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臺風俱樂部》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臺風俱樂部》觀后感1
臺風的意向以及聲效做為情感蒙太奇引導故事,萌動的初中生,以及不大盡職的老師分別做為線索鋪開了這部電影。隨著臺風的臨近,人物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慢慢浮出問題的泡影。想想也是一些不被提及就鮮能記起的青春印記,在之后臺風嘶吼,雨聲淅瀝下大家在教師忘記了煩惱跳起現(xiàn)代舞,青春的憂傷就是這樣,說著難忘還能在其上歡快的跳舞。最后男主在儀式性死亡是短促而驚奇的`,以致安插了一個奇怪的姿態(tài)迎接死亡。
相米慎二頻繁的使用中景以及優(yōu)秀的錄音達到了不錯的視聽效果,死亡儀式性的擺設是安靜的,之后濕漉漉校園迎來踏水而來的少女配上悠揚的配樂緩慢的運鏡詮釋了青春短促的憂傷
《臺風俱樂部》觀后感2
故事設定與《蠅王》類似,都是一群孩子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開始時他們模仿大人,建立秩序。但很快便覺得這種形為相當荒誕,于是秩序開始崩潰,出現(xiàn)了宗教崇拜,最后開始回歸野性。而因臺風被“困”于學校的這群學生們也是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人們構建的世界崩塌了,于是“自由”誕生了(影片的前半段基本上算是鋪墊,學校的環(huán)境以及大人們的“表演”)。那段跳舞可以理解為宗教儀式(與開頭的舞蹈感覺完全不同,沒有秩序,混亂而野性)。而最后的`跳下則擁有野蠻的味道。好一個孩子們的世界。
《臺風俱樂部》觀后感3
青春(少年向青年的成長)不光是熱血暴力、愛來愛去,最根本的應是沖動和困惑。導演功力在于狀態(tài)的捕捉:獨立之前的搖曳掙脫,愛與性的`沖動,以及生與死的困惑。片中暴雨脫衣狂歡將躁動的生命力推向高潮,而后是壓抑的空虛。調性感覺類似《牯嶺街》 。
青春是電影和文學永恒的主題,我想因其短促的美好。如果讓我選目前為止最喜歡的日本青春片,我會選此片甚于陽光勵志的《五個撲水少年》《搖擺少女》《花與愛麗絲》或是陰郁憂傷的《關于莉莉周的一切》。另外聽說本片是結束了舊時代青春片類型(老片沒看過),成為新時代日式青春片的開山之作。
【《臺風俱樂部》觀后感】相關文章:
汽車俱樂部口號03-18
戶外俱樂部活動策劃04-15
俱樂部名字(精選400個)02-24
俱樂部崗位職責05-05
臺風的作文04-03
臺風的說說06-09
臺風的說說04-16
戶外俱樂部活動策劃8篇04-15
臺風優(yōu)秀作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