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恒———”這歌詞多么讓人感動。是!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著——中國。
開學的第一天,學校組織了我們全體師生觀看了《感動中國20xx》頒獎典禮。我記住了這十位英雄: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錢學森;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閔恩澤;黨的理論傳播者方永剛;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謝延信;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鐘期榮、胡鴻烈;用愛心喚醒英雄的妻子羅映珍;被稱為湖南張海迪的殘疾人李麗;為保護群眾生命財產(chǎn)犧牲的空軍飛行員李劍英;堅守醫(yī)德的女醫(yī)生陳曉蘭;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孟祥斌。
我雖然還不是很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但是我知道他們那一切,那種種,讓我落淚,讓我感動。這些人之所以能感動中國,是因為他們的確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奉獻與犧牲。他們都用自己各自的行動,感動了我們,感動了中國!
今天我是一名小學生,學習他們?yōu)榻ㄔO和諧中國,和諧家庭,為了人民的'安康無私奉獻的精神。時時牢記他們的事跡,處處以他們的事跡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勉勵自己;我一定時時牢記自己是一名沈小的少先隊員——樹沈小形象,行沈小新風,做沈小文明人。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2
感動中國這一節(jié)目一直倍受我的關注。昨晚的“感動中國”已經(jīng)是第十三年了。節(jié)目中的感動人物依然值得我們去贊美。
第一位:于敏。他是一位中科院院士,胸懷報國的夢想,在中國首枚原子彈爆炸成功后,為了盡快研制出更先進的氫彈,他隱名埋姓,深入大西北,在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不怕苦,不怕累,與其它科技人員創(chuàng)造了僅用2年多時間就研制出氫彈的世界記錄。向世界證明:中國強大起來了!當大家評價他為“氫彈之父”的時候,他非常謙虛的說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是“報國心皎潔”。
第二位:朱敏才,孫麗娜夫婦。朱爺爺是一名外交官,孫奶奶是一名老師。他們退休后,仍不忘為祖國做點事情,于是便去偏遠的貴州山區(qū)小學支教。他們離開城市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不畏艱苦,即使生病了仍一直堅持著,直到累倒講臺上。真不愧于“為霞尚滿天”的稱呼。
第三位:他化名“炎黃”。他本來事業(yè)有成,非常富有,更有著高貴的心靈。為了捐助敬老院、窮困山區(qū)……,他賣掉家產(chǎn),使用化名,一捐就是幾十年。他真名張紀清,自己卻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若不是由于在銀行辦理捐款后暈倒,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真名。以他為榜樣的志愿者隊伍有許多個了,真是“涓滴見滄!。
其它的如隴海大院、師昌緒、中國援非醫(yī)療隊等等,他們的所作所為突顯出了我們中華民族團結、奉獻、寬厚、愛國、博愛、互助的傳統(tǒng)美德。他們是普通的個人,是不平凡的群體,他們的光輝照耀著中華大地,照耀著世界,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
這就是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3
不平凡的20xx年過去了,20xx年正在悄悄向我們走來,但在20xx年里,涌現(xiàn)出一批感動中國的英雄人物。為了讓全國人民了解并記住他們的故事,特為他們舉行的頒獎典禮,我通過電視觀看了他們的獎儀式。
在受頒獎的人中,有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有志愿軍空軍飛行員王海,有武漢的著名志愿者王勇等。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開辦愛心廚房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他們所做的事幫助了許多人,并且一做就是十八年。
夫婦倆平凡而樸實,真誠而善良。有這種想法是從18年前開始的。當時有一個病人家屬來到他們面前(他們開的飯店緊挨著腫瘤醫(yī)院),說:"你們能借給我點火嗎?"夫婦倆爽快地答應了。因為他們明白病人家屬內心的痛苦,于是他們就產(chǎn)生了將火借給病人家屬,讓他們去做飯給病人吃的想法。他開始增添:煤球爐,增添炊具、調料等物品。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里,大家都愿意在這里做飯,而不是從街上買飯給病人吃,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到家的溫馨。18年過去了,這間廚房的炊煙從來沒中斷過。十幾年,夫妻生活不知貼進了多少錢,因為自己也不富裕,為了使這間廚房繼續(xù)開下去,從原來的免費到收取微不足道的1元炭火錢,就這樣夫妻倆在默默為社會作著貢獻。難怪頒獎詞中有這樣說:"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是啊,不是一天兩天,這一做就是18年,有幾人能默默堅守18年?只有萬佐成,熊庚香他們夫妻倆。正像節(jié)目為他們愛心廚房寫的評價語一樣:“炊香萬灶煙!”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4
偉大時代培育著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著偉大事業(yè)。“無窮之路”,寓意“沒有貧窮的道路”,陳貝兒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發(fā)生在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偉大實踐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jīng)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現(xiàn)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這樣的人間奇跡,寫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寫在奔騰的歷史洪流中,也誕生了無數(shù)的感人故事:有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的黃文秀;有“一心只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暫生命兌現(xiàn)了對黨和人民承諾的貴州省晴隆縣委原書記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農業(yè)大學林學院教授李保國。
在節(jié)目中,蘇炳添直言:“一路走來,我最想感謝的是國家。是祖國的幫助,讓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運動健兒一次次突破極限,創(chuàng)造佳績。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國隊勢如破竹,連續(xù)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隊奮勇拼搏,連續(xù)第五屆奧運會躋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東京奧運會,金牌數(shù)、獎牌數(shù)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奧會,創(chuàng)造“史上最好成績”。
歷史前行的每一步,無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xiàn),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5
上周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有誓言保護敦煌的樊錦詩,有堅持不懈、勇于出擊的中國女排,還有守護未來孩子們的安全的糖丸爺爺顧方舟其中,黃文秀的事例最令我動容。
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黃文秀,用她的生命詮釋了初心與責任。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黃文秀從她來到廣西樂業(yè)縣百坭村那刻,就發(fā)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她不等不靠,踐行著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理念,用腳丈量了百坭村每寸土地,用情感打動了百坭村每位百姓。短短年時間,村里就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個蓄水池,發(fā)展起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種植等特色產(chǎn)業(yè),有88戶418人順利實現(xiàn)脫貧。群眾脫貧致富了,但雷厲風行的黃文秀卻在次山洪中不幸去世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的為民情懷為黨員干部和廣大青年做出了榜樣。功名不過塵與土,唯有孜孜不倦,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勇于擔當,方可無怨無悔,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于行。扶貧工作如長征之路,漫長而修遠,黃文秀高學歷、高資質卻甘于躬身扶貧線,她用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言,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目標,永不懈怠,往無前,甚至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也無怨無悔。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身上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甘于奉獻的精神。
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身上背負著少先隊員的使命與責任。我們需要好好學習,學好知識,腳踏實地朝著個目標步個腳印,苦干實干,做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負青春韶華,繡出少先隊員的美麗畫卷!
故人已逝,風范永存!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6
不管從意氣風發(fā)到兩鬢斑白的偉人,還是純樸的百姓把播下愛的種子變成了接力賽,從黑土地灑向人間,讓人間感受到了溫暖。那些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關愛的美德,,而這些溫暖又讓我們的國家得以從冰雪融化成溪水,流淌在人間,而得以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有希望。當我們從呱呱墜地,就有了父母無畏的關愛,而極少數(shù)的嬰兒卻遭到丟棄。但世上存有一些好心人士收留那些棄嬰,無論那些棄嬰的健康狀態(tài),還是殘疾程度,都義無反顧的做出了艱苦的抉擇:收留他們。就是高淑真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去收留上百名的殘疾人士,在家里人沒有飯飽的情況下也不讓那些殘疾孩子們的肚子受的半點委屈,她為的就是讓那些有殘疾孩子能夠為自己掙得養(yǎng)家糊口的錢去,她已經(jīng)不在乎自己的餓,冷,暖……只在乎那些不能自理的孩子們,她不僅僅是她自己孩子的媽媽,是那上百名孩子的媽媽,她是可敬的`!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嘴里說出了:把自己的腎捐給那些最需要的人,最后還把自己的肝也捐給了那些真的需要的人士。她還沒有受完應盡的學習義務,但她想,卻再沒有了機會,她的年華還沒有綻放,就已凋謝,留在了人間溫暖,她就是:何月。人間冷暖完全由我們自己去鑄造,不要忽視那些微小的事,這樣才能讓那些小的變成更大~ 的溫暖去溫暖人間.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7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
——題記
十大人物其中王寬很讓我感動,他是鄭州戲曲圈的一位老藝術家,74歲,臺上兢兢業(yè)業(yè)唱好戲,臺下盡心盡力做善事,戲迷們夸他是德藝雙馨的好人。1998年退休后,王寬夫婦陸續(xù)收養(yǎng)了6名老家的孤兒。為了供養(yǎng)這些孩子吃飯穿衣、讀書學藝,王寬決定放下自己國家一級演員的身段,去茶樓賣唱,這一唱就是7年。
感動中國給他的頒獎詞是:重返舞臺,放不下人間悲歡,再當爺娘,學的是前代圣賢,為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臺上,你蒼涼開腔,臺下,你給人間作了榜樣。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于眼淚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在我們的一生中,能經(jīng)歷無數(shù)個令人感動的人,小到幫老人家開門,大到舍生取義,或許檫身而過,或許就在眼前。在我沒說的8個人中,有堅持的、有溫暖的、但也有悲傷的,還有愛的,有無數(shù)種傳達的方式與方法,只是…我們未能感受、與接受到他們的實質存在的愛與溫暖,我們只能盲目的去報人家而忽視了愛與溫暖。
重返舞臺,放不下人間悲歡;
再當爺娘,學的是前代圣賢。
為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
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
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
臺上,你蒼涼開腔;
臺下,你給人間作了榜樣。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8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感動中國》。里面一共介紹了10個人物,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感動我,有一生奉獻給核事業(yè),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有堅持五年背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為年輕人作出榜樣的孝子陳斌強,但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wǎng)民贊為最美的女教師——張麗莉。
張麗莉是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她很愛自己的'學生,每個同學也都很敬慕她,親切地叫她麗莉老師。在同學眼中看來,麗莉老師就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們,但是,不幸降臨在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身上:一天放學時,老師和幾個同學在過馬路的時候,一輛大客車迎面而來,麗莉老師奮不顧身地把其它學生推開,同學們安然無恙,可是麗莉老師卻終身失去了自己的雙腿。至今,張麗莉老師身體還在恢復中……
張麗莉雖然是一名普通教師,但她為了別人不惜犧牲自己,有著常人不具備的勇氣,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她不僅感動了你,感動了我,感動了他,還感動了全中國,我們應該向張麗莉老師致敬,并以她為榜樣,向她學習。
三是履行自身職責。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組織和領導安排的要及時抓落實,自己分管負責的要親自指導跟蹤問效。作為一位公民一名國家干部,要敢于同社會的不良風氣說不,要善于帶頭做合格公民,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9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頒獎典禮于20xx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跡涉及科技、教育、醫(yī)學、法律等領域,他們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chuàng)造出非凡的業(yè)績,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他們在崗位上幾十年的堅守,對初踏入工作時的那份初心的堅持、他們是中國14億人民學習的榜樣,是中國正能量的傳遞者。
奮不顧身三進火海的英雄王鋒、36年堅守山區(qū)教育的支月英老師、為艾滋病攜帶者的孩子創(chuàng)辦紅絲帶學校的郭小平校長、為脊椎患者打開折疊人生的梁益建醫(yī)生。他們都是活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榜樣,他們的事跡使我?guī)锥妊劭魸駶,帶給我們的.感動無以言表。
當主持人講到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支月英老師時,帶給我的思索更多,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對老師這個稱謂的敬重,曾經(jīng)的自己也是一名教師,回首這十年的教書生涯,感覺有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不能說自己沒有恪盡職守,于支月英老師相比,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在那樣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中。一干就是36年,扎根在大山中,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奉獻了青春,我為山區(qū)的孩子們能碰到這樣一位良師而感到慶幸,“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種精神在支月英老師的執(zhí)教生涯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把所有的愛給了大山里的孩子們,當孩子們說“有老師的愛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師落下了幸福的眼淚。談到自己的女兒時,心中卻是滿滿的虧欠,女兒的一句話“媽媽,您是一位好老師,卻不是我的好媽媽”。讓臺下的觀眾潸然淚下,讓我們向這位燃燒了自己,奉獻給他人的人民教師致敬!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0
“一個人,燃盡了青春,把愛與希望種在無數(shù)人心中……你賦予的力量,再艱難的道路,我們繼續(xù)著征程……”最近,在廣西百色市,許多人都在動情地傳唱著這首名為《力量》的歌。它是百色市一位村民為哀悼因公殉職的黃文秀所作。
黃文秀,一位廣西的貧困山區(qū)的第一書記,一位從事于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好干部。但在6月16日晚,在回村部署抗洪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犧牲。她的身上有太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她有太多的事跡需要我們所有人銘記。
學習黃文秀,就是要學習她“想回去建設家鄉(xiāng),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xiāng)親”。除了感恩,她的心里還默默地存放著一份責任。她不怕艱辛,把能使家鄉(xiāng)的脫貧致富作為自己的使命,啃硬骨頭,把困難扛在肩上,充分體現(xiàn)了新時代青年擔當作為的優(yōu)秀品格。
“她飲水思源,不改本色。是黨的扶貧政策讓黃文秀一家擺脫貧困,讓她堅定了銘記黨恩、跟黨走的.決心。”黃文秀雖然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但她的精神缺一直照亮著我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奮力前行。她讓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時刻提醒自己要勇于擔當,無私分享。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則是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堅信:流星雖然短暫,但在它劃過夜空的一剎那,已經(jīng)點燃了最美的青春。學習“黃文秀式”的好干部,讓我們肩負起歷史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身體里流淌的血液迸發(fā)出激情!讓我們都做夜空下那顆閃亮的星星!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1
11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其中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給了91歲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顧誦芬院士和86歲的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王大中院士。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翻閱歷屆獲獎名單,這些科研巨擘們無不是心系國家命運,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服務人民和國家發(fā)展偉業(yè)中。
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需要理想信念的指引,科研事業(yè)尤其能體現(xiàn)這一點。經(jīng)歷戰(zhàn)火紛飛年代的顧誦芬,自年幼起便種下了航空夢,21歲開始便將一生與祖國的航空事業(yè)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四十年前,王大中看到世界核能事業(yè)陷入低谷,他意識到安全性是核能發(fā)展的`“生命線”,瞄準這一重大難題,他帶領團隊,把中國自主創(chuàng)新成果推向了世界前沿。兩位院士把個人命運和國家系在一起,找到了持久的科研動力。
正是心中時刻裝著國家和人民,科學家精神在他們身上熠熠生輝。一代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們,他們對自然未知的執(zhí)著探索,對科技高峰的勇敢攀登,為中國人打開仰望星空的大門,為國家自立自強挺起科技脊梁。我國科技事業(yè)的歷史性成就,凝聚著科學家們的愛國心、報國行和強國志。
科研不止是個人志趣。這些科研巨擘們的科研邏輯,從來不是將自己束縛在“小閣樓”中,而是把科研同國家和人民利益結合,惟其如此,他們看到科研的長期性、復雜性,甘坐“冷板凳”,甘做“隱姓埋名人”,認準一個目標,矢志不渝。這樣的科學家正是人民的科學家,是民族的脊梁。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2
晚上八點我們一家人準時坐在了電視機前,看《感動中國》,當一個個平凡感人的故事在我們眼前播放,淚水和感動在整整2個小時的靜默中伴隨著我們。當我們一次次被真情感動,才會體會到,世界原來這般美好,人情原來這般純潔。該是多么美好的家庭才塑造了這么感人的故事呀!
看了這個節(jié)目之后,兒子說:“他們都干了許多好事。”這句話讓我受益很多。是呀,世上有許許多多的好人,他們都是那么地高尚、偉大!是我們人生的好榜樣!他們也很平凡,是蕓蕓眾生中平凡的一員,可他們卻在平凡的位置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也使他們的人生也變得從此不再平凡。所以,他們感動著我們。我們的.生活需要這樣的好人,我們美好幸福的生活需要用溫暖來營造,需要用善良來創(chuàng)造。
通過觀看這個電視節(jié)目,我們一家人也趁機進行了溝通,尤其是對兒子。電視節(jié)目使他認識人需要多做好事,做的好事多了終究會讓人感動!其實我們都明白如果我們都能用心努力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
我覺得我們這些爸爸媽媽們,不應該錯過這些好節(jié)目,去感受這些單純的愛,讓自己的靈魂經(jīng)歷一次洗禮,讓這愛喚醒自己內心深處蟄伏許久的人性的光輝……還有我們正在成長的孩子,希望藉此讓他們去感悟什么是追求、理想,什么是人性和愛,還有如何面對榮譽、苦難、付出……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小事感動著我們,讓我們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讓我們用最純凈的心去看世界,去發(fā)現(xiàn)細節(jié)的感動!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 篇13
“不管多晚,教導員房間的燈都是亮著的”
照片中的陳陸,消防隊員的著裝,目光堅毅而有神,臉上卻洋溢著大男孩一般的陽光笑容。就是這樣一個略顯羞澀的消防隊員,在洪水面前,始終勇往直前。
陳陸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家庭環(huán)境的耳濡目染,使他從小就向往軍營,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一名軍人。這個夢想,隨著他畢業(yè)后加入消防隊伍得以實現(xiàn)。
自2015年調任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以來,陳陸總是奔波在救援一線;發(fā)生火情時,他更是身先士卒,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2016年在廬江縣抗洪搶險時,陳陸奮戰(zhàn)35個小時,帶隊營救和疏散2400余人;自己卻累倒在一線,送醫(yī)院搶救2個小時后才轉危為安。
去年,廬江縣的冶父山突發(fā)山火,周末休息的陳陸緊急奔赴現(xiàn)場。風力大、火勢猛,陳陸跟隊員們一道,沖在滅火一線!昂髞恚驗轱L向變化,火勢減弱,否則真是不堪設想!狈戒J說。火被撲滅了,陳陸的衣服被燒壞,背部也被嚴重燙傷。
2008年汶川地震時,陳陸作為安徽省消防總隊抗震救災隊的`一員,赴汶川參與救援。他拖著被毒蟲叮咬起泡流膿的傷腿、背著60余斤重的破拆設備,連續(xù)奮戰(zhàn)10天。
每次發(fā)生重大火情時,陳陸都會參與救援。就算他不出任務,也總是等到所有消防隊員平安歸來后,才放下心來!拔覀兙仍貋恚还芏嗤,教導員房間的燈都是亮著的。”消防隊員李俊杰說。
“這么多年來,我也經(jīng)常勸他換個地方,但他不為所動!睆]江縣司法局副局長劉書虎說。2016年,原公安消防部隊轉隸應急管理部,陳陸原本可以選擇轉業(yè),安置到地方。但出于對消防工作的熱愛,他選擇留下來,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這片他深愛的土地。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有感02-03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03-09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12-13
感動中國聶海勝事跡06-20
2022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精選17篇)12-26
感動中國觀后感04-04
《感動中國》觀后感05-24
感動中國觀后感04-03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09-20
《感動中國》觀后感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