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恩老師的古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贈頭陀師(唐代-劉商)
少壯從戎馬上飛,雪山童子未緇(zī)衣。
秋山年長頭陀處,說我軍前射虎歸。
2、遠師(唐代-白居易)
東宮白庶(shù)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3、寶云庵戒師(宋代-洪咨夔)
鍾山好住苦弗住,馱嶺難居真欲居。
出地入天須任我,來今去古不關渠。
萬由旬上起膚寸,一剎那間彌太虛。
識得鬘華云體段,妙高高處坐如如。
4、寄贈清涼院醫(yī)僧勤師(宋代-廖剛)
道勤三昧起膏肓,甘露醍醐散滿堂。況有星郎碧云句,坐令西域識清涼。
5、總頌(宋代-釋師體)
釋迦觀音,文珠普賢。
驀鼻牽來,作一串穿。
橫拖倒拽,痛報深冤。
彌天罪過,一任流傳。
6、頌古十八首其九(宋代-釋師一)
魯祖逢人面壁,老大慵懶追隨。后之參徒罔測,一向打瓦鉆龜。
7、題師巖卿蒲中八詠其七媯汭夕陽(宋代-陳庚)
水曲山河古樂鄉(xiāng),圣謨曾此降英皇。遺風欲問應無處,破屋頹垣半夕陽。
8、題師巖卿蒲中八詠其一蒲津晚渡(宋代-陳庚)
中條山色照黃河,競渡行人晚更多。城上危樓倚霄漢,憑欄有客正悲歌。
9、悼致政樓少師其一(宋代-范浚)
雅望題輿早已賢,高風晚歲更超然。笑收劍佩遺榮路,獨往山林事引年。
行馬正看光梓里,臥麟忽嘆掩松阡。鄉(xiāng)州耆舊今垂盡,忍見山頹重涕漣。
10、嘲欽師(宋代-吳芾)
師與予心總愛山,從來已許伴予閒。
若為一出俄經(jīng)月,卻戀塵凡未肯還。
11、趙省齋出示所和天童師偈句亦次其韻其二(宋代-家鉉翁)
虛空樓閣易攲傾,寶地工夫似掌平。四圣傳來是周易,個中自有定盤星。
12、趙省齋出示所和天童師偈句亦次其韻(宋代-家鉉翁)
邂逅當年蓋已傾,重來議論更和平。
何時肆設皋比座,指示五徒衡上星。
13、蔡師直畫山水研屏二首其一(宋代-謝薖)
畫翁元勝斲輪扁,喻子丹青如有神。平遠還堪助詩思,故疑摩詰是前身。
14、和孫傳師秘校見贈(宋代-邵雍)
天津南畔是吾廬,時荷夫君枉乘車。
始為退來忘檢束,卻因閑久長空疏。
與其功業(yè)逋青史,孰若云山負素書。
一片丹誠最難狀,庶幾長得類舟虛。
15、送表弟晁公耄沿海師幕(宋代-葉夢得)
巖邑相望數(shù)寄聲,十年湖海最關情。談鋒尚憶傾甥舅,鬢雪何堪數(shù)弟兄。
飽讀父書聊自足,深知民事卻須評。揚旗且逐樓船下,萬里波濤本不驚。
16、送楊師醇赴竟陵法官(宋代-周紫芝)
平昔交游未易論,世間誰復似君真。五花判事元無意,三尺從官政為貧。
酒賤頗宜呼客飲,詩成莫忘寄書頻。使君若向新堂老,今是開山第一人。
17、次韻師厚病間十首(宋代-黃庭堅)
葅寒知園秋,飯白問米賤。
婦孫勸甘旨,霜兔頗宜面。
黃花不舉酒,佳句余嫪戀。
經(jīng)行宴坐堂,鼠跡書幾硯。
18、送光大師(師以草書應制)(唐代-羅隱)
禹祠分首戴灣逢,健筆尋知達九重。圣主賜衣憐絕藝,
侍臣摛藻許高蹤。寧親久別街西寺,待詔初離海上峰。
一種苦心師得了,不須回首笑龍鐘。
19、賀少師相公致政(唐代-許渾)
六十懸車自古稀,我公年少獨忘機。門臨二室留侯隱,
棹倚三川越相歸。不擬優(yōu)游同陸賈,已回清白遺胡威。
龍城鳳沼棠陰在,只恐歸鴻更北飛。
20、題暉師影堂(唐代-張籍)
日早欲參禪,竟無相識緣。道場今獨到,惆悵影堂前。
21、初學琴呈文庭師(兩漢-劉雄)
亭臺連屬水回縈,寶蓋峰頭景絕清。神王英雄千古氣,款關來聽玉琴聲。
22、定惠颙師為余竹下開嘯軒(宋代-蘇軾)
啼鴂催天明,喧喧相詆譙。
暗蛩泣夜永,唧唧自相吊。
飲風蟬至潔,長吟不改調。
食土蚓無腸,亦自終夕叫。
鳶貪聲最鄙,鵲喜意可料。
皆緣不平鳴,慟哭等嬉笑。
阮生已粗率,孫子亦未妙。
道人開此軒,清坐默自照。
沖風振河海,不能號無竅。
累盡吾何言,風來竹自嘯。
23、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宋代-蘇軾)
吳塞蒹葭空碧海,隋宮楊柳只金堤。
春風自恨無情水,吹得東流竟日西。
24、闕雨寄上官鍊師(元代-藍仁)
七月三旬天不雨,兩鄉(xiāng)百里井無泉。連畦接畛枯將盡,鑠石流金勢可憐。
江上雷云虛作意,山中草木欲生煙。仙人不管蓬萊淺,深瑣蒼龍洞里眠。
25、過郭傳師太尉山居(宋代-鄭諶)
大固擅雄強,一峰連紫邏。戶牖開上頭,可愛不可唾。
前山奔馬來,一一窗間過。無人識故侯,得趣貪高臥。
不受富貴吞,但供香火課。槍甲久沈埋,詩書真頓挫。
兩國正交兵,萬民心膽破。莫惜功業(yè)成,更遣聲名大。
26、鵲踏枝四首其四感事和一乘師(近現(xiàn)代-丁寧)
病是愁根愁似葉。雨妒霜欺,薄分多生結。卻羨晶奩雙鳳玦。
清輝皎皎圓于月。
記得相迎江上楫。見也匆匆,別也匆匆別。無那幽懷千萬疊。
啼痕都化枝頭血。
27、正月雨后謝丈偕清江黃星石介來過因游石鼓星石為丈鹿洞高弟時省師將歸(清代-陳寶琛)
入春五日雨一霽,謝公挾客來江樓。隔窗屴崱笑招手,舵尾所向風颼颼。
萬松俯仰入云海,澗底一白潛蛟虬。筧泉旱枯汲爨斷,徑竹雪壓芻蕘收。
山齋懸榻未半載,那更陳跡平生游?當時巖干恣搜采,精舍坐辟匡廬秋。
經(jīng)師醰醰都講粹,高足森立騫驊騮。過江別意滿青眼,白日倏遠晨星流。
黃生足趼四海半,窮冬襆被危灘舟。尋師千里踐一諾,此誼豈可今人求?
山中忍寒對聽水,頗亦愛我林巖幽。虛樓信宿閉陰晦,飽飯臥看浮云浮。
衡山默禱昔有驗,無誠可感寧人尤?他年恐復累相憶,行矣桑下休淹留。
28、觀姚少師錄童中州后和陶詩書后(清代-劉履芬)
道衍未入燕,能詩乃名詩。偶寫友朋作,命意殊沖夷。
中州舊相識,寄遠界烏絲。一卷《后和陶》,書以徇心知。
繇靖不再睹,自洗軟媚姿。足知才力強,所施無弗宜。
和尚故不錯,責之何苛為。吁嗟太孫帝,柔弱祚漸衰。
文皇一振厲,遂廓二百基。此見和尚功,長育亦不貲。
世俗恢奇策,傳聞多可嗤。要之游佛門,固是英雄師。
往昔見摹本,手跡今茲披。他年請刊石,用補集所遺。
29、游龍山訪道士李仙師(宋代-釋契嵩)
日出野曠明,肅然訪道生。杳渺湖外去,散誕云邊行。
秋高天宇凈,脫葉飛縱橫。乘風度林嶺,轉覺衣屨輕。
時聞縹緲間,微飆傳鶴聲。知與仙家近,逸思泠然清。
須臾轉幽谷,紫府芝田平。仙童走腳報,松子來門迎。
接袂語且笑,所歡非欲情。丹臉人未老,道貌天已成。
開筵羅玉粒,盤餐饈紫英。綢繆似交舊,灑落懷抱傾。
薄暮忍云去,徘徊倚山楹。欲有重尋約,還憂變高名。
30、訪師白丈于帆山寓舍劇談竟夕感而有作(清代-汪承慶)
相逢訝消瘦,執(zhí)手淚先傾。即此通宵話,難窮隔歲情。
孤鐙搖旅夢,落葉走秋聲。明發(fā)又言別,帆山翠色橫。
31、辛卯1891首春招同賴俊臣徐炯爾賴遠瀾蘇祥其王師竹林行仁游玉枕山由大仙巖抵碧云寺題壁(清代-丘逢甲)
攜朋如作竹林游,布襪青鞋興致幽。巖翠滴人雙袖濕,海光朝佛一龕收。
三更嘯月猿歸洞,半榻眠云鶴共樓。尚有向平心事在,名山未敢久淹留。
32、感事述懷呈滌生師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韻同次青仙屏彌之作其十四(清代-李鴻章)
艨艟破浪用如神,天下安危寄此身?祚R健兒爭入手,票姚車騎豈無人。
腐儒本欠封侯相,末座宜充較射賓。髀肉漸生豪氣退,無家莫更厭清貧。
33、感事述懷呈滌生師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韻同次青仙屏彌之作其十(清代-李鴻章)
蓬萊弱水路三千,獻賦《長楊》幾見憐。駿足絕群羞豆棧,蛾眉傾國怨華年。
空談玉麈真多事,小試鉛刀不值錢。廣武登臨無限意,愁看直北舊山川。
34、送王鍊師游龍虎兼東周白士祝洞天其一(明代-袁華)
古洞曾窺一線天,歸來塵世又千年。笑騎遼鶴閩山去,荔子花開海月圓。
35、送見素業(yè)師南還二首其一(明代-馮琦)
灞水遙傷別,燕山獨送行。彈珠元自誤,抱玉竟誰明。
撫己虛疑夢,逢人怯問名。報書稀不到,沾灑望神京。
36、奉東師相趙公二首其二(明代-胡應麟)
華夏安危屬上臣,折沖尊俎冠群倫。云霞夢屢飛黃閣,天日忠偏系紫宸。
祇見龍裳增黼黻,寧容貝錦玷絲綸。中宵試望長安氣,爛漫臺垣扈北辰。
37、哭林非齋師師與羊城爭立督戰(zhàn)三水赴汨羅之召八首其二(明代-謝元汴)
誓水危濤萬馬奔,何分諂魄與忠魂。鑿幽以出陳明器,壞木猗誰哭庫門。
泉下盡人能肉虎,猶生惟子可孫昆。曹劉信史紛紛異,敢續(xù)歐公正統(tǒng)論。
38、浣溪沙其九訪煉師(明代-俞彥)
花里尋師到杏壇。養(yǎng)真高靜出塵寰。
機心還逐白鷗閑。
迸水定浸香案濕,洞門深鎖碧窗寒。東來紫氣滿函關。
39、和東坡潁師彈琴韻(明代-王世貞)
輕澍濯月秋江平,勞師五指譜雙清。飛霜片片墮征角,不辭身作爨下木。
朱弦詎可依朱門,武陵博得安道嗔。道人胸中凈于水,從此潮音難入耳。
40、四十詠其四姚少師廣孝(明代-王世貞)
少師遁儒跡,握筌理玄符。業(yè)由殺機發(fā),教以神用敷。
赫赫不遷庭,侑公配宏謨。胡然踏迷復,緇衣即永途。
41、大廷尉孫公山甫聞予閱兵以六絕句見遺此皆公節(jié)制之師予樂觀厥成耳輒勉奉酬以伸感謝其四(明代-王世貞)
南陽溪子鏃如矛,板楯巴賨虎見愁。俱道普天無白羽,技成何處覓封侯。
42、訪因師而師適詣余兩不相值(明代-高啟)
我去尋幽院,師來訪小園。
休信不相見,相見本無言。
43、龍?zhí)谜刑嵊^影戲精致妙解前此未有汪師中龍君超皆有作其一(明代-袁宏道)
筵前百戲總逡巡,角底魚龍且讓新。逆往順來吳道子,乍非忽是李夫人。
宮城隱約琉璃國,冠帶飄飖魍魎身。水沬乾坤成壞等,空中風籥火中輪。
44、晚同方舟上人登師子巖作(元代-劉基)
落日下前峰,輕煙生遠林。云霞媚馀姿,松柏澹清陰。
振策縱幽步,披榛陟層岑。槿花籬上明,莎雞草間吟。
涼風自西來,飗飗吹我襟。榮華龍幾時,搖落方自冷。
逝川無停波,急弦有哀音。顧瞻望四方,悵焉愁思深。
45、贈任丹碧鍊師(元代-貢奎)
火云壓峰斜日明,下照百尺清溪橫。丹葩碧樹光熌爍,妙筆可作詩無聲。
買田筑屋者誰子,江海欲歸吾老矣。袖中豈無干世書,當年曾說黃冠師。
46、送于鍊師之京(元代-黃復圭)
九重天上帝王宮,入覲仙人駕海風。宵仗引從黃道外,曉班環(huán)在紫垣中。
駝鳴氈帳沙光白,龍挾金輿寶氣紅。萬里冬寒須自衛(wèi),酪杯酥椀莫令空。
47、寄送謝師厚余姚宰(宋代-梅堯臣)
我從淮上歸,君向海澨去。
安知無幾舍,邂逅不相遇。
頗知飛空云,到月不得附。
月行既不留,云亦值風故。
誠知會合難,豈是忘所赴。
我雖躡新屩,心不舍舊屨。
誰謂若世人,食瓜思棄瓠。
君南我赴北,日見陽雁度。
茲欲遠寄首,雁行高且騖。
但誦金石言,於時儻無忤。
48、永叔內翰見索謝公游嵩書感嘆希深師魯子聰幾道皆為異物獨公與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敘之(宋代-梅堯臣)
昔在洛陽時,共游銅駝陌。尋花不見人,前代公侯宅。
深堂鎖塵埃,空壁斗蜥蜴。楸陰布苔綠,野蔓纏石碧。
池魚有偷釣,林鳥有巧射。園隸見我來,朱門暫開辟。
園婦見我還,便掃車馬跡。何以掃馬跡,實亦畏他客。
我輩唯適情,一葉未嘗摘。他人或所至,生果不得惜。
又憶游嵩山,勝趣無不索。各具一壺酒,各蠟一雙屐。
登危相扶牽,遇平相笑噱。石搗云衣輕,巖裂天窗窄。
上飲醒心泉,高巔溜寒液。下看峰半雨,廣甸飛甘澤。
夜宿岳頂寺,明月入戶白。分吟露氣冷,猛酌面易赤。
明朝循歸途,兩脛痛若刺。日旰就馬乘,香草路迫阨。
卻望峻極居,已與天外隔。薄暮投少林,漱濯整冠幘。
碑觀巡幸僧,指古定空壁。誓將新詠章,燈前互詆擿。
楊生護己短,一字不肯易。明年移河陽,簿書日堆積。
忽得謝公書,大夸游覽劇。自嵩歷石堂,蘚花題洞額。
其文曰神清,固非人筆畫。乃知二公貴,逆告意可賾。
遂由龍門歸,里堠環(huán)數(shù)驛。我時詩以答,或歌或辨責。
責我不喜僧,性實未所獲。凡今三十年,累冢拱松柏。
唯與公非才,同在不同昔。昔日同少壯,今且異肥瘠。
昔日同微祿,今且異烜赫。昔同騎破韉,今控銀轡革。
昔同自謳歌,今執(zhí)樂指百。死者誠可悲,存者獨窮厄。
但比死者優(yōu),貧存何所益。
49、出金陵卻寄蔣山元師(宋代-鄭獬)
不及林間紅鶴群,飛泉卻得夜深聞。
風帆又絕秦淮去,回望北山空白云。
50、題因師百雁圖二首(宋代-陳造)
蓼灘蘆渚好徜徉,肯便云天去作行。
未用選奴防夜燎,不妨結伴傲晨霜。
51、舟師謁祠回天風已霽信基有感姑以二絕首寬余(宋代-李彌遜)
水底明河碧浸星,琉璃不動一江平。
橫鋪十幅指東去,坐看曉帆千里輕。
52、蒼嶺(宋代-杜師旦)
休嗟道險未堪行,卻到層巒足較輕。
山險還如山險否,心平履險險仍平。
53、郊廟歌辭。祀雨師樂章。送神(唐代-包佶)
整駕升車望寥廓,垂陰薦祉蕩昏氛。饗時靈貺僾如在。
樂罷馀聲遙可聞。飲福陳誠禮容備,撤俎終獻曙光分。
跪拜臨壇結空想,年年應節(jié)候油云。
54、衢州趙閱道少師濯纓亭(宋代-蘇轍)
掛冠纓上已無塵,猶愛溪光碧照人。
點檢舊游黃石在,掃除諸念白鷗親。
一尊父老囊金盡,三逕松筠生事貧。
他日南公數(shù)人物,丹青添入縣圖新。
55、寄西華黃煉師(唐代-羅隱)
西華有路入中華,依約山川認永嘉。羽客昔時留筱簜,
故人今又種煙霞。壇高已降三清鶴,海近應通八月槎。
盛事兩般君總得,老萊衣服戴颙家。
56、送閑師歸江南(唐代-張籍)
遍住江南寺,隨緣到上京。多生修律業(yè),外學得詩名。
講殿偏追入,齋家別請行。青楓鄉(xiāng)路遠,幾日盡歸程。
57、呈韶國師偈(宋代-釋遇安)
推真真無物,窮妄妄無形。
返觀真與妄,真妄亦虛名。
58、師自作真贊其六(宋代-釋守卓)
曾戴花冠入東魯,又攜角杖到西乾。惡嫌黃檗無多子,笑許韶陽爛漫禪。
59、贈曲巖山人蔡師古(明代-王寵)
嘗登曲巖頂,翠壁凌競行。下屬帶林屋,上干森太清。
崎崟狐兔道,斗絕芙蓉城。天銜太湖小,日上東山橫。
奔濤激林響,飛霧驚人聲。云光寫石鏡,天籟摩風箏。
暫駐浮丘鶴,長吹子晉笙。坐來握玉髓,饑至餐瑤英。
當時山人輩,金策相支撐。前身蔡經(jīng)是,師受王方平。
結廬古巖下,桃花滿前楹。麻姑復千歲,指甲猶自輕。
丹書拂蘚讀,玉女披霞迎。親傳步虛唱,彷佛鸞鳳鳴。
笑我晚學道,碧山許藏名。相期荷長鍤,石上斸黃精。
60、王師以季秋晦拔高明冀露布遂達行畿十絕其五(明代-郭之奇)
誰驅封豕并蜉蝣,直抵黃龍是爾儔。粟末河邊胡氣竭,金微山表漢威留。
61、王師以季秋晦拔高明冀露布遂達行畿十絕其二(明代-郭之奇)
砂磧新庭取次犁,天山古鍔問誰攜。今冬淑氣東西滿,二永鴻名一代齊。
62、和師邵七言絕二首其一(明代-顧清)
病里春光只漫消,碧山回望轉迢遙。慈恩閣上題詩客,正得君王放早朝。
63、王師仁少宰挽詩(明代-顧清)
曾瞻旌旆立江邊,過眼棠陰二十年。黃閣鹽梅閒老手,青山松桂富新篇。
人高晚節(jié)踰三讓,帝有馀恩賁九泉。擬奠生芻不知處,碧云無際海南天。
64、送少師謙齋先生致政歸義興(明代-顧清)
逢掖登庸玉帶歸,近來親見古應稀。兩朝舊學傳黃卷,一代完名映紫微。
西洛園池增勝槩,東城冠蓋掩前輝。門墻剩有摳趨地,還許相從認釣磯。
65、題柯允中所藏張師夔云山檜石(明代-鄭潛)
天風吹山云滿地,絕壑層巒結蒼翠。倚空雙檜蒼龍蟠,迸石流泉群玉碎。
櫟山張公筆力遒,文彩復見柯丹丘。登樓看畫歲將暮,藤蘿繞樹風颼颼。
建州別駕稱人杰,風骨棱棱如檜石。長材豈肯混荊榛,為君題詩三嘆息。
66、盧師召侍御新建范文穆祠于石湖傍有詩次其韻(明代-王鏊)
萬木陰森蔭畫梁,淳熙奎畫尚流光。一丘占盡吳山勝,二水分縈越壘長。
枯坐老禪依竹影,時來估客薦蘋香。雪坡天境依稀在,莫把名園比洛陽。
67、我?guī)焽目,余過覘之,賦以志慨(明代-張煌言)
溟南見說筑金臺,長揖諸侯壁上來。地險分明形似米,天驕竊據(jù)勢如嵬。
愁登廣武論劉項,倦向梁園逐馬枚。卻聽雄風歸楚望,聊當飲至一銜杯。
68、送王葬師(元代-郭鈺)
南山改舊隴,北山開新塋。行人路上總稱好,誰其相者王先生。
王先生,雙眼明,吾聞其語心為驚。江山隨運有遷改,人物乘機分重輕。
指揮能事覈元化,何必長抱青囊經(jīng)。嗟余獨居環(huán)堵室,每一見之長嘆息。
君家科第舊聞名,自經(jīng)世變嗟何及。河南南陽多貴人,長平坑卒無哭聲。
星翁筮史常相過,專門堅白吾何憑。衡岳由來凌絕頂,青山有盡云無盡。
更百千年似眼前,春蠶畢竟誰為枕。東家求富西厭貧,倒屣相迎如父兄。
伯牙抱琴子期聽,傾人意氣輕千金。秋風江上君重到,為君沽酒開懷抱。
杏花春早日邊開,松樹歲寒雪中老。
69、送洪季陽分教橫州嫌呈丁師二首(宋代-劉宰)
仕有為貧難擇地,志將及物要乘時。
青衫入手南中去,此意惟應我輩知。
70、次韻升師見招其一(宋代-釋道潛)
老去年光知幾尋,無端華發(fā)苦相侵。獨憐碧眼平生舊,未改青松一寸心。
欲扣禪關當歲晏,肯愁溪路隔云深。相逢試探梅花信,應有香須擢碎金。
71、登和州八公山昔年周師俘敵于此有碑屹其上(宋代-吳龍翰)
萬姓業(yè)居一彈丸,八公何在路漫漫。
中原北望已塵暗,邊地秋來又棗丹。
獵獵陰風征骨亂,茫茫夜月鬼聲寒。
老兵指點擒生處,峴首殘碑帶淚看。
72、送壽師新加命服后歸蜀(宋代-魏野)
日照孤云作彩霞,帝鄉(xiāng)風送去天涯。
野人遙望歸何處,萬里峨嵋便是家。
73、送鄭煉師貶辰州(唐代-戎昱)
辰州萬里外,想得逐臣心。謫去刑名枉,人間痛惜深。
誤將瑕指玉,遂使謾消金。計日西歸在,休為澤畔吟。
74、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圣(唐代-齊己)
豐衣足食處莫住,圣跡靈蹤好遍尋。
忽遇文殊開慧眼,他年應記老師心。
75、贈劉師服(唐代-韓愈)
羨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
所存十馀皆兀臲.匙抄爛飯穩(wěn)送之,合口軟嚼如牛呞。
妻兒恐我生悵望,盤中不饤栗與梨。只今年才四十五,
后日懸知漸莽鹵。朱顏皓頸訝莫親,此外諸馀誰更數(shù)。
憶昔太公仕進初,口含兩齒無贏馀。虞翻十三比豈少,
遂自惋恨形于書。丈夫命存百無害,誰能點檢形骸外。
巨緡東釣倘可期,與子共飽鯨魚膾。
76、贈東岳焦煉師(唐代-王維)
先生千歲馀,五岳遍曾居。遙識齊侯鼎,新過王母廬。
不能師孔墨,何事問長沮。玉管時來鳳,銅盤即釣魚。
竦身空里語,明目夜中書。自有還丹術,時論太素初。
頻蒙露版詔,時降軟輪車。山靜泉逾響,松高枝轉疏。
支頤問樵客,世上復何如。
77、師子林即景其五(元代-惟則)
臥云冷室睡魔醒,殘漏聲聲促五更。
一夢又如過一世,東方日出是來生。
78、師林十二詠其十水壺井(元代-王行)
一泓碧澄甃,寒沁玉壺清。
裹茗曾來試,虛聞石井名。
79、游李少師園十題·月桂(宋代-范祖禹)
天寒桂子墮,花發(fā)向庭中。
月華十二滿,常照此芳叢。
80、蒲中八詠為師巖卿賦其一蒲津晚渡(元代-陳賡)
云濤注壺口,水府蟠九壘。
公子莫爭舟,蛟龍方骫骳。
81、《酬問師》
劉商(唐)
虛空無處所,仿佛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82、《尋雍尊師隱居》
李白(唐)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云尋古道,倚樹聽流泉。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83、《題太公釣渭圖》
劉基(明)
璇室群酣夜,璜溪獨釣時。
浮云看富貴,流水淡須眉。
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
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84、《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李白(唐)
韓公吹玉笛,倜儻流英音。
風吹繞鐘山,萬壑皆龍吟。
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
馀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
85、《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86、《遠師》
白居易(唐)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87、《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白居易(唐)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88、《己亥雜詩》
龔自珍(清)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89、《野老》
杜甫(唐)
野老籬邊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wǎng)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90、《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91、《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杜甫(唐)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92、《憶父》宋凌云
吳樹燕云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93、《送張參明經(jīng)舉兼向涇州覲省》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94、《曬舊衣》周壽昌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親舊線痕。
95、《歲暮到家》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96、《慈烏夜啼》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jīng)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97、《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清·羅振玉
弟子事師,敬同于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
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98、《蜂》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99、《己亥雜詩》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00、《報師恩·俗瑞鷓鴣繼重陽韻》金·馬鈺
弟兄讎解遇風仙。從此和同喜面圓。不習儒風不義手,便遵道教便擎拳。
九玄決救離于地,七祖起升得上天。更對師前當發(fā)誓,化人修善結良緣。
【感恩老師的古詩】相關文章:
感恩老師的古詩06-02
感恩老師的古詩05-11
感恩老師的古詩[精品]12-23
感恩老師的古詩(通用)09-09
感恩老師的最佳古詩06-13
【精選】感恩老師的古詩12篇12-12
感恩老師的古詩(精品15篇)06-04
感恩老師的古詩[精品15篇]06-03
感恩父母老師的古詩詞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