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1
新學期,從這里開始!九月一日晚上八點,我滿懷期待,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每年的這個節(jié)目,我都因其中的榜樣人物,受益匪淺。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節(jié)目組邀請了文化學者、考古專家、科技領軍人、兩代飛行員、神舟十六號乘組......一批重量級嘉賓匯聚課堂,講述了建設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奮斗故事,匯聚磅礴向上的青春力量。
在課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幅幅壯麗的畫面,展示了中國在科技、經(jīng)濟、軍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飛速發(fā)展。同時,也意識到這個強大并不僅僅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那些,它更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和智慧。
古人的生活有多“意想不到”?來看看《清明上河圖》就知道了!不僅有圍著圍裙,左手托著餐盒,右手拿著筷子的“外賣”小哥,還有便利的“租車”服務。雖然已經(jīng)過去千年之久,但這種愜意生活仍然讓人好向往!
千古名作《千里江山圖》為什么很少公開展覽呢?原來是因為每次展卷打開,都有可能讓畫面上的石青、石綠這些礦物質(zhì)顏料剝落下來,這也讓這幅國寶更多時候是藏在“深閣”中……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的'70周年,我們將迎回第十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哲婏w行員張威曾駕駛殲-20戰(zhàn)機,為搭載志愿軍烈士遺骸的運-20伴飛。“請志愿軍烈士們看一看祖國的領空,看一看祖國的領海,看一看綠水青山……”向志愿軍忠烈致敬!
現(xiàn)在的我們都是錐子臉、鴨蛋臉,那你好奇一百萬年前人們長什么樣嗎?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考古出土了第三具“鄖縣人”頭骨化石,研究發(fā)現(xiàn),那個時候的人可能長著敦敦實實的大方臉。根據(jù)推測,可能是因為當時人們飲食粗糙,需要粗碩的牙床和強勁的咬肌,長此以往就容易長成大方臉。
看完《開學第一課》后,我深深被《開學第一課》中展現(xiàn)的歷史文化和祖國的強大所震撼,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學生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應該不斷學習,秉持著偉大奮斗精神,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為實現(xiàn)國家的強大和民族的復興而奮斗。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2
開學了,新的學期開始了,觀《開學第一課》有感。我們六年級同學在逸夫樓收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愛你中國》。
愛是什么呢?在第一節(jié)課里,我們明白了——愛,是分享!
俗話說“當一個人把痛苦與人分享時,他的痛苦就減少了一半;當一個人把快樂與別人分享時,他的快樂就增加了一倍!”當我看見一群來自草原的孩子們,讓我明白:愛是給予,愛就是分享!
愛是什么呢?在第二節(jié)課里,我對愛又有了新的了解:愛,是力量!
在這個社會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把自己的愛獻給同胞,這種愛是非常偉大的!他們統(tǒng)一的名字就叫“志愿者”他們是有愛,有力量的志愿者!在臺灣的`莫拉克臺風上,有他們的身影,在5.12大地震上,也有他們的身影!他們讓我明白,這就是愛的力量!
愛是什么呢?在第三節(jié)課里,一個故事是我明白——愛,是承擔!
有一個上初中一年級的同學,他叫馬鵬飛!他每天放學都是跑著回家的,這是為什么呢:馬鵬飛和奶奶相依為命,家里并不富裕,僅僅住著一個破舊的小平房。而奶奶也生著重病,馬鵬飛只能每天早上給奶奶做早餐,然后去上學。中午放學后,為了節(jié)省時間,他跑著回家給奶奶做午飯,下午放學,他還是一路跑著回家奶奶做晚飯。就這樣,馬鵬飛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他還制作了一張時間表:5:10~5:30起床 燒水 洗漱……6:00~6:30扎針……19:00~20:30看書……22:30~5:10休息。雖然這樣忙碌,但是馬鵬飛的成績卻是班上前20名。他做得可能是常人做不到的,他付出了別人付不出的辛苦,才取得得了這些成績!他沒有怨言,他用愛的力量,大聲的告訴我們“我會堅強!”他讓我們明白了,愛就是承擔!
愛是什么呢?在最后一節(jié)課里,我明白——愛,是榮耀!
一位藏族老人,已經(jīng)99歲,她每日天堅持升降國旗,一直這樣中了45年,風雨無阻。他對祖國的愛是多么的榮耀!
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了愛,懂得了愛: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承擔;愛,更是榮耀!!愛,讓中國更美麗!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3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生活因成功而精彩。今天,我們看了《開學第一課》,主題是我的夢,中國夢。里面有許多名人分享自己的夢想和成功的經(jīng)歷,使我學會了很多東西。
有一個人,他的名字無人不知。他,就是武打巨星--李連杰。李連杰叔叔一生中有三個夢想:武術(shù)夢、電影夢和慈善夢。為了實現(xiàn)自己這三個夢想,也為了炎黃子孫的夢想,他懷著對社會感恩的心,用了無數(shù)汗水和心血,最后實現(xiàn)了那三個偉大的夢想。他那愛祖國愛人民的深深的已在我心里。
還記得花樣滑冰冠軍佟健和龐軍嗎?看到他們的`精彩表演,大家是不是感到活靈活現(xiàn)、出神入化呢?他們合作十分默契,就像是一個人似的,但你們知道他們剛開始合作是怎樣的嗎?告訴你吧,他們剛開始合作初期那幾年天天打架,一個說左一個說右,誰也不聽誰的,訓練計劃經(jīng)常完成不了,猜不到吧?但后來他們意識到如果要實現(xiàn)共同的夢想,不單單是要自己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同伴的幫助、理解和支持。最后憑借著這份幫助、理解和支持,他們成功了,實現(xiàn)了他們最終的夢想,登上了冠軍的寶殿。
知道中國達人秀中那個斷臂鋼琴王子劉偉大哥哥嗎?他用自己的雙腳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奇跡--用雙腳來彈鋼琴。鋼琴是上帝專門為手而設計的,沒有了雙手卻要彈好鋼琴,這對于一般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劉偉做到了,他用雙腳彈出了悅耳動聽的樂曲。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韓璇的爸爸,在舟曲發(fā)生泥石流的時候,他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看自己的女兒,可是他看到的是一堆泥沙、石頭,他蹲在泥沙堆前用手刨,刨了三天什么也沒找到,后來他看到了他的女兒,滿頭都是泥漿,他打來水,把他女兒的辮子洗干凈,然后重新把辮子編好,做了作為一個父親最后能為女兒做的事情。韓璇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在家里經(jīng)常教家人們識字,但這個夢想她自己永遠也實現(xiàn)不了了聽到這件事請,看到那雙父親的手,我的心有泛起一陣酸痛,淚水就在眼眶里打轉(zhuǎn)轉(zhuǎn)。
我的夢就是中國夢,中國夢就是我的夢?戳恕堕_學第一課》,我更加堅定我的夢想,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xiàn)夢想,用感恩的心去回饋社會。未來不是夢,夢想不是夢,讓我們一起放飛夢想吧!我的夢,中國夢!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4
不久前,“五星紅旗擁有14億護旗手”的話題燃爆全網(wǎng),“我愛祖國,我是護旗手!”“五星紅旗,你比我的生命還重要!”等留言持續(xù)刷屏,網(wǎng)友們滾燙的表白澎湃著動人的愛國情懷。為什么五星紅旗讓所有中國人為之熱淚盈眶、奮發(fā)圖強,甚至不惜用生命來捍衛(wèi)她的尊嚴?看完今天的《開學第一課》,我得出了答案。
今年,《開學第一課》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展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歷史長卷,通過講述那些與五星紅旗緊緊相連的高光時刻與動人故事,帶來一堂恰逢其時的“開學第一課”。
在《紅巖》獄中繡紅旗的原型故事里,我們感受到了五星紅旗的信仰與榮耀;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軀搭建“中國梯”,將國旗插上珠峰之巔,讓我們感受到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這種精神將永遠隨著中國人的腳步,屹立在五星紅旗飄揚的雪山之上;“中華神盾”打海盜,“身披”五星紅旗護航深藍,讓我們看到,有一批可愛的人在五星紅旗的照耀下始終為和平與美好護航;老校長升起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愛國課”一上就是70年,給我們帶來觸動,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五星紅旗……
國旗是獨一無二的國家符號,是民族精神的結(jié)晶。那抹“從旭日上采下的虹”,承載著先輩們“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不屈精神,凝結(jié)著14億中國人民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70年前,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滿目瘡痍的大地上升起,不僅宣告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更意味著五億多國民有了1最可靠的庇護、最強大的`后盾,忍辱負重、為人所欺的日子被拋到歷史的垃圾堆里。70年后,新中國已成名副其實的大國,在祖國守護下,中國人的日子越過越好。在這風云變幻的大時代,正是腳下這方生機勃勃的沃土,保障了每個中國人有追夢圓夢的機遇,有享受靜好歲月闔家團圓的時日。我們并非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我們心里才會感到一種踏實。
五星紅旗,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情懷,它守護著祖國的壯美山河,更凝聚著炎黃子孫的萬眾一心。這堂“開學第一課”,將讓“今天我為祖國驕傲,明天祖國為我自豪”成為我們永遠銘記在心的使命與信念。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開學必看的電視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題目是:幸福在哪里?看完后,我深有感觸。幸福是什么,是擁有無盡的財富?是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是受人注目的地位?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jié)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
首先出場的家庭是一個年僅十歲的和他相依為命的母親,這位男孩年僅10歲就雙目失明了,但他卻不因此而悲傷,他不會因此而自暴自棄,他選擇了開朗、堅強好好的活著。他有著驚人的音樂天賦,他的鋼琴技術(shù)讓我大吃一驚,一個盲人能彈出如此美妙的音樂,實在異乎尋常。他lovehismotherverymuch!實在太令人感動了!他說:他現(xiàn)在感到很幸福,他并不痛苦,反而是他的毅力使他很快樂。
幸福是樸素的,它不像信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際閃爍紅色的光芒。它披著本色的外衣,親切溫暖地包裹著我們。
下面是一對師生上場。
他們將要分別,那位仁慈的老師伴他們渡過小學生涯,他的學生都哭了,依依不舍。可見他們多愛他們的老師!的確,他們的老師教給了他們各種各樣的本領,還送給了他們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的禮物。最后是一對感恩母女出場。孟佩杰是山西臨汾隰縣人,有著不幸的童年。5歲,生父因車禍去世,生母無奈將其送人領養(yǎng),8歲,養(yǎng)母劉芳英因病癱瘓,不久后,養(yǎng)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此后杳無音訊。從8歲到20歲,三年多的日子里,孟佩杰日復一日照料養(yǎng)母劉芳英,任勞任怨,不離不棄。2015年,孟佩杰被距離家鄉(xiāng)百公里外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養(yǎng)母的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xù)悉心照料著養(yǎng)母。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凄涼中愈發(fā)熠熠奪目。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會借了它們的衣裙,裊裊婷婷而來,走得近了,揭去幃幔,才發(fā)覺它有鋼鐵般的內(nèi)核。幸福有時會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體積龐大,幸?赡苤皇且粔K小小的礦石。但指針一定要向幸福這一側(cè)傾斜,因為它有生命的黃金。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6
時光匆匆,這個暑假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開學了,既緊張又激動。在今天,媽媽早早的就提醒我別忘了晚上八點鐘的《開學第一課》。每一年觀看完《開學第一課》,總會被節(jié)目中的一個個勵志故事片段所感動,不知道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感人勵志的故事。
在節(jié)目的開始,我就感受到了今年節(jié)目的主題——“強國復興有我”,21世紀的我們,何其有幸,生于華夏,又恰逢盛世,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中,應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隨著撒貝寧與龍洋兩位主持人的同學們,開學啦。拉開了《開學第一課》的序幕。
從文化傳承工程、中華文明探源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等角度溯源歷史,尋脈中華,呈現(xiàn)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是講述抗美援朝陶偉和殲-20飛機的那一段,撒老師以一封“大學錄取通知書”向我們展示錄取通知書里面的殲-20飛機,由飛行員張威帶領我們一起去參觀殲-20,還請來了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的飛行員陶偉老先生來與我們講述當時空戰(zhàn)的情形。
當時的陶老先生參加空戰(zhàn)的時候還不到19歲,在1953年的5月17日,志愿軍空軍8架飛機同美國22架飛機遭遇,最終擊落敵機4架、損失2架,取得4:2的戰(zhàn)績。在這次戰(zhàn)斗中,飛行員陶偉擊落了美軍的F-86戰(zhàn)機,據(jù)當時可靠計算,兩架高速飛行的戰(zhàn)機在空中最近的距離只有120米。在當時的空戰(zhàn)中犧牲了4名飛行員,年齡最大的才29歲,最小的19歲。今天,我們能夠在這里安心的學習,紀念他們,離不開他們?yōu)樾轮袊推蕉龀龅膫ゴ筘暙I。我們要銘記他們的付出,他們用鮮血保衛(wèi)了我們的祖國。
首次駕駛殲-20飛機為第九批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護航的飛行員張威向我們介紹了殲-20飛機模型的介紹。2022年9月16日,奉命首次駕駛殲-20為第九批志愿者軍烈士遺骸歸國護航。張威叔叔說:“長空祭忠魂,英雄歸故鄉(xiāng),過去有他們,現(xiàn)在有我們,未來有你們!蔽覀兌〞ι线M,頑強拼搏,未來必定會在我們這會更好!
我們就是中國,中國就是我們,我們什么樣子,未來的中國就是什么樣子。只有我們每一個學生把《開學第一課》時代楷模的囑托放在心上,將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未來的人生乃至未來的中國才會越來越美好!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7
當暑假收起最后的彩霞,我便迎來了從初中校園照來的黎明曙光。步入初中,我們依然離不開“開學第一課”的教誨和第一天的心靈導向。
2014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父母教會我”,這是一篇半命題,因為答案太多了。父母是我們?nèi)松牡谝晃焕蠋煟瑥恼J字,學步,到讀書,上學,一步步都是父母的引領,當他們迎來我們的第一聲啼哭,歡笑中,他們同時背負起了一個沉甸甸的擔子——責任。
隨著時光似水般的流逝,孩子更把父母所教給他們的,給予給他們的看作是一種理所當然,更多的索取,“回報”卻總是掛在嘴邊。而我們現(xiàn)在更應該做的是在寫下一撇一捺之前,寫下一個“孝”字。
開學第一講,是孝,童話大王鄭淵潔寫了30年“動畫大王”,“為了讓父親高興!彼f過,自己的孝順會被兒子看見,他怎么對父母,下一輩人就會怎么對他!安簧拼改妇碗y取善與人”,百善都已孝為先,如若你連基本都做不好,談何走向社會,讓人尊重?普天之下,誰家沒有老人?誰家沒有人會老?當你以回報面對長輩,后輩也會放下社會的擔子,對你盡孝。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廣告“不要讓等待成為遺憾。總是讓父母等待著我們的成熟是不可能的,在他們充滿愛的眼神中,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長大的那一天。孰不知歲月的無情?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他們會一天天變老,很快就會步入晚年,我們應該抓緊現(xiàn)在,他們還有年輕的朝氣,多陪他們聊聊天,幫他們干干活,為他們都拍下幾張照片,在父母老的時候,沒有任何的遺憾,回想幾十年的付出,心里也滿是幸福。
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到不說是學會對父母的教育之恩有所回報,當今少年最缺少的就是一顆熾熱的心,在他們眼中,回報,多半是長大后為父母蓋起洋房,為父母添上一部轎車,因為這常是父母對子女說的回報,物質(zhì)上的回報。其實誰真正能這樣完成要求呢?父母也并不奢望這樣的.生活,一次真心的談話,一次愉快的出游,一個從遙遠的邊疆打來的問候電話,甚至是在家里的一句噓寒問暖,對他們來說,和轎車洋房是等值的。
開學有四講,孝,禮,愛,強,每個字后面都有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一直在延續(xù),傳承著每一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8
在開學的這一天,我觀看了一檔很特別的節(jié)目——《開學第一課》,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還邀請到了許多嘉賓到場為我們講課。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許淵沖爺爺和米斯巴教授。
許淵沖爺爺是一位翻譯家,今年已經(jīng)96歲了。他從事翻譯工作長達60多年,一生致力于將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成英語和發(fā)育,被譽為“詩譯英法第一人”,在2014年榮獲“北極光”獎?蛇@樣一位偉大的翻譯家,在8歲時卻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在《開學第一課》里他說:“我當時把‘w’讀成‘打潑了油’,‘x’讀成‘嚇得要死’”逗得全場哈哈大笑。
許爺爺?shù)浆F(xiàn)在還堅持著翻譯工作,在錄制節(jié)目的前一天,他一直工作到凌晨三點才休息,有人勸他應該保重身體,可他卻說:“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我要翻譯到一百歲,把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傳播到海外!”看到這里時,我十分感動,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默默努力的翻譯家,我們中國的文化才能傳播到世界,祖國為他們而驕傲!
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鄰國,也有部分人說中文,而許多人卻并不知道,在說中文的巴基斯坦人竟然有99%是她的學生!她就是米斯巴·拉希德教授,他被譽為“巴基斯坦?jié)h語之母”。而米斯巴傳播漢語的精神,是受到了常敬宇教授的.影響。在1994年時,常老師夫婦去往巴基斯坦教授漢語,并且對學生們很友好,楊老師常常包餃子給學生們吃,教學生剪紙等,與學生們親如一家,米斯巴還親切地叫楊老師“楊媽媽”?商煊胁粶y風云,楊老師不幸因病去世。
楊老師的離去令米斯巴下定決心:為在巴基斯坦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促進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教育交流奉獻終生。在《開學第一課》里她說:“到我最后一口氣教漢語,我希望我教漢語,教到教不動為止!绷钊藗兪指袆樱瑹釡I盈眶。有這樣一群從事國際漢語教育的人,他們可能不是中國人,但傳播中華文化到世界各地,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祖國為他們驕傲!
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應該為他們感到驕傲自豪,更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以他們?yōu)榘駱,為祖國作出貢獻!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9
在9月1日晚上8點,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守在電腦前面,等待著《開學第一課》的開始。爸爸告訴我今天會有很多時代楷模,讓我學習他們的精神。
節(jié)目開始了,今年節(jié)目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節(jié)目里面的叔叔、阿姨真的是太優(yōu)秀啦,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航天員、科學家,是我以后要長期學習的榜樣!雖然我現(xiàn)在是一名小學生,但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只要敢想敢做,就一定能實現(xiàn)理想,成為和他們一樣優(yōu)秀的人!
中華文明不僅體現(xiàn)在博大精深,深厚廣闊的文化中國,也體現(xiàn)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實景課堂帶領我們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是我們國家唯一的一個世界和自然文化“雙遺產(chǎn)”的公園。被譽為“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馬方舟老師教我們用“振落法”收集昆蟲,跟我們介紹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陽彩臂金龜”。
廖紅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生態(tài)茶園,2015年廖老師開始了以武夷山為基地探索創(chuàng)建生態(tài)茶園之路,八年來為茶葉優(yōu)質(zhì)率提高了30%左右,水體磷污染減幅超過60%,讓我們深刻體驗到了“你對大自然好,大自然也會回饋你的”感受。
身為少年,我們應該敢于有夢,從小樹立高遠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標。一個人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志向,敢于追夢筑夢。我堅信,青春并不僅僅意味著年齡或身體的年輕,只有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
身為少年,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像海綿吸水一樣學習知識。我們現(xiàn)在最主要的任務是掌握文化知識,既要勤學書本上的知識,又要多學課外知識。知識猶如浩瀚的大海,無邊無際,永遠也沒有盡頭,也永遠不會枯竭。對于我們的學習來說,持之以恒是極為重要的。
身為少年,我們應該熱愛祖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養(yǎng)成良好品德,做一個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的好少年。我們現(xiàn)在是一株株小樹苗,必須抓好習慣養(yǎng)成,吸收豐富營養(yǎng),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我們是祖國的新一代,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讓我們挑起復興中華的重任,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美好富強而努力吧!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10
新學期的到來標志著新的開始,期待許久的開學第一課也如期而至,而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從傳統(tǒng)文化、文明探源、生態(tài)文明、鄉(xiāng)村振興、國防教育、科技創(chuàng)新等多個方面,采取多地、多主題實景課堂全新模式,帶領學生走入田間地頭、國家公園、文化地標,縱覽祖國大好河山,在“行走的課堂”中讀懂中國歷史、感知中華文明。
節(jié)目邀請了“八一勛章”獲得者、二十大代表、時代楷模、航天員、科學家、文化學者、一線勞動者代表等同志,用富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生經(jīng)歷和奮斗足跡,傳播知識,傳授美德,培育學生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廣大青少年立體感受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和偉大的時代進程,傳遞出清晰的價值導向“強國復興有我”。
王博老師向我們介紹《儒藏》“精華編”中國部分510種、282冊已全部整理完成并出版,總字數(shù)近2億。他們計劃將《儒藏》全本十億字整理出來,為的是我們可以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了解影響了我們兩千多年一直到現(xiàn)在的思想。而這一巨大工程的發(fā)起者——湯一介,當時湯一介已處于肝癌晚期,面對別人的疑問“你為什么要編《儒藏》呢”,這位老人家只回答了八個字“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意思是:遇到困難,絕不逃避;面對責任,勇于擔當。
張載——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說乾是我們的父親,坤是我們的母親,我很渺小,但是我們生存在天地之間與天地渾然一體,天下所有百姓,都是我們血脈貫通的同胞,天下所有的萬物都是我們的伙伴。人與天地萬物的普遍聯(lián)系促生對天地萬物之無我大愛。這種“無我”不是對個體性的.消解,而是對個體性的張揚。個體之“小我”是宇宙之“大我”的起點,而宇宙之“大我”是“我”作為物質(zhì)世界中的渺小一員也能達致的精神境界與世界本相。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鑄就“我”的意義。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編纂《儒藏》湯一介這一代人的責任,而我們這一代人也要將中華文明和人類智慧繼續(xù)傳承下去。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11
9月1日晚8點,我準時在電視機前收看著2023年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節(jié)目主要分為2個大板塊,第一個是節(jié)目主舞臺現(xiàn)場主持人撒貝寧、龍洋的主持以及有關學者到場講話,第二個就是舒冬、張舒越和王嘉寧作為主持的實景課堂。兩個時空共同講述,圍繞的主題就是“強國復興有我”。
第一個外景就是中國國家版本館,龍洋就以外景記者的身份帶領孩子們一起做了采訪,了解了中國國家版本館的歷史知識,拓展了孩子們的眼界,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未知海洋暢游。在這里,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這個外景片的創(chuàng)意是從小朋友對中華文明的疑問視角來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主持人龍洋則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
第二個實景課堂中舒冬到訪的是武夷山國家公園,這片繁茂的自然保護區(qū)是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生物多樣性的絕佳場所。他們沿著山路漫步,欣賞著沿途的植被和野生動物,聽舒冬講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舒冬和工作人員以生動的案例和形象的比方,向孩子們解釋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他告訴孩子們,如果我們繼續(xù)破壞生物多樣性,就會破壞地球的生態(tài)平衡,導致一些物種的滅絕,進而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
第三個實景課堂中,主持人張舒越帶著同學們?nèi)チ私K鎮(zhèn)江,大家一起在魏巧的帶領下了解了農(nóng)業(yè)知識,她向同學們介紹了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科技應用和發(fā)展趨勢,講述了農(nóng)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如何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挑戰(zhàn),還介紹了可持續(xù)農(nóng)業(yè)的理念和實踐。
第四個實景課堂中,主持人王嘉寧帶著同學們?nèi)チ藝鴥?nèi)最大的航空主題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在那里張威老師為大家講述航空知識,其中一個細節(jié)就是當張威老師在講到動情處的時候有點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灑現(xiàn)場,而攝像師也給了王嘉寧一個鏡頭,畫面顯示,王嘉寧也被張威老師的講述所感染,兩只眼睛也是哭得紅紅的。
實景課堂的嘉賓們通過全新模式,帶領學生走入田間地頭、國家公園、文化地標。而對廣大中小學來說,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樹立中華民族共用體意識,以時代的建設者和佼佼者為榜樣,向?qū)崿F(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就是最好的“開學第一課”。
在揮毫潑墨間感受中國人的精神天地,于廣闊天地里寫就綠水青山的時代答卷……作為一名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一定要謹記祖國的重托、父母的叮嚀和老師的教誨,做一名積極樂觀、努力向上、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12
又是一年一度的開學季,《開學第一課》可謂是身為中小學生的我們不容錯過的節(jié)目,讓我們增長許許多多的知識和眼界,讓我們立足當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在節(jié)目中,我們有幸見證了匯聚文明瑰寶的國家版本館和記錄人民空軍奮斗史的航博館,以及各地的自然保護區(qū),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前輩們?yōu)樽鎳?付出和盡職盡力。
考古學家高星通過最新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成果,講述人類起源、演化歷史,追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在講述中,我們自豪的是,哪怕經(jīng)歷了滄海桑田,歲月變遷,我們和祖先所踏的都是同一片土地,并且飽含熱淚,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發(fā)明了刀耕火種、養(yǎng)蠶等技術(shù),一步步邁向文明。
此外,節(jié)目還邀請了抗戰(zhàn)老兵,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的飛行員陶偉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說起抗美援朝,那是一段多么鮮活、值得歌頌的歷史,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新中國剛成立,國力匱乏,裝備落后,但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還是毅然決然的跨過鴨綠江,保家衛(wèi)國,贏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直至今日中朝兩國一直友好往來,樹立了大國形象。
在這場戰(zhàn)役里,多少烈士拋頭顱灑熱血,讓我不禁回憶起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廣為流傳的一段話——經(jīng)我們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為我們所有,民族的生存和榮譽,只有靠自己民族的頭顱和鮮血才可保持。這次我看見各位將士塞上的生活,已認識了我們民族復興的奇葩,正孕育在枯草黃沙的堡壘中,等候怒放。我深信各位不久更可以使世界認識我們中華男兒還是獅子,并非綿羊。我們?nèi)珖臒嵫,都愿意奔放到塞外的?zhàn)壕里,助各位消滅寒威,激蕩忠憤。我現(xiàn)在籌俸國幣一千元,本欲供各位殺敵前一醉,但是想起這是長期斗爭,并非一次的慷慨赴難,所以愿將這些小的款項,改為醫(yī)藥衛(wèi)生設備之用,備各位壯士裹傷再戰(zhàn),F(xiàn)在整個民族的命運,抓在我們手里,我們大家都無所逃于天地之間。只有我們血染過的山河,更值得我們和后世的謳歌和愛護。我誠懇熱烈地向各位致敬,更愿代表國立中央大學三千教職員和學生,向各位致敬。
觀看完節(jié)目后不知不覺早已飽含熱淚,作為新時代的學生一定要記得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篇13
9月1日開學第一天,晚上8:00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CCTV-1的《開學第一課》,使我深受鼓舞,懂得了有夢想就有動力,有夢想就要堅持,有夢想就能出彩,有夢想就有動力。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曾在太空給我們上了一次奇妙的太空物理課。今天用親身經(jīng)歷講了她小時候航天夢的實現(xiàn)過程;付麗娟13歲的跳傘女孩的飛天夢:“我要飛的更高!”為了夢想高強度訓練高空跳傘,干凈利落的跳傘動作,成為空軍跳傘隊中最小的一員。
有夢想就要堅持。著名演員章子怡堅持電影夢。她為出國領獎,苦學英語,交流成了她學習英語的動力,堅持就能成功;在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舞蹈老師廖智身殘志堅,不斷的失敗,不斷的訓練,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有夢想就能出彩,著名鋼琴家郎朗因小時十分敬佩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穿著長長燕尾服的湯姆貓能神奇的表演鋼琴演奏。從此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鋼琴的.種子,他講了替補也能出彩的不平凡人生:“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庇袎粝刖湍艹霾;加油站女工鄭亞波媽媽,11年自學鋼琴培育智障兒子小威。讓我懂得雖然起點不一樣,但只要堅持,就會讓沒有色彩的生命,多一份人生的精彩;節(jié)目中盲人歌手蕭煌奇演唱的《我相信》“我相信希望,伸手就能碰到天,我心存夢想,我相信天。”;已退休的八十八歲潘其華老師可謂桃李滿天下,已培養(yǎng)8000名學生,她的夢想是活到100歲培養(yǎng)10000名學生,她覺得每個學生都是她的驕傲,讓我感受到“蠟燭燃盡淚始干”的精神。
《開學第一課》一個個不同崗位,不同經(jīng)歷的特殊老師通過自己的真實故事,給我們現(xiàn)身說法,給我們講了精彩的《開學第一課》,說出了自己的夢想,道出了自己成長中的經(jīng)歷,在平凡而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他們都堅持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在重重困難中崛起,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我的夢想就是要當一名作家。新的學期已經(jīng)到來,讓我們整裝待發(fā),用我們手中的筆描繪我們自己的夢想。我相信有夢想就有動力,有夢想就要堅持,有夢想就能出彩!夢想是一種信念,夢想更是一種精彩!讓我們揚起夢想的風帆,為我們的夢想努力奮斗吧!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開學第一課》小學生觀后感10-29
開學第一課小學生觀后感01-29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04-20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想11-13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經(jīng)典)10-24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02-25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01-19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02-01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經(jīng)典】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