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F(xiàn)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爆裂鼓手》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1
我不懂爵士,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欣賞這片子。102分鐘(107分鐘版本沒找到)不知不覺中過去,賞心悅目,節(jié)奏感極其緊密,師徒之間的對手戲刺激又不凡,我感覺這是20xx年拍的最好看的片子。
以上都是廢話,要是不好看我也懶得寫這影評?措娪爸饕康倪是為了享受,用八股文的手法從頭到尾分析一遍沒什么意思。
光頭老師這個角色已經(jīng)演神了,上一秒還在為人師表的關(guān)心男主的家庭、學業(yè)啥的“好好玩吧”;下一秒隨手抄起件家伙就毫不留情地朝男主呼上去“拖了還是趕了”。上一秒還在溫情含淚的回憶曾經(jīng)教的學生;下一秒就直接惡魔附體把仨鼓手折騰到死去活來“內(nèi)曼,你掙回核心了。替補們,給我吧鼓架上的血擦干凈”。上一秒還在酒吧與男主閑談人生談理想,讓觀眾以為他要洗白了,老師其實是一心為了男主;下一秒,回復本色,直接在表演中換曲子,要不是男主破釜沉舟,估計男主的藝術(shù)生涯也就斷了。影片沒有用傳統(tǒng)的嚴師出高徒的手法,這已經(jīng)不是嚴了,這禿子就是個變態(tài)?吹揭活w好苗子,就忍不住踩幾腳,看看是不是真的好苗子“因為下一個查理帕克永遠不會氣餒”,這種變態(tài)做法,估計已經(jīng)到了毀人不倦的地步了,正確與否,不想多說。但是,正是這樣一個變態(tài)一樣的角色,把男主虐來虐去,把觀眾虐來虐去,卻由衷的讓我恨不起來,為什么?因為男主最終成功了。我們應(yīng)該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為了達到某個目標,經(jīng)過了很多自己覺得難以忍受、難以克服的事,但是,等到自己一但成功的到達目標,曾經(jīng)的自虐一樣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有很多影評說這是一部黑暗的電影,講的是一個人的掙扎,我不這么認為。破繭才能成蝶,不過,要不要結(jié)繭是完全由自己掌握的,想成蝶就破繭,不想成蝶就安心的做自己的開心毛毛蟲,路是自己選的,就應(yīng)該自己走下去。除了自己,誰在乎過你的夢?
再談?wù)務(wù)繎虻母叱,結(jié)尾的solo。臺下做的都是知名的音樂人,被他們看上立刻就能飛黃騰達,一有差錯,則萬劫不復。 光頭能拼著毀了自己的演出也要把男主“毀了”的精神,還真是毀人不倦啊。難得前面酒吧那場戲營造出的“嚴師”形象,徹底又變成“變態(tài)”了。臨場換曲,不僅男主,估計很多觀眾也被震驚的.無以復加。所以第一首曲子,男主很正常的演砸了。然后,重點是然后。solo!我非常喜歡男主此時的眼神,癲狂中極具挑釁的自信的眼神。舞臺之上,唯我獨尊。
很多人都在想,光頭到底在演出臨時換曲子,是拿準主角不會放棄,從而讓主角突破呢?還是真心的想斷了主角的藝術(shù)生涯呢?也有人在想,如果主角沒有破釜沉舟上去solo,結(jié)局又會怎樣?答案重要嗎?不重要。
再說幾句,這片子讓我想起了《黑天鵝》,極致的付出,導致極致的精彩。但是,這種入魔一樣的極致的付出又有幾人愿意呢?片子沒有解釋,只是把問題扔給了觀眾:男主的付出值得嗎?有意義嗎?就算明知道路艱險,也要繼續(xù)走嗎?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2
主角安德魯內(nèi)曼曾無數(shù)次聆聽偶像巴迪里奇的《鳥樂園》,渴望成為他那樣的一流鼓手。他的渴望正是這部電影的精神源泉。看到男主安德魯練鼓手磨破出血,敷冰繼續(xù)苦練時,我在想換成是我能不能做到?之后因巴士爆胎,租車趕演出把鼓槌忘在了租車店,后急趕回取時出車禍,滿身鮮血參加演出,我又在想如果此時是我,我肯定是放棄,身體要緊!最后弗萊徹設(shè)局要將他打入塵埃,他在擁抱父親之后,像著魔一樣重回舞臺,引領(lǐng)樂隊,瘋狂打鼓,我在想換成是我,我有沒有勇氣?又有沒有實力?
再說到安德魯?shù)膶煾トR徹,他剝奪了學生正常的生活,溫和的情緒,把他們的自尊摔在地上,竭盡所能的侮辱他們。因為弗萊徹非常清楚,這是有史以來效率最高的方法,它能最快的逼出一個人的上限,并檢驗他是不是真的是干這一行的料篩選出真正能承受摧殘的料子,把他們逼成大師。
還有對于復仇的感觸,復仇分兩種,第一種是曾經(jīng)擁有什么,結(jié)果被人無情的奪去,你為了把它搶回來,涌起滔天的怒火,奮起滔天的干勁,力量之大,且綿綿不休。第二種,是需要去證明什么。證明自己不是怪胎,證明自己并不無能,證明自己有價值,證明自己不該被無視。力量之強,能逼出人的極限!就像電影的主角一樣,他沒有辦法放棄靠音樂出人頭地的愿望,家人對他的.嘲笑,女友對他的不解,父親的搖擺不定,同輩的競爭壓力這些都想讓他證明自己。他要成為這個圈子里最頂尖的人。他要被人記住。他寧愿吸毒酗酒,34歲就家破人亡,成為美國人晚餐上的話題。也不愿意腰纏萬貫紅光滿面的活到90歲,死后沒人記得。
為了練琴,不在乎身體健康,練到滿手是血,放棄愛情,放棄所有的空閑時間,這就是練得比別人好的代價,這就是成功的代價。在傳統(tǒng)勵志片中,似乎總是宣傳著一種思想,只要努力,只要用心,就什么都可以做好,就可以辦到。但是有些時候,成功并不是只要你努力,用心就可以做到的,你必須要放棄些什么,這樣你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到最好。你不想碌碌無為一生,你想被世人記住,你就必須要付出比常人艱苦上千上百倍的努力,這才是殘酷的真相。
追求音樂,不瘋狂不成魔,是不能成為大師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事業(yè)上成功的人,在感情上都沒有好的結(jié)局,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好,人生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很多的天才都是瘋子,我覺得這是必須的,追求藝術(shù),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必須要有一種大家都沒有的毅力,沖勁,闖勁。天才永遠是孤獨的。不被人理解的。對待事業(yè),不能有滿足的想法,有時需要別人逼你一把,需要精益求精,永遠往最好的方向發(fā)展,才能得到最好的,這是培養(yǎng)天才的方法,培養(yǎng)頂尖人物的方法,如果你真的要成為頂尖人物,就必須承擔這些,唯有全力前進,才有可能達到你所預想的成功。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3
F老師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下一個“查理”,將他們腿上音樂圣堂的至高點,可惜世事難料具有音樂天賦和執(zhí)著進取精神的學生卻寥寥無幾,在他魔鬼般的訓練下,有的學生在問鼎圣堂的道路上,承受不住內(nèi)心的煎熬最終放棄生命;有的干脆轉(zhuǎn)行去做醫(yī)生;還有的根本就是他利用的工具,用來激勵天才學生的潛能。
安德魯是個有強烈企圖心的學生,在明知F在尋找鼓手的情況下,深夜練鼓吸引F老師的關(guān)注。安德魯是個單親家庭出生的孩子,從小就缺少關(guān)注關(guān)愛,性格孤僻沒有朋友,在家庭聚會中也不太受關(guān)注,他和F老師一樣偏執(zhí)認為只有成功才有意義,忽視打鼓以外的一切,在他成為核心之后正志得意滿的時候,F(xiàn)老師卻安排了一個新鼓手來接替他的.位置,以此激發(fā)安德魯?shù)臐撃,安德魯為了爭回核心位置,放棄了女友全心投入到打鼓練習中,最后打到雙手流血再用冰敷。最終在一次彩排中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考核、精神折磨和肆虐而瘋狂的打鼓后終于贏回了核心位置。卻因為一場車禍受傷不能參與比賽。F老師卻輕易的放棄了他,使積怨已久的安德魯將滿腔的怒火發(fā)泄到F身上。兩人在舞臺中央扭打起來。使整部電影節(jié)奏感加強,戲劇沖突達到頂點,人物關(guān)系具有張力。
安德魯心灰意冷承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放棄了當鼓手,而F老師因為他指證,以虐待學生為理由被音樂學院辭退。
故事結(jié)尾,在一次巧遇后,F(xiàn)老師給了安德魯一次上臺的機會,這次臺下都是音樂界的大佬,對樂手過目不忘,只要一次表演失敗就再也沒有立錐之地。F在臨開演前對安德魯說:“我知道是你告發(fā)我的!辈⒐室飧嬖V他錯的樂譜,使他彈不出音符,安德魯黯然離開了舞臺,父親張開雙臂準備用愛慰藉失落的兒子。怎料劇情大逆轉(zhuǎn)安德魯轉(zhuǎn)身返回舞臺,控制住了局面。
有人說這是F老師恨他告密故意要在眾目睽睽之下毀了他,但我認為F不需要這么大的局來毀掉安德魯,他本身也放棄了音樂夢想,重要的是他已經(jīng)沒有心了,況且這么大的秀對于F來說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毀掉整場演出對他也沒有好處。其實F是個偏執(zhí)狂,一個極端的瘋子,不能用一般道德水準來衡量他,他的老辣、狠毒、冷血,專門揭別人的弱點和傷痕來凌虐他的學生,以此達到刺激他們更加努力突破自己的極限超越自我。失敗者對于F老說就是LOSEER不值得同情和可憐,所以加入安德魯失敗了,F(xiàn)也無所謂。之所以安排安德魯參加這場秀是因為在F潛意識里面隱約預感到安德魯很可能是他要找的下一個“查理”,最后不出所料,安德魯用自己的堅韌征服了臺上挑剔的F老師,而他自己也得到了升華,兩個偏執(zhí)狂的對弈折磨最后成就了彼此。他們這種亦敵亦友的關(guān)系在此刻達到了最美好的平衡。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4
《爆裂鼓手》看之前以為是一個勵志故事 ,一個少年在魔鬼老師的帶領(lǐng)下,最終成才。但是看完之后,特別是電影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時,我的思緒停了十幾秒才反應(yīng)出電影結(jié)束。
可以說電影非常真實,也非常夸張?吹焦氖衷趧傔M樂隊被魔鬼老師打耳光,摔東西發(fā)泄,語言羞辱時,同情的流淚了。但是電影不是講一個小白兔的故事。鼓手在成為core drumer后,漸漸自大,以需要更多時間練鼓從而成為偉大的音樂家為由甩了女友;在因比賽遲到,不得已出了車禍影響比賽而被退學后,出賣了魔鬼老師從而使老師被開除;到后來遇到老師卻不道歉也不覺得羞愧,都表現(xiàn)出鼓手心理一點點的變化。這樣的細節(jié)還有很多,看其他影評說鼓手最后被老師逼出極限,魔化,才會有最后的爆發(fā)。在老師的影響下,變成了和老師一樣的`人。其實我想說,鼓手當時未必是被魔化,因為鼓手在演出前得知想要挽回的前女友又有了新的男朋友,而自己在當時這場紐約十分重要的演出中,由于老師的陷害,徹底毀了,根本毫無前途可言。在這樣的極限下,做出最后的爆發(fā)也可以理解。畢竟最后魔鬼老師眼中也有了肯定,鼓手最后的發(fā)揮和老師最后的指揮共同呈現(xiàn)了完美的爆發(fā)。這本來可以理解是一個happy ending,鼓手用自己的努力征服了老師,從而一釋前嫌。
是不是這樣呢?導演給出了他的解釋,他認為電影是一個悲劇結(jié)尾。
那就很清楚了,鼓手終于從一個小白兔,變成了和魔鬼老師一樣的,打著藝術(shù)的名頭,不顧旁人感受,瘋狂追求自己認為對的事上。老師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被鼓勵的太多,從而不會一直進步,所以人們才會總是叫jazz退步了。所以他的魔鬼教學,就算導致學生自殺也沒有什么不對。鼓手認為就算背叛了老師,但是也沒什么不對,老師對不起他在先,無需道歉就可以參加演出。這樣發(fā)展下去,鼓手最終會成為和老師一樣的人,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這也是影片想要傳達出的背后的意義吧。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5
《爆裂鼓手》是我近期想推薦給大家的一部優(yōu)秀的影片,作為一名學生,我深切的能夠體會到安格魯?shù)木o張、失望、欣喜若狂,期待被認可、瘋狂的練習只為那傳奇的老師撇過一眼,迫切的想成功而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的心理。成為一位老師,清清楚楚的明白弗萊徹愛才心切,在嚴厲的教導下自己的樂團絕對不能輸?shù)男拍,他是天使、更是魔鬼,他?yōu)秀、嚴厲、認真并仍舊努力,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在,大家看到的是萬眾矚目的天才,但是天才背后那雙殷切只帶一絲慈愛的眼光卻常常被粗魯?shù)难哉Z及嚴厲的責罰所遮蓋,有影評說弗萊徹是魔鬼,他一定要贏,所以他才要毀了安德魯,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安德魯在小酒館碰到弗萊徹時,已經(jīng)放棄了做一名鼓手的信念,因為弗萊徹步步緊逼,才有了安德魯最后在林肯中心那震驚四座的SOLO表演,而影片的最后是師徒二人的相視一笑,弗萊徹成就了安德魯,也成就了自己...
望古固有“嚴師出高徒”之贊譽,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箴言,影片客觀的陳述了一個19歲謝爾佛音樂學院學生安德魯—從單親家庭長大下自卑孤僻的男孩幻想自己有朝一日在魔鬼導師弗萊徹教導下能夠成為偶像鼓手一樣的奮斗過程,高壓教學下安德魯不時在高喊下血肉模糊的進行練習,他太想贏,有韌性,弗萊徹第一眼就看穿了安德魯,他想要這個學生,他知道他行,影片中期弗萊徹的`學生西蒙自殺,其實他是悲傷的,這種悲傷更多的可能是他最好的學生差一點就可以做到完美了,但是仍然沒有做到,我并不承認弗萊徹沒有人性,相反作為教師我深深的理解JK詮釋的弗萊徹的內(nèi)心,在他心里,完美高于一切,也是唯一標準,這對于藝術(shù)來說,是偏執(zhí)的瘋狂...弗萊徹在小酒館與安格魯?shù)膶υ捵屛腋锌f千,“在英語中,沒有任何兩個字比不錯更害人了”,我至今仍回味著弗萊徹對教學無窮無盡執(zhí)著變態(tài)的教學方式,說他是魔鬼也好,說他沒有人性也罷,拋開一切,弗萊徹如此作為是對完美水準的虔誠跪拜...他不是魔鬼,他是一名偏執(zhí)的導師而已...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6
在觀IMDB的道路上有了一個小插曲,就是第85屆的奧斯卡,就像新上的菜一樣,當然先要品個鮮再吃別的。一開始看這片的都會把它當成一部勵志片,這部影片確實是有很大勵志成分的,也有人覺得這是一部恨鐵不成鋼的教育片,是講這位音樂老師的教學方法的,當然影片里有一部分也肯定了老師的激將教學法,但這并不是影片主要想表達的',在我看來其實這是部講述一個變態(tài)老師被一位牛逼鼓手征服的故事,或者說主題就在鼓手而不在老師,老師只是個綠葉。這一點非常贊同翻譯名字的同志,把《Whiplash》這個曲名翻譯成《爆裂鼓手》,這說明出影片的主題是什么,而不是翻譯成“恨鐵不成鋼”或者“爆裂老師”,看我看來這部影片里最牛逼的就是這位鼓手,而不是老師的激將法,因為老師是用同樣的方法教一大波學生的,對任何人都沒有偏頗,為什么偏偏這個鼓手成了大牛逼而其他人沒有?這還是說明了老師的方法只是個助緣,關(guān)鍵看鼓手本身的意志,所以可以斷定它是鼓手的主題。影片前半段大家都會以為這個老師很牛逼,貌似風頭都被他搶走了(這個演員確實演的很好),但是到了后半段發(fā)現(xiàn)有些不對頭,尤其是老師與學生酒吧相遇到老師欺騙學生給了一個陌生曲譜,可以看出這位老師是沒我們想象那樣偉大的,尤其是在舞臺上與學生的那幾句對話和眼神交流,更加斷定這只是一個比較少見的老變態(tài),而真正牛逼的人物是這位鼓手學生,最后鼓手的爆發(fā)震驚了所有人,當然也征服了這位老變態(tài),他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去迎合鼓手,到此為止影片才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不是一部普通的勵志片,而是一部關(guān)于鼓手的傳記,老變態(tài)不過是他生命中的過客罷了。但嚴師出高徒是肯定有道理的,只不過在這里作者只是拿來用了一下罷了,不注意還真的會和主題混淆。劇本很牛逼,但是也很難拍,可以想象要找一個鼓打的牛逼又會演戲的演員是多么難的一件事,對于爵士樂的把控也是付出了心血,表現(xiàn)的不專業(yè)還怎么拿出來混,比如那差了幾微秒的節(jié)拍對于外行人來講是很難聽出差別的,但是要把這些細節(jié)表現(xiàn)的很清楚這就是導演的功力了。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7
剛看完《爆裂鼓手》的時候,竟然長舒一口氣,如釋重負。我猜中了結(jié)局,沒猜到過程,如此爆裂。這是一個關(guān)于教義的故事,完全不是我們熟悉的如同《死亡詩社》般的春風化雨,而是類似《黑天鵝》經(jīng)歷劇痛然后裂變破繭的黑色童話。
記得當時還暗想,由于人性本能趨向心靈舒適區(qū),我們還是更希望被慢慢啟發(fā)然后受到感召開始走上康莊正途吧,誰希望天天被辱罵折磨?再轉(zhuǎn)念一想,會不會就是因為沒有被真正地逼過,才如此平庸,或許自己90%的天賦就被如此溫吞的生活埋沒了也說不定呢!之后好幾天都在懊悔和憤恨,看看,都怪我媽當初心軟最終沒有逼我繼續(xù)學琴,不然以當年的樂感,那必須能去音樂學院繼續(xù)深造!也怨自己,讀書的時候每天竟然趴在桌上睡覺然后回家看電視,為什么沒有多看看書,再多點有意義的活動,可惜錯過了最黃金的時間,不然現(xiàn)在肯定是另一番景象。
諸如此類的悔恨太多,縈繞了好些日子。直到前兩天無意中看了《最強大腦》中日對抗賽的重播,才恍然大悟,“狠”和“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能代表國家參加《最強大腦》的自然都是腦中佼佼者,腦力上非我等凡人所能企及。不過看著這些異人冷靜地以各種匪夷所思的形式完爆我們的常識認知,除了驚嘆,似乎也不能再有多余的動作。那一期中最后一輪決定勝負的數(shù)字心算,日本隊那個叫笹野健夫的男人已經(jīng)是世界心算冠軍,在自述中了解到他是在一次意外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突然在記憶和數(shù)字方面有了某種驚人的能力,并且在訓練之下奪得了日本的全國冠軍,片尾他以日本人特有的方式表現(xiàn)他的決心和努力“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努力。我一定會努力的!” 當時看到這里覺得有點隱隱的不妥,但是說不出哪里有問題。隨后的比賽中年紀最小的9歲日本小女孩辻漥凜音卻幾乎以碾壓全場的姿態(tài)為日本隊拿下賽點。她實在太快,在其他三位選手還在算的時候,她已經(jīng)得出結(jié)果甚至進行了驗算,按下?lián)尨鹌鞯?時候把其他幾位嚇得不輕,繼而引爆全場驚嘆。這是怎樣的天才和速度。
到了他們這一步,比拼的還會是努力嗎?天才之所以被人膜拜艷羨,就是因為這天賦的才能只臨幸那極少數(shù)的幾個人,絕大多數(shù)人則庸常如塵,只能仰望。而即使身為天才,也有大小之分。因此即使是作為世界冠軍的笹野健夫再怎么努力,應(yīng)該也很難趕上那個九歲的小女孩。她還那么小就已經(jīng)初露驚人的天賦,如果再訓練一番,很難想象別人如何超越。天賦異稟的人,永遠讓人望塵莫及。
莫扎特不就是這樣的天才嗎?才華凜冽得叫人嘆為觀止,死對頭薩利埃里即使要了他的命還是不得不拜服于莫扎特的天才之下。其實普通人眼里作為首席樂師的薩利埃里已經(jīng)很優(yōu)秀,而只有薩利埃里自己知道,他終其一生也比不上莫扎特,那些鬼斧神工的音符又豈是努力能得出來的,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毀掉這個奇跡。最恨和最欣賞莫扎特的,都是薩利埃里吧,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懂莫扎特的好。
試想,如果本身不具備這樣的天才和裂變的潛質(zhì),小鼓手就算打斷自己的手,也不會出現(xiàn)靈光乍現(xiàn)最后驚艷全場的時刻。真正的大天才總是不費吹灰之力即得到上帝手把手的指點,繼而出現(xiàn)神跡,小天才可能還要靠極致的努力和近乎瘋狂的執(zhí)念才能走進光圈,而凡人如你我,或許終此一生也未必靠近過那光芒。
所以,沒有雞湯,沒有熱血,事實就是,如果你不是天才,其實努不努力,有多努力,最后只是決定了你能在多高的地方進行仰望罷了。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8
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在于架子鼓音樂的爆發(fā)力,對于教育,也是讓人深思的,如果靠打罵取得成功,結(jié)局就有可能暗含著悲劇,但電影中打罵也的確激發(fā)出了人的才能。成功的經(jīng)歷很重要,難道溫柔真的不能讓人成功?沒有柔情只有爆發(fā)力的作品是否能流傳久遠?
電影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有一個成功的結(jié)局,但電影中也揭露了暴力教育的一個悲慘事件。一個著名音樂學院的老師是出了名的魔鬼老師,一個考入這所學院的勤奮學生被這個老師的樂隊選中當鼓手。在訓練過程中,老師處處打壓學生,扔椅子扇耳光,這個學生在競爭中獲得了首席鼓手,但他在比賽時,卻遲到了。學生因急于趕到臺上,出了車禍,但還可以跑到臺上敲起了鼓,因老師的責備,他對老師大打出手,被音樂學院開除。而卻有調(diào)查人員來找這個學生,讓他把老師上課時的暴力狀態(tài)講出來,這個老師也離開了音樂學院。
這之前有一個學生,在這個魔鬼老師的指導下成功了,但后來卻因為抑郁癥而自殺。老師在上課時得到這個噩耗,傷心的.哭了起來,他心愛的學生呀。
之后老師與學生在一個音樂節(jié)上遇到,老師邀請學生去參加他帶的樂隊,學生去了,卻在臺上遭到了羞辱,這個魔鬼老師還是繼續(xù)在打壓學生,學生也一怒而即興創(chuàng)作出來一首非常成功的爆裂音樂。
電影的故事不算復雜,最精彩之處在于,老師與學生的演技,及最后那段爆發(fā)力超強的音樂,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影片當中,觀眾可以欣賞到爵士音樂,優(yōu)美而有力量,滋滋的音調(diào)似想象中鷹翅劃過長空會發(fā)出那樣的聲音一樣,讓人們的想象力無邊無際。
最讓我感到觀賞價值的是老師與學生的扮演者,都是演技高超的人,老師的指揮動作是那么有力量,仿佛音樂世界在他的指揮下突然停止,忽又開始鮮活。
結(jié)尾也是很好的,在學生激情演奏過已有曲目之后,又即興創(chuàng)作了一首架子鼓曲,師生四目相對露出笑臉,之后,在兩聲鏜鏜聲中結(jié)束。我從一個音樂外行的角度仔細聽了那首架子鼓曲,感覺學生是模仿了生活中的雨聲,擊打出激烈而優(yōu)美的音樂。雨過天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人的內(nèi)心也是如此,經(jīng)歷波瀾,更要洗刷憂傷,人才能神采奕奕,生活在所發(fā)現(xiàn)的美好之中。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9
《爆裂鼓手》作為一部充斥了專業(yè)音樂因素的電影,它走的不是《愛樂之城》的文藝風,講唯美的小情調(diào),而是貫穿始終的暗黑與壓抑,和勵志。
之所以引起許多人關(guān)注并且肯定,是因為它特殊的風格和“搏命”一般的執(zhí)著。安德魯在追逐鼓手之夢的路上其實已經(jīng)很努力了,躲在燈光昏暗的琴房里練習以追求更快的節(jié)奏,不斷突破,總是汗流浹背地重復著擊鼓的動作,這是很多普通人的經(jīng)歷,他們沒有出色的天賦,卻深深熱愛著某件事物,執(zhí)著得很;但是弗萊徹——這個在整部影片里不斷散發(fā)壓抑氣息的.惡魔老師,在他的眼中,天才,是絕處逢生,是受盡屈辱和苦痛后堅持自我。
當一個執(zhí)著于夢想的平凡人遇到這個想法偏執(zhí)性情古怪的老師,他們的矛盾在激化,安德魯進入了樂團,卻在得到主鼓手的位置后又失去,嘗過在人群中耀眼而成功的滋味,便再也不肯放手。他為了趕上一場重要的樂團比賽,即使出了車禍仍捂著血淋淋的腦袋趕到音樂廳,鼓上沾滿了血。
他對主鼓手的位置執(zhí)著得幾乎搏命,每次擊鼓,留下的是大片大片的血,像是在用鮮血演奏這爆裂的鼓聲,觸目驚心。
執(zhí)著成才的路上,總有人像他一樣迷失了方向,瘋狂地追求,反而弄不清值不值得,從前的努力仿佛昭告著這個夢想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手,于是人們用盡各種方式,無論是壓榨別人,還是壓榨自己,都處于瘋狂的狀態(tài)。
執(zhí)著的時候,不求大膽無畏地向前沖,先冷靜理性地思考思考——你最初想要得到什么?得到以后,你付出的代價,還值得嗎?
我們曾經(jīng)或現(xiàn)在或未來在為執(zhí)著的東西付出很多東西,無論當初是不是以成才為目的,我們都應(yīng)在執(zhí)著中善待自己,聽從內(nèi)心,明確方向,外界條件如何惡劣,我們總有辦法避開或解決,但更需要的,是內(nèi)心的強大。
成才路上,執(zhí)著不是標桿,而是你強大的標志。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10
在爵士將死的時代,流行樂肆意橫行,壓榨著爵士樂茍延殘喘。兩個熱愛音樂的偏執(zhí)狂,一段快意恩仇的相愛相殺!侗压氖帧吩噲D以一種接近血肉模糊直白的方式,反抗著彌漫享樂主義的社會,用最極端壓抑的語言,訴說著天才不瘋魔不成活的孤獨。影片打破了音樂傳統(tǒng)天才類型電影的桎梏,把頂級音樂傳統(tǒng)的舞臺,排練室放在電影中心,師生間精神性的緊繃接近戰(zhàn)場或是體育競技場,完美地詮釋了悲狀式的夢想。
天才都是偏執(zhí)狂,安德魯帶上成為巴迪瑞奇那樣傳奇的夢想,瘋瘋癲癲地踏上偏執(zhí)狂之路,成為孤獨的個體,不能融入凡俗大眾,渴望被認同,行為卻表現(xiàn)自私自閉,內(nèi)心世界極為脆弱,敏感和沖動。在狹隘的世界觀下,唯一的“引路人”弗萊徹成為神明般人物,他所有的酷刑和批判都被當作成長路上必經(jīng)的磨難,所以當弗萊徹有意激化他時,一份恨意悄然燃起,恨意不斷積累,轉(zhuǎn)而爆發(fā)成反抗,最后一場表演他漂亮的絕地反擊。安德魯?shù)膱?zhí)念,撕開了天才輝煌背后,不為人知的血淚煎熬、
弗萊徹對爵士樂有著極致的追求,正如同某些極端分子對宗教信仰狂熱的崇拜一般····不成功,便成仁。他掌握著學生音樂生涯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學生們在這條路上只能是順者昌,逆者亡。變態(tài)的教學方法,殘酷的競爭手段,只為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千里馬,這條路上,他與安德魯注定要孤獨地踽踽而行,高手總是不勝寒。
安德魯與弗萊徹為自己的`夢想所失去的所放棄的一切,是對是錯,因人而異,但片中的血與淚絕不是夸張,皆是事實。
影片打破以爵士為主題的優(yōu)雅享樂氣氛,呈現(xiàn)出搖滾的瘋狂與和爵士的散漫不斷沖擊著理智的邊緣,將故事中巨大的精神壓力不停匯集,碾壓,但總在即將噴涌而出的時刻戛然而止。渾然一體的爵士打擊樂氣質(zhì),是對影片苦悶氛圍的最好紓解。用復古昏黃的室內(nèi)燈光,營造幽暗,昏閉的窒息氛圍,就如弗萊徹老師壓抑殘酷的教學方式。淡金色的色彩趨向巧妙地規(guī)避金屬樂器的冷光在色調(diào)上對人情緒的引導,從視覺上使觀者避免了勵志類電影的熱血,充滿了悲情色彩。影片整體氛圍苦悶,尷尬,甚至是絕望而又痛苦的,像極了人們在現(xiàn)實泥濘中掙扎時擰巴又帶著些期許的心境,這是寫給夢想苦澀的告白。
高參與度的音樂塑造了影片的節(jié)奏,滲透著爵士樂紳士而不拘謹,活潑而不跳脫的魅力,帶有不同情緒的音樂在人物的失意與得意,暗淡與輝煌之間游刃有余地鋪陳渲染,分割串聯(lián),將影片的大部分情節(jié)席卷起來,向前推進。對于節(jié)奏的準確把握,無處不在耳邊響起的鼓點將音樂可視化,畫面更迭如鼓槌敲落鼓面的精準,整部影片的剪輯風格如同各樂器聲部準確配合,無一閑筆,干凈利落,作為一部音樂題材影片,成功將不懂樂器的觀眾引入設(shè)定情景,體會鼓對于鼓手之意義,節(jié)奏之生命,追求之無畏,夢想之決絕。
影片特寫的運用,超越了常規(guī)景別的體驗,帶給觀者獨特的視角,巨大疏離的距離,特寫的大面積使用將安德魯血汗之間的疼痛和弗萊徹眉眼之間的緊繃感變現(xiàn)的淋漓盡致尤其體現(xiàn)在師生之間的靈魂對峙,獨占一方的畫幅,幾組快切特寫帶來的窒息感,與緊密的鼓點聯(lián)系起來,既是對抗又是融合
場景的變換體現(xiàn)著人物情緒的巨大轉(zhuǎn)變,安德魯先前的樂隊所在的教室,窗子明亮,師生關(guān)系融洽輕松,與弗萊徹樂隊所在的教室形成鮮明的對比,無窗,壓抑,密麻的汗珠,緊握樂器發(fā)白的指節(jié),無聲宣告殘酷的得失
《爆裂鼓手》全景式的再現(xiàn)悲壯式,史詩性的個人成長經(jīng)歷,讓我們從微妙的疼痛關(guān)系與得失中得到成功啟示:成功不一定波瀾壯闊,但它一定伴隨著痛苦與醒悟,爵士鼓上的血與淚見證著。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11
引言
在幾經(jīng)波折后,這學期終于如愿報上了世界經(jīng)典電影鑒賞,而老師也沒有令人失望,所播放的電影無一不是經(jīng)典佳作,在電影藝術(shù)的造詣上堪稱巔峰.在這里要特別感謝一下老師,苦心尋找到這么多好的電影,特別是有些我十分想看但是還沒找到下載地址的電影也能在您的課上看到,感到很開心。
在所播放的這些佳片中,我看到過喜,看到過悲,看到過堅強,看到過懦弱。但是觸動我最深的還是那雙流淌下獻血的敲鼓的手。
劇情及賞析
19歲少年安德魯是個自小成長在單親家庭,一心想成為頂級爵士樂鼓手的熱血青年,目前就讀于謝弗音樂學院一年級。某晚在學校練習時他被學校聞名的"魔鬼導師"弗萊徹相中,因此進入了正規(guī)樂隊,但在狂喜之后,安德魯也開始了為追求完美而付出代價的艱辛道路。安德魯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熱愛打鼓,因此越發(fā)的刻苦練習,漸漸也與外部世界產(chǎn)生隔膜,身邊唯一理解他的是導師弗萊徹,但弗萊徹的暴躁與喜怒無常去開始扭曲這段師生關(guān)系。安德魯在其嚴苛到幾近殘酷的訓練下以及耳濡目染中,連帶自身的性格亦發(fā)生變化,過度的投入讓他失去了對音樂的初衷,進而演變?yōu)樯呢摵梢约皫熗介g近乎瘋魔的對決。最后當安德魯終于登上紐約音樂廳的舞臺時,他才驚恐的發(fā)現(xiàn)一切沒有他想的那么單純,原來弗萊徹一直等著將他打入塵!
本片無關(guān)勵志,而是Andrew的黑化過程。幾處值得回味的細節(jié):
①樂隊原核心成員鼓手命令Andrew為其保管樂譜,Andrew將樂譜扔在座椅上去買飲料,一個轉(zhuǎn)場,樂譜丟了。結(jié)果是原核心鼓手不能脫譜,早將譜子爛熟于心的Andrew頂替了他,順便將他擠出樂隊。其中的隱藏情節(jié)可能是,Andrew洞察了原核心鼓手沒背譜,設(shè)計了丟樂譜的狗血戲碼搏上位。第二天黑人鋼琴師對Andrew說的那句"別碰我的譜子"意味深長,潛臺詞是,"你小子耍手段別刷到我頭上來。"
、诳邶X伶俐思路清晰的Andrew愈發(fā)具備馬克扎克伯格的風范,餐桌上與親友的唇槍舌戰(zhàn)始終處于上風,成魔雛形顯現(xiàn),父親那句傷感情的總結(jié)發(fā)言是對兒子心理變化的驚恐。
③與女友的分手戲,觀者情感上有意將Andrew歸類到識大體,懂得長痛之苦,忍痛割愛苦情男之列,事實顯然相反,Andrew一句句佯作無辜的狡辯是徹頭徹尾的混蛋做派,我有正在執(zhí)行中的遠大目標,而你渾渾噩噩虛度光陰終將成為我星途的絆腳石。
、蹵ndrew和Fletcher之所以能夠互相吸引,有點臭味相投的意思。Fletcher在Andrew身上看到了年輕的自己,有爆裂潛質(zhì),勇于投奔陰暗,為稱神不惜將靈魂交于撒旦。而Fletcher一席塑造完美就要自我犧牲的"肺腑之言",無疑投了Andrew所好,輕松將其吸引上鉤。
個人感悟
從該片來看,它又只是一個"嚴師出高徒"的故事。華語片中,13年的《激戰(zhàn)》、14年的《Kano》都是按此一套路,觀眾雖然喜歡,但不免有些疲勞,而且題材又不像拳擊、棒球此運動類那般豐富,只是打鼓的故事――對很多不太了解音樂的`人來說,鼓點如何變奏都是單調(diào)的――那么這種故事,在已經(jīng)看過更多類似影片的美國人眼里,竟然能拿到兩項大獎,還是在口味刁鉆的最知名的獨立電影節(jié)上,這種矛盾的存在,本身就能說明其不平凡。
影片提出了兩種關(guān)于"嚴師出高徒"的價值觀,一為劇中老師所代表的只認天才不認人的極端激將法,一場"誰走音"的戲?qū)⑺膽B(tài)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觀眾和學生一起嚇破了膽、皺起了眉,而他卻沈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覺得自己培養(yǎng)出了最優(yōu)秀的學生(自殺的薩克斯風手);二為傳統(tǒng)的"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鼓勵式培養(yǎng)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在戲中并沒有一個集中的代表人物,但它零星地散落在男主角、男主角的女朋友、男主角的父親和后來要男主角作證的律師身上,以及你、我這些觀眾身上。因為這是更為普世的價值觀,是我們一開始看戲便預設(shè)好的。所以在觀影過程中,我們自己便能體驗到這兩種價值觀的沖撞。我們和男主角,甚至和那個自殺的優(yōu)秀薩克斯風樂手一樣,對老師的價值觀產(chǎn)生了信念,自己傳統(tǒng)的價值觀受到了動搖。對這兩種價值觀的取舍,影片雖然沒有正面給出答案。它把老師的價值觀所培養(yǎng)的這批"天才"都描繪成了悲劇式人物,包括男主角在內(nèi),但它卻無疑是認可這種價值觀的,認可老師說的"如果不是天才,那他就無法繼續(xù)下"這種觀念,從最后結(jié)尾停在男主角瘋狂的震撼的個人秀上我們就可以窺見:它想講的成功是極端的,這種成功亦有其中的悲壯之美。
然而,這絕不是一部尋常的"嚴師出高徒"的勵志片,如果非要說是,那也是一部暗黑系勵志片。音樂從來都不是用來迎合世人的。音樂之初就是用來宣泄樂者內(nèi)心的,或喜或怒或哀或樂。我們只是在音樂中去尋找適合自己當下情緒的節(jié)奏罷了。真正能站在音樂巔峰的人必定不是我們常人所認為幸福的人,如不經(jīng)歷常人所難以承受的痛苦,必難迸發(fā)出驚世駭俗的力量。這世上最激勵常人的,就是干得不錯,而最唆使常人永遠淪為常人的也是干得不錯。不要寄期望于本片會帶給你舒適的感受與正面的激勵,也不要期望奏樂結(jié)束后有觀眾掌聲的響起。因為在偏執(zhí)狂的世界里,不需要任何常人的理解與認同,他們所做的就是宣泄內(nèi)心最原始的沖動。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12
片子毋庸置疑,是通過師徒間的對話,展現(xiàn)社會對人性的扭曲——一定要爭第一,一定要為了那些獎狀、虛名而忍耐磨練至瘋狂。我在電影群中說,這故事就是專業(yè)版的《霸王別姬》,核心只有一句話: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倒是片中魔鬼老師弗萊徹對音樂一些嚴酷到近乎變態(tài)的標準讓我印象深刻,比如,他能在眾多樂器一起演奏時分辨出哪個樂器在哪個音上跑調(diào),對于男豬的架子鼓,那就是能聽出節(jié)奏時長的錯誤。我半途而廢的學過一些吉他與架子鼓,身邊的朋友也有不少是專攻音樂的,知道達到這樣的水準是一種什么難度
拋開弗萊徹人性扭曲的一面,我覺得這個細節(jié)體現(xiàn)了他的專業(yè)化。當時弗萊徹正通過高壓心理戰(zhàn)術(shù)排除走調(diào)人員:有人走調(diào)了,他要自己站出來,因為他站不出來,說明問題更大——一個搞音樂的連自己走沒走調(diào)都聽不出來?言下之意,他認為沒達到這個條件的人將來以音樂為生幾乎是不可能的,是對職業(yè)的侮辱,將音樂的職業(yè)水準提高到流行音樂之上也是本片的一個主導思想,這從男豬桌子上貼著的一張相片也可以看出來。
“少壯不努力,老大搞搖滾”,影片認為,在音樂這一行,即便是打鼓也應(yīng)該在經(jīng)典領(lǐng)域占有一席之地,以登上林肯中心為榮,而不是當個街頭地下室的搖滾樂隊鼓手,永遠隱藏在主唱與吉他的后頭,在歌曲編曲中處于弱勢與配角的地位,即便是一個節(jié)奏從頭打到尾也能頂個英倫搖滾的招牌到處晃。
以下為部分引用:
“眼下這個中介的時代,給個人提供的寫作平臺和出頭機會其實已經(jīng)算不得少了,為什么還是有大量的寫作者,害怕沒有前景?
“1,以大多數(shù)人的努力程度,還沒到拼天賦的階段。
“2,寫作這件事情,是講天賦的。
“哪怕只是單純寫網(wǎng)文,說功利一點,能保證多少時間寫一篇?擅長的領(lǐng)域如何選擇?如何經(jīng)營寫作者個人的品牌?至于文風,是撒潑打滾串網(wǎng)段,還是挺胸收腹小清新,能一枝獨秀或是各擅勝場嗎?
“如果這點自知都沒有,不建議以寫作為生。尤其是奔著“前途”的寫作!
作為一個寫作者,上面說的努力固然重要,那就是從事一件事情的時長與關(guān)注度會造就你在這個事情上的專業(yè)程度。但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把寫作也看做一種專業(yè),那么連寫得好與寫得不好都分辨不出來,問題豈不是更大?雖然文藝的`事情很難有統(tǒng)一的標準,但最基礎(chǔ)的規(guī)律是有的,正如音樂的標準就是你能否準確的吹奏出一個音。而文字的標準就是你能否準確的表達你的意思。
專業(yè)是否等于職業(yè)?并不全是,專業(yè)是職業(yè)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職業(yè)的體現(xiàn)除了專業(yè)程度,還有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遇到屬于你解決的范疇你解決不了怎么辦?職業(yè)的做法是不找借口全力以赴,非職業(yè)的做法就是撂攤子,簡而言之就是靠譜不靠譜。男豬演出遲到雖然有特殊原因,但畢竟屬于不靠譜,尤其是在受傷的情況下,為了不失主力鼓手的位置硬性要上場表演,有時逞強和孩子氣并不能說是職業(yè)的一種(感覺我好像蠻多的)。
很多文藝青年并不喜歡片中傳遞出來的冰冷與殘酷:在他們看來,沒有快樂的事情是不值得做的。我卻覺得,有些事情確實沒有快樂而言,但它們卻是一種職業(yè)精神的體現(xiàn)。做一天和尚,認真撞一天鐘。
《爆裂鼓手》觀后感 篇13
昨天看了2部的高分電影一個(爆裂鼓手)一個是(模仿游戲)。本人來說下觀后感。
個人比較喜歡(爆裂鼓手)多一些。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讓你看了心悅澎湃的電影,看完后還能久久回憶最后高潮部帶來的快感,其實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說說電影吧。電影的主演應(yīng)該是美國的一個小生,長了一個美國典型內(nèi)向性格的臉。在電影里多處能看出來是個不愛說話的人,做起事情來不管朋友和親人自己一個人鉆進自己的世界。這在吃飯的那場戲最為突出。在我看來這類電影主角一般都是這種性格,往往這種人讓人看到他專心做一件事來那么可愛,那么執(zhí)著。
主演是一個追求夢想的人,他想做一個最好的鼓手。但是現(xiàn)實中很多人都想當最好的,所以就出現(xiàn)了競爭。以至于到后來因為不是核心鼓手做出了一些瘋狂舉動。
這里的先說說老師,老師在這個劇中是個至關(guān)重要的人,而且這個老師是個非常嚴厲和脾氣暴躁的人,所以這里的樂手都懼怕他,很怕那做錯了被他辱罵甚至于趕出樂隊。同時也能看出他是一個真伯樂,從第一次出場聽到主演演奏就能看出來,他是一個會挑千里馬的人。但是這個人追求的是完美,不允許樂隊有一點失誤,所以找樂很多替補。這讓主演看了非常生氣,于是為了強到這個核心的鼓手,主演付出了艱辛的訓練。老師是個靠實力說話的人,從3個鼓手最激烈的競爭就能看出來。所以主演為了這個核心的鼓手上演了最瘋狂的演奏,得到了核心的鼓手。但是演出的遲到和樂器的丟失,能看出老師的偏激性格,到后來主演和老師的大大出手終結(jié)了大學的生活。
老師后來在酒吧和主演相見說:英語里再沒有哪兩個字比“不錯”更害人的了。其實說的就是人如果不聽到嚴厲的管教和辱罵的激勵是不會激發(fā)最大的潛能的。應(yīng)該說這是老師自己夢想的說辭,老師一生的夢想是想看到一個他培養(yǎng)出來世界級的大師,來達到他對音樂的夢想。老師知道主演是個有潛力的人,但是有潛力和成為世界級的大師是兩個概念,所以老師邀請他參加最后的演奏。
在主演眼里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只知道自己不能沒有離開音樂,于是就參加了老師的演奏。當他做在爵士鼓前時,老師說:別把我當傻子,我知道就是你。其實老師就是看出他的潛力想培養(yǎng)他成世界的大師。演奏時給了他不一樣的樂譜,主演當時就傻了,只能隨和大家隨便打打,演奏結(jié)束了他才明白老師的用意。所以走出臺和他最愛的父親一個擁抱,應(yīng)該是個心靈上的鼓勵,然后走上臺。再次做在了鼓前,老師剛要講話,就被主演打短了。高潮部分開始,主演陶醉在自己的音樂里,沒用樂譜沒有伴揍,隨心所欲的`擊打的拍符。在一陣劇烈的擊鼓中主演找到了自己的節(jié)拍,讓旁邊的人給他伴奏,激發(fā)了自己的潛力。主演讓老師跟著自己的拍子走,最后高潮部的奏樂真是看的人心跳加速,最后結(jié)局的畫面老師終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似像個得了獎的孩子。
本片最后的演奏真是層次很強,從亂奏到獨奏再到伴奏最后完美的演奏,看的人真是有種沖動快感。最后看到鼓上的鮮血,真的看出每一個成功的音樂的都是辛苦得來的。
【《爆裂鼓手》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鼓手大賽宣傳語12-28
殘奧會觀后感08-19
《暖情》觀后感08-20
簡愛觀后感08-20
《情書》的觀后感09-20
《安家》的觀后感09-20
“春晚”觀后感08-06
榜樣觀后感07-28
《錢學森》觀后感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