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江南》古詩詞鑒賞
《江南》古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07-05 06:56:19
  • 相關(guān)推薦
《江南》古詩詞鑒賞

  在學(xué)習(xí)、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江南》古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南》古詩詞鑒賞1

  原文: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注釋譯文:

  譯文當(dāng)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聽到你的演唱,欣賞到你的文采。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時節(jié),沒有想到能在這時巧遇你這位老相識。

  注釋

 、爬铨斈辏禾拼囊魳芳,受唐玄宗賞識,后流落江南。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學(xué)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尋常:經(jīng)常。

 、谴蘧牛捍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jiān),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dāng)時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龜年原來受賞識。

 、冉希哼@里指今湖南省一帶。

  ⑸落花時節(jié):暮春,通常指陰歷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飄零,社會的凋弊喪亂都在其中。君:指李龜年。

  賞析:

  詩是感傷世態(tài)炎涼的。李龜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書監(jiān)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shù)。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后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注:開元時期為713年—741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nèi)涵卻無限豐滿。

  李龜年是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龜年,是在“開口詠鳳凰”的少年時期,正值所謂“開元全盛日”。當(dāng)時王公貴族普遍愛好文藝,杜甫即因才華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書監(jiān)崔滌的延接,得以在他們的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藝術(shù)家,既是特定時代的產(chǎn)物,也往往是特定時代的標(biāo)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龜年正是和鼎盛的開元時代、也和他自己充滿浪漫情調(diào)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緊緊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幾十年之后,他們又在江南重逢。這時,遭受了八年動亂的唐王朝業(yè)已從繁榮昌盛的頂峰跌落下來,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輾轉(zhuǎn)漂泊到潭州,“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極為凄涼;李龜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勝景,為人歌數(shù)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明皇雜錄》)。這種會見,自然很容易觸發(fā)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積著的無限滄桑之感。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痹娙穗m然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這兩句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當(dāng)事者心目中,這兩個文藝名流經(jīng)常雅集之處,是鼎盛的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詩人對“全盛日”的美好回憶。當(dāng)年詩人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shù)明星,是“尋常”而不難“幾度”的,多年過后回想起來,簡直是不可企及的夢境了。這里所蘊含的天上人間之隔的感慨,讀者是要結(jié)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的。兩句詩在迭唱和詠嘆中,流露了詩人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戀,猶如要拉長回味的時間。

  夢一樣的回憶,畢竟改變不了眼前的現(xiàn)實!罢墙虾蔑L(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憋L(fēng)景秀麗的江南,在承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詩人真正置身其間,所面對的竟是滿眼凋零的“落花時節(jié)”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落花時節(jié)”,如同是即景書事,又如同是別有寓托,寄興在有意無意之間。這四個字,暗喻了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但詩人絲毫沒有在刻意設(shè)喻,這種寫法顯得特別渾成無跡。加上兩句當(dāng)中“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一轉(zhuǎn)一跌,更在字里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江南好風(fēng)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一位老歌唱家與一位老詩人在飄流顛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風(fēng)光,點綴著兩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時代滄桑的一幅典型畫圖。它無情地證實“開元全盛日”已經(jīng)成為歷史陳跡,一場翻天覆地的大動亂,使杜甫和李龜年這些經(jīng)歷過盛世的人,淪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詩人寫到“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這樣“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愿多說,顯得蘊藉之極。清代沈德潛評此詩:“含意未申,有案未斷!痹娙诉@種“未申”之意對于有著類似經(jīng)歷的當(dāng)事者李龜年,是不難領(lǐng)會的;對于后世善于知人論世的讀者,也不難把握。像《長生殿·彈詞》中李龜年所唱的“當(dāng)時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凄涼滿眼對江山”等等,盡管反復(fù)唱嘆,意思并不比杜詩更多,倒很像是劇作家從杜甫的詩中抽繹出來的一樣。

  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lián)結(jié)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盡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卻表現(xiàn)出了給唐代社會物質(zhì)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陰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zāi)難和心靈創(chuàng)傷?梢哉f“世運之治亂,華年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孫洙評)。正如同舊戲舞臺上不用布景,觀眾通過演員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極廣闊的空間背景和事件過程;又像小說里往往通過一個人的命運,反映一個時代一樣。這首詩的成功創(chuàng)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藝術(shù)概括力和豐富生活體驗的大詩人那里,絕句這樣短小的體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現(xiàn)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時,又能達(dá)到舉重若輕、渾然無跡的藝術(shù)境界。

《江南》古詩詞鑒賞2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shù)的樓臺全籠罩在風(fēng)煙云雨中。

  賞析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詩一開頭,詩人放開視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個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寫作上,詩人首先運用了映襯的手法,把“紅花”與“綠葉”搭配,并用一個“映”字,從視角上突出了“江南春”萬紫千紅的景象。同時,詩人也從聲音的角度,通過聽覺,表現(xiàn)出江南春天鶯歌燕舞的熱鬧場面。詩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間上擴大詩歌的審美境界,而且為后面的描寫奠定了基礎(chǔ)。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吧焦鄙匠恰V感藿ㄔ谏铰吹某浅!熬破臁敝腹糯频晖饷鎾斓幕献印_@一句的.意思是說,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這里詩人運用了列錦的修辭手法,描寫了進(jìn)入眼簾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這幾個物由大到小,不但表現(xiàn)出一定空間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獨有的建筑特色。特別是一個“風(fēng)”字,不但增添了詩歌的動態(tài)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從而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人文氣息。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3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號稱杜紫薇。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晚唐詩人。晚唐時期的文學(xué)家、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jìn)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杜甫與李白區(qū)別開來,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江南》古詩詞鑒賞3

  古詩原文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譯文翻譯

  更深燭盡,燭光暗淡,畫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終于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夢中是我久別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時,江南雨季,我獨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著船外那蕭蕭的夜雨盡情的吹奏,時而聽見橋上驛亭邊人語,操著那久違的鄉(xiāng)音,訴說著難忘的故事。

  注釋解釋

  蘭燼:因燭光似蘭,故稱。燼:物體燃燒后剩下的部分。

  暗紅蕉:謂更深燭盡,畫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蕭蕭:同瀟瀟,形容雨聲。

  驛:驛亭,古時公差或行人暫歇處。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旅客思鄉(xiāng)之作。先寫旅邸的夜景,然后轉(zhuǎn)入夢境,通過對夢中江南暮春夜景繪聲繪色的描寫,詞人把自己的情緒全部隱藏到具體的景物背后,詩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筆之處,盡顯詞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之情。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薄疤m燼”,蘭膏燃燒的余燼。起二句八字寫夜深人靜,室內(nèi)昏暗,燈花已經(jīng)殘落,畫屏上鮮紅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燈光下,顏色也已顯得暗淡,這正是入睡的時刻。這是一個寂寞的夜晚,隱約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經(jīng)過這一鋪墊,下面便轉(zhuǎn)入了夢境的描寫。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焙笕溥M(jìn)入夢境,卻完全是另一種景象:夢中的江南,情調(diào)清朗,色彩明麗,梅子正熟,風(fēng)景絕佳。恰在這時,夜雨輕飄,船泊澤國,笛聲悠揚;人語驛橋,春水碧波。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聲音,還有人,這是一個多么令人難忘的夜晚!夢里夢外,都是夜景,但現(xiàn)實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蘊涵著絲絲哀怨;而夢中江南的夜,卻是那樣歡樂、愉快、醉人。今昔對比,作者對江南故鄉(xiāng)懷念的深情,隱約可見。

  全詞從室內(nèi)屏風(fēng)上的人工畫面、寫到室外江南水鄉(xiāng)真實的自然圖景,由繪色(紅蕉、黃梅)到繪聲(吹笛、人語、夜雨瀟瀟),亦即從視覺到聽覺,構(gòu)思新奇,意境清幽,動靜兼?zhèn)。詩人把自己的情感全灌注在用景物描繪所鑄成的形象畫面之中,含有不盡之意,令人思索玩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此白香山詞之警策也,景色是何等的鮮明,情調(diào)是何等的亢爽!借用蘇東坡的一句詩來評價它,正所謂“水光瀲滟晴方好”。相比之下,此篇顯得凄迷、柔婉,又是一種境界—“山色空濛雨亦奇”,換句話說,也就是“語語帶六朝煙水氣”(俞陛云《唐詞選釋》評語)。煙水氤氳,山色空濛,美就美在“朦朧”。能賞“朦朧”之美,然后可以讀此詞。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夜,已經(jīng)很深了。蘭燭燒殘,燒焦了的燭灺無人為剪,自拳自垂自落,余光搖曳不定。屏風(fēng)上猩紅色的美人蕉花,也隨之黯然,模糊不清了。這光景自然是一片朦朧。詞人就在這一片朦朧中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以下三句,便轉(zhuǎn)寫夢境。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薄懊纷狱S時雨如霧”(宋寇準(zhǔn)詩句),雨簾掩蔽下的江船是朦朧的,雨簾掩蔽下的驛、橋乃至橋上之人也是朦朧的。而這一切連同雨簾,又籠罩在夜幕之中。而這一切連同雨簾,連同夜幕,又隱沒在夢云縹緲之中。雨朦朧,夜朦朧,夢朦朧,朦朧而至于三重,真可謂極迷離倘恍之致了。還有那笛聲,那人語。笛聲如在明月靜夜高樓,當(dāng)然清越、瀏亮,但在瀟瀟夜雨江船,卻不免嗚嗚然,悶悶然。人語如于萬籟俱寂中側(cè)耳諦聽,雖則細(xì)細(xì)焉,絮絮焉,也還清晰可聞,但一經(jīng)與雨聲、笛聲相混,便隱隱約約、斷斷續(xù)續(xù),若有而若無了。詞中訴諸讀者的這些聽覺印象倘若轉(zhuǎn)換為視覺形象,仍然不外乎那兩個字—“朦朧”。

  隨著“朦朧詩”這一新流派在現(xiàn)代詩壇上的出現(xiàn),文學(xué)評論家們是非蜂起,對她褒貶不一。或以為“朦朧”即是“晦澀”的代名詞;矢λ蛇@首詞之美在“朦朧”,是指它的氣象“朦朧”,境界“朦朧”。就語句而言,她字字如在目前,一點也不流于“晦澀”的。披文見情,一讀便知詞人曾經(jīng)在風(fēng)光旖旎的江南水鄉(xiāng)生活和漫游過,江南水鄉(xiāng)的旖旎風(fēng)情給他留下了永遠(yuǎn)也不能夠忘懷的美好記憶,使他朝思暮想,使他魂牽夢縈,終至滿懷深情地飛動彩筆,寫出了風(fēng)流千古的清辭麗句。但“一讀便知”卻并不等于“一覽無余”,細(xì)細(xì)吟味,全詞還是很蘊藉、很耐咀嚼的。具體地說,上兩句只寫燭殘屏暗,而詞人在入夢前有一長段時間的展轉(zhuǎn)反側(cè),居然可知;下三句只寫夢中之愉悅,而詞人醒時之惆悵又可于言外得之。凡此都是藏鋒未露的含蓄之筆,不應(yīng)草草看過。除此之外,更有一樁費人思量之事,那就是此篇的主旨究為懷念江南之地呢,還是懷念江南之人?或者,懷地、懷人,兼而有之?筆者以為,作既懷其地、又懷其人,而以懷人為主理解,可能更接近事實。如果孤立地看這一篇,也許大多數(shù)讀者都會傾向于“懷地”說。但應(yīng)該十分注意,詞人寫了章法大致相同的兩首《夢江南》,她們當(dāng)是一對姊妹篇。據(jù)第二首中“夢見秣陵惆悵事,……雙髻坐吹笙”云云推斷,則此篇所寫,似乎也是當(dāng)年“秣陵”(今江蘇南京)之事;“人語驛邊橋”之“人”,或者就是詞人自己和他所鐘情的那位梳著“雙髻”的姑娘(“雙髻”,表明她還是待嫁的少女,當(dāng)是一名雛妓)吧?按照兩首詞中交代的節(jié)令,此篇所夢為“梅熟日”,亦即農(nóng)歷四、五月間;而下篇所夢則為“桃花柳絮滿江城”時,亦即暮春三月。若依時間順序編排,那么下篇應(yīng)前而此篇應(yīng)后,互相調(diào)換一下位置。果然如此,則“樓上寢”闋既已明白點出具體之地“秣陵”與具體之人“雙髻”少女,此篇就不必重出了,其所以泛稱“江南”而泛言“人語”的緣故,豈在此乎?

《江南》古詩詞鑒賞4

  原文

  江南曲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江南曲》

  趙玄荒院士楷書刻石拓片《江南曲》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譯文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

  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

  早知潮水的漲落這么守信,

  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

  注釋

  ①江南曲:古代歌曲名。詩題《江南曲》原是樂府《相和歌》的曲名,為《江南弄》七曲之一。這是一首很有民歌色彩的擬樂府。

  ②瞿塘賈:在長江上游一帶作買賣的商人。瞿(qú)塘:指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賈(gǔ):商人。

 、坻汗糯幼苑Q的謙詞。

 、艹庇行牛撼彼疂q落有一定的時間,叫“潮信”。

 、菖眱海撼彼疂q時戲水的人,或指潮水來時,乘船入江的人。

  賞析

  此詩用民歌體寫作。因為是民歌體,所以身為文人的李益有意用民間的口語寫作。整首詩明白如話,自始至終是一個商人婦自怨自艾,或是向人訴說的口吻。但是,整首詩明白如話,平易近人,那是指其語言而言,其內(nèi)容卻不平淡,而是平中有奇。[3]

  這首詩吸取了樂府民歌的長處,語言明白如話,卻又耐人尋味。詩歌以白描的手法敘述了一位商人婦的心聲。前二句從語言到內(nèi)容都是平易的,樸實無華的。得瞿塘的.商人,總是延誤我的約期,表現(xiàn)了一種自然樸素,甚至顯得沒有半點斧鑿痕跡的敘述口氣。然而,后二句語言還是平易的,依然樸實無華;而內(nèi)容卻陡起波折,忽發(fā)奇想,忽出奇語:早知潮水有信,悔不嫁給弄潮兒。那凌波逐浪的弄潮健兒,該是隨潮按時的來去,唯獨自己遠(yuǎn)出經(jīng)商的丈夫,卻屢屢延誤歸期,讓她多少次白白等待!芭眱骸敝辽贂S著有信的潮水按時到來,不至于“朝朝誤妾期”啊!她是僅僅取其如期而至這一點,并非對弄潮兒有特殊的好感,更非真的要嫁給弄潮兒。當(dāng)然,丈夫自有丈夫的難處,她也未必真愿嫁給弄潮兒(在湖水中搏擊、嬉戲的年輕人)。這一點她也未必不清楚,之所以發(fā)以出人意外的奇,出以始終未及的寄語,只是為了一吐長久的積怨,一泄所適匪人的悔恨。思之切,恨之深,思、恨到了極點,便可能忽發(fā)天真之想,忽出癡人之語。這是思婦在萬般無奈中生發(fā)出來的奇想!霸缰倍謱懗鏊脑沟纳铋L,不由得自傷身世,悔不當(dāng)初!凹夼c弄潮兒”,既是癡語,也是苦語,寫出了思婦怨悵之極的心理狀態(tài),雖然是想入非非,卻是發(fā)乎至情。這種基于愛憐的怨悵,源于相思的氣活,盡顯江南女子的嬌嗔之態(tài)。[1] [3] [4]

  這首詩運筆自然,但內(nèi)在的邏輯很嚴(yán)密。思婦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進(jìn)而生發(fā)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細(xì)膩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內(nèi)心矛盾。全詩感情真率,具有濃郁的民歌氣息。[4]此詩平中有奇。一是整首詩以平易的語言表現(xiàn)奇崛的內(nèi)容;二是以常語作為奇語。后二句是奇語,但又是常語,并未刻意雕琢,似乎率爾而言,脫口而出,卻成為傳誦千年的奇語名句。

《江南》古詩詞鑒賞5

  古詩原文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江南曲(李益)拼音版注音:

  jià dé qú táng gǔ , zhāo zhāo wù qiè qī 。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zǎo zhī cháo yǒu xìn , jià yǔ nòng cháo ér 。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譯文翻譯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

  早知潮水的漲落這么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

  注釋解釋

  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樂府《相和歌》曲名。這是一首擬樂府,寫得很有民歌色彩。

  瞿塘賈:在長江上游一帶作買賣的商人。瞿塘:指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賈:商人。

  妾: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

  潮有信:潮水漲落有一定的時間,叫“潮信”。

  弄潮兒:潮水漲時戲水的人,或指潮水來時,乘船入江的人。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出現(xiàn)了大量以閨怨為題材的詩作,這些是做主要有兩大內(nèi)容:一類是思征夫,另一類是怨商人。李益的這首《江南曲》就屬于此類閨怨詩。

  詩文賞析

  《江南曲》吸取了樂府民歌的長處,語言明白如話,卻又耐人尋味。詩歌以白描的手法敘述了一位商人婦的心聲。詩歌前兩句以平實見長,后兩句則想落天外,出語驚人:“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夫婿無信,而潮水有信,早知如此,應(yīng)當(dāng)嫁給弄潮之人!芭眱骸敝辽贂S著有信的潮水按時到來,不至于“朝朝誤妾期”啊!這是思婦在萬般無奈中生發(fā)出來的.奇想!霸缰倍謱懗鏊脑沟纳铋L,不由得自傷身世,悔不當(dāng)初!凹夼c弄潮兒”,既是癡語,也是苦語,寫出了思婦怨悵之極的心理狀態(tài),雖然是想入非非,卻是發(fā)乎至情。

  這首詩運筆自然,但內(nèi)在的邏輯很嚴(yán)密。思婦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進(jìn)而生發(fā)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細(xì)膩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內(nèi)心矛盾。全詩感情真率,具有濃郁的民歌氣息。

《江南》古詩詞鑒賞6

  1.江南古詩全文

  江南(漢樂府①)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②,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注釋】

 、 這是一首漢樂(yuè)府民歌。

  ② 田田:蓮葉茂盛的樣子。

  【注解】這首詩描寫了采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稑犯忸}》云:“《江南》,古辭,蓋美芳晨麗景,嬉游得時也!焙笏木溆弥貜(fù)的句式,表現(xiàn)了魚在蓮葉間穿梭往來的輕靈的樣子,傳達(dá)出采蓮人歡快的心情。古代詩歌中用“蓮”字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蓮”和“憐”同音,因此也借來表示“憐愛”的意思,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彼纬芏仡U的一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更賦予蓮花以品性高潔的形象,從此蓮被譽為“花中君子”。

  【作者小傳】樂府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shè)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dān)負(fù)采集民歌的任務(wù)。這些樂章、歌辭后來統(tǒng)稱為“樂府詩”或“樂府”。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它們多出自于下層人民群眾之口,反映了當(dāng)時某些社會矛盾,有較高的認(rèn)識價值;同時,其風(fēng)格直樸率真,不事雕琢,頗具獨特的審美意趣。

  2.請問小學(xué)語文《江南》,想像一下江南的景色怎么寫

  寶釵橫翠鳳, 千里香屏夢。 云雨已荒涼, 江南春草長。

  沉沉朱戶橫金鎖, 紗窗月影隨花過。 燭淚欲闌干, 落梅生晚寒。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愁脈脈。目斷江南江北。煙樹重重芳信隔。小樓山幾尺。細(xì)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簾外落花飛不得。東風(fēng)無氣力。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洞房昨夜春風(fēng)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江南相思引,多嘆不成音。 黃鶴西北去,銜我千里心。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 閑夢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蕭蕭。 人語驛邊橋。

  美睡宜人勝按摩,江南十月氣猶和。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 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箬。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沈魄。薰風(fēng)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

  水秀山清眉遠(yuǎn)長,歸來閑倚小閣窗。春風(fēng)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尋客嘗。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 風(fēng)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 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

  聞聽江南是酒鄉(xiāng),路上行人欲斷腸。誰知江南無醉意,笑看春風(fēng)十里香。

  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lán)霞遼海沈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箏柱。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

《江南》古詩詞鑒賞7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及注釋】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fēng)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1、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后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dāng)時已設(shè)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guī)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shè)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統(tǒng)治者觀風(fēng)察俗,了解民情厚薄。這些采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jīng)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后人稱為樂府詩。

  2、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

  3、可:在這里有“適宜” 、“正好”的意思。

  【賞析】

  這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fēng)味。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回旋反復(fù)的音調(diào),優(yōu)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diào),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多么秀麗的江南風(fēng)光!多么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化學(xué)的角度,我們又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首情歌,它隱含著青年男女相互嬉戲,追逐愛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魚兒,在蓮葉之間游來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進(jìn)青紗帳”?

  讀完此詩,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于此,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松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lǐng)略到了采蓮人內(nèi)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江南》古詩詞鑒賞8

  《夢江南·昏鴉盡》

  清朝:納蘭容若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fēng)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夢江南·昏鴉盡》古詩簡介

  《夢江南·昏鴉盡》這首小詞營造了一個意境,由幾個意象組成:黃昏、烏鴉、柳絮、春閣、瓶梅、心香。把相思的凄苦與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實景的描畫,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這是一個何等傷感的畫面。清代人把納蘭愛情詞概括為“哀感頑艷”,這首就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夢江南·昏鴉盡》翻譯/譯文

  黃昏的鴉群飛遠(yuǎn)了,為什么還站在那里呆望?像急雪一樣的柳絮飄落到香閣里,晚風(fēng)輕輕地吹拂著花瓶里的梅花,心字香已經(jīng)燒成了灰燼。

  《夢江南·昏鴉盡》注釋

 、呕桫f:黃昏時歸巢的烏鴉。

 、葡汩w:青年女子所居之內(nèi)室。

 、悄懫浚洪L頸大腹,形同懸膽之花瓶。

  ⑷心:即心字香。明朝楊慎的《詞品·心字香》寫到“范石湖《驂鸞錄》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開者著凈器中,以沉香薄劈層層相間,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過香成。’所謂心字香者,以香末索篆成心字也!彼纬Y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寫到“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

  《夢江南·昏鴉盡》賞析/鑒賞

  這首詞,抒寫的是黃昏獨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題材常見,容若所取的'也是尋常一個小景。但此尋常小景經(jīng)他描摹,便極精美幽微。尤以結(jié)句最妙,一語雙關(guān)!靶淖忠殉苫摇奔仁菍嵕坝钟猩钣,既指香已燃盡,也指獨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尋味。

  這一首二十七字小令。題材習(xí)見,卻因為經(jīng)了納蘭容若的筆,變得如此情媚動人。詞里,有美人獨立,有夕陽斜照,有心香成灰。詞外,是思盼,是顧念,是深至不悔的情意。

  上闋有情,“昏鴉盡,小立恨因誰”,心中有愛念。下闋有意,“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fēng)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蕭索淡靜的景,竟處處有哀痛。

  他寫了這樣一個癡心女子。在這日暮昏鴉擾攘群飛的時分,不知因誰,依舊立在那一處,踟躕,張望,心不安。窗外柳絮飛如雪,輕緲緲飄入內(nèi)。又有微風(fēng)輕拂,與她插于膽瓶內(nèi)的數(shù)枝梅交相纏綿。柳絮、清風(fēng)、寒梅,本是溫柔景意,卻在這一日涼了她的心。

  如許經(jīng)年,她早已失了他的音信。不知道他何年何月身在何處,周身有何人相伴相依。她一如你,我,每一個人。是,總是有那么一個人是長住心底的。平日里絕然不敢肆意去想,去念。只能偶在寧靜日暮時分,偷偷探身去望一望。望一望過去,望一望曾經(jīng),望一望那些共相依偎的溫柔年光。

  只是,過去,便就是過去了,不會再回來,不能再擁有。唯念一句“心字已成灰”,關(guān)上窗,拉上簾,轉(zhuǎn)身一聲嘆,然后結(jié)束這一程不為人知的黯淡心念。

  末句“心字已成灰”寫得最是愴然,最是涼薄。心字成灰,一語雙關(guān)。既是寫心字香燒,也是小立女子心意灰涼。

  一句“心字已成灰”寫下,似是真就要從此絕了她對他的想頭。從此以后,再不牽掛,再無心念,再不追憶不休,縱她心中有千萬不忍不甘不舍不愿。至為感傷。

  “心字已成灰”一句,心字,有人說是心字形的香。范成大在《駿鸞錄》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開者,著凈器薄劈沉香,層層相間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自香成。所謂心字香者,以香末縈篆成心字也!边@句的意思,是屋內(nèi)點的心字形香,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漫長的光陰,成了灰燼。隨同心字形香一起化為灰燼的,還有什么呢。

  這一闋《憶江南》,將納蘭詞中那一種輕清之境寫得令人心骨柔軟。讀來便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情繾意綣。初讀即知是一首閨情詞,以他筆寫她之思,如此理解自然穩(wěn)妥。但又或者,納蘭容若寫作此詞之時,本身即是心恨漸濃,自抒情思。

  《夢江南·昏鴉盡》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侍痈拿返i,才得以恢復(fù)。清朝著名詞人,詞風(fēng)與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xué)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xí)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jìn)士。初授三等侍衛(wèi),后晉為一等,長年被迫追隨康熙左右。 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zhèn)魃。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fēng)“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yuǎn),獨具特色,直指本心!敝小锻ㄖ咎眉、《側(cè)帽集》、《飲水詞》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為“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詞人。

《江南》古詩詞鑒賞9

  原文: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腸斷裂,搔首一長嗟。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和淚捻琵琶。

  譯文

  官方館舍里十分靜悄,夜晚難眠一直坐到明月西斜。漫漫長夜里陣陣角聲,凄厲悲涼好像是在自語;這亡國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膽正在日夜思家?墒悄戏奖狈礁髯允翘煅摹

  愁苦的肝腸斷裂,心中煩亂不禁搔首一聲長嘆。想那舊日宮殿里綺麗的席子、象牙床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陽何處與臣下醉飲黃花下。只好和著淚水彈琵琶。

  注釋

  望江南:詞牌名,此體雙調(diào)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幽州:古九州之一,轄境在今河北、遼寧一帶。這里是指元大都燕京(今北京市)。九日:重陽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官舍:官方的館舍。作者初到燕京時,被拘留于會同館內(nèi)。

  月西斜:指拂曉時分月將落。

  永夜:長夜。角聲:軍中號角聲。

  搔首:用手撓頭。嗟(jiē):嘆息。

  綺(qǐ)席:華麗的臥具。象床:鑲有象牙的床,床的美稱。寒玉枕:用碧玉做的枕頭。

  黃花:指菊花。

  捻(niǎn):彈奏琵琶的一種指法。

  作者簡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jì)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創(chuàng)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軍進(jìn)逼臨安城下,謝太后奉表獻(xiàn)國。元軍擄少帝、全太后及嬪妃、宮人以下百余人北遷。作為宮廷樂師的汪元量,則隨有病在身的謝太后,于同年秋俘抵大都,也就是詞題中的“幽州”。此詞當(dāng)作于北行大都期間的某個重陽日。

  賞析:

  每逢重陽節(jié),人們都要懷念遠(yuǎn)出在外的游子,異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中國古代詩人也屢屢在詩中表達(dá)重陽節(jié)思親的情懷。如杜甫《九日》:“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膾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陽節(jié)感發(fā)的就不僅僅是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懷念,更為深情的,是對故國的無限眷戀。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對思念故國的情緒和氣氛的渲染。開頭:“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币股钊遂o,萬籟俱寂,而作者心緒如麻,不能成寐,面對一彎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汪元量舉頭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僅僅是故鄉(xiāng),而要廣泛、深沉得多!坝酪菇锹暠哉Z,客心愁破正思家”。這兩句緊承上面,進(jìn)一步表達(dá)一種悲痛的情懷。長夜漫漫,角聲時起,給人一種絕域蒼茫的肅殺氣氛,在這陰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憤地喃喃自語,聊以排遣內(nèi)心的痛苦于萬一。這種悲痛的來源就是對“家”的無限思念。這個“家”主要是指已經(jīng)淪喪于蒙古的鐵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個大“家”,當(dāng)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澳媳备魈煅摹薄哪纤闻R安到元大都,重山疊水,遙距數(shù)千里,真可謂天各一方。即作者對故國、對家鄉(xiāng)的懷念,正是在這樣的近乎絕望的境地中,才顯得更加悲壯,更加沉重。

  詞入下片,作者對故國、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緒變?yōu)榫呦蟮男袨椤!澳c斷裂,搔首一長嗟!弊髡唠m有回天之愿,卻無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國家、以至肝腸寸斷,卻只能以搔首長嘆作結(ji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這只是一種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的舉動。“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边@兩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體內(nèi)容。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宮中那些擁金枕玉的美女們,在重陽節(jié)總是開懷暢飲,醉賞菊花,盡情歡笑。而今國破家亡,她們就不能象往年那樣了。即使她們陪著征服者飲酒賞花,強顏歡笑,但由于物是人非,她們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淚捻琵琶”再次把內(nèi)在感情化為具體行動。悲憤交集,熱淚長流,但又不能躍馬揚鞭,奮戰(zhàn)沙場,只能捻動琵琶。彈上一曲曲悲歌。在這如泣如訴的琵琶曲中,會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語言表達(dá)的情感。

  后人在評價汪元量的詩詞時說:“唐之事記于草堂,后以‘詩史’目之,水云之詩,亦宋亡之詩史也,其詩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郁,又可復(fù)伸,則又有甚于草堂者也!保ɡ瞰k《書汪水云詩后》)確實,汪元量詩詞中對國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因為,南宋滅亡這段歷史,比起安史之亂來更為沉痛。

《江南》古詩詞鑒賞10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江南》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fēng)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

  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江南》譯文二

  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層層疊疊繁茂蔥翠,魚兒在蓮葉間嬉戲。

  魚一會在蓮葉的東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西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的南邊嬉戲,一會又在蓮葉的北邊嬉戲。

  《江南》注釋

  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后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dāng)時已設(shè)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guī)模擴大,成為一個專設(shè)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統(tǒng)治者觀風(fēng)察俗,了解民情厚薄。這些采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jīng)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后人稱為樂府詩。

  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

  可:在這里有“適宜” 、“正好”的意思。

  《江南》賞析

  這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fēng)味。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回旋反復(fù)的音調(diào),優(yōu)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diào),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歡快戲耍的魚兒,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多么秀麗的江南風(fēng)光!多么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化學(xué)的角度,我們又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首情歌,它隱含著青年男女相互嬉戲,追逐愛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魚兒,在蓮葉之間游來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進(jìn)青紗帳”?

  讀完此詩,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于此,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松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lǐng)略到了采蓮人內(nèi)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江南》賞析二

  這首采蓮曲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詩的前三句是主體,后四句只是敷演第三句“魚戲蓮葉間”,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主體部分的三句,描繪江南采蓮風(fēng)光,實際著重于表現(xiàn)采蓮人的快樂。開頭“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首先把讀者引入一個碧葉鮮麗、小舟穿行的畫面!昂翁锾铩绷髀冻龈袊@、贊美的語氣,本身是帶有情緒的。雖然沒有寫人,人已在其中。如此良辰美景,旖旎風(fēng)光,采蓮的人們自然免不了一場嬉鬧。何況,采蓮的活兒,習(xí)慣上總是由年輕的女孩子干的,她們平日拘束得緊,如今似鳥出籠,更兼結(jié)伴成群,欣喜活潑,自是如水蕩漾。然而詩在這里逗了一逗,卻不再寫下去,轉(zhuǎn)筆落到“魚戲蓮葉間”。開頭兩句之后,本該有人的“戲”,作者卻將它轉(zhuǎn)嫁為魚的“戲”。這就是移情的表現(xiàn)。但雖是寫魚,“戲”的.情緒卻是從上二句流貫而來的。采蓮人的情趣自在其中。不過,這里也并不是比喻、象征的手法,“魚戲”也是實景,是一個完整畫面中的一部分。采蓮人本是快樂的,看到成群的魚兒倏忽往來,潛沉浮躍,似乎自己也同魚一樣,輕松活潑,自由自在,無掛無礙。

  至此,詩意本已完足。后四句只是將“魚戲蓮葉間”逐一鋪展為魚戲蓮葉之東、西、南、北。然而缺此四句,全詩即索然無味。因為詩的功效,主要在于給讀者以美的感動。而“魚戲蓮葉間”一句,敘述的意味重于描寫,又是孤零零一句,實在無法造成足以感動讀者的濃郁氣氛,必待于后四句的鋪排渲染。這四句詩稚拙而又神奇。第一,它就這么簡簡單單地東、西、南、北一路寫下來,卻讓讀者好像眼見到一群魚兒倏忽往來、輕靈活潑的樣子。第二,這種簡單的重復(fù),造成了明快的節(jié)奏感。因此詩的形象、情緒,不僅通過語言的意義作用呈現(xiàn)出來,而且在語言的節(jié)奏中流瀉出來。第三,一個簡單而完整的旋律,經(jīng)過歌唱、誦詠,會在人的感覺中形成自我重復(fù),長久地縈回不息。所以,有了這四句,魚群,也是采蓮人的活潑輕快,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當(dāng)詩人把采蓮人的快樂轉(zhuǎn)化為“魚樂”的時候,這種快樂就脫離了具體的背景和原因,成為一種單純的、空靈的情緒,達(dá)到渾然忘我的境界。作品本身并沒有正面描寫過一個人物,但從字里行間以及描繪的特定環(huán)境,都能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也可窺見歌者的心態(tài)。這種含而不露的藝術(shù)手法,非常耐人尋味。

  《江南》鑒賞

  這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中的采蓮歌,全詩沒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寫采蓮人采蓮時的愉快心情,而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仿佛親耳聽到和親眼看見許多采蓮男女的歌聲和笑語聲融成一片,許多小伙子和采蓮姑娘們還在調(diào)情求愛。

  頭兩句是寫采蓮的人們望著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圓的荷葉,心里無限喜悅,因而禁不住發(fā)出熱烈的贊美!翱伞边@里有適宜、正好的意思!敖峡刹缮彙笔钦f江南到處都生長著蓮,真是采蓮的好地方。“田田”是形容蓮葉圓潤鮮碧的樣子,一說是形容蓮葉飽滿勁秀、挺立水面。“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極度贊美的語氣。這里只寫葉,我們卻可以聯(lián)想到花。蓮的花期為夏歷五至七月,每朵花可開二至三天,每日清晨開放,下午三、四點又逐漸閉合,翌晨再度開放,花開過二十天,可采收蓮蓬生食,果實(蓮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間。清人張玉榖說:“不說花,偏說葉;葉尚可愛,花不待言矣!保ā豆旁娰p析》)蓮葉茂密,蓮花繁盛,不僅景色無比秀麗,還表明蓮子必然豐收,采蓮人自然心里非常高興。

  人們在采摘水上的蓮蓬的時候,必然會看到水中的情景。“魚戲蓮葉間”寫魚在蓮葉中間游來游去,宛如在游戲一般!皯颉弊謱戶~在水中的迅捷歡樂神態(tài),非常形象。這里既在寫魚,也有以魚比人意,采蓮人劃著小船在蓮葉間穿行,互相追逐嬉戲,宛如魚兒在水中游動,其劃船動作之嫻熟,船行之輕快,采蓮人身姿之輕盈,心情之歡快,自然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

  這首歌辭只有七句,明白如話,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復(fù),它的妙處究主要在于運用民歌中常用的比興、雙關(guān)手法,把男女之間調(diào)情求愛的歡樂之情寫得極其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無輕佻、庸俗之弊。全詩一氣呵成,但在結(jié)構(gòu)上又可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句揭示題旨;后四句進(jìn)一步展示采蓮時的歡樂情景和廣闊場面。而詩中第三句又在全詩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上下相連,不著痕跡。詩的意境清新、開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到美景如畫,心曠神怡,呈現(xiàn)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這首詩在樂府分類中屬《相和歌辭》,“相和歌”本是兩人唱和,或一個唱、眾人和的歌曲,故“魚戲蓮葉東”四句,可能為和聲。故此詩的前兩句可能為男歌者領(lǐng)唱;第三句為眾男女合唱;后四句當(dāng)是男女的分組和唱。如此,則采蓮時的情景,更加活潑有趣,因而也更能領(lǐng)會到此歌表現(xiàn)手法的高妙。

  詩中“東”、“西”、“南”、“北”并列,極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鋪排,卻顯得文情恣肆,極為生動,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歌曲反復(fù)詠唱,余味無窮之妙。

《江南》古詩詞鑒賞11

  古詩原文

  新來好,唱得虎頭詞。一片冷香唯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標(biāo)格早梅知。

  譯文翻譯

  近來心情很好,閑來吟誦你的詩句。那詠梅的詞句冷香、清瘦,不正是你的寫照嗎?大約這些均已經(jīng)被那有知有靈的梅花領(lǐng)會了。

  注釋解釋

  虎頭詞:指納蘭好友顧貞觀客居蘇州時所填之詞;㈩^,東晉畫家顧愷之,小字虎頭。顧貞觀與顧愷之同里同姓,故以虎頭借指顧貞觀。

  冷香:指梅花之清香。宋姜夔《念奴嬌》:“嫣然搖動,冷香飛向詩句。”

  標(biāo)格句:意思是你詞中表現(xiàn)出的標(biāo)格,大約能被那有知有靈的梅花知曉。標(biāo)格,風(fēng)范、風(fēng)度。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納蘭容若收到好友顧貞觀寄贈的梅花詞后的答謝之作。顧貞觀詞作于康熙十七年或十八年冬天,寄達(dá)容若時是除夕時候。

  詩文賞析

  “一片冷香唯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边@是顧貞觀詞中的句子,有著臨水照花的'灼灼之美,又冷艷的讓人不敢褻瀆。容若肯定是極愛這兩句話的,他有歡喜,亦有嘆息,就那般的纏繞在眉間心上意識里。梁汾之才,天地共知,然而中間卻隔了一個昏昏濁世,以至他受人排擠而仕途失意,悵悵而傷。

  “標(biāo)格早梅知。”這首詞,容若用了一個別致的寫法,以梁汾詞喻梁汾風(fēng)度。清人況周頤在《蕙風(fēng)詞話》續(xù)編里說起這首詞是“以梁汾詠梅句喻梁汾詞。賞會若斯,豈易得之并世!本L(fēng)情,梅花有知。此花不與群花比,只留清氣滿乾坤!爸保且粋多珍貴的詞,足以令人掏心以付,無言而落淚。生靈有知,世間的真情真義亦有知。

  這首詞本是詞人為好友顧貞觀新詞所作的評點,但詞人一反常理,在詞中直接挪用顧貞觀原詞中的句子:“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寫出來竟渾然天成,又別有情致。

  顧貞觀的原詞寫的是苦寒之中梅花清芳自許的綺麗身姿,其中亦隱含有自喻之意。而詞人直接挪用,這種別出心裁的寫法,熱情地贊揚了顧貞觀詞作的美妙和高潔,宛如天成。

【《江南》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江南春古詩詞鑒賞01-22

《江南逢李龜年》古詩詞鑒賞02-21

江南古詩鑒賞11-22

《憶江南》詩詞鑒賞01-05

古詩詞鑒賞01-11

古詩詞鑒賞01-23

江南春古詩鑒賞01-28

《池上》古詩詞鑒賞08-11

優(yōu)秀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06-20

《詩經(jīng)》古詩詞鑒賞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