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秋的古詩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立秋的古詩詞1
1、《庚申立秋》
明朝·蘇升
金風(fēng)初入小亭幽,白發(fā)依稀送上頭。
籬菊笑人徒歲月,盤荷不自解春秋。
西山禾黍收空急,紫塞干戈練未休。
世事關(guān)心憂總切,豈堪重上仲宣樓。
2、《立秋》
明朝·吳與弼
茅屋秋風(fēng)已滿林,老懷卻憶少年吟。
丈夫壯志今何似,空感平生燈火心。
3、《立秋·其二》
清朝·黃任
幾陣疏疏雨,殘荷尚發(fā)香。
秋衫天與健,午榻竹先涼。
露洗明河白,云銜落日黃。
蕭齋一蟬噪,光景似林塘。
4、《邸舍立秋·其二》
明朝·沈守正
盻盻望秋至,今宵夢亦秋。
鵲銜蟬噪急,云帶漢光流。
有酒難獨醉,無人堪說愁。
如何不歸去,閑老荻花洲。
5、《七月七日立秋》
清朝·乾隆
秋色復(fù)秋聲,人人秋意生。
剛傳新爽入,便喜普天晴。
白帝誠知節(jié),黃姑若遣情。
晚來仍渡漢,露重一鉤明。
立秋的古詩詞2
初秋[唐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fēng)習(xí)習(xí)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立秋[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前一日覽鏡[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唯將滿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
立秋日登樂游園[唐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颯涼風(fēng)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唐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yīng)同此日情。
立秋[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宋張耒]
對酒聊同楚人醉,哦詩惟聽越吟聲。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風(fēng)聽曉鶯。
立秋[宋方岳]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fēng)情。
一涼轉(zhuǎn)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立秋[宋釋道璨]
碧樹蕭蕭涼氣回,一年懷抱此時開。
槿花籬下占秋事,早有牽牛上竹來。
立秋日聞蟬[宋楊萬里]
老火薰人欲破頭,喚秋不到得人愁。
夜來一雨將秋至,今晚蟬聲始報秋。
立秋的古詩詞3
1、《立秋》
明朝·夏云英
秋風(fēng)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寶鴨香消沉火冷,侍兒閑自理空侯。
2、《立秋后感》
明朝·張澯
金盞銀盤麗短墻,秋來依舊菊花香。
有時閉戶避桃李,孤負一春無酒嘗。
3、《立秋日諸公過敝廬得秋字》
宋朝·洪朋
是月季朱夏,今辰立素秋。
風(fēng)生庭柏凈,雨過井梧幽。
南想高鴻度,西看大火流。
數(shù)能文字集,如許歲時遒。
4、《立秋日》
唐朝·劉言史
商風(fēng)動葉初,蕭索一貧居。
老性容茶少,羸肌與簟疏。
舊醅難重漉,新菜未勝鉏。
才薄無潘興,便便畫偃廬。
5、《立秋日呂景二內(nèi)翰呂田二黃門見訪》
明朝·何景明
高城下一葉,亭榭已蕭疏。
河漢生秋早,星辰動夜虛。
玉珂停騕裊,金硯落蟾蜍。
俱是文章伯,相看我不如。
立秋的古詩詞4
1.《立秋》
作者:吳藕汀
檐果欄花落葉驚,瑤池仙種正滋榮。
立秋欲試鳴蟲候,硯北先聽蟈蟈聲。
2.《立秋》
作者: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3.《立秋前一日覽鏡》
作者: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
4.《早秋客舍》
作者:杜牧
風(fēng)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xiāng)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5.《立秋日》
作者: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舊氣味,若校去年時。
6.《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作者: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yīng)同此日情。
7.《岳州看黃葉》
作者:張說
白首看黃葉,徂顏復(fù)幾何。
空慚棠樹下,不見政成歌。
8.《霜葉飛》
作者:方千里
塞云垂地,堤煙重,燕鴻初度江表。
露荷風(fēng)柳向人疏,臺榭還清悄。
恨脈脈、離情怨曉,相思魂夢銀屏小。
奈倦客征衣,自遍拂塵埃,玉鏡羞照。
無限靜陌幽坊,追歡尋賞,未落人后先到。
少年心事轉(zhuǎn)頭空,況老來懷抱。
盡綠葉紅英過了,離聲慵整當(dāng)時調(diào)。
問麗質(zhì),從憔悴,消減腰圍,似郎多少。
9.《落葉》
作者: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10.《和杜錄事題紅葉》
作者: 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葉一時新。似燒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連行排絳帳,亂落剪紅巾。解駐籃輿看,風(fēng)前唯兩人。
11.《一葉落》
作者:白居易
煩暑郁未退,涼飆潛已起。 寒溫與盛衰,遞相為表里。
蕭蕭秋林下,一葉忽先委。 勿言微搖落,搖落從此始。
立秋的古詩詞5
1、《送夏大理歸省其母壽九十六月二十一初度明日立秋》
明朝·韓雍
綵衣仙子下青云,拜舞萱堂喜氣新。
時近新秋先一日,歲周花甲又三旬。
羅輕疊雪恩袍麗,杯滿流霞壽酒醇。
積善從來享遐福,加封還儗荷絲綸。
2、《立秋日川上作》
宋朝·邵雍
富貴固難愛,貧寒易得愁。
休將少時態(tài),移作老年羞。
既有非常樂,須防不測憂。
誰能保終始,長作國公侯。
3、《丁亥立秋》
明朝·李夢陽
火多常病熱,殘暑特相欺。
今日涼風(fēng)至,颯然竹林披。
聞雞每起早,省稼獨歸遲。
天地蕭條意,何須一葉知。
4、《立秋后一日助甫見訪得霜字》
明朝·李先芳
屏居對芳草,同病喜相將。
闌暑人如醉,新秋鬢有霜。
蟲鳴風(fēng)雨夕,螢點薜蘿墻。
后夜看牛女,還期就一觴。
5、《立秋日·畏景流庭過》
宋朝·史肅
畏景流庭過,涼飔即坐來。
物隨時共換,人覺老相催。
憩蝶依叢穩(wěn),嘶蟬抱樹哀。
玉簪香好在,墻角幾枝開。
立秋的古詩詞6
1、立秋
一枝落地悄且輕,萬木崢嶸尚夢中。
收夏云天今又是,梧桐夜半報秋聲。
2、征候
涼來暑去漸清風(fēng),雨后山川霧氣生。
柳上池邊秋月白,寒蟬力弱似哀鳴。
3、稼穡
節(jié)至立秋年過半,晚苗尚在潤月尖。
稻香飄溢三場雨,又得金黃九畹田。
4、迎秋
圍場狩獵挽弓雕,覲廟聲喧樂舞簫。
少昊宗祠香火旺,迎秋列陣到西郊。
5、習(xí)俗
石楠紫片剪花艷,靚女云簪兩鬢邊。
楸葉千姿人競戴,勘肥驗瘦秤高懸。
6、曬秋
秋來曬物稱篁嶺,蔬果檐田麗景生。
一卷丹青游客醉,半軸俏色解風(fēng)情。
7、歸寧
秋社歸寧千里遠,紅燭待曉畫脂胭。
眉腮淡釅憑夫婿,耐待春回紫燕還。
8、啃秋
立秋遍地漸金黃,籽粒沉沉待儲倉。
弱冠堆薪燒野火,東田霧繞北田香。
9、悟境
拈花尊祖示彌沙,悟法蓮臺月半斜。
一葉悉知秋氣至,何須透徹問方家?
10、余韻
春惹情思秋惹愁,古今墨客賦風(fēng)流。
憑欄寂望中天月,幾縷銀輝照白頭。
立秋的古詩詞7
1、《立秋日言懷》
元朝·戴良
六龍不可頓,四序忽復(fù)移。
氣變感人心,愴然已秋時。
池荷挺素質(zhì),園葵曄芳蕤。
豈無一日好,不久還當(dāng)衰。
覽物惜年邁,撫景傷志違。
日暮坐空堂,此懷當(dāng)告誰。
2、《立秋日憶陳從訓(xùn)將至燕都》
明朝·郭第
黃鳥忽飛過,窅然思故人。
不知千里外,若個酒杯頻。
客路燕山曉,河橋御水濱。
焦山凝望處,梧葉下秋旻。
3、《邸舍立秋·其一》
明朝·沈守正
候蟲驚節(jié)換,不及客心明。
殘暑猶昨日,夕涼枕簟生。
兩年違故國,終日對高□。
轉(zhuǎn)恨南飛雁,勞勞逐隊征。
4、《七月初十日立秋》
清朝·乾隆
節(jié)令誰云稍遲留,來臨少皞速于郵。
別新牛渚重重憶,波始洞庭渺渺愁。
知己梧桐飄一葉,有人西北倚高樓。
晚來月宇拈吟處,色色聲聲分與投。
5、《再賦立秋有懷仍前韻》
近現(xiàn)代·林士模
廿載折磨風(fēng)雨收,此身雖在鬢先秋。
休殘寧有揮戈志,病重何堪秉燭游。
世上是非隨曲筆,胸中丘壑共登樓。
君憐鮀水涼猶熱,熱比涼來勝一籌。
立秋的古詩詞8
1、《戊午立秋》
明朝·蘇升
夏雨過新秋,凄清到枕頭。
柳條仍帶喜,荷葉莫須愁。
世事應(yīng)無定,吾生自百憂。
葛巾亦無恙,空負酒人游。
2、《六月十八日立秋,送客夜歸雨作》
宋朝·楊萬里
青天赤日更黃埃,迎送紛紛正往來。
一夜炎蒸無計奈,三更風(fēng)雨領(lǐng)秋回。
人生作麼禁寒暑,世事何如付酒杯。
遮莫髯間點霜雪,何曾筆下減瓊瑰。
3、《立秋》
南北朝·周弘讓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4、《皖城逢立秋》
明朝·鄧云霄
鄉(xiāng)程迢遞杳難期,又見江亭一葉飛。
日月不饒孤客鬢,煙霞長護釣魚磯。
杜蘅遠望愁堪結(jié),鴻雁南還喜并歸。
欲挽銀河洗殘暑,夜來涼露濕征衣。
5、《六月二十八日立秋》
元朝·方回
平生為客太匆匆,已上西江又復(fù)東。
只信一朝飛舴艋,何知五度落梧桐。
絕憐牛女常遭謗,粗足莼鱸不嘆窮。
世外世間異天壤,政須深谷臥秋風(fēng)。
立秋的古詩詞9
《立秋》
宋代·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fēng)。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
唐代·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
宋代·方回
暑赦如聞降德音,一涼歡喜萬人心。
雖然未便梧桐落,終是相將蟋蟀吟。
初夜銀河正牛女,詰朝紅日尾觜參。
朝廷欲覓玄真子,蟹舍漁蓑煙雨深。
《立秋》
宋代·方岳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fēng)情。
一涼轉(zhuǎn)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立秋》
明代·周玉如
白帝嚴金駕,乘風(fēng)下紫微。
德惟宣湛露,令即屏炎輝。
乍驚青梧落,將催赤雁飛。
何須賦團扇,恩顧似君稀。
《立秋二首·對酒聊同楚人醉》
宋朝·張耒
對酒聊同楚人醉,哦詩惟聽越吟聲。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風(fēng)聽曉鶯。
《立秋后》
宋朝·蘇轍
伏中苦熱焦皮骨,秋后清風(fēng)渥肺肝。
天地不仁誰念爾,身心無著偶能安。
詩書久為消磨日,毛褐還須準擬寒。
謾許百年知到否,相從一日且盤桓。
《閏六月,立秋后暮熱,追涼郡圃二首·上得城來眼頓明》
宋朝·楊萬里
上得城來眼頓明,暮山爭獻數(shù)炎青。
垂楊舞罷西風(fēng)葉,一葉多時獨未停。
《立秋日登樂游園》
唐朝·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颯涼風(fēng)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山居秋暝》
唐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初秋》
唐朝·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fēng)習(xí)習(xí)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秋風(fēng)引》
唐朝·劉禹錫
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立秋的古詩詞10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絕塞,大火復(fù)西流。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
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已費清晨謁,那成長者謀。
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樹濕風(fēng)涼進,江喧水氣浮。
禮寬心有適,節(jié)爽病微瘳。主將歸調(diào)鼎,吾還訪舊丘。
廣德二年秋在嚴武幕中作。院中,節(jié)度使府署。
山云行絕塞,大火復(fù)西流①。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②。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③。已費清晨謁,那成長者謀④。
(敘立秋逢雨,在院有感也。借籌,時為參軍。長者,指嚴公,言不能成就其謀也。此及下段,皆一景一情疊敘,上下相應(yīng)。)
、佟对姟罚骸捌咴铝骰!弊ⅲ骸按蠡,心星也,七月則此星西流!薄蹲髠鳌罚骸盎皙q西流,司歷過也。”②謝靈運詩:“華屋非蓬居!敝x脁詩:“朔風(fēng)吹飛雨,蕭條江上來!薄对姟罚骸帮L(fēng)雨蕭蕭。”③《留侯世家》:“臣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雹芎弥\而成,子為長者慮,句中兩用《語》、《孟》。
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樹濕風(fēng)涼進,江喧水氣浮。禮寬心有適,節(jié)爽病微瘳。主將歸調(diào)鼎①,吾還訪舊丘②。
。〒嵩褐杏昃,思及草堂也。北戶、南樓,幕府宮室,樹濕、江喧,雨時景象。訪舊丘,復(fù)尋花溪也。此章,上下各八句。)
、佟稘h官儀》:“三臺助鼎調(diào)味!迸:搿妒撑e歌》:“鹽梅既濟鼎鉉調(diào)!雹谶舊丘,黃生謂隨武回京。按:《破船》詩云“緬邈懷舊丘”,本指草堂,此可相證。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立秋的古詩詞11
1、《甲子立秋·其二》
明朝·李孫宸
海國知秋早,涼生萍末風(fēng)。
候蟲吟四壁,疏雨落孤桐。
齒任衰遲逼,心憐少壯同。
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籠。
2、《病中立秋》
明朝·林士元
三伏初收展病扉,夜深風(fēng)露漾霏微。
碧梧已應(yīng)金空落,大□新隨斗指飛。
燕倦客思違綠野,蓮知老至退紅衣。
玉簫萬里堪腸斷,何處滄洲映紫薇。
3、《立秋偶作》
宋朝·蘇轍
十年憂患本誰知,慚愧仙翁有舊期。
度嶺還家天許我,斸山種粟我尤誰。
秋風(fēng)欲踐故人約,春氣潛通病樹滋。
心似死灰須似雪,眼看多事亦奚為。
4、《暮熱游荷池上五首·也不多時便立秋》
宋朝·楊萬里
也不多時便立秋,寄聲殘暑速拘收。
瘦蟬有得許多氣,吟落斜陽未肯休。
5、《六月十三日立秋》
宋朝·楊萬里
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風(fēng)半點無。
旋汲井花澆睡眼,灑將荷葉看跳珠。
立秋的古詩詞12
立秋
劉言史〔唐代〕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譯文
從這天的早晨起,暑氣消去,秋風(fēng)陣陣而起。
天闊云高夏色已收,樹木在風(fēng)中作響,是秋天的聲音。
注釋
茲晨:這個清晨;蛘攥F(xiàn)在的清晨。
流火:七月流火,暑去秋來的'意思。戒流火,應(yīng)指同義。
商飆:秋風(fēng)的意思。
劉言史簡介
劉言史(約公元742年至813年間),唐代詩人。藏書家,趙州邯鄲人。約公元742年至813年間,約自唐玄宗天寶元年至憲宗元和八年間在世。少尚氣節(jié),不舉進士。與李賀同時,工詩,美麗恢贍,自賀外世莫能比。亦與孟郊友善。初客鎮(zhèn)襄,嘗造節(jié)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詞藝,特加敬異卒后,葬于襄陽。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詩六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曾旅游金陵、瀟湘、嶺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軍節(jié)度使時,頗好文學(xué),為之請官,詔授棗強縣令,世稱“劉棗強”,但未就任。
立秋的古詩詞13
1、《七月朔日立秋》
清朝·乾隆
恰是雙秋始,還看半歲分。
祝融猶戀暑,列缺已驅(qū)云。
花氣承濃露,林光翻薄曛。
蟬聲辭夏往,蛩意報人聞。
籌歲西成近,惜陰乙夜勤。
伊犁萬里外,凱唱早還軍。
2、《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朝·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yīng)同此日情。
3、《立秋日登烏石山和幕府楊子承韻》
元朝·薩都剌
海國山四圍,繁華坐消歇。
樓觀沉夕陽,鴻雁下秋色。
水邊無麗人,石上多古刻。
感此暮歸遲,秋露滿山白。
4、《立秋·其一》
清朝·黃任
一夕得秋氣,商聲颯幾回。
西風(fēng)不可觸,千籟萬山來。
百感起遙集,流年驚暗催。
井梧何太急,飛葉上平臺。
5、《七夕立秋寫懷》
清朝·袁懋功
七年逢七夕,具在異鄉(xiāng)時。
歲序添潦倒,天心惜別離。
雁來歸夢遠,秋到落梧知。
不盡凄其意,星河隱樹枝。
立秋的古詩詞14
1.《早秋客舍》
唐代:杜牧
風(fēng)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xiāng)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2.《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觀國
不肯樓邊著畫船,載將詩酒入風(fēng)煙。
浪花濺白疑飛鷺,荷芰藏紅似小蓮。
醒醉夢,喚吟仙。
先秋一葉莫驚蟬。
白云鄉(xiāng)里溫柔遠,結(jié)得清涼世界緣。
3.《宣府逢立秋》
清·計東
秋氣吾所愛,邊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慣,擁被五更殘。
風(fēng)自長城落,天連大漠寬。
摩霄羨鷹隼,健翮爾飛搏。
4.《新秋》
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謾起悲。
5.《立秋日》
唐代: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
6.《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代: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fēng)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飚起,閑境入幽情。
回?zé)粢姉Q,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
所思渺千里,云外長洲城。
7.《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代: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yīng)同此日情。
8.《重疊金·壬寅立秋》
宋代:黃升
西風(fēng)半夜驚羅扇。蛩聲入夢傳幽怨。
碧藕試初涼。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許雙鴛宿。
又是五更鐘。鴉啼金井桐。
9.《舟中立秋》
清代:施閏章
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
陰云沉岸草,急雨亂灘舟。
時事詩書拙,軍儲嶺海愁。
洊饑今有歲,倚棹望西疇。
10.《立秋》
宋代:釋道璨
碧樹蕭蕭涼氣回,一年懷抱此時開。
槿花籬下占秋事,早有牽牛上竹來。
11.《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代: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fēng)。
12.《立秋日與陸華原于縣界南館送鄒十八》
(唐)武元衡
風(fēng)入昭陽池館秋,片云孤鶴兩難留。
明朝獨向青山郭,唯有蟬聲催白頭。
13.《六月二十三日立秋喜聞賊平鎮(zhèn)將凱回歸府官俱》
。ㄔ┓交
亂起杏花落,賊平梧葉飛。
頓忘三伏暑,竟解萬山圍。
大將傷流矢,諸軍曳血衣。
先登不如此,焉得凱歌歸。
14.《和王卿立秋即事》
(唐)司空曙
秋宜何處看,試問白云官。暗入蟬鳴樹,微侵蝶繞蘭。
向風(fēng)涼稍動,近日暑猶殘。九陌浮埃減,千峰爽氣攢。
換衣防竹暮,沈果訝泉寒。宮響傳花杵,天清出露盤。
高禽當(dāng)側(cè)弁,游鮪對憑欄。一奏招商曲,空令繼唱難。
15.《立秋后自京歸家》
(唐)李郢
籬落秋歸見豆花,竹門當(dāng)水岸橫槎。
松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燈對絳紗。
盡日抱愁跧似鼠,移時不動懶于蛇。
西江近有鱸魚否,張翰扁舟始到家。
16.《立秋日登樂游園》
(唐)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颯涼風(fēng)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17.《望秦川》
唐·李頎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歸歟嘆,凄其霜露濃。
18.《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19.《立秋二絕》
宋代: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fēng)賀立秋。
20.《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代:納蘭性德
盼銀河迢遞,驚入夜,轉(zhuǎn)清商。
乍西園蝴蝶,輕翻麝粉,暗惹蜂黃。炎涼。
等閑瞥眼,甚絲絲、點點攪柔腸。
應(yīng)是登臨送客,別離滋味重嘗。
疑將。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
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荷裳。
被風(fēng)暗剪,問今宵、誰與蓋鴛鴦。
從此羈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螀。
21.《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22.《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
唐代:李紳
深夜星漢靜,秋風(fēng)初報涼。
階篁淅瀝響,露葉參差光。
冰兔半升魄,銅壺微滴長。
薄帷乍飄卷,襟帶輕搖飏。
此際昏夢清,斜月滿軒房。
屣履步前楹,劍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號鼓互相望。
獨坐有所思,夫君鸞鳳章。
天津落星河,一葦安可航。
龍泉白玉首,魚服黃金裝。
報國未知效,惟鵜徒在梁。
裴回顧戎旃,顥氣生東方。
衰葉滿欄草,斑毛盈鏡霜。
羸牛未脫轅,老馬強騰驤。
吟君白雪唱,慚愧巴人腸。
23.《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宋代:陸游
半饑半飽隨時過,無客無書盡日閑。
童子貪眠呼不省,貍奴戀暖去仍還。
立秋的古詩詞15
1、《立秋二絕·折枝楸葉起園瓜》
宋朝·范成大
折枝楸葉起園瓜,赤小如珠咽井花。
洗濯煩襟酬節(jié)物,安排笑口問生涯。
2、《立秋日作》
清朝·乾隆
已識山中早晚涼,今朝況復(fù)立秋當(dāng)。
如何午熱為孤注,疑是金官讓末光。
桐葉庭邊想影落,草蟲砌下覺聲楊。
農(nóng)占晴雨紛如訟,歷驗原來亦鮮償。
3、《立秋有感》
宋朝·白玉蟾
溪年急似箭,日月跳如丸。
炎皇初解印,白帝又彈冠。
方旦喜無暑,教人又怕寒。
人生中如許,不覺鼻頭酸。
4、《二十二日立秋夜行泊林皇港二首·吳楚封疆接》
宋朝·張耒
吳楚封疆接,東南澤國寬。
江流秋日盡,山對暮云閑。
囊有離騷賦,頭余騎省斑。
前秋聊把酒,一笑且開筵。
5、《立秋后三日得二侄并侄孫家書》
宋朝·程公許
萬里書來印籀紅,慰情何但萬金同。
縣絲性命幸存活,發(fā)地生涯甘阨窮。
老去憂心長似醉,秋來衰鬢亂飛蓬。
故園未有西歸日,且愿平安信數(shù)通。
【立秋的古詩詞】相關(guān)文章:
立秋的經(jīng)典古詩詞07-25
立秋的古詩詞01-28
(合集)立秋的古詩詞06-21
立秋最美古詩詞04-30
[優(yōu)]立秋的古詩詞07-15
關(guān)于立秋古詩詞08-15
立秋古詩詞(精選35首)06-28
立秋的古詩詞50首08-08
立秋節(jié)氣古詩詞08-15
立秋的古詩詞(優(yōu)選15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