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懷古的古詩
懷古的古詩
更新時間:2024-07-31 13:07:15
  • 相關(guān)推薦
懷古的古詩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懷古的古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懷古的古詩1

  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

  注解

 。、支離:猶流離。

 。、東北風塵際:指安祿山叛亂時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風塵:比喻戰(zhàn)亂。

 。场⑽逑路褐赶艘路煌。五溪:雄溪、芟、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貴州兩省接界處,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說自己與溪人共處。

 。、羯胡:指安祿山。安祿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種。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丁⒃~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贰⑶椅催:飄泊異地,欲歸不得。

  8、庾信兩句:庾信,梁朝詩人,字子山,新野(今屬河南)人。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懷鄉(xiāng)關(guān)之思,曾作《哀江南賦》以寄其意。這里把安祿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鄉(xiāng)國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譯文

  戰(zhàn)亂之際,我在東北一帶顛沛流離;

  輾轉(zhuǎn)入蜀,更是居無定處漂泊東西。

  我在三峽的樓臺,留滯了不少日月;

  在湘貴交界,與五溪夷人共處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變,終究不可信賴;

  詞客常憂亂傷時,我仍然流落外地。

  撫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蕭條索寞;

  他晚年的詩斌,驚動江關(guān)傳之千里。

  賞析

  這五首是詠古跡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詩。作者于代宗大歷元年(766),先后游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跡,對于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情懷。

  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開首詠懷的是庾信,這是因為詩人對庾信的詩賦推崇備至,極為傾倒。他曾經(jīng)說:“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當時他即將有江陵之行,情況與庾信漂泊有相通之處。

  首聯(lián)寫安史之亂起,漂泊入蜀居無定處。頷聯(lián)寫流落三峽、五溪,與夷人共處。頸聯(lián)寫安祿山狡猾反復,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飄泊異地,欲歸不得,恰似當年的庾信。末聯(lián)寫庾信晚年《哀江南賦》極為凄涼悲壯,暗寓自己的鄉(xiāng)國之思。全詩寫景寫情,均屬親身體驗,深切真摯,議論精當,耐人尋味。

懷古的古詩2

  懷古詩的特點是有感于某一歷史遺跡,凡游覽古跡而觸發(fā)感慨的作品就屬于“懷古”一類。張養(yǎng)浩在潼關(guān)道上行進,望西都而興感,這就是“潼關(guān)懷古”的命題所在。這支曲子題為懷古,實際上重在傷今。

  潼關(guān):古代關(guān)名,最古稱桃林塞,后漢時置潼關(guān),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境。關(guān)城雄踞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之要沖,素為兵家必爭之地。自唐到明清,為了潼關(guān)的.安全,沿禁溝兩岸夯筑方形土臺十二個,是防御性的軍事堡壘,與潼關(guān)城相連接,故稱十二連城。

  西都:指陜西長安。東漢時建都洛陽,逐以長安為西都。

懷古的古詩3

  古詩原文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譯文翻譯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yīng)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注釋解釋

  岸:指江岸邊。

  危檣(qiáng):高豎的桅桿。危,高。檣,船上掛風帆的桅桿。

  獨夜舟:是說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夜泊江邊。

  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月涌:月亮倒映,隨水流涌。大江:指長江。

  名豈:這句連下句,是用“反言以見意”的手法寫的。杜甫確實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卻偏說不是,可見另有抱負,所以這句是自豪語。休官明明是因論事見棄,卻說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這句是自解語了。

  官應(yīng)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被罷退。應(yīng),認為是、是。

  飄飄:飛翔的樣子,這里含月“飄零”、“飄泊”的意思,因為這里是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辭去節(jié)度參謀職務(wù),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嚴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攜家由成都乘舟東下,經(jīng)嘉州(今四川樂山)、榆州(今重慶市)至忠州(今四川忠縣)。此詩約為途中所作。

  詩文賞析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孤獨地停泊著。當時離成都是迫于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jié)度使參謀職務(wù),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死去。處此凄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里不是空泛地,而是寓情于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在這兩個寫景句中寄寓著詩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認為是“開襟曠遠”(浦起龍《讀杜心解》),有人認為是寫出了“喜”的感情(見《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顯,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凄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diào)了詩的字面意思,這就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jīng)常使用的。如《·小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多么動人!

  詩的后半是“書懷”。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里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yīng)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擠。這里表現(xiàn)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關(guān)于這一聯(lián)的含義,黃生說是“無所歸咎,撫躬自怪之語”(《杜詩說》),仇兆鰲說是“五屬自謙,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詳注》),恐怕不很妥當。最后兩句說,飄然一身象個什么呢?不過象廣闊的天地間的一只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這一聯(lián)借景,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鼻榫盎ゲ仄湔,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寫宜于表達詩人所要抒發(fā)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寫情,而是在寫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這首《》詩,就是古典詩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個范例。

  全詩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詩意境雄渾,氣象萬千。用景物之間的對比,烘托出一個獨立于天地之間的飄零形象,使全詩彌漫著深沉凝重的孤獨感。這正是詩人身世際遇的寫照。

  大歷三年(768年),遲暮之年的詩人終于乘舟出了,來到湖北荊門,心境不免孤寂。此詩開頭四句寫“旅夜”:岸上有細草微風,江上只有一葉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遙望原野,遠處天與地似乎相接了,天邊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蕩蕩東流,一輪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隨著江水的流動而浮蕩著。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來描寫原野的'廣闊,用“月涌”來形容大江的東流,形象而細致地描繪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廣闊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見出原野的廣闊。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動;也只因江水的流動,才能感到“月涌”!靶谴埂薄ⅰ霸掠俊笔且约毮伔Q闊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個宏闊非凡寧靜孤寂的江邊夜境。

  后四句書“懷”:“名豈文章著”,聲名不因政治抱負而顯著,反因文章而顯著,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說“豈”,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實現(xiàn)的憤慨。說“官應(yīng)老病休”,詩人辭去官職,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詩人沒有直接說出。說“應(yīng)”當,本是不應(yīng)當,正顯出老詩人悲憤的心情。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只沙鷗。以沙鷗自況,乃自傷飄泊之意。

懷古的古詩4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____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____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____劉禹錫《烏衣巷》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____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____杜甫《蜀相》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

  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飛熊。____查德卿《蟾宮曲·懷古》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____韋莊《臺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____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____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____崔顥《黃鶴樓/登黃鶴樓》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____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別》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____韋莊《臺城》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____李商隱《詠史二首·其二》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____李白《越中覽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____許渾《金陵懷古》

  千古英雄同一嘆,傷懷豈止為蛾眉!____沈約《昭君辭》

  誰知萬里客,懷古正躊躕。____陳子昂《峴山懷古》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____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____杜甫《貧交行》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____張耒《和端午》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____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____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從來幽怨應(yīng)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____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____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

  自從一閉風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____李益《隋宮燕》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____韋莊《金陵圖》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____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____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____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____張昪《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____高啟《吊岳王墓》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____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____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其一》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____李白《行路難三首》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____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____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____王勃《滕王閣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____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____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____葉夢得《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臺。____倪瓚《人月圓·傷心莫問前朝事》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____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____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____陳維崧《南鄉(xiāng)子·邢州道上作》

懷古的古詩5

  1、《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2、《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臺城》

  唐劉禹錫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4、《江南》

  唐杜牧

  車書混一業(yè)無窮,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過,惆悵閑吟憶庾公。

  5、《閶門》

  唐韋應(yīng)物

  獨鳥下高樹,遙知吳苑園。

  凄涼千古事,日暮倚閶門。

  6、《吳宮》

  唐陸龜蒙

  香徑長洲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

  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7、《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8、《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9、《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元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0、《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1、《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2、《人月圓吳門懷古》

  元張可久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歸興,香柑紅樹,鱸銀絲,白家池館,吳宮花草,可似當時,最憐人處,啼鳥夜月,猶怨西施。

  13、《館娃宮懷古》

  唐皮日休

  艷骨已成蘭麝土,宮墻依舊壓層崖。

  弩臺雨壞逢金鏃,香徑泥銷露玉釵。

  硯沼只留溪鳥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蘇麋鹿真閑事,須為當時一愴懷。

  14、《折桂令長沙懷古》

  元盧摯

  朝瀛洲暮艤湖濱,向衡麓尋詩,湘水尋春,澤國紉蘭,汀州搴若,誰為招魂,空目斷蒼梧暮云,黯黃陵寶瑟凝塵,世態(tài)紛紛,千古長沙,幾度詞臣。

  15、《登鹿門山懷古》

  唐孟浩然

  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

  沙禽近方識,浦樹遙莫辨。

  漸至鹿門山,山明翠微淺。

  巖潭多屈曲,舟楫屢回轉(zhuǎn)。

  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

  金澗餌芝術(shù),石床臥苔蘚。

  紛吾感耆舊,結(jié)攬事攀踐。

  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

  白云何時去,丹桂空偃蹇。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

  16、《月夜金陵懷古》

  唐李白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業(yè)大江流。

  綠水絕馳道,青松摧古丘。

  臺傾鳷鵲觀,宮沒鳳凰樓。

  別殿悲清暑,芳園罷樂游。

  一聞歌玉樹,蕭瑟后庭秋。

  17、《江南懷古》

  唐杜牧

  車書混一業(yè)無窮,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過,惆悵閑吟憶庾公。

  18、《西江懷古》

  唐杜牧

  上吞巴漢控瀟湘,怒似連山凈鏡光。

  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箠更荒唐。

  千秋釣舸歌《明月》,萬里沙鷗弄夕陽。

  范蠡清塵何寂寞,好風唯屬往來商

懷古的古詩6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 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 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 楓葉落紛紛。

 。1)賞析詩歌頷聯(lián)的“空”字。(3分)

 。2)詩歌以“楓葉落紛紛”為結(jié)句有何妙處?(4分)

 。3)李白的詩歌長于以虛寫實、虛實結(jié)合,《蜀道難》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寫出了蜀道的'奇麗驚險。這首詩歌中李白也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請具體指出。(3分)

  參考答案:

 。1)空,白白的。詩人登舟望月,空闊渺遠的境界很容易觸發(fā)人對于古今的聯(lián)想。(1分)此時此地此景讓詩人聯(lián)想起了謝尚聞袁宏詠史的典故,聯(lián)系自身實際,頓生懷才不遇之感,于是用了“空”字。(1分)從結(jié)構(gòu)上來說,“空”字有引出下文之作用。(1分)

 。2)①詩人想象明朝掛帆離去的情景。在颯颯秋風中,片帆高掛,客舟即將離開江渚;楓葉紛紛飄落,象是無言地送著寂寞離去的行舟。秋色秋聲,進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懷。②以景結(jié)情,造成一種悠然不盡的神韻,讓人回味無窮。(每點2分)

  (3)“登舟望秋月”是實,“憶謝將軍”是虛;“余亦能高詠”是實,“斯人不可聞”是虛;“牛渚西江夜, 青天無片云”是實,“明朝掛帆席, 楓葉落紛紛”是虛。(每點1分)

 。4)以前兩聯(lián)為例,分析“空”字是怎樣把寫景與抒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

 。5)這首詩的后兩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心情?

  參考答案:

 。4)第一聯(lián)寫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烘托出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第二聯(lián)正面懷古,一個“空”字使作者知音難尋、懷才不遇之情與上聯(lián)空寂之景交融一起。

 。5)既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孤獨落寞,又表達了自信、曠達(灑脫、豪放)之情。

懷古的古詩7

  踏一小徑去幽庭

  四周青山環(huán)繞

  池塘碧水清波

  腳下石階路緩緩

  云上飛鴿情脈脈

  輕問幾處塘邊草

  不語卻知春已到

  細步庭院古人遠

  書桌陳舊墨硯閑

  隨壁畫啼鳥望去

  竟忘其為墨幾點

  若是前朝有此景

  遍地可醉唐詩人

  猶觀古時風和月

  不關(guān)今之晝與夜

懷古的古詩8

  古詩簡介

  《坡羊·懷古》是作者路過時寫的。《·傳》說:“天歷二年,關(guān)中,饑民相食,特拜為陜西行臺中丞。登車就道,遇饑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痹凇瓣P(guān)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翻譯/譯文

  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的)波濤像發(fā)怒似的洶涌。潼關(guān)外有,內(nèi)有,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陷于思索之中。從秦漢宮遺址經(jīng)過,引發(fā)無限,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注釋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guān)懷古”是標題。本文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6年版。)

 、凭:聚攏;包圍

 、桥:指波濤洶涌

 、壬胶颖砝: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關(guān)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guān)外有,內(nèi)有。

 、射P(guān):古關(guān)口名,現(xiàn)屬陜西省潼關(guān)縣,關(guān)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非常險要。

 、饰鞫:指(今陜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稱長安為西都,為東都。

 、塑P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靜。

  ⑻傷心:令人傷心的事,形容詞作動詞。

  ⑼秦漢經(jīng)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陜西省境內(nèi)潼關(guān)的西面。經(jīng)行處,經(jīng)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⑽宮闕:宮殿。闕,皇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吓d:指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穩(wěn)固。

  賞析/鑒賞

  張養(yǎng)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他隱居后,決意不再涉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陜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yīng)命。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勞而殉職。他死后,“關(guān)中之人,哀之如先”(《元史·張養(yǎng)浩傳》)。《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便寫于應(yīng)召往關(guān)中的途中。

  作品鑒賞

  《潼關(guān)懷古》是張養(yǎng)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shù)性完美結(jié)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guān)懷古》韻味最為沉郁,色彩最為濃重。

  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guān)雄偉險要的形勢。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峰巒如聚:形容重巖疊嶂,群山密集,綿亙不斷。②「山河」句:言潼關(guān)外有黃河,內(nèi)有華山,形勢十分險要。潼關(guān):在今陜西潼關(guān)縣北,歷代皆為軍事要地。

  張養(yǎng)浩于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因關(guān)中旱災,任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途經(jīng)潼關(guān),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本層描寫潼關(guān)壯景,生動形象。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guān)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一“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xiàn)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因地勢險要,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xiàn)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潼關(guān)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一“怒”字讓讀者耳邊回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水是無的,而“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芭弊诌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人吊古傷今而產(chǎn)生的滿腔之情。為此景所動,第三句寫渲關(guān)位于群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除隘之處。“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關(guān)之氣勢雄偉窺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暗示潼關(guān)的險峻,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fā)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寫作者途徑潼關(guān)時的之感。西都:指關(guān)中一帶,周、秦、漢、北朝、隋、唐等朝均在這里建都。躊躇:原指猶豫不決,徘徊不前。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競摹咕洌貉越(jīng)過秦漢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興亡,引起無窮的傷感!笇m闕」句:言在無數(shù)的戰(zhàn)亂中,過去的宮殿已經(jīng)化為了一片焦土。宮,宮殿。闕,王宮前的望樓。

  寫從關(guān)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chǎn)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點出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吊古跡,思緒萬千,激憤難平。“望西都,意躊躇”,寫作者駐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作家身處潼關(guān),西望舊朝故都長安,西都”即長安,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昌盛。昔日的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怎能不令詩人躊躕傷心呢?曾經(jīng)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它的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過記載,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涼,萬千滋味涌上心頭,遙想當年,秦之阿房,漢之未央,規(guī)模宏大,彌山縱谷,可如今崇麗之宮闕,寸瓦尺專皆蕩然無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wù),他不禁感慨萬千。第六、七句“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點出無限傷感的原因!皩m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是何等令人“傷心”啊!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的慘烈圖景讀者很容易想象。在這里概括了歷代帝業(yè)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這里作者面對繁華過后的廢墟所發(fā)出的“傷心”實乃。為秦漢舊朝統(tǒng)治者悲涼,恐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三輔黃圖》:“,亦曰阿城;菸耐踉鞂m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guī)恢三百余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八百余里!焙髞硪魍,“燒秦宮室,火三不滅”。見《·本紀》。故曰:“阿房一炬”。)這種局面是他們不曾想到的吧!同時亦為百姓悲涼,秦漢的一宮一闕都凝聚了天下無數(shù)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漢王朝為彰顯一個時代的輝煌,集國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卻隨著秦漢王朝的滅亡而化為焦土。輝煌過去,隨即而來是朝代的變換.百姓在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讓作家沉重的說出第三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千古流傳的語句。

  第三層(末四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倢懽髡叱镣吹母锌簹v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zhàn)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jié)論。三層意思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樣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边@句話?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笔侨,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如果這首曲子的曲意僅僅停留在“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上,那么它僅僅宣揚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與其它懷(與《洛陽懷古》“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山坡羊》“興,也任他;亡,也任他!薄稇压拧贰摆A,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壁w慶善《長安懷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薄笆欠浅蓴∞D(zhuǎn)頭空”)的主題并無多大區(qū)別。在否定歷史的同時,也否定了積極有為的態(tài)度。正因為最后兩句就使得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題材的其它作品。這首曲可貴之處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關(guān)懷,有對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與關(guān)懷。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滅亡之際戰(zhàn)亂頻仍,民不聊生。“興”,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筑,開馳道,造官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芭d,百姓苦”一句,發(fā)人所未發(fā),深刻而警策。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jié),不論“興”、“亡”受苦的都是百姓。歸納總結(jié):這首小令語言精練,形象鮮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個元散曲中的優(yōu)秀作品。

  《潼關(guān)懷古》中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xiàn)實: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復雜的感情要結(jié)合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才能理解。張養(yǎng)浩自幼才學過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獻書,被提拔,后任堂邑縣尹、監(jiān)察御史等職,因評時政,得罪當權(quán)者被,為避禍不得不隱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禮部。50歲時辭官歸隱于濟南莊,關(guān)中旱災時被重新任命,趕赴陜西救賑災民。多年的宦沉浮,讓他把都參破,不再在意統(tǒng)治者對自己的`評判;濟南云莊的歸隱生活,不僅讓他欣賞禮贊的光,更讓他體察民生只艱辛;尊奉民本之思想,讓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剛正不阿、仗義執(zhí)言的性格,讓他有勇氣面對現(xiàn)實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懷古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種憂民之心使他“到官,傾囊以賑災民,每撫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边@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真實的本性和真實的生活,也是當時社會所難得一見的。

  張養(yǎng)浩特殊的仕途經(jīng)歷,決定了他的懷古散曲中有一種參破功名富貴的思想,《驪山懷古》中寫到“贏,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薄堵尻枒压拧分袑懙健肮,也不長;名,也不長!薄稇压拧分袑懙健氨闶蔷矄静粦(yīng);便是臣,也喚不應(yīng)!边@些曲中張養(yǎng)浩把勝負之數(shù)、功名之分、之際,看成了毫無差別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說富貴無常、人生如夢。只有《潼關(guān)懷古》以難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會里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代的統(tǒng)治者對人實行民族歧視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實行取士制度,況且這種制度也是平的,這就造成下層讀書人在很大程度上對元統(tǒng)治者失去信心,對社會缺少責任感,所以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時代地烙印:他們或感傷古王朝之覆,發(fā)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嘆古今之巨變,流露對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歲月流逝,抒發(fā)個人沉淪不遇之憂情。惟有《潼關(guān)懷古》洋溢著沉重的滄桑感和時代感。

  從作品內(nèi)容、作家其他懷古作品、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三個層面上看,《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都表現(xiàn)為一份難得的沉重。

懷古的古詩9

  古詩原文

  君王不可見,芳草舊宮春。

  猶帶羅裙色,青青向楚人。

  詩文賞析

  春草宮是隋煬帝所建的離宮,它的故址在江蘇省江都縣境內(nèi)。宮以春草命名,可見此地春色芳草之濃盛。此詩也正是從芳草春色入筆,就春色芳草的點染來抒發(fā)懷古之情。

  自然的規(guī)律是嚴峻無情的,歷史的法則是嚴峻無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煬帝終被人民前進的激浪吞沒。面對久已消沉的隋宮廢殿遺墟,詩人在首句發(fā)出“君王不可見”的感慨,這既是對歷史法則的深刻揭示,也同時深含著對暴君隋煬帝的鞭笞。昔日豪華的樓臺亭閣早已不見,唯有茂盛的“芳草”在“舊宮”廢墟中迎著春日瘋長著,“芳草”是作者在詩中展示的最顯著最明亮的可見物,這是緊扣詩題“春草宮”而來的,“芳草”二字不僅僅形象地展示出昔日“春草宮”今貌,而且也十分巧妙地把傷今懷古的主題自然順暢地引入了自然的法規(guī)和歷史的法則序列中!按翰輰m”雖然在歷史的進程中成為廢殿遺墟,但一年一度草木枯榮,春色依然濃烈地妝扮著這里。

  “羅裙色”是從第二句中的“芳草”聯(lián)想而引出來的,“芳草”在春色中的艷麗和花枝招展,自然使人想起昔日這里宮妃羅裙顏色,“猶帶”從語法上來看把“芳草”與“羅裙”進行了自然地承上啟下式的連接,而更主要的是把讀者的思路從眼前所見之景物而一下子轉(zhuǎn)入對歷史的回顧和思考中去,從詩意上緊緊地扣住了“懷古”的詩題,結(jié)句“青青向楚人”,又從歷史的回顧中回到眼前“青青”的“芳草”,春回人間青青的芳草隨意根植生長在楚地,它的心意還是向著“楚人”的。昔日春草宮所在的江都古為東楚地,所以詩人把這里的人稱為“楚人”,這自然是從“懷古”的角度,把筆鋒擴展得很遠,伸到歷史的'深層中去了。人民是歷史的主人,自然歷史前進的軌跡是向著人民心愿的。詩人在這里把“青青”的“芳草”擬人化,是為請出這里的自然景物作證來闡明歷史前進的嚴峻軌跡。年年春意宛然,而惟不見當年的隋煬帝,結(jié)句不僅補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詩意也進入了一個回環(huán)往復的奇妙境界之中。

懷古的古詩10

  懷古詩鑒賞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

  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jié)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xiàn)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yè)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xiàn)實。

  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標志:

  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

  2.內(nèi)容特點:

 、俦磉_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②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蹜n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但由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鼙瘒@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懷古的古詩11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⑵,金陵王氣黯然收⑶。

  千尋鐵鎖沉江底⑷,一片降幡出石頭⑸。

  人世幾回傷往事⑹,山形依舊枕寒流⑺。

  今逢四海為家日⑻,故壘蕭蕭蘆荻秋⑼。

  注釋

 、盼魅剑何挥诮窈笔↑S石市,又名道士洑,山體突出到長江中,因而形成長江彎道,站在山頂猶如身臨江中。

 、仆鯙F:晉益州刺史。一作西晉。益州:晉時郡治在今成都。晉武帝謀伐吳,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為城,起樓,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墙鹆辏航衲暇,當時是吳國的都城。王氣:帝王之氣。黯然:一作漠然。

 、惹よF鎖沉江底:東吳末帝孫皓命人在江中軒鐵錐,又用大鐵索橫于江面,攔截晉船,終失敗。尋:長度單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頭:王濬率船隊從武昌順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頭城,吳主孫皓到營門投降。

 、嗜耸缼谆貍拢阂蛔骰脑分两裆。

 、苏砗鳎阂蛔髡斫。

 、探穹辏阂蛔鲝慕。

  ⑼四海為家兩句:如今國家統(tǒng)一,舊時的壁壘早已荒蕪。

  1、首聯(lián)中哪兩個字用得好?簡析。

  答案:

 、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進軍,符合歷史事實的意思;又有西晉攻下了東吳的意思; 收字,寫出了東吳的望風披靡。

 、 益州金陵,相距遙遙,一下即收,何其速也!兩字對舉就渲染出一方是聲勢赫赫,一方是聞風喪膽。

  2、頷聯(lián)將晉吳之戰(zhàn)的形勢從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繪?運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① 從形象上看,一橫一豎,一下沉一高揚;從色彩上看,一邊是晉軍燒毀鐵鎖的沖天火光,一邊是投降的白旗;從氣氛上,晉軍得勝趾高氣揚,東吳兵敗無限凄慘。

  ②對比的手法。在對比中寫出了戰(zhàn)爭雙方的強弱,更寫出了勝利者那種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敗者黯然失色,倉皇逃竄的神態(tài)。

  3、這首律詩以蘆葦在秋風中顫抖著,發(fā)出了悲鳴作結(jié),妙在哪里?請結(jié)合原詩作簡要的分析。

  答案:它妙在含有余不盡之意,這破敗荒涼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嗎?他們最終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其諷刺入木三分,而詩人對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勢力的警告可謂義正辭嚴。(不能用一般的敘史或論史的手法來考慮怎樣回答,只能從懷古詩景物描寫的角度來分析。)

 。4)這首詩開頭四句敘述王濬伐吳這一史實,運用了什么手法?試作簡要分析。

  答:運用了對比手法,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寫出了吳國的金陵王氣在王濬大軍摧枯拉朽般的攻勢之下不堪一擊的這一段歷史。詩人借用典故,懷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統(tǒng)、四海一家是歷史的必然這樣的主題思想。

 。5)這首詩結(jié)尾一句寫景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請作簡要賞析。

  答案:詩人以景襯情,感慨不盡之意寄于言外。往日的軍事堡壘西塞山,如今已荒廢在一片秋風蘆荻之中,破敗荒涼的西塞山恰似那些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最終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其諷刺入木三分,而詩人對割據(jù)一方的藩鎮(zhèn)勢力的`警告可謂義正辭嚴。

  賞析:

  《西塞山懷古》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此詩懷古傷今。前四句,寫西晉滅吳的歷史故事,表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是歷史之必然,闡發(fā)了事物興廢決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寫西塞山,點出它之所以聞名,是因為曾經(jīng)是軍事要塞,而今山形依舊,可是人事全非,拓開了詩的主題。最后寫今日四海為家,江山統(tǒng)一,象六朝那樣的分裂,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

  全詩敘說的內(nèi)容是歷史上的事實,狀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實景,抒發(fā)的感嘆是詩人胸中的真情。詩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襯,相長相生,營造出一種含蘊半瞻的蒼涼意境,給人以沉郁頓挫之感。

懷古的古詩12

  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

  注解

  1、支離:猶流離。

  2、東北風塵際:指安祿山叛亂時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風塵:比喻戰(zhàn)亂。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貴州兩省接界處,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說自己與溪人共處。

  5、羯胡:指安祿山。安祿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種。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詞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還:飄泊異地,欲歸不得。

  8、庾信兩句:庾信,梁朝詩人,字子山,新野(今屬河南)人。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懷鄉(xiāng)關(guān)之思,曾作《哀江南賦》以寄其意。這里把安祿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鄉(xiāng)國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譯文

  戰(zhàn)亂之際,我在東北一帶顛沛流離;

  輾轉(zhuǎn)入蜀,更是居無定處漂泊東西。

  我在三峽的樓臺,留滯了不少日月;

  在湘貴交界,與五溪夷人共處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變,終究不可信賴;

  詞客常憂亂傷時,我仍然流落外地。

  撫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蕭條索寞;

  他晚年的詩斌,驚動江關(guān)傳之千里。

  賞析

  這五首是詠古跡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詩。作者于代宗大歷元年(766),先后游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跡,對于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情懷。

  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開首詠懷的是庾信,這是因為詩人對庾信的詩賦推崇備至,極為傾倒。他曾經(jīng)說:“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當時他即將有江陵之行,情況與庾信漂泊有相通之處。

  首聯(lián)寫安史之亂起,漂泊入蜀居無定處。頷聯(lián)寫流落三峽、五溪,與夷人共處。頸聯(lián)寫安祿山狡猾反復,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飄泊異地,欲歸不得,恰似當年的.庾信。末聯(lián)寫庾信晚年《哀江南賦》極為凄涼悲壯,暗寓自己的鄉(xiāng)國之思。全詩寫景寫情,均屬親身體驗,深切真摯,議論精當,耐人尋味。

懷古的古詩13

  【教學設(shè)想】

  新課程必修四第二單元有三首古詩,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一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另兩首是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健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三首詩歌都是詠史懷古詩。這類詩歌的特點是運用典故達到傷己、傷今、反思等目的。用典只是手法、過程,而不是目的。學生要學會通過分析表面的典故,理解作者的主旨和用意所在。這一節(jié)課,就是通過總結(jié),幫助學生找到用典手法到詠史抒懷的通道,從而達到理解作者感情、讀懂詩歌的目的。

  【教學目標】

  一、能夠準確找出詠史懷古詩的古今連接點;

  二、理解詩歌內(nèi)容,說出詩歌中“用典懷古”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找到古今連接點,掌握懷古詩的三個作用。

  【教學方法】

  講練結(jié)合、練習總結(jié)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堂內(nèi)容】

  一、課堂導入:(展示)

  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 ——余秋雨

  是啊,多少煙塵歷史中,多少歷史詩歌里。今天,讓我們一起伴著詩人的心跳,去感受歷史的滄桑,聆聽詩歌的回音。

  二、方法總結(jié):

  1、什么是懷古詩?(展示)

  懷古詩就是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怎樣讀懂懷古詩?

  在理解時要注意抓。阂粋接點、三種線索

  一個接點:找對接點。讀懂懷古詩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歷史事實、有關(guān)人物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關(guān)注這些典故中的人、事與作者的際遇的連接點。

  3、舉例分析,尋找連接點。(展示)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幽州臺”是一個對接點,它是個典故,講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它連著重用人才而筑黃金臺的燕昭王和多次進諫而不被采用的陳子昂,運用了對比傷己手法。這個對接點讓我們體會到作者空懷抱國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吶喊。

  《詠懷古跡》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一是王昭君的出塞與杜甫的“飄泊西南天地間”,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宮而不得恩寵與杜甫“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悲劇命運。詩中的明妃就是詩人自己,詩人自己就像當年的明妃。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挖掘二者連接點(討論練習):丞相祠(杜甫——諸葛亮)

  主旨:詩人以古人自比,以諸葛亮自況。通過對比既表現(xiàn)了對諸葛亮的欽佩與贊美之情,還包括因沒有實現(xiàn)夢想而表現(xiàn)出來的惋惜之情。在對比中流露出失落,在同病相憐中感受共鳴。

  4、概括分析,確定三條線索。(展示)

  懷古詩中透露的作者的情感線索無外乎三條:懷人傷己、懷古傷今、理性反思

  總結(jié)一:懷人傷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與際遇和作者有了某種相似性或相反性,觸發(fā)點在古人,落腳點在自己。

  分類:①對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負,建功業(yè),得遂心愿。自己卻因為某種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盡其用,從而有郁郁寡歡乃至消極遁世之心。

  舉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被貶)

  連接點:赤壁——同有匡濟天下之心的蘇軾和周郎。

  周瑜:英才年少而令“檣櫓灰飛煙滅”。

  自己:雙鬢染霜而功業(yè)未就,已過不惑之年,卻“心在天山,身老黃州”。

  強烈的對比生發(fā)出濃重的.“人生如夢”的感慨。

 、谕∠鄳z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xiàn)自己的不得意。

  例:李商隱《賈生》

  總結(jié)二:懷古傷今。古代以寒士為主流的詩人,在心懷濟天下拯黎民的念頭而去關(guān)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時,常借寫古跡、古事來表達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切、熱情、不滿或是警戒的一類詩歌。懷古盡管觸點在古,但實際上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強烈關(guān)注。作者身置其中,發(fā)一己感慨。

  舉例:《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作者之所以追念項羽,不僅僅是作者有那種巾幗豪杰之氣,還因為當時南宋小朝廷很多人偏安一隅,不思北伐,這讓作者想起英雄項羽。這是一個聲明,是一種譏刺,更是一種吶喊。對比之下,詩作的含義自然比較明白:豎子茍且偷安,時代呼喚英雄。

  分類:①古盛今衰型:繁華遠去,只留荒蕪,物換星移,世事滄桑。

  舉例:《越中攬古》李白

  越王勾踐滅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至今只有鷓鴣飛。

  ②物是人非型:風景依舊,朱顏已改。物是人非,諷今傷今。

  舉例:《石頭城》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總結(jié)三:理性反思。前兩類詩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發(fā)一己之感慨。這一種,作者跳出來,站在歷史的高度,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懷古詩小結(jié)

  內(nèi)容分類

  懷人傷己懷古傷今理性反思

  思想感情

  感慨壯志難酬,懷才不遇;

  昔盛今衰的傷感,物事人非的滄桑;借古諷今的感傷。

  理性反思,啟迪后人。

  表現(xiàn)手法

  用典

  答題方法

  找準連接點,把握其作用。

  在懷古詩中,詠史懷古是動因,言志抒懷才是最終的旨歸。在鑒賞時,只要我們能緊扣住詩中“古”“史”的典故,抓住一個對接點和三條情感線索,就不難解讀懷古詩的真諦。

懷古的古詩14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翔。

  交甫懷環(huán)佩,婉孌有芬芳。

  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

  傾城迷下蔡,容好結(jié)中腸。

  感激生憂思,萱草樹蘭房。

  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qū)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春秋非有托,富貴焉常保。

  清露被皋蘭,凝霜沾野草。

  朝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

  平生少年時,輕薄好弦歌。

  西游咸陽中,趙李相經(jīng)過。

  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

  驅(qū)馬復來歸,反顧望三河。

  黃金百鎰盡,資用?喽。

  北臨太行道,失路將如何。

  昔聞東陵瓜,近在青門外。

  連畛距阡陌,子母相鉤帶。

  五色曜朝日,嘉賓四面會。

  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

  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

  炎暑惟茲夏,三旬將欲移。

  芳樹垂綠葉,青云自逶迤。

  四時更代謝,日月遞參差。

  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

  愿覩卒歡好,不見悲別離。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回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

  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饑。

  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

  豈為夸譽名,憔悴使心悲。

  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

  黃鵠游四海,中路將安歸。

  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

  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樹林。

  良辰在何許,凝霜沾衣襟。

  寒風振山岡,玄云起重陰。

  鳴鴈飛南征,鶗鴂發(fā)哀音。

  素質(zhì)游商聲,凄愴傷我心。

  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輕薄閑游子,俯仰乍浮沉。

  方式從狹路,僶俛趨荒淫。

  焉見王子喬,乘云翔鄧林。

  獨有延年術(shù),可以慰我心。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

  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骎骎。

  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進荒淫。

  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尋。

  一為黃雀哀,淚下誰能禁。

  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流盻發(fā)姿媚,言笑吐芬芳。

  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衣裳。

  愿為雙飛鳥,比翼共翱翔。

  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登高臨四野,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岡岑,飛鳥鳴相過。

  感慨懷辛酸,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

  求仁自得仁,豈復嘆咨嗟。

  開秋兆涼氣,蟋蟀鳴床帷。

  感物懷殷憂,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辭將訴誰。

  微風吹羅袂,明月耀清暉。

  晨雞鳴高樹,命駕起旋歸。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

  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

  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岡,萬代同一時。

  千秋萬歲后,榮名安所之。

  乃悟羨門子,噭噭令自嗤。

  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

  綠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

  走獸交橫馳,飛鳥相隨翔。

  是時鶉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

  覊旅無儔匹,俛仰懷哀傷。

  小人計其功,君子道其常。

  豈惜終憔悴,詠言著斯章。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

  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

  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

  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懸車在西南,羲和將欲傾。

  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為咸池暉,蒙汜受其榮。

  豈知窮達士,一死不再生。

  視彼桃李花,誰能久熒熒。

  君子在何計,嘆息未合幷。

  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纖羅衣,左右佩雙璜。

  修容耀姿美,順風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舉袂當朝陽。

  寄顏云霄閑,揮袖凌虛翔。

  飄飖恍惚中,流眄顧我傍。

  悅懌未交接,晤言用感傷。

  楊朱泣歧路,墨子悲染絲。

  揖讓長離別,飄飖難與期。

  豈徒燕婉情,存亡誠有之。

  蕭索人所悲,禍釁不可辭。

  趙女媚中山,謙柔愈見欺。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于心懷寸陰,羲陽將欲冥。

  揮袂撫長劍,仰觀浮云征。

  云間有玄鶴,抗志揚哀聲。

  一飛沖青天,曠世不再鳴。

  豈與鶉鷃游,連翩戲中庭。

  夏后乘靈輿,夸父為鄧林。

  存亡從變化,日月有浮沉。

  鳳皇鳴參差,伶?zhèn)惏l(fā)其音。

  王子好簫管,世世相追尋。

  誰言不可見,青鳥明我心。

  東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陽。

  六龍服氣輿,云蓋切天綱。

  仙者四五人,逍遙晏蘭房。

  寢息一純和,呼噏成露霜。

  沐浴丹淵中,照耀日月光。

  豈安通靈臺,游瀁去高翔。

  殷憂令志結(jié),怵惕常若驚。

  逍遙未終晏,朱華忽西傾。

  蟋蟀在戶牖,蟪蛄號中庭。

  心腸未相好,誰云亮我情。

  愿為云間鳥,千里一哀鳴。

  三芝延瀛洲,遠游可長生。

  拔劍臨白刃,安能相中傷。

  但畏工言字,稱我三江旁。

  飛泉流玉山,懸車棲扶桑。

  日月徑千里,素風發(fā)微霜。

  勢路有窮達,咨嗟安可長。

  朝登洪坡顛,日夕望西山。

  荊棘被原野,羣鳥飛翩翩。

  鸞鹥時棲宿,性命有自然。

  建木誰能近,射干復嬋娟。

  不見林中葛,延蔓相勾連。

  周鄭天下交,街術(shù)當三河。

  妖冶閑都子,煥耀何芬葩。

  玄發(fā)發(fā)朱顏,睇眄有光華。

  傾城思一顧,遺視來相夸。

  愿為三春游,朝陽忽蹉跎。

  盛衰在須臾,離別將如何。

  若花耀四海,扶桑翳瀛洲。

  日月經(jīng)天涂,明暗不相讎。

  窮達自有常,得失又何求。

  豈效路上童,攜手共遨游。

  陰陽有變化,誰云沉不浮。

  朱鱉躍飛泉,夜飛過吳洲。

  俛仰運天地,再撫四海流。

  系累名利場,駑駿同一辀。

  豈若遺耳目,升遐去殷憂。

  昔余游大梁,登于黃華顛。

  共工宅玄冥,高臺造青天。

  幽荒邈悠悠,凄愴懷所憐。

  所憐者誰子,明察自照妍。

  應(yīng)龍沈冀州,妖女不得眠。

  肆侈陵世俗,豈云永厥年。

  驅(qū)車出門去,意欲遠征行。

  征行安所如,背棄夸與名。

  夸名不在己,但愿適中情。

  單帷蔽皎日,高樹隔微聲。

  讒邪使交疏,浮云令晝冥。

  嬿婉同衣裳,一顧傾人城。

  從容在一時,繁華不再榮。

  晨朝奄復暮,不見所歡形。

  黃鳥東南飛,寄言謝友生。

  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壹。

  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戰(zhàn)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

  夾林非吾有,朱宮生塵埃。

  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

  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

  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

  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

  一日復一夕,一夕復一朝。

  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

  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

  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一日復一朝,一昏復一晨。

  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飄淪。

  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

  對酒不能言,凄愴懷酸辛。

  愿耕東皋陽,誰與守其真。

  愁苦在一時,高行傷微身。

  曲直何所為,龍蛇為我鄰。

  世務(wù)何繽紛,人道苦不遑。

  壯年以時逝,朝露待太陽。

  愿攬羲和轡,白日不移光。

  天階路殊絕,云漢邈無梁。

  濯發(fā)旸谷濱,遠游昆岳傍。

  登彼列仙岨,采此秋蘭芳。

  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誰言萬事囏,逍遙可終生。

  臨堂翳華樹,悠悠念無形。

  彷徨思親友,倐忽復至冥。

  寄言東飛鳥,可用慰我情。

  嘉時在今辰,零雨灑塵埃。

  臨路望所思,日夕復不來。

  人情有感慨,蕩漾焉能排。

  揮涕懷哀傷,辛酸誰語哉。

  炎光延萬里,洪川蕩湍瀨。

  彎弓掛扶桑,長劍倚天外。

  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

  視彼莊周子,榮枯何足賴。

  捐身棄中野,烏鳶作患害。

  豈若雄杰士,功名從此大。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驅(qū)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

  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

  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zhàn)場。

  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

  垂聲謝后世,氣節(jié)故有常。

  混元生兩儀,四象運衡璣。

  曒日布炎精,素月垂景輝。

  晷度有昭回,哀哉人命微。

  飄若風塵逝,忽若慶云晞。

  修齡適余愿,光寵非己威。

  安期步天路,松子與世違。

  焉得凌霄翼,飄飖登云湄。

  嗟哉尼父志,何為居九夷。

  天網(wǎng)彌四野,六翮掩不舒。

  隨波紛綸客,泛泛若浮鳧。

  生命無期度,朝夕有不虞。

  列仙停修齡,養(yǎng)志在沖虛。

  飄飖云日間,邈與世路殊。

  榮名非己寶,聲色焉足娛。

  采藥無旋返,神仙志不符。

  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躊躇。

  王業(yè)須良輔,建功俟英雄。

  元凱康哉美,多士頌聲隆。

  陰陽有舛錯,日月不當融。

  天時有否泰,人事多盈沖。

  園綺遯南岳,伯陽隱西戎。

  保身念道真,寵耀焉足崇。

  人誰不善始,尠能克厥終。

  休哉上世士,萬載垂清風。

  鴻鵠相隨飛,飛飛適荒裔。

  雙翮臨長風,須臾萬里逝。

  朝餐瑯玕實,夕宿丹山際。

  抗身青云中,網(wǎng)羅孰能制。

  豈與鄉(xiāng)曲士,攜手共言誓。

  儔物終始殊,修短各異方。

  瑯玕生高山,芝英耀朱堂。

  熒熒桃李花,成蹊將夭傷。

  焉敢希千術(shù),三春表微光。

  自非凌風樹,憔悴烏有常。

  幽蘭不可佩,朱草為誰榮。

  修竹隱山陰,射干臨增城。

  葛藟延幽谷,綿綿瓜瓞生。

  樂極消靈神,哀深傷人情。

  竟知憂無益,豈若歸太清。

  鷽鳩飛桑榆,海鳥運天池。

  豈不識宏大,羽翼不相宜。

  招搖安可翔,不若棲樹枝。

  下集蓬艾間,上游園圃籬。

  但爾亦自足,用子為追隨。

  生命辰安在,憂戚涕沾襟。

  高鳥翔山岡,燕雀棲下林。

  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

  崇山有鳴鶴,豈可相追尋。

  鳴鳩嬉庭樹,焦明游浮云。

  焉見孤翔鳥,翩翩無匹羣。

  死生自然理,消散何繽紛。

  步游三衢旁,惆悵念所思。

  豈為今朝見,恍惚誠有之。

  澤中生喬松,萬世未可期。

  高鳥摩天飛,凌云共游嬉。

  豈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時。

  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萊。

  誰云君子賢,明達安可能。

  乘云招松喬,呼噏永矣哉。

  丹心失恩澤,重德喪所宜。

  善言焉可長,慈惠未易施。

  不見南飛燕,羽翼正差池。

  高子怨新詩,三閭悼乖離。

  何為混沌氏,倐忽體貌隳。

  十日出旸谷,弭節(jié)馳萬里。

  經(jīng)天耀四海,倐忽潛蒙泛。

  誰言焱炎久,游沒何行俟。

  逝者豈長生,亦去荊與杞。

  千歲猶崇朝,一餐聊自已。

  是非得失間,焉足相譏理。

  計利知術(shù)窮,哀情遽能止。

  自然有成理,生死道無常。

  智巧萬端出,大要不易方。

  如何夸毘子,作色懷驕腸。

  乘軒驅(qū)良馬,憑幾向膏粱。

  被服纖羅衣,深榭設(shè)閑房。

  不見日夕華,翩翩飛路旁。

  夸談快憤懣,情慵發(fā)煩心。

  西北登不周,東南望鄧林。

  曠野彌九州,崇山抗高岑。

  一餐度萬世,千歲再浮沈。

  誰云玉石同,淚下不可禁

  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

  黃鵠呼子安,千秋未可期。

  獨坐山嵓中,惻愴懷所思。

  王子一何好,猗靡相攜持。

  悅懌猶今辰,計校在一時。

  置此明朝事,日夕將見期

  貴賤在天命,窮達自有時。

  婉孌佞邪子,隨利來相欺。

  孤思損惠施,但為讒夫蚩。

  鹡鸰鳴云中,載飛靡所期。

  焉知傾側(cè)士,一旦不可持。

  驚風振四野,回云蔭堂隅。

  床帷為誰設(shè),幾杖為誰扶。

  雖非明君子,豈闇桑與榆。

  世有此聾聵,芒芒將焉如。

  翩翩從風飛,悠悠去故居。

  離麾玉山下,遺棄毀與譽。

  危冠切浮云,長劍出天外。

  細故何足慮,高度跨一世。

  非子為我御,逍遙游荒裔。

  顧謝西王母,吾將從此逝。

  豈與蓬戶士,彈琴誦言誓。

  河上有丈人,緯蕭棄明珠。

  甘彼藜藿食,樂是蓬蒿廬。

  豈效繽紛子,良馬騁輕輿。

  朝生衢路旁,夕瘞橫術(shù)隅。

  歡笑不終宴,俛仰復欷歔。

  鑒茲二三者,憤懣從此舒。

  儒者通六藝,立志不可干。

  違禮不為動,非法不肯言。

  渴飲清泉流,饑食幷一簞。

  歲時無以祀,衣服?嗪。

  屣履詠南風,缊袍笑華軒。

  信道守詩書,義不受一餐。

  烈烈褒貶辭,老氏用長嘆。

  少年學擊劍,妙伎過曲城。

  英風截云霓,超世發(fā)奇聲。

  揮劍臨沙漠,飲馬九野坰。

  旗幟何翩翩,但聞金鼓鳴。

  軍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念我平常時,悔恨從此生。

  平晝整衣冠,思見客與賓。

  賓客者誰子,倐忽若飛塵。

  裳衣佩云氣,言語究靈神。

  須臾相背棄,何時見斯人。

  多慮令志散,寂寞使心憂。

  翱翔觀陂澤,撫劍登輕舟。

  但愿長閑暇,后歲復來游。

  朝出上東門,遙望首陽基。

  松柏郁森沉,鸝黃相與嬉。

  逍遙九曲間,徘徊欲何之。

  念我平居時,郁然思妖姬。

  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濱。

  朱顏茂春華,辯慧懷清真。

  焉見浮丘公,舉手謝時人。

  輕蕩易恍惚,飄飖棄其身。

  飛飛鳴且翔,揮翼且酸辛。

  塞門不可出,海水焉可浮。

  朱明不相見,奄昧獨無侯。

  持瓜思東陵,黃雀誠獨羞。

  失勢在須臾,帶劍上吾丘。

  悼彼桑林子,涕下自交流。

  假乘汧渭間,鞍馬去行游。

  洪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

  尊卑設(shè)次序,事物齊紀綱。

  容飾整顏色,磬折執(zhí)圭璋。

  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

  外厲貞素談,戶內(nèi)滅芬芳。

  放口從衷出,復說道義方。

  委曲周旋儀,姿態(tài)愁我腸。

  北臨干昧溪,西行游少任。

  遙顧望天津,駘蕩樂我心。

  綺靡存亡門,一游不再尋。

  儻遇晨風鳥,飛駕出南林。

  漭瀁滛光中,忽忽肆荒淫。

  休息晏清都,超世又誰禁。

  人知結(jié)交易,交友誠獨難。

  險路多疑惑,明珠未可干。

  彼求饗太牢,我欲幷一餐。

  損益生怨毒,咄咄復何言。

  有悲則有情,無悲亦無思。

  茍非嬰網(wǎng)罟,何必萬里畿。

  翔風拂重霄,慶云招所晞。

  灰心寄枯宅,曷顧人間姿。

  始得忘我難,焉知嘿自遺。

  木槿榮丘墓,煌煌有光色。

  白日頹林中,翩翩零路側(cè)。

  蟋蟀吟戶牖,蟪蛄鳴荊棘。

  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衣裳為誰施,俛仰自收拭。

  生命幾何時,慷慨各努力。

  修涂馳軒車,長川載輕舟。

  性命豈自然,勢路有所由。

  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憂。

  親昵懷反側(cè),骨肉還相讎。

  更希毀珠玉,可用登遨游。

  橫術(shù)有奇士,黃駿服其箱。

  朝起瀛洲野,日夕宿明光。

  再撫四海外,羽翼自飛揚。

  去置世上事,豈足愁我腸。

  一去長離絕,千歲復相望。

  猗歟上世士,恬淡志安貧。

  季葉道陵遲,馳騖紛垢塵。

  寗子豈不類,楊歌誰肯殉。

  棲棲非我偶,徨徨非己倫。

  咄嗟榮辱事,去來味道真。

  道真信可娛,清潔存精神。

  巢由抗高節(jié),從此適河濱。

  梁東有芳草,一朝再三榮。

  色容艷姿美,光華耀傾城。

  豈為明哲士,妖蠱諂媚生。

  輕薄在一時,安知百世名。

  路端便娟子,但恐日月傾。

  焉見冥靈木,悠悠竟無形。

  秋駕安可學,東野窮路旁。

  綸深魚淵潛,矰設(shè)鳥高翔。

  泛泛乘輕舟,演漾靡所望。

  吹噓誰以益,江湖相捐忘。

  都冶難為顏,修容是我常。

  茲年在松喬,恍惚誠未央。

  咄嗟行至老,僶俛?鄳n。

  臨川羨洪波,同始異支流。

  百年何足言,但苦怨與讎。

  讎怨者誰子,耳目還相羞。

  聲色為胡越,人情自逼遒。

  招彼玄通士,去來歸羨游。

  昔有神仙士,乃處射山阿。

  乘云御飛龍,噓噏嘰瓊?cè)A。

  可聞不可見,慷慨嘆咨嗟。

  自傷非儔類,愁苦來相加。

  下學而上達,忽忽將如何。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

  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

  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侖西,何時復回翔。

  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

  出門望佳人,佳人豈在茲。

  三山招松喬,萬世誰與期。

  存亡有長短,慷慨將焉知。

  忽忽朝日隤,行行將何之。

  不見季秋草,摧折在今時。

  昔有神仙者,羨門及松喬。

  噏習九陽間,升遐嘰云霄。

  人生樂長久,百年自言遼。

  白日隕隅谷,一夕不再朝。

  豈若遺世物,登明遂飄飖。

  墓前熒熒者,木槿耀朱華。

  榮好未終朝,連飚隕其葩。

  豈若西山草,瑯玕與丹禾。

  垂影臨增城,余光照九阿。

  寧微少年子,日久難咨嗟。

懷古的古詩15

  古詩原文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詩文賞析

  薛寶琴對自己幼年經(jīng)歷的夸耀和這些懷古詩的總的情調(diào)比較低沉是一致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經(jīng)每況愈下了,否則她不會前來投靠賈府。不過,她眼前所過的總還是貴族小姐的奢華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將隨著四大家族的`沒落而到來,那時候她還會再一次走得遠遠的,而且將以十分感傷的心情來回憶大觀園的生活。

  這首《懷古絕句·交趾懷古》在小說中的寓意實際上是說賈元春的。頭四個字,《紅樓夢》脂硯齋版本一律作“銅鑄金鏞”,這肯定是原文。后人為切合“交趾”、“馬援”,改成“銅柱金城”,這樣改,以史實說是改對了,從寓意說是改錯了,因為作者用“金鏞”是為了隱指宮闈。漢代張衡《東京賦》中有“宮懸金鏞”的句子;南朝齊武帝則置金鐘于景陽宮,令宮人聞鐘聲而起來梳妝。要宮妃黎明即起,就是為了“振紀綱”?傊,首句與賈元春“冊子”中所說的“榴花開處照宮闈”用意相同!奥晜骱M狻本渑c她所作燈謎中說爆竹如雷,震得人恐妖魔懼一樣,都比喻賈元春進封貴妃時的煊赫聲勢。馬援正受皇帝的恩遇而忽然病死于遠征途中,這也可以說是“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望家鄉(xiāng),路遠山高”。但由于賈元春之死詳情莫知,詩末句的隱義也就難以索解了。

  《懷古絕句》不是真正的詠史詩,也不是純粹為了發(fā)思古之幽情而制的春燈謎。它對歷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鑒賞,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說人物的歷史觀。

【懷古的古詩】相關(guān)文章:

懷古絕句·馬嵬懷古_古詩大全12-27

家國情懷古詩03-30

遣懷古詩詞鑒賞01-23

《楚江懷古》古詩詞鑒賞02-22

《夜泊牛渚懷古》古詩原文及賞析01-28

西塞山懷古古詩原文翻譯和賞析01-21

《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古詩詞鑒賞03-09

描寫懷古的詩句11-27

赤壁懷古說課稿02-11

秋之懷古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