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沒有國就沒有家,
你要有家,就要愛國!
上周六晚上七點,馬研社一百多名同學和輔導員張鵬老師在教十樓319一齊觀看了《開講啦》抗戰(zhàn)個性節(jié)目。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王曉棠老師和中國開國上將呂正操之女、歷史學家呂彤玲教授一齊講述了抗戰(zhàn)時期那段烽煙滾滾共赴國難的經(jīng)歷。
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表演藝術家王曉棠奶奶講述她童年烽火連天的抗戰(zhàn)經(jīng)歷。她的家人帶著年幼的她和眾多無辜老百姓一齊經(jīng)南陽逃難到武漢。
年幼的她問爸爸“為什么日本人要打我們”,爸爸告訴她說:“日本人說我們是東亞病夫,說中國人是一盤散沙。”
而一個3歲半小女孩兒眼中的中國卻是一個無比團結(jié)、眾志成城、共同抗戰(zhàn)的團結(jié)群眾。1938年在武漢的“獻金運動”中,在國難當頭之際,無數(shù)的中國老百姓并沒有只想著自己,而是捐出自己的金子和紙幣去強大前方軍隊的武器設備攻打日本侵略者。3歲半的王曉棠也叫爸爸捐出自己家的錢財,爸爸把她抱上放著捐獻箱的大木桌子上,把一只銀手鐲放入了箱子——那是剛從媽媽那拿來的。之后,爸爸握著小女孩的手在桌上的本子寫了“王小棠”仨字兒。
爸爸把小女孩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小女孩握著拳頭大喊:“打倒日本鬼子,中國必勝!”瞬間,屋內(nèi)吶喊聲此起彼伏、綿延不絕。
這是一個何其震撼人心打動人們心靈的故事!它的背后折射的是民族大敵當前、危難之際,民眾們前所未有的團結(jié)與必勝的信念,是中國民眾最美麗的精神品質(zhì)。中國人永遠不會如日本人所說的是一盤散沙,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是華夏兒女,無論何時處于何地,一顆中國心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之后王奶奶講述了日軍全面占領武漢后,他和她的家人路經(jīng)宜昌、涪陵逃難到了重慶。而此時重慶亦籠罩在日軍的轟炸魔障中,生命隨時受到威脅,未來是無法企及的。
第二天,那是一個晴天,五四大轟炸來臨了。她與家人一齊急忙躲進了防空洞,洞里什么都沒有,隔壁鄰居不顧眾人勸阻趁著轟炸的空檔回去拿糧食。結(jié)果回來以后,原本嘻嘻哈哈的一個人卻沉默不語了,拿來的饃饃自個兒不吃全讓別人吃。在眾人的追問下,他說出了讓人咋舌的緣由。他回去拿饃饃的時候聽到有人叫他,走過去一看發(fā)現(xiàn)女房東倒在房門邊,渾身是血,肚子被刺傷了——連腸子都流出來了。他進去拿饃饃,出來再看時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死了。
女房東的慘死,震驚了當時還只是小女孩的王曉棠。而這天,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駭人聽聞的真實故事,內(nèi)心似被錘子重重地敲打,久久不能平復。跟隨著她的描述,真實的場景似乎就在我的眼前,悲慘的情節(jié)正一幕幕上演——沒有語言,也不需要語言,只是腦海中的一個畫面,一個眼神,就足以撼動一切,慘絕人寰。
這就是抗戰(zhàn)時期一個發(fā)生在普通老百姓身上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當我在贅述它的時候,內(nèi)心依舊因腦海中閃現(xiàn)的畫面蕩起波瀾。
這個沉甸甸的故事真切地警醒我們年輕一代:歷史并不遙遠,它真實地存在過,就在昨日。
這天與昨日是緊密相連的,我們的這天是無數(shù)先輩以血的代價換來的,我們責無旁貸地要銘記歷史,鞭策自己。
就像節(jié)目最后主持人撒貝寧所說的話:雖然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出生成長在和平年代,享受著和平帶給我們的幸?鞓,但是歷史不就應被遺忘,也不可能被遺忘。
是啊,或許我們很難想象烽火連天、槍響炮轟恐懼似乎沒有盡頭的日子,但我們的這天就從那樣的昨日走來,歷史離我們并不遙遠,歷史就應被知曉、被銘記,不是說指望我們給國家?guī)矶啻蟮呢暙I,給國家創(chuàng)造多大的價值,而是期望年輕的我們能做好自己,有自己的夢并為之不懈奮斗,不斷進步。因為少年強,則國強!若我們每一個個體都不脆弱,國家亦會富強!
【《開講啦》抗戰(zhàn)特輯觀后感】相關文章:
《開講啦》觀后感07-08
開講啦觀后感11-13
開講啦觀后感3篇11-29
開講啦觀后感11篇12-09
巴啦啦小魔仙觀后感01-23
啦啦操比賽作文05-31
抗戰(zhàn)英雄的故事(精選18篇)03-31
抗戰(zhàn)影片觀后感(精選30篇)08-27
下雪啦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