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干、結(jié)尾等幾部分組成。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那么一般演講稿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保護環(huán)境的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保護環(huán)境的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天高氣爽的早晨,在這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迎來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有些同學會問“世界地球日”是什么意思。世界地球日是告訴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保護綠色。綠色是我們生命的________,沒有了綠色,也不會有我們。我們要有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比如:當你看到有人亂砍伐樹木時,你應(yīng)該去阻止那個人,并且跟那個人說明道理,讓那個人不再砍伐樹木。當你看到有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時,你要去勸告那個人,解釋給那個人聽,綠色的重要性。
世界本來就那么美,如果我們再給世界一點綠色,世界就更美了。我們需要強大的.、綠色的世界,才能保護我們的一生。
綠色是我們生命的跡象,讓我們一起來做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吧!最后祝愿世界變得越來越健康,因為有了健康的世界才有了健康的我們。我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保護環(huán)境的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我是來自606班的陳宇佳。今天,我想和同學們談一談“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的話題。
早春三月,應(yīng)是草長鶯飛,桃花含苞欲放的日子,但就在上周末,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與我們的美麗校園不期而遇,當同學們踩著皚皚白雪,一定不會有寒冬雪天里打雪仗的那份暢快,卻會有著一份淡淡的憂思
地球----這個被水藍色紗衣包裹著的美麗星球!近年來是愈來愈不太平,我們放眼世界,地球生存環(huán)境對人類似乎并不那么樂觀:火山、地震、海嘯等地質(zhì)災(zāi)害一個個接踵而至;暴雪、洪澇、干旱、異常氣象等自然災(zāi)害頻發(fā)。讓我們冷靜思考一下,這是大自然的錯嗎?為何大自然突然變得不再“親切”
這一系列的災(zāi)難正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向空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也讓人類面臨更加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這一變化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guān)注,大家都在力圖用各種方法來應(yīng)對氣候變化,而改善我們地球環(huán)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節(jié)能減排,做到低碳生活。
所謂“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tài)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yīng)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jié)電、節(jié)油、節(jié)氣,從點滴做起。下面我給同學們提供一些數(shù)據(jù),真叫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如果我們:
少搭乘1次電梯,就減少0.218kg的碳排放
少開冷氣1小時,就減少0.621kg的碳排放
少吹電扇1小時,就減少0.045kg的碳排放
少看電視1小時,就減少0.096kg的碳排放
少用燈泡1小時,就減少0.041kg的碳排放
少開車1公里,就減少0.22kg的碳排放
少吃1次快餐,就減少0.48kg的碳排放
少丟1kg垃圾,就減少2.06kg的碳排放
省一度電,就減少0.638kg的碳排放
省一度水,就減少0.194kg的碳排放
省一度天然氣,就減少2.1kg的碳排放
如果一天做到每一項,那么我們可以每天減少21.173kg的碳排放量,如果全中國每一人每一天都能做到每一項,那么我們每天可以減少29642__00kg的碳排放量。為此,我向全校師生發(fā)出“低碳生活,呵護地球”的倡議:
1.在學習中,節(jié)約每一張紙、每一滴水、每一度電。
2.愛護校園一草一木。
3.每一次值日工作,努力做到高效、快捷。
4.文明禮儀記心中,環(huán)境保護見行動。
5.每天少開1小時電視。
6.使用節(jié)能電器,電器使用后養(yǎng)成隨手關(guān)閉電源的'習慣,適度使用空調(diào)。
7.少用一次性制品。
8.盡量走樓梯,不搭電梯。
9.多走路、多騎自行車、多乘公交車。
10.親近大自然,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同學們,愿我們的地球綠意盎然!正像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就讓我們用一顆愛地球之心,讓我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們的身邊做起,攜手營造我們共同的美好家園,為了明天能喝上干凈的水、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行動起來,加入到保護環(huán)境的隊伍吧!
保護環(huán)境的演講稿3
同學們: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人類與垃圾的歷史:與垃圾共存亡!防辉~,同學們并不陌生,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了解垃圾的故事,垃圾的歷史。
說起垃圾,隨處可見,也源遠流長。人類的歷史多長,垃圾的歷史就有多長,對于垃圾的嫌棄恐懼也就有多長,關(guān)于處理垃圾的智慧也就有多長。盡管人類文明不斷進步,技術(shù)日新月異,可是幾千年來處理垃圾的方式了基本也就是四種:傾倒垃圾、焚化垃圾、回收和減少垃圾的數(shù)量。
從歷史上來看,幾千年前的瑪雅人多半將垃圾集中到露天垃圾場,這些垃圾場大到因為甲烷氣體的堆積而發(fā)生爆炸;古希臘的特洛伊人將垃圾隨手扔到地上,并不清掃出去,而是隔一段時間找來干凈粘土,和垃圾一起鋪滿平整,然后再鋪上新地板,眼不見為凈。如此(ci) 幾次(ci ) ,許多家庭的地板越來越高,而不得不加高屋頂,重新開一個門;古代的耶路撒冷人利用蓋西那河谷的天然氣口冒出的火焰焚燒垃圾,后來蓋西那(gehenna)這個詞(ci ) 就變成了“地獄”的同義詞。
古人產(chǎn)生垃圾,傾倒垃圾,然后將其余的事兒交給大自然處理,掩埋、分解、堆積肥料,大自然有足夠的能力解決。但這種自然生態(tài)的循環(huán)被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發(fā)展打斷了,城市沒有能力消化和利用垃圾,于是垃圾變成了恐懼(ju)的困擾。
過去千年里(li),城市的骯臟令人難以形容”。比如,巴黎的`美麗不是從來就有,幾百年前巴黎的街道沒有鋪路石,狹窄、坑洼不平,空氣難以流通,而且常年不見陽光,滿地都是人便、腐(fu)水、垃圾、馬糞、豬雞鴨鵝屎(shi)以及塵土混合成的爛泥漿。大多數(shù)街區(qū)沒有廁所,行人隨意方便。一下雨,即使最繁華的街道都變成了水坑。
那時的城市是垃圾“從敞開的窗戶慷慨大方地扔出來,一大堆垃圾糞土!比藗兞晳T隨手隨地扔垃圾,“小心水”、“下邊的人注意啦”是城里人的口頭禪。就連法國國王國王路易十一有一次夜間散步,被臨街窗戶便盆里潑下的污水淋了個落湯雞。國王猶如此,其他人何足論。
【保護環(huán)境的演講稿】相關(guān)文章:
保護環(huán)境02-17
保護環(huán)境的演講稿04-10
保護環(huán)境演講稿03-16
保護環(huán)境演講稿02-02
保護環(huán)境演講稿02-12
的保護環(huán)境演講稿12-23
保護環(huán)境的演講稿12-22
保護環(huán)境演講稿06-13
保護環(huán)境的演講稿06-14
保護環(huán)境的演講稿(精選)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