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計劃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學校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學校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海南師范大學外語系以服務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qū)為宗旨,在當地教育局的統(tǒng)一部署與安排下,重組我系英語學科教師教育資源與中學英語教學實踐資源,與瓊中縣基地學校共同建立起為期一年的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計劃在瓊中縣培養(yǎng)10-12名研究型初中英語骨干教師,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和專業(yè)知識,提高學科教育理論修養(yǎng)和教學研究能力,并以他們?yōu)榉N子隊員,推動教師所在學校的“校本教師培訓”與反思性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瓊中縣初中英語教師隊伍的專業(yè)化進程,實現瓊中縣英語學科課程改革和海師大外語系英語學科教學研究的雙贏目標。
二、培訓目標
研究型骨干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英語學科教學能力和愿意對英語教學進行反思性實踐研究的積極態(tài)度與基本技能,包括:
1、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教學的目標、具體過程、結果和存在的教學問題;
2、對個人教學有自我監(jiān)控的意識與能力(包括能夠有效觀察課堂、記錄、反思和講述自己的教學決策思路);
3、能夠對教學進行質量評價、分析和診斷,并能夠處理自己的教學問題;
4、能夠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內容分析、學會對教學進行比較與歸納;
5、能夠用有關語言、學習、教學等相關的外語教學理論對教師教學行為背后的原因進行推理和解釋;
6、習慣于與其他同伴教師進行反思性交流與合作;
7、對自己的教學問題或某種課堂現象能夠采用正確方式進行調查;
8、能夠對自己的調查數據進行處理和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并能將自己的調查過程與結論撰寫成行動研究報告。
三、培訓內容
海師大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英語學科從06年12月開始至07年12月結束,在瓊中縣進行為期兩個學期的周末培訓活動。
本培訓著眼于提高教師個人對外語“教”與“學”的個人理解,發(fā)展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意
識與對個人教學行為與思維過程進行研究的意識。為此,教師將以所在學校教研小組為單位學會開展經常性的教學反思與交流活動,以提高其自我專業(yè)發(fā)展的技術和能力,特別是進行教學行動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方法、手段與技巧,并通過這種互助性的(Peer-Support)小組研究活動,在交互性的學習與研究中學會總結和擴展自己的教學實踐知識,為教師專業(yè)的終生發(fā)展打好堅實的基矗
第一學期(06-12-16至07-7-21)集中培訓14個周末,培訓內容主要為
(1)英語學科教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交流;
(2)英語課堂教學的分析與評估;
(3)英語教學反思與交流等三部分,包括訓練營學科教學知識與技能學習4×14學時,案例分析為主的課堂教學研究4×14學時,校本互助型教學反思與研究,并輔之以網絡上的教學研究指導共7個月,每周一次,約2×28學時,共計168學時(詳見上學期培訓安排)。
第二學期(07-8-1至07-12-15)集中培訓5個周末,培訓內容主要為
(1)英語教學基本理論的應用;
(2)英語教學的研究方法;
(3)英語教師的行動研究等三部分,包括訓練營的英語教學理論講座與教學研究方法講座共4×5學時,行動研究案例分析4×5學時,通過網絡進行的教學研究指導5個月,每周一次,約2×20學時,共計80學時。
四、培訓與檢測方式
1、主題性集中培訓
每次集中培訓都以一個教學主題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分析與研討活動,邀請本縣全體初中英語教師共同參與,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全縣初中英語教師專業(yè)化的整體進程,同時為研究型骨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教師教育氛圍與同伴教師之間相互支持和交流合作的人文環(huán)境。凡積極、認真參加每次主題培訓活動、并能大膽發(fā)表個人意見的教師均可獲5學分。
2、自主性記錄培訓
每位研究型骨干教師必須填寫專業(yè)自查表,包括:
(1)本校英語教育的'水平、條件和問題;
(2)本人從教英語的歷史及特長;
(3)本人參加培訓的需求與打算;每次訓練后都要撰寫訓練筆記,總結收獲體會;每次校本的小組反思后都要寫教學反思日志;培訓期間還要通過電子郵箱和寫博客的方式與指導教師和其他學員進行交流,每周至少一次。凡認真完成以上學習與反思記錄工作的教師均可獲5學分。
3、任務性檢測培訓:
每位研究型骨干教師必須完成以下“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課堂教學研究”和“教學行動研究”三項專業(yè)培訓任務,以便進行培訓目標的全面檢測,凡達標者可獲10學分,執(zhí)行細節(jié)如下:
(1)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培訓的任務與檢測:
每位研究型骨干教師必須在基地學校或所在學校演示1-2節(jié)公開課,清楚描述自己的教學目標、過程、結果和所存在的教學問題,接受其他教師的評價與建議,并寫出自己公開課的反
思報告。完成公開課任務的教師可獲1學分,優(yōu)質課可加0.5學分,能夠在反思報告中清楚描述和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思想過程的教師可再加1學分(共2.5學分)。
(2)課堂教學研究培訓的任務與檢測:
每位研究型骨干教師至少要將自己的1-2節(jié)課進行錄音,轉錄成課堂話語文本資料,以便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歸納性分析,并在指定時間與地點向其他教師報告自己的分析結論。完成分析文本的教師可獲1學分,在分析報告中能正確歸納自己教學行為要點的教師可加1學分,能夠在互助組內推廣該課堂教學分析方法的教師可再加0.5學分,(共2.5學分)。
(3)教學行動研究的培訓任務與檢測:
每位研究型骨干教師必須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提出至少1個教學行動調研方案,并寫出相關的調查報告和行動研究報告,完成該任務的教師可獲1學分,在研究報告中能正確運用研究方法和手段調查問題、處理數據、進行調查結果討論的教師可加1學分,能夠根據自己的研究結論進一步進行后續(xù)研究、并在互助組內推廣該研究方法的教師可再加0.5學分,(共2.5學分)。
教師在培訓期間所撰寫的其他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實驗報告或相關論文、教學實踐指導報告等都可分別獲1、2或2.5學分。
以上各項培訓的最高學分為20。凡獲18學分以上(含18學分)的教師,評估總成績?yōu)椤皟?yōu)秀”、凡獲得17-15分的教師為“合格”,獲15分以下的教師為“不合格”。
評價考核工作由培訓導師,研討小組,及教師本人共同完成。流動學院英語學科工作站將為每位教師統(tǒng)一建立“研究型骨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個人檔案(包括紙質與電子兩種文本)。評價以量化記分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利于教師的繼續(xù)發(fā)展與本流動學院對我省貧困地區(qū)外語教師教育現狀的深入調查和研究。
凡檢測合格的教師將獲得海南師范大學流動學院所頒發(fā)的相關證書,優(yōu)秀的骨干教師將獲得海南師范大學外語系師范生“英語教育實踐導師”的榮譽稱號,他們還可以參與流動學院對其他縣的輪訓服務工作或師范生的教育實習指導工作。
五、協作管理機構
瓊中縣教育局、瓊中縣教師培訓中心、瓊中縣中基地學校與海南師范大學外語系共同組建“海南師范大學周末流動師資培訓學院英語學科工作站”,負責以上專業(yè)訓練活動的組織協調與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由基地學校和海南師范學院外語系具體實施訓練計劃,包括指導教師的聘用與管理、各種訓練活動的組織、博客網站的建設、學員學分的確認、以及學員專業(yè)檔案的建立等。
關于學校教學計劃2
1、思想品德
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職業(yè)道德和法律常識;知榮辱,愛祖國,敬業(yè)愛崗,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具有團結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以能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2、身心健康
使學生了解體育、衛(wèi)生、保健知識,掌握體育鍛煉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wèi)生習慣,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狀態(tài)。
3、專業(yè)基礎
。1)了解中式烹飪相關的歷史、地理、民俗、美學等基本知識;
。2)掌握中式烹飪相關的原料學、營養(yǎng)學基礎知識;
。3)熟悉烹飪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操作規(guī)程;
。4)掌握營養(yǎng)學的理論知識,了解廚政管理流程;
(5)了解中式面點發(fā)展歷史,主要流派的特點。
4、專業(yè)技能
(1)具有正確的使用常規(guī)廚房刀具、電器、蒸鍋的能力,具有熟練的刀工和切配技能,具有基本成本預算能力并熟悉開單進貨程序;
(2)掌握吊湯和蒸菜的`基本技術,熟悉涼菜制作的衛(wèi)生要求,對冷菜制作有較高技藝,掌握嫻熟的勺工技藝、擁有全面的烹飪技能,具有豐富的菜肴制作經驗;
。3)掌握中式面點常見品種的制作技術,通曉原理。
關于學校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根據旗教育局現教中心及學校教導處有關精神要求,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圍繞基礎教育課程資源建設,結合我校的設備條件和師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fā)揮現有電教軟件、硬件的作用,努力建設現代化的師資隊伍,切實提高我校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水平,力爭實現新的跨越。
二、工作目標
1、加強硬件維護維修添置。完善各部門電教設備,添置新軟件;為教育信息化教學做好準備。
2、加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管理。要求信息技術教師積極探索構建新型的教學結構,更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
3、及時上傳我校學校教育信息和最新教學動態(tài),結合博客平臺,努力構建教育網絡互動平臺,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進程。
4、完善電教設備、多媒體教室使用的'管理制度,健全各項電教記錄,提高電教設備的利用率,特別是語音教學系統(tǒng)在語文、英語教學中的使用率,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
5、進一步抓好電教常規(guī)培訓,繼續(xù)抓好教師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電教運用能力,使網絡真正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助手。努力建設一支具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教師隊伍,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對多媒體應用的疑問,并熟練應用多媒體課件。
6、公開課要求必須上多媒體課,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全體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能力,促使大部分教師都能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改革中去,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7、優(yōu)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課件、圖片、文檔的利用率。
三、強化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當前教師培訓和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主平臺,我校校本培訓工作必須做好周密安排:
1、對老師使用電腦水平進行培訓,尤其是老教師電腦操作水平的培訓,要采取形式多樣、靈活的方式進行培訓,大面積提高老師對信息技術使用的能力。
2、在加強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同時,注重對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成立電腦興趣小組,夯實基礎,提高電腦及信息技術使用水平。
3、課件制作與使用的培訓要長抓不懈,可以結合課件制作與使用比賽的形式進行,力求實效,不走形式。
4、校訊通使用培訓,鼓勵全體教師利用寫博促進專業(yè)成長,博客使用要與學校開展的教學教研類活動密切結合,能用網絡開展的活動就要用好,積極發(fā)揮校訊通的獨特優(yōu)勢。
四、多措并舉,提高電教設備利用率
1、學校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的電教工作計劃,聯合教學處開展豐富多彩的電化教學活動。
2、定期督查教師課堂多媒體課件使用情況,課件使用達到涵蓋學科率80%,每周使用課件超過5節(jié)。
3、積極上傳教育教學課件,促進資源共享及高效利用。
4、積極開展競賽類電教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電化教學活動促進教師利用電教資源。
五、具體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訂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電教工作計劃。
2、清點整理電教器材及運行情況,確保電教設備正常運行。
3、檢查專用教室安全、衛(wèi)生等。
4、flash8課件制作培訓。
四月份:
1、建設管理好學校校訊通,對青年教師進行使用培訓。
2、進行資源庫建設、資料上傳等培訓,加強校園資源庫建設。
3、檢查電教設備,做好維修保養(yǎng)工作。
4、開展電教培訓:掌握課件制作技巧( flash8)
五月份:
1、組織教師課件制作培訓
2、聯合教導處開展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教研活動,培養(yǎng)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常態(tài)化。
3、做好電教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監(jiān)督檢查工作。
六月份:
1、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學習電教知識。
2、協助教學處開展新教師課堂展示活動。
3、組織教師參加電子白板與課程整合的校本培訓(第二階段)。
七月份:
1、檢查專用教室安全、衛(wèi)生和整理使用記錄。
2、整理校電教檔案,資料和收繳電教設備。
3、撰寫本學期電教工作總結。
關于學校教學計劃4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出發(fā),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學生共同開發(fā)、實施的原則,實施校本課程教學。
一、 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結合我校的傳統(tǒng)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fā)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fā)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發(fā)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區(qū)發(fā)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為教師提供了專業(yè)發(fā)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設創(chuàng)造條件,有利于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局限性。
二、 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
開發(fā)的'課程,開發(fā)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 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fā)、教學時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yè),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區(qū)人員等通力合作,發(fā)揮群體智慧。
2、 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什么,喜歡學什么,“共同體”里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 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fā)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fā)展,使個性得到張揚。
4、 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qū)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 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三、 校本課程教學常規(guī)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guī)管理由教務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上課
情況的檢查。
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由教務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情況。要求教務處的常規(guī)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致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zhí)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于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松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學校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學校教學計劃01-09
學校教學計劃10-20
【熱】學校教學計劃10-29
【薦】學校教學計劃09-16
學校教學計劃【薦】07-01
有關學校教學計劃09-10
學校教學計劃【推薦】09-18
中職學校教學計劃07-02
學校教學計劃【熱】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