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轉(zhuǎn)眼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那么日記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觀察日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觀察日記1
今天傍晚,我向王老師要了一瓶培養(yǎng)過的池塘水,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顯微鏡觀察起來。經(jīng)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觀察,目標總算出現(xiàn)了。
它在水藻中緩緩地“流動”,一看到這小家伙,我喜出望外,這不就是科學書上介紹的變形蟲嗎?
變形蟲跟草履蟲一樣,都是單細胞生物。變形蟲生活在淡水或土壤中。它可以變形,所以在觀察時不能準確無誤的找到它,以至于對它不甚了解。
變形蟲在顯微鏡下就似一攤水在緩緩地“流動”。
其實,變形蟲也沒有“天大”本事,不能擺脫它的基本形狀。也就是說,不能從變形蟲變化到草履蟲。變形蟲就似一攤水,往任何地方都可以伸出偽足,而偽足的'方向也就是變形蟲所要前進的方向。
變形蟲和草履蟲一樣,都對環(huán)境很敏感。愛到刺激后,也會形成一個膜殼,和草履蟲一樣不食不動。
在我猜想,變形蟲在遇到“食物”時,可能會舉起偽足,向“食物”噴射一種不明液體,從而把“食物”迷惑在原地,而自己則緩緩地前進,直到把“食物”吞進“肚子”里。而那不明液體,可能只有一會兒的時間可以迷惑住“食物”吧!但這些只是我的猜測。
科學觀察日記2
洋蔥是一樣很平常的蔬菜,大家都吃過,有的可能還仔細觀察和研究過,F(xiàn)在,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用不同的儀器觀察到的洋蔥吧!
首先,我是用眼睛觀察的。用肉眼看去,洋蔥是個近似球形的物體。切開一半,便可直接觀察到它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取其中的一片,就可直接看到洋蔥那清晰的“紋路”。用手摸,感覺是濕濕的、光滑的。用鼻子嗅,嗅嗅的是一股刺鼻的、難聞的味道。
其次,是用放大鏡觀察。通過放大鏡,可看出在“紋路”間的,那些一點一點的小點兒。小點兒有的是黑的,有的是半透明的,還有的.是黃色的。
最后,用的是光學顯微鏡。但光學顯微鏡也分兩種,一種是普通光學顯微鏡,一種是高倍光學顯微鏡。兩種差別甚大!
普通顯微鏡: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洋蔥的表皮細胞。在那些長方形的細胞間,都有紫色的經(jīng)脈相隔。剛才在放大鏡下的半透明的小點兒,在顯微鏡下看得異常清楚,我這才發(fā)現(xiàn)它原來是一個小氣泡。而那些黑色、黃色的小點兒,則是被蟲子“糟蹋”過后留下的印記。
高倍顯微鏡:洋蔥在高倍顯微鏡下把缺點、優(yōu)點完全“暴露”了。在高倍顯微鏡下,我還發(fā)現(xiàn)了,在普通顯微鏡下的長方形的細胞中,還含有一些或大或小長方形的“小細胞”。
【科學觀察日記】相關文章:
科學區(qū)域觀察記錄06-06
觀察日記06-30
觀察的日記06-14
小狗觀察日記07-02
觀察日記范文03-29
大蒜觀察日記03-30
蒜苗觀察日記04-01
觀察螞蟻日記04-11
關于觀察日記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