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fā)感想。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
“天宮課堂”推出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于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fā)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yè)具有特殊優(yōu)勢。
20xx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xié)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6000余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產生巨大社會反響,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組合體后,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充滿了期待。
據(jù)悉,“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采取天地協(xié)同互動方式開展。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后感13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統(tǒng)一觀看了《天宮課堂》!疤战處煛钡灾緞、王亞平、葉光富三位宇航員在中國空間站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疤战處煛蓖鮼喥较冉o我們介紹了他們航天員的生活場景,以及他們在失重的環(huán)境里的運動器械。老師為我們制做了一個水球,在我們平時的.印象里,水是液體,不能成型。可是到了太空,一切皆有可能。在一個圓環(huán)里,不斷往里加水就會形成一個水球。像水晶球一樣晶瑩剔透。
透過水球我們還能看到,倒立縮小的像。這就跟我們的物理知識聯(lián)動了。再往水球中央注入空氣,使它形成一個氣泡。這時再觀察,就會看到外面的水球是成倒立縮小的像,而中間的氣泡就會成正立縮小的像,十分神奇。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真實的了解到了太空的情況。這次的學習激發(fā)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2
我仍清楚地記得上次的“天宮課堂”給我留下的印象,本以為未來短時間內,至少在這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是不可能有第二堂課的,畢竟在我的印象中,“天宮課堂”是多年碰不到一次的稀罕事兒。
然而第二次“天宮課堂”就在今天到來了——難得有如此長的在軌時間,只上一節(jié)課豈不是可惜了嗎?于是今天下午第三節(jié)課,老師打開天宮課堂的直播,打開天地之間的連接。
這次的現(xiàn)場實驗主要有三個——乙酸鈉結晶實驗,“液橋”實驗和“水分離”實驗。用乙酸結晶模擬結冰的實驗我見有人在陸地上做過,不過今天這個實驗被搬上太空,亞萍老師在失重環(huán)境下擠出的乙酸鈉溶液如小球般在太空艙內飄著——這是基本操作,然后沾有晶體的小棍輕輕一碰小球,小球馬上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凝成“冰”。這樣做實驗的好處天宮課堂還會講到。
“液橋”的形成利用了太空更大的的液體表面張力!八头蛛x”則利用離心力分開在太空中不受重力影響的水和油。
在實驗之后,宇航員們開始興沖沖地介紹飛船內那些人類智慧的結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模塊化實驗柜——顧名思義,這一個個柜子有著各種各樣實驗的模塊。這次直播介紹的是高微重力實驗柜和無容器實驗柜。高微重力實驗柜可以通過氣動和磁懸浮營造出一個高微重力的環(huán)境,聽上去似乎蠻雞肋的,但它卻可以驗證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即加速度運動和引力是等效的)。而無容器實驗柜則利用微重力可以在無容器的狀態(tài)下更精確地測定物體的物理性質。
實驗視頻看上去酷極了。往后天上的實驗室設備越來越齊全,天地對話越來越方便。也許將來天
地之間的間隔也像現(xiàn)今世界般越來越小。
天宮課程也許真的會變成一節(jié)節(jié)很普通的課程。
天地之間,距離不再。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3
20xx年10日16日0時3分,神舟十三號在酒泉發(fā)射中心精準點火發(fā)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成功進入空間站,并且要在這個距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住上6個月。
20xx年12日9日舉行了《天宮課》第一課,時隔3月后的今天,《天宮課》第二課如期舉行!
在這次課堂中,主講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做了各式各樣的小實驗,每一個都新奇而有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的小實驗是“點水或冰”與”油水分離”了!
只見老師輕輕擠壓小水袋,在太空浮力作用下,水并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噴涌而出,而是像一條懶洋洋的蟲子,慢悠悠地從水袋里爬出來,形成一個懸浮的小水珠。此時,老師輕輕的'用玻璃棒一點,整個小水珠就像被魔法師施加了魔法似的,迅速凍結成為一個小冰球,令人意想不到的還在后面,小冰球的溫度居然在不斷升高,卻并沒有融化。在日常生活中,當冰在加熱時會直接融化,沒想到太空中竟然不會化,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展示完“點水成冰”后,老師們又做了個“油水分離”的實驗,在太空中油和水是混合的,老師們將小瓶子像陀螺一樣轉動,油水又分離了,太神奇了!!
時間飛速流逝,很快課堂在大家的驚嘆中結束了。天宮課堂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宇宙的奧妙,還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別樣課堂學習的樂趣,真是一舉兩得!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4
20xx年3月23日,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位宇航員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十分精彩有趣的太空科普課,我們受益匪淺。
這次的太空科普課,三位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的太空科學知識,有“太空“冰雪”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和“高微重力實驗”。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空間站里時序是如何設置的、在太空中水能不能燒開、空間站在飛行中會不會受到阻力、太空和地球上看到的月亮不一樣等問題的答案,這激發(fā)了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xiàn)“航天夢”的`熱情。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說過:“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弊鳛橐粋宇航員來說,這確實是他本人的一小步。但是這一小步,是人類的智慧、力量的結晶,是人類的一個巨大的突破。而如今,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正所謂“堅持就是勝利”,只要你肯堅持,那么成功就你不遠了。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出生在新世紀的我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fā)展,為此我感到十分的驕傲、自豪與喜悅。因此,我們將要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5
今天下午在學校里,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是航天員翟志剛、葉光富和王亞平的第二次授課了。他們給我們做了幾個有趣的實驗,還和地面進行了天地溝通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赐曛,我覺得太空“冰雪”、拋物和液橋這3個小實驗很有趣。
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王亞平老師利用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制作了一顆冰球。這個液體球,長得像冰球,其實是熱球。老師給我們講解了為什么會這樣,原來乙酸鈉溶液在溫度較高的水中溶解度非常大,很容易形成過飽和溶液。這種溶液只要有一丁點結晶和顆粒,就能迅速打破它的狀態(tài),析出大量的晶體,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所以當老師用沾有結晶核的棉棒一觸碰,水球馬上就結晶了、變成冰球,而實際上它正釋放大量熱能,是個熱球。
其次是太空拋物實驗。王老師將冰墩墩拿出來,讓冰墩墩做了個空翻,還和葉光富開始了隔空“傳遞”冰墩墩。冰墩墩不但不會往下掉,反而向著前方繼續(xù)前進,這讓我十分驚訝。原來這跟失重,跟牛頓力學有關。
還有液橋演示實驗,王老師把水分別擠在兩塊橋板上,然后把兩塊板豎著放在一起,神奇的`是水竟然舔在一起還不會往下滴。水橋,地球上哪有這樣的現(xiàn)象呀?在太空中,它卻可以實實在在存在。遠離地球,在失重的太空中,水就有這么奇妙的變化。那其它東西呢?讓人有太多的期待了!
這次”天宮課堂”,我收獲了許多新奇的知識。這個課堂真有意思!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6
千呼萬喚始出來!《天宮課堂》第二課在萬眾期盼中開課了,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帶領著我們遨游神秘太空,但是看到三位宇航員老師再度與我們進行連線授課時,心中依然被這神奇的一幕所震撼。
曾幾何時,我們還在為如何進入太空而一籌莫展,可是短短二十幾年,我們就實現(xiàn)了真正的“神游太虛”,宇航員老師們甚至做到了宇宙中的倉外作業(yè),讓五星紅旗在神秘的宇宙中飄揚。在我們感慨祖國科技的飛速發(fā)展進步時,又如何能不為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呢?
懵懂時的我們或許都曾有過這樣一個夢想——像天使一樣背生雙翅,自由翱翔?墒怯捎诘厍蛞Φ淖饔檬沟脡粝雰H僅只能是夢想。看著宇航員們漂浮于空間之中,心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好奇。還有水油分離等實驗,說真的,作為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我并沒有完全領會其中的奧妙,實驗帶給我的感覺更多是驚奇,但是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老師們的講解傳授,我對于太空知識的領悟也會越來越深。
太空授課,這是前不見古人的壯舉,至圣先師們恐怕也不會想到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們的`中華民族會完成這樣的壯舉吧。我們憑借強大的國力發(fā)展出的航天技術,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宇宙關閉億萬年的神秘大門,讓我們有幸可以了解和探索宇宙的奧妙。
《天宮課堂》的授課不僅宣告了祖國已經可以熟練運用航天載人技術,也是航天科技向教育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它將一切的“不可思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而帶給我們這種前所未有震撼的,正是我們日益強大的祖國,在驕傲與自豪的同時這也正應了這樣一句話——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第二課結束了,讓人意猶未盡,我期待著第三課的同時,也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驕傲,為祖國的偉大而自豪。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7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老師還是三位在天宮一號工作的航天員,他們分別是翟志剛、葉光富和王亞平,他們看起來依然神采奕奕。特別親切,都已經是老熟人了,哈哈!
首先我從主持人叔叔和阿姨那里知道了一個科學知識“失重”。叔叔和阿姨各做了一個和“失重”有關的實驗,叔叔做的實驗是把一杯水放在玻璃板上,然后抓住綁在玻璃板上的繩子甩轉,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水和杯子沒有掉落或是灑出來。
阿姨做的實驗是把一個塑料瓶裝半杯水,在瓶子兩側割出兩個小洞,你把它拿在手里它會漏水,如果你把瓶子從高處丟下來,慢放你會發(fā)現(xiàn)它慢慢的不漏水了,我們一個個都瞪大眼睛,不敢相信這事。
隨著鏡頭的切換,我們來到了我們中國的空間站。
王亞平阿姨給我們做了好幾個有趣的實驗,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是“冰雪”和“油水分離”。
“冰雪”在宇航員們的'飲水袋里加入一點結晶顆粒,從飲水袋里擠出一個小水球,它會釋放出熱量。用羽毛摸摸,它會從水球變成冰球但用手摸一摸它還是熱的。
太空中,“油水分離”實驗是在一個瓶子里倒入一半水和一半油,晃一晃它們融合了。在地球上的演播室里,同學們也學著晃了晃,油水是不會融合的。葉光富老師拿著油水混合的瓶子不停的摔了幾圈后,奇跡發(fā)生了,油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分層了上游下水兩層,我們不由自主地驚呼起來真是太神奇了。
今天的天宮課堂讓我又了解了更多的太空知識,我們中國強大的科技力量讓世界矚目,我知道,好好學習才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將來長大了我一定也要像這些科學家們一樣為祖國貢獻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8
今天下午,“天宮課堂”第二課如約而至,神舟十三號“感覺良好”飛行乘組在x空間站再次開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程直播。這堂太空科普課,知識點滿滿,如果要劃重點,我看下來覺得有兩個關鍵詞。
一個是“不可能”。課堂上展示了很多地球上不可能實現(xiàn)的實驗,但在太空上卻成了可能。比如在地球上,水油不相融。但在空間站,水油彼此相擁,要在離心作用下才能分層。再比如,太空拋物實驗中,“頂流”冰墩墩作為助教登場,當它被拋出后,并沒有下墜,而是沿原有方向勻速前進。太空墩,夠穩(wěn)。在太空中,液體能夠因為表面張力的作用搭起小橋,非常神奇。
第二個關鍵詞就是“接地氣”,在“天地互動”環(huán)節(jié),網友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接地氣。比如,有人問在空間站能熱淚盈眶嗎?答案是熱淚可以在眼里打轉,但很難掉下來,原因就是因為失重。
還有網友問,人的皮膚在空間站會變好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沒有太陽輻射,溫度和濕度也控制在適宜范圍,所以皮膚在空間站會變得比較好?雌饋肀pB(yǎng)的秘訣中也有科學知識點。
“最高課堂”不光把星辰大海帶到孩子們的眼中,也講了很多接地氣的知識,給人的一個突出感覺就是科學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而科普課通過提升大家的科學素養(yǎng),厚植科學思維,把科學的根基打得更牢,這樣也就更有利于向上突破,從而讓更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期待太空課堂繼續(xù)開講,讓“天宮課堂”成為科普課的標配。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9
今天下午第三節(jié)上課前,本可以外出透透氣,結果,剛剛走到門外,卻被老師叫回教室,一看,是《第二次天宮課堂》,馬上就來興致了,上次已是很久之前,卻依舊記憶猶新,不知這次,會有什么新東西。
眾所周知,太空和我們地球是有極大不同,有一部分便體現(xiàn)在重力,太空是種微重力,所以,有些在地球上習以為常的事,在太空中卻很難做到,但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在太空中研究的意義。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有一種似冰不是冰的神奇晶體——醋酸鈉,在地球上作這一實驗需要些技術,不過,在太空中則是另一番景象,先擠出一些過飽和醋酸鈉溶液,在空中懸浮著,用醋酸鈉晶體一碰,一團“熱雪”便出現(xiàn),好神奇。接著是液橋實驗,在微重力的.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無限擴大,于是,在玻璃板上滴水,兩塊玻璃板上的水連在一起,便會形成罕見的水橋。然后的實驗是水油分離實驗,同樣在地球上甚至不用去做,用什么樣的方法水油也不會混在一起,因為密度不同,所受浮力不同。但如果是在太空,沒有浮力,油水自然會混在一起,這時候,便需要離心力,使勁甩,油水才會分離,離心機,甚至太空站都用的這個原理。最后是證明牛頓第一定律,學過物理的都知道,此實驗無法用實驗證明,但在太空中,離實驗證明更近一步,因為只有空氣阻力和微重力在作怪。這次課堂,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明白數(shù)、理、化三科的重要性,學不好,連這都看不懂。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0
上次的天宮課堂我錯過了,但這次有幸趕上,我對太空中的實驗都非常好奇。提起太空,就不得不想到宇航員的失重,提起重力,又想到讓我叫苦不迭的物理,或許天空課堂能再激起一些我對物理的興趣。
在太空中,水和油可以融合,很久都不會分離,這需要利用水和油的密度大小進行甩動,才能到達陸地上的狀態(tài)。在太空中拋出的物體可以沿軌道穿梭于兩人之間,失去重力的物體就不曾下落。還有玻璃板間水滴構造橋梁的實驗……空間站里的實驗似乎都和物理有關,而它恰是我一個有“問題”的學科。
宇航員可以為我們講述太空中的物理現(xiàn)象,說明宇航員們的物理知識都很充足。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中,許多同學都提到了自己的夢想,有那么一瞬間,我想到了自己的夢想。雖然設計師和航天物理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但還是要想要認真地儲備物理知識。關于設計師有許許多多個方面,服裝、建筑、廣告等等,最吸引我的依舊是服裝。
在現(xiàn)在大各大品牌的走秀中,創(chuàng)意已經不僅體現(xiàn)在服裝里,更體現(xiàn)在秀場的特色中。我想如果把物理中的磁場和重力在某天帶進秀場,還有比用知識裝點更獨特,更新穎的點綴嗎?另外,我想如果未來可以利用知識儲備來設計或改良特殊性質的面料,如這次冬奧會運動員們身上穿的運動服就有防割保暖等功能,而安踏中國風的設計外觀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一件衣服,從里到外都在為自己的祖國宣傳,我想這是和賽場拿獎,做科學實驗,研究天文有著一樣重要意義的事。
“未來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物體也許會脫離地球失去地心對它的引力,但心不會脫離夢想對它的吸引。心向山海,定能不負熱愛,我想就算不夠不到整片宇宙,也要在自己的星際中發(fā)光。
這便是這節(jié)課帶給我的。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1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痹20xx年12月9日,我們班全體同學在楊老師的組織下,認真觀看了“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組航天員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了太空授課。早在20xx年6月20日,王亞平老師就曾在“天宮一號”開展過基礎物理實驗。
雖然我們現(xiàn)在對于那些高深的航天技術,深邃的宇宙知識理解不了多少,但是這卻激發(fā)了我探索知識宇宙的強烈興趣。我們每天只能迎來一次日出,可在空間站的宇航員們卻可以一天中迎來十六個日出,因為他們在神舟十三號飛船里,每九十分鐘就可以繞地球一圈。
在這次“天宮課堂”,我們看到了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天地互動交流等。讓我們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鬃赢斈晷恿钟螌W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傳道授業(yè)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yè)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老師的太空授課發(fā)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所有青少年。謝謝宇航員,也同樣謝謝大自然和宇宙饋贈的一切。
我想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夢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滿中國的旗幟,我憧憬高科技能傳遍全宇宙,我想象自己成為一名宇航員,搭乘宇宙飛船去探索深邃的太空,為航天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2
天宮課堂第二課終于開課啦!看完后,我深受啟發(fā),課堂在15:40于核心艙開講,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給全國學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課程,激發(fā)了廣大少年對科學的熱愛。
這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xù)采取天地對話的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每個實驗都展現(xiàn)出太空環(huán)境與地面環(huán)境的區(qū)別。比如,在水油分離實驗中,在地面上,水和油是分層的,但是在太空中,水和油是混合的;還有太空拋物實驗,在地面上拋物,物體會呈現(xiàn)一條拋物線,但是在太空中拋物,物體會直直地飛出去。這些實驗打破了我們的傳統(tǒng)認知,提升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水平。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太空“冰雪”實驗。只見王亞平老師從一個小管中慢慢地擠出一個透明的小液體球,由于失重,晶瑩剔透的小液體球漂浮在太空艙中。然后,王亞平老師又用另一根小管子輕輕地觸碰這個小液體球的一端,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只見管子和液體球接觸的地方開始變得不透明,原來是液體開始變成固體。接著不透明的部分開始擴張,很快地,整個液體球就變成了一個固體球,繼續(xù)在空中漂浮著。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這個實驗用的是過飽和液體,這種液體很不穩(wěn)定,稍微受到外界的干擾就會結晶。王亞平老師用管口觸碰液體球,擠壓帶來的壓力使得觸碰的地方形成了結晶核,結晶核會迅速增長,一下子整個液體球就變成了晶體?茖W的世界真是妙不可言呀!
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大開眼界,宇宙中隱藏著各種神奇的奧秘,未來等待著我們去探索——我的科學夢,加油!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3
上可游九天攬星辰,下可巡五湖縱云海:中國空間站——一個中華民族盼望了幾千年的夢想即將實現(xiàn)。20xx年10月16日,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來到了太空。今天,我們又隨航天員的腳步登上了太空實驗倉。
首先,我了解了中國航天史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出得去,回得來;二是出得去,對得上;三是出得去,呆得住。從東方紅到北斗,從神舟五號到中國空間站,從無到有,從一個被拒絕的國家,到自己研究的空間站,離不開各行各業(yè)的奮斗。
除了學習中國航天史之外,我們還進行了許多有趣的實驗,比如“冰雪實驗”就是利用有機醋酸鈉在失重環(huán)境下形成的假象——“冰球”。又比如“水和油分離實驗”,太空里一個瓶子如果裝滿了水和油,輕輕一搖就會混合,而如果在地球上,無論你費了多大的力氣油和水也不會混合。不過,太空中混合后的液體在老師的“手臂離心機”的作用下,水根據(jù)重力又沉了下去,油又浮了起來。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許多機器都和離心力有關,如醫(yī)院的`離心機通過高速旋轉分離出血細胞和血清等等。
通過《太空課堂》的學習,我還了解了無容器實驗柜,它能利用失重原理使樣品懸浮,與容器表面不會接觸,從而制造出各種新型材料。
這次學習讓我不但了解了許多“冷門”知識,還明白了任何一個成就都需要背后無數(shù)人的努力。讓我們以夢為馬,揚帆起航,去探索知識的海洋吧!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4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臥室、健身區(qū)等,航天員老師通過視頻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tài)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游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通過天地通訊系統(tǒng)進行了視頻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jié)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照進現(xiàn)實,中國空間站首次發(fā)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tài)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jié)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yǎng)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天宮課堂觀后感
天宮課堂觀后感用熱情探索太空文:酒衷豪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隨著屈原的這首天問,人類,就開始了對太空的探索。它一直是人們所向往的領域,上個世紀......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06-02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2-12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1-09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2-08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08-20
【薦】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01-04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精】12-14
【熱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2-16
【精】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2-30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熱門】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