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春日古詩鑒賞
春日古詩鑒賞
更新時間:2024-01-28 10:23:08
  • 相關推薦
春日古詩鑒賞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日古詩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日古詩鑒賞1

  原文

  一夕輕雷落萬絲, 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 無力薔薇臥曉枝。

  解釋

  一聲輕雷過后,頃刻落下了如絲般的春雨, 雨過天晴后屋頂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閃閃。 雨后的芍藥如惆悵的女子含著點點淚珠, 雨打后的薔薇,也似乎綿軟無力,其實枝條正悄悄攀枝蔓延著。 萬絲:指春天的細雨。 霽:雨過天晴。 瓦:琉璃瓦。 碧:碧玉。 碧參差:指琉璃瓦浮光閃閃,猶如碧玉。 芍藥:草本之首,與牡丹形似 臥:攀枝蔓延

  賞析

  《春日》這首七絕描寫夜雨初霽的春天庭院的景致。絲,喻雨。浮瓦,晴光照在瓦上。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凈凈,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艷奪目,令人心曠神怡。無力薔薇臥曉枝,也有的版本寫作,無力薔薇臥晚枝。芍藥,牡丹。春淚,雨點。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tài)、“無力臥”之狀。 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征,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tài)。 《春日》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統(tǒng)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tài)中領悟,又曲折隱晦的反映了詩人由于對宦途命運艱險的`恐懼,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春日》就被金代的文學家元好問譏為“女郎詩”,因為它格調比較柔媚。 柔媚也是一種美,經過風雨的芍藥和薔薇,好似兩個嬌弱的女郎,一個飽含淚水,一個醉臥曉枝。以“春淚”喻水珠,以“臥”字象征“無力”,用辭工穩(wěn)而又自然。

春日古詩鑒賞2

  鑒賞(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8~9小題。

  春 日

  吳錫疇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畝園私涑水翁③。

  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后第三年南宋滅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于廬山,世稱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馬光,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

  8.“幽情”在詩中包含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5分)

  9.頸聯(lián)中有兩個字用得極為精妙,請指出并結合詩句簡要賞析其妙處。(6分)

  參考答案:

  8.“幽情”在本詩中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情感。(1分)一是傷春之情。面對“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滿地堆積,一種“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一是憂國之情。身處南宋,國運衰微,盛景不再,大勢已去,一種憂國傷時之痛郁結心頭。(2分)

  9.“逆”和 “私” 用得極為精妙!澳妗,迎接;“私”,偏愛。(2分)頸聯(lián)使用擬人手法,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的親昵之狀,(2分)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

春日古詩鑒賞3

  春日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深宮高樓入紫清,金作蛟龍盤繡楹。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樓船蹙沓波浪驚。

  三千雙蛾獻歌笑,撾鐘考鼓宮殿傾,萬姓聚舞歌太平。

  我無為,人自寧。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飄翩下云。

  帝不去,留鎬京。

  安能為軒轅,獨往入冥。

  小臣拜獻南山壽,陛下萬古垂鴻名。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皇宮深深樓閣高聳云霄,金色的蛟龍盤旋在堂前華麗的柱子上,美女們在窗前化妝打扮,玉手撫動琴弦,美妙的箏聲隨春風吹落,傳入游樂的君王的耳里,這應該是那首《升天行》吧。泛舟在白蓮池上,如蓬萊仙境一般,樓船劃破湖面急促前進,驚起陣陣波浪。眾多的宮女們奏起音樂唱起歌曲,敲打鐘鼓的聲音都要使宮殿轟倒。這是多么壯觀的天下百姓歌舞太平的'場面呀。只要君王于民休養(yǎng)生息,百姓就會安居樂業(yè),天下太平。天庭上三十六個天帝要來迎接,仙人們駕著彩云翩然而下。但皇帝不愿意隨他們而去,寧愿留在人間;实圬M能像軒轅氏那樣,乘龍飛天而去,不顧他的子民,獨自來往于青天之上?小臣我祝愿皇帝壽比南山,陛下的英名萬古流芳。

  注釋

 、僮锨澹鹤衔⑶宥贾,天帝居住的地方。

 、谙覍⑹终Z:意思是弦與手摩擦而成聲。

  ③《升天行》:古樂府名。

 、芴斐兀褐赣鶊@的池沼。

 、萑郏旱澜虃髡f有三十六天帝。

 、捩京:西周武王建都鎬京,在長安縣西北十八里,自漢武帝后遺址淪陷。這里代指國都。

  簡析:

  作者:佚名

  《春日行》,時景二十五曲之一,本詠春游,李白擬作詠君王游樂之詞。唐玄宗春日泛游白蓮池,召李白作辭。時李白已酒醉翰林苑,乃命高力士扶以登舟,即興而作。

  李白

  李白(xx年-xx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西域碎葉城,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年病逝,享年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春日古詩鑒賞4

  原文: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整個春日大概都沒有連續(xù)十天清明無雨的日子,到處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攜帶著雨水漂浮而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野外田里的一潭綠油油的春水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古渡口邊人經過時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籬笆外將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草屋邊煙雨靡靡,打濕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雞鳴一聲將人從閑夢中喚引回了現(xiàn)實。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整個春日大概都沒有連續(xù)十天清明無雨的日子,到處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攜帶著雨水漂浮而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野外田里的一潭綠油油的春水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古渡口邊人經過時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籬笆外將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草屋邊煙雨靡靡,打濕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雞鳴一聲將人從閑夢中喚引回了現(xiàn)實。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整個春日大概都沒有連續(xù)十天清明無雨的日子,到處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攜帶著雨水漂浮而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野外田里的一潭綠油油的'春水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古渡口邊人經過時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籬笆外將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草屋邊煙雨靡靡,打濕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雞鳴一聲將人從閑夢中喚引回了現(xiàn)實。

  譯文

  整個春日大概都沒有連續(xù)十天清明無雨的日子,到處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攜帶著雨水漂浮而行。野外田里的一潭綠油油的春水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古渡口邊人經過時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籬笆外將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草屋邊煙雨靡靡,打濕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雞鳴一聲將人從閑夢中喚引回了現(xiàn)實。... 顯示全部

  賞析

  這是汪藻的成名作,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三:“此篇一出,便為詩社諸公所稱。”清新明快,與同時張耒相近。作者最慢由此出名。桃花出籬,紅杏出墻,皆為農村中常見之景。而此處卻以清麗之筆寫出一個宛如開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飛;再一細看,花蕊半綻,又似含情脈脈少女。詩雖詠物,卻事有作者本人的少... 顯示全部

  作者介紹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字彥章,號浮溪,又號龍溪,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貫婺源,后移居饒州德興(今屬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韓駒學詩,入太學,喜讀《春秋左氏傳》及《西漢書》。崇寧二年(1103)進士,任婺州(今浙江金華)觀察推官、宣州(今屬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屬安徽)通判等職。徽宗親制“居臣慶會閣詩”,下令群臣獻詩,汪藻一人獨領風騷,與胡伸俱有文名,時稱“江左二寶”。素與王黼不和,提點江州太平觀,終黼之世均不得用。欽宗即位,召為屯田員外郎,再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紹興元年(1131),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湖(今屬浙江),后知撫(今屬江西)、徽(今安徽歙縣)、泉(今屬福建)、宣等州。紹興十三年(1143)罷職居永州(今屬湖南),官至顯謨閣大學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卒贈端明殿學士。為官清廉,“通顯三十年,無屋廬以居。”《全宋詞》錄其詞4首。

春日古詩鑒賞5

  古詩原文

  西湖春色歸, 春水綠于染。

  群芳爛不收, 東風落如糝。

  參軍春思亂如云, 白發(fā)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一樽酒, 能憶天涯萬里人。

  萬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 花發(fā)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xiāng)物態(tài)與人殊, 惟有東風舊相識。

  譯文翻譯

  春天使者姍姍前來訪問,西湖水面換上綠色衣裙。

  漫山遍野捧出七彩熱情,花風落地一樣喚人興奮。

  春來了,參軍思緒亂如云,白發(fā)人,最怕題詩送青春。

  我知道你擺好了湖中酒席,等待著老朋友來開懷暢飲。

  遙遙萬里你捎來一片春情,每到春來我暗暗感到心驚。

  冰雪消融,門外千山碧綠,繁花爭妍,江邊二月多晴。

  還記得,少年時,迎春暢飲,到如今,春草綠,兩鬢如絲。

  他鄉(xiāng)作客,物態(tài)人情各異,東風情意,年年難舍難離。

  注釋解釋

  西湖:指許州(今河南許昌市)西湖。

  謝法曹:即謝伯初,字景山,晉江(今屬福建)人。當時在許州任司法參軍。宋代州府置錄事參軍、司理參軍、司法參軍等屬官,統(tǒng)稱曹官,司法參軍即稱法曹。

  歸:回去,指春光將逝。

  綠于染:比染過的絲綢還綠。

  爛不收:指落花委地,難于收拾。

  落如糝(sǎn):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狀的東西,詩中形容飄落的花瓣。

  參軍:指謝伯初。

  天涯萬里人:詩人自指。

  殊:不同,引申為“陌生”的意思。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景祐四年(1037年)。景祐三年(1036年)十月,詩人因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和范仲淹對保守派的斗爭,寫信痛斥保守派諫官高若訥,被貶謫為峽州夷陵令。友人謝伯初從許州寄詩安慰他,他便寫了這首詩作答。

  詩文賞析

  詩的前四句“西湖春色歸, 春水綠于染。群芳爛不收, 東風落如糝!睂懺S州西湖春景:春來波綠,群芳爛漫,明媚旖旎,景致醉人。接下由景及人,轉寫詩友殷勤多情,特從這美麗的'地方寄來美好情意,點明這首詩是回贈之作。“參軍7春思亂如云, 白發(fā)題詩愁送春!睂懺娪央m已自發(fā)蒼蒼,但仍多愁善感,春思如云。謝伯初贈詩中有“多情未老已白發(fā),野思到春亂如云”之句,詩人特別欣賞,故化用其意,描摹詩人白發(fā)多情,寥寥數(shù)筆,卻十分生動傳神!斑b知湖上一樽酒, 能憶天涯萬里人!毕胂笤娪血氉煤希寄钸h方被貶的自己。讀詩至此,方知前面寫景用意并不僅僅在于詠嘆西湖的自然風光,更是以美景烘托詩友的美好情誼。句中“天涯萬里人”是詩人的自稱,暗寓自己被貶夷陵的遭遇,同時將內容巧妙引向自己胸臆的抒發(fā)。

  “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痹S州、夷陵兩地相距遙遠,又有山川阻隔,故詩人對詩友“萬里”寄詩,傳遞春的消息和真摯友情激動不已,但同時因身遭斥逐,心情凄惶,忽睹春景,不禁心頭震顫。門外綿綿遠山殘雪融盡,綠裝重換。二月晴朗的陽光下,江邊紅花正爭相吐艷,如此來去匆匆的春天,讓人感嘆如梭的光陰和稍縱即逝的美好年華。詩人觸景傷懷,驀然回首:昔日把酒對春、風流倜儻的少年,如今而立剛過,卻已是鬢發(fā)蒼蒼。顯然,一個事業(yè)、生活正在蓬勃向上的得意之士,是不太可能如斯身心俱老的,只有歷經磨難者才每每會回味過去的大好時光。“異鄉(xiāng)物態(tài)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在這貶謫之地,詩人眼甲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冷淡,唯有歲歲年年按時相伴的春風仍是那么熟悉、親切,似在安慰一顆孤寂的心。詩到此戛然而止,但意猶未盡,令讀者回味無窮。

  全詩以春為線索,既有對景物的描繪,又有詩友形象的勾勒和對原詩的化用l既有感于詩友的真摯睛懷,又低徊于自身的遭際,詩情沿這一線索逐層展開,前后承轉不著痕跡,使詩篇情韻幽折,是一首酬唱詩的佳作。另外,詩人多處描摹明麗春景,雖有以明朗之景反襯其憂苦之心,今昔之感的用意,但那種或虛或實的反復詠嘆,更多的是使詩篇交錯洋溢著令人沉醉的氣氛,一折一揚的處理,使詩之色彩也顯得多變而迷人,詩之內涵也更加豐富,絕沒有停留在一般的詠春主題上。全詩結構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層次分明,而接轉自然,語言明白曉暢,體現(xiàn)了歐詩的基本特色。

春日古詩鑒賞6

  亂后春日途經野塘 韓偓

  世亂他鄉(xiāng)見落梅,

  野塘晴暖獨徘徊。

  船沖水鳥飛還住,

  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游多喪逝,

  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

  始信昆明是劫灰。

  韓偓詩鑒賞

  這首詩通過描繪赤地千里的凄涼景像,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動亂和人民陷于深重災難的現(xiàn)實,揭露了戰(zhàn)爭的罪惡,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感嘆。

  陽春三月,陽光燦爛,春風和煦,氣候晴暖,正是令人陶醉之時 ;花紅柳綠,野塘清幽,小渡無人, 楊花飛絮,恰是賞心悅目之地。若是太平盛世,文人墨客面對如此良辰美景,難免揮毫寄興,抒發(fā)恬淡靜謐的情懷,寫出幾許陶、謝、王、孟般清新自然的優(yōu)美詩句。然而,飽經了離亂顛波之苦的韓偓,卻早沒了那份閑情逸志。此時,他的思想感情更近于安史之亂時杜甫那沉郁悲愴的情懷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 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那樣的心境。

  世亂他鄉(xiāng)見落梅 ,野塘晴暖獨徘徊。詩一開 頭,便點明了 世亂 這樣一個大的背景 。見落 梅而人在他鄉(xiāng) ,便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的 梅花。南方他鄉(xiāng)的梅花已落,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韓偓為京兆萬年人)梅花恐怕剛剛綻放吧。

  由此又想到故鄉(xiāng)是否依舊?親人們是否還都平安 ? 然而,這一切卻無從得知。此時詩人在這荒涼的野塘之畔獨自徘徊。接下來二句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雖是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實際上卻通過環(huán)境的死寂,側面地呈現(xiàn)出戰(zhàn)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xiàn)實 。飛還住、去 卻來又恰恰代表著詩人的悲怨憂慮,表現(xiàn)了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拂之還來的煩惱思緒。

  季重舊游多喪逝 ,子山新賦極悲哀。這是借 用古人的故事,來敘述自己的痛苦境遇 。季重是 三國時代吳質的字 。他和曹丕、曹植兄弟以及徐干、 陳琳、應玚、劉楨等人交誼很深。徐干等四人均于建安二十二年(217)死于瘟疫 。曹丕后來在給吳質的 信中提到此事,表示痛心 。子山是庾信的字,他 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

  曾作《哀江南賦》來抒發(fā)國破家亡之感,極為感人。賦序說:不無危苦之詞,惟以悲切為主 。詩人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說舊 游之處許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來所作詩文極盡悲哀。這兩句,用典極為貼切、恰當,從大的社會歷史背景 ,到具體的感情脈胳 ,典故與現(xiàn)實都息息相關 。因而 ,不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豐富了語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 : 眼看朝市成陵谷 ,始信昆明是劫 灰,也是用典 。朝市,朝廷與市肆 。陵谷高岸、深谷。劫灰佛家用語。佛教認為 ,天地經過 一段時間,劫火延燒,萬物都變成灰燼,然后再從頭開始,謂之一劫。據(jù)傳,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fā)現(xiàn)許多黑灰 。到東漢明帝時 ,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說:世界終盡 ,劫火洞燒 ,此灰是也。這二句是說 ,我親身經歷了戰(zhàn)亂眼看著繁華的都市化為灰燼, 夷為荒涼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確是劫灰,天地確是由成而毀 。從眼看到始信,不僅說明 了變遷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其中蘊藏著人生如夢的深切悲傷和無力回天的哀訴。有著痛定思痛的徹骨之恨。語雖淡,但情至深。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大的特點 ,是情感脈絡清晰、 連貫,節(jié)奏性很強,使聲音韻律與心緒的律動和諧統(tǒng)一 。首聯(lián)是引子 ,觸景生情;頷聯(lián)主要表達一種情緒 ,創(chuàng)造出濃郁的悲愴氣氛。頸聯(lián)直切主題 ,鏤刻入骨 ,鮮明而深沉。尾聯(lián)寫所思所悟 ,言有盡而味無窮。

春日古詩鑒賞7

  等閑識得東風面下一句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這首七言詩是宋·朱熹所作,其中“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為名句。詩的大意是:風和日麗來到泗水邊賞景,一望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很容易認識到東風的面容,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翻譯: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賞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耙粫r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皷|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2]

  ——“萬紫千紅總是春!

  首句點明出游的時令、地點,下三句寫“尋芳”的所見所識。春回大地,詩人耳目一新。正是這新鮮的感受,使詩人認識了東風。仿佛是一夜東風,吹開了萬紫千紅的鮮花;而百花爭艷的景象,不正是生機勃勃的春光嗎?詩人由“尋”而“識”,步步深化,統(tǒng)率全詩的則是一個“新”字。但泗水在山東,孔子曾在泗水之濱講學傳道;而南宋時那地方早已淪陷于金國,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來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圣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春日古詩鑒賞8

  《春日雜詠》原文

  青山如黛遠村東,嫩綠長溪柳絮風。

  鳥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戀小庭中。

  《春日雜詠》譯文

  村子東面遠山如黛,長溪蜿蜒曲折,岸邊楊柳開花結籽,微風吹來,片片柳絮隨風飄舞。

  鳥雀不知道郊外的好處,反而留戀小小庭園,只在院中花叢飛來飛去。

  《春日雜詠》注釋

  黛(dài):古時婦女用來畫眉的一種青黑色的顏料,這里形容遠處青山呈現(xiàn)出黛綠般的顏色。

  嫩綠:淺綠色。柳絮:柳樹種子上面有白色的絨毛,隨風飄散,像飄飛的棉絮,稱為柳絮。

  郊野:城市外面的地方,泛指村鎮(zhèn)外面一帶地區(qū)。

  穿花: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小庭:小小庭院。

  《春日雜詠》簡析

  《春日雜詠》是明代詩人高珩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了春天郊野的美好景色。詩的大意說:村東的青山,遠遠望去,呈現(xiàn)出一片墨綠的顏色,就像女孩子用來描眉的青黑色的'黛墨一般漂亮。一條長溪,溪水蜿蜒曲折地向著遠方流去。岸邊嫩綠的楊柳開花結籽,微風吹來,片片柳絮隨風飄舞。鳥雀不知道郊野外如詩如畫的風光這般美好,反而留戀那小小庭院,只是在院內的花叢中飛來飛去。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郊外的春景,后兩句借景寫情,抒發(fā)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表現(xiàn)了對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

春日古詩鑒賞9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注: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熙,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

  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

  論文:此處指論詩。

 。1)這首詩的開頭兩聯(lián)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么樣的高度評價?(3分)

 。2)“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lián)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4分)

 。

  參考答案:

  12.。(1)①詩壇地位,無人可比;②詩的思想情趣,灑脫不凡;③詩歌風格,清新、俊逸。

 。2)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