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代答閨夢還
朝代:唐代|作者:張若虛|
關(guān)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艷,心寄管弦飛。
妝洗朝相待,風(fēng)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譯文/注釋
注釋
關(guān)塞:邊關(guān),邊塞。
樓臺:閨中少婦居室。
覓:找,尋求。
羅幕:絲羅帳幕。
“情催”句:謂春日桃李爭艷,像是閨中少婦春思之情所催發(fā)。
“心寄”句:謂相思之情寄寓于音樂之中,飛向關(guān)塞。
相待:與下句之“不歸”,均指少婦所思念的親人。
扉:門扇。
譯文
丈夫年紀(jì)輕輕就去駐守邊關(guān),妻子佇立于樓臺之上,遙望著頻頻回頭的夫君。
穿上新衫才感覺到春天的溫暖,梳妝之后看向窗外尋覓著春光。
偶有燕子飛過,透過羅幕探看,畫衣上繡的花將蜜蜂都引了來。
春日桃李爭艷,像是閨中少婦春思之情所催發(fā),心相思之情寄寓于音樂之中,飛向關(guān)塞。
每天清晨都盛裝打扮,等待離人歸來,可是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該回來的人還沒有歸來。
睡夢中也不見夫君的身影,醒后長嘆,只能再次將門窗關(guān)上。
全文賞析
這首詩是初唐詩人張若虛的作品,全詩艷麗工整,欲出宮體之籬,似啟溫李之風(fēng),張若虛的詩風(fēng)上承齊梁,下開盛唐,在詩歌的歷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大家往往認(rèn)為,是初唐四杰為盛唐詩歌的興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開端。實際上,張若虛也是功不可沒的一員。這首擬閨怨詩就是最好的證明。
詩人首句點題,為戍守關(guān)塞,年輕的丈夫與妻子離別了。場景是凄清動人的,但作者僅僅是一筆帶過,給讀者以無窮的想象空間。他僅僅描繪了送別的尾聲:妻子佇立于樓臺之上,遙望著三步一回頭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這是送別的結(jié)束,卻是全詩的開始。
離別之后,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長的苦思中,但也要強打精神來梳妝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覺到了春天的溫暖。簡單的梳妝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機盎然、花紅柳綠。偶有燕子飛過,透過羅幕看看她。不知何時,有幾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畫衣”的主意。詩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筆,畫衣上繡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來,可見其逼真生動,又可見思婦對這畫衣是如何的用心。這句將她百無聊賴卻又想借此給心上人帶來驚喜的心情彰顯無疑。
春季正是山花爛漫的季節(jié),桃紅李白,而女主人公的心緒卻紛亂如麻。忽然從遙遠的方向,傳來了悠揚的樂聲,大約是《折柳》吧!于是她讓自己沉醉在其中,讓自己的心飛向遙遠的邊塞,飛到丈夫的身邊。
上面四句借對外物描寫,來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而下面筆鋒一轉(zhuǎn),又轉(zhuǎn)到了女主人公本人。她幻想著丈夫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回來,于是盛裝打扮,等待著遙遠的離人。而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該回來的人卻還沒有回來。夜?jié)u漸深了,她進入了夢鄉(xiāng)。但她卻陷入了“惟夢閑人不夢君”的新的苦惱中。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長嘆一聲,“唉——”在寂靜的夜里,這一聲長嘆竟是回聲重重。在重重的回聲中,她無奈的再次把大門關(guān)上了。
作者多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帶有感情色彩的事物來抒情。另外,這首詩對于人物心理描寫的方式又可稱得起是別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繪心境,可句句寫的都是心境。如果要將這首詩翻譯成為意識流作品,那就韻味大減。好比將一個曲曲折折的迷宮拉直,明了易懂,但趣味卻蕩然無存了。
張若虛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但僅僅流傳下來兩首。除了這首之外,還有一首就是廣為流傳的《春江花月夜》。余下的詩,都在漫長的歲月中散失了。
【張若虛代答閨夢還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相關(guān)文章:
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17
辛棄疾虞美人·賦虞美人草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17
袁枚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清代04-17
張耒秋蕊香·簾幕疏疏風(fēng)透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