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chǎn)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xiàn)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辛棄疾的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辛棄疾的古詩1
1、千尺陰崖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辛棄疾
2、種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滿維摩室。----《滿江紅(壽趙茂嘉郎中,前章記廣濟倉事)》----辛棄疾
3、寶釵飛鳳鬢鸞。----《江神子(和陳仁和韻)》----辛棄疾
4、相思重相憶。----《蘭陵王》----辛棄疾
5、問嫦娥、孤令有愁無?應(yīng)華發(fā)。----《滿江紅·中秋寄遠》----辛棄疾
6、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難老。----《千秋歲(金陵壽史帥致道時有版筑役)》----辛棄疾
7、萬事新奇,青山一夜,對我頭先白。----《念奴嬌(和南澗載酒見過雪樓觀雪)》----辛棄疾
8、去年拄杖過瓢泉,縣吏垂頭民笑語。----《玉樓春》----辛棄疾
9、嘆折腰、五斗賦歸來,問走了、羊腸幾遍。----《鵲橋仙(席上和趙晉臣敷文)》----辛棄疾
10、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滿江紅·暮春》----辛棄疾
11、意云何。----《江神子(聞蟬蛙戲作)》----辛棄疾
12、倒冠一笑,華發(fā)玉簪折。----《六么令(再用前韻)》----辛棄疾
13、但直須,周公拜前,魯公拜后。----《瑞鶴仙(壽上饒倅洪莘之,時攝郡事,且將赴漕事)》----辛棄疾
14、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辛棄疾
15、賢愚相去,算其間能幾。----《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辛棄疾
16、休唱陽關(guān)別去,只今鳳詔歸來。----《西江月(用韻和李兼濟提舉)》----辛棄疾
17、年年此際傷離別。----《踏莎行(春日有感)》----辛棄疾
18、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屨。----《驀山溪(停云竹逕初成)》----辛棄疾
19、可堪醉墨幾淋浪。----《鷓鴣天·送元濟之歸豫章》----辛棄疾
20、懸崖千丈落鼪鼯。----《鷓鴣天(石門道中)》----辛棄疾
21、佳麗地,文章伯。----《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辛棄疾
22、天上飛來詔十行。----《南鄉(xiāng)子(慶前岡周氏旌表)》----辛棄疾
23、將軍止渴山南畔,相公調(diào)鼎殿東廂。----《最高樓(用韻答晉臣敷文)》----辛棄疾
24、轎兒排了,擔兒裝了,杜宇一聲催起。----《鵲橋仙·送粉卿行》----辛棄疾
25、笑拍洪崖,問千丈、翠巖誰削。----《滿江紅(游南巖和范廓之韻)》----辛棄疾
26、卻來官府聽笙歌。----《鷓鴣天(三山道中)》----辛棄疾
27、好雨當春。----《行香子(三山作)》----辛棄疾
28、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辛棄疾
29、繞齒冰霜,滿懷芳乳,先生飲罷。----《水龍吟(題瓢泉)》----辛棄疾
30、無奈玉纖何。----《太常引(賦十四弦)》----辛棄疾
31、最是周郎顧。----《惜分飛(春思)》----辛棄疾
32、凍吟應(yīng)笑,羔兒無分謾煎茶。----《上西平(會稽秋風亭觀雪)》----辛棄疾
33、屈指吾生余幾,多病故人痛飲,此事正愁余。----《水調(diào)歌頭(送太守王秉)》----辛棄疾
34、訪層城、空余舊跡。----《賀新郎》----辛棄疾
35、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最高樓·吾衰矣》----辛棄疾
36、湘娥竹上淚痕濃。----《浪淘沙·賦虞美人草》----辛棄疾
37、花在杯中。----《一剪梅·中秋元月》----辛棄疾
38、日日春風好。----《虞美人·賦虞美人草》----辛棄疾
39、近來何處有吾愁,何處還知吾樂。----《念奴嬌·賦雨巖》----辛棄疾
40、飛鴻字字愁。----《菩薩蠻》----辛棄疾
41、詞,為賦水龍吟。----《水龍吟》----辛棄疾
42、三分蘭菊十分梅,斗合就、一枝風月。----《鵲橋仙(贈人)》----辛棄疾
43、東岡更葺茅齋。----《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辛棄疾
44、天長地久。----《瑞鶴仙(壽上饒倅洪莘之,時攝郡事,且將赴漕事)》----辛棄疾
45、被花勾引笑和顰。----《浣溪沙》----辛棄疾
46、風雨正崔嵬。----《昭君怨(送晁楚老游荊門)》----辛棄疾
47、片帆何太急。----《瑞鶴仙(南劍雙溪樓)》----辛棄疾
48、君看流水地,難得正方圓。----《臨江仙(再用圖字韻)》----辛棄疾
49、欲聽公言,慚非勇者,司馬家兒解覆杯。----《沁園春(城中諸公載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為解,遂破戒》----辛棄疾
50、有人春睡熟。----《東坡引》----辛棄疾
辛棄疾的古詩2
[宋]辛棄疾
春色難留,酒杯常淺。把舊恨、新愁相間。五更風,千里夢,看飛紅幾片。這般庭院。幾許風流,幾般嬌懶。問相見、何如不見。燕飛忙,鶯語亂。恨重簾不卷。翠屏平遠。
【注釋】
、俣攀甯撸憾胖,浙江金華人。兄弟五人,俱擅詩詞。陳亮云:
伯高奔風逸足,而鳴以和鸞。仲高麗句,晏叔原不得擅美。叔高戈矛森立,有吞虎
食牛之氣。季高幼高,后先暉映,匪獨一門之盛,可謂一時之豪。
【評解】
這首詞抒寫了作者傷春惜別、往事不堪回首的情懷。上片寫庭院春色,幾片飛紅,
勾起了舊恨新愁。下片寫當初幾般嬌嫩,幾許風流。而今重簾不卷,舊恨更添新愁。全
詞委婉細膩,凄惻纏綿。語言工麗,含蘊無限。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以“舊恨新愁”四字總結(jié)全篇。
絕好之春光庭院,而眼前只見幾片飛紅,況昔夢隨風,何堪追憶,舊恨與新愁并寫。
下闋一重簾幕,如隔蓬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則由舊恨而引動新愁矣。稼軒傷春、
怨別之詞,大都有感而發(fā)。光緒間王鵬運校刊《稼軒詞》十二卷,列之《四印齋集》中,
題其后云:“層樓風雨暗傷春,煙柳斜陽獨愴神。多少江湖憂樂意,漫呼青兕作詞人!
稼軒于千載后,得詞苑知音矣。
辛棄疾的古詩3
疏疏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①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與奇絕。
常記寶篽②寒輕,瑣窗③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萬里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去,閬苑④有個人憶。
注:①東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瑣窗:為雕刻或繪有連環(huán)形花紋之窗。④閬苑:傳說中在昆侖山之巔,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詩詞中常用來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詞的上片是如何描寫梅花的?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5分)
2、這首詞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詩人借詠梅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懷?(6分)
參考答案
1、擬人。(1分)上片“笑殺”“溫柔”“借”等詞語運用擬人化手法寫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溫柔清秀,卻不借助任何力量。(1分)對比、襯托。(1分)將春神統(tǒng)領(lǐng)下的嬌艷絢麗、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氣奇絕的梅花作對比,襯托梅花。(1分)詞人通過描寫突出了梅的迥異百花、超凡脫俗的神韻。(1分)(如從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冰清玉潔,高雅脫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淺淡,盛開在冰雪之中、清澈水邊,在春之百花的映襯之下更顯自然脫俗。(2分)堅貞不屈,傲霜斗雪。綻放之時惹人摘取,凋零之時飄泊天涯,“風煙”“霜雪”,無論何時何地猶存一種堅貞品格。(2分)詞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寫內(nèi)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1)以及歸隱情思(1分)。
賞析:
《念奴嬌·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是一首詠物詞,是詠梅花的。梅花臘月發(fā)花、多白色,也有紅色者,以堅貞耐寒著稱,歷代文人多詠之。詞的上片寫梅之風韻,詞的'下片寫梅之遭遇,映帶作者身世。
這是一首詠物詞,是詠梅花的。梅花臘月發(fā)花、多白色,也有紅色者,以堅貞耐寒著稱,歷代文人多詠之。詞的上片寫梅之風韻。開頭二句寫其顏色!笆枋璧保^其花影稀疏,花色淺淡,顏色天真自然,沒有什么能與其天然的風韻相比!靶ⅰ倍渚o承上文,對此做進一步描寫。在這里,作者使用映襯的`手法,言在東君的管領(lǐng)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紅,紅紅白白,顏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沒有梅花的神韻,枉稱為花,實在可笑。“雪里”二句寫其凌寒獨放。言梅花長在水邊,開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靜,溫柔明秀,遠非桃李可比!肮乔濉倍涫琴澝烂坊ㄓ駶嵄、香嫩魂冷,骨格奇絕,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詞的下片寫梅之遭遇,映帶作者身世!俺S洝比鋵懨坊ㄔ欢仁軐,被瑣窗人“纖手輕摘”,插戴鬢邊,何其榮耀!捌础倍湟匀藬M物,言梅花雖然漂泊天涯,形體瘦削,憔悴不堪,但風韻不減當年,依然冰清玉潔,高雅不俗!叭f里”三句是說,不論是“萬里風煙”還是“一溪霜月”,都無法使其屈服,表現(xiàn)出梅花的堅貞!安蝗纭倍浣杌ㄑ匀耍磉_出作者的歸隱情思。細讀詞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雖然是在寫梅,卻已將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尋味。
辛棄疾的古詩4
原文:
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年苦。
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沈,白浪長東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譯文:
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深淵,人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注釋:
1、京口郡治塵表亭:宋代鎮(zhèn)江府的`官署設(shè)在京口,故稱京口郡治。塵表亭:鎮(zhèn)江亭名,今不存。
2、矻矻(kū):勤勞不懈的樣子。《史記·夏禹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神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3、“魚自”句:《老子》:“魚不可脫于淵!
4、“人自”句:《孟子·滕文公》:“《書》曰:‘洚水警余!,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qū)龍蛇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5、金山:《輿地紀勝》鎮(zhèn)江府景物:“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舊名浮玉,唐李綺鎮(zhèn)潤州,表名金山。因裴頭陀開山得金,故名!
賞析:
作品賞析
【注釋】
、俅俗饔诩翁┧哪甏褐灵_禧元年夏(1204—1205)鎮(zhèn)江知府任上?ぶ危嚎じ墓偈鹚诘亍>┛跒殒(zhèn)江府郡的行政中心。塵表亭:亭名,馀不詳。 頌夏禹以自勵。上闋追憶夏禹治水不朽之萬世功業(yè)。下闋賦眼前之景,闊大壯麗,亦隱含日月升沉、歲月如流、古人不見、功績千古之意。結(jié)韻因景思人,應(yīng)上闋起處作收。此詞前六句全用偶句,似五律作法。但上闋懷古,下闋寫今,則分明詞體結(jié)構(gòu)特色。
、凇坝朴啤眱删洌貉韵挠懋斈晷燎谥嗡,建立了萬世不朽的功業(yè)。悠悠:久遠,悠久。當年苦:據(jù)《史記·夏本紀》,禹父鯀因治水無功被誅,禹承父業(yè),“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終于馴服洪水。矻矻(kū枯):辛勤勞苦貌。
③“魚自”兩句:言魚和人各得其所,盛贊夏禹治水功業(yè)卓著!独献印罚骸棒~不可脫于淵!薄睹献印る墓隆份d:“禹掘地而注之海,驅(qū)蛇龍而放之菹(沼澤)!庇衷疲骸半U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鄙顪Y:深水。平土:平地。
、芙鹕剑涸阪(zhèn)江西北的長江中。據(jù)《輿地紀勝·鎮(zhèn)江府景物》:“舊名浮玉,唐李琦鎮(zhèn)潤州,表名金山。因裴頭陀開山得金,故名。”上有金山古剎,至今猶為鎮(zhèn)江游覽勝景。
辛棄疾的古詩5
[宋]辛棄疾
草梢出水已無多,村路彌漫奈雨何。
水底有橋橋有月,只今平地怕風波。
【注釋】
①江山:縣名,在今浙江省,以地有江郎山而得名。詩寫步橋觀景有感,既獨立成篇,亦潛脈暗通。陣雨初歇,詩人由眼前明月小橋共影這一清幽靜謐的.自然之景,聯(lián)想到平地風波、動蕩孤危的人生之境。繼之,又由眼前山村風光,觸發(fā)出放舟歸田之思。平地風波與放舟歸田,正前因后果一脈融貫。
辛棄疾的古詩6
原文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zhuǎn)相尋,今猶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識。還記得在夢中已將萬里江山走遍。游賞那些風景名勝,只需帶上手杖即可,耗損不了幾雙木屐?尚ξ颐γβ德担瑓s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對,長期做來去匆匆的過客。
昔日一統(tǒng)江山,如今卻被分為南北兩半。曹操、劉備皆是當世的英雄?上切┯⑿酆澜,都已成了舊事,如今已沒有一絲痕。樓臺剛剛建成,卻已不見人蹤;壯志未酬,我卻滿頭白發(fā)。可嘆人世間的悲歡,不過是在循環(huán)往復,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釋
、艥M江紅:滿江紅,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diào)。《欽定詞譜》以柳永“暮雨初收”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diào)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fā)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聲格,雙調(diào)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后片十句五平韻。[3]
、葡剑盒翖壖驳南角楣(jié)。早在淳熙五年(1178),辛棄疾已經(jīng)有了依稀朦朧的“溪山”意識。事實上,辛棄疾“溪山”意識出現(xiàn)的年代,還可以大大前推。如《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詞云:“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這首詞作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稍后,時為建康府通判。又《水調(diào)歌頭》詞云:“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辛棄疾“溪山”隱逸情結(jié)產(chǎn)生,不能說這是消極頹廢的意識;不僅如此,恰恰相反,正說明詞人的積極主張收復、抗戰(zhàn)。只是在這種積極主張不能實現(xiàn),在希望徹底破滅之后,才有了美人遲暮,英雄失路之感;更有了迷途實遠,昨非今非之慨。這是“溪山”隱逸情結(jié)產(chǎn)生的真正原因。怪:驚異,駭疑。而之所以如此,隱含有時光迅速,不覺間已是舊相識了的感嘆意味。按:稼軒南歸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吳楚的生活經(jīng)歷,通判建康后,也大體宦游于吳楚一帶,故有此感。
、蔷n(liàng亮):一雙。屐(jī擊):木底有齒的鞋,六朝人喜著屐游山。語出《世說新語·雅量》: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并恒自經(jīng)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椭粒廉斘幢M,余兩小簏箸背后,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箸幾量屐?”神色閑暢。于是勝負始分。
⑷塵勞:風塵勞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顧三十九年,一切皆非!痘茨献印ぴ烙枴罚骸胺踩酥袎燮呤畾q,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睍r稼軒年近四十,套用此語自嘆。
⑸“吳楚”兩句:此化用杜甫《登岳陽樓》詩意:“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倍旁姌O言洞庭湖寬廣,似將中國大地分裂為二。坼(chè徹):裂開。
、省坝⑿邸眱删洌褐^圖英雄霸業(yè)者,惟曹操和劉備相與匹敵。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shù)也!毕戎鞣绞,失匕箸。(《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此明頌曹、劉,暗揚孫權(quán)。蓋當時堪與曹、劉爭雄天下者惟孫權(quán),而他正霸居吳楚一帶。稼軒《南鄉(xiāng)子》:“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迸c此暗合。敵:匹敵。
、恕氨晃黠L”兩句:言歷史遺跡被無情西風一掃而盡。
、獭皹怯^”兩句:感慨宦跡不定,事業(yè)未就而鬢發(fā)先白。樓觀甫成:樓閣剛剛建成。蘇軾《送鄭戶曹》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贝擞髡{(diào)動頻繁,難展才略。旌旗:戰(zhàn)旗。旌旗未卷:指戰(zhàn)事未休,喻復國大業(yè)未了。
、汀皣@人生”兩句:謂哀樂相循,古今同理。言外之意,大可不必計較。轉(zhuǎn)相尋:循環(huán)往復,輾轉(zhuǎn)相繼。
賞析:
作者:佚名
此詞可分三層。
上片為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游,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調(diào)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此時復見眼中川“都似舊時相識”了!跋健痹弧斑^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肮帧笔遣荒苷J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記不真切,真象一場舊夢。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云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xiàn)。業(yè)已倦于宦游的結(jié)果。反復玩味以上數(shù)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著“屐”(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嘗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兩)屐?”意謂人生短暫無常,話卻說得豁達幽默。此處用來稍變其意,謂山川佳處常在險遠,不免多穿幾雙鞋,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結(jié)尾幾句就對照說來,“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作者當時四十歲,故這樣說。表面看,這是因虛度年華而自嘲,其實,命運又豈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長為客”三字深懷憂憤,語意曠達中包含沉郁。實為作者于四十年年來之感慨,年已四旬,南歸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卻無一件得以實現(xiàn),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勞碌,原來“長為客”無絲毫是自己左右的.。
這片六句另起一意為第二層,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對古代英雄事跡的追懷。揚州上游的豫章之地,歷來被稱作吳頭楚尾。“吳楚地,東南坼”化用杜詩(《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表現(xiàn)江行所見東南一帶景象之壯闊。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國英雄,尤其是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quán),最令他欽佩景仰。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保ā度龂。先主傳》)而孫權(quán)堪與二者鼎立。此處四句寫地靈人杰,聲情激昂,其中隱含作者滿腔豪情!氨晃黠L吹盡,了無陳跡”二句有慨嘆,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從之的意味,亦隱然句中。
結(jié)尾數(shù)句為第三層,是將以上兩層意思匯合起來,發(fā)為更憤激的感慨。“樓觀才成人已去”承上懷古,用蘇軾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鄭戶曹》)意,這里是說吳國基業(yè)始成而孫權(quán)就匆匆離開人間!办浩煳淳眍^先白”承前感傷,由人及己,“旌旗”指戰(zhàn)旗,意言北伐事業(yè)未成,自己的頭發(fā)卻先花白了。
綜此二者,于是詞人得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結(jié)論:人間哀樂從來循環(huán)不可琢磨(“轉(zhuǎn)相尋”),“今猶昔”。這結(jié)論頗帶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對命運無法解釋的解釋。更是作者對命運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嘆。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塵勞、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yè)績,深以“旌旗未卷頭先白”為憾,反映出作者當時矛盾的心情。雖是因江行興感,詞中卻沒有著重寫景,始終直抒胸臆;雖然語多含蓄,卻不用比興手法,純屬直賦。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傳統(tǒng)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現(xiàn)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jié)合起來,指點江山,縱橫議論,抒胸中郁悶,驅(qū)使古人詩文于筆端,頗覺筆力健峭,感情彌滿。所謂“滿心而發(fā),肆口而成”,自具興發(fā)感人力量。
【辛棄疾的古詩】相關(guān)文章:
古詩的作文12-11
古詩帶有秋字的古詩詞11-02
古詩的說課稿11-10
深院古詩12-27
夏天的古詩03-31
小滿的古詩03-31
《月出》古詩04-02
幼兒古詩04-05
小雪的古詩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