈,并且詢問你,在分別后可在想念我嗎?下片從離別后生發(fā)開去。另據(jù)詞中的“夜宿吳江”,可猜測到,詞人送友之處是在吳中。
古詩《秋夕》7
秋夕望月
作者:張九齡
清迥江城月,
流光萬里同。
所思如夢里,
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
蕭條黃葉風。
含情不得語,
頻使桂華同。
秋夕望月注音:
qīng jiǒng jiāng chéng yuè ,
liú guāng wàn lǐ tóng 。
suǒ sī rú mèng lǐ ,
xiàng wàng zài tíng zhōng 。
jiǎo jié qīng tái lù ,
xiāo tiáo huáng yè fēng 。
hán qíng bú dé yǔ ,
pín shǐ guì huá tóng 。
翻譯:無
賞析:無
張九齡生平:
張九齡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聰慧能文,弱冠參加科舉考試獲中進士,為秘書省校書郎、右拾遺。又登“道侔伊呂”制科,為左拾遺。他曾上書唐玄宗李隆基,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糾正重內(nèi)輕外風氣;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歷。后因與主政者不合,一度辭官返回家鄉(xiāng)。期間,主持修筑梅關古道上的大庾嶺驛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暢通。唐開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張說重其文才,稱為“后出詞人之冠”。開元十一年(723)被任為中書舍人。及張說罷相,因受權力斗爭風波的牽連而被調往外地任官。開元十九年,玄宗召為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士,再遷中書侍郎。由于他才學超群,風度亦甚佳,因而頗受玄宗的贊賞。開元二十一年,被任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議于河南屯田,引水種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時,唐朝處在全盛時期 ,但卻又隱伏著種種社會危機。張九齡針對社會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從政之道,強調保民育人,反對窮兵黷武;主張省刑罰,薄征徭,扶持農(nóng)桑;堅持革新吏治,選賢擇能,以德才兼?zhèn)渲咳螢榈胤焦倮簟K氖┱结,緩解了社會矛?對鞏固中央集權,維護“開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譽為“開元之世清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時敢于直言向皇帝進諫,多次規(guī)勸玄宗居安思危,整頓朝綱。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欲謀廢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時,命宮中官奴游說九齡,九齡叱退使者,及時據(jù)理力爭,從而平息了宮廷內(nèi)亂穩(wěn)定了政局。而對安祿山、李林甫等奸佞所為,張九齡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敗其陰謀。
玄宗欲以范陽(今北京)節(jié)度使張守珪為相,以朔方(今寧夏靈武南)節(jié)度使牛仙客為尚書,九齡都反對,玄宗不悅,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讒言所惑,玄宗遂于開元二十四年遷九齡為尚書右丞相,罷知政事。罷相后不久又因他薦舉的監(jiān)察御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觸怒玄宗,坐“舉非其人”,貶為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八年(740),張九齡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初,安祿山討奚、契丹,戰(zhàn)敗,被執(zhí)送京師。九齡主張按軍法處以極刑,玄宗不從。
在他死后,曾被其預斷為“必反”的安祿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亂”,從而導致唐朝迅速從“全盛”走向沒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張九齡的卓見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齡。
張九齡成就:
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詩,并對嶺南詩派的開創(chuàng)起了啟迪作用。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說所激賞。被貶后風格轉趨樸素遒勁。
張九齡個人資料: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曾是當朝宰相。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古詩《秋夕》8
暮江吟
課文作者: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說明:本首詩被眾多版本課文收錄,詳情請見下表
北師大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明月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第19課古詩三首
鄂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古詩誦讀
語文A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第4課古詩二首
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第6課古詩三首
浙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第18課古詩二首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快樂讀書屋一古詩三首
滬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古詩誦讀
滬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寄情山水每周一詩
古詩《秋夕》9
[原文]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今譯]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鑒賞《秋夕》:秋夜,白色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我手執(zhí)綾羅小扇,輕盈地撲打流螢。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涼;臥榻仰望星空,牽牛星正對織女星。
[解說]
這是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孤凄。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fā)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羨慕牽?椗,抒發(fā)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評曰:“層層布景,是一幅著色人物畫。只‘臥看’兩字,逗出情思,便通身靈動!
古詩《秋夕》10
秋夕
[唐]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作品注釋
、徘锵Γ呵锾斓囊雇。
、沏y燭:銀色而精美的蠟燭。銀,一作“紅”。畫屏:畫有圖案的屏風。
、禽p羅小扇:輕巧的絲質團扇。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忍祀A:露天的石階。天,一作“瑤”。
⑸坐看:坐著朝天看。坐:一作“臥”。牽?椗牵簝蓚星座的名字,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人物牽牛和織女。
作品譯文
在秋夜里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
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作品鑒賞
此詩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
前兩句已經(jīng)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銀白色的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拜p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但這是無用的。第三,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征意義,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后住在長信宮,寫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贝苏f未必可信,但后來詩詞中出現(xiàn)團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lián)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王建的《宮中調笑》:“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都是如此。這首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征著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疤祀A”指皇宮中的石階!耙股珱鋈缢卑凳疽挂焉畛粒庖u人,該進屋去睡了?墒菍m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民間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嫁與牽牛,每年七夕渡河與他相會一次,有鵲為橋。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就是寫他們的故事。宮女久久地眺望著牽?椗,夜深了還不想睡,這是因為牽?椗墓适掠|動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產(chǎn)生了對于真摯愛情的向往?梢哉f,滿懷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說:“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保ㄒ姟读辉娫挕罚┻@兩句話恰好可以說明此詩在藝術上的特點。一、三句,把深宮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冷”字,形容詞當動詞用,很有氣氛!皼鋈缢钡谋扔鞑粌H有色感,而且有溫度感。二、四兩句寫宮女,含蓄蘊藉,很耐人尋味。詩中雖沒有一句抒情的話,但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復雜感情見于言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這首詩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孤凄。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fā)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羨慕牽?椗,抒發(fā)心中悲苦。
作品點評
《冷齋夜話》:(詩)有意含蓄者,如《宮詞》曰:“銀燭秋光冷畫屏……”。
《艇齋詩話》:小杜《秋夜》宮詞云:“銀燭秋光冷畫屏……”含蓄有思致。星象甚多,而獨言牛女,此所以見其為宮詞也。
《注解選》:此詩為宮中怨女作也。牽?椗,一年一會,秦宮人望幸,至有三十六年不得見者!芭P看牽?椗恰,隱然說一生不蒙幸,愿如牛女一夕之會,亦不可得。怨而不怒,真風人之詩。
《唐詩正聲》:吳逸一評:詞亦濃麗,意卻凄婉。末句玩“看”字。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楊云:幽怨自見。郭云:小妝點,入詩余便為佳境。落句似淺。
《唐詩鏡》:冷然情致!白础辈蝗簟芭P看”佳。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同弼為直接體。
《刪訂唐詩解》:吳昌祺曰:雋而小。
《三體唐詩評》:崔顥《七夕》后四句公:“長信秋深夜轉幽,瑤階金閣數(shù)螢流。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牛!贝似c化其意。次句再用團扇事,亦渾成無跡。
《唐詩摘鈔》:《苕溪漁隱》云:此詩斷句極佳,意在言外,其幽怨之情不待明言而見也。敖清江云:落句即牛女會合之難,喻君臣際會之難。
《增訂唐詩摘鈔》:燭光屏冷,情之所由生也。撲螢以戲,寫憂也。看牛女,羨之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亦即“參昴衾裯”之義。但古人興意在前,此倒用于后。昔人感嘆中猶帶慶幸,故情辭悉露,此詩全寫凄涼,反多含蓄。
《精選評注五朝詩學津梁》:細膩熨貼,善寫秋夕家庭。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詩中不著一意,言外含情無限。
《唐詩三百首》:層層布景,是一幅著色人物畫。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靈動。
《唐詩評注讀本》:此宮中秋怨詩也,自初夜寫至夜深,層層繪出,宛然為宮人作一幅幽怨圖。
《詩境淺說續(xù)編》:為秋閨詠七夕情事。前三句寫景極清麗,宛若靜院夜涼,見伊人逸致。結句僅言坐看雙星,凡離合悲歡之跡,不著毫端,而閨人心事,盡在舉頭坐看之中。
《唐人絕句精華》:此亦閨情詩也。不明言相怨之情,但以七夕牛女會合之期,坐看不睡,以見獨處無郎之意。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古詩《秋夕》11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
皤皤岷山老,抱琴鬢蒼然。
衫袖拂玉徽,為彈三峽泉。
此曲彈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颼飗,忽在窗戶間。
繞指弄嗚咽,青絲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虛徐韻秋煙。
疑兼陽臺雨,似雜巫山猿。
幽引鬼神聽,凈令耳目便。
楚客腸欲斷,湘妃淚斑斑。
誰裁青桐枝,縆以朱絲弦。
能含古人曲,遞與今人傳。
知音難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終月已落,惆悵東齋眠。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譯文
岷山老人頭發(fā)斑白,抱著古琴兩鬢蒼然。
衫袖拂過白玉琴徽,為我彈奏三峽流泉。
此曲尚未彈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風聲颼颼穿過石林,好像就在窗戶之間。
手指環(huán)繞琴聲嗚咽,琴弦進出流水潺潺。
幽怨好似楚天浮云,飄渺有如萬里秋煙。
更有陽臺陣陣細雨,夾雜巫山聲聲啼猿。
曲調幽深逗引鬼神,琴聲純凈動人心弦。
楚客為之愁腸欲斷,湘妃為之淚落斑斑。
是誰用那青桐木料,拉上根根紅色琴弦?
琴中彈出古人樂曲,樂曲轉給今人流傳。
知音本來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
曲子奏完月已西落,惆帳且回東齋獨眠。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注釋
秋夕:秋季的夜晚。山人:居于山林間的隱士。三峽流泉:古時琴曲名!稑犯娂分杏小度龒{流泉歌》。
皤皤:白發(fā)蒼蒼的樣子。岷山:這里指蜀地的山。蒼然:灰白色。
玉徽:玉制的琴徽。
石林:林立的山石。颼颼:風聲。
繞指:手指彈琴時的柔韌動作。弄:撥弄。青絲,指琴弦。激:迸射。潺潑:水徐徐流動的聲音。
演漾:聲音飄蕩。楚,原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里泛指南方。虛徐,飄渺舒緩。韻,風韻。
兼:兼有。陽臺,即陽云臺,在巫山之下,這里指楚地。雜:夾雜。巫山猿,見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注。
幽:深遠。凈,純正。便,適合。
楚客:指屈原。湘妃:湘水女神。相傳堯帝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與舜為妃,聞舜死,淚下沾竹,竹葉上生了斑點。
青桐:梧桐,木可制琴。亙:橫列。朱絲弦:紅色的琴弦。
遞:傳遞。
知音:相傳春秋時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的心意,后因此稱知己朋友為“知音”。
齋:屋舍。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賞析
此詩的開頭四句點明題中“羅山人彈三峽流泉”,“年年”、“鬢蒼然”交代羅山人之“老”,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線。
中間一段寫聽百,是詩中最為優(yōu)美的部分。隨著百聲,人們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邊時啼山中風過,時啼聲聲嗚咽,時啼流水潺潺,詩人把所見的彈百動作與所聞的聽覺形象融合起來,編織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寫烘托百聲的幽婉。緊接著,詩中又扣緊“三峽”二字,始而用“楚云”、“秋煙”這樣的視覺形象,繼而用雨落猿啼這樣的聽覺形象來描繪三峽風物,境界悠遠而又開闊。其“幽”足寫“引鬼神”,其“凈”足寫悅耳目,其悲怨足寫使楚客斷腸,湘妃落淚,可見曲調之豐富,變幻之迅速,動人之深刻。寫上十四句,詩人由高堂百聲寫開去,馳騁想象,寫極豐富的`形象襯托渲染了百聲的美妙動人!罢l裁青桐枝”寫下四句又從百本身來寫百聲的古雅,由古曲而寫及今人,自然引出詩的結尾。詩的最后四句寫聽后。前兩句直接寫聽后所感,借羅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寫自己年事漸高而不被重用的憂愁。后兩句寫聽后所為寫所感!扒K月落”寫時間的推移,惆悵而眠,寫心緒的沉重,寫無言獨眠這種外表的平靜寫詩人內(nèi)心的波瀾,——羅山人所撥動的,怕正是詩人的心弦。
唐代詩人有許多寫百聲的名篇。啼李白的《聽蜀僧濬彈百》:“為我一揮手,啼聽萬壑松?托南戳魉,余響入霜鐘。”三句用三個形象:松濤、流水、霜鐘來寫百聲。韓愈的《聽穎師彈百》:開頭就寫卿卿我我的親呢情話作比,接著又用沙場勇士,浮云柳絮、百鳥孤鳳等形象來一再比喻百聲。岑參的這首詩則扣緊“三峽流泉”的曲調特色,寫石林夜風,嗚咽流泉、楚云秋煙、陽臺雨和巫山猿寫百聲的凄婉動人,想象十分豐富,形象十分新奇,把復雜多變,深婉動人的百聲寫得十分逼真。詩為五古,而間用幾處偶句,啼百聲叮咚,揮灑自啼中有著鮮明的節(jié)奏。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之后。岑參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六月抵達嘉州任嘉州刺史,此詩即作于居嘉州時。
古詩《秋夕》12
唐代趙嘏《長安晚秋/秋望/秋夕》
云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譯文/注釋
譯文
拂曉的云與攀在漫天游動,樓臺殿閣高高聳立觸天空。
殘星點點大雁南飛越關塞,悠揚笛聲里我只身倚樓中,艷縈的菊花靜靜地吐芳幽,紅紅的蓮花落瓣憂心忡仲。
可惜鱸魚正美回也回不去,頭戴楚冠學著囚徒把數(shù)充。
注釋
凄清:指秋天到來后的那種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蕭索之意。清,一作“涼”。拂曙:拂曉,天要亮還未亮的時候。流:指移動。
漢家宮闕(què):指唐朝的宮殿。動高秋:形容宮殿高聳,好像觸動高高的秋空。
殘星,天將亮時的星星。雁橫塞:因為是深秋,所以長空有飛越關塞的北雁經(jīng)過。橫,渡、越過。塞,關塞。
長笛:古管樂器名,長一尺四寸。
紫艷:艷麗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澤。籬:籬笆。
紅衣:指紅色蓮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塊陸地。
鱸(lú)魚正美:西晉張翰,吳(治今江蘇蘇州)人。齊王司馬冏執(zhí)政時,任為大司馬東曹掾。預知司馬冏將敗,又因秋風起,想念故鄉(xiāng)的菜莼妒魚膾的'美味,便棄官回家。不久,司馬冏果然被殺。
南冠:楚冠。因為楚國在南方,所以稱楚冠為南冠。《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間之日:‘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悅之,召而吊之!笥靡浴澳瞎凇敝盖敉交驊(zhàn)俘。
全文賞析
這首七律,通過詩人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
首聯(lián)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遠望,眼前凄冷清涼的云霧緩緩飄游,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迷蒙而壯闊。詩中“凄涼”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凄涼。正是這兩個字,為全詩定下了抑郁的基調。
頷聯(lián)寫仰觀!皻埿菐c”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tài)。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迷住,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覓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桿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怨,是在慨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xiāng)里、懷遠人?吹笛人喲,你只管在抒寫自己內(nèi)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聞者黯然神傷嗎?一聯(lián)是趙嘏的名句。據(jù)《唐詩記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贊嘆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杜牧如此激賞,恐怕就是由于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頸聯(lián)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歷歷可辨:竹籬旁邊紫艷的菊花,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tài)十分閑雅靜穆;水塘里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愁容滿面。紫菊半開,紅蓮凋零,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于物,擬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郁的主觀色彩。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枯荷,追憶往日那紅艷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閑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更令人憶起“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油然而起歸隱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籬”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聯(lián)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景,無不觸發(fā)著詩人孤獨悵惘的愁緒;末聯(lián)則抒寫胸懷,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家鄉(xiāng)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鍾儀事,“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
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xiàn)了天色隨時間流逝由暗而明的變遷。特別是頷頸兩聯(lián)的寫景,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果結合起來,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jié)的平常景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xiāng)歸隱的情緒,形影相隨,詩人將這些形象入詩,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加之以黎明凄清氣氛的渲染,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
古詩《秋夕》13
秋夕
。ㄌ圃姡┒拍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著牽牛織女星。
【注釋】
秋夕:指七夕,農(nóng)歷七月七日。
銀燭:白色的蠟燭。
畫屏:飾有彩繪的屏風。
輕羅小扇:用一種很薄的絲織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螢:螢火蟲。
天階:皇宮中的石階。
【賞析】
燭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畫屏,輕舉羅扇追趕飛舞的流螢。夜色如水透著逼人的涼寒,獨自坐看牽牛和織女雙星。
名句賞析——“輕羅小扇撲流螢!
這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
前兩句已經(jīng)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拜p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疤祀A”指皇宮中的石階!耙股珱鋈缢卑凳疽挂焉畛,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獨自坐在石階上眺望牛郎織女星。牛郎織女雖然遠隔天河,但畢竟還能遙遙相望,畢竟還有一年一夕的相會,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雙星的動作暗示了她哀怨與期望交織的心理活動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這,祝各位愉快!
【古詩《秋夕》】相關文章:
秋夕古詩原文及欣賞04-04
《秋夕》古詩詞鑒賞11-23
描寫秋的古詩11-10
有關秋的古詩01-28
秋夕的詩意08-07
秋夕的詩詞01-26
有關秋的古詩語句04-04
古詩《秋江》鑒賞12-26
含有秋的古詩句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