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葉嘉瑩《古詩詞課》讀書隨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葉嘉瑩《古詩詞課》讀書隨感 1
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說:“讀詩的好處就在于可以培養(yǎng)我們有一顆美好的活潑不死的心靈,也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zhì)和格局。”
我是一個渴望心靈豐盈的人,一直愛讀詩,但讀的多是現(xiàn)代詩。對古典詩詞,我極度渴望親近,卻又畏懼親近。只因不可追其源,不可觸其境,不可明其義理,不可悟其情理。
寒假這段時間我開始研讀葉嘉瑩先生的《古詩詞課》,似有一種通透之感:讀書,特別是讀詩,尤其是讀中國古典詩詞,果然可以有一種興發(fā)感動,提升性情品質(zhì)的作用。
我讀詩,雖可淺顯感知其意,卻不能賞其妙,因無良師導引,欣賞詩詞總是不得法。研讀葉先生的《古詩詞課》,關于古詩詞內(nèi)核的模糊隱線逐漸顯形清晰起來。對于“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首”“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這樣的詩句,讀來很自然的就能融情入境,不用刻意記背,這些文字就能穿越腦際,映入心田。用葉先生的話說,這叫得到了強大的興發(fā)和感動。
記得《香菱學詩》一文中,林黛玉給香菱開的閱讀清單依次是,王維、杜甫、李白、陶淵明、應玚、阮籍、謝靈運、庾信、鮑照等人的詩。教學這一課時,因為自己沒有深入鉆研古詩詞,故也沒帶領學生探究林黛玉列此閱讀清單背后的指導意義的精妙,或者說因為自己古詩詞底蘊薄弱,根本就沒有探究的意識。如今讀了葉先生的《古詩詞課》,明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發(fā)展、演進脈絡。葉先生講詩,從《詩經(jīng)》《離騷》始,經(jīng)《古詩十九首》《建安詩》《樂府詩》《太康詩人》《永嘉詩人》《山水田園詩》《邊塞詩》,終于晚唐之李商隱;講詞,始于晚唐之溫庭筠,終于南宋末之王沂孫。在葉先生的引導寫,我從選取的代表作家的代表詩篇中感受到了偉大詩人的心靈、智慧、品格、胸襟和修養(yǎng)。
在這種狀態(tài)下我才明白,林黛玉所開的閱讀清單,無論是作家的選擇,還是清單的先后順序都是有講究的。從宏觀視角來看,林黛玉給香菱開的讀書清單,是將詩盛行的各朝代中的重要詩人和詩作列席。王維、杜甫、李白是唐代文學的頂峰,陶淵明是東晉文學的高峰,應玚是東漢建安文學的代表,阮籍是魏晉名士的代表,謝靈運、庾信、鮑照是南北朝文學的典范。
從微觀視角來看,典型作家的典型詩作有典型的學習鑒賞意義。一個門外漢如何入詩門?黛玉的書單就是有效路徑!霸姺稹蓖蹙S的詩尤以五言見長,有評贊:“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讀他的詩能領會詩景統(tǒng)一;“詩圣”杜甫的詩,堪稱“詩史”,讀他的詩,能領會真景真意;“詩仙”李白的詩清新飄逸,有豪邁奔放,讀他的詩,能返璞歸真。有此三人之詩打底,兼有建安詩、詠懷詩、山水田園詩、宮體詩之潤染,入詩門成詩翁自不在話下。專項突破,廣泛涉獵,夯實基礎,不會作詩也會吟。
林黛玉有柳絮之才,不僅會讀會賞會寫詩,而且還是樂教懂教善教的大先生。
用葉先生的《古詩詞課》關照自己的詩詞課堂教學,有清明之感;拿詩詞課堂教學中的惑疑,到葉先生的《古詩詞課》中去溯源,更是有澄澈之悟。
曾經(jīng)有個學生,在我講古詩詞的時候,發(fā)出了一聲沉重的感嘆:為什么課本中收錄的古詩詞作者都是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或是被降職遠調(diào),仕途不順呢?那是巧合嗎?我記得我是這樣回答的: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感沖擊,沒有憂患困于心,衡于慮,平躺在安樂之境中,是絕對寫不出千古名句,留不下傳世之作的。這是一段正確的漂亮的廢話。一個有宏觀視角而不自知的學生,遇上了我這個不愿究其理、尋其蹤的老師,實屬不幸。今天在這里我也只能汗顏三秒。
到底是不是巧合呢?或者說這些偉大的詩人是否存在某些方面的共性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到葉先生的《古詩詞課》中去溯源。葉先生說:詩之創(chuàng)作乃是以“情動于中”和“志之所之”的作者之顯意識活動為主體。簡言之,詩歌是用來表達情志的。
如此看來,那些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于寫出了偉大的詩篇,還在于他們有偉大的理想與抱負。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來寫作自己的詩篇,都是用自己的生活來實踐自己的詩篇,內(nèi)心情志之有所興起而形于言,加之本身的才情,成就了偉大。因為古詩詞這個創(chuàng)作載體,一群胸懷理想,又富有才情的名士在課本中偶遇了,這絕不是巧合。
讀葉先生的《古詩詞課》還有一種前后關照,恍然大悟的通透感。中國古代詩人有一類,他們看到任何問題都保持著一種歷史的眼光和通達的態(tài)度,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苦難,總是能夠自己從精神上解脫出來,比如李白的“千金散盡還復的內(nèi)心更充盈,來”“天生我材必有用”,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边@是何等的灑脫與豪邁。∽屓伺d起與振動;還有一類詩人與此相反,他們寧可忍受痛苦也不肯放棄,明知無濟于事也要堅持,比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馮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他們的執(zhí)著堅定令人心悸,讓人心疼。葉老師的'《古詩詞課》帶給了我們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這兩類詩追根尋源的話,前一類人用情的態(tài)度可以說出于《莊子》,而后一類詩人用情的態(tài)度則可以說出于《離騷》。更有趣的發(fā)現(xiàn)是:后代詩歌的幾個母題“上下求索的精神”“葬身無悔的態(tài)度”“美人香草的喻托”“悲秋傷逝的傳統(tǒng)”都來自《離騷》。
我發(fā)現(xiàn),這種有趣的用情態(tài)度的追根溯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欣賞一個詩人和他的詩作。不同類型的詩一定要有不同的欣賞方式,不同詩人的詩也要有不同的欣賞方式。葉先生說,在古典詩詞中,有的人以“情”勝,有的人以“感”勝,有的人以“思”勝,也有的人以“氣”勝。如果將這種追根溯源的方法用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是不是讓學生學一知類呢?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以后一定要嘗試。
葉先生的《古詩詞課》通過講述中國最偉大詩人的偉大作品,使這些詩人的生命心魂得到一次再生的機會,也使我們這些讀者和聽眾的靈魂得到一次升華,得到一種強大的興發(fā)和感動的力量。
正如葉先生所說,有的人一輩子總是向外追求,盡管得到了名譽、地位和財富,可是他心中沒有一丁點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有的人內(nèi)心有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世界,所以外界盡管有得有失,有喜有悲,他卻能超脫世俗之見,能夠用一種最自然,最瀟灑、最沒有虛偽造作的態(tài)度去面對外部的世界。名譽、地位和財富是虛有,內(nèi)心豐盈是實有,我選擇做后者。
讀詩吧!它可以讓我們的內(nèi)心更豐盈,讓我們得到一種強大的興發(fā)和感動,可以讓我們在這個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率真地、幸福地活著。
葉嘉瑩《古詩詞課》讀書隨感 2
在繁忙的生活中,翻開《古詩詞課》,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學世界的大門,讓我沉浸在詩詞的美妙與深邃之中。
這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入淺出的講解,引領我重新審視那些曾經(jīng)熟悉或陌生的古詩詞。作者不僅對詩詞的韻律、意境進行了細膩的剖析,更將詩詞背后的歷史背景、文化內(nèi)涵以及詩人的情感世界一一展現(xiàn)。每一首詩詞都不再是孤立的文字組合,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段人生的傾訴。
讀詩的過程中,我仿佛穿越時空,與詩人相遇。我能感受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自信;體會到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領略到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悠然自得。這些詩人用他們的筆觸,描繪出了人生的百態(tài),讓我在閱讀中感受到了無盡的情感共鳴。
書中對詩詞創(chuàng)作技巧的講解也讓我受益匪淺。從平仄對仗到用典修辭,我逐漸理解了詩詞之美不僅在于其表達的情感,還在于其精妙的藝術形式。這讓我對古詩詞的欣賞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夠深入到其內(nèi)在的結構和韻律之中,進一步領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同時,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也深刻認識到古詩詞對于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意義。它們是歷史的見證,是民族精神的寄托,是我們與祖先心靈相通的橋梁。在現(xiàn)代社會的快節(jié)奏中,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但《古詩詞課》讓我重新找回了對古詩詞的熱愛和敬畏。
總的來說,《古詩詞課》不僅是一本知識豐富的讀物,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文化的熏陶。它讓我在古詩詞的世界中找到了寧靜與力量,也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古詩詞的魅力將永遠熠熠生輝,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葉嘉瑩《古詩詞課》讀書隨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人物葉嘉瑩先進事跡觀后感11-22
隨感的作文11-14
《古詩詞鑒賞》評課稿07-20
隨感優(yōu)秀作文04-03
生活隨感作文07-18
軍訓隨感作文02-17
關于隨感作文03-06
清明隨感作文03-15
生活隨感作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