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好詞>導游詞>黿頭渚的導游詞
黿頭渚的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4-04-30 12:52:55
  • 相關(guān)推薦
黿頭渚的導游詞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準備工作,導游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游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我們該怎么去寫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黿頭渚的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黿頭渚風景區(qū)!很高興能夠成為大家的導游,我叫蔣韞帆,你們就叫我小蔣好了。

  黿頭渚是國家重點風景旅游區(qū),賞無錫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黿頭渚。黿頭渚是橫臥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風光,山清水秀,渾然天成,為太湖的精華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當代詩人郭沫若曾留下“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稱贊它的.秀麗,更使黿頭渚風韻名揚海外。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山巔高閣展振翅,孤鶩與落霞齊飛。遠眺湖光朦朧,島嶼沉浮。

  下面的時間,請大家盡情欣賞黿頭渚的美景吧!祝大家玩得愉快!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2

  黿頭渚風景區(qū)是一個著名的近代園林,始建于上世紀初,自上世紀以來,無錫涌現(xiàn)了一大批吸收西洋文化的私家園林,黿頭渚就是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它始建于1918年,由清末舉人無錫商會會長楊翰西建造,當時他巧妙利用真山真水建園,把這私家園林建的三分人意七分自然,也是欣賞太湖水的絕佳處。1958年郭沫若暢游太湖也留下了“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黿頭渚風景區(qū)發(fā)展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一個是剛才介紹的建于上世紀的園林也是整個景區(qū)的精華,另一個是上世紀80年代后大規(guī)模的擴建,使面積從原來的60畝擴大到了現(xiàn)在的1960畝。分為十大景區(qū),其功能各不相同,有以觀光游覽為主的,有傳揚道教文化的。景區(qū)間有便利的陸上和水上交通。景區(qū)的周邊還有適宜于度假休閑的療養(yǎng)院和度假島。目前黿頭渚的年接待量220萬左右,已成為華東旅游線上的黃金旅游點。有如此多的游客來我們景區(qū)游覽,關(guān)鍵在于景區(qū)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賞。分別是春花、秋月、夏荷、冬雪。黿頭渚牌樓建于1973年,是過去黿頭渚風景區(qū)的老大門,現(xiàn)在是無錫十八景之首“黿渚春濤”的序幕!包x”是形似海龜?shù)囊环N動物,“渚”是指三面臨水的小陸地,因為它狀如黿頭而叫黿頭渚。門樓背后刻有“山輝川媚”4個大字,點出了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風景的特色。順著大道向前,我們可以看到300米的杜鵑坡,杜鵑花是無錫市的市花,清明時節(jié)樹叢、林下、溪邊的杜鵑花開遍山野,映的滿山都是紅色,猶如花海。兩邊郁郁蔥蔥的大樹是香樟樹,它是無錫的市樹。在我們右手看到的飯店叫橫云飯店,具有近百年歷史,它依水而建,在這里不僅可以品嘗到“太湖三白”的特色菜肴,還可以領(lǐng)略到雄秀相繼,漁帆點點的太湖美景。無錫是一座有著3100年歷史的江南名城,歷史上名人輩出,有外交家薛福成,數(shù)學家華蘅芳,文學家錢鐘書。而在旅游界也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有著“中華游圣”之稱的徐霞客。他是明代的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他用雙腳丈量人生,書寫了一部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大家請看這座徐霞客銅像高3.6米,用銅4噸多,由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設(shè)計,山西宇達集團澆鑄,是為了紀念徐霞客誕辰420周年和出游太湖400周年塑造的。塑像雙目炯炯,神情堅毅,象征著他胸懷理想,目光遠大,探索真理,勇往直前。雙腳略有彎曲,象征著他跋山涉水的艱苦。身段作了藝術(shù)化處理,全身的衣服和身披的蓑衣隨風飄舞,如流水靈動,似山巒起伏,象征這這位“中華游圣”與山水大地融為一體的歷史化身。整個塑像體現(xiàn)了“探人所未知,達人所未達”和“行者無疆,壯行中華”的霞客精神。他之所以落戶黿頭渚景區(qū),是因為太湖為400年前徐霞客的首游處,當年他從江陰河道進入運河再由運河到達太湖黿頭渚,從黿頭渚出發(fā)去蘇州的東山、西山。黿頭渚是徐霞客壯游中華的首游處。他一生曾多次游覽太湖,而黿頭渚享有太湖第一名勝美譽,所以選擇“太湖佳絕處”的黿頭渚作為中國第一尊徐霞客銅像的所在地。徐霞客銅像的落戶創(chuàng)造了全國乃至全球多個“第一”。第一座徐霞客銅像,其他地方都是石像、玉像。第一座青年徐霞客塑像,其他多為中老年像。同時,它也是投資最大的徐霞客像,耗資100余萬元,無錫市區(qū)第一座徐霞客銅像等等。請各位貴賓繼續(xù)向前游覽。前面湖邊的這個斗拱飛檐的牌坊是以前私家花園的一個碼頭,現(xiàn)在卻成了進入游覽高潮的一個標志。牌坊上有“具區(qū)勝境”四個字,“具區(qū)”是太湖的古稱,“具”是完全的意思,“區(qū)”是區(qū)域的意思,“具區(qū)”也就是完全是水的意思,說明太湖非常遼闊,太湖也有“震澤”、“五湖”等別稱!熬邊^(qū)勝境”四個字是在告訴我們:太湖最美的地方到了!這與郭老的“太湖佳絕處”的評價不謀而合。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早在3500年前,陜西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為了禮讓王位而南奔荊蠻,來到了無錫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每村,創(chuàng)建了“勾吳國”。歷時600多年,所以無錫是吳文化的發(fā)源地。隋唐之后,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同時與長江、太湖水系相聚,使無錫的水路交通便利,成為貨物集散地,無錫是歷史上有名的“布碼頭”和“絲市”也是“四大米市”。便捷的交通帶動了無錫經(jīng)濟的大發(fā)展。到了上世紀40年代,無錫已有“小上!敝Q。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由于無錫在歷史上建制低,一直是無錫縣。所以知名度低于蘇州。上世紀80年代,為了擴大影響,無錫旅游局到社會廣泛征集旅游口號,在4000多條宣傳口號中,選中了這塊石碑上的這句(江蘇省旅游促進處袁曉國)“無錫充滿溫情和水”、“溫情”,無錫是無錫文化的發(fā)源地,吳文化倡導溫文爾雅,也反映了無錫旅游的優(yōu)質(zhì)服務(wù)!八蹦,在充滿水鄉(xiāng)風情的無錫,水是靈魂,更是核心,一切都離不開水,便捷的水路交通造就了無錫經(jīng)濟的大發(fā)展。同時,太湖水灌溉農(nóng)田,使無錫成為了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而現(xiàn)在,無錫的旅游更離不開水,黿頭渚就是憑借著“真山真水”的獨特風光聞名中外。

  背面刻的是《無錫旅情》的中文歌詞。無錫市為了提高知名度,除了運用各種宣傳方式,還特別注重將文化藝術(shù)與旅游活動結(jié)合起來。1986年5月,通過日本阪急旅行社邀請了日本著名詩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和東京ABC音樂出版社長山田廣作來無錫旅游,他們回國后很快創(chuàng)作并出版發(fā)行了《無錫旅情》和《清明橋》兩首歌,由日本紅歌星尾形大作演唱。特別是《無錫旅情》這首歌,在日本六家電視臺播放半年之久,唱片發(fā)行量突破100萬張,風靡日本全境,許多日本友人正是從這首歌中了解了無錫,紛紛慕名前來無錫旅游。也是這首歌的影響力帶動了無錫的經(jīng)濟,F(xiàn)在的無錫已經(jīng)是著名的日商投資高地,已有一千多家日資企業(yè)落戶無錫新區(qū),有很多投資規(guī)模都超過了一千萬美元。橫云石壁是黿頭渚著名的風景點,這里奇峰怪石半環(huán)著一個天然的大水灣。在絕壁懸崖上刻有“橫云”和“包孕吳越”6個字,這是清末無錫縣令廖綸書寫的。廖綸在光緒辛卯年(公元1891年)正月初八,同友人乘船至此,覺得這里氣勢雄偉,就欣然揮筆,題書“包孕吳越”和“橫云”,鐫于石壁上,使湖山增色!鞍袇窃健毙稳萏䴕鈩莺甏,跨越江浙兩省,江浙兩省在2400年前主要是吳越兩國的疆域,太湖在其間,湖水澆灌了兩國的土地,使兩國百姓受益匪淺。太湖像偉大的母親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吳越兒女!皺M云”是說在湖中遠處回望黿頭渚,只見上下蒼蒼茫茫,水天一色,這一帶湖岸好似橫在半空中的一抹彩云,在輕輕漂移。原來的橫云山莊也是因為這橫云石刻題名的。(大家再看下面的這塊石壁,上有“明高忠憲公濯足處”8個大字。明高忠憲公指的是明朝東林黨重要領(lǐng)導人之一的高攀龍。高攀龍曾是無錫東林書院主講,后因東林黨得罪了宦官魏忠賢,受到魏忠賢閹黨的無情打擊,造成了恐怖的“黨禍”。高攀龍回到無錫后,常常隱蔽在現(xiàn)在蠡湖東面臨湖而筑的“水居”讀書,那時書院被毀,奸黨橫行,他自號:“湖水老人”,不接賓客,不談時事,只以花鳥為伴。他常到黿頭渚湖灘濯足,取“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表示避世隱身,知足常樂。雖然如此,魏黨還是不放過他,迫害一天甚于一天。高攀龍自知不免,就于1626年3月17日清晨,在住宅后園池中從容入水而死,后人在池畔立石,上刻“高子止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無錫人朱松黯書寫“明高忠憲公濯足處”鐫于石壁上,以示對高攀龍的紀念。)剛剛我們已經(jīng)講過黿頭渚的名稱的由來,那么什么是黿呢?現(xiàn)在大家就隨我去看一下黿到底是什么樣的。關(guān)于“黿”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自然界中的黿,一種是神話傳說中的黿。在自然界中黿是一種和鱉相似的動物,有的地方就把它叫做“大鱉”。其實黿和鱉是有區(qū)別的:鱉的重量最大只有三四公斤,而黿的重量可超過100公斤;鱉吻長而尖,黿無尖吻嘴圓;黿又叫癩頭黿,緣由是黿頭頭部散生疣狀突起,鱉的頭部卻是光滑的;鱉的外形呈扁圓,黿的外形卻是正圓。因此南方人俗稱“團魚”,又是團圓,又是“余”,十分吉利。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多數(shù)生長在廣西。在神話傳說中,黿是龍和鱉所生的長子,呈龍頭龜身鳳爪鷹尾,正如我們面前所看到的這只神黿。它是用青銅制作的,長1.7米,高1.3米,寬1.1米,重達700公斤,這是“中華青銅文化復興公司”在1985年5月無錫首屆“太湖之春藝術(shù)節(jié)”時贈送給黿頭渚公園的。這“震澤神黿”由著名雕塑家慶寶持創(chuàng)作,上鐫有朱復戟教授篆刻題名。澄瀾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宮殿式樣營建的,面闊5間,四周游廊,氣宇不凡,是“黿渚春濤”的主建筑!俺巍笔侵杆届o清澈,“瀾”則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瀾堂”是說在這里可以飽賞太湖多變的天然景色。黿頭渚本身變化萬千,陣雨過后又有霧氣,而且這里居高臨下,遠眺近覽,春夏秋冬,早中晚,雨陰晴,景色各異,真是“浪濤與松濤齊名,碧水共長天一色”!風景能與唐朝文學家王勃寫的《滕王閣序》所描寫的洪都(今南昌)風景相媲美。所以陳夔龍在堂兩邊抱柱聯(lián)上寫道: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雨卷珠簾,云飛畫棟,此間風景勝洪都!昂槎肌敝傅木褪恰半蹰w”了。黿頭渚概況黿頭渚位于無錫西南郊的太湖之濱,距離市區(qū)約18公里。它可以說是獨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著青島海濱的氣概;向北望太湖又有著杭州西湖的明媚風光。在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輔之以別具匠心的人工點綴,使之成為觀賞太湖最為理想的游覽勝地。難怪詩人郭沫若暢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評價。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的無邊風月,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致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和無數(shù)中外游人。民國初年,無錫人楊翰西在此購得60畝山地,并于1918年開始對黿頭渚進行最初的開發(fā),開始建構(gòu)“橫云山莊”;1924年他又撥地1畝多給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將后山的廣福庵遷于此,更名為廣福寺。1925年,楊翰西利用無錫商團會長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閣”?谷諔(zhàn)爭時期,改名為“橫云公園”。黿頭渚地區(qū)還有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太湖別墅”;1928年陳仲言建的“若圃”;1931年鄭明山建的“鄭園”;以及何緝伍和蔡緘三的退廬。當時這些風景都因為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游人不多。1934年榮德生老先生60大壽,他利用壽禮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長達375米的長橋,因南端架在寶界山上而取名“寶界橋”,從此溝通了蠡湖南北兩岸的陸路交通,把梅園、蠡園和黿頭渚等景色連成一片,便于游人游覽觀光,同時長橋臥波,恰給蠡湖攔腰一束,平添幾分秀色,橋下的60個橋孔又正好象征著榮德生老先生的60大壽,提醒人們過橋不忘修橋人。解放后政府將這里原有的園林、別墅合并為“黿頭渚公園”。1982年開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面積從原來的480畝,擴大到1950畝,統(tǒng)稱“具區(qū)勝境”。園內(nèi)有十大景區(qū)(黿渚春濤、萬浪卷雪、蘆灣消夏、湖山真意、鹿頂迎暉、充山隱秀、藕花深處、十里芳徑、中犢晨霧、三山映碧),我們所要游覽的是黿渚春濤景區(qū),它是整個園林的精華所在。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

  正月初四睛星期五

  這幾天領(lǐng)略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風景后。今天我們又來到了美麗的無錫。聽人家說過這樣一句話“游無錫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無錫”。

  讓我不禁的想起了當代大文豪郭沫若贊美太湖的一句話“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所以我們也要去親自去看看太湖的美景。我們座上游船,站在船尾。仰望太湖,太湖的水很綠很綠,如同碧綠的翡翠一樣。海水在陽光的的照射下,顯得波光粼粼。像金子一樣,發(fā)出閃閃的光芒。

  海水波濤起伏,一浪高過一浪,海浪拍打著船身發(fā)出了一陣陣悅耳的音樂,美妙極了。船緩緩地行駛著,船下的水面蕩起層層漣漪,一圈一圈,擴至水天交接處。遠處的群山在迷蒙的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瞧,湖心有座小島,看上去很小很小,樣子很像一只烏龜,我想就因此而得名吧!不知不覺船已靠岸,溫暖的春風送來春天的芳香氣息,令人心曠神怡。

  我們上了岸,看到一塊高高聳立的巖石上寫著《太湖仙島》。我在心里想,這里一定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拉著媽媽蹦蹦跳跳上山了,我們沿著臺階拾掇而上,看到了木牌上寫著,。天街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玩意,古色古香。仿佛步入了仙境。我們又走過了會仙橋,我就好奇地問媽媽,媽媽說:“說不定在這這里我們還能碰到神仙呢”?可我們運氣不好,沒有看到神仙,呵呵。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一座猴山,猴山上樹木蔥蘢,遮天蔽日,又高又陡的,真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突然,一尊石像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兩只小猴子正偎依在猴媽媽的懷抱里津津有味地吃著桃子。多么溫馨可愛的畫面啊。接著我們又玩了許多景點七十三峰、廣福寺、天都洞府……直到一輪紅日倒映在湖面上,我們才戀戀不舍得離開了黿頭渚。黿頭渚的導游詞3

  俗話說,“到無錫必游太湖,游太湖必去黿頭渚!秉x頭渚究竟是個怎樣的所在?

  聽爸爸講,黿頭渚這個地方不僅景美,就連它的來歷都充滿神秘色彩——其實,它是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傳說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神話中的神黿浮在水面,故而得名。

  坐了三個多小時的車,我們終于來到了太湖邊。資料上說太湖的面積有2427.8平方公里,舉目遠眺,頓覺心胸開闊。浩瀚無垠的太湖水就在我眼前,可我的心兒早已飛到了黿頭渚。

  來到黿頭渚,我們先去游覽“櫻花谷”,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那里簡直就是櫻花的海洋,櫻花的世界。四面八方,放眼望去,枝頭、樹下、河面,滿是粉紅的櫻花,它們像俊俏的娃娃,一個個露出燦爛的笑容,卻各有各的姿態(tài),引得游人紛紛駐足觀看,拍照留影。這里的櫻花樹足足有三萬余棵,被稱為世界第三大櫻花種植地。我們來得也正是時候,這里正舉行“國際櫻花節(jié)”,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有什么能擋住游客賞花的熱情呢?

  我們走一路,櫻花就陪一路香一路,最后我全身都是香的了。實在走累了,我們便躺在樹下休息,可眼睛卻怎么也舍不得閉上。一陣微風吹過,樹上的風鈴發(fā)出悅耳的“叮!甭,從枝頭飄下無數(shù)花瓣,像是在下一場漫天花雨,好不美麗!

  我們在碼頭登上游船前往“太湖仙島”景點。站在船尾,涼爽的海風吹過面頰,我整個人一下子神清氣爽起來。一群群紅嘴鷗緊隨船尾飛行,游客把小塊面包扔向空中,它們竟然一下子就用嘴夾住了。游船行一路,海鷗跟一路,場面好不生動!

  游完“太湖仙島”,天色已晚,是時候跟這里說“再見”了,盡管我仍然意猶未盡。太湖、黿頭渚,以后有機會我還會回來看你們的!等我。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4

各位朋友:

  你們好!

  我是無錫旅行社的導游xxx。今天,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覽無錫太湖之濱的黿頭渚風景區(qū)。

  黿在我國古代被稱為神物,它是一種吉祥的象征,渚是半島,黿頭渚就是一個伸入湖中,三面臨水的半島,因狀如黿頭而得名。

  黿頭渚風景區(qū)是我國5A級旅游景區(qū),其始建于公元1918年,無錫地方商紳楊翰西買下此地開發(fā),不斷完善,解放后收為國有,現(xiàn)有游覽面積130多公頃,其中以藕花深處、黿渚春濤最為出名。黿頭渚依山傍湖,以太湖自然山水為主,人工修飾為輔,是觀賞太湖風光最佳之地。

  眼前的門樓上寫“太湖佳絕處”五個大字,是因為當年大文豪郭沫若老先生在游玩黿頭渚后寫下了“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過一旁的“問津”門,我們便來到了櫻花堤,這里的櫻花是當年楊翰西從日本引進種植的大野山櫻。漫步長春橋,一邊看著太湖,一邊欣賞著兩旁的櫻花,那盛開的櫻花就像天邊飄來的朵朵彩云,粉紅的花影,拱形的橋影和水中的倒影,那簡直就是一幅畫。

  過了櫻花堤,我們來到的就是黿頭渚中最幽靜的景區(qū)--藕花深處!芭夯ㄉ钐帯敝饕羞@里的方亭、前面的小島、曲橋以及四周的荷塘等組成。藕花深處的'名字聽起來很有詩情畫意吧,大家猜想這名字肯定是哪位文人墨客題的?其實不然,黿頭渚最早的園主楊翰西在1931年建成這組景之后,當時他請了很多親朋好友為這亭子題名,其中有人提議叫“湖心亭”,太俗了,楊翰西沒有采納。就在這時,家中有位小工匠站了出來說:“老爺,我能不能題個名字?”楊翰西想小小的工匠能題什么好名字?但是當著眾人的面,也不好意思回絕他,“那你就說吧。”“老爺,雖然我是個小工匠,但也讀過幾年書,我記得李清照的《如夢令》中有這一句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我看這里四周都是荷花,亭子也顯得比較深遠,是否能叫藕花深處?”藕花深處,太有詩情畫意了,又很貼切,從此就這樣定下來了。

  離亭不遠處的一個小島叫“清芬?guī)Z”,島上有宮殿式房屋,曾經(jīng)是楊家祠堂,堂內(nèi)有李苦禪寫得“誦芬堂”匾額!扒宸摇、“誦芬”都是歌頌荷花的芬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讓人自然而然聯(lián)想起江南文人追求像荷花一樣的高尚品質(zhì),想在自己營造的小天地里實現(xiàn)淡泊明志的人格理想,更體現(xiàn)了江南文人園林所特有的恬靜、含蓄、淡雅的情趣。

  堂前水中還立著一塊太湖石,它像少女一般亭亭玉立。藕花深處、楊家祠堂、水中的太湖石以及前面的曲橋,這組景安排得疏密有致、景色濃淡相宜,既有江南水鄉(xiāng)的韻味,又有古典園林的風格,這里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曲橋相連、荷花滿池,形成一個寧靜的空間。讓游客走進太湖之前陶醉于眼前的江南園林中,似乎讓人們忘記了前面煙波浩淼的太湖,用這里的靜態(tài)美襯托出太湖的動態(tài)美,用這里的小巧幽靜襯托出太湖的雄偉壯觀,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各位要飽覽太湖的美麗風光,還是隨我到黿頭上去看看吧!這里立著一塊巨石,上面刻有“黿渚春濤”四個大字,這是我國清末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途經(jīng)此地時是寫下的。黿渚春濤是太湖波濤中最奇特的,據(jù)記載:吳越春秋時,越國向吳國進貢梅樹的船,經(jīng)過此地,船被洶涌的波濤打沉了,后來每到春天,太湖上泛起的波濤就好像朵朵梅花,美麗極了。

  我們站在這里不僅能聽到濤聲,更能感受到太湖雄偉得氣勢。前面摩崖石壁上刻有“包孕吳越”四個字,就是明證,這四個字是清代無錫知縣廖綸所寫,它是形容太湖氣魄宏大,孕育了吳國和越國,也就是現(xiàn)在的江浙兩省。太湖確實很大,面積有2400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物產(chǎn)豐富,盛產(chǎn)魚蝦,其中銀魚、白魚、白蝦更是名揚天下,太湖使吳越兩國受益匪淺,太湖像偉大的母親,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吳越兒女,也孕育了吳越文化,無錫人溫文爾雅,無錫人待人熱情,“無錫充滿溫情和水”的旅游口號,無不是吳越文化的一個寫照。

  現(xiàn)在我們順著石階來到了黿頭渚風景最精華的地方——黿頭。請各位向南遠望,三萬六千頃太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七十二峰隱約可見,九渚十八灣更是盡收眼底;遠處湖面上漁帆點點,千帆竟發(fā),近處貨船,游艇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再請大家往正前方看,前面三座蔥綠的小島,在萬頃波濤的推動下,若斷若連,你看它多像一只烏龜正在慢慢游動,它就是太湖著名的風景區(qū),太湖仙島,現(xiàn)在我們再回頭向北來瞧一瞧,這一帶湖面雖然不是很開闊,但是在花草樹木、亭臺樓閣的掩映下,顯得很秀麗,倒有幾分杭州西湖的風光。所以,有人說太湖既有大海的雄偉壯觀,又有湖泊的明媚秀麗,難怪大詩人郭沫若暢游太湖之后,曾留下“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

  站在黿頭,極目遠眺,太湖縹縹渺渺,朦朦朧朧,像巨幅潑墨山水,懸掛在天地云壁之間。太湖氣象萬千,靜時,湖水如鏡,波光粼粼;動時,波濤滾滾,驚濤拍岸。迎風而立,令人心曠神怡,看萬頃太湖,煙波浩渺;想?yún)窃酱呵,驚心動魄。在這里既可領(lǐng)略江南的秀氣,又能感覺吳王的霸氣。想當年多少英雄人物在此沉浮,只有范蠡西施的故事至今流傳。英雄美女泛舟太湖,隱逸其間,給太湖增添了一段柔情,幾分神秘。明朝江南才子文徵明的《太湖詩》是對黿頭渚風景區(qū)自然山水和歷史典故的最好總結(jié):

  誰能胸貯三萬頃,我欲身游七十峰。

  中流仿佛聞雞犬,何處堪追范蠡蹤。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家園--無錫。無錫充滿溫情和水,熱情好客的無錫人歡迎您的到來。謝謝!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現(xiàn)在前往游覽的是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的黿頭渚。它距無錫市區(qū)18公里,是無錫境內(nèi)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重翹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黿頭渚是無錫最佳游覽勝地,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贊,道出了重頭清今人神往的意境。游客們:在前往黿頭渚的途中,讓我先來介紹一下太湖。

  【太湖概況民間傳說成因和物產(chǎn)】

  太湖地處長江三角洲,橫貫江、浙兩省,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泊面積為2427.8平方公里,除去湖中51個島嶼,湖泊實際面積為2338.l平方公里,號稱三萬六千頃,南北長68公里,湖面海拔3米,平均水深約2米。湖邊的山和湖中的島臺稱72峰,尤以黿頭渚、三山、洞庭東西山最為著名。湖中遺存著大量的文物古跡,是吳越文化的發(fā)源地。

  有關(guān)太湖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相傳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壽,在天宮大設(shè)皤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剛送去一份壽禮,是一個大銀盒,里面裝有72顆特大的翡翠,外表還雕飾著千姿百態(tài)、五顏六色的飛禽走獸,如同一只聚寶盆,令在場的各路神仙贊不絕口。但王母設(shè)宴時沒請孫悟空,于是這位齊天大圣就大鬧天宮。當他看見王帝送的這只大銀盒時,一棒打翻,銀盒便從空中翻落下來,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銀盒立即化成了湖水。因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的一橫落在下面成一點,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為太湖。而72顆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變成了72峰。本來銀盒是圓的,被孫悟空打了一棒,這便是太湖不圓的原因。

  游客們:太湖的傳說,發(fā)人遐想。其實,太湖原是一個大海灣,約在5000多年前,這里地殼下陷,東部的泥沙不斷淤積,導致長江三角洲向東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煙波浩森的太湖。然而,民間傳說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條件優(yōu)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物產(chǎn)特別豐富,水產(chǎn)品種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青蟹、白蝦最為有名。各種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愛,如蓮藕、菱白。水芹、藥菜等已成為人們品嘗綠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黿頭渚所處的位置人文景觀的營建經(jīng)過】

  各位游客:我們的車開過寶界橋后,就進入了充山(也叫南犢山)。重頭清就位于南犢山西端,請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臨水,好像一只巨大黿頭伸出水面。這就是黿頭渚。黿頭渚獨占地勢,在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島隨波浮動,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馳神往。因此,在明朝時,這里早已被稱為世外桃源,是富人們郊游踏青的地方。

  關(guān)于黿頭渚的營建歷史,可以追述到1918年。當時,楊翰西在這里購得60畝山地,開始對黿頭渚進行最初開發(fā),建造了仿帝王宮苑的橫云山莊。20年代起又陸續(xù)興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別墅,陳仲言的若圃,鄭明山的鄭園,何輯五的別墅和蔡緘的退廬。到建國以后逐漸規(guī)劃建成完整的黿頭渚公園,F(xiàn)面積達500公頃。有充山隱秀、湖山真意、十里芳徑、萬浪卷雪、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江南蘭苑、太湖仙島等十多個景觀,各具風貌。

  【充山隱秀聶耳亭鹿頂迎暉舒天閣范蠡堂西子池中日櫻花友誼林江南蘭苑】

  各位游客:進人大門后,我們正式進入黿頭渚景區(qū)。首先參觀充山隱秀景點。充山隱秀位于充山最高處鹿頂山的東南面,原來是陳家花園的所在地。陳家花園,也叫若圃,是1928年無錫本地民族工商業(yè)者陳仲言所建。1984年開始建設(shè)充山隱秀景點。種植了各種花草樹木,分為春花、夏蔭、秋色、冬景四個區(qū)。面積為13.3公頃。

  沿著空中列車站的石路向上,便到春花區(qū)內(nèi),大家看到的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勢,順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邊的土山是人工堆積的`,種植著桃李、杏梅、玉蘭、杜鵑、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樹木。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設(shè)著一曲一直兩座橋,直橋名為跨綠,曲橋名為俯青。水邊兩層樓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地方,上層為醉方樓,下層為春風人座。樓邊的方亭,名叫家風。大家繞過寥風小亭,穿過俯青曲橋,便看到山坡上林邊有一六角形的竹亭。6根柱子仿照毛竹形狀,十分逼真。因個字形如竹葉,此亭命名為個亭。

  各位游客:穿過荇春橋亭,我們到達夏蔭景區(qū),這里有許多名貴的樹木。其中兩株苦櫧,高20米,已有六七百年的樹齡,而高大挺拔的大王松,是當年若圃園主陳仲言栽種的。

  各位游客:現(xiàn)在看到的建筑是聶耳亭。這里原來是陳仲言于1928年所建的一座花園。1934年,22歲的聶耳隨電影《大路》攝制組來無錫時就居住在這里,并譜寫了著名的《大路歌》和《開路先鋒》兩首插曲。當年,這里正在修建公路,聶耳來到筑路工地,將《大路歌》唱給民工們聽。電影尚未拍完,歌曲已在民工中傳開了。1959年無錫市政府主修了這座小閻,為紀念這位人民的音樂家,取名聶耳亭。1981年還雕塑了聶耳胸像供游人們瞻仰。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鹿頂山的十里芳徑景點。它是由茂盛的樹木、開山留下的池塘、石壁串連在一起的游步小道組成。每到秋天,這里漫山遍地的原野景色,令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畫中暢游。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6

  太湖,僅水域面積就有2400多平方公里,在我國五大淡水湖泊中占了第三位。很多人又喜歡唱《太湖美》,太湖確實很美,而且美的景點又不少。

  最能代表太湖美的景點是當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美麗的詩句,作了明確的回答:“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請大家抬頭看,那牌坊上五個瀟灑的大字,就是郭老的手跡。因此有人通俗地把它解釋為:不到黿頭渚,等于沒有到太湖。

  這牌坊左面的山峰,叫做充山,又名南犢山!白怨琶缴级唷,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蕭梁時,充山的后山就建起了“廣福庵”,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這里最早的風景開發(fā)。到了明清時,不少文人雅士就常到這湖邊游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文;還在湖邊的山崖石壁上,刻上了言簡意賅的摩崖石刻。其中明末有位叫做王永積的,在他編寫的《錫山景物略》中,對這里的景物作了記載:“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黿頭狀,因呼為黿頭渚”。黿是一種大型的海龜。在中國古代,烏龜被看作是長壽的靈物,俗話說得好:“到了烏龜?shù)念^,萬事不用愁。”黿頭渚因此被賦于了吉祥的含義。

  1916年,地方紳士楊翰西,用做稻谷生意賺來的20__塊大洋,向朱某人購買了這里包括黿頭渚在內(nèi)的60畝山地,從1918年開始構(gòu)筑別墅園林“橫云山莊”。楊翰西是清末舉人,有相當?shù)奈幕仞B(yǎng)。在造園時有意識地發(fā)揮真山真水的環(huán)境優(yōu)勢,因勢布局,巧妙點綴,融情入景,恰到好處,所謂“三分人意,七分天然”,這別墅園林造得很是不俗。但楊的民族氣節(jié)不好,抗戰(zhàn)時,曾擔任汪偽政權(quán)的水利委員長?箲(zhàn)勝利后,橫云山莊被當局接收,改為“橫云花園”。建國后,又把這里與附近的太湖別墅、陳園、鄭園等聯(lián)成一片,組成“黿頭渚公園”。

  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園進一步擴充,形成了游覽面積達130公頃的黿頭渚風景區(qū),包括充山隱秀、鹿頂迎暉、湖山真意、江南蘭苑、十里芳徑、萬浪卷雪、黿渚春濤、太湖仙島等八大景點。如果把這各具千秋的“黿渚八景”統(tǒng)統(tǒng)游一遍,大約需要整整一天時間。今天我們的游程安排得比較緊湊,因此重點游覽精品中的極品“黿渚春濤”,即“橫云山莊”。

  “涵萬軒”照壁

  太湖佳絕處牌坊,也就走近了太湖最美的地方。

  堆塑著“鳳穿牡丹”圖案,富貴祥和的照壁,起到了“障景”的作用,也就是防止景色一覽無遺。

  照壁后面是半亭式的“涵萬軒”,懸掛“湖山墨畫”匾額。該匾為乾隆皇帝親筆書寫,原是北京靜明園中故物;1934年被園主在北京地安門外煙袋街購得,鉤摹重新制作后,掛在軒內(nèi)。匾中的“墨”字,解釋為“復蓋”,因此把軒名和匾額的意思聯(lián)起來就是:以一涵萬,好比在一滴水中見太陽;一幅復蓋著大好湖山的天然長軸畫卷,從這里開始,向廣大游客徐徐展開。

  左邊山坡有一組統(tǒng)稱“小函谷”的建筑,原是園主日常起居和接待親朋好友的場所。這組建筑以“花神廟”作為小結(jié),具有山水植物為我所用的含義。喏,右面那個簡樸的門頭,正反面分別鑲嵌著“利涉”、“問津”磚額,利涉表示這里有個船碼頭,原來在1934年蠡湖寶界橋未建成之前,從城里到黿頭渚的游客,一般都是乘船往返;今天雖然陸路暢通,然而那邊的“太湖游船碼頭”,仍然是往返“太湖仙島”的必備設(shè)施,使利涉的意義有了新的延伸。

  “問津”,意思是講:渡船到了這里,游人不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而當您需要“問津”即問路的時候,這個拱形門頭就為您開啟了通往仙境的道路。

  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居士要寫詩贊美這里的風景:“黿頭渚,景色勝天堂”。

  長春橋頭

  原來的橫云山莊是建在山腳水邊的,用地難免比較局促,為了改變這個局面,園主于1936年,利用湖邊的蘆葦蕩,攔水圍堤,堤上架“長春橋”;又在橋頭兩側(cè)的長堤上,種植了日本櫻花的著名品種“染井吉野”,一般被叫作“大山櫻”。這就為黿頭渚增添了一道彌補山水缺憾的亮麗的水上風景線。

  長春橋,是按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玉帶橋”進行仿建的。它的橋拱比較高,與倒影合成線條優(yōu)美的渾圓形;而且高聳的橋型,使櫻花長堤顯得舒展自如。同時,還在黿頭渚與對岸的大箕山、小箕山之間,增加了因勢賦形、起伏有致的風景層次。特別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櫻花爛熳的季節(jié),紅白相間就像輕云一般的花朵,沾著清晨的露珠或者春天的毛毛雨,顯得格外的晶瑩嬌艷。到了落英繽紛的時候,又是一番“紅雨隨心翻作浪”的'壯麗景色,使橋下面那座龍脊鳳檐的“絳雪軒”,分外典雅美麗。這時,如果在橋上行走,仿佛就是圖畫中的行人;而俯身探水,人橋倒影,更進入了“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那詩的境界了。

  “具區(qū)勝境”牌坊

  這里有一座斗拱飛檐,古樸典雅的牌坊,正面寫著“ 具區(qū)勝境”四個字。

  “具區(qū)”的意思“區(qū)”是太湖的別稱之一;此上,古代也有稱太湖為震澤、笠澤、五湖的。

  這座牌坊屬于景名坊,在它的背面,還寫著“橫云山莊”,也就是這座風景園林原來的名字。

  同時,這座牌坊還起著提示的作用,它再次告訴您,太湖已經(jīng)越來越近。牌坊前面那塊太湖石,名“古云石”,古代的古,云彩的云,這名字起得很文雅。右邊那塊巨大的黃石上,刻著“到此忘機”,由高郵王蔭之手書。意思是講:到了這里,“凡念頓消,超然塵外”。

  換句話說,到了此地,就投入了大自然的親切懷抱,可以忘掉滾滾紅塵中的一切囂噪煩惱和去留寵辱,使自己的心態(tài)趨向于平穩(wěn)、寧靜和淡泊。

  “藕花深處”庭園中

  建筑被稱為“凝固的音樂”,這組被稱為“藕花深處”的庭園建筑,仿佛是一曲優(yōu)美旋律中的休止符號,在走進太湖之前,有個短暫的停留,在這小橋流水的江南園林中,一時忘掉大自然中的太湖,恰恰又增加了對于太湖的“期望值”,可說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懸掛在方廳那“藕花深處”景名的出典,這里的水池中,種植了滿池的荷花,游人到了此地,就好像進入了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的詩情畫意之中,具有一種幽曲閑適的美感。這座小島叫做“清芬?guī)Z”,對面的那排房屋,叫“凈香水榭”,周圍種植牡丹花,因此那小小的山灣,就稱作“牡丹灣”。

  清芬?guī)Z上的宮殿式建筑“誦芬堂”,過去這幢五開間的房屋,曾經(jīng)做過“楊家祠堂”。它的建筑形制非常生動,那屋頂就像比翼雙飛的翅膀,既有動勢又顯得古樸典雅。這廳堂里面的家具陳設(shè),也布置得高貴精致。特別是這些匾額和楹聯(lián),都出自名家之手,字寫得好,意思又很深刻,讓人覺得這里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無錫旅游口號刻石

  巨石上面,刻著無錫的旅游口號“無錫,充滿溫情和水”。

  有人作過解釋,無錫的旅游景點離不開水,這水是三點水:第一點水太湖,有一首歌《太湖美》,以自然景觀取勝;

  第二點水“天下第二泉”,有一首曲《二泉映月》,以人文景觀見長;

  第三點水古運河,有一首日本友人創(chuàng)作的歌曲《清名橋》,展示了無錫的民俗風情,讓人走進了生活,走進了現(xiàn)實,走進了東方的藝術(shù)長廊。至于溫情,無錫傳統(tǒng)的著名手工藝品惠山泥人《大阿!,他正微笑著。

  黿頭渚燈塔

  走過了幽曲的“藕花深處”翻過了一道小小的山梁,是景色豁然開朗的太湖佳絕處黿頭渚。

  三萬六千頃的浩淼煙波奔來眼底,濃淡相宜,七十二峰縹渺可辯。三十六和七十二,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代表3的陽數(shù)之極即九的四倍數(shù)和八倍數(shù),具有陰陽調(diào)和,吉祥完美的意義,用來概括太湖的水域面積和山、島的數(shù)量,是贊美這里既有海的雄偉,又有湖的秀麗。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遼闊”,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圖畫”,把太湖平遠山水的審美特征,展示得淋漓盡致。

  左面:那山勢連綿,重崗復嶺,有12個山渚伸突湖中,稱為“湖東十二渚,現(xiàn)在已建有中央電視臺的“影視城”,還有建設(shè)中的“山水城”。

  右邊:那里從青龍山到閭江口,沿湖有18個山灣,簡稱“湖西十八灣”;它的前端就是馬山島,島上有國家級的度假區(qū),更有高88米的“靈山大佛”,遐邇聞名。

  中間:那好象由三個小島組成的“三山島”,既有秀氣,又有靈氣,更象“蓬萊三島”那樣有點兒仙氣,已被建成中外馳名的“太湖仙島”。再遠點那座像笠帽一樣隱約可辨的小島,叫“拖山島”,這拖山島的南面,就是一片汪洋的外太湖了。

  這湖東十二渚、湖面十八灣和拖山島之間的太湖,歸無錫管轄,在古代又稱作“梅梁湖”。它的得名來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三千年前,陜西岐山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南奔荊蠻”,在無錫“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梅村鎮(zhèn),開創(chuàng)了吳國五百多的的基業(yè)。當時用梅樹的樹干做成房屋的正梁,被賦于了神圣的色彩。一次吳國運送梅梁的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這樣到了每年的春季,湖面就會飄出朵朵潔白的梅花。

  太湖航行的保護神“黿渚燈塔”。因為黿頭渚處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這里立桿掛燈,為夜行船只導航。

  1924年,錫湖輪船公司通航,地方人士建燈塔表示祝賀,當時燈塔的形狀,象一枚彈頭朝上通紅的炮彈。

  1982年結(jié)合燈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的紫醬色,琉璃瓦重檐塔頂;并在磚砌墻身上用粉紅色金山石貼面,高度也從原來的12.56米加高到13.1米,使燈塔顯得更加典雅挺撥,成為黿頭渚的標志性建筑。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7

各位來賓:

  我們看一看這里的地形條件,就會明白,原來的橫云山莊是建在山腳水邊的,用地難免比較局促,為了改變這個局面,園主于1936年,利用湖邊的蘆葦蕩,攔水圍堤,堤上架“長春橋”;又在橋頭兩側(cè)的長堤上,種植了日本櫻花的著名品種“染井吉野”,一般被叫作“大山櫻”。這就為黿頭渚增添了一道彌補山水缺憾的亮麗的水上風景線。 長春橋,是按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玉帶橋”進行仿建的。它的橋拱比較高,與倒影合成線條優(yōu)美的渾圓形;而且高聳的橋型,使櫻花長堤顯得舒展自如。同時,還在黿頭渚與對岸的大箕山、小箕山之間,增加了因勢賦形、起伏有致的.風景層次。特別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櫻花爛熳的季節(jié),紅白相間就像輕云一般的花朵,沾著清晨的露珠或者春天的毛毛雨,顯得格外的晶瑩嬌艷。到了落英繽紛的時候,又是一番“紅雨隨心翻作浪”的壯麗景色,使橋下面那座龍脊鳳檐的“絳雪軒”,分外典雅美麗。這時,您如果在橋上行走,仿佛就是圖畫中的行人;而俯身探水,人橋倒影,更進入了“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那詩的境界了。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8

  各位來賓,我們走過了幽曲的"藕花深處"翻過了一道小小的山梁,來到了大家心儀已久,景色豁然開朗的太湖佳絕處黿頭渚。您看:三萬六千頃的浩淼煙波奔來眼底,濃淡相宜,七十二峰縹渺可辯。三十六和七十二,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代表3的陽數(shù)之極即九的四倍數(shù)和八倍數(shù),具有陰陽調(diào)和,吉祥完美的好處,用來概括太湖的水域面積和山、島的數(shù)量,是贊美那里既有海的雄偉,又有湖的秀麗。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遼闊",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圖畫",把太湖平遠山水的審美特征,展示得淋漓盡致。請大家往左面看:那里山勢連綿,重崗復嶺,有12個山渚伸突湖中,稱為"湖東十二渚,此刻已建有中央電視臺的"影視城",還有建設(shè)中的"山水城"。

  請大家轉(zhuǎn)向右邊看:那里從青龍山到閭江口,沿湖有18個山灣,簡稱"湖西十八灣";它的前端就是馬山島,島上有國家級的度假區(qū),更有高88米的"靈山大佛",遐邇聞名。再請大家往中間看:那好象由三個小島組成的"三山島",既有秀氣,又有靈氣,更象"蓬萊三島"那樣有點兒仙氣,已被建成中外馳名的"太湖仙島"。再遠點那座像笠帽一樣隱約可辨的小島,叫"拖山島",這拖山島的南面,就是一片汪洋的.外太湖了。

  在那里,我還想向大家補充講一講:這湖東十二渚、湖面十八灣和拖山島之間的太湖,歸無錫管轄,在古代又稱作"梅梁湖"。它的得名來源于一個秀麗的傳說:三千年前,陜西岐山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南奔荊蠻",在無錫"梅里",也就是這天的梅村鎮(zhèn),開創(chuàng)了吳國五百多的的基業(yè)。當時用梅樹的樹干做成房屋的正梁,被賦于了神圣的色彩。一次吳國運送梅梁的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這樣到了每年的春季,湖面就會飄出朵朵潔白的梅花。請大家回過身子,欣賞一下太湖航行的保護神"黿渚燈塔"。因為黿頭渚處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那里立桿掛燈,為夜行船只導航。1920年,錫湖輪船公司通航,地方人士建燈塔表示祝賀,當時燈塔的形狀,象一枚彈頭朝上通紅的炮彈。1982年結(jié)合燈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的紫醬色,琉璃瓦重檐塔頂;并在磚砌墻身上用粉紅色金山石貼面,高度也從原先的12.56米加高到13.1米,使燈塔顯得更加典雅挺撥,成為黿頭渚的標志性建筑。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9

  太湖黿頭渚風景區(qū)位于江蘇省無錫市西南。郭沫若先生贊為“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秉x頭渚風景區(qū)層巒疊翠,林壑優(yōu)美,山環(huán)水抱,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瀾于一體,組合成了太湖山水風光的最美處,向有“天然畫圖”之美譽。黿頭渚公園曾是蔣介石的私家園林,堪稱“無錫第一勝景”。青山綠水之中,長春橋、澄瀾堂、飛云閣、勁松樓、光福寺、陶朱閣等園林建筑點綴其間,太湖仙島、具區(qū)勝景、黿渚春濤、萬浪卷雪、鹿頂迎輝、充山隱秀等六大景區(qū)各具特色。登上黿頭,浩瀚壯闊的太湖展現(xiàn)眼前,心曠神怡。

  黿頭渚的美麗景致,在明代以前就為人們所向往,被認為是無錫境內(nèi)的“桃花源”。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之一。明末,東林首領(lǐng)高攀龍常在此踏浪吟詠,留有“黿頭渚邊濯足”遺跡。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的“包孕吳越”和“橫云”摩崖石刻既贊美了太湖的雄偉氣勢,也是對此盡納吳越山水之美的`高度評價。 1920年,黿頭渚始建園林,社會名流、達官貴人紛紛在黿頭渚附近營造私家花園和別墅。先后建有橫云山莊、廣福寺、陶朱閣、太湖別墅、陳園(若圃)、鄭園等,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園林建筑逐年增多。建國后,這些私家花園和別墅大都由政府接管,合并成“黿頭渚公園”。

  80年代后,經(jīng)統(tǒng)一規(guī)劃布局,精心綴連,又大規(guī)模擴建新景點,使這一太湖風景名勝游覽之區(qū)日趨完美,面積擴大到500公頃,成為江南最大的山水園林之一,F(xiàn)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點,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黿頭渚風景區(qū)地廣景多,可先登臨鹿頂山舒天閣,遠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黿頭渚,或步行盤桓于花徑,或赤足涉水于低灘,或乘船弄濤湖面,坐礁凝思,登樓品茗,領(lǐng)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島靈秀、神幻之妙。

  江蘇無錫黿頭渚導游詞3黿頭渚風景區(qū)始建于1920年,現(xiàn)面積達539公頃。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云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長春橋是園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玉帶橋所建的。湖堤兩邊所種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櫻花品種中,“染井吉野”是公認較美的一種。每年4月這里櫻花夾道,繽紛艷麗。長春橋是一座拱石橋,高聳湖面,堤岸遍植櫻花,擋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間,豐富了景色層次,它與涵萬軒、絳雪軒和東面山坡自成一個空間,構(gòu)成長春花漪的景色。

  原為“橫云山莊”門樓,始建于1931年,結(jié)構(gòu)古典,北式風格,斗拱連接,琉璃頂、飛檐翹角。1975年根據(jù)郭沫若詩句并集其手跡制額。牌坊右側(cè),有磚徹拱門,正反面有磚刻“利涉”、“問津”。1934年前的黿頭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稱“利涉”。渡船將游人送到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處,就得“問津”。進牌坊,立以照壁,飾以鳳穿牡丹。壁后臨水而筑“涵萬軒”水榭,軒內(nèi)懸掛“湖山罨畫”一額,系乾隆手筆。1934年,園主得之于北京地安門外煙袋斜街,據(jù)說還是圓明園中故物。

  七桅帆船是吳地船文化的一個縮影,距今已有220年歷史。原來傳說是岳飛的水師戰(zhàn)船,岳飛屈死風波亭后,把戰(zhàn)船改良成魚船,戰(zhàn)士們靠打漁為生,它的航行速度相當快,順風時每小時可以達到20公里,逆風時成之字行行走。據(jù)記載曾經(jīng)有四艘同樣的船在一起一網(wǎng)捕起了3600公斤的銀魚,可見它是捕捉銀魚的主力船只。它是目前太湖流域中船帆較多,船型較大的木制船只,被稱為“漁船博物館”。

  澄瀾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宮殿式樣營建的,面闊5間,四周游廊,氣宇不凡,是“黿渚春濤”的主建筑!俺巍笔侵杆届o清澈,“瀾”則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瀾堂”是說在這里可以飽賞太湖多變的天然景色。黿頭渚本身變化萬千,陣雨過后又有霧氣,而且這里居高臨下,遠眺近覽,春夏秋冬,早中晚,雨陰晴,景色各異,真是“浪濤與松濤齊名,碧水共長天一色”!

  屹立于長春橋畔船塢處,面臨太湖,斗拱飛檐,古樸清雅。背額“橫云山莊”。具區(qū),是太湖古稱;橫云山莊則是公園的原名。牌坊前正中,湖石聳立,狀如作揖迎客。前行還有王蔭之的“到此忘機”刻,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頓消,超然世外。

  賞櫻閣位于黿頭渚櫻花林核心地帶,是櫻花林內(nèi)標志性建筑景觀,登臨賞櫻閣,居高臨下,眺目四望,漫山遍野櫻花花海,是黿頭渚風景區(qū)內(nèi)的賞櫻佳境。登樓品茗,領(lǐng)略太湖山水之美,然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島靈秀、神幻之妙。

  “黿渚春濤”四字是在1920年題書的,每逢春天,這里會出現(xiàn)神話般的奇景:春濤好似古梅在水上開花一般,顯得美麗極了;無錫正處在太湖北岸,春天時多東南風,太湖無日不起浪,尤以黿頭渚一帶水勢浩大,波濤洶涌,聲勢雄壯。黿渚濤聲是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風和日暖,微波漣漪,濤聲則清緩而流暢,和諧而有節(jié)奏;若遇狂風怒號,濁浪滔天,則轟然巨鳴,猶如萬馬奔騰,真有“濤聲吼黿渚,地勝十洲三島”的感覺。

  絳雪軒是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的漢族宮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宮御花園的東南,為一座小型殿宇,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御花園中賞景休息之處。園主仿建絳雪軒,貼水而建。立于涵萬軒中縱目而觀,從長春橋北堍起,視線先隨著橋面漸次升高、過橋拱后又漸次降低,直到絳雪軒的低處。視線越過絳雪軒,則見黿頭渚青山橫斜,如一帶翠嶂般西延而去,直入湖濱。絳雪軒南為一座開闊庭院,左手一道月洞門,門外山麓,建有云逗樓,樓后山坡上有花神廟,內(nèi)奉花神女夷像。

  鹿頂山,位于黿頭渚充山之東,山高96米,地理位置優(yōu)越,視野開闊。1983年,無錫市人民政府決定建“鹿頂迎暉”一景,1984年動工興建,1986年元旦正式開放。通鹿頂山的道路有四條,還有一條盤山公路,一般游人多從挹秀橋登山。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10

  太湖,古稱具區(qū)、震澤、笠澤、五湖等!稜栄拧分杏小皡窃街g具區(qū)”之句。太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長江流域的重要湖泊,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有兩個香港/四個新加坡/四百個西湖那么大,號稱三萬六千頃。水發(fā)源于茅山、天目山,經(jīng)吳江、黃浦江流入東海,是長江中下游的一個良好的天然蓄水庫。

  那么太湖是怎么形成的呢?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要做壽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后,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個大銀盆,里面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tài)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個聚寶盆;遠遠望去,還活象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贊不絕口。大家看過《西游記》都知道,王母娘娘設(shè)蟠桃會,沒請弼馬溫,結(jié)果齊天大圣孫悟空發(fā)了脾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只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此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為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間。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xiàn)在太湖里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并無科學根據(jù)。據(jù)考證,真正的太湖是一個海跡湖,地理上稱“瀉湖”。原來這里是一個大海灣,由于長江、錢塘江泥沙的沖積,長江三角洲不斷向東延伸,海灣因灣口被泥沙淤積成的沙壩所封閉而形成了太湖,以后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于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說他是“海的兒子”。

  關(guān)于太湖的成因還有很多種說法,如1986年,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用自制的走航式地層剖析儀,在湖上行使200多公里,對湖底穿透程度40—80米,最終查明,太湖之底是堅硬的黃土層,上面覆蓋著10—200厘米不等的軟泥。在黃土層上,還有許多掩埋的古道河的淺洼地痕跡,這卻清楚的說明太湖并不是一個瀉湖,而是一個黃土覆蓋的沖積平原環(huán)境?茖W研究尚未統(tǒng)一,就不要說民間的傳說了。

  這里呢還有一個“沉落山陽縣,汆出無錫城”的傳說,傳說在遠古時代,太湖在山陽縣,這里的人作惡多端,天上玉皇大帝聽說后,派太白金星在下凡去看看是否真的如此。太白金星下凡后呢,在山陽縣遇到一個孩子,他每天打柴侍奉老母。于是太白金星就變作一個老乞丐向孩子要吃的,孩子看他很可憐就把身邊唯一的一個饅頭給了他。太白金星看到孩子這么好心,決定拯救這個孩子。他告訴孩子,說:“如果山陽縣獄廟前的石獅子眼中淌血,就又洪水沖垮山陽縣,你趕快背著老母往西北逃命!庇谑沁@個孩子就每天到獄廟前去看石獅子的眼睛,這個秘密被一個屠夫知道了,便和孩子開玩笑,將豬血涂在獅子眼睛里。孩子一見,立即背著母親香西北跑,邊跑邊喊:“山陽縣要沉了,趕快逃命!”可是人們都以為孩子瘋了,沒有理睬。誰知孩子前腳剛走,洪水后腳就到。孩子跑啊跑,最后實在跑不動了,就停了下來,洪水也就在孩子的腳下停了。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在孩子背母逃命時,在一個地方歇了三歇,這地方就長出三個山峰,就是現(xiàn)在湖中的三山——烏龜山;母子最后停留的地方就是黿頭渚。太湖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嚴寒年代才全湖結(jié)冰,近650年中全湖結(jié)冰僅10次。它的平均深度只有2米左右,最深處也只有4。87米,自然條件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天然飼料豐富,是我國著名的淡水水產(chǎn)基地。湖中有魚類、蝦類、貝類等水產(chǎn)一百五十多種,其中最著名的太湖三白“白魚、白蝦、銀魚”更是名揚天下,現(xiàn)在先讓我們?nèi)ヮI(lǐng)略一下太湖的無邊風光,中午再品嘗太湖的水產(chǎn)。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11

各位來賓:

  我們走過了幽曲的“藕花深處”翻過了一道小小的山梁,來到了大家心儀已久,景色豁然開朗的太湖佳絕處黿頭渚。

  您看:三萬六千頃的浩淼煙波奔來眼底,濃淡相宜,七十二峰縹渺可辯。

  三十六和七十二,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代表3的陽數(shù)之極即九的四倍數(shù)和八倍數(shù),具有陰陽調(diào)和,吉祥完美的意義,用來概括太湖的水域面積和山、島的數(shù)量,是贊美這里既有海的雄偉,又有湖的秀麗。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遼闊”,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圖畫”,把太湖平遠山水的審美特征,展示得淋漓盡致。

  請大家往左面看:那里山勢連綿,重崗復嶺,有12個山渚伸突湖中,稱為“湖東十二渚,現(xiàn)在已建有中央電視臺的“影視城”,還有建設(shè)中的“山水城”。

  請大家轉(zhuǎn)向右邊看:那里從青龍山到閭江口,沿湖有18個山灣,簡稱“湖西十八灣”;它的前端就是馬山島,島上有國家級的度假區(qū),更有高88米的“靈山大佛”,遐邇聞名。

  再請大家往中間看:那好象由三個小島組成的“三山島”,既有秀氣,又有靈氣,更象“蓬萊三島”那樣有點兒仙氣,已被建成中外馳名的“太湖仙島”。

  再遠點那座像笠帽一樣隱約可辨的小島,叫“ 拖山島”,這拖山島的南面,就是一片汪洋的外太湖了。

  在這里,我還想向大家補充講一講:這湖東十二渚、湖面十八灣和拖山島之間的太湖,歸無錫管轄,在古代又稱作“梅梁湖”。它的得名來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三千年前,陜西岐山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南奔荊蠻”,在無錫“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梅村鎮(zhèn),開創(chuàng)了吳國五百多的的基業(yè)。當時用梅樹的樹干做成房屋的正梁,被賦于了神圣的色彩。一次吳國運送梅梁的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這樣到了每年的春季,湖面就會飄出朵朵潔白的梅花。

  請大家回過身子,欣賞一下太湖航行的保護神“黿渚燈塔”。

  因為黿頭渚處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這里立桿掛燈,為夜行船只導航。為主,以水出名,有太湖、京杭大運河,還有長江。因此,說無錫充滿溫情與水當之無愧。背面刻的是《無錫旅情》的中文歌詞。這是無錫市為了提高知名度邀請了日本作曲家和音樂出版社長來無錫旅游,他們回國后便出版發(fā)行了《無錫旅情》,由日本當紅歌星演唱!稛o錫旅情》從此風靡日本全境,許多日本友人紛紛慕名前來無錫旅游。

  黿渚燈塔

  各位來賓,走過了幽靜的藕花深處,我們來到景色豁然開朗的太湖佳絕處——黿頭渚。請大家向右看,那里從青龍山到閭江口,沿湖有18個山灣,簡稱“湖西十八灣”;它的前端就是馬山島,島上有國際度假區(qū),更有“靈山大佛”遐邇聞名。在請大家往中間看,那好像由三個小島組成的“三山島”,既有秀氣,又有靈氣,更像“蓬萊仙島”那樣有點仙氣,已被建成中外馳名的“太湖仙島”。請大家回過身,欣賞一下太湖航行的保護神“黿渚燈塔”。它是作導航之用。1920年,就有人在這里立桿掛燈,為也行船只導航。1924年,錫湖輪船公司首航太湖,地方人士集資建一座燈塔以示祝賀。

  黿渚春濤  

  請大家向前走,這里是黿頭渚的景名刻石,這塊“黿頭渚”的刻石高2米,正面的“黿頭渚”三字是由無錫舉人秦敦世書寫的。另一面刻“黿渚春濤”4字,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狀元劉春霖寫的。“黿渚春濤”的“春”字用的最妙:

  一是劉春霖來錫時正是仲春時節(jié);

  二是這里面對著太湖的一個內(nèi)湖,叫梅梁湖。根據(jù)《具區(qū)志》記載:“梅梁湖在夫椒山(今馬山)東,吳時進梅梁至此,舟沉失梁,后每至春首則水面生花,阿里云:”后人據(jù)此典故把黿頭渚、馬山、拖山之間的水面稱為“梅梁湖”。每逢春天,這里會出現(xiàn)神話般的奇景:春濤好似古梅在水上開花一般,顯得美麗極了;

  三是無錫正處在太湖北岸,春天時多東南風,太湖無日不起浪,尤以黿頭渚一帶水勢浩大,波濤洶涌,聲勢雄壯。黿渚濤聲是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風和日暖,微波漣漪,濤聲則清緩而流暢,和諧而有節(jié)奏;若遇狂風怒號,濁浪滔天,則轟然巨鳴,猶如萬馬奔騰,真有“濤聲吼黿渚,地勝十洲三島”的感覺。

  所以黿渚春濤是黿渚濤聲中最神奇的。

  游客朋友們,此刻,我們來到的便是“黿渚春濤”景區(qū)的主建筑之一——澄瀾堂。

  沿階而上,大家請看,建于1931年的澄瀾堂,仿宋、明古宮殿式樣,面闊五間,玲瓏的游廊環(huán)繞四周。從下往上看,既有著正堂雄偉的氣勢,又有著江南亭臺的小巧精致。

  堂外屋檐下正中懸掛著清末無錫書法家華世奎所書的“澄瀾堂”匾額!俺巍,是指湖面平靜,水天一碧,云悠山閑!盀憽保瑒t是指波濤洶涌澎湃。原先這澄瀾堂是讓游客親近太湖的地方。澄瀾堂雄峙于半山腰,背靠逶迤充山、前臨萬頃太湖,占據(jù)了黿頭渚風景區(qū)觀賞太湖的最佳位置!俺巍薄盀憽倍终孟嗷(yīng),正合了這堂內(nèi)的對聯(lián)“霞飛杰閣,浩氣澄圓堪吐納;霧列雄州,滄波秋水有清漣!

  無錫的春天多東南風,太湖無日不起浪。晴天在這澄瀾堂賞景,遠處的`馬跡山巍峨如障,近處的三山島與黿頭渚遙相呼應(yīng),遠近之間湖面云霧繚繞,就如同蓬萊仙境一般。風和日暖,微波漣漪,濤聲清緩而流暢,和諧而有節(jié)奏,船行湖中,點點白帆,仿佛身在畫中游,令人心馳神往。連江南才子文徵明也感嘆道: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但如果遇到陰雨連綿,我們便可倚在這回廊上,隔著從天而降的雨簾,靜靜體會這江南的煙雨朦朧。

  堂前太湖則濁浪滔天,轟然而鳴,猶如萬馬奔騰。驚濤來自腳底,長風起于眼前,沙鷗翱翔林間,孤帆游移天際,波濤偕松濤齊鳴,秋水共長天一色。而要脫離這世間的嘈雜,也許只有隔著珠簾的觀景人,才能平復起伏的心境,靜靜品味這片澄靜的天空。清末江蘇巡撫陳夔龍就體會到了這樣的意境,將此番風景與王勃的《滕王閣序》相比,在這澄瀾堂堂內(nèi)柱上添上了神來之筆:“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雨卷珠簾,云飛畫棟,此間風景勝洪都!痹诔螢懱每刺且姷,那氣勢,不知比贛江要壯觀多少倍;那神韻,那風味,不知要比滕王閣醇多少倍,那感受,那回味,不知又要入夢多少回,沁心又幾層!大家請看這堂內(nèi)中間的橫匾上題額“天然圖畫”,真可謂畫龍點睛。

  游客朋友們,澄與瀾是兩種不同的境界,雖為兩種場景,但卻澄先瀾后。波瀾的太湖正如同人生的跌宕起伏,有得意時的安閑舒適,也有低谷時的焦慮不安,有成功時的喜悅,有失敗時的痛苦。但無論生在何時,無論身處何方,無論應(yīng)對何事,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清澄透明的心,去平復起伏的情緒,坦然應(yīng)對萬事萬物,這才是園主人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后最想到達的人生境界。

  太湖黿頭渚風景區(qū)位于江蘇省無錫市西南。郭沫若先生贊為“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秉x頭渚風景區(qū)層巒疊翠,林壑優(yōu)美,山環(huán)水抱,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瀾于一體,組合成了太湖山水風光的最美處,向有“天然畫圖”之美譽。黿頭渚公園曾是蔣介石的私家園林,堪稱“無錫第一勝景”。青山綠水之中,長春橋、澄瀾堂、飛云閣、勁松樓、光福寺、陶朱閣等園林建筑點綴其間,太湖仙島、具區(qū)勝景、黿渚春濤、萬浪卷雪、鹿頂迎輝、充山隱秀等六大景區(qū)各具特色。登上黿頭,浩瀚壯闊的太湖展現(xiàn)眼前,心曠神怡。

  黿頭渚的秀麗景致,在明代以前就為人們所向往,被認為是無錫境內(nèi)的“桃花源”。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之一。明末,東林首領(lǐng)高攀龍常在此踏浪吟詠,留有“黿頭渚邊濯足”遺跡。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的“包孕吳越”和“橫云”摩崖石刻既贊美了太湖的雄偉氣勢,也是對此盡納吳越山水之美的高度評價。1918年,黿頭渚始建園林,社會名流、達官貴人紛紛在黿頭渚附近營造私家花園和別墅。先后建有橫云山莊、廣福寺、陶朱閣、太湖別墅、陳園(若圃)、鄭園等,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園林建筑逐年增多。建國后,這些私家花園和別墅大都由政府接管,合并成“黿頭渚公園”。

  80年代后,經(jīng)統(tǒng)一規(guī)劃布局,精心綴連,又大規(guī)模擴建新景點,使這一太湖風景名勝游覽之區(qū)日趨完美,面積擴大到500公頃,成為江南最大的山水園林之一。現(xiàn)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點,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黿頭渚風景區(qū)地廣景多,可先登臨鹿頂山舒天閣,遠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黿頭渚,或步行盤桓于花徑,或赤足涉水于低灘,或乘船弄濤湖面,坐礁凝思,登樓品茗,領(lǐng)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島靈秀、神幻之妙。

  各位來賓,我們走過了幽曲"藕花深處"翻過了一道小小山梁,來到了大家心儀已久,景色豁然開朗太湖佳絕處黿頭渚。

  您看:三萬六千頃浩淼煙波奔來眼底,濃淡相宜,七十二峰縹渺可辯。三十六和七十二,在中國古人心目中,代表3陽數(shù)之極即九四倍數(shù)和八倍數(shù),具有陰陽調(diào)和,吉祥完美意義,用來概括太湖水域面積和山、島數(shù)量,是贊美這里既有海雄偉,又有湖秀麗。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遼闊",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天然圖畫",把太湖平遠山水審美特征,展示得淋漓盡致。請大家往左面看:那里山勢連綿,重崗復嶺,有12個山渚伸突湖中,稱為"湖東十二渚,現(xiàn)在已建有中央電視臺"影視城",還有建設(shè)中"山水城"。

  請大家轉(zhuǎn)向右邊看:那里從青龍山到閭江口,沿湖有18個山灣,簡稱"湖西十八灣";它前端就是馬山島,島上有國家級度假區(qū),更有高88米"靈山大佛",遐邇聞名。再請大家往中間看:那好象由三個小島組成"三山島",既有秀氣,又有靈氣,更象"蓬萊三島"那樣有點兒仙氣,已被建成中外馳名"太湖仙島"。再遠點那座像笠帽一樣隱約可辨小島,叫“拖山島”,這拖山島南面,就是一片汪洋外太湖了。

  在這里,我還想向大家補充講一講:這湖東十二渚、湖面十八灣和拖山島之間太湖,歸無錫管轄,在古代又稱作"梅梁湖"。它得名來源于一個美麗傳說:三千年前,陜西岐山周太王長子泰伯"南奔荊蠻",在無錫"梅里",也就是今天梅村鎮(zhèn),開創(chuàng)了吳國五百多基業(yè)。當時用梅樹樹干做成房屋正梁,被賦于了神圣色彩。一次吳國運送梅梁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這樣到了每年春季,湖面就會飄出朵朵潔白梅花。請大家回過身子,欣賞一下太湖航行保護神"黿渚燈塔"。

  因為黿頭渚處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這里立桿掛燈,為夜行船只導航。1924年,錫湖輪船公司通航,地方人士建燈塔表示祝賀,當時燈塔形狀,像一枚彈頭朝上通紅炮彈。1982年結(jié)合燈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紫醬色,琉璃瓦重檐塔頂;并在磚砌墻身上用粉紅色金山石貼面,高度也從原來12.56米加高到13.1米,使燈塔顯得更加典雅挺撥,成為黿頭渚標志性建筑。

  黿頭渚的導游詞 篇12

  國慶節(jié),爺爺帶我去看太湖。我們下了火車,再乘40分鐘的公交車就到了位于無錫東南角的太湖。郭沫若老師說過:“太湖絕佳處,事實在黿頭!秉x頭渚是無錫境內(nèi)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闖入湖中,狀如浮黿翹首而得名。在哪里,不只能盡攬黿頭渚的風物,更可以瀏覽到整個太湖的景致。

  我們走進黿頭渚的充山大門,乘坐景區(qū)專用的旅游大巴,沿“大黿的唇邊”——湖邊的馬路漸漸提高,一邊是黿頭渚的綠樹翠竹,一邊是煙波浩淼的太湖,此日然的湖光山色使我賞心悅目,目不暇接。紛歧會兒,汽車到站了,我看到很多人排著長隊在期待上船。我指著遠處湖中一個綠寶石似的小島問爺爺:“船是開到哪里去的嗎?”爺爺說:“對!那就是所謂太湖仙島,我們也上去看看!庇谑牵覀円渤松狭撕廊A的游船。我們站在游船的.最上層,那波光粼粼、一望無際的太湖就展此刻我們面前,眺望湖面上白帆點點,一只只小船像樹葉一樣飄在水上。而較近處,有一艘艘接送旅客的快艇,箭一樣平常在湖面上往返穿梭。

  太湖仙島又名三山島,島上松竹留翠,楓葉染紅,掩映在一片淡淡的霧靄之中。我們下了船,跟著參觀的人流,來到了島上的靈霄宮。從這里看下去,一片太湖水就在腳下,安靜得像一面鏡子,和藍色的天空美滿無缺,我不禁脫口驚嘆:“啊!太湖真美啊!”

  不知不覺間,安徽導游詞,太陽竟將近下山了,我們該走了,然則我如故久久凝視著這瑰麗的太湖,舍不得分開。

【黿頭渚的導游詞】相關(guān)文章:

黿頭渚導游詞02-24

黿頭渚導游詞范文06-09

黿頭渚導游詞15篇02-28

黿頭渚導游詞13篇06-10

游黿頭渚作文10-15

春游黿頭渚作文02-21

黿頭渚太湖仙島導游詞05-30

游黿頭渚作文(精品)02-11

(優(yōu))游黿頭渚作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