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評論語言與議論文的語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 求語言表達準確、嚴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講求適當的文采,增強表達的形 象性與生動性。文學評論與讀后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學評論怎么寫,一起來看看吧。
一、文學評論的寫作角度與內容
1、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學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學作品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能激發(fā)人們感情的生活圖案,通常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義,二是簡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2、賞析作品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
這類題目主要是評析作品的思想資料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征、渲染、烘托、比較、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現一個怎樣的主題思想,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指出作品有何進取意義或局限性。賞析主題常用的術語有:中心突出、主題深刻、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含蓄蘊藉、深化主題等。
3、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
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表達方式,如敘述、描述、議論、抒情、說明;
。2)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征、渲染、烘托、比較、以小見大、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敘述方式,如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
。4)描述方式,如肖像描述、心理描述、語言描述、動作描述、環(huán)境描述等;
。5)描述技法,如以動襯靜、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7)意境的創(chuàng)設、修辭的運用等。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主要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微信公眾號:漢語言文學考研大本營
4、談談作品的構思技巧
作品的構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寫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一個方面到幾個方面等;
。2)文章線索,如以某個中心事件為線索,以人物、感情、時間、空間為線索等;
。3)層次結構,如總—分—總、總—分、分—總、分—分;
。4)結構方式,如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交錯式結構等;
。5)選材特點,如生動典型、來自生活、新鮮親切等;
。6)行文布局,如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自然、前后呼應、伏筆鋪墊、欲揚先抑、詳略得當等。賞析作品的構思技巧,主要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
5、鑒賞作品的語言
鑒賞作品的語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語言特點,如準確、簡練、生動、形象、清新、絢麗、質樸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語言風格,如幽默、辛辣、平實、自然、明快、簡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比擬、設問、反問、借代、對偶、比較、夸張、反語、雙關、互文、反復等。
二、寫作方法與過程
1、讀懂作品
寫作之前,要仔細閱讀全文,精讀作品,找出作品中畫龍點睛的句子,認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詞語、句子、段落,明確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層次,力爭有較深的感受和獨到的發(fā)現。閱讀作品時可回憶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風格、寫作背景等知識,以助探知作者寫作此文的意圖、目的,從而準確把握作品的主題。
閱讀作品一般采取“①總體—②部分—③總體”的步驟。
、佟翱傮w”,就是從頭至尾通讀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凇安糠帧保褪菍χ匾糠肿屑毜亻喿x,找出畫龍點睛的句子;經過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從而把握文章的主要資料,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構成觀點。
、邸翱傮w”,就是再次瀏覽全文,獲得對作品完整的認識,最終對作品的思想資料和藝術特色作出自我準確的確定。
2、選準角度
閱讀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資料、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那么,考生到底從哪個角度、選擇哪個題目來寫呢?這就牽涉到一個寫作角度的選擇問題。筆者認為,要想寫好文學短評,在考試中獲得一個比較夢想的分數,必須要認真閱讀題干,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據考生自我的興趣、愛好、特長、經驗來定。也就是說,要選擇自我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準確的、能夠評好的角度來寫。尤其是初學文學短評寫作的同學,必須要揚長避短,要把自我的優(yōu)勢展現出來。
3、安排好結構
文學短評雖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所以,寫作時必須要注意文學短評結構的完整,短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通常情景下,一般采用“①總—②分—③總”、“總—分”、“分—總”的結構模式。
、佟翱偂,就是開頭用簡短精練的語言,開門見山地把這篇文學短評總的資料概述出來。
、凇胺帧保褪菍φ兆髌纷魃钊氲姆治鏊伎,有的放矢地列出鑒賞評析的要點;然后采用敘評結合、評析結合的手法,對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條理的分析。
、邸翱偂保褪墙Y尾對全文進行歸納總結。
三、文學評論的幾個要求
1、要注意評論的科學性。
不要以個人的直覺和偏見任意地拔高或貶低。不要那么任性!
哈哈哈(雖然每次看到老郭沫若的題目,我也會莫名其妙的不開心哈哈哈可是我還是忍住了并且堅持夸他的《天狗》是一部優(yōu)秀的自由詩。)
2、要注意見解的獨創(chuàng)性。
有點自我的特點,要能夠比較深入了解準確把握評論對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從而提出自我新穎、深刻、精辟的見解。
我說獨創(chuàng)性,也不是讓你泛泛而談,只是發(fā)表一些陳舊、膚淺、庸俗的見解。如果書本有類似的觀點,能夠采納,這是求穩(wěn),可是復制粘貼不是教師想要的。
教師當然喜歡把書本的知識都背下來的學生,可是教師更喜歡標新立異的你!
3、采用敘議結合、評析結合的寫法。
在文學評論中,敘是指對作品資料的復述、介紹或引用,議則包含分析和評價兩方面。
分析,是對作品的思想資料、藝術特色等進行評價,也就是對作品或作者藝術創(chuàng)造的總的看法,也就是文學評論的中心論點。
4、要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性。
評論語言與議論文的語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語言表達準確、嚴密;又有不一樣的地方,需要講求適當的文采,增強表達的形象性與生動性。
文學評論與讀后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文學評論是對作品作客觀的評價,對象僅限于文學作品;讀后感是寫讀了作品之后的主觀感受,對象包括所有體裁的作品。
四、文學評論一些提醒
關于寫文學評論,我還有一些小小的提議能夠分享給大家,期望大家穩(wěn)扎穩(wěn)打~
好文章一看眼界,二看邏輯。
不要急于做價值評判。
文章要文從字順,簡潔明了,自我搞不清楚的不要說,千萬別說廢話!
標新立異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上的。
切記吹毛求疵!
第三推薦書籍如下:
《中國現代經典短篇小說文本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劉俐俐教師主編。本書適合寫作入門。
《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邱運華教師主編。這本書好處是前半部分理論部分十分豐富,如果時間相對充裕,想要苦練內功,這本書是必備的。
總結
文學評論與一般的思想評論是不一樣的。思想評論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和人們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種種思想問題,目的是幫忙人們提高思想認識,分清是非;它能夠經過各種各樣,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論證,只要緊扣你所要闡明的觀點就行。
文學評論的對象是文學作品(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繪畫、影視等);評論的目的是經過對其思想資料,創(chuàng)作風格,藝術特點等方面議論、評價,提高閱讀,鑒賞水平,評論時當然能夠旁征博引,引用各種材料論證,但這旁征博引的各種材料,應是與文學作品有關的,而文學評論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來自所評文學作品本身。
另外文學評論與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一樣。當然從某一角度講,文學評論首先要基于對作品的分析,沒有分析何來評論;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包含對作品的評價。但之間仍是有區(qū)別的,分析作品側重是談作品“是這樣”;而評論側重是談作品“為什么是這樣”,“這樣好不好”。
文學評論必須對作品有總的評價,并且對你這個評價有必須論證過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對作品要有總評價。
另外在寫文學評論時,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樣會用原材料擠掉你的論述;評論點要集中,鮮明。評論角度不要過大,比如你寫“評《紅樓夢》”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從何處下手評?很難寫,如果你把它縮為“評《紅樓夢》中人物的對話”,進而再縮小角度為“評《紅樓夢》鳳辣子的語言特征”就容易下筆了。
觀點要鮮明,要用確鑿的材料的闡析去支持觀點,引證的材料首先要來自作品本身,當然還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觀點要始終堅持一致。對讀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評論前要對其有關方面作必須的交代。
此刻新的語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各類文學作品,并且選的基本都是文情并茂的古今中外名篇;另外影視節(jié)目也相當豐富。同學們應拿起筆來選擇自我感興趣的文學作品寫寫文學評論。不但能夠提高閱讀,鑒賞本事,還能提高你的書面表達本事。
【拓展】
雨巷文學評論賞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是他的早期作品。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匯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匯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就抒情內容來看,《雨巷》的境界和格調都是不高的!队晗铩吩诘统炼鴥(yōu)美的調子里,抒發(fā)了作者濃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緒。打開詩篇,我們首先看到詩人給人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jié)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
詩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抒情主人公。他很孤獨,也很寂寞,在綿綿的細雨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這樣陰郁而孤寂的環(huán)境里,他心里懷著一點朦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悉怨的姑娘”。這個姑娘被詩人賦予了美麗而又愁苦的色彩。她雖然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內心充滿了“冷漠”“凄清”和“惆悵”。她和詩人一樣,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無言,“像夢一般地”從自己身邊飄過去了,走盡了這寂寥的雨巷。
這是一個富于濃重的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
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出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有論者說,《雨巷》是詩人用美好的“想象”來掩蓋丑惡的“真實”的“自我解脫”,是“用一此皂泡般的華美的幻象來欺騙自己和讀者”,除了藝術上的和諧間律美外,“在內容上并無可取之處”。(凡尼:《戴望舒詩作試論》,《文學評論》1980/4),這些詰難和論斷,對于《雨巷》來說,未免過于簡單和苛刻了。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队晗铩肪褪且徊糠诌M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
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彷竹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來在詩人心中的投影!队晗铩穭t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在這里我們確實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這是低沉的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訴和自白里,我們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嗎?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詩句里流動。即使是當時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著“欺騙”。
人們讀了《雨巷》,并不是要永遠彷徨在雨巷。人們會憎惡這雨巷,渴望出離這雨巷,走到一個沒有陰雨,沒有愁怨的寬闊光明的地方。《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特色是運用了象征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征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以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調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這種藝術流派于“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第一個大量利用象征主義方法寫詩是李金發(fā)。戴望舒早期的創(chuàng)作也明顯地接受了法國象征派的影響。他的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队晗铩肪腕w現了這種藝術上的特點。
詩里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的姑娘,并非真實生活本身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但我們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fā)的朦朧的詩意。那個社會現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朧,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讀者眼前。
想象創(chuàng)造了象征,象征擴大了想象。這樣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結果,使詩人的感情心增表現得更加含蓄蘊籍,也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余香和回味。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jié),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找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情深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征派詩歌藝術的幽微精妙的去處。
戴望舒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接受了古典詩詞藝術營養(yǎng)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詩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這顯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fā)。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景更把丁香結和雨中惆悵聯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愁愁!青鳥不傳云外久,丁香空結雨中愁;厥拙G波三楚暮,接天流。這首詩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這種吸收和借鑒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以為不能這么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吮了前人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
古人在詩里以丁香結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醒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詩人在《雨巷》中運用了新鮮的現代語言,來描繪這一雨中丁香一樣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的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的憂愁的領域里,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chuàng)造。
在古代詩詞里,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托詩人的感情!队晗铩分心莻在雨中飄過的丁香一樣姑娘的形象,就帶上了更多的詩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又是作家馳騁藝術想象的結晶,是真實與想象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真實的形象。戴望舒說:“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詩論零札》十三)我們說《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鑒于古典詩詞,又超越于古典詩詞,最主要的即因為它是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chuàng)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雨巷》最初為人稱道,一個重要方面是它的音節(jié)的優(yōu)美。葉圣陶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雖然未免有些過譽,但道德等到了它的音節(jié)的優(yōu)美這一特點,不能不說是有見地的!队晗铩啡姽财吖(jié)。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除“逢著”改為“飄過”之外,其他語句完全一樣。這樣起結復見,首尾呼應,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加強了全詩每節(jié)六行,每行字數長短不一,參差不齊,而又大體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腳韻。每節(jié)押韻兩次到三次,從頭至尾沒有換韻。全詩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還切斷了詞類的關連。而有些同樣的字在韻腳中多次出現,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jié)奏。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人的心頭。
為了強化全詩的音樂性,詩人還吸取了外國詩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一節(jié)詩中讓同樣的字句更迭相見。這種語言上的重見,復沓,像交織一起的抒情樂句反復一樣,聽起來悅耳,和諧,又加重了詩的抒情色彩。在浪漫的自由詩和“新月派”的豆腐干詩體盛行的時候,戴望舒送來了優(yōu)美動聽的《雨巷》,雖然不能說是“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至少也是開拓了音樂在新詩中表現的新天地。
戴望舒這種對新詩音樂性的追求,到《雨巷》是高峰,也是結束。此后,他開始了“對詩歌底他所謂‘音樂的成分’勇敢的反叛”,(杜衡語)走向對詩的內在情緒韻律的追求。他的另一首著名詩篇《我的記憶》,就是這種追求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戴望舒的這種變化,反映了他新的美學見解和藝術追求,但這新決不能否認《雨巷》對新詩音樂美嘗試的意義。偏愛是藝術欣賞的伴侶,比起戴望舒的其他作品來,使我讀而不厭的,還是這首《雨巷》。它是新詩中一顆發(fā)光的明珠,值得我們珍讀。
附:雨巷的寫作背景
《雨巷》寫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殺之后。詩人時年22歲。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詩人,面對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隱居在江蘇松江朋友家,孤獨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夜坐聽風,晝眠聽雨”,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缮钬毞,整天“窗頭明月枕邊書”,詩人只能在“舊時的腳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盤桓中尋求慰藉。個性的輕柔、憂郁和時代的重壓,使《雨巷》成為現實黑暗和理想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雨巷的藝術手法:
抒情意境
《雨巷》創(chuàng)設了一個富于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象征主義的方法抒情
《雨巷》在藝術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征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征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方法上,強調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內心瞬間的感情。這種藝術流派于“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第一個大量利用象征主義方法寫詩的是李金發(fā)。戴望舒早期的創(chuàng)作也明顯地就受了法國象征派的影響。他的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队晗铩肪腕w現了這種藝術上的特點。詩里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地姑娘,并非真實生活本身地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容,但我們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fā)但朦朧的詩意。那個社會現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朧的,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讀者眼前。想象創(chuàng)造了象征,象征擴大了想象。這樣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結果,使詩人的感情心境表現得更加含蓄蘊藉,也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余香和回味。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jié),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照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 詩集·導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深情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征派詩歌藝術的幽微精妙大去處。
戴望舒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接受了古典詩詞藝術營養(yǎng)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詩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這顯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fā)。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們的愁心。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結和雨中惆悵聯系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厥拙G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結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想象。這種吸收和借鑒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唐詩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以為不能這么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吮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
本詩巧用象征手法,營造了一種既實又虛,朦朧恍惚的氛圍!拔摇痹谟晗镏歇氉葬葆澹坪跤袧M腹的愁苦,但又不愿說出。
第一,古人在詩里以丁香結本身象征愁心!队晗铩穭t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第二,詩人在《雨巷》中運用了新鮮的現代語言,來描繪這一雨中定西那個一樣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與古典詩詞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的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的憂愁的領域里,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chuàng)造。
第三,在古代詩詞里,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托詩人的感情!队晗铩分心莻在雨中飄過的丁香一樣的姑娘的形象,就帶上了更多的詩人想象的成分。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又是作家馳騁藝術想象的結晶,是真實與想象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真實的形象。戴望舒說:“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的。”(《詩論零札》十三)我們說《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鑒于古典詩詞,又超越于古典詩詞,最主要的即因為它是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chuàng)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文學評論怎么寫】相關文章:
怎么寫情書02-13
情書怎么寫02-15
給女朋友寫情書怎么寫02-15
給喜歡的人寫情書怎么寫02-15
述職報告怎么寫06-16
結婚請柬怎么寫04-05
給男孩情書怎么寫02-15
怎么寫教學反思04-19
教學反思怎么寫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