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月的詩詞 篇1
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九日齊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唐】獨孤及
萬峰蒼翠色,雙溪清淺流。已符東山趣,況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肅,黃花門館幽。山公惜美景,肯為芳樽留。
五馬照池塘,繁弦催獻酬。臨風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騁望傲千古,當歌遺四愁。豈令永和人,獨擅山陰游。
重陽
【唐】高適
節(jié)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百年將半仕三已,
五畝就荒天一涯。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欹斜。
真成獨坐空搔首,門柳蕭蕭噪暮鴉。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
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fā),遂結城南期。
筑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
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shù)礼T夷。
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
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
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
重陽日即事
【唐】李適
令節(jié)曉澄霽,四郊煙靄空。天清白露潔,菊散黃金叢。
寡德荷天貺,順時休百工。豈懷歌鐘樂,思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資始終。未知康衢詠,所仰惟年豐。
重陽日中外同歡,以詩言志,因示群官
重陽日酬李觀
【唐】皇甫冉
不見白衣來送酒,但令黃菊自開花。
愁看日晚良辰過,步步行尋陶令家。
重陽日賜宴曲江亭,賦六韻詩用清字
【唐】李適
早衣對庭燎,躬化勤意誠。時此萬機暇,適與佳節(jié)并。
曲池潔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氣滿,臺殿秋光清。
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永懷無荒戒,良士同斯情。
重陽日有作
【唐】杜荀鶴
一為重陽上古臺,亂時誰見菊花開。偷撏白發(fā)真堪笑,牢鎖黃金實可哀。
是個少年皆老去,爭知荒冢不榮來。大家拍手高聲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九月的詩詞 篇2
原文: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譯文
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里舉起了酒杯。
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意境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借菊花的遭遇,抒發(fā)自己惋惜之情。前兩句說重陽剛登高完畢,小重陽又再來飲酒賞菊。后兩句說菊花為何這樣命苦,遇到兩次重陽,遭到兩次采摘。實際是借菊花聯(lián)想自己遭饞出京流放夜郎的不幸。意蘊深遠。
賞析
在唐宋時代,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詩人從這一角度入手,說菊花在大小重陽兩天內連續(xù)遇到人們的登高、宴飲,兩次遭到采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作者以醉澆愁,朦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朝廷“逐臣”,他痛苦地發(fā)問:菊花為什么要遭到“兩重陽”的重創(chuàng)?對于賞菊的人們來說,重陽節(jié)的歡樂情緒言猶未盡,所以九月十日還要繼續(xù)宴飲;但菊花作為一種生命的'個體,卻要忍受兩遭采擷之苦。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fā)現(xiàn)了這一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托自己內心的極度苦悶。借嘆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饞離京、流放夜郎的坎坷與不幸,正見其愁懷難以排解。此詩語雖平淡,內涵卻十分深沉。主要表現(xiàn)了作者一生屢遭挫敗和打擊,而在節(jié)日里所引發(fā)的憂傷情緒。
九月的詩詞 篇3
1、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唐·樊忱
凈境重陽節(jié),仙游萬乘來。
插萸登鷲嶺,把菊坐蜂臺。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開。
秋風詞更遠,竊抃樂康哉。
2、旅中過重陽
唐·朱慶馀
一歲重陽至,羈游在異鄉(xiāng)。
登高思舊友,滿目是窮荒。
草際飛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籬畔菊,今日為誰黃。
3、婺州水館重陽日作
唐·韋莊
異國逢佳節(jié),憑高獨若吟。
一杯今日醉,萬里故園心。
水館紅蘭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雖不至,鷗鳥自相尋。
4、九日登巴臺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臺。
旅鬢尋已白,鄉(xiāng)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5、重陽日陪韋卿宴
唐·朱灣
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暌。
清規(guī)陳侯事,雅興謝公題。
入座青峰近,當軒遠樹齊。
仙家自有月,莫嘆夕陽西。
6、重陽宴集同用寒字
唐·張登
錫宴逢佳節(jié),窮荒亦共歡。
恩深百日澤,雨借九秋寒。
望氣人謠洽,臨風客以難。
座移山色在,杯盡菊香殘。
欲識投醪遍,應從落帽看。
還宵須命燭,舉首謝三官。
7、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shù)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xiāng)。
8、旅中重陽
唐·司空圖
乘時爭路只危身,經亂登高有幾人。
今歲節(jié)唯南至在,舊交墳向北邙新。
當歌共惜初筵樂,且健無辭后會頻。
莫道中冬猶有閏,蟾聲才盡即青春。
9、喜王駕小儀重陽相訪
唐·司空圖
白菊初開臥內明,聞君相訪病身輕。
樽前且撥傷心事,溪上還隨覓句行。
幽鶴傍人疑舊識,殘蟬向日噪新晴。
擬將寂寞同留住,且勸康時立大名。
10、卜算子·風急雁聲高
宋·陳著
風急雁聲高,露冷蛩吟切。
枕剩衾寒不耐煩,長是傷離別。
望得眼兒穿,巴得心頭熱。
且喜重陽節(jié)又來,黃菊花先發(fā)。
11、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唐·李嘉佑
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
共知不是潯陽郡,那得王弘送酒來。
12、奉和圣制重陽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燭降寒露,我皇歌古風。
重陽德澤展,萬國歡娛同。
綺陌擁行騎,香塵凝曉空。
神都自藹藹,佳氣助蔥蔥。
律呂陰陽暢,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鴻霈,無以報玄功。
九月的詩詞 篇4
重陽節(jié)古詩1
九日登山【唐】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fā),遂結城南期。筑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shù)礼T夷。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
重陽節(jié)古詩2
庚午歲九日作唐·齊己
門底秋苔嫩似藍,此中消息興何堪。亂離偷過九月九,頭尾算來三十三。
云影半晴開夢澤,菊花微暖傍江潭。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風飛向南。
重陽節(jié)古詩3
九日醉吟【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shù)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xiāng)。
重陽節(jié)古詩4
九日閑居寄登高數(shù)子唐·錢起
初服棲窮巷,重陽憶舊游。門閑謝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盡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
重陽節(jié)古詩5
奉和圣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懷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慚弱質。幸逢良宴會,況是清秋日。
遠岫對壺觴,澄瀾映簪紱。炮羔備豐膳,集鳳調鳴律。
薄劣廁英豪,歡娛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雙鳧出。
沙岸菊開花,霜枝果垂實。天文見成象,帝念資勤恤。
探道得玄珠,齋心居特室。豈如橫汾唱,其事徒驕逸。
重陽節(jié)古詩6
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
【唐】白行簡
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三秋異鄉(xiāng)節(jié),一紙故人書。
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余。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
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登臺南望處,掩淚對雙魚。
重陽節(jié)古詩7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重陽節(jié)古詩8
《奉和圣制重陽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燭降寒露,我皇歌古風。
重陽德澤展,萬國歡娛同。
綺陌擁行騎,香塵凝曉空。
神都自藹藹,佳氣助蔥蔥。
律呂陰陽暢,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鴻霈,無以報玄功。
重陽節(jié)古詩9
《旅中重陽》
【唐】司空圖
乘時爭路只危身,經亂登高有幾人。
今歲節(jié)唯南至在,舊交墳向北邙新。
當歌共惜初筵樂,且健無辭后會頻。
莫道中冬猶有閏,蟾聲才盡即青春。
重陽節(jié)古詩10
《丁巳重陽》
【唐】司空圖
重陽未到已登臨,探得黃花且獨斟。
客舍喜逢連日雨,家山似響隔河砧。
亂來已失耕桑計,病后休論濟活心。
自賀逢時能自棄,歸鞭唯拍馬韉吟。
九月的詩詞 篇5
嘉熙四年九月奉詔改明年元為淳佑閏十二月降
[宋] 岳珂
我生淳熙間,今復見淳佑。
粵從發(fā)覆額,及此已衰耇。
恭惟孝皇圣,是時方在宥。
兩宮俱萬年,薄海同一候。
四時無札癘,仍歲稱大有。
布政具方策,詒謀謹封守。
中更繼代三,更閱改年九。
帝心思止當,休命侈誕受。
夫何邇年來,譴告頗輻湊,
災流雨雹行,星以妖彗奏。
烏暘爍天地,蝗害遍田畝。
饑氓腹□□,遺穗莽如帚。
莫量天降疵,但見證書咎。
嗟予斗升□,濫此符竹剖。
眼看人阱崖,心愧吳父母。
忽傳一札下,取法四宗舊。
既葉天人助,復期風俗厚。
熙陵道化盛,仁祖國歷年久,
華旦盛太平,中天開永阜。
原言緝熙襲,還見泰和又。
三春霈雷雨,一洗遍宇宙。
桁楊空滯冤,緡庾釋逋負。
無文祀咸秩,有纇綱皆漏。
果聞精祲合,悔禍屈伸肘。
先清塞壖塵,猩鼯盡驚走。
次反沙磧廬,鴻雁悉馴揉。
三白在臘前,一雨見春后。
星躔順宣夜,潢池息白晝。
人心本易孚,天道常善救。
是知是愛君,豈不公所覆。
芻蕘志報上,一言發(fā)白獸。
原惟實德心,對此歲事首。
帝臨心肯貳,俊吁賢必右。
體茲生物心,持此經濟手,
仁民始及物,育稼須去莠。
一念端弗忘,九關真可扣。
補裳儻因線,納約當自牖。
不量疎遠姿,尚可感通否。
葵傾久未降,芹獻幸匪陋。
輶軒應轉聞,聊當小人缶。
作品賞析
【原題】:
嘉熙四年九月奉詔改明年元為淳佑閏十二月降德音
九月的詩詞 篇6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fā)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殘霞:晚霞.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飛鴻:大雁.
元·白樸《天凈沙·秋》
九月的詩詞 篇7
古詩原文
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寒聲隱地,初聽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
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平生豪氣安在,沈領為誰雄。何似當筵虎士,揮手弦聲響處,雙雁落遙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譯文翻譯
九月十五日,賓客們在西園練習射箭,我卻因病不能練習,客人明顯可以取勝。岳德將領,弓的力量比二石五斗還要多,仍能三發(fā)連中,觀看的賓客都很吃驚。因此寫下此詞展示給賓客,前一天晚上還是大風,第二天就開始寒冷了。
九月霜降,碧天澄靜,秋氣回旋催促西風括動。半夜初聽隱隱輕寒的風聲,搖撼著瀟瀟落葉梧桐。強支病體登上高高的城墻上俯視顧望,唯見蕭瑟的關山河水無邊無際,拚上一醉與君輩豪飲樂同。陣陣戰(zhàn)鼓鬧醒了清曉,練兵場上駿馬飛奔馳突,矯健的騎士個個拉滿雕弓。
時光易逝,諸位緣何都笑問老翁;平生的豪氣如今在哪?縱橫馳騁,誰才是真正的英雄?我怎比席間如龍似虎的猛士,揮手處,弦聲響,箭貫雙雁墜落在遙遠的藍空。年華老大真感慚愧,但身衰心未老,回頭望,心在北方的云中。
注釋解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雙調,上片九句,押四平韻,48字,下片十句,押四平韻,47字,共95字。上下片中的兩個六言句,宋人常兼押仄聲韻,也可平仄互韻或句句押韻。
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衰翁:作者自稱。
虎士:勇士,指岳德。
云中:指云中郎,為漢代北方邊防重鎮(zhèn),以此代指邊防。
創(chuàng)作背景
紹興八年(1138),葉夢得再帥建康(今江蘇南京)。九月望日,與幕下諸將操練弓箭,他因病而未能上場“習射”,為自己年老力衰無力報國十分傷懷,因此以此為主題寫下該詞。
詩文賞析
上片,首四句寫與客習射西園的時間,深秋霜降,望天清澄,西風暫起,寒意陣陣,夜半時分,直入梧桐。西風凄緊,冬之將至,詞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前方將士,該是為他們準備過冬的糧餉,趕制棉衣御寒的時候了。他曾兼總四路漕計補給饋響,軍用不乏,全力支持抗戰(zhàn),冬季來臨,自然使他因關切前方而心緒不寧!捌痤叱恰比,心事重重的詞人起身離座,登上城樓,向中原望去,卻見千里關河、寂寥冷落,他雖致力于抗戰(zhàn),無奈宋廷堅持茍和,抗金事業(yè)沉寂無著。面對冷落的關河,山河破碎、國土淪亡之悲涌上心頭,沉痛難耐,只能借酒澆愁,故曰與客同醉。在宴飲之后,天之將曉,軍中鼓聲響起,習武場上,武士們手持雕弓,走馬飛馳,好一派習武馳射的豪壯場面,令人振奮不已。
下片寫西園習射。面對眾人馳驅習射,六十開外的詞人深感自己年老力衰,當年的豪氣現(xiàn)在已經消失,哪能像虎士岳德那樣,揮手弦響,雙箭落地。這里有對虎士的贊許,更有對自己衰老的感嘆。敵虜未滅而己身已老,不能馳騁疆場,使他深感遺憾,最后以“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作結,直抒胸臆。詞人雖因無力報國而慚愧,但他身老志不衰,心系“云中”,情結邊防,在垂暮之年,還以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為己任,表現(xiàn)了一個老年抗金志士的壯偉胸懷。
本篇筆力雄杰,沉郁蒼健,具有豪放風格。
《樂府雅詞》此首題作:“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客較勝相先。將領岳德弓強二石五斗,連發(fā)三中的,觀者盡驚。因作此詞示坐客。前一夕大風,是日始寒!边@里轉錄《全宋詞》,以便鑒賞本篇時作參考。
吟讀本篇,深深地被作者的愛國熱忱所感動。在深秋的寒夜,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帶病登城巡視,回望中原那一大片被金人奪去的土地,不能收復,南宋小朝廷也岌岌可危,他的心情沉重而且惆悵,那又怎么辦呢?一味地借酒澆愁嗎?不,他還要“與客習射”,走馬練武,于是就出現(xiàn)了“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的場面,“將領岳德,弓強二石五斗,連發(fā)三中的,觀者盡驚!痹~作者曾為抗擊金兵立下汗馬功勞,現(xiàn)在年事已高,還想與客走馬比武,以振當年雄風,卻又“偶病不能射”,感愧老病,不能報效祖國于疆場,只好回首長望北方的云中郡,那魏尚和李廣奮勇抗擊匈奴的土地。作者不是一般地悼惜流年,感嘆病老,而是熱切地關注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只因為報國有心、回天無力而抱愧和感喟。雖有力不從心的悲慨,卻仍然豪氣逼人,給人以激勵和振奮。
上半闋前四句寫“霜降”、“碧天”、“秋事”、“西風”、“梧桐”,表明到了深秋,氣候已經開始寒冷起來。“起瞰”三句,寫作者年老偶病,在大風之后的寒夜,登上高城,遙望北方大片淪陷了的土地,無奈與客同飲,借酒澆愁,說的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中的活動。“疊鼓”二句寫武士操練、演習騎射的熱鬧場景:天將破曉,鼓棰小擊,聲聲細密而急促;鬧鼓聲中,武士飛馬上場,拉弓搭箭,射向目標。這是多么令人振奮和躍躍欲試的場面。∫陨蠈懙亩际强陀^的景物和事象,卻又處處表現(xiàn)著作者的內在心情和心理。如:寫秋寒以表現(xiàn)作者的老病憂國;寫“起瞰”、夜飲等活動,以表現(xiàn)作者的國愁;寫騎射活動場面,以表現(xiàn)作者的'愛國豪情和民族自強的精神。景中有情,象中有意,所以才能寫得情景歷歷,意象生動,境界鮮明。
下半闋抒發(fā)議論,但那議論都被情感化、形象化了的,而且設客爭笑問難,生活氣息極濃。所發(fā)感慨,同上半闋寫出的時令、氣候、活動場景緊密相連,所以毫不感覺突兀!皻q將晚”以下七句,說作者已到垂暮之年,有位客人同他說笑話,問他這個病弱的老人:你平生的豪邁氣概跑到哪里去了?你往昔奔馬騎射為誰爭雄,還不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今你哪能比得酒筵上的武士,舉手拉弓,弦聲響處,便見有雙雁從遠空墮落。結尾“老矣”二句,作者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為國效力,抒發(fā)了“真堪愧”的悲涼、痛苦心情,然而他還在“回首望云中”,向往歷史上抗擊異族侵略者的愛國志士。
關注《題石林詞》評說葉詞,說他“晚歲落其華而實之,能于簡淡時出雄杰”。這篇《水調歌頭》系夢得晚年作品,用關注的話來評判,是符合實際的。毛晉《石林詞跋》也說作者葉夢得晚年“不作柔語殢人,真詞逸品也。”
九月的詩詞 篇8
1、重九開秋節(jié),得一動宸儀、——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枝字》
2、佳節(jié)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蘇洵《九日和韓魏公》
3、時節(jié)是重陽,菊花牽恨長、——徐燦《菩薩蠻·秋閨》
4、是節(jié)東籬菊,紛披為誰秀、——杜甫《九日寄岑參》
5、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6、池館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會重陽、——韓琦《九日水閣》
7、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8、香醪欲醉茱萸節(jié),壯志還為出塞歌、——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9、疏籬下、試覓重陽,醉擘青露菊、——吳文英《一寸金·秋感》
10、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參》
11、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2、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13、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4、轅門菊酒生豪興,雁塞風云愜壯游、——王瓊《九日登花馬池城》
15、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蘇軾《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二首·其二》
九月的詩詞 篇9
《九月九日以山東兄弟》可謂千古名篇。寫這首詩時王維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衷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游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xiāng)。而且都市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顯得孤獨無親。
詩的開頭直接以思鄉(xiāng)之情起筆,而后筆峰一轉,將思緒拉向故鄉(xiāng)的親人,遙想親人按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想念詩人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里面。而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比一般地敘說他鄉(xiāng)作客要強烈得多。作客他鄉(xiāng)者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jié)”──就很容易爆發(fā)出來,甚至一發(fā)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因此往往和對家鄉(xiāng)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lián)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xiàn)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xiàn)客中思鄉(xiāng)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詩人自己獨在異鄉(xiāng),不能參與,雖然也寫出了佳節(jié)思親之情,就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xiāng)的兄弟們重陽節(ji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fā)現(xiàn)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鄉(xiāng)的兄弟共度佳節(jié),反倒是兄弟們佳節(jié)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詩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處境并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
九月的詩詞 篇10
1、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2、《漁父》
唐代:張志和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人重釣歸。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云依依。
卻把漁竿尋小徑,閑梳鶴發(fā)對斜暉。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
3、《錢氏池上芙蓉》
明代: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4、《蜀中九月》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5、行云遞崇高,飛雨靄而至。
潺潺石間溜,汩汩松上駛。
亢陽乘秋熱,百谷皆已棄。
皇天德澤降,焦卷有生意。
前雨傷卒暴,今雨喜容易。
不可無雷霆,間作鼓增氣。
佳聲達中宵,所望時一致。
清霜九月天,仿佛見滯穗。
郊扉及我私,我圃日蒼翠。
恨無抱甕力,庶減臨江費。
——杜甫《雨》
6、《不第后賦菊》
唐代: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7、九月西風興,月冷露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二月東風來,草拆花心開。
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
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
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
蔓短枝苦高,縈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白居易《長相思》
8、《庚午歲九日作》
唐代:齊己
門底秋苔嫩似藍,此中消息興何堪。
亂離偷過九月九,頭尾算來三十三。
云影半晴開夢澤,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風飛向南。
9、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玷催十葉,十年征戌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佺期《古意》
10、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王勃《蜀中九月》
11、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2、《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3、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人重釣歸。
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云依依。
卻把漁竿尋小徑,閑梳鶴發(fā)對斜暉。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
——張志和《漁父》
14、《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代: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15、《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唐代: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16、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菊花》
17、《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代: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
寒雁一向南去遠,游人幾度菊花叢。
九月的詩詞 篇11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沉醉東風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謝新恩
(后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
茱萸香墮,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月的詩詞 篇12
都門秋思
清·黃景仁
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惟見冢千堆。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
寒甚更無修竹倚,愁多思買白楊栽。
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舟行
唐·鄭谷
九派迢迢九月殘,舟人相語且相寬。
村逢好處嫌風便,酒到醒來覺夜寒。
蓼渚白波喧夏口,柿園紅葉憶長安。
季鷹可是思鱸鲙,引退知時自古難。
寄和甫
宋·王安石
水村悲喜拆書看,聞道并州九月寒。
憶得此時花更好,舉家憐女不同盤。
鳳棲梧
宋·程垓
九月江南煙雨里。
客枕凄涼,到曉渾無寐。
起上小樓觀海氣;杌璋爰s漁樵市。
斷雁西邊家萬里。
料得秋來,笑我歸無計。
劍在床頭書在幾。未甘分付黃花淚。
若耶溪上
宋·陸游
九月霜風吹客衣,溪頭紅葉傍人飛。
村場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送崔子還京
唐·岑參
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題詩淚滿衣。
古意
唐·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九月
海子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高懸草原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只身打馬過草原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九月的詩詞 篇13
九月十二日趙次侯見招及錢仲謙
清代何栻
一峰迎我來,一峰招我去。白云扶我行,屐齒留不住。
初游破山寺,心證唐賢句。通幽開曲徑,花木紛遮護。
迤邐入三峰,深秀漸披露。既作山中游,欲盡山中趣。
萬綠莽如海,中有蛛絲路。竹泉清可濯,苔石滑難步。
直立千歲藤,橫臥六朝樹。松杉間楓楠,堅老不受蠹。
大才多沈淪,長身極驕倨。樹爭滕薛長,花挾邢尹妒。
芙蓉媚新客,嫣紅爛無數(shù)。小憩息腰腳,愧我濟勝具。
豪哉趙公子,人得江山助。為山作主人,約客忘世故。
肉食厭腥膻,行廚薦蔬茹。相當好天日,無風復無霧。
登樓縱遐矚,指點互告語。巫相及齊女,約略有遺墓。
山川不能言,何暇事考據(jù)?屯兵矗石壘,傳是張王戌。
僭竊安足道,無使吾耳污。靈境無盡藏,一一要目遇。
失奇防后悔,買勇競前赴。同行六七人,筋骨各堅固。
赴山如赴敵,一往氣猶怒。嶄石辟劍門,萬劫僵不仆。
闖如奇鬼闞,緲若飛仙駐。踞虎欲跳蕩,蟠虬儼回互。
玲瓏片片碎,臃腫涂涂附。將斧鑿劖巖,盤古手自厝。
徘徊倚劍立,茲山最奇處。相去無百里,此來方一顧。
落日赭湖水,惜哉天易暮;@輿頗輕健,截竹仿篳簬。
輿人量肥瘠,只愁坐者錯。山行更水行,扁舟問歸渡。
今宵當痛飲,馀興盡傾吐。入門酒正沸,班席鐙已炷。
主客談杭州,湖山起人慕。行將道浙江,蠟屐吾其庶。
名山無大小,曲折名乃著。捫蘿從此始,啖蔗安能遽。
正如學佛人,由漸而入悟。吾身猶病梨,況抱煙霞痼。
異日掛冠回,鄰山足園圃。無嫌俗更俗,將卜寓公寓。
佳處留茅庵,山靈不吾拒。
九月的詩詞 篇14
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陸游
兒童隨笑放翁狂,又向湖②邊上野航。
魚市人家滿斜日,菊花天氣近新霜。
重重紅樹③晚山秋,獵獵青簾社酒香。
鄰曲④莫辭同一醉,十年客里過重陽。
【注釋】①作于1181年,是陸游免官歸鄉(xiāng)后的一首閑適詩,詩人在山陰閑居而作。②湖,指山陰鏡湖。③紅樹:楓樹。
、茑徢亨従;曲:鄉(xiāng)曲,鄉(xiāng)村。
、旁嚱Y合詩句簡要概括詩人的形象。(2分)
、圃姼桀i聯(lián)寫景,構思巧妙,試做簡單分析。(4分)
、峭瑸橹仃柟(jié),李清照《醉花陰》中佳節(jié)又重陽和本詩中十年客里過重陽的意味有何不同。(2分)
14.【解析】⑴詩人是一個結束十年漂泊回到故鄉(xiāng)后(1分)就投入到故鄉(xiāng)山水之中欣然忘我、樂不能已的形象。(1分)
、祁i聯(lián)描繪了一幅色彩艷麗的水鄉(xiāng)秋色圖。(1分)構思精巧,從上文新霜而見紅樹,從酒香而圖下文一醉,順理成章,結構緊湊;(1分)寫景角度也是多變。從視覺和嗅覺入筆,以動景點綴靜景,讓畫面因一絲靈動而不顯單調;(1分)巧妙運用疊詞,開拓詞的意境:重重二字,既寫出秋山遠近高低起伏變化,又寫出了紅樹顏色的深淺,極富層次。(1分)
⑶李詞中抒發(fā)的是重陽佳節(jié)又至思念丈夫的`傷感情緒(1分),而陸詩則抒發(fā)了十年中客居他鄉(xiāng)獨過重陽的孤苦以及今日回鄉(xiāng)過節(jié)的狂喜(1分)。
九月的詩詞 篇15
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雙闕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更無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
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辦一襟風月看升平,吟春色。
翻譯
馬韁輕勒,西風伴送我這個使金行客。雖已三天,我仍行道遲遲,留戀故都風物。汴京是我的家鄉(xiāng),黍離麥秀之地,曾是繁華街陌。遠眺雙闕龍鳳影,宮內空剩鴛鸞閣。再也沒有人,持笛天津橋,傍宮闕。眼前只見苔花碧。
天助我大漢,人民懷念宋朝;金虜當滅,他們的臣子都離心離德。愿王師,泰山壓頂行天討,快收復故國。老夫空有救國術,卻無由得獻平戎策。只新詩準備,待河清海晏,祖國統(tǒng)一。我放開歌喉,吟唱春色。
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
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
緩轡:放馬徐徐而行。
三宿:三天。
桑梓:故鄉(xiāng)的代稱。
鋤耰:前者指鋤,后者用以整地,類似耙之功用。
雙闕:宮城前供了望的樓。
龍鳳影:謂龍樓風闕。
相:看重。
鰲極:指邊疆。
平戎策:平定異族入侵的策略。
辦:準備。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204年(寧宗嘉泰四年),韓侂胄欲謀伐金,次年遣李壁,命史達祖陪同前往。金章宗完顏璟生辰在九月一日,南宋于六月遣使,七月啟行,閏八月抵金中都。事畢返程,于九月中經過汴京。汴京是史達祖的故鄉(xiāng)。九月二十一日離汴時,為抒發(fā)心中感想,特作這首詞。
賞析
首先說一下,詞題中的“懷古”。從全詞內容看,實在沒有多少“懷古”成份。寫孔、孟之事是在運用典故,擫笛宮墻是借喻,都是一點即可,沒有就古人之故事作深入闡述。而其余部分則都是在寫自己,說當世,以“傷今”則更為妥當。大概是因為“傷今”不便明說,只好借“懷古”來打打掩護罷了。
起筆“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就用了《孟子》兩處的典故。《孟子·公孫丑下》說孟子離開齊國,在齊國都城臨淄西南的晝縣留宿了三晚才離去(“三宿而后出晝”)。有人背后議論他為什么走得這樣不爽快,孟子知道了就說:我從千里外來見齊王,談不攏所以走,是不得已才走的。我在晝縣歇宿了三晚才離開,在我心里還以為太快了哩,我豈是舍得離開齊王!——這就是“三宿”兩字所概括的內容。又《萬章下》說:“孔子……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边@兩句用典,很能表達詞人留戀舊京、故鄉(xiāng),至此不得不去而又不忍離去的心情。再加以“緩轡”二字表行動帶難舍之意,“西風”二字表時令帶悲涼之情,充分襯托出詞人此際的心緒。不想行而終須行了!吧h魍,鋤耰漸入,柳坊花陌”。昔日汴京繁華時,“都城左近,皆是園圃。……次第春容滿野,暖律暄晴,萬花爭出粉墻,細柳斜籠綺陌。香輪暖輾,芳草如茵;駿騎驕嘶,杏花如繡”(《東京夢華錄》卷六)。此時詞人行到故鄉(xiāng)郊外,只見舊日園林,盡成種莊稼之地(鋤耰是種田的農具),感慨之情,已含景中。詞寫到郊外農村景色,說明離京已有一段路了,然后接寫“雙闋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回過頭來再說城內。詞題為“出京”,按行路順序是由城內出至郊外,這里倒過來寫并非無故,蓋所寫城內景觀乃是在郊外回望所見,一個“遠”字足以說明,條理還是順的!吧h鳌比涑⒂惺螂x之悲,更重要的是為回頭望闋作必要的過渡。“雙闕”句寫回望眼中所見宮殿影象!稏|京夢華錄》卷一“大內”條說:“大內正門宣德樓列五門,門皆金釘朱漆,壁皆磚石間甃,鐫鏤龍鳳飛云之狀,莫非雕甍畫棟,峻桷層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樓,朱欄彩檻,下列兩闕亭相對,悉用朱紅杈子!痹~人出郊回望所見的正是龍鳳雙闋之影!半p闕”代指大內皇宮,其中曾經有過朝廷、君王,統(tǒng)包在“雙闕”之內,然而它“遠”矣!“遠”字體現(xiàn)了此時眼中空間的距離,更體現(xiàn)了心上時間的距離。故國淪亡,心情無法平靜。
“九門”句更作進一步的`嗟嘆!熬砰T”泛指皇宮,“鴛鸞”本為西漢后宮諸殿之一,見班固《西都賦》和張衡《西京賦》。這里特拈出“鴛鸞”一處以概其余,則為了與上句的“龍鳳”構成對偶。由“鴛鸞”又生出一“翼”字,與上句的“影”字為對。句言后宮“空鎖”,語極沉痛,其中包含著汴京被金攻破后“六宮有位號者皆北遷”(《宋史·后妃·哲宗孟皇后傳》)這一段痛史!案鼰o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用元稹《連昌宮詞》“李笛傍宮墻”句而反說之。天寶初年唐室盛時歌舞升平,人民安居樂業(yè),宮中新制樂曲,聲流于外,長安少年善笛者李笛聽到速記其譜,次夕即于酒樓吹奏。此詞反用其事,以“無人擫笛”映照宮苑空虛、繁華消歇景況;苔花自碧,亦寫荒涼。其陪同使節(jié)北行詞中也有“神州未復”、“獨憐遺老”的感情抒發(fā)。至此回經舊都,遠望宮闋,宜有許多感嘆之情;而圖謀克敵恢復中原的急切心事,亦于此時傾吐,于下片見之。
上片多寫景,情寓景中,氣氛壓抑悲愴。下片轉入議論,仍是承接上片牽國事的意脈,而用語則轉為顯直,大聲疾呼:“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薄皾h”、“虜”字代指宋與金,“天”謂“天意”。古人相信有“天意”,將事勢的順逆變化都歸之于“天”!疤煜唷币鉃樯咸鞄椭,語出于《左傳·昭公四年》“晉、楚唯天所相”!疤靺挕背觥蹲髠鳌る[公十一年》“天而既厭周德矣”,“厭”謂厭棄。事勢不利于金即有利于宋!队罉反蟮洹肪硪欢帕悧J《通鑒續(xù)編》載:“金主自即位,即為北鄙阻等部所擾,無歲不興師討伐,兵連禍結,士卒涂炭,府藏空匱,國勢日弱,群盜蜂起,賦斂日繁,民不堪命!n侂胄遂有北伐之謀!
就在李壁等出使的這一年春,鄧友龍充賀金正旦使歸告韓侂胄,謂在金時“有賂驛吏夜半求見者,具言虜為韃(蒙古)之所困,饑饉連年,民不聊生,王師若來,勢如拉朽”,侂胄“北伐之議遂決”(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羅大經是肯定這些密告者的,說是“此必中原義士,不忘國家涵濡之澤,幸虜之亂,潛告我使”。這也是“民懷國”之一證。《通鑒續(xù)編》所謂的“群盜蜂起”,即是說的金境內的農民起義軍,也是“民懷國(宋)”的又一證。以上這些情況,對金國內部必有影響,李壁、史達祖一行當有更新的情況了解。如此年六月,金制定“鎮(zhèn)防軍逃亡致邊事失錯陷敗戶口者罪”,七月,定“奸細罪賞法”(均見《金史·章宗紀》),反映了其內部的不穩(wěn)。總的看民心向著宋,背著金,大可乘機恢復,統(tǒng)一全國。話雖如此說,但一想到自己并非無才,只因未能考取進士不得以正途入仕,只屈身作吏,便覺英雄氣短,于是接著有“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的大聲慨嘆。最后“辦一襟風月看升平,吟春色”,“辦”是準備之義,“升平”即上文“建瓴一舉,并收鰲極”,國家恢復一統(tǒng)的太平盛世,也就是下句的“春色”。
這里一個“看”字耐人尋味!捌饺植摺奔纫蜃约簾o位無權而“不預”,“收鰲極”又望其成,則只有等著“看”而已,其中也頗含自嘲之意。“吟”字上應“詩人”。風月滿襟,暢談春色,把政治上的理想寫得詩意十足,也補救了下片純乎議論的偏向,以此結束,情韻十足。
九月的詩詞 篇16
1、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古詩詞全集(一)1。菊花為什么這么苦,要受這個重陽節(jié)的苦?——李白《九月十日》
2、揣摩坐西玄,飲食不對!鸥Α毒湃占尼瘏ⅰ
3.今天的酒是什么時候?突然,它是老花園里的花。-文森特的九天
4.南方是怎么回事,看到重陽藥市和元西燈山?花時人喜,帽掛鞭。——陸游《韓公春初從南鄭來成都》
5、懷念親教朱初插,憶姐姐窗句剪。——秋瑾《九天賦》
6.君主國都是獨一無二的,誰一個人強?——妙新《九日賞子》
7.臨近重陽節(jié),刮風下雨。我為這一天感到非常抱歉!Α蹲蠀擒镙窍憔彾仃柟(jié)》
8、寄宿無限意,王京花所在。-文森特的九天
9.重陽節(jié)過后,西風漸緊,庭葉繁!佹吨仃柟(jié)后的.青春之旅》
10.無限枝好色,可憐開非重陽節(jié)!窨 对伨铡
1.明年誰知道呢?小心看醉了的山茱萸。——杜甫《九天石村》
12.世間難笑,菊花必滿花。——杜牧《九日爬山》
13、孤花殘葉,毀秋節(jié)!{蘭性德《清平樂·孤獨的花與葉》
14、翠微高,老人帽底,最佳年份,偏是重陽!獏俏挠ⅰ断S花慢菊》
15.我常恨這個世界缺乏新意,愛說南朝狂徒!獎⒖饲f《何心郎》9號
九月的詩詞 篇17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譯文
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里舉起了酒杯。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賞析
本與《九日龍山飲》,同作于當涂! 稓q時廣記》卷三五引《歲時雜記》:“都城士庶,多于重九后一日再集宴賞,號小重陽。”王本注:“菊以兩遇宴飲,兩遭采掇,故有太苦之言。”
朱本注云:“九日登高而采菊者,重陽之故事也。十日而復登焉,似乎兩重陽矣。菊花再折,何太苦邪?菊非有所苦也,白詩善謔,體物悉情,化無為有,后世遂以為名言。詩人風流,千古一人也。”
嚴評本云:“摘蒼耳何其趣,苦菊花何其頹,豈仙官之典亦為逐敗耶。”嚴評本載明人批:“此亦是亂道派!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詩的格調情趣完全相同,把李白豪邁之氣差不多洗脫干凈了。簡單二十個字,不僅僅在惜花,而且在借花自惜。他的一生也是遭了兩次大蹭蹬的`——賜金還山與長流夜郎;ㄔ鈨纱沃仃,人遭兩次重傷。語甚平淡,而意卻深遠,好像在對自己唱安眠歌了!
九月的詩詞 篇18
(一)九月
月懸中天
輕聲絮語
獨自話尋常
星光下
看晚霜菊黃
揮一揮衣袖
清香
遠至天涯
。ǘ┩砬
秋風
拂動牽掛
掃去黃葉與落花
持帚
江南的竹枝吟唱在塞北的小院
。
遲暮的九月心隙
蕩漾漣漪
落葉堆花成冢
歸于沉寂
滌凈
心頭些許塵埃
幾處執(zhí)念
。
河岸
夕陽余暉
棋坪
輕唱馬陵道,垓下曲
撫平
史書的褶皺
輕嘆
揮之不去的'積郁
。
或是午后,或是黃昏
圍坐,試一試新茶
苦澀牽手水滴
馨香凝成歲月之眸
回首
一處風景
夢里微笑
。ㄈ┤绻
如果
清風還念著柳絮
記著她的柔媚
戀著她飄忽的身影
。
也就還清了
昨日的漫天思緒
前行,不再憂傷
輕輕遺落
幾點如煙心事
。
五百年相守,留下多少次回眸
一朵蓮
沉伏于水面
夢里,相思可結成蓮子
執(zhí)筆,碾荷香為墨
記取,月下的輕訴
/
是誰,惆悵了秋水
曲終,因誰憑添了落寞
西風,又暗暗憔悴了誰的容顏
而朦朧的
秋的簾幕
是否已將清夢落于南州
。
涉水迢迢
飲下夜半霜露
紅塵清寂
莫道是否長發(fā)及腰
陌上,絲絲細雨
因她
醉在一闕詞里
九月的詩詞 篇19
古詩原文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譯文翻譯
衰頹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風相繚繞。
蔓草稀疏漸枯萎,園中林木空自凋。
清澄空氣無塵埃,天宇茫茫愈顯高。
悲切蟬鳴已絕響,成行大雁啼云霄。
萬物更替常變化,人生怎能不辛勞!
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
如何方可舒心意,飲酒自能樂陶陶。
千年之事無需知,姑且行樂盡今朝。
注釋解釋
靡靡(mǐ):零落的樣子。陸機《嘆逝賦》:”親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已夕:己晚。
蔓草:蔓生的草。蔓:細長不能直立的莖,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余滓(zǐ):殘余的渣滓,指塵埃。
叢雁:猶群雁。叢:聚集。
萬化:萬物,指宇宙自然。
沒:指死亡。
稱(chèn):適合。
永:延長!对娊洝ば⊙拧ぐ遵x》:“縶之維之,以永今朝!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晉義熙五年(409),陶淵明四十五歲。陶淵明歸園田居躬耕已四年余。去歲六月遇火,如今“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復了鄉(xiāng)間常規(guī)生活。又是重九暮秋,傷時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紛爭的官場,歸耕于寂靜的田村,時感的強烈是自然之事。母孟氏、程氏妹的先后下世,淵明十分哀傷,常觸發(fā)人生短促之慨。
詩文賞析
本詩章法平簡,前八句寫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詩人的高超樸真,前后之間絲毫沒有隔離之感,而是渾然一體,一樣的自然灑脫。陶淵明寫秋,可謂一絕。
這首詩是公元409年(義熙五年)重陽節(jié)作,前八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嗚云霄”描寫時景。
第一、二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寫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涼的風露交相來到!懊颐摇,漸漸的意思。用這“靡靡”與下“凄凄”兩個細聲疊詞,似乎也傳出了深秋特殊的氣息,這兩句是概括描寫,點明秋天將盡,風霜時下,定下凄清寒涼的基調。
下兩句寫園林,“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庇蓄B強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長了,園中樹木也紛紛凋零,這見出秋氣摧敗零落的厲害,“空自”,含有無可如何之意。這二句是凄凄風露交的結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續(xù)寫,也是對自身生命價值的悲悼。
再兩句寫天空,“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抬眼望去,只見清涼的秋風澄凈了空氣中本已不多的塵埃,天界顯得多么高遠,正所謂天高氣爽!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覺兩個方面,這“杳然天界高”中就顯出了目接秋空時那種新鮮感、那種精神的超曠感。這二句著重寫靜,得力于作者煉字之功,猶如“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鳥瞬歡新節(jié),泠風送馀善”之類一樣清新,只是格調顯得凄涼一些。
下面兩句寫“群動”,“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鼻锬┯兴瓢Q的幾聲蟬叫已然盡絕了,眾雁早在云霄列陣,已然嗚叫著從北方遷而來。這一息一鳴,把節(jié)序的變遷表現(xiàn)得更強烈了,那嘹唳的雁聲又最能引發(fā)人的悲涼意緒。這二句是寫動,述時光消逝得快;又借蟬雁哀鳴,寫作者的哀感。這三個層次的描寫,空間的變化、感覺的變化,歷歷分明。
后面八句“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萬化”,萬物的變化!皩だ[”,連續(xù)不斷。萬物演化變遷,那是循環(huán)往復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復如此,豈能不勞累呢?這是指上面所寫的那些變化。于是自然聯(lián)想到人生。人生沒有不憂勞的。正如后來歐陽修所說,“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萬事萬物都在生生滅滅,人也如此,人的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糾纏過每一個有理智的人。陶淵明也不例外;何況今天是重陽節(jié),這是個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長久,這就更能激起他的憂生之嗟了。
下面他說:“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這個“焦”字把那無可名狀的痛苦表達出來了。然而,萬物變遷,自古皆有滅亡,想念起來心中有如焦焚。寫到這里可以說他的心情是極不平靜,但他又是個通達的人,他不會像阮籍那樣作窮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緒的精神支柱,委運任化,順乎自然。
最后他寫道:“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彼f:有什么可以使我稱心呢?沒有。∷,姑且飲此濁酒吧,飲酒之中可暫得快樂千年的變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還是來歌詠(永)今朝吧。執(zhí)著于“今朝”,把握這可以把握的實在的人生。最后二句意謂恢復到千載之前的淳真社會已然不可料想,那么,只有歡度今朝,自我完善了。這樣他就可以做到“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澆愁”,但并不怎么勉強。重陽節(jié)的習俗就是喝酒,這個應節(jié)的舉動正好作了他消解萬古愁的沖劑。
九月的詩詞 篇20
[唐]李賀
離宮散螢天似水,竹黃池冷芙蓉死。
月綴金鋪光脈脈,涼苑虛庭空澹白。
霜花飛飛風草草,翠錦斕斑滿層道。
雞人罷唱曉瓏璁,鴉啼金井下疏桐。
注釋:
散螢:一作散云。露花:一作霜花。
注:
1:離宮散螢天似水,竹黃池冷芙蓉死:離宮,天子出游之宮也。散螢,螢漸盡也;蛴盟鍩鄯盼炇拢痪旁聼o螢。
2:月綴金鋪花脈脈,涼苑虛庭空淡白:《甘泉賦》云:"排玉戶而揚金鋪。" 〈〈三輔黃圖〉〉云:"金鋪,扉上有金花,花中作獸及龍蛇,鋪首以御珠環(huán)之。"
3:露花飛飛風草草,翠錦斕斑滿層道:露花,一作霜花。翠錦,秋來紅綠雜色之樹;或為菊也。層道,復道也,又閣道也。
4:雞人罷唱曉瓏璁,鴉啼金井下疏桐:〈〈周禮〉〉:"雞人,大祭祀,夜呼旦,以叫白官。"金井,石井也。石,屬金。〈〈魏略〉〉云:"明帝于九龍殿前,為金井綺欄。"太白詩:"梧桐落金井,一葉飛銀床。"
九月的詩詞 篇21
甲戌九月日有食之紀異三十韻
[宋] 五邁
甲戌九月秋,朔旦風災眚。
孛彗犯太陽,凄凄如月冷。
方其如虧時,宛然蟲食皿。
食之至於既,當空懸殊黑餅。
仿佛存圈子,中陷猶枯井。
云間星書見,草木森弄影。
天地寂無聲,疑似非人境。
問之道旁翁,欲語喉先哽。
翁今九十余,眼未見此景。
爰有蟣虱臣,拜跪淚沾領。
天高聽則卑,宜鑒愚臣請。
日者陽之宗,千古光常炳。
此日何不臧,臣心憂耿耿。
或者得天君,先事示之警。
流金為湯戒,洚水為堯儆。
雖重一時憂,何傷天歷永,
吾君今堯湯,四海元元幸。
公道大開明,朝列肅而整。
祗恐萬一間,左右容憸悻。
方秋陰用事,陽微陰漸逞。
不去讒慝根,懼作忠良罕。
天乃出怪異,意欲悟觀省。
吾國必有人,伏蒲輸骨鯁。
吾君必開納,小心知畏謹。
陽政必日修,陰邪必痛屏。
天其終仁愛,悔過在俄頃。
大叫天上人,齊喚金烏醒。
九月的詩詞 篇22
【年代】:宋
【作者】:史達祖——《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內容】
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
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
雙闋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
更無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
天相漢,民懷國。
天厭虜,臣離德。
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
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
辦一襟風月看升平,吟春色。
【鑒賞】:
史達祖曾為韓侂胄幕僚。侂胄當政時,起草文字的差使,大多由他來完成,得到重用。寧宗嘉泰四年(1204),韓侂胄欲謀伐金,先遣張嗣古為賀金主生辰正使,入金觀察虛實,返報不得要領,次年(開禧元年,1205)再遣李壁(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命史達祖陪同前往。金章宗完顏璟生辰在九月一日,南宋于六月遣使,七月啟行,閏八月抵金中都(今北京市)。事畢返程,于九月中經過汴京(今河南開封)。汴京是北宋故都,南宋人仍稱為“京”,它又是史達祖的故鄉(xiāng)。九月二十一日離汴時,為抒發(fā)心中感想,特作此詞。
首先說一下,詞題中的“懷古”。從全詞內容看,實在沒有多少“懷古”成份。寫孔、孟之事是在運用典故,擫笛宮墻是借喻,都是一點即可,沒有就古人之故事作深入闡述。而其余部分則都是在寫自己,說當世,以“傷今”則更為妥當。大概是因為“傷今”不便明說,只好借“懷古”來打打掩護罷了。
起筆“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就用了《孟子》兩處的典故!睹献印す珜O丑下》說孟子離開齊國,在齊國都城臨淄西南的晝縣留宿了三晚才離去(“三宿而后出晝”)。有人背后議論他為什么走得這樣不爽快,孟子知道了就說:我從千里外來見齊王,談不攏所以走,是不得已才走的。我在晝縣歇宿了三晚才離開,在我心里還以為太快了哩,我豈是舍得離開齊王啊!——這就是“三宿”兩字所概括的內容。又《萬章下》說:“孔子……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這兩句用典,很能表達詞人留戀舊京、故鄉(xiāng),至此不得不去而又不忍離去的心情。
再加以“緩轡”二字表行動帶難舍之意,“西風”二字表時令帶悲涼之情,充分襯托出詞人此際的心緒。不想行而終須行了。“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昔日汴京繁華時,“都城左近,皆是園圃!
次第春容滿野,暖律暄晴,萬花爭出粉墻,細柳斜籠綺陌。香輪暖輾,芳草如茵;駿騎驕嘶,杏花如繡“(《東京夢華錄》卷六)。如今詞人行到故鄉(xiāng)郊外,只見舊日園林,盡成種莊稼之地(鋤耰是種田的農具),感慨之情,已含景中。詞寫到郊外農村景色,說明離京已有一段路了,然后接寫”雙闋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回過頭來再說城內。詞題為”出京“,按行路順序是由城內出至郊外,這里倒過來寫并非無故,蓋所寫城內景觀乃是在郊外回望所見,一個”遠“字足以說明,條理還是順的`。”桑梓“三句除寓有黍離之悲,更重要的是為回頭望闋作必要的過渡!彪p闋“句寫回望眼中所見宮殿影象!稏|京夢華錄》卷一”大內“條說:”大內正門宣德樓列五門,門皆金釘朱漆,壁皆磚石間甃,鐫鏤龍鳳飛云之狀,莫非雕甍畫棟,峻桷層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樓,朱欄彩檻,下列兩闋亭相對,悉用朱紅杈子!霸~人出郊回望所見的正是龍鳳雙闋之影!彪p闋“代指大內皇宮,其中曾經有過朝延、君王,統(tǒng)包在”雙闋“之內,然而它”遠“矣!”遠“字體現(xiàn)了此時眼中空間的距離,更體現(xiàn)了心上時間的距離。故國淪亡,心情無法平靜。
“九門”句更作進一步的嗟嘆!熬砰T”泛指皇宮,“鴛鸞”本為西漢后宮諸殿之一,見班固《西都賦》和張衡《西京賦》。這里特拈出“鴛鸞”一處以概其余,則為了與上句的“龍鳳”構成對偶。由“鴛鸞”又生出一“翼”字,與上句的“影”字為對。句言后宮“空鎖”,語極沉痛,其中包含著汴京被金攻破后“六宮有位號者皆北遷”(《宋史。后妃。哲宗孟皇后傳》)這一段痛史!案鼰o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用元稹《連昌宮詞》“李笛傍宮墻”句而反說之。天寶初年唐室盛時歌舞升平,人民安居樂業(yè),宮中新制樂曲,聲流于外,長安少年善笛者李笛聽到速記其譜,次夕即于酒樓吹奏。此詞反用其事,以“無人擫笛”映照宮苑空虛、繁華消歇景況;苔花自碧,亦寫荒涼。其陪同使節(jié)北行詞中也有“神州未復”、“獨憐遺老”的感情抒發(fā)。至此回經舊都,遠望宮闋,宜有許多感嘆之情;而圖謀克敵恢復中原的急切心事,亦于此時傾吐,于下片見之。
上片多寫景,情寓景中,氣氛壓抑悲愴。下片轉入議論,仍是承接上片牽國事的意脈,而用語則轉為顯直,大聲疾呼:“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薄皾h”、“虜”字代指宋與金,“天”謂“天意”。古人相信有“天意”,將事勢的順逆變化都歸之于“天”。“天相”意為上天幫助,語出于《左傳。昭公四年》“晉、楚唯天所相”。“天厭”出《左傳。隱公十一年》“天而既厭周德矣”,“厭”謂厭棄。事勢不利于金即有利于宋!队罉反蟮洹肪硪欢帕悧J《通鑒續(xù)編》載:“金主自即位,即為北鄙阻等部所擾,無歲不興師討伐,兵連禍結,士卒涂炭,府藏空匱,國勢日弱,群盜蜂起,賦斂日繁,民不堪命。……韓侂胄遂有北伐之謀。”
就在李壁等出使的這一年春,鄧友龍充賀金正旦使歸告韓侂胄,謂在金時“有賂驛吏夜半求見者,具言虜為韃(蒙古)之所困,饑饉連年,民不聊生,王師若來,勢如拉朽”,侂胄“北伐之議遂決”(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羅大經是肯定這些密告者的,說是“此必中原義士,不忘國家涵濡之澤,幸虜之亂,潛告我使”。這也是“民懷國”之一證!锻ㄨb續(xù)編》所謂的“群盜蜂起”,即是說的金境內的農民起義軍,也是“民懷國(宋)”的又一證。以上這些情況,對金國內部必有影響,李壁、史達祖一行當有更新的情況了解。如此年六月,金制定“鎮(zhèn)防軍逃亡致邊事失錯陷敗戶口者罪”,七月,定“奸細罪賞法”(均見《金史·章宗紀》),反映了其內部的不穩(wěn)?偟目疵裥南蛑,背著金,大可乘機恢復,統(tǒng)一全國。話雖如此說,但一想到自己并非無才,只因未能考取進士不得以正途入仕,只屈身作吏,便覺英雄氣短,于是接著有“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的大聲慨嘆。最后“辦一襟風月看升平,吟春色”,“辦”是準備之義,“升平”即上文“建瓴一舉,并收鰲極”,國家恢復一統(tǒng)的太平盛世,也就是下句的“春色”。
這里一個“看”字耐人尋味!捌饺植摺奔纫蜃约簾o位無權而“不預”,“收鰲極”又望其成,則只有等著“看”而已,其中也頗含自嘲之意!耙鳌弊稚蠎霸娙恕。風月滿襟,暢談春色,把政治上的理想寫得詩意十足,也補救了下片純乎議論的偏向,以此結束,情韻十足。
九月的詩詞 篇23
這首詩中,“獨在異鄉(xiāng)”,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huán)境,對于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huán)境特別敏感!爱惪汀眲t更強調了游子在異鄉(xiāng)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fā)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jié)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氨丁弊钟玫脴O妙,是聯(lián)系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xiàn)思親之情的。
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家鄉(xiāng)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憶山東兄弟”。
古人以九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jié)。寫節(jié)日的詩,最忌落入俗套,這首詩高明就高明在避開俗套,把握住真性情。
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xiāng)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從“每逢”二字來看,加倍的孤獨感不是這個節(jié)日才有,以前的諸多節(jié)日已有過。正是孤獨感久受壓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詩人把凝聚在內心深處的佳節(jié)思親情結一吐為快。由于“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語極其精警,為人人心中所有,又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來也就引起廣泛的共鳴。
不過,前兩句畢竟是直賦心源,尚須曲折變化,才能余味無窮。于是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晉朝周處《風土記》說:“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云茱萸會!币驗檫@個節(jié)日風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娛)花枝插頭,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齡有“茱萸插鬢花宜壽”,白居易有“舞鬟擺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將頭上發(fā),學他年少插茱萸”之類的句子。洪邁《容齋隨筆》卷四摘錄此類詩句甚多。關鍵在于此詩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從中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精心意象,展示一個頗有情趣的兄弟共樂的場面,從而把“共樂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寫得令人心顫而余味無窮了。
九月的詩詞 篇24
《采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ㄌ疲┆毠录
萬峰蒼翠色,雙溪清淺流。
已符東山趣,況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肅,黃花門館幽。
山公惜美景,肯為芳樽留。
五馬照池塘,繁弦催獻酬。
臨風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騁望傲千古,當歌遺四愁。
豈令永和人,獨擅山陰游。
《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臨玉扆,初律啟金商。
鳳闕澄秋色,龍闈引夕涼。
野凈山氣斂,林疏風露長。
砌蘭虧半影,巖桂發(fā)全香。
滿蓋荷凋翠,圓花菊散黃。
揮鞭爭電烈,飛羽亂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虛側月張。
怯猿啼落岫,驚雁斷分行。
斜輪低夕景,歸旆擁通莊。
《重九日宴江陰》
。ㄌ疲┒艑徰
蟋蟀期歸晚,茱萸節(jié)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興要長壽,卑棲隔近臣。
龍沙即此地,舊俗坐為鄰。
《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
。ㄌ疲├铐
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惡酒,湯餅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風吹閑宇涼。
主人盡歡意,林景晝微茫。
清切晚砧動,東西歸鳥行。
淹留悵為別,日醉秋云光。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
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xiāng)意,
強插茱萸隨眾人。
《九日登山》
。ㄌ疲├畎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
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fā),遂結城南期。
筑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
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shù)礼T夷。
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
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
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
《醉花蔭》
。ㄋ危├钋逭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