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天將要結束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日記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游記日記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游記日記 篇1
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濟南旅游。那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非常喜歡那里。
我喜歡濟南的泉水!耙怀巧缴氤呛保瑵系娜,涌泉成湖,可以說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到濟南后的第一天,媽媽帶我來到了五龍?zhí)豆珗@。一進大門,就看見五條石雕巨龍昂然挺立,口中噴出一束束水柱,非常壯觀。我脫了鞋,赤腳奔入園中的水池中玩耍。當我踏入水中的那一剎那,一股清涼的感覺由下而上,直浸我心間,炎炎夏日的酷熱之感,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下午,我們又去看了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的.趵突泉,它也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趵突泉有三個泉眼,泉水從中直噴而出,晝夜不息,四季不停,非常有氣勢。趵突泉,看上去是那么的純潔,那么的活潑,那么的鮮活,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會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才有這樣的力量。
我不僅喜歡濟南的泉水,我也喜歡濟南的荷花。人們稱贊濟南是“四面荷花三面柳”,可見荷花在濟南的種植非常廣泛。在大明湖公園里,到處都是清碧的湖水,到處也都是鮮艷欲滴的荷花,使人觀后頓生如在畫中之感。那荷花,葉綠花香,出淤泥而不染,很是美麗,很是純潔,能使人們浮躁的心靈得到凈化。
濟南,有山有水,有花有柳,有古韻有詩意,我非常喜歡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游記日記 篇2
年輕人總有一股出走的沖動,抓起背包,塞上耳機,踏著帆布鞋,做一個流浪者。云游天下,忘卻身邊的一切,隔絕熟悉的空氣,在路上尋找自由。
我也有過類似的沖動,但未達到流浪的境界,只因放不下生活,于是我愛上了旅游。也許你說那一點也不灑脫,一點也不自由,但至少在旅途中,心是灑脫自由的。在看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后,便開始想在去過的地方挖掘它的深層含義,然后寫一篇厚重的游記,翻開來沉甸甸,是濃重的文化記憶;而看過《邊走邊愛》后,又開始向外神圣神秘的西南地區(qū),有拉薩的日光,玉龍雪山的圣潔,在最靠近佛的地方洗滌靈魂,或者在最圣潔之地找到現(xiàn)實中找不到的愛,然后也寫一篇游記,打開來空靈飄渺,看到經(jīng)幡的飛舞和那些無污染的笑容。
在走過許多地方之后,我開始構思我的游記,腦海中有繁復的畫面,山水、叢林、街道、人群,但無從下筆。我該寫下的是北京的厚重莊嚴,還是蘇杭的精致古樸;是東北的雪白敦厚,還是東南的多彩現(xiàn)代;是馬來西亞的異國風情,還是新加坡的綠化經(jīng)濟。它們沒有系統(tǒng)的線條,各自展露風情;它們是駐足的風景,我們只是匆匆過客;它們所了解的和包含的遠遠超過文字的承載能力,于是我的游記只能敘述斑斑點點的記憶,想表達的往往在文字之上,只好暫且擱筆。
難道我的行走注定失去意義嗎?難道游記非要逃離現(xiàn)實才能完成?難道沒有文化深度、沒有神秘寬廣就寫不出感動自己的游記嗎?每每歸來,深深地叩問敲打思緒……
后來某一天,當公車顛簸擁擠地駛過韓江時,我看到古樸的'湘子橋橫跨江面,江邊兩岸紅云朵朵,與綠樹古城相映成輝,木棉花、古橋、古城、江水,深深震撼了我,原來最美的風景總掩藏在我們身邊,原來游記可以如此簡單。
生命就是一趟旅程,從來不乏美景,我們每天都游歷著不同的景致,遇見不同的人,發(fā)生不同的故事,演繹不同的角色,于是每天都能寫成一篇游記,寥寥數(shù)語盡述深意亦有何不可?只是生命的真義包含著太多酸甜苦辣、善惡美丑,我們不一定都能將其訴諸文字,倘若能將其深深烙在心里,積淀在生命中,那越積越厚重的生命不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游記了嗎?我們把經(jīng)歷過的事情都謄寫在里面,翻開游記的每一瞬間,我們便可以看到活生生的自己以及曾經(jīng)走過的旅程。
從此,我不再苛求自己在旅游后寫下游記,而是叮嚀自己把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包括旅游的每一瞬間都寫進生命里。所謂旅游、流浪都只是生命的一部分,那些看似轟轟烈烈的舉動都只是生命這部游記中很小很小的一個段落。因為有生命才有行走,也因為有行走才有生命,好好珍惜屬于自己的游記,好好敘寫屬于自己的游記,記載下的并不只是一個人的旅程!
游記日記 篇3
今天中午,表姐來我家玩。無聊之極,表姐建議去海邊玩,我連聲叫好。
來到海邊,我迅速脫下鞋,雙腳猛往海水里跳,頓時,水花濺起,有些海水濺到我的臉上。我伸出舌頭舔了舔嘴邊,咸咸的。表姐見了我這副摸樣,哭笑不得?晌覅s沒生氣。我朝她做了個鬼臉,大喊:“你也下來試試嘛!”“好!”說完,表姐飛奔向我跑來。
這時,我看到不遠處有一只“怪物”。它的嘴巴像海鷗,羽毛黑黃相間。咦,那是什么?我連忙叫表姐來看。嘿,那只“怪物”在原地游泳呢!我四處搜索,原來,它的`腳被綁住了。表姐用一塊小石頭扔中了它,它把頭伸下水里。還真怪!耙苍S是鵜鶘吧。”表姐自言自語。“不可能!跟本不像!”我立馬打斷她的話。表姐點點頭!皠e管它了,我們玩我們的。”
表姐和我換了一個地方。表姐揀起一塊石頭打起水漂來,而我呢,在海里捉起魚來。這魚可聰明了,我一伸手,它們就跑得無影無蹤,弄得我不僅沒有捉到魚,還弄濕了身子。表姐笑得更開心了。
不知不覺,我們玩了一個下午,盡管我的身子濕了,但我還是很開心。
你也加入嗎?下個星期,我和表姐還去呢!
游記日記 篇4
【原文】
十八日 昧爽促飯,而擔夫逃矣。久之,店人厚索余貲,為送浪穹。遂南行二里,過一石橋,循東山之麓而南,七里,至牛街子①。循山南去,為三營大道;由岐西南,過熱水塘,行塢中,為浪穹間道。蓋此地已為浪穹、鶴慶犬牙錯壤矣。于是西南從支坡下,一里,過熱水塘②,有居廬繞之。余南行塍間,其塢擴然大開。西南八里,有小溪自東而西注。越溪又南,東眺三營③,居廬甚盛,倚東山之麓,其峰更崇;西望溪流,逼西山之麓,其疇更沃;過此中橫之溪,已全為浪穹境矣。三營亦浪穹境內,余始從雞山聞其名,以為山陰也,而何以當山之南?至是而知沐西平再定佛光寨,以其地險要,特立三營以控扼之。土人呼營為“陰”,遂不免與會稽少鄰縣同一稱謂莫辨矣④。
【注釋】
①牛街子:今仍名牛街,在洱源縣北境。
、跓崴粒涸颇纤追Q溫泉為熱水塘,此處專指牛街溫泉。該溫泉至今仍存,在牛街稍南的公路邊。
、廴隣I:今名同,在洱源縣北境。
、堋巴寥撕魻I”句:明置紹興府,山陰、會稽兩縣同為其附郭縣,治所皆在今浙江紹興。
【譯文】
十八日 天亮時催促吃飯,但挑夫逃走了。很久,店主人多要我的錢,為我送行李到浪穹縣。于是往南行二里,過一座石橋,沿東山麓往南走七里,到牛街子。沿山往南去,是到三營的大路;從岔路向西南,過熱水塘,在塢中行走,是到浪穹縣的小路。原來這里已經(jīng)是浪穹縣、鶴慶府犬牙交錯的接壤地帶了。于是往西南順著一支坡下,一里,經(jīng)過熱水塘,有民房環(huán)繞。我往南從田間走,山塢豁然大開。往西南走八里,一條小溪從東向西流。越過小溪又往南走,向東眺望三營,居家很興盛,傍靠在東山麓,那里山峰更高大;向西眺望溪流,緊逼西山麓,那里土地更肥沃;越過這條橫穿山塢的小溪,已經(jīng)完全屬于浪穹縣境了。三營也在浪穹縣境內,我最初在雞足山聽到三營之名,以為是山陰二字,但為什么位于山南呢?到了這里才知道,西平侯沐英第二次平定佛光寨,因為其地險要,專門建立三營來控制。當?shù)厝俗x營為陰聲,于是不免與紹興府會稽相鄰的山陰縣稱謂相同、不能分辨了。
【原文】
又南十里,則大溪①自西而東向曲。由其西,有木橋南北跨之,橋左右俱有村廬。南度之,行溪之西三里,溪復自東而西向曲。又度橋而行溪之東三里,于是其溪西逼西山南突之嘴,路東南陟隴而行。四里,則大溪又自西而東向曲,有石梁南跨之,而梁已中圮,陟之頗危。梁之南,居廬亦盛,有關帝廟東南向,是為大屯。屯之西,一山北自西大山分支南突,其東南又有一山,南自東大山分支北突,若持衡之針,東西交對,而中不接。大溪之水北搗出洞鼻之東垂,又曲而南環(huán)東橫山之西麓,若梭之穿其隙者。兩山既分懸塢中,塢亦若界而為二。
【注釋】
、俅笙杭唇翊暮。
【譯文】
又往南走十里,大溪從西向東彎曲。沿大溪往西走,有木橋南北橫跨溪上,橋左右都有村舍。往南過橋,從溪西岸走三里,溪水又從東向西彎曲。又過橋從溪東岸走三里,于是溪水向西緊逼西山往南突的山口,道路向東南登隴而行。四里,則大溪又從西往東彎曲,石橋南北橫跨溪上,但橋中間已經(jīng)坍塌,過橋較危險。橋南住家也興盛,有座東南向的關帝廟,這是大屯。大屯西,一道山北邊從西部大山分出支脈往南聳起,其東南又有一道山,南邊從東部大山分出支脈往北聳起,像保持平衡的針,東西交錯相對,但中間不相連。大溪水往北沖向出洞鼻的東垂,又轉向南,環(huán)繞東部橫山的西麓,像梭子那樣從山縫穿過。兩道山既然分別懸立在塢中,山塢也像被分為兩部分。
【原文】
于是又西南行塍間,三里,轉而西,三里,過一小石梁,其西則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達于城。乃遵堤西行,極似明圣蘇堤,雖無六橋花柳,而四山環(huán)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魚舫泛泛,茸草新蒲,點瓊飛翠,有不盡蒼茫、無邊瀲滟之意,湖名“茈碧”,有以也。西二里,湖中有阜中懸,百家居其上。南有一突石,高六尺,大三丈,其形如龜。北有一回岡,高四尺,長十余丈,東突而昂其首,則蛇石也。龜與蛇交盤于一阜之間,四旁沸泉騰溢者九穴,而龜之口向東南,蛇之口向東北,皆張吻吐沸,交流環(huán)溢于重湖之內。龜之上建玄武閣,以九穴環(huán)其下,今名九炁①臺。余循龜之南,見其腭中沸水,其上唇覆出,為人擊缺,其水熱不可以濯。有僧見余遠至,遂留飯,且及夫仆焉。其北蛇岡之下,亦新建一庵,余以入城急,不暇遍歷。
【注釋】
、贋(qì):同“氣”。
【譯文】
于是又往西南從田間走,走了三里,轉向西,走三里,過一座小石橋,橋西是浩蕩的平湖,北邊和浪穹海子相連,南邊映襯山色,而西邊城墻聳立,湖中有堤為界,堤一直往西通到城。于是順堤往西行,堤和西湖的蘇堤極其相似,雖然沒有六橋花柳,但四周青山環(huán)繞,湖中的小島如珠串,又是西湖所趕不上的。湖中魚船泛泛,新長出的蒲草毛茸茸的,點瓊飛翠,有不盡蒼茫、無邊瀲滟的意境。湖名“茈碧”,真是名副其實啊。往西走二里,湖中有小島懸在中央,島上有上百戶人家居住。島南有一塊石頭突起,六尺高,三丈長,形狀如龜。島北有一道迂回的山岡,四尺高,十多丈長,東端突起如昂首,是蛇石。龜和蛇交錯盤踞在一島之間,四周有九個沸泉騰溢的洞穴,而龜口向東南,蛇口向東北,都張著口噴吐沸泉,泉水在湖內交流環(huán)溢。龜石上建有玄武閣,因為下面環(huán)繞著九個洞穴,如今名九炁臺。我沿著龜石南,看見龜腭中泉水沸騰,龜上唇覆蓋突出,被人敲缺了,水很熱,不可以洗滌。有個僧人看見我遠道而來,就留我吃飯,而且連挑夫、顧仆一道。島北蛇岡下,也新建了一座庵,我因為急著進城,無暇遍游。
【原文】
由臺西復行堤間,一里,度一平橋,又二里,入浪穹①東門。一里,抵西山之下,乃南轉入護明寺,憩行李于方丈。寺東向,其殿已久敝,僧方修飾之。寺之南為文昌閣,又南為文廟,皆東向,而溫泉即洋溢于其北。既憩行李,時甫過午,入叩何公巢阿,一見即把臂入林,欣然恨晚,遂留酌及更②,仍命其長君送至寺宿焉。何名鳴鳳,以經(jīng)魁初授四川郫縣令③,升浙江鹽運判官。嘗與眉公道余素履,欲候見不得。其與陳木叔詩,有“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之句,余心愧之,亦不能忘。后公轉六安州知州,余即西游出門。至滇省,得仕籍④,而六安已易人而治;訊東來者,又知六安已為流寇所破,心益忡忡。至晉寧,會教諭⑤趙君,為陸涼人,初自杭州轉任至晉寧,問之,知其為杭州故交也,言來時從隔江問訊,知公已丁艱先歸。后晤雞足大覺寺一僧,乃君之戚,始知果歸,以憂離任,即城破,抵家亦未久也。
【注釋】
、倮笋罚好鳛榭h,隸鄧川州,即今洱源縣。
、诟(ɡēnɡ):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及更就是直到天黑后打更。
③經(jīng)魁(kuí):科舉制度以五經(jīng)取士,每經(jīng)各取一名為首,稱為經(jīng)魁。郫縣:隸成都府,即今四川郫縣。
、苁思汗倮舻拿麅。
、萁讨I:縣學中主持祭祀和考試、教育和管束生徒的學官。
【譯文】
從九炁臺西往堤上走一里,過一座平橋,又走二里,進入浪穹縣城東門。走了一里,到達西山下,于是往南轉進護明寺,把行李放在方丈中。寺向東,大殿已經(jīng)敝壞了很長時間,僧人正在修整。寺南部是文昌閣,再南是文廟,都向東,而溫泉就從寺北部流出。放置行李后,時間剛過中午,進城拜訪何公巢阿,一見面就握著我的'手臂請進去,大家喜悅萬分,相見恨晚,于是留我飲酒到天黑打更時,然后讓他的長子送我到寺中住宿。何公叫何鳴鳳,最初以經(jīng)魁的身份被任命為四川省郫縣知縣,后提升為浙江省鹽運判官。曾經(jīng)和眉公說起我是布衣之士,想探望而沒能如愿。他寫給陳木叔的詩有“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的句子,我覺得慚愧,也不能忘懷。后何公升任六安州知州,我就出門往西遠游。到云南省后,看到官吏的名冊,而六安知州已經(jīng)換人擔任;問東部來的人,又知道六安州已經(jīng)被流寇攻破,心中更加憂慮。到晉寧州時,見到學師趙君,趙君是陸涼州人,當初從杭州轉到晉寧州任職,問后,知道是何公在杭州的故交,他說來就任時在與六安州隔江相對的地方打聽,得知何公因父母去世已經(jīng)先回來了。后來我在雞足山大覺寺見到一個僧人,是何公的親戚,于是知道何公真的回來了,因父母去世而離任服喪,六安州城就被攻破了,到家也沒多久。
【原文】
十九日 何君復具餐于家,攜行李入文廟西廡,乃其姻劉君匏石讀書處也。上午,何君具舟東關外,拉余同諸郎四人登舟。舟小僅容四人,兩舟受八人,遂泛湖而北①。舟不用楫②,以竹篙刺水而已。渡湖東北三里,湖心見漁舍兩三家,有斷埂垂楊環(huán)之。何君將就其處,結樓綴亭,綰納湖山之勝,命余豫題聯(lián)額,余唯唯。眺覽久之,仍泛舟西北,二里,遂由湖而入海子。南湖北海,形如葫蘆,而中束如葫蘆之頸焉。湖大而淺,海小而深,湖名茈碧,海名洱源。東為出洞鼻,西為剸頭村,北為龍王廟,三面山環(huán)成窩,而海子中溢,南出而為湖。海子中央,底深數(shù)丈,水色澄瑩,有琉璃光穴從水底噴起,如貫珠聯(lián)璧,結為柱幃,上躍水面者尺許,從旁遙覷水中之影,千花萬蕊,噴成珠樹,粒粒分明,絲絲不亂,所謂“靈海耀珠”也。山海經(jīng)謂洱源出罷谷山,即此。楊太史有泛湖窮洱源遺碑沒山間,何君近購得之,將為立亭以志其勝焉。從海子西南涯登陸,西行田間,入一庵,即護明寺之下院也。何君之戚,已具餐庵中,為之醉飽。下午,仍下舟泛湖,西南二里,再入小港,何君為姻家拉去,兩幼郎留侍,令兩長君同余還,晚餐而宿文廟西廡。
【注釋】
、佟八旆汉本洌捍怂w明代稱浪穹海子,又稱寧湖、明河,即今茈碧湖。
、陂(jí):劃船的短槳。
【譯文】
十九日 何君又在家備下飯,我?guī)е欣顏淼轿膹R西廂房,是他的姻親劉匏石君讀書的地方。上午,何君在東關外準備了船,拉我和他的四個兒子上船。船小,僅能容下四個人,兩張船共八個人,于是往北游湖。船不用槳劃,只是用竹篙撐水就行了。往東北在湖中行三里,湖心有兩三家漁舍,有斷埂垂楊環(huán)繞著,何君準備就在這個地方建蓋樓房,點綴亭閣,收覽湖光山色的美景,讓我預先題寫對聯(lián)匾額,我答應了。觀覽了很久,然后蕩舟往西北行,二里,就從湖進入海子。南面是湖北面是海,像葫蘆形狀,而中部狹窄處猶如葫蘆的細處。湖大而水淺,海小而水深,湖名茈碧,海叫洱源,東邊出到洞鼻,西邊是剸頭村,
北邊是龍王廟,三面環(huán)山,形成深窩,而海水從其中溢出,往南流出去形成湖。海子中央,海底有數(shù)丈深,水色清瑩,放射出琉璃的光芒,洞穴從水底噴起,如一串串聯(lián)貫的珍珠美玉,結為水柱帷幕,往上躍出水面一尺多,從旁邊遙觀水中的影象,千花萬蕊,噴成珍珠樹,粒粒分明,絲絲不亂,是所說的“靈海耀珠”的景色!渡胶=(jīng)》說洱源發(fā)源于罷谷山,就是這里。楊太史的《泛湖窮洱源》遺碑埋沒在山中,何君最近收購到,準備為碑立亭以標明這一佳境。從海子西南岸登陸,往西從田中走,進入一座庵,是護明寺的下院。何君的親戚,已經(jīng)在庵中準備了午餐,飯飽酒足。下午,仍然上船游湖,往西南行二里,又駛入小港,何君被姻親家拉去,兩個小兒子留下來陪著,讓兩個大兒子和我一起返回,晚飯后住在文廟西廂房。
【原文】
二十日 何君未歸,兩長君清晨候飯,乃攜盒抱琴,競堤而東,再為九炁臺①之游。擬浴于池,而浴池無覆室,是日以街子,浴者雜沓,乃已。遂由新庵掬蛇口溫泉,憩弄久之,仍至九炁臺,撫琴命酌。何長君不特文章擅藻,而絲竹②俱精。就龜口泉瀹雞卵為餐,味勝于湯煮者。已而寺僧更出盒佐觴,下午乃返。西風甚急,何長君抱琴向風而行,以風韻弦,其聲泠泠,山水之調,更出自然也。
【注釋】
、倬艦排_:今名九氣臺溫泉,在洱源縣城東郊九氣臺村,水溫達76℃,可燙熟雞蛋。當?shù)厝罕姴臏厝獪系郎瞎稳√焐。村周圍今已成陸。真武閣今存,為大理白族自治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诮z竹:對弦樂器與竹制管樂器的總稱。
【譯文】
二十日 何君沒回來,兩個大兒子一清早就等候我吃飯,于是攜帶食盒,懷抱琴,往東走完湖堤,第二次去游九炁臺。計劃到池里沐浴,但浴池沒有房屋覆蓋,這一天因為是街子天,沐浴的人很多,于是不去沐浴。就去新庵用手捧蛇口溫泉,休息、玩耍了很久,仍然到九炁臺,彈琴小飲。何君的長子不僅擅長文章詞藻,而且精通弦樂器、管樂器。就著龜口的泉水煮雞蛋作為午餐,味道比用水煮的好。不一會兒,寺里的僧人又拿出食盒助酒,下午才返回。西風很急,何君的長子抱著琴迎風走,讓風來合弦,琴發(fā)出山水之音,更顯得自然。
【評析】
《游茈碧湖日記》是崇禎十二年(1639)二月徐霞客游茈碧湖逐日所記,見《滇游日記七》。
茈碧湖在浪穹縣,因洱海發(fā)源于縣境,近代改名洱源縣。長堤將湖分為兩半,北為深海,有水溢出,稱洱源海;南為淺湖,水面較寬,稱茈碧湖。長堤為覽景游憩的勝地,堤上有著名的九炁臺溫泉及真武閣點綴。徐霞客于二月十八、十九、二十連續(xù)三天暢游茈碧湖,考察九炁臺溫泉,自然和人文皆有涉歷,可謂盡興,對茈碧湖的山光水色稱羨不已。“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四山環(huán)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及也”。這是徐霞客考察高原湖泊的典型例子,也是《徐霞客游記》的寫景名篇。
從明末至今,茈碧湖縮小了不少,淺水區(qū)已全部成陸。用《徐霞客游記》的翔實記錄與茈碧湖的現(xiàn)狀進行比較,可以探索該湖的變化情況。洱源被譽為“熱水城”,《徐霞客游記》對該縣的溫泉多有記載,近年洱源的溫泉正逐步獲得開發(fā)。
游記日記 篇5
公園的早晨真美呀!
小樹穿上了綠色的新衣服,在微風的吹拂下演奏著動人的音樂“沙沙,沙沙沙”,小草也跳著快樂的舞蹈。春風吹過,湖面上蕩起了美麗的波紋,一層層像魚鱗一樣。遠處有一座小橋通往湖心小島,島上綠樹環(huán)繞,鳥語花香。湖上有一座美麗的亭子,沒在朝陽的照耀下格外美麗。
人們都不在家睡懶覺了,紛紛出來鍛煉身體。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唱歌,有的人在練太極,還有的.人在練劍?,那里有兩位小朋友正向我們跑來,他們在老爺爺旁邊停下來,看他練劍嗎,那一招一式,真是精彩呀!湖邊的柳樹下,叔叔阿姨正唱著動聽的歌曲,在歌聲的伴奏下,還有人練起了太極拳。
公園的早晨真熱鬧呀!
游記日記 篇6
今天是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太陽暖洋洋地照耀著大地,一陣風拂過,樹上的葉子“沙、沙、沙”好像在和大樹告別。我非常高興,因為今天要去秋游咯!我急急忙忙地把我最喜歡的可口的食品裝進書包,嘴里還念念有詞“牛奶、香腸、果凍、牛肉!蔽疫B早餐都沒吃,就急著出家門了,我背著鼓鼓的書包,三步并成兩步地趕到了學校。走進教室,看看同學們的書包也是這么鼓,再看看同學們的臉上,個個都是笑容滿面!皝砝瞾砝玻 蓖瑢W們喊道,我透過窗子,原來是旅游公司的大客車啊!我們全班同學興奮地跳起來。我們連忙排好隊伍,迫不及待地上車,浩浩蕩蕩的出發(fā)了,一路上同學們有說有笑。不一會兒,動物園就到了,同學們紛紛下車,爭先恐后的走進大門。正前方大大方方地“擺放”著一個大地球,我們去看鸚鵡,它朝我們點點頭,仿佛在說:“歡迎,歡迎!”它的個頭雖然不大,身體卻胖胖的,鋒利的'爪子牢固的抓住欄桿,身上的羽毛紅綠相間,很是美麗。
告別了鸚鵡,我們又去了老虎山,老虎山非常壯觀,遠遠望去有很多只老虎住在呢,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經(jīng)過一段比較遠的小路。我們來到大象的住處。對我們人類來說可真是龐然大物,大象的體格魁梧,灰白色的體毛,扁扁的嘴巴旁邊鑲嵌著一對雪白色的象牙,它長長的鼻子非常有力,能將很粗的大樹連根拔起,大大的耳朵像兩把扇子,雖然,它的尾巴很短小,但它的四肢非常有力,能支撐起全身的重量,大象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像個巨大的雕像。啊,纜車開得真快呀!我看了長頸鹿有錯過了斑馬,看了袋鼠又錯過了猴子,看得我眼花繚亂,恨不得把車子停下了,一飽眼福。時間過得真快呀!一轉眼就得了吃飯時間,同學們各自從書包里食物和大家一塊兒分享,都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拔覀円厝チ耍僖娏诵游飩,下次再來看你們。”!今天真開心!
游記日記 篇7
十月一日我和爸爸、媽媽、李叔叔、林阿姨還有琳琳、露露一起開車到梅州游玩。到了梅州已經(jīng)是晚上了,就在酒店住下了。第二天一早我們去吃了當?shù)氐碾绶,味道很鮮美,很好吃。我們大家都贊不絕口。然后我們開車去了雁南飛游玩,那里是一個大茶山。我們看到了梯田一樣的茶園,我還吃了茶葉尖。到了游樂場,我?guī)ь^玩了滑草,還玩了晃動的鐵索橋。我們還去參觀了客家圍屋,圍屋是一圈圍成圓形的房子,里面有人在吃飯,也有表演。
第三天我們開車來到了豐順的`千江溫泉,在千江溫泉里面我玩了很高的沖浪滑道。我一開始很緊張,心怦怦直跳,不敢往下滑,后來鼓足勇氣滑了一次,感覺很刺激,很好玩。很想再玩幾次,但我再上去的時候卻關門了,早知道我就早點去試試了,我很后悔。
最后一天我們去了平海渡假村,我們到大海里游泳,爸爸還和我們一起玩游戲呢,我喝了好幾口海水,咸死我了。躺在岸邊我看著藍藍的海水,紅紅的夕陽,好美呀!游完泳我們去吃飯,那里有很多煙花賣,我們玩了很多煙花,我還放了沖天的彩珠筒,它飛的很高、很高,煙花好好玩!然后我們就坐車返回深圳,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天上有好多的星星,真美呀!我從來沒見過這么美的天空。國慶節(jié)我過的很快樂!
游記日記 篇8
十八日 飯于其遠處。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華山之東小徑北迂,五里西轉,循西華之北西行,十里,富源。其西有三獅鎖水口。又西二里為瀧頭,彭大魁教發(fā)跡處也,溪至此折而南入山。又五里為瀟瀧,溪束兩山間,如沖崖破峽,兩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為“瑞石飛霞”,峽中有八景焉。由瀧溪三里,出百里賢關,謂楊救貧云“百里有賢人出也”。又西北二里為第二關,亦有崖石危亙溪左。又西北三里,出羅潭,為第三關。過是山始開,其溪北去,是為查埠。又西北五里后與溪遇,渡而北,宿于羅家埠。
十九日 昧爽行。十里,復循西巖山之南而行,三里為值夏。西八里,逾孟堂坳,〔則贛江南來,為澆洋入處!秤侄,張家渡,乃趁小舟順流北下。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徑往青原。乃令張氏送者一人,名其遠,張侯之近支。隨舟竟往白鷺;而余同張二巫及靜聞,登北涯隨山東北行。五里,入兩山之間。又一里,有溪轉峽而出。渡溪南轉,石山當戶,清澗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主僧本寂留飯于其寒,亦甚幽靜。蓋寺為七祖舊剎,而后淪于書院,本寂以立禪恢復,盡遷諸書院于山外,而中構杰閣,猶未畢工也。寺后為七祖塔,前有黃荊樹甚古,乃七祖誓而為記者。初入山,不過東西兩山之夾耳;至北塢轉入而南,亦但覺水石清異,澗壑瀠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覺中洋開整,四山湊合向中靠攏。其塢內外兩重,內塢寬而密,外塢曲而長,外以移書院,內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設者。余以為從來已久,而本寂一晤,輒言其興復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間。蓋是寺久為書院,而〔鄒〕南皋、〔郭〕青螺二老欲兩存之,迎本寂主其事。本寂力言,禪剎與書院必不兩立,持說甚堅,始得遷書院于外,而寺田之復遂如破竹矣。寺前有溪,由寺東南深壑中來,至寺前匯于翠屏之下。〔翠屏為水所蝕,山骨嶙峋,層疊聳出,老樹懸綴其上,下映清流,景色萬狀!乘伦笱鞫希綂A甚峻,而塢曲甚長,曲折而入十里,抵黃鲇嶺。塢中之田,皆寺僧所耕而有者。入口為寺之龍虎兩砂,回鎖隘甚,但知有寺,不復如寺后復有此塢也。余自翠屏下循流攀澗,宛轉其間,進進不已,覺水舂菜圃,種種不復人間。久之,日漸西,乃登山逾嶺,仍由五笑亭入寺。別立禪即本寂出山,渡溪橋,循外重案山之南五里,越而西,遂西北行十里,渡贛江,已暮煙橫渚水中之小塊陸地,不辨江城燈火矣。又三里,同二張宿于白鷺洲。
二十日 同張二巫、靜聞過城西北二里,入白燕山。山本小垅,乃天華之余支,寺僧建豎,適恰逢有白燕來翔,故以為名。還由西門入,至北門,過黃御史園,門扃jiōng關閉不入。黃名憲卿,魏珰事廢。又北入田中丞園。田名仰。園外舊坊巍然,即文襄周公即永樂進士周忱之所居也,魯靈光尚復見此,令人有山斗即泰山北斗,意指仰慕之人之想。日暮寒煙,憑吊久之,乃出昌富門,入白鷺宿。
二十一日 張氏子有書辦于郡上,房者曰啟文,沽酒邀酌。遂與二巫、靜聞由西城外南過鐵佛橋,八里,南登神岡山頂。其山在吉安城南十五里,安福、永新之江所由入大江處。山之南舊有劉府君廟,劉名竺,陳、梁時以曲江侯為吉安郡守,保良疾奸,綽有神政,沒而為神,故尊其廟曰神岡,宋封為利惠王。下臨安、永小江。遂由廟左轉神岡東麓,北隨贛江十五里,至吉安南城之螺川驛。又三里,暮,入白鷺。
白鷺洲,首自南關之西,尾徑東關,橫亙江中,首伏而尾高。書院創(chuàng)于高處,前鑄大鐵犀以壓水,連建三坊,一曰名臣,二曰忠節(jié),三曰理學。坊內兩旁排列號館,為諸生肄業(yè)之所。九縣與郡學共十所,每所樓六楹。其內由橋門而進,正堂曰正學堂,中樓曰明德堂;后閣三層,下列諸賢神位,中曰“天開紫氣”,上曰“云章”。閣樓回環(huán),而閣杰聳,較之白鹿,迥然大觀也。是院創(chuàng)于宋,至世廟時郡守汪囗受始擴而大之。熹廟明熹宗朱由校時為魏珰指魏忠賢所毀,惟樓閣未盡撤。至崇禎初,郡守林一囗仍鼎復舊觀焉。
二十三日 在復生署中自宴。
二十四日 復生婿吳基美設宴;兰从嗌。 。
二十五日 張侯后裔以二像入署。上午,別復生,以輿車送入永新舟,即往覓靜聞,已往大覺寺。及至已暮,遂泊螺川驛前。
二十六日 舟人市買菜,晨餐始行。十里,至神岡山下,乃西入小江。風色頗順,又西二十五里,三江口。一江自西北來者,為安福江;一江自西南來者,為永新江。舟溯永新江西南行,至是始有灘。又十五里,泊于橫江渡。是日行五十里。
二十七日 昧爽發(fā)舟。二十里,廖仙巖。有石崖瞰江,南面已為泰和界,其北俱廬陵境也。自是舟時轉北向行,蓋山溪雖自西來,而屈曲南北也。十里,永陽,廬陵大市也,在江之北;〔然江之南岸,猶十里而始屬泰和,以舟曲而北耳。〕又十五里,北過狼湖,乃山塢村居,非湖也。居民尹姓,有舡百艘,俱捕魚湖襄間為業(yè)。又十五里,泊于止陽渡,有村在江之北岸。是日行六十里,兩日共行百里,永新之中也。先是復生以山溪多曲,欲以二騎、二擔夫送至茶陵界;余自入署,見天輒釀雪,意欲從舟,復生乃索舟,并以二夫為操舟助。至是朔風勁甚,二夫纖荷屢從水中多次下水拉纖,余甚憫其寒,輒犒以酒資。下午,濃云漸開,日色亦朗,風之力也。
二十八日 昧爽,牽而行,寒甚。二十里,敖城,始轉而南。掛篷五里,上黃壩灘。復北折,遂入兩山峽間。五里,枕頭石。轉而西,仍掛帆行,三里,上黃牛灘,十八灘從此始矣。灘之上為紛絲潭,潭水深碧,兩崖突束如門,至此始有夾峙之崖,激湍之石。又七里,上二灘,為周原,山中洋壑少開,村落倚之,皆以貨即賣薪為業(yè)者也。又五里為畫角灘,十八灘中之最長者。又五里為坪上,則廬陵、永新之界也。兩縣分界在坪上之東,舟泊于坪上之西。
二十九日 昧爽行。二十里,橋面上舊有橋跨溪南北,今已圮,惟亂石堆截溪流。又五里為還古。望溪南大山橫亙,下有二小峰拔地兀立,心覺其奇。問之,舟人曰:“高山名義山,土人所謂上天梁也,雖大而無奇;小峰曰梅田洞,洞即在山之麓!庇噘砟矫诽镏畡伲剿黠埖茄,令舟子隨舟候于永新。余用靜聞由還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則峰皆叢石聳疊,〔無纖土蒙翳其間,真亭亭出水蓮也!成铰从旋埿照呔又。東向者三洞,北向者一洞,惟東北一角山石完好,而東南洞盡處與西北諸面,俱為燒灰者。鐵削火淬,玲瓏之質,十去其七矣。
東向第一洞在穹崖下,洞左一突石障其側。由洞門入,穹然而高,十數(shù)丈后,洞頂忽盤空而起,四圍俱削壁下垂,如懸帛萬丈,牽綃回幄形容石壁像牽拉纏繞的布慢一般,從天而下者。其上復噓竇嵌空有洞穴在半壁敞開,結蜃成閣,中有一竅直透山頂,天光直落洞底,日影斜射上層,仰而望之,若有仙靈游戲其上者,恨無十丈梯,凌空置身其間也。由此北入,左右俱有旋螺之室,透瓣之門,伏獸垂幢,不可枚舉。而正洞垂門五重,第三重有柱中擎,剖門為二:正門在左,直透洞光;旁門在右,暗中由別竇入,至第四門之內而合。再入至第五門,約已半里,而洞門穹直,光猶遙射。至此路忽轉左,再入一門,黑暗一無所睹,但覺空洞之聲,比明處更宏遠耳。欲出索炬再入,既還步,所睹比入時更顯,垂乳列柱,種種滿前,應接不暇,不自覺其足之不前也。洞之南不十步,又得一洞,亦直北而入,最后亦轉而左,即昏黑不可辨,較之第一洞,正具體而微,然洞中瑰異宏麗之狀,十不及一二也。既出,見洞之右壁,一隙岈然若門。側身而入,其門高五六尺,而闊僅尺五,上下二旁,方正如從繩挈矩指合規(guī)矩,而檻桔指洞門檻欄之形,宛然斫削而成者。其內石色亦與外洞殊異,圓竇如月,側隙如圭,玲瓏曲折,止可蛇游猿倒而入。有風蓬蓬然從圓竇出,而忽昏黑一無所見,乃蛇退而返。出洞而南不十步,再得第三洞,則穹然兩門,一東向,一南向,名合掌洞。中亦穹然明朗。初直北入,既而轉右。轉處有石柱潔白如削玉,上垂而為寶蓋,綃圍珠絡,形甚瑰異。從此東折漸昏黑,兩旁壁亦漸狹,而其上甚高,亦以無火故,不能燭其上層,而下則狹者復漸低,不能容身而出。自是而南,凌空飛云之石,俱受大斧烈焰之剝膚矣。
仍從山下轉而北,見其聳峭之勝,而四顧俱無徑路。仍過東北龍氏居,折而西,遇一人引入后洞。是洞在山之北,甫入洞,亦有一洞竅上透山頂,其內直南入,亦高穹明敞。當洞之中,一石柱斜騫于內,作曲折之狀,曰石樹。其下有石棋盤,上有數(shù)圓子如未收者。俗謂“棋殘子未收”。后更有平突如牛心、如馬肺者,有下昂首而上、上垂乳而下者,欲接而又不接者。其內西轉,云可通前洞而出,以黑暗無燈,且無導者,姑出洞外。
時連游四洞,日已下舂,既不及覓炬再入,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覺空中浮動,益無暇俯幽抉閟bì閉矣此句意即無暇覽那些幽閉的景色。遂與靜聞由石瓣中攀崖蹈隙而上,下瞰諸懸石,若削若綴,靜聞心動不能從,而山下居人亦群呼無路不可登;余猶宛轉峰頭,與靜聞各踞一石,出所攜胡餅啖之,度已日暮,不及覓炊所也。既而下山,則山之西北隅,其焚削之慘,與東南無異矣。乃西過一澗,五里,入西山。循水口而入,又二里登將軍坳,又二里下至西嶺角,遂從大道西南行。五里,則大溪自南而來,繞永新城東北而去,有浮橋橫架其上,過橋即永新之東關矣。時余舟自還古轉而北去,乃折而南,迂曲甚多,且溯流逆上,尚不能至,乃入游城中,抵暮乃出,舟已泊浮橋下矣。
永新東二十里高山曰義山,橫亙而南,為泰和、龍泉界。西四十里高山曰禾山,為茶陵州界。南嶺最高者曰嶺背,名七姬嶺,去城五十里,乃通永寧、龍泉道也。永新之溪西自麻田來,至城下,繞城之南,轉繞其東而北去。麻田去城二十里,一水自路江東向來,一水自永寧北向來,〔合于麻田!
三十日 永新令閔及申以遏糴禁止買米閉浮橋,且以封印謾許假裝承諾開關,而竟不至。上午,舟人代為覓轎不得,遂無志永寧,而謀逕趨路江。乃以二夫、一舟人分擔行李,入東門,出南門,溯溪而西。七里,有小溪南自七姬嶺來人。又西三里,大溪自西南破壁而出,路自西北沿山而入。又三里,西上草墅嶺。三里,越嶺而下為楓樹,復與大溪遇。路由楓樹西北越合口嶺,八里至黃楊。溯溪而西,山徑始大開,又七里,李田。去路江尚二十里。日才下午,以除夕恐居停不便,即早覓托宿處,而旅店俱不能容。予方徬徨路口,有儒服者過而問曰:“君且南都人耶?余亦將南往留都,豈可使賢者露處于我土地!”揖其族人,主囗其家。余問其姓,曰“劉。”且曰:“吾兄亦在南都,故吾欲往!鄙w指肩吾劉禮部也,名元震。始知劉為永新人,而茲其里hàn鄉(xiāng)里云。余以行李前往,遂同赴其族劉懷素家。其居甚寬整,乃村居之隱者,而非旅肆也。問肩吾所居,相去尚五里,遂不及與前所遇者晤。是日止行三十五里,因市酒肉犒所從三夫,而主人以村醪láo農(nóng)村制的酒飲余,竟忘逆旅之苦。但徹夜不聞一炮爆竹聲,山鄉(xiāng)之寥寂,真另一天地也。晚看落日,北望高山甚近,問之,即禾山也。
注釋
翻譯
十八日在張其遠處吃飯。上午起身,從夏朗西面、嵩華山東面的小路往北繞行,五里后折向西,順西華山的北面往西行,走十里,到富源。富源西邊有三個石獅子盤踞在水口處。又往西二里為攏頭,它是狀元彭教的發(fā)跡處,溪流到此折往南流入山中。又走五里為瀟沈,溪流被夾在兩山間,如沖開山崖?lián)v破山峽向外流瀉一般,兩岸峭峻如骨的石頭聳立如壁,有向溪中飛突出來的,那是“瑞石飛霞”景點,山峽中共有八景。順沈溪走三里,出了百里賢關,據(jù)說它是因楊救貧說過的“相隔百里就會有賢能人士出現(xiàn)”這句話而得名。又往西北走二里為第二關,也有崖石高高橫貫在溪流左岸上。又往西北走三里,出了羅潭,為第三關。越過關后山巒才遠離開。淺溪流往北去,此處為查埠。又往西北走五里后與溪流相遇,渡過溪水到北岸,投宿在羅家埠。
十九日黎明時出發(fā)。走十里,又順西巖山的南面而行,三里到值夏。往西走八里,越過孟堂坳,就見贛江從南面流來,這里是攏洋匯入贛江處。又走二里,到張家渡,便搭乘小船順流北下。行十里,有個集市位于江左岸,叫永和,它北面江邊有條道路,可直通青原。于是讓送我的張家人〔名叫其遠,是張侯的近支!畴S船直接去白鷺洲;而我同張二巫以及靜聞,登上江北岸順山往東北行。五里,進入兩山中間。又走一里,有條溪水曲折地流出山峽。渡過溪水折往南,見石山正對門戶聳起,清澗環(huán)繞溝壑流淌,青原寺朝向西面屹立著。寺中主僧本寂留我們在他的小屋中吃了飯,那小屋也特別幽靜。此寺是七祖先前住留過的廟宇,后被書院占用,本寂因為興復禪宗而將原來的地方恢復為寺宇,把各書院全遷到山外,在寺中構筑高閣,但還未完工。寺后面是七祖塔,塔前有棵很屯老的黃荊樹,它是七祖立誓后把誓言刻記在上面的那棵樹。初入山時,不過是東西兩山間的一個峽谷罷了;到從北面山塢轉向南進來的地方,也只是覺得流水山石清新奇異,山澗深谷曲折繞旋;等登上塔院,向下俯瞰寺基,更覺得中間這片展開的平地開闊齊整,四面山巒聚合。那山塢分為內外兩重,內塢寬闊而幽靜,外塢曲折而綿長,外塢用來移置書院,內塢用來供奉佛宇,若如天造地設的一般。我原以為此種格局由來已久,但與本寂一見面,他就說他興復寺廟,是從丙寅、丁卯年間開始的。大概此寺長久淪為書院之地,而鄒南皋、郭青螺二老想讓寺廟和書院并存,恭迎來本寂主管內中事務。本寂極力陳說,禪寺和書院定然不能并存在同一地,因他很堅決地堅持他的主張,才得以將書院遷到外塢,而寺院田地的恢復由此便如破竹般順利無阻了。寺前有條溪流,它從寺東南的深谷中流來,到寺前面匯合在翠屏崖下。翠屏崖被水剝蝕,山石峭峻如骨,層疊聳出,老樹懸空綴在崖壁上,倒映在下面清澈的水流中,景色變幻萬端。從寺左邊順流而上,兩邊山巒夾峙,非常峻峭,而山塢曲折延伸得很長,蜿蜓地往里走十里,抵達黃姑嶺。山塢中的田,都是青原寺的僧人耕種和所有的。山塢的入口處是青原寺墓地的龍虎兩砂,它們曲折盤錯,相距很窄,原先我只知道有寺廟,不知道寺后又有這個山塢。我從翠屏崖下順著水流攀越山澗,曲折地行進在山塢間,不停地往里進去,覺得水春菜圃等各種各類不再是人間的景物。過了許久,太陽漸漸西下,這才登上山翻過嶺,仍然由五笑亭進入寺中。辭別了立禪〔即本寂〕走出青原山,跨過溪上的橋,順外層案山的南面走五里,越過山到了西面,便往西北行十里,橫渡贛江,這時傍晚的煙靄已經(jīng)籠罩了江中的小沙洲,分辨不清江流城池和燈火了。又行三里,同張二巫、張其遠一道住宿在白鷺洲。
二十日和張二巫、靜聞穿過城中往西北走二里,進入白燕山中。此山本是一條小土岡,是天華山的余支,寺中僧人在山上建蓋屋閣時,正好有白燕來此盤旋飛舞,因而就用白燕為名;貋頃r由西門入城,到北門,經(jīng)過黃御史園,園門關閉著沒有進去。〔黃御史名叫黃憲卿,因為牽連魏宦官的事被免官。〕又往北進入田中承園。〔田中永名叫田仰!硤@外舊牌坊巍然猶存,它就是文襄周公的故居,周文襄的遺跡還能在此處出現(xiàn),令人不禁產(chǎn)生出他如同泰山北斗一樣值得人們尊崇仰慕的想法。天色已晚,寒煙四起,在坊前憑吊了許久,便走出昌富門,回到白鷺洲住宿。
二十一日張家的兒子有一個在府衙中當書辦,他妻子叫啟文,這天買了酒邀請我們去喝。然后便與張二巫、靜聞從西城外往南越過鐵佛橋,走八里,向南登上神岡山頂。此山在吉安府城南邊十五里安?h、永新縣來的江流匯入大江處。山的南邊原來有座劉府君的廟,〔劉府君名叫劉竺,陳、梁時以曲江侯的身份擔任吉安郡守,他保護賢良憎惡奸邪,有許多神奇的政績,去世后成為神,所以他的廟所在的地方被尊崇為神岡,宋代時他被追封為利惠王!乘屡R安福縣、永新縣流來的小江。我們就由廟左邊轉到神岡山東麓,往北順贛江走十五里,到達吉安府南城外的螺川騷。又走三里,傍晚時,回到白鷺洲。
白鷺洲的洲頭從府城南關的西面開始,尾部經(jīng)過東關,橫亙在贛江中,洲頭低伏而洲尾高起。書院創(chuàng)辦在洲中高處,前面用鐵鑄造大犀牛用來鎮(zhèn)服水流。書院中接連建有三個坊,第一個叫名臣坊,第二個叫忠節(jié)坊,第三個叫理學坊。坊以內兩旁排列著號館,是生徒們修習學業(yè)的處所。九縣的縣學和府學,共十所,每所有六間房子。號館往里,從橋門進去,正堂叫正學堂,中間的樓叫明德堂;后面的閣為三層,下層列置著各位圣賢的牌位,中層的匾額上寫著“天開紫氣”,上層的匾額上寫著“云章閣”。樓閣回環(huán)而高聳,比起白鹿書院來,要壯觀得多。此書院創(chuàng)辦于宋朝,到本朝世宗時知府汪口受才進行擴建,規(guī)模更大。熹宗時被宦官魏忠賢毀壞,只有樓閣未完全拆除。到崇禎初年,知府林一口仍舊盡可能地在原址恢復了書院的原貌。一二十三日在復生的官署中獨自喝酒吃飯。
二十四日復生的女婿吳基美設宴款待我們。〔吳基美就是我外甥!
二十五日張侯的后裔將兩張肖像送入府衙門中。上午,辭別復生,復生雇轎子送我到了去永新縣的船中,我便去找靜聞,但他已去了大覺寺。等他回來時天色已晚,于是停泊在螺川繹前。二十六日船夫去買菜,早餐后才出發(fā),行十里,到達神岡山下,這才往西駛進小江中。風勢很順,又往西行二十五里,到三江口。一江從西北流來,那是安福江;一江從西南流來,那是永新江。船溯永新江往西南行,到此處江中才有灘。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橫江渡。這天共行了五十里。
二十七日黎明時開船。行二十里,到廖仙巖。有座石崖瀕臨江流,南面已經(jīng)是泰和縣地界,而北面都是廬陵縣境。從此處起船不時地折往北行,這大概是因為山溪雖然大方向上是從西面流來,但卻時常折向南北兩面。行十里,到永陽,它是廬陵縣的一個大集市,位于江北岸;然而江的南岸,還要過十里才屬于泰和縣,這是因船只順江往北繞行的緣故。又行十五里,往北經(jīng)過狼湖,它是山塢中的一個村落,不是湖泊。居民姓尹,有上百艘船只,全都是以在湖襄間捕魚為業(yè)。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止陽渡,有個村莊位于江北岸。這天行了六十里,兩天共行了一百多里,到了吉安府至永新縣的中間。原先復生因為山溪彎道多,打算用兩匹馬、雇兩個擔夫送我們到茶陵州界;我自從到了府衙門,見天空一直在醞釀著風雪,心里便想乘船走,于是復生找了船只,并請了兩個男子幫助駕馭船只。到此處北風刮得很猛,那兩人經(jīng)常下到水中牽拉或扛抬船只,我很同情他們那寒冷的樣子,每每搞賞給他們一些酒錢。下午,濃云漸漸散開,天空也逐漸亮開,這是風的功勞。
二十八日黎明時,用纖索拉著船出發(fā),氣候很寒冷。行二十里,到敖城,才折往南。掛帆航行五里,上黃壩灘。又折往北,便進入兩山間的峽谷中。行五里,到枕頭石。折向西面,仍掛帆航行,三里后上黃牛灘,十八灘就從此灘開始。黃牛灘往上為紛絲潭,潭水深綠,兩邊山崖突立夾聳如同門一樣,到此處江岸才有夾峙的山崖,江中也才有阻遏水流從而使水流變得湍急騰涌的石頭。又行七里,上了兩個灘,為周原,山間展開的山谷稍微開闊了些,有村莊倚山坐落在谷中,居民都以賣柴禾為業(yè)。又行五里為畫角灘,它是十八灘中最長的。又行五里為坪上,它就是廬陵、永新兩縣的交界處。兩縣的分界在坪上的東邊,我們的船停泊在坪上的西邊。
二十九日黎明時開船。行二十里,到橋面,溪上原來有座橋南北橫跨,如今橋已毀壞,只有些亂石堆積著,堵截了溪流。又走五里為還古。望見溪流南邊有座大山橫亙著,下面有兩座小山峰拔地直立,心中覺得很奇特。向旁人詢問,船夫說:“那高山名叫義山,就是當?shù)厝怂Q的上天梁,它雖然高大但沒有奇異處;小的山峰叫梅田洞山,洞就在山麓!蔽以缇脱瞿矫诽锒吹膬(yōu)美景觀,于是趕忙吃了飯登上岸,叫船夫連同他的船到永新縣城去等候。我和靜聞從還古往南走五里,到達梅田山下,見山峰間到處石頭縱橫,高聳重疊,沒有毫粒泥土覆蓋在其間,真像是亭亭出水的蓮花。山麓有一家姓龍的人居住著。朝向東面有三個洞,朝向北面有一個洞,只有東北一角山石完好,而東南面洞盡頭處和西北等各面,都被燒石灰的用鐵具鑿削、用柴火熏烤,石質的玲瓏程度失掉了十分之七。朝向東面的第一洞在彎隆的崖壁下面,洞左側有一塊突立的石頭遮擋著。從洞門進去,彎隆而高深,走十幾丈后,洞頂一下子向高空盤旋而起,四周盡是刀削般的石壁向下垂懸,如同懸掛著千萬丈帛布,圍著薄紗帳幕,從天上飄灑下來。上面又張開些小洞,高懸在半空中,小洞中仿佛吐出屋氣幻化成樓閣,其中有個孔穴直通山頂,天光直瀉到洞底,日影斜射入洞的上層,仰頭望去,像是有仙人和神靈在上面游玩戲耍,遺憾的是沒有一架十丈的梯子,以便攀登上去凌空置身于其間。由此往北進去,左右兩邊都有如螺一樣回旋的石屋子,露出似花瓣的石門,如臥伏的怪獸和垂懸的儀仗旗幟的石塊石壁,更是不可枚舉。正洞內低垂著五重門,第三重門中有根擎天石柱將門分成兩道:正門在左邊,洞中光線直射進來;側門在右邊,黑暗中我們從門側邊的小洞進了第三重門,到第四重門內時與正洞合在一起。再往里進到第五重門時,大約已經(jīng)進洞半里遠了,然而因為洞門高彎,洞內平直,光線還能遠遠地射進來。到此處路忽然折往左邊,再走進一個門,里面黑暗得什么都看不見,只是覺得那空闊的洞中回蕩的聲響,比明亮處更加宏亮悠遠而已。想出洞來尋找火把重新進洞游覽,待往回走時,所看到的比進來時更加清晰、垂吊著的鐘乳石、縱橫列置的石柱等各種奇異景象布滿眼前,讓人應接不暇,不知不覺腳步不再向前移動。此洞南面不足十步的遠方,又有一洞,也是一直向北走進去,最后同樣是折往左邊,就黑暗得分辨不清景物,比起第一洞來,形態(tài)正好相同而只是小了些,然而洞中瑰麗奇異宏大多姿的景象,趕不上絡‘洞的十分之一二。出洞后,見洞右邊的崖壁間,有條幽深的石縫,如同一道門。側身而入,那門高有五六尺,而寬僅有一尺五,上下和左右兩旁,方正得如同用墨線彈過、用曲尺量過似的,而石吐檻的形狀,宛若斧劈刀削而成的。石縫里面,石頭的色澤也和外洞的大不一樣,圓形的`小洞如同月亮,傾斜的縫隙如同圭玉,到處玲瓏曲折,只有像蛇游動或像猿猴倒掛在樹枝崖壁間那樣才能進到里邊。有股風篷篷地從圓形的小洞中吹出來,而后里面忽然黑暗得什么都看不見,我這才如蛇一樣后退,返了出來。出了此洞往南不到十步,又有第三洞,它有高高隆起的兩個門,一個朝向東,一個朝向南,〔名叫合掌洞!扯粗幸彩歉邚澏骼。開始時一直往北進去,隨后折向右邊。轉折處有根石柱潔白得如同磨削過的玉石,石柱頂部倒垂著,形成一個寶蓋,周圍綴滿珠絲一樣的細石條,如用峭織成的,形態(tài)非常瑰麗奇異。從此處折往東逐漸變得黑暗,兩旁石壁間的間隙也逐漸變得狹窄,但上邊很高,也因為沒有火把,不能照到洞的上層,而下面狹窄處又逐漸低陷下去,以至于不能容身而返出了洞。從此洞往南,凌空飛入云間的石頭,都遭受了大斧、烈焰的鑿削燒灼。仍然從山下折往山北,雖看見了山北面巖石高聳峻峭的優(yōu)美景象,但四下里看都沒有路。仍舊經(jīng)過山東北面的龍家住所旁,折往西走,遇到一人領我進了后洞。此洞在山的北面,剛進洞,也是有個孔穴上通山頂,從孔穴以內直往南進去,同樣高高隆起而明亮寬敞。洞的中央,有根石柱斜矗著,呈現(xiàn)出曲折的狀態(tài),叫石樹。石樹下有個石棋盤,盤上有幾顆像是沒有收起來的圓圓的石棋子!餐ǔUf“棋殘子未收”〕它們的后面更有許多石塊,有的如牛心、如馬肺,有的從下昂首向上、有的從上垂乳而下,有的將要相連接而又沒有連接著。再往里,洞折往西面,說是可以通前洞出去,因黑暗無燈火,而且沒有引路的,便姑且出了洞。
當時接連游覽了四個洞,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既來不及找尋火把重新入洞,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讓人覺得空中仿佛有物浮動,這就更加無暇返身俯探幽暗的石洞、穿進那些關閉著的石門石窗內了。于是和靜聞從如花瓣的石中攀著崖壁踩著石縫爬到上面。往下俯瞰那些懸墜著的石頭,若刀削般陡滑,若連綴在崖壁上的一樣,靜聞心中動搖不能跟隨我繼續(xù)攀爬,而山下居民也一齊呼喊說沒有路,不可以攀登;我還是曲折地登上了峰頭,和靜聞各自踞守三塊石頭,拿出隨身帶的燒餅來吃,因為已經(jīng)天晚,估計來不及找尋做飯的地方。隨即下了山,山的西北隅被燒灼鑿削的慘狀情景,與東南面沒有差別。于是往西跨過一條山澗,走五里,進入西面山中。順水口處進去,又走二里登上將軍坳,再走二里下到西邊嶺角,便從大路往西南走。行五里,有條大溪從南面流來,繞過永新城東北面而流去,有座浮橋橫架在溪流上,跨過橋就是永新縣城的東關了。這時我所乘的那只船因為從還古折往北去,才又折向南,繞折得太多,并且是溯流上行,所以還未能到達縣城;于是我進城游覽,到天黑才出城來,這時船已經(jīng)停泊在浮橋下了。
永新縣城東面二十里的高山叫義山,它向南橫貫,是泰和、龍泉兩縣的分界。西面四十里的高山叫禾山,為茶陵州界。南面的山嶺最高的叫嶺背,正式的名稱為七溪嶺,它距離縣城五十里,是通往永寧、龍泉兩縣的路。永新溪從西面的麻田流來,到了城下,繞過城南,又繞折到城東而后往北流去。麻田離城二十里,一條溪水從路江向東流來,一條溪水從永寧縣向北流來,匯合在麻田。
三十日永新縣令閡〔及申〕為了阻止受災的鄰縣來買糧食,關了浮橋。他哄騙人們答應開關,而以過年停辦公事為理由,自己竟然不來。上午,船夫替我們去找轎子但沒有找到,于是無意再去永寧縣,而打算直接奔赴路江。于是用兩個擔夫、一個船夫分別挑著行李,進入城東門,出城南門,溯溪往西行。走七里,有條小溪從南面的七溪嶺流來匯入溪中。又往西走三里,一條大溪從西南破壁而出,路從西北沿山延伸。又走三里,往西上了草墅嶺。三里后,越過嶺往下走為楓樹,又與大溪相遇。路從楓樹西北翻越合口嶺,走j又里到黃楊。從黃楊溯溪往西行,山路才大為開闊,又走七里,到達李田!啊搽x路江還有二十里!尺@時才下午,因為是除夕恐怕不便尋找住所,便早早地就尋覓寄宿的地方,但旅店都不接納。我正徘徊在路口,有個儒生打扮的人過來問道:“先生您是南京人嗎?我也將要南往留都南京,怎可讓賢能人士在我方露宿呢!”他向同行的族人致禮,讓我住到這人家。我問他貴姓,他回答說:“姓劉!辈⑶艺f:“我哥哥也在南京,所以我想去一趟!彼傅木褪莿⒓缥岫Y部,〔名叫劉元震。〕我這才知道劉肩吾是永新縣人,此地是他的鄉(xiāng)里。因為行李已經(jīng)朝前去了,我便同他一起前往他的族人劉懷素家。住房很寬敞整潔,屬于隱居者居住的村舍,而不是旅店。打聽劉肩吾的故居,說相隔還有五里,這樣就未能和前面遇到的他家族里邊的那人會面。這天只行了三十五里,便就停下來買了些酒肉稿勞跟隨我挑擔的那三個男子,而姓劉的主人拿出自制酒讓我品嘗,以至竟然忘掉了寄居客舍的憂苦。只是整夜未聽到一聲爆竹響,山鄉(xiāng)的寂寥,真是另一片天地。這晚觀看落日時,往北望去,一座高山離得很近,一打聽,它就是禾山。
【游記日記】相關文章:
精選游記日記3篇04-30
精選游記日記匯總六篇06-02
游記日記匯總5篇04-07
關于游記日記3篇04-10
關于游記日記三篇04-13
【必備】游記日記4篇04-13
【精華】游記日記三篇04-07
【精華】游記日記4篇04-06
關于游記日記10篇04-06
有關游記日記4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