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柳宗元的詩詞
柳宗元的詩詞
更新時間:2024-01-29 17:02:05
  • 相關推薦
【精】柳宗元的詩詞

柳宗元的詩詞1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②,曉日明村塢③。

  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

  予心適無事,偶此④成賓主。

  注釋:

 、儆尴背兀涸谟尴掋a潭北約六十步,面積約1。7m2。池水清澈,冬夏不涸。池水沿溝流入愚溪。

 、谥掬荆▃hǔ):水中的小塊陸地。《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這里指水邊山地。

  ③村塢(wù):村落。

 、芘即耍号c以上景物相對。

  譯文:

  昨夜的落云閑散地飄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陽照亮了山村的茅廬。

  清清的池塘邊高樹挺立,微風吹落了夜雨帶來的滿樹珍珠。

  我的心中正好平靜無事,與美景相對恰如賓客與主人相處。

  賞析: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這首五言古詩作于元和五年(810年),也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的第五年。幾年來,他遭受的打擊接踵而至,“國憂加身愁”使他自覺不自覺地在自己的許多詩文中抒發(fā)胸中憤懣,表達孤寂之情。即使是山水詩,景物也不免沉寂幽靜、凄清冷寂。然而這首詩并不像柳宗元別的山水詩那樣借景抒懷,表達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和苦惱,而是以難得的欣喜舒暢之心,賞玩出眼前景物的明麗動人,抒發(fā)了暫時忘卻煩憂,醉情于清新明麗的大自然的喜悅之情。因此這首詩如一道電光,在眾多山水詩中顯現(xiàn)出亮麗的色彩。

  詩題先交代了出游的`時間:雨后的清晨,觀景的地點:愚溪北池邊,觀景時的情形:獨自漫步和欣賞。

  一、二句從天空寫起:太陽已從天邊升起來了,清晨的陽光照亮了不遠處的山村,由于是夜雨初晴,雨后的殘云還散布在水邊山地的上空。這是兩個十分工整的對仗句。“宿”對“曉”扣題點明時間,“云”和“日”是作者看到的景物,“散”和“明”都是形容詞用作動詞,既描繪出云的情狀、日的光芒,又在靜景中暗含著動態(tài)。

  三、四句寫眼前近景:清清的愚溪北池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池邊高大的樹木上雨珠垂掛,一陣風吹過,水波蕩漾,樹上的雨滴如珍珠般紛紛撒落,就像受驚的小動物一下子逃得無影無蹤。這兩句是歷來被傳誦的名句,“高樹”是被突出的對象,因為只有突出了高樹,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風吹雨落的情景,寫出詩人觀景時的驚喜。在《藏海詩話》中宋人吳可說:“‘驚’字甚奇”。這里“風驚夜來雨”表現(xiàn)的是清風與雨滴嬉戲時的情狀和樂趣,這和《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中的“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以“驚風”暗示“永貞革新”失敗,眾君子遭受迫害的寓意是不同的。

  五、六句直寫心中感受:恰好今天心中無憂煩之事,信步走出,大自然便如熱情好客的主人,捧出奇異的美景招待我,真讓我欣喜不已又感激萬分。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點是用移情入景的方法,寫出了心情舒暢時所見景物的明麗動人。在詩人的筆下,大自然成了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他神奇而富有,熱情而誠摯,詩人在他的擁抱中感受到了無限的溫暖,以至暫時忘掉了所有的煩憂,而高樹就象一位愛美的姑娘永遠在亮如明鏡的北池水邊展示自己的綽約風姿。小雨滴遇風而落就像一群在林中嬉戲的小動物聞風而逃,其機警和可愛不言而喻。詩人能寫出這樣情趣盎然的景物,其心情之輕松愉悅也可想而知。

  我們讀這首詩,就宛如欣賞一幅池旁山村高樹、雨后云散日出的圖畫,畫面開闊,色彩明朗和諧,而且既有靜景,也有動景,充滿著生機和活力。詩中所抒發(fā)的情,與詩人所描寫的景和諧而統(tǒng)一,在藝術處理上是成功的。

柳宗元的詩詞2

  1捕蛇者說

  柳宗元〔唐代〕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shù)矣!毖灾踩羯跗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文章通過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橫征暴斂下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有力得控訴了社會吏治的腐敗,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堅持改革的愿望。

  2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唐代〕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這首抒情詩,賦中有比,象中含興,情景交融,凄楚動人。

柳宗元的詩詞3

  1、賞心難久留,離念來相關!谠

  2、苦熱中夜起,登樓獨褰衣!谠

  3、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谠

  4、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柳宗元

  5、命童恣披翦,葺宇橫斷山。——柳宗元

  6、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柳宗元

  7、仙山不屬分符客,一任凌空錫杖飛!谠

  8、覺來窗牖空,寥落雨聲曉!谠

  9、稍窮樵客路,遙駐野人居!谠

  10、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柳宗元

  11、陽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谠

  12、心境本同如,鳥飛無遺跡!谠

  13、寒江夜雨聲潺潺,曉云遮盡仙人山!谠

  14、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谠

  15、谷口寒流凈,叢祠古木疏!谠

  16、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

  17、古稱壽圣人,曾不留至今。——柳宗元

  18、目極千里無山河,麥芒際天搖清波!谠

  19、猶同甘露飯,佛事薰毗耶。——柳宗元

  20、自諧塵外意,況與幽人行!谠

  21、綴景未及郊,穡人先偶耕。——柳宗元

  22、謫居安所習,稍厭從紛擾!谠

  23、不以險自防,遂為明所誤!谠

  24、惜無協(xié)律者,窈眇弦吾詩。——柳宗元

  25、斥田圻,流洪輝。有其二,翼馀隋!谠

  26、蟠龍吐耀虎喙張,熊蹲豹躑爭低昂!谠

  27、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霜繁。——柳宗元

  28、霞散眾山迥,天高數(shù)雁鳴。——柳宗元

  29、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谠

  30、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柳宗元

  31、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谠

  32、橘柚懷貞質,受命此炎方!谠

  33、碧霄無枉路,徒此助離憂。——柳宗元

  34、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谠

  35、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谠

  36、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范,辱于囚奴;昏而無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難也!谠

  37、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谠

  38、月寒空階曙,幽夢彩云生。——柳宗元

  39、一聲夢斷楚江曲,滿眼故園春意生!谠

  40、遠岫攢眾頂,澄江抱清灣。——柳宗元

  41、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谠对缑贰

  42、再來寄幽夢,遺貯催行舟!谠

  43、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為虞!谠

  44、啾啾飲食滴與粒,生死亦足終天年!谠

  45、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xù)!谠

  46、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yǎng)育誰復議!啤ち谠缎新冯y》

  47、平野春草綠,曉鶯啼遠林。——柳宗元

  48、以茲正陽色,窈窕凌清霜。——柳宗元

  49、神舒屏羈鎖,志適忘幽潺!谠

  50、山花落幽戶,中有忘機客。——柳宗元

  51、天田不日降皇輿,留滯長沙歲又除。——柳宗元

  52、芳根閟顏色,徂歲為誰榮。——柳宗元

  53、馳景泛頹波,遙風遞寒筱。——柳宗元

  54、斫梟驁,連熊螭。枯以肉,勍者羸。——柳宗元

  55、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谠

  56、愿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谠

  57、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谠

  58、置之勿復道,且寄須臾閑!谠

  59、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馀春!谠

柳宗元的詩詞4

  汨羅遇風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種柳戲題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零陵早春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

  憑寄還鄉(xiāng)夢,殷勤入故園。

  送豆盧膺秀才南游序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君子病無乎內而飾乎外,有乎內而不飾乎外者。無乎內而飾乎外,則是設覆為阱也,禍孰大焉;有乎內而不飾乎外,則是焚梓毀璞也,詬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鏃礪栝羽之道,圣人以為重。豆盧生,內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餒為懼,恤恤焉游諸侯求給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內者也。然而不克專志于學,飾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詩》、《禮》為冠屨,以《春秋》為襟帶,以圖史為佩服,瑯乎璆璜沖牙之響發(fā)焉,煌乎山龍華蟲之采列焉,則揖讓周旋乎宗廟朝廷斯可也。惜乎余無祿食于世,不克稱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詩而序云。

  戲題階前芍藥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

  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馀春。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

  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

  愿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

柳宗元的詩詞5

  1黔之驢

  柳宗元〔唐代〕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嬋淮笪镆,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⒁蛳,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黔之驢》是我國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開頭是這樣寫的:“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2始得西山宴游記

  柳宗元〔唐代〕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題目“始得”二字有密切關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點出“始得”之意。文章內容是寫發(fā)現(xiàn)并且宴游的'經(jīng)過,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感受。具體安排是,先寫游西山的情形,再寫游西山的經(jīng)過和感受。這樣文章自然而成兩段。

柳宗元的詩詞6

  漁翁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①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②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注:①西巖:湖南永州西山。②欸乃:搖櫓聲。

 。1)“巖上無心云相逐”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化用了《歸去來兮辭》中 一句的句意。(2分)

 。2)詩人借“漁翁”這一形象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懷?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由整理,僅供參考:

  10。(1)擬人手法 云無心以出岫

 。2)表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超然世外,志趣高潔,又略顯孤寂的情懷。(2分)詩中用“汲清湘”、“燃楚竹”來描寫漁翁打水生火的日常生活,借漁翁自況,表現(xiàn)了詩人志趣的高潔!皻G乃一聲山水綠”,通過視覺聽覺寫出了青山綠水之可愛,勾勒出了悅耳怡情的境界,巧妙表現(xiàn)出詩人寄情山水、超凡脫俗的特點。最后兩句,“回望天際”見白云相逐,表現(xiàn)了詩人孤高而又略帶孤寂的感情。(4分)

  14!扒逑妗币辉~在詩中的意思是 。(1分)

  15。對本詩解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3分)

  A。到晨霧消散旭日初升,漁翁也沒見著一個人,表明其孤單之至。

  B。日出以后,漁翁回首騁目,漁船已入中流,詩境極其悠閑恬淡。

  C。末句化用“云無心以出岫”,可知漁翁很享受這樣的隱居生活。

  D。全詩按時間順序敘述漁翁行蹤的同時,展現(xiàn)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16!皻G乃一聲山水綠”一句寫法反常但頗有奇趣,請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

  14。(1分) 清澈的湘江水

  15。(3分)D

  16。(4分)“反!北憩F(xiàn)在“山水綠”與“欸乃一聲”本不存在因果關系;山水隨著天色的變化,色彩由黯而明,本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但在詩中,隨著劃破靜空的一下聲響,就萬象皆綠。這不符合生活真實。(寫出其中一點,意近即可。得2分。)

  “有奇趣”表現(xiàn)在:⑴使耳中所聞之聲與目中所見之景發(fā)生了奇特的依存關系;⑵“欸乃一聲”使得“綠”字不僅呈現(xiàn)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給人一種動態(tài)感;⑶聲響的驟起,不僅使“綠”字有動態(tài),而且給人頃刻變綠的疾速感,令人更覺神奇;⑷于“山水綠”中聞“欸乃一聲”,感覺特別悅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綠得更可愛了;⑸聲音和色彩結合而成的境界,清寥而又有幾分神秘;⑹以聲襯靜,于悠閑恬靜的詩境中傳達出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⑺把慢寫快,傳達出作者深沉熱烈的內心世界。

柳宗元的詩詞7

  漁翁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名詞解析:

  傍:靠近。西巖:當指永州境內的西山,可參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記》。

  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屬楚地。

  銷:消散。亦可作“消”。

  欸(ǎi)乃:象聲詞,一說指槳聲,一說是人長呼之聲。唐時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見元結《欸乃曲序》)。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無心:一般是表示莊子所說的那種物我兩忘的心靈境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無心而出岫!币话闶潜硎厩f子所說的那種物我兩忘的心靈境界。蘇軾《書柳子厚〈漁翁〉》云:“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然其尾兩句,雖不必亦可!眹烙稹稖胬嗽娫挕窂拇苏f,曰:“東坡刪去后二句,使子厚復生,亦必心服!比粍⒊轿陶J為:“此詩氣澤不類晚唐,下正在后兩句!贝撕,關于此詩后兩句當去當存,一直有兩種意見。

  背景解析: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xiàn)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出身河東柳氏,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這首山水小詩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永州,一腔抱負化為煙云,他承受著政治上的沉重打擊,寄情于異鄉(xiāng)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并寫下了許多吟詠永州地區(qū)湖光山色的詩篇,《漁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譯文:

  夜晚時分,漁翁船靠西山停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為柴做飯。

  旭日初升,曉霧漸散,四周悄然既無人聲。漁翁搖櫓,欸乃一聲,青山綠水映入眼簾。

  回頭望去漁舟已在天邊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悠然自在漂浮舒卷。

  賞析1:

  此篇作于永州(治今湖南永州)。作者所寫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記》。于寄情山水的同時,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憤。同樣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詩中也是存在的。而在藝術上,此詩尤為后人注目。宋蘇東坡贊嘆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薄捌嫒ぁ倍,的確抓住了此詩的藝術特色。此篇入選于《唐詩三百首》。

  通過漁翁在山水間獲得內心寧靜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敗、自身遭受打擊后尋求超脫的心境。全詩就像一幅飄逸的風情畫,充滿了色彩和動感,境界奇妙動人。其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兩句尤為人所稱道。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遍_頭兩句是說,漁翁晚上靠著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為柴做飯。首句就題從“夜”寫起。首句的“西巖”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記》的西山。首句還很平常;可第二句寫到拂曉時就奇了。本來早起打水生火,也是再普通不過的尋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語新奇,為讀者所未聞。事實不過汲湘江之水,以枯竹為薪而已。不說汲“水”燃“竹”,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詩句的意蘊也就不一樣了。猶如“炊金饌玉”給人侈靡的感覺一樣。“汲清湘”而“燃楚竹”則有超凡絕俗的感覺,似乎象征著詩中人孤高的品格?梢娫煺Z“反!蹦鼙憩F(xiàn)一種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謂“合道”。這兩句寫盡拂曉,讀者從汲水的聲響與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巖下有一漁翁在。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這兩句是說,太陽出來云霧散盡不見人影,搖櫓的聲音從碧綠的山水中傳出。三、四句方寫道“煙銷日出”。按理此時人物該與讀者見面,可是反而“不見人”,這也“反!薄H欢S“煙銷日出”,綠水青山頓現(xiàn)原貌。忽聞櫓槳“欸乃一聲”,原來人雖不見,卻在山水之中。這又“合道”。這里的造語也是奇特:“煙銷日出”與“山水綠”互為因果,與“不見人”則無干,“山水綠”與“欸乃一聲”更不相干。但熟味這兩句,“煙銷日出不見人”能夠傳達出一種驚異感;而與青山綠水中間聞櫓槳欸乃之聲尤為悅耳怡情,山水也似乎為之綠得更可愛了。作者通過這樣的奇趣,寫出了一個清寥得有幾分神秘的境界,隱隱傳達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寂寞的心境。所以又不是為奇趣而奇趣。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比粘鲆院,畫面更為開闊。此時漁船已進入中流,而回首騁目,只見山巔上正浮動著片片白云,好似無心無慮地前后相逐,詩境極是悠逸恬淡。對這一結尾蘇東坡認為“雖不必亦可”,因而還引起一場爭論,一時間,宋嚴羽、劉辰翁,明胡應麟、王世貞,清王士禛、沈德潛等人各呈己見,眾說紛紜,但是他們的爭論都局限在藝術趣味上,卻沒有深入體會柳宗元作此詩的處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詩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貶后沉重壓抑的心緒,在《與楊誨之第二書》中,他寫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負和冷酷的現(xiàn)實產(chǎn)生了尖銳的矛盾,在極度悲憤的情況下,他“但當把鋤荷鍤,決溪泉為圃以給茹,其隟則浚溝池,藝樹木,行歌坐釣,望青天白云,以此為適!痹凇妒嫉梦魃窖缬斡洝分,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見他并非以一顆平靜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間,而是強求寬解,以圖尋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中所嘆的那樣:“謫棄非隱滄,登陟非遠郊”,事實上,他并沒有獲得真正的解脫,有時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勝悵惘感慨,有時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顯露出不平和抗爭,正因為如此,他更強烈地希求擺脫這種精神的壓抑。所以,與其說《漁翁》以充滿奇趣的景色表現(xiàn)出淡逸的情調,不如說更袒露了隱于其后的一顆火熱不安的心。這是熱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詩中顯示的自由安適的生活情趣對于處在禁錮狀態(tài)的詩人來說,實在是太珍貴太美好了。于是,在寫下日出奇句之后,詩人不欲甘休,以更顯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為快,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云無心以出岫”的句子,宕開詩境,作了這樣的收尾。只有真正體會柳宗元的現(xiàn)實處境,才能理解他結句的用心。詩人自始至終表現(xiàn)漁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僅出于藝術表現(xiàn)的需要,同樣體現(xiàn)著他對自由人生的渴求。這也說明,要深入領會一篇作品的藝術風格,常常離不開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準確把握。

  在這首詩中,那個在山青水綠之處自遣自歌、獨往獨來的“漁翁”,則含有作者自況的意味。主人公獨來獨往,突顯出一種孤芳自賞的情緒,“不見人”、“回看天際”等語,又都流露出幾分孤寂的情懷。

  這首詩和《江雪》一樣,都是寄托詩人自己的心情意趣的,不過《江雪》寫的是靜態(tài),此詩卻是一句一個場景,連續(xù)轉換,流暢活潑,生動之至。兩首詩一靜一動,珠聯(lián)璧合,完美無缺的把詩人所向往的那種遺世獨立、回歸自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樂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現(xiàn)出來。應該可算是浪漫主義詩歌的兩篇杰作。

  賞析2:

  這首小詩情趣盎然,詩人以淡逸清和的筆墨構畫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從中透露了他深沉熱烈的內心世界。

  這首詩取題漁翁,漁翁是貫串全詩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詩人并非孤立地為漁翁畫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漁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構成詩篇全境的,除了辛勞不息的漁翁以外,還有漁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這兩者在詩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規(guī)律特點而發(fā)展變幻的形跡。但同時,詩人又把兩者渾然融化,漁翁和自然景象結成不可分割的一體,共同顯示著生活的節(jié)奏和內在的機趣。由夜而晨,是人類活動最豐富的時刻,是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時刻,本詩即以此為景色發(fā)展的線索。因此,漁翁不斷變換的舉止行動和自然景色的無窮變幻便有了共同的時間依據(jù),取得極為和諧的統(tǒng)一。

  全詩共六句,按時間順序,分三個層次!皾O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边@是從夜到拂曉的景象。漁翁是這兩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邊,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顯示著時間的`流轉。伴隨著漁翁的活動,詩人的筆觸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巖、清湘、楚竹,西巖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中曾極言探得西山的歡悅,并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于西山之巔,“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經(jīng)山下的湘水“至清,雖深五六丈,見底”(《湘中記》,見《太平御覽》卷六十五)。詩中的“清”字正顯示了湘水的這一特點。再加以永州一帶(今湖南零陵等地)盛產(chǎn)湘竹,于是,山、水、竹這些仿佛不經(jīng)意地出現(xiàn)在詩句中的零星物象,卻分明在讀者腦海中構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畫面:輕紗般的薄霧籠罩著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圖在《詩品》中有言:“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詩首二句的藝術表現(xiàn)特點。這兩句既設制了一個秀麗悅目的空間畫面,又以夜幕初啟、晨曦微露這樣流動的時間感引出了下面對日出的描述,可以說在時空兩方面奠定了全詩活躍而又清逸的基調。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這是最見詩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詩的精華所在,若從內容上給予整理,這兩句描寫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煙銷日出,山水頓綠;一方面是漁翁的行蹤:漁船離岸而行,空間傳來一聲櫓響。然而,詩人沒有遵循這樣的生活邏輯來組織詩句,卻從自我感受出發(fā),交錯展現(xiàn)兩種景象,更清晰地表現(xiàn)了發(fā)生于自然界的微妙變異。前一句中“煙銷日出”和“不見人”,一是清晨常見之景,一是不知漁船何時悄然離去的突發(fā)意識,兩者本無必然的聯(lián)系,但如今同集一句,卻喚起了人們的想象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剎那,天色暗而忽明,萬物從朦朧中忽而顯豁,這才使人猛然發(fā)覺漁船已無蹤影!安灰娙恕边@一驟生的感受成為一個標志,劃開了日出前后的界限,真實生活中的日出過程得到藝術的強化,以一種夸張的節(jié)奏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緊接著的“欸乃一聲”和“山水綠”更使耳中所聞之聲與目中所見之景發(fā)生了奇特的依存關系。清晨,山水隨著天色的變化,色彩由黯而明,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但在詩中,隨著劃破靜空的一下聲響,萬象皆綠,這一“綠”字不僅呈現(xiàn)出色彩的功能,而且顯示出一種動態(tài)感。這可與王安石的著名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相比較。王安石借春風的飄拂賦“綠”字以動態(tài),而柳宗元則借聲響的驟起,不僅賦之以動態(tài),而且賦以頃刻轉換的疾速感,生動地顯現(xiàn)了日出的景象,更顯神奇。德國啟蒙運動時期的文藝理論家萊辛在指出詩與畫的區(qū)別時曾說:“一切物體不僅在空間中存在,而且也在時間中存在。物體也持續(xù),在它的持續(xù)期內的每一頃刻都可以現(xiàn)出不同的樣子,并且和其它事物發(fā)生不同的關系。……詩在它的持續(xù)性的摹仿里,也只能運用物體的某一個屬性,而所選擇的就應該是,從詩要運用它那個觀點去看,能夠引起該物體的最生動的感性形象的那個屬性!保ā独瓓W孔》)柳宗元沒有靜止地去表現(xiàn)日出的壯麗輝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發(fā)揮語言藝術的特長,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氣的日出瞬間,把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景象表現(xiàn)得比真實更為美好,給人以強大的感染力。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比粘鲆院,畫面更為開闊。此時漁船已進入中流,而回首騁目,只見山巔上正浮動著片片白云,好似無心無慮地前后相逐,詩境極是悠逸恬淡。對這一結尾蘇東坡認為“雖不必亦可”,因而還引起一場爭論,一時間,宋嚴羽、劉辰翁,明胡應麟、王世貞,清王士禛、沈德潛等人各呈己見,眾說紛紜,但是他們的爭論都局限在藝術趣味上,卻沒有深入體會柳宗元作此詩的處境和心情。柳宗元在詩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貶后沉重壓抑的心緒,在《與楊誨之第二書》中,他寫道:“至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理想抱負和冷酷的現(xiàn)實產(chǎn)生了尖銳的矛盾,在極度悲憤的情況下,他“但當把鋤荷鍤,決溪泉為圃以給茹,其隟則浚溝池,藝樹木,行歌坐釣,望青天白云,以此為適!痹凇妒嫉梦魃窖缬斡洝分,柳宗元表露得更明白:“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見他并非以一顆平靜恬淡的心徜徉于山水之間,而是強求寬解,以圖尋得慰藉。但是,正如他在《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中所嘆的那樣:“謫棄非隱滄,登陟非遠郊”,事實上,他并沒有獲得真正的解脫,有時候,他因一山一水的遭遇而想及自己的不幸,于是不勝悵惘感慨,有時候他在登陟跋涉中意有所感,情不自禁地顯露出不平和抗爭,正因為如此,他更強烈地希求擺脫這種精神的壓抑。所以,與其說《漁翁》以充滿奇趣的景色表現(xiàn)出淡逸的情調,不如說更袒露了隱于其后的一顆火熱不安的心。這是熱烈的向往,是急切的追求,詩中顯示的自由安適的生活情趣對于處在禁錮狀態(tài)的詩人來說,實在是太珍貴太美好了。于是,在寫下日出奇句之后,詩人不欲甘休,以更顯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為快,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云無心以出岫”的句子,宕開詩境,作了這樣的收尾。只有真正體會柳宗元的現(xiàn)實處境,才能理解他結句的用心。詩人自始至終表現(xiàn)漁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僅出于藝術表現(xiàn)的需要,同樣體現(xiàn)著他對自由人生的渴求。這也說明,要深入領會一篇作品的藝術風格,常常離不開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準確把握。

  評價:

  宋代惠洪《冷齋夜話》:東坡評詩云:“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之,此詩有奇趣。其尾兩句,雖不必亦可!

  明代郝敬《批選唐詩》:無色無相,瀟然自得。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煙消日出不見人”二句,古今絕唱。

  明代胡應麟《詩藪》:子厚“魚翁夜傍西巖宿”,除云末二句自佳。劉以為不類晚唐,正賴有此,然加此二句為七言古,亦何詎勝晚唐?故不如作絕也。

  明代王文祿《詩的》:柳柳州《漁翁詩》……氣清而飄逸,殆商調歟!

  明代王昌會《詩話類編》: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者難知。……柳子厚“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坡翁欲削此二句,論詩者類不免矮人看場之病。余謂若止用前四句,則與晚唐何異?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東坡謂刪去末二語,馀情不盡。信然。

  清代吳瑞榮《唐詩箋要》:二語幽絕(“煙銷日出”二句下)。

柳宗元的詩詞8

  全詩構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難于言說的思想感婉轉托出,含蓄蘊藉。情調雖較低沉,卻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吧。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柳宗元詩鑒賞

  永貞革新失敗后,革新派人物紛紛遭到打擊迫害,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省邵陽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貶為永州司馬。同時被貶為各遠州司馬的還有劉禹錫、韋執(zhí)誼、韓泰、韓曄、陳諫、凌準、程異等七人,時稱為八司馬。元和十年春,朝廷執(zhí)政大臣中有人賞識他們的才能,想起用他們,除韋執(zhí)誼、凌準已死,程異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還京。誰知憲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極力反對,不出一月,憲宗又把他們貶逐出京。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韓泰被貶為漳州(今福建省龍溪縣一帶)刺史,韓曄被貶為汀州(今福建省長汀縣一帶)

  刺史,陳諫被貶為封州(今廣東省封川縣一帶)刺史,劉禹錫被貶為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刺史。官職雖然比司馬高了,可是地區(qū)卻更為僻遠,這實際上是政治迫害的繼續(xù)。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時節(jié),柳宗元與他的同道劉禹錫又帶著失望的心情一同離京赴任。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他們一路上相互贈答了不少詩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礎上,彼此的友誼更加深厚了。他們一直同行到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別。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悶,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樓,觸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戰(zhàn)友的疏離,不覺愁情滿懷,于是寫下了這首七言律詩,寄給劉禹錫等四位同道。

  詩的開頭兩句,寫登城樓觸景傷懷,是總寫。

  城上高樓接大荒,寫城樓的形勢,是寫實。

  柳州城外邊遠,城樓很高,四野雜樹參天,野草叢生,人煙稀少,登城樓遙望,看到的是一片遼闊的大荒野。這句起勢高遠,意境闊大,情景俱包,悲涼之氣,籠罩全詩,很自然地開啟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詩人面對著遼闊的大荒野,不禁悲從中來,愁思萬端。他想到自己懷著濟世之志,參與政治革新,本是為了替朝廷除弊興利,做一些對百姓有益之事,卻不料 風波一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冉溪》)遠謫永州,十年被棄,壯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還,滿懷希望地回到長安,以為政治理想又可實現(xiàn)了。誰知立足未定,又被貶逐到更僻遠的柳州,離鄉(xiāng)去京更遠,使他感到孤獨,對戰(zhàn)友的思念更深。

  他極目南望,一片荒野無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寫海天的'無邊無際,同時,也是寫愁思的無窮無盡。

  中間四句,緊承上句,就登樓所見景象,由近及遠托景抒懷。

  前兩句是近景,寫夏天的風雨景象。

  驚風亂飐芙蓉水,寫狂風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長滿了嬌艷美麗的荷花,可是狂風突起,肆意吹打,嬌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東倒西歪,飄搖動蕩。句中的驚字,說明狂風突起。

  亂字承驚而來,亂飐,形象地寫出了狂風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墻,寫暴雨打薜荔,乃陸上景象。城墻上長滿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麗,不料突遭密集的雨點猛烈斜打,備受摧殘。斜字承上句風字而來,因為風狂,所以雨斜。斜侵,寫出了暴雨猛烈地沖打薜荔的情景。以上兩句,表面上是寫夏季的急風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實際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打擊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這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在古典詩文中也是經(jīng)常運用的。這種曲折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有含蓄蘊藉之妙。

  后兩名是遠景,寫山水景象。

  嶺樹重遮千里目,寫山。詩人登上城樓,是為了遙望遠方的戰(zhàn)友。他站在城樓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樹木重重,遮斷了他的視線,使他望不到遠隔千里的戰(zhàn)友,他不楚黯然神傷;他把視線收回,俯視著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東去,使他不禁又產(chǎn)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腸的悲哀。這是寫江流。用回環(huán)曲折的江流比喻詩人自己的愁腸百折,異常貼切。這句本于司馬遷《報任安書》腸一日而九回句意,詩人只是稍加點化,便情韻別致。這一句既照應了開頭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又很自然地引發(fā)下文的慨嘆。

  詩的最后兩句,感嘆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懷,點明寄書寓意。

  詩人與劉禹錫等四位戰(zhàn)友,一同遭受貶逐,又共來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這樣,彼此就應音書頻寄,常來常往,音訊不斷才是?墒牵q自音書滯一鄉(xiāng),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猶自二字,表現(xiàn)了詩人對戰(zhàn)友們的殷切懷念之情。

  這首詩托景抒懷,通過登柳州城樓所見景物的描寫,曲折地譴責了當時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人士的打擊和迫害,委婉地表達了詩人由此而生的悲憤心情和對同貶戰(zhàn)友們的深切懷念。

柳宗元的詩詞9

  樂府雜曲·鼓吹鐃歌·獸之窮 柳宗元 唐

  獸之窮,奔大麓。天厚黃德,狙獷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事镁,敵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屈赟猛,虔栗栗。

  縻以尺組,啖以秩。黎之陽,土茫茫。

  富兵戎,盈倉箱。乏者德,莫能享。

  驅豺兕,授我疆。

  「賞析」:

  《獸之窮》仍頌高祖之厚德。曰“天厚黃德”,可使“狙獷服”。全篇皆用比喻,明寫豺兕野獸,暗指李密之流。李密乃首鼠兩端小人,幾易其主,與唐軍對壘,因“自亡其徒”,走投無路而降唐歸李,“乏者德,莫能享”,理所當然。全詩大氣磅礴,每有奇字佳句,開篇“獸之窮”三字,便奇崛,李密之狼狽困窘之態(tài)畢現(xiàn);“皇旅靖,敵逾蹙”兩句尤為形象逼真:皇旅所至,雞犬不驚;叛軍過境,百姓已亂。天兵平定叛亂,李密日暮途窮,理固宜然。如果說,詩人用“蹙”字狀李密之狼狽還有些筆下留情的話,那么以“逾”修飾之,其“蹙”便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獸之窮,奔大麓”,走投無路的喪家犬丑態(tài)暴露無遺矣!

  相對于《晉陽武》,《獸之窮》多參差錯落。全詩以三言為主,雜以四言,讀來仍感圓潤流暢,不覺得佶屈聱牙。在音韻方面,1-14句偶句押lu韻,仄聲,干脆利落,明快短促,敘高祖制服李密,最是恰當;15-22句偶句押ang韻,響亮悠揚,鼓舞人心,有效地抒發(fā)了詩人歌功頌德之激情。此乃音錯落,意亦錯落。前人評“此篇語特多精峭”,“寫得神武,氣象萬千”,實不謬也。

柳宗元的詩詞10

  田家三首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蓐食徇所務,驅牛向東阡。

  雞鳴村巷白,夜色歸暮田。

  札札耒耜聲,飛飛來烏鳶。

  竭茲筋力事,持用窮歲年。

  盡輸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孫日已長,世世還復然。

  籬落隔煙火,農(nóng)談四鄰夕。

  庭際秋蟲鳴,疏麻方寂歷。

  蠶絲盡輸稅,機杼空倚壁。

  里胥夜經(jīng)過,雞黍事筵席。

  各言官長峻,文字多督責。

  東鄉(xiāng)后租期,車轂陷泥澤。

  公門少推恕,鞭樸恣狼藉。

  努力慎經(jīng)營,肌膚真可惜。

  迎新在此歲,唯恐踵前跡。

  古道饒蒺藜,縈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綠。

  是時收獲竟,落日多樵牧。

  風高榆柳疏,霜重梨棗熟。

  行人迷去住,野鳥競棲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陸。

  今年幸少豐,無厭饘與粥。

  零陵春望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平野春草綠,曉鶯啼遠林。

  日晴瀟湘渚,云斷岣嶁岑。

  仙駕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凝情空景慕,萬里蒼梧陰。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廢逐人所棄,遂為鬼神欺。

  才難不其然,卒與大患期。

  凌人古受氏,吳世夸雄姿。

  寂寞富春水,英氣方在斯。

  六學成一貫,精義窮發(fā)揮。

  著書逾十年,幽賾靡不推。

  天庭掞高文,萬字若波馳。

  記室征兩府,宏謀耀其奇。

  車酋軒下東越,列郡蘇疲羸。

  宛宛凌江羽,來棲翰林枝。

  孝文留弓劍,中外方危疑。

  抗聲促遺詔,定命由陳辭。

  徒隸肅曹官,征賦參有司。

  出守烏江滸,左遷湟水湄。

  高堂傾故國,葬祭限囚羈。

  仲叔繼幽淪,狂叫唯童兒。

  一門即無主,焉用徒生為!

  舉聲但呼天,孰知神者誰?

  泣盡目無見,腎傷足不持。

  溘死委炎荒,臧獲守靈帷。

  平生負國譴,骸骨非敢私。

  蓋棺未塞責,孤旐凝寒颸。

  念昔始相遇,腑腸為君知。

  進身齊選擇,失路同瑕疵。

  本期濟仁義,合為眾所嗤。

  滅身竟不試,世義安可支!

  恬死百憂盡,茍生萬慮滋。

  顧余九逝魂,與子各何之?

  我歌誠自慟,非獨為君悲!

  古東門行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漢家三十六將軍,東方雷動橫陣云。

  雞鳴函谷客如霧,貌同心異不可數(shù)。

  赤丸夜語飛電光,徼巡司隸眠如羊。

  當街一叱百吏走,馮敬胸中函匕首。

  兇徒側耳潛愜心,悍臣破膽皆杜口。

  魏王臥內藏兵符,子西掩袂真無辜。

  羌胡轂下一朝起,敵國舟中非所擬。

  安陵誰辨削礪功,韓國詎明深井里。

  絕胭斷骨那下補,萬金寵贈不如土。

  與崔策登西山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鶴鳴楚山靜,露白秋江曉。連袂度危橋,縈回出林杪。

  西岑極遠目,毫末皆可了。重疊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窮兩儀際,高出萬象表。馳景泛頹波,遙風遞寒筱。

  謫居安所習,稍厭從紛擾。生同胥靡遺,壽比彭鏗夭。

  蹇連困顛踣,愚蒙怯幽眇。非令親愛疏,誰使心神悄。

  偶茲遁山水,得以觀魚鳥。吾子幸淹留,緩我愁腸繞。

  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謫棄殊隱淪,登陟非遠郊。

  所懷緩伊郁,詎欲肩夷巢。

  高巖瞰清江,幽窟潛神蛟。

  開曠延陽景,回薄攢林梢。

  西亭構其巔,反宇臨呀庨。

  背瞻星辰興,下見云雨交。

  惜非吾鄉(xiāng)土,得以蔭菁茆。

  羈貫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灃川,數(shù)畝均肥磽。

  臺館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會有圭組戀,遂貽山林嘲。

  薄軀信無庸,鎖屑劇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庭除植蓬艾,隟牖懸蟏蛸。

  所賴山水客,扁舟柱長梢。

  挹流敵清觴,掇野代嘉肴。

  適道有高言,取樂非弦匏。

  逍遙屏幽昧,澹薄辭喧呶。

  晨雞不余欺,風雨聞嘐嘐。

  再期永日閑,提挈移中庖。

  戲題石門長老東軒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石門長老身如夢,旃檀成林手所種。

  坐來念念非昔人,萬遍蓮花為誰用?

  如今七十自忘機,貪愛都忘筋力微。

  莫向東軒春野望,花開日出雉皆飛。

  雨晴至江渡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遠步,日西獨向愚溪渡。

  渡頭水落村徑成,撩亂浮槎在高樹。

  駁復仇議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且請“編之于令,永為國典”。臣竊獨過之。

  臣聞禮之大本,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子者殺無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理者殺無赦。其本則合,其用則異,旌與誅莫得而并焉。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旌其可誅,茲謂僭;壞禮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傳于后代,趨義者不知所向,違害者不知所立,以是為典可乎?蓋圣人之制,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統(tǒng)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讞其誠偽,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則刑禮之用,判然離矣。何者?若元慶之父,不陷于公罪,師韞之誅,獨以其私怨,奮其吏氣,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問,上下蒙冒,吁號不聞;而元慶能以戴天為大恥,枕戈為得禮,處心積慮,以沖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無憾,是守禮而行義也。執(zhí)事者宜有慚色,將謝之不暇,而又何誅焉?

  其或元慶之父,不免于罪,師韞之誅,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執(zhí)而誅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議曰:“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仇,其亂誰救?”是惑于禮也甚矣。禮之所謂仇者,蓋其冤抑沉痛而號無告也;非謂抵罪觸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殺之,我乃殺之”。不議曲直,暴寡脅弱而已。其非經(jīng)背圣,不亦甚哉!

  《周禮》:“調人,掌司萬人之仇。凡殺人而義者,令勿仇;仇之則死。有反殺者,邦國交仇之!庇职驳糜H親相仇也?《春秋公羊傳》曰:“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父受誅,子復仇,此推刃之道,復仇不除害!苯袢羧〈艘詳鄡上孪鄽,則合于禮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愛死,義也。元慶能不越于禮,服孝死義,是必達理而聞道者也。夫達理聞道之人,豈其以王法為敵仇者哉?議者反以為戮,黷刑壞禮,其不可以為典,明矣。

  請下臣議附于令。有斷斯獄者,不宜以前議從事。謹議。

柳宗元的詩詞11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發(fā)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漁翁——唐,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溪居——唐,柳宗元

  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重別夢得——唐,柳宗元

  二十年來萬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

  晚歲當為鄰舍翁。

  南澗中題——柳宗元

  秋氣集南澗,獨游亭午時;仫L一蕭瑟,林影久參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去國魂已游,懷人淚空垂。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誰為后來者,當與此心期。

  (責任編輯:admin)

柳宗元的詩詞12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柳宗元)》詩詞閱讀原文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注】這首詩寫于詩人遭貶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柳宗元)》詩詞閱讀題目

  12、春天應該是一個令人欣喜的季節(jié),是什么原因使詩人產(chǎn)生“春半如秋”的感覺?(4分)

  13、第三、四兩句將環(huán)境景物和詩人內心情感結合得自然無痕,請以“亂”字為例作簡要分析。(5分)

  答案: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柳宗元)》詩詞閱讀答案

  12、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時節(jié),雨后榕葉落滿庭院,讓人錯以為秋風掃落葉。(2分)二是自己再次被貶,仕途失意,遠離故鄉(xiāng),心中凄迷悵惘,雖是春日,卻感覺如秋天一般。(2分)

  13、三、四兩句因內心之情感受外物,以環(huán)境景物體現(xiàn)人物心情。(2分)

  一個“亂”字正是詩人此時心境的寫真,鶯啼本無所謂“亂”,是詩人心緒煩亂,才覺得歡快的鳥鳴啁哳難聞。(3分)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柳宗元)》詩詞閱讀賞析

  這首詩寫于柳州刺史任上。時當二月,又處南方溫熱地帶,柳州早已是百花盛開,春色滿園了。可是一場意外的暴風雨卻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這在過著謫居生活的`詩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打擊。本來他還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內心憂怨的,而現(xiàn)實竟是這樣冷酷無情!哀涼的心緒觸發(fā)了他的詩思。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詩篇起句便直抒胸臆!盎虑椤迸c“羈思”,原本就有必然聯(lián)系。長年游宦在外,遠離故土與親人,旅途漂泊的艱辛,離親別故的悲怨,有誰能不動心動情呢?屢遭貶竄,此種心情理當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實地表現(xiàn)了作者這時候的特殊心態(tài)!盎虑椤敝嗯c“羈思”之深疊相撞擊著詩人的心扉,他要尋求解脫,而又無可奈何,在這種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書房,漫步庭院。而當他目睹了已經(jīng)過去大半的春光以后,這種情緒反而愈趨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語平淡而新鮮,寫出一種常人不曾,也不會有的獨特感受,的確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應的凝結品!耙廪D迷”三字,則就“春半如秋”作承轉,極言意緒的迷亂煩惱。

  三、四兩句,偏重敘事描寫。說“山城過雨”,人們似乎還難于體味這場雨的份量和內涵,故后面緊接著補寫了“百花盡”三字。此雨非早春潤物之雨,它橫掠山城,下得大,來得猛,滌蕩萬物。此一句,遙扣題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實處,同時又引帶出末尾一句!伴湃~滿庭鶯亂啼”。柳州多檀椿樹,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無傷。但是經(jīng)過這場暴風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葉落滿庭了。此等情景令詩人傷心,鶯啼之聲又格外增添了一重傷感情緒。那一個“亂”字,分明是詩人心煩意亂的精神狀態(tài)的真實反映。

  這首詩寫景肅殺肅條。寫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濃之際反呈現(xiàn)百花凋零、榕葉滿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詩人一片宦情與羈思,其構思立意均不同常態(tài),而其遣辭造語又極平淡。蘇軾《東坡題跋》曾就柳宗元的詩與陶淵明的詩作出評論說:“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眱热葚S富充實而字面卻略顯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實正是詩人苦心錘煉的結果,是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的極高境界。這樣的作品往往“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柳宗元的詩詞13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韻譯】

  傍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曉,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煙銷云散旭日初升,不見他的人影;聽得欸乃一聲櫓響,忽見山青水綠。

  回身一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巖頂上,只有無心白云相互追逐。

  【賞析】

  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寫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記》,于寄情山水的同時,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憤。同樣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詩中也是存在的。此詩首句的“西巖”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記》的西山,而詩中那在山青水綠之處自遣自歌、獨往獨來的“漁翁”,則含有幾分自況的意味。主人公獨來獨往,突現(xiàn)出一種孤芳自賞的情緒,“不見人”“回看天際”等語,又都流露出幾分孤寂情懷。而在藝術上,此詩尤為后人注目。蘇東坡贊嘆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全唐詩話續(xù)編》卷上引惠洪《冷齋夜話》)“奇趣”二字,的確抓住了此詩主要的`藝術特色。

  首句就題從“夜”寫起,“漁翁夜傍西巖宿”,還很平常;可第二句寫到拂曉時就奇了。本來,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語新奇,為讀者所未聞。事實不過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為薪而已。不說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詩句的意蘊也就不一樣了。猶如“炊金饌玉”給人侈靡的感覺一樣,“汲清湘”而“燃楚竹”則有超凡絕俗的感覺,似乎象征著詩中人孤高的品格?梢娫煺Z“反常”能表現(xiàn)一種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謂“合道”。

  一、二句寫夜盡拂曉,讀者從汲水的聲響與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巖下有一漁翁在。三、四句方寫到“煙銷日出”。按理此時人物該與讀者見面,可是反而“不見人”,這也“反!。然而隨“煙銷日出”。綠水青山頓現(xiàn)原貌忽聞櫓槳“欸乃一聲”,原來人雖不見,卻只在山水之中。這又“合道”。這里的造語亦甚奇:“煙銷日出”與“山水綠”互為因果,與“不見人”則無干;而“山水綠”與“欸乃一聲”更不相干。詩句偏作“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尤為“反常”。但“熟味”二句,“煙銷日出不見人”,適能傳達一種驚異感;而于青山綠水中聞櫓槳欸乃之聲尤為悅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為之綠得更其可愛了。作者通過這樣的奇趣,寫出了一個清寥得有幾分神秘的境界,隱隱傳達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為奇趣而奇趣。

  結尾兩句是全詩的一段余音,漁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時“回看天際”,只見巖上繚繞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隨他的漁舟。這里用了陶潛《歸去來辭》“云無心而出岫”句意。只有“無心”的白云“相逐”,則其孤獨無伴可知。

  關于這末兩句,東坡卻以為“雖不必亦可”。這不經(jīng)意道出的批評,引起持續(xù)數(shù)百年的爭執(zhí)。南宋嚴羽、明胡應麟、清王士禛、沈德潛同意東坡,認為此二句刪好。而南宋劉辰翁、明李東陽、王世貞認為不刪好。劉辰翁以為此詩“不類晚唐”正賴有此末二句(《詩藪·內編》卷六引),李東陽也說“若止用前四句,則與晚唐何異?”(《懷麓堂詩話》)兩派分歧的根源主要就在于對“奇趣”的看法不同。蘇東坡欣賞此詩“以奇趣為宗”,而刪去末二句,使詩以“欸乃一聲山水綠”的奇句結,不僅“余情不盡”(《唐詩別裁》),而且“奇趣”更顯。而劉辰翁、李東陽等所菲薄的“晚唐”詩,其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奇趣。刪去此詩較平淡閑遠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顯,“則與晚唐何異?”兩相權衡,不難看出,后者立論理由頗欠充足。“晚唐”詩固有獵奇太過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勝而發(fā)初盛所未發(fā)者,豈能一概抹煞?如此詩之奇趣,有助于表現(xiàn)詩情,正是優(yōu)點,雖“落晚唐”何傷?“詩必盛唐”,不正是明詩衰落的病根之一么?蘇東坡不著成見,就詩立論,其說較通達。自然,選錄作品應該維持原貌,不當妄加更改;然就談藝而論,可有可無之句,究以割愛為佳。(周嘯天)

柳宗元的詩詞14

  1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宗元〔唐代〕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此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前兩句以劍喻山峰,謂其割人愁腸,“割”字照應上句“劍铓”的比喻,突出作者愁苦之深;后兩句由峭拔似劍铓的'群峰進一步產(chǎn)生出一個奇特的幻想,期望身化千億,散上諸峰以望故鄉(xiāng)。全詩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比喻新穎,作者謫居的愁苦與望鄉(xiāng)的悲哀在短短二十八字里表達得深摯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2溪居

  柳宗元〔唐代〕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這首詩是柳宗元貶官永州時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時的作品。

  3早梅

  柳宗元〔唐代〕

  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在歷代的詩詞中,有不少詠梅之作。前半盛贊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獨開,芳香四溢,暗喻詩人堅貞不屈、不與流俗合污的高潔品格;后半寫詩人懷念遠方友人,要折梅相贈而不能的神傷之情。全詩簡樸、疏淡,含韻慰藉,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的追求。

柳宗元的詩詞15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請用選文中的原句回答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請用選文中的原句回答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答: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3. 請用選文中的原句回答游魚和潭水都有什么特點?

  答: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4.請找出文中描寫小石潭周圍景物的句子。

  答: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5.《小石潭記》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暫時忘憂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似與游者相樂。

  6.寫游魚自由輕靈游動的`姿態(tài)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7.表現(xiàn)地理環(huán)境使作者內心憂傷凄涼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柳宗元的詩詞】相關文章:

柳宗元的詩詞12-19

柳宗元我想對你說作文(精選7篇)03-08

經(jīng)典的詩詞10-23

白露詩詞08-30

經(jīng)典詩詞朗誦11-01

李清照的詩詞11-22

夜雨的詩詞11-22

春耕的詩詞11-20

冬至的詩詞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