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采蓮曲的詩詞
采蓮曲的詩詞
更新時間:2024-02-02 08:05:55
  • 相關(guān)推薦
采蓮曲的詩詞[常用7篇]

采蓮曲的詩詞1

  古詩原文

  菱葉縈波荷飐風(fēng),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譯文翻譯

  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fēng)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

  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釋解釋

  縈(yíng):縈回,旋轉(zhuǎn),繚繞;

  飐(zhǎn):搖曳;

  小船通:兩只小船相遇;

  搔頭:簪之別名;碧玉搔頭:即碧玉簪,簡稱玉搔頭。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創(chuàng)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時。此時,詩人遠(yuǎn)離上層政治集團(tuán)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風(fēng)光和與友人的詩酒酬和之中,生活輕松、舒心。詩人無意間捕捉到一對年輕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隨即創(chuàng)作了本詩。

  詩文賞析

  《采蓮曲》,樂府舊題,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nèi)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fēng)光,采蓮女子勞動生活情態(tài),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描寫采蓮生活的詩歌很早就出現(xiàn)了,漢樂府中就有《采蓮曲》《江南可采蓮》“江

  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蹦媳背霈F(xiàn)了不少寫采蓮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蓮南唐秋,蓮花過人。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頭。”到了唐代,寫采蓮更是成為一種時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齡、戎昱、崔國輔、皇甫松等都寫過這類詩歌。白居易的《采蓮曲》寫得尤為細(xì)膩動人。

  白居易這首詩描寫的是一位采蓮姑娘靦腆的情態(tài)和羞澀的心理。前兩句寫風(fēng)中婀娜舞動的荷葉荷花,從荷花的深處有小船悠然劃出,畫面充滿了動感。“菱葉縈波荷飐風(fēng)”,在碧水蕩漾一望無際的水面上,菱葉荷葉一片碧綠,陣陣清風(fēng)吹來,水波浮動,綠葉隨風(fēng)搖擺,菱葉在綠波蕩漾的湖面上飄飄蕩蕩,荷花在風(fēng)中搖曳生姿。正因?yàn)榫G葉的搖動,才讓人們看到了“荷葉深處小船通”。荷花深處,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廣闊,而“小船通”,則告訴讀者有人有活動。這就像一組電影長鏡頭,先見一片風(fēng)光,然后將人物活動呈現(xiàn)在其中,給人以真切感。

  然后詩人用了一個日常習(xí)見、頗具情趣的細(xì)節(jié):“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采蓮少女看見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說話卻又突然止住,羞澀得在那里低頭微笑,不想一不小心,頭上的碧玉簪兒落入了水中!坝Z低頭笑”既表現(xiàn)了少女的無限喜悅,又表現(xiàn)了少女初戀時的羞澀難為情!氨逃裆︻^落水中”又進(jìn)一步暗示了少女“低頭笑”的激動神態(tài)。后兩句描寫細(xì)致,生動逼真。詩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細(xì)節(jié)精心刻畫,一個欲語還休、含羞帶笑的姑娘宛然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采蓮曲》為民歌體裁,同類的作品歷來很多。但白居易沒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中,既寫景,又寫人,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層層深入,活靈活現(xiàn)。此詩用樂府舊題寫男女戀情,少女欲語低頭的羞澀神態(tài),以及搔頭落水的細(xì)節(jié)描寫,都自然逼真,意味無窮。猶如一卷望不盡的畫面,使人百讀不厭。

采蓮曲的詩詞2

  《采蓮曲》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表達(dá)了詩人對時光飛逝、歲月不饒人的感嘆,及對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寄托著作者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而發(fā)出的愁思。

  《采蓮曲》全詩的意思

  《采蓮曲》李白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譯文:夏日的'若耶溪傍,美麗的采蓮女三三倆倆采蓮子。隔著荷花共人笑語,人面荷花相映紅。陽光照耀采蓮女的新妝,水底也顯現(xiàn)一片光明。風(fēng)吹起,衣袂空中舉,荷香體香共飄蕩。那岸上誰家游冶郎在游蕩?三三五五躺在垂楊的柳陰里。身邊的紫騮馬的嘶叫隆隆,落花紛紛飛去。見此美景,騷人踟躕,愁腸空斷。

  創(chuàng)作背景:采蓮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蓮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擬之!边@首詩是李白漫游會稽一帶所作。

  賞析

  本詩通過描寫精心裝扮的采蓮少女們在陽光明媚的春日里快樂嬉戲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們對采蓮少女的愛慕。來表達(dá)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間微妙萌動的愛情。以及詩人對時光飛逝、歲月不饒人的感嘆,及對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寄托著作者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而發(fā)出的愁思。

  李白詩將吳越采蓮女的嬌艷清純放在荷花叢中加以表現(xiàn),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躑躅不忍離去反襯采蓮女的魅力,描繪出明艷、活潑、大方的采蓮女的新形象,語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無做作,一氣呵成,展示出詩人的姿態(tài)高雅、清新脫俗。彌補(bǔ)了六朝以來采蓮女形象的蒼白與虛飾。

采蓮曲的詩詞3

  古詩原文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譯文翻譯

  其一

  像吳國美女越國嬌娘楚王妃嬪一樣美麗的采蓮女們,競相劃動采蓮船,湖水打濕了衣衫。來的時候蓮花把她們迎進(jìn)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們送回江邊。

  其二

  采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采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rèn),聽到歌聲才發(fā)覺池中有人來采蓮。

  注釋解釋

  采蓮曲:古曲名。內(nèi)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fēng)光,采蓮女勞動生活情態(tài)。

  “吳姬”句:古時吳、越、楚三國(今長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蓮之戲,故此句謂采蓮女皆美麗動人,如吳越國色,似楚王妃嬪。

  浦(pǔ)口:江湖會合處。浦,水濱。

  羅裙:用細(xì)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顏。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biāo)時所做,約作于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王昌齡任龍標(biāo)尉已經(jīng)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獨(dú)自一人在龍標(biāo)城外游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dāng)?shù)厍蹰L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氣所吸引,遂作《采蓮曲》。

  詩文賞析

  第一首詩寫水鄉(xiāng)姑娘的采蓮活動。

  吳姬、越艷、楚王妃三個詞連用,鋪寫出蓮?fù)迋儬幏级峰,美色紛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寫采蓮活動,從“爭弄蓮舟”來看,似乎是一種采蓮的競賽游戲。唐汝詢說:“采蓮之戲盛于三國,故并舉之!保ā短圃娊狻罚┮?yàn)橐獎澊共,顧不得水濕衣衫。采蓮姑娘那好勝、活潑、開朗的情態(tài)就通過“水濕衣”這個細(xì)節(jié)表現(xiàn)出來。

  她們劃著采蓮船來到一個花的.世界,而最后兩句點(diǎn)出她們直到月上江頭才回去。詩人不急著寫回程,而是插敘采蓮女來的情境,她們來時被花兒所迎接,可見花兒是很樂意為她們所造訪,而隱著一層寫她們對采蓮這一活動是非常喜愛,近乎于享受。當(dāng)她們回去時,那月兒實(shí)際上也就是花兒,便依依不舍地送她們了!盎ㄓ恕焙汀霸滤蜌w”運(yùn)用了擬人手法,把整個采蓮活動的現(xiàn)場給寫活了,極富詩意,寫荷花迎接采蓮女和月亮送別采蓮女,實(shí)際上還是為了表現(xiàn)采蓮女之可愛。

  這首詩通過幾個動詞淋漓盡致地將采蓮女應(yīng)有的性格——活潑開朗表現(xiàn)出來,并以花、月、舟、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說這就是一部小電影,對刻畫人物形象非常生動形象而別有韻味。

  第二首詩可以說是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xiàn),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yōu)美意境。這樣的藝術(shù)構(gòu)思,是獨(dú)具匠心的。

  一開頭就巧妙地把采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組成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闭f女子的羅裙綠得象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里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fēng)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fēng)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lián)成一體,讀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jīng)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shí)感,又帶有濃郁的童話色彩。

  第三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即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xì)察時才勉強(qiáng)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形。然而,正當(dāng)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笆加X有人來”要和“聞歌”聯(lián)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于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這真是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了。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yùn),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xiàn)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yàn)檫@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

采蓮曲的詩詞4

  采蓮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譯文

  作者:佚名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麗的采蓮女三三倆倆采蓮子。

  隔著荷花共人笑語,人面荷花相映紅。

  陽光照耀采蓮女的新妝,水底也顯現(xiàn)一片光明。

  風(fēng)吹起,衣袂空中舉,荷香體香共飄蕩。

  那岸上誰家游冶郎在游蕩?

  三三五五躺在垂楊的.柳陰里。

  身邊的紫騮馬的嘶叫隆隆,落花紛紛飛去。

  見此美景,騷人踟躕,愁腸空斷。

  李白

  李白(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出生于西域碎葉城,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年病逝,享年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采蓮曲的詩詞5

  一、《采蓮曲》

  作者:王昌齡

  原文: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注釋:

  1、羅裙:絲綢制作的裙子。

  2、芙蓉:即荷花。

  3、亂:混雜!皝y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翻譯: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

  仿佛一色,分不清楚,

  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

  相互映照,人花難辨。

  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

  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

  二、《采蓮曲》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葉縈波荷飐風(fēng),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翻譯:

  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fēng)中搖曳,

  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

  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

  便低頭羞澀微笑,

  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三、《采蓮曲》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翻譯:

  夏日的若耶溪傍,

  美麗的采蓮女三三倆倆采蓮子。

  隔著荷花共人笑語,人面荷花相映紅。

  陽光照耀采蓮女的新妝,

  水底也顯現(xiàn)一片光明。

  風(fēng)吹起,衣袂空中舉,荷香體香共飄蕩。

  那岸上誰家游冶郎在游蕩?

  三三五五躺在垂楊的柳陰里。

  身邊的'紫騮馬的嘶叫隆隆,落花紛紛飛去。

  見此美景,騷人踟躕,愁腸空斷。

  四、《采蓮曲》

  作者:賀知章

  原文:

  稽山罷霧郁嵯峨,鏡水無風(fēng)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采芰荷。

采蓮曲的詩詞6

  1、《采蓮曲》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王昌齡。其詩句全文如下: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譯文】

  綠羅裙融入荷葉仿佛一色裁剪,荷花與采蓮女的面容相映爭艷。那么多蓮舟蕩入池塘都看不見,聽到歌聲才覺察人在荷塘采蓮。

  2、《山亭夏日》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高駢。其詩句全文如下: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譯文】

  綠葉茂盛,樹蔭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jié)要長,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風(fēng)輕輕吹拂色澤瑩澈的水晶珠簾,而滿架的薔薇散發(fā)出一股清香,整個庭院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3、《幽居初夏》作者為宋朝文學(xué)家陸游。詩句全文如下: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譯文】

  那湖光山色的美麗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绷鴺潢帩M滿啊,小徑幽幽,歸途裊裊。湖水滿溢時白鷺翩翩,湖畔草長鳴蛙處處。新茬的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卻剛剛綻放。時光流逝人亦老,不見當(dāng)年相識。午時夢回茶前,誰人共話當(dāng)年。

采蓮曲的詩詞7

  古詩原文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

  風(fēng)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yuǎn)牽衣。

  詩文賞析

  《采蓮曲》是樂府詩舊題,內(nèi)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fēng)光,采蓮女娃勞動生活情態(tài),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

  此詩的起首二句中,用了兩個“晚”字,強(qiáng)調(diào)了一種特定時間背景:籠罩著軟和恬靜夕陽余輝的傍晚——一個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讓人沉浸的.時刻!帮L(fēng)起”二名轉(zhuǎn)入采蓮的描寫,從“難度”中透露出采蓮女柔弱纖細(xì)的形象!拌⻊印倍枥L的采蓮場面只有兩筆寫實(shí)的白描:采蓮的小船在荷叢中穿過,槳兒不時碰落盛開的蓮花,一瓣瓣地飛落湖中,驚起了安詳?shù)貤⒅闹恢话,打破了它們的寧靜世界。末二句借物寫情,別有一種趣味:采蓮人欲歸了,可是荷絲纏繞著她的柔腕,菱角又牽拽著她的衣裙。實(shí)際上是作者留戀這環(huán)境,故借采蓮人寫同。擬人手法運(yùn)用十分巧妙,全詩情韻頓生。

【采蓮曲的詩詞】相關(guān)文章:

采蓮曲的詩詞03-15

《塞上曲》詩詞鑒賞01-20

《渭城曲》詩詞鑒賞02-09

采蓮的作文11-15

夢見采蓮子09-08

描寫采蓮的詩句11-27

采蓮作文400字01-25

關(guān)于采蓮作文600字四篇05-08

星光“曲”作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