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讀后感>讀書筆記>論語讀書筆記
論語讀書筆記
更新時間:2022-08-03 07:25:49
  •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讀書筆記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書筆記1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

  釋義: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xué)生里哪個好學(xué)?”孔子說:“顏回。他有怒氣不遷移別人身上,犯過錯誤不會再犯,可惜去世了。而現(xiàn)在沒有好學(xué)的了!

  解讀:“不遷怒,不貳過”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我們習(xí)慣于把脾氣發(fā)在別人身上,比如,把工作的脾氣發(fā)到家人身上,把愛人的脾氣發(fā)到父母身上。把長輩的脾氣發(fā)到子女身上,把上司的脾氣發(fā)到下屬身上等等。原因在于我們不愿意為他人考慮,只顧自己痛快。

  “不貳過”也難,它并不簡單是我們說的“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不摔倒兩次,有可能是你避開了危險,比如,繞開了石頭,但也有可能是石頭已經(jīng)不在了。所以,“不貳過”不是像“不摔倒兩次”那樣的從結(jié)果上講不再發(fā)生錯誤(繞開石頭),而是從原因上講,根本上改正錯誤(搬走石頭),使再犯沒有可能。

  ”不遷怒,不貳過“已經(jīng)觸及了“仁”的'范疇,因為它從根本上要求關(guān)愛別人,改進自我。難怪孔子說顏回以后,就沒有看到這樣的人了。

  但是孔子并不因為這樣的事情難以做到,就不給解決方法,他開出的藥方是:學(xué)習(xí)。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學(xué)”,不是學(xué)歷和學(xué)識,而是前面所說的,自我能力的發(fā)掘和提升。這種能力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只看你愿不愿意而已。

論語讀書筆記2

  自古就有一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于這種說法以前也只就是聽說而已。當從電視上看到于丹講《論語》時,立刻被她那淺顯而又富有哲理的語言所吸引。電視上的講座幾乎完整的看了下來,隨后又買來書仔細地閱讀。之后才明白,平時常常用以提醒學(xué)生的幾句“格言”原先就是出自《論語》,如:“學(xué)而時習(xí)之”、“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鹊。于丹透過白語化的語言,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使《論語》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就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在這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透過《論語》的解讀,能夠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nèi)绾斡闷胶偷男膽B(tài)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zhuǎn)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因為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內(nèi)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這個社會就應(yīng)如何如何,要求別人就應(yīng)怎樣怎樣,都要重要的得多。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應(yīng)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理解

  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還要盡可能地用自我所能夠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內(nèi)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就是大就是小,實現(xiàn)所有理想的基礎(chǔ),在于找到內(nèi)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yè)績更加重要。“吾與點也!”的`故事所闡述的正就是這個道理。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就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能夠照見自我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能夠直接的反映出你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能夠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鬃诱f,這個世界上對自我有幫忙的朋友有三種,即所謂“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無論就是孔子的《論語》還就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就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我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我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就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我的內(nèi)心選取潛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我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就是窩囊,而就是他能夠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能夠設(shè)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就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就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我,按照自我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我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

  論語就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它就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就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能夠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我的方向。我想無論就是古賢圣人還就是于丹所想表達的好處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就是《于丹論語讀后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好處吧!

論語讀書筆記3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為政第二)這里講的是如何調(diào)和“學(xué)”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xué)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xué)而不思,不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xué)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xué),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xué)習(xí)中要把握好“學(xué)”和“思”這對矛盾。

論語讀書筆記4

  我讀了《論語》后,感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坐在我的面前,他深邃而高遠的目光,穿越幾千年的滄桑歲月,慈祥和藹的注視著我,牽引著我。使我的思緒在漫長的時空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場景在變幻,我仿佛又回到了孔子的時代,孔子正襟危坐,向弟子們傳授學(xué)問?鬃邮俏毁t人,兩千多年來,有多少人把他打扮?一絲不茍的言笑循規(guī)滔距,而且一開口是:“君、臣、父、子!币还P口試:“仁、義、禮、忠恕、孝悌”之類的“圣賢老師”。孔子作為一個政治家,自然始終懷有強烈的政治熱情,政治抱負和政治追求。但作為一個“士”,他更有知識分子思想崇高和純潔的一面,他不會為了某種政治利益而犧牲人格和尊嚴。

  孔子在三十歲時,曾帶領(lǐng)弟子去周游魯國,他實施他的“仁、義、禮、忠、孝”來教導(dǎo)魯國之臣民,但是魯國的魯莊公整天沉淀于酒色,不理朝政。于是孔子帶著失望離開了魯國?鬃诱f:“為正義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月!蔽夷芨杏X到,孔子當時那種失落而悲傷的心情和他那一腔熱血具有遠大抱負的理想不知何時才能實現(xiàn)?那種感覺簡直比吃了黃連還要苦上百倍。不過,孔子卻從來不會呵斥一個他值得呵斥的人,他最終成為了千古傳頌,人人皆知的圣賢之士。

  孔子的忠、孝、禮、義體現(xiàn)在孔子的言行舉止之上。相傳孔子為了認識父母的墳?zāi)梗阉麄兊膲災(zāi)苟殉上裥∷频?鬃釉诟改干盁o微不至的關(guān)心,這就體現(xiàn)了他授與百姓的“孝”字。死后他依然如故的每年去祭奠。以為兩千年前的“圣賢仙師”教會了我“仁、義、禮、忠、孝!饼R全,讓我一輩子受益匪淺。

  我將永遠銘記先師留給后人的文化寶庫,帶給人類的財富。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歷代帝王都用“仁者愛人”來熱愛人民。孔子的豐功偉績,后人將永遠銘記。

論語讀書筆記5

  正值北方寒冷的冬季,在家沏一杯暖暖的紅茶,拿起《論語》仔細讀一讀。恰如醇酒美茗越品越香,受益匪淺!墩撜Z》雖然是語錄散文體,總共20篇,500則左右,大約僅有1萬多字。但大多都是警世名言,言簡意賅,含義深刻,有著許多長篇宏論也難以達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此書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墩撜Z》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由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前479年,享年73歲。名丘,字仲尼。山東曲阜人?鬃诱Q生的前后時代,也是世界歷史上不尋常的時段,有些西方學(xué)者稱為人類史上“軸心時代”。相繼中國孔子和老子分別創(chuàng)立了儒道學(xué)派;印度釋迦摩尼創(chuàng)立佛教;希臘誕生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這一時段在世界史上是也是絢麗多彩的。

  孔子一生艱難曲折,幼年喪父,少年喪母,生活困頓?鬃诱f“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但卻十分好禮,勤奮好學(xué)。常進太廟,詢問禮儀之事,因此很早就成了十里八鄉(xiāng)知書達禮的名人。而立之年開始辦私學(xué),把教育推向民間。打破了學(xué)在官府的貴族教育體制,開了“有教無類”民辦私學(xué)的先河?鬃釉谪毟F和磨難中度過55歲,基于在魯國不能實現(xiàn)其理想,又率領(lǐng)弟子開始了長達13年的周游列國,宣傳政治主張,推行理想的漂泊人生,雖處處碰壁,吃盡了苦頭,仍不改初衷。有時甚至斷糧七日,累累若喪家之狗。面對如此困境,有的年輕弟子都受不了了,孔子卻能苦中作樂,甚至鼓瑟唱歌,直到68歲才回到魯國。在《論語》中,好像從沒提到苦字。而是一輩子“憂道不憂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帮埵枋、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朝聞道,夕可死矣。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些名句中足見孔子精神強大,安貧樂道,追求理想抱負,矢志不渝的精神。在這位圣人的眼中,“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云”的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儒家講的圣人,不是像西方的萬能上帝。高高在上,主宰著一切,蕓蕓眾生只能在他的腳下匍匐跪倒?鬃訁s是現(xiàn)實中活生生的一個人,他開創(chuàng)的儒學(xué)不帶任何神秘色彩,而是直面現(xiàn)實人生,看得見,聽得懂,用得上。這對中華民族性格的塑造,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管國人讀沒讀過《論語》,但其中言簡意賅,含蓄凝煉,富于哲理的格言,已經(jīng)成為我們?nèi)粘I钪械目谡Z,留傳了兩千多年,至今信手拈來。

  從《論語》中,我們讀出了孔子的十分好學(xué),對道德、禮儀、知識的渴求和執(zhí)著?鬃釉f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孔丘者,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薄懊舳脤W(xué)”、“不恥下問”、“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我非生而知之者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鬃拥牟⿲W(xué),不是生而知之,而是靠后天一般人不能企及的勤奮積累獲得的。天道酬勤,蒼天不負有心人?鬃拥那趭^好學(xué),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在整理古代元典文獻上,孔子的功不可沒?v觀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曾經(jīng)的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是最早進入文明社會的。其它三個古國當時是和中國齊名的,也是有著曾經(jīng)的輝煌。但如今早已湮滅在歷史塵埃中了。而我華夏文明歷經(jīng)劫難而不滅,固守著精神文明家園,至今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不倒,沒有斷代斷層,生生不息,源遠流長,歷久彌新,是否與這些璀璨的文化傳承,保留下了中華文化元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呢?古代先哲給我們后人留下了一筆豐厚寶貴的文化精神遺產(chǎn)和文化自信,這真是值得慶幸的!对姟贰兑住贰抖Y》《書》《春秋》等,相傳這些文獻典籍中,是孔子不辭勞苦,經(jīng)手重新校定整理編纂,保存至今。司馬遷認為,孔子將3000多篇雜亂的詩歌,堪定為305篇,皆弦歌之。也就是說這305篇不但能吟誦,還要譜曲能唱。這是多大的工程啊。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不學(xué)詩,無以言。再如《周易》,包括《經(jīng)》和《傳》兩個部分。相傳遠古伏羲觀察自然現(xiàn)象做八卦,周文王拘羑里,面壁推演出64卦。這時的《易經(jīng)》還是古奧難懂。據(jù)說孔子晚年作《易傳》。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要》中記載:“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橐”。韋編三絕,以至于穿竹簡的牛皮繩都斷了多次!兑讉鳌肥墙忉屫赞o和爻辭的,統(tǒng)稱《十翼》。由此給《易經(jīng)》仿佛插上了翅膀,變的容易理解和接地氣了!吨芤住分泻w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xué)、文學(xué)、農(nóng)學(xué)等豐富的內(nèi)容。充滿了樸素的辯證法,是古代先哲思想智慧的結(jié)晶,是華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絕不僅是占卜算命的。這些典籍保存整理和孔子息息相關(guān),孔子的貢獻是巨大的。

  孔子是當之無愧的偉大教育家。西周時,學(xué)在官府,享受教育是貴族世襲特權(quán)之一?鬃映晒Φ亻_辦了私學(xué),把教育從官方貴族推向了民間,教授以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藝各科?鬃愚k學(xué),廣收門徒。“有教無類”“誨人不倦”。四方學(xué)子不論貧富貴賤,紛紛前來求學(xué)。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身通六藝),更有孔門十哲。其中孔子最喜歡的學(xué)生顏回就是出身寒門!耙缓勈,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還有子路、曾參都是來自下層。“學(xué)而優(yōu)則仕”儒家熱衷政治,但絕不是貪戀權(quán)力,追求享樂。他們?nèi)胧耸菫榻饩壬鐣,實現(xiàn)其仁愛德政的理想?鬃訛槠淦匆簧,艱難困苦仍不改變初衷,。在這位圣人的眼中,“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云”?鬃釉谵k學(xué)方面的寶貴經(jīng)驗對當下仍有十分深遠的指導(dǎo)作用!皽毓识隆薄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皩W(xué)而時習(xí)之”!孔子的授課方式也是很值得學(xué)習(xí)的!妒套菲,是《論語》篇幅最長的一則,孔子和四個弟子展開了關(guān)于志向的討論,先是老師提出問題,弟子們暢所欲言,然后老師作簡要的總結(jié),通過幾個人的言談、神態(tài)、動作成功的刻畫了孔子的形象,逼真而傳神。是孔子教學(xué)的一次完整記錄?鬃拥闹t謙君子,親切自然,循循誘導(dǎo),因材施教,學(xué)思并重,弟子們的各抒己見,無拘無束,甚至還有鼓瑟的弟子曾皙。這是個多么寬松和諧令人向往的學(xué)習(xí)氛圍呀。孔子在《論語》中反映的教育思想和至理名言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孔子作為舉世敬仰留芳千古的文化圣人是當之無愧的。

  重視關(guān)于人的德性,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仁”的倫理思想體系,“仁者”,人也“、“仁者愛人”?鬃犹貏e高揚“仁”字,這個字在《論語》中大概出現(xiàn)了100多次?思簭(fù)禮,孝悌為本,為人由己,注重個人修養(yǎng)。而孔子本身就具備仁者情懷,凸現(xiàn)了敬天重民的民本進步思想。這和《春秋》是一脈相承的。馬棚失火,孔子不問馬,而問“傷人乎”?開始關(guān)注人的地位價值問題。這較之奴隸時代,匹馬束絲即可換取5個奴隸是進步多了?鬃訕O力主張君王要實行仁政德治,和為貴,提倡國君要有民本思想,堅持中庸忠恕之道,反對殘暴統(tǒng)治,同情人民疾苦,怒斥苛政猛于虎!墩撜Z》記載:“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笨鬃佑终f:“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T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笨鬃尤、愛、孝、悌、忠、恕、恭、寬、信、敏、惠、禮等,就是安身立命一以貫之的忠恕之道。立身立言,躬行實踐,最有名的一句話,“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從之”也是孔子的一個最可貴的品格。

  孔子高高大大,據(jù)說是1.9米以上的長人。形容他“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從《論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著常人喜怒哀樂的孔子。如孔子是個十分喜好音樂,精通音律的大家。在周游齊國時雖然未得到齊景公的重用,齊的政治禮制也令孔子失望。但有幸聽到了齊太師彈奏的舜時的音樂,醉心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孔子在衛(wèi)國,在衛(wèi)靈公的風(fēng)流夫人南子的一再邀請下拜訪了南子后,直率的弟子子路不高興,甩臉色給孔子看,孔子有口說不清,急忙發(fā)誓賭咒:如果做了不正經(jīng)的事,天厭之!天厭之!對于厭惡之人和事,孔子也會罵人,甚至是打人。有個叫原壤的老頭,小時母親辦喪時不悲痛,甚至還唱歌。老了不改惡習(xí),不懂禮,孔子見到他時,坐沒坐像,腿伸的很遠,孔子厭惡極了,不但罵了他,甚至還用拐杖敲他的小腿。晚年他的最好學(xué)生顏淵和唯一的兒子孔鯉因病故去,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鬃哟罂蕖疤靻视!天喪予”。學(xué)生伯牛大概得了傳染病,孔子在窗外,緊緊拉著他的手,口中念念不舍……從《論語》的記述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并不是板著面孔,正襟危坐,不茍言笑,只會說教,離我們很遠的圣人。而是親切自然,甚至是風(fēng)趣幽默,具備普通人嬉笑怒罵的真性情,走下神壇的真實孔子。他那超常的智慧,完美的品德,慈祥和藹的儀態(tài)……,在《論語》中俯拾皆是。

  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中說“我讀了孔子的遺書,可以想見的到他為人的偉大!ㄓ锌鬃樱遣家,傳了十余世,學(xué)者都崇仰他!彩茄杏懥(jīng)的人,都依孔子的話為最高的衡量標準,真可算是至圣了!痹诼(lián)合國三樓會議室就有用英語翻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钡v觀歷史,對孔子的褒貶不一。但是《論語》對后世的強大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很多都成了我們?nèi)粘I畹某烧Z和格言。我們普通人當從古代先哲中汲取積極有用的精神財富,提升個人的素養(yǎng),提高文化自信,做一個有益于和諧社會的踐行者。

論語讀書筆記6

  對于《論語》,我們并不陌生,可是真真正正坐下來閱讀它還真的是第一次,可能我們對于《論語》中有很多經(jīng)典名句很熟悉,但是你從深處挖掘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些最簡單的句子里面蘊藏著最深刻的道理。

  《論語》是一本記錄圣人孔子言行的書。在讀了之后,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的理想和抱負,而且書里面也記載了很多他教人的道理,并且他也十分嚴謹?shù)囊?guī)范自己,以自己實際行動來做出表率。我想:他之所以被后人稱為圣人,就是因為他把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成了我們現(xiàn)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鬃拥难哉摵芏,而我在這里只是把讀到的一些我自己很有感觸的話想要拿出來分享一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比如說:饑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yīng)該奉行的原則。這句話其實說著很簡單,但是在我們做起來總有一些困難,可能我們現(xiàn)在強加給別人的不是有形的物體,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在無形中把一些情緒強加給別人,就像我們經(jīng)常說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想這個是不可取的,所以這句話依然是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一種態(tài)度。

  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想要快反而達不到目的?鬃拥牡茏佑幸恍┳龉俚,孔子教育他們干出政績不要急于求成。任何事物發(fā)展有它的規(guī)律性,在學(xué)習(xí)上我們要循序漸進,打好基礎(chǔ),在工作上我們同樣要這樣,很多人都想著我們做到怎么怎么樣的業(yè)績,可是光想著怎么樣能夠快點的完成目標,做出成績,卻忘記了很多事情基礎(chǔ)很重要,過程也很重要,只想著快點到終點,而忽略了旅途中的'風(fēng)景,我想這并不是成功。很多時候,我們要放平心態(tài),規(guī)劃好,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實現(xiàn),這樣才會看到更美更長久的風(fēng)景。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F(xiàn)在我們很多人都喜歡享受生活,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吃喝玩樂上面,等到年齡大了,才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并沒有實現(xiàn),心里就有很多后悔,可是時間卻在也回不去了?粗鬃诱f的這句話,在當時的社會,孔子都有如此感觸,說明無論世界怎么樣發(fā)展變化,真理的東西還是永恒不變的,而我們也要時刻謹記這句話,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來后悔。

  我讀了《論語》后,知道里面很多道理放在我們現(xiàn)今社會還是經(jīng)典,而且也是我們要做到的,就像于丹老師說得:《論語》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它就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論語讀書筆記7

  《論語》一書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墩撜Z》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墩撜Z》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jīng)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墩撜Z》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yīng)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

  《論語》里的每一句話都很短,可是其中蘊涵的道理卻很深遠,仔細品之,總會從中發(fā)掘出很多適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告訴我們怎樣工作、學(xué)習(xí)和生活,怎樣做人、交友和處世。

  《論語》并不只是中國眾多古典文學(xué)中可有可無的一部分,我覺得中國配得上圣賢之稱的也就僅有孔子了。也許僅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句話才能夠表達對孔子的無限的崇敬之情?鬃右云洫毺氐娜烁聍攘ι钌畹匚姸鄲酆霉诺湮膶W(xué)之士,從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

  孔子在《論語》中有這么一句話,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也不失言(《論語》衛(wèi)靈公篇)”。按照孔子說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見到一個沒悟性或者這人太差,你追著、趕著跟他說話,那對不起,你話多了。

  所以他說,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一個聰明的人,他不會錯過那些可教之人,可是他也不會對牛彈彈琴,追著可不教之才多話。所以也不失人,也不失言是對的。對于這方面,我們應(yīng)當做一個客觀的分析,孔子的這句話是在《衛(wèi)靈公篇》,講的是人與人交往的道理。

  弟子問孔子說:“教師,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一個人已經(jīng)以德報怨了,那他還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當別人對你好時,你該怎樣辦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報怨”也不可取,因為怨怨相報何時了還是“以直抱怨,以德報德!”如果有他人有負與你,對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對待這件事,可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憒真正給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應(yīng)對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們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用在最應(yīng)當使用的地方。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訉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意思是說,為人子,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敬愛兄長,言行謹慎并且守信用,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后,還有剩余的精力,就在去學(xué)習(xí)文獻的知識。很好的闡述了躬行與學(xué)文的關(guān)系。說明了做人要以德為先。也就是《論語》中說的“仁”,我們今日說的德乃為人之根本。道德實踐也是學(xué),與文獻知識是一脈相承的。

  孔子的學(xué)生司馬牛以往問過教師說:“教師啊,敢問君子,一個君子的狀態(tài)什么樣呢”教師回答得很簡單,四個字,叫做“不憂不懼”。這就是君子了太簡單了吧那教師又反問了他一句說:“內(nèi)省不疚,何憂何懼啊”一個人如果自我反省,內(nèi)心沒有歉疚,上不愧蒼天祖先、下不愧子女父母,那么自我的內(nèi)心有什么可內(nèi)疚的老百姓講一句話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边@就是一種生命的坦然。

  孔子說,如果在當今社會,外在有如此多紛擾的聲音,我們偏偏困頓于一派喧囂之中,可是叩問內(nèi)心,無憂無懼,這容易嗎這還不夠做一個君子嗎所以其實我們不要以為說君子就必須要兼濟天下、建功立業(yè),于社會士工,做出大輝煌的人才配這個稱號。其實一個君子首先應(yīng)對的是自我的心,有一份生命樸素的坦然。這對于今日的人來講,可能很艱難,因為我們面臨的每一個時刻都在變化。這種變化會讓我們充滿了迷思。

  孔子有一句話:“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睌(shù),寫出來是數(shù)字的“數(shù)”,也就是過于密集的意思。“事君數(shù)”,指一個人在工作上對你的領(lǐng)導(dǎo)的態(tài)度:對你的上司老板,你對他有言必從,不管是夜里三點還是五點,他叫你就到,所有的事情你從來不違背。你想我這么對他,他應(yīng)當對我異常好吧錯!他會認為你的人格沒尊嚴,離你招致羞辱不遠。這叫“斯辱矣”。因為他覺得你是仰望他的。我們有一句諺語說得好。當一個人在仰望他人的時候,其實他自我在跪著。

  你怎樣樣能夠不仰望就是你自我站起來。所以其實你對什么人都不要做到數(shù)。你去這樣失去自我的尊嚴去伺候領(lǐng)導(dǎo),那最終會招致羞辱。朋友呢大家覺得朋友之間無所謂了吧多好都沒關(guān)系。有一些男朋友說,我去我哥兒們家,我經(jīng)常喝得酩酊大醉,我在他們家能夠把他的冰箱翻得亂七八糟,他家和我家一樣。

  有些女朋友,一跟老公吵架了去找閨中密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把什么樣保密都對人講。那閨中密友就出主意,說你離開這個男人吧,你離婚算了。其實這樣的朋友都必須好嗎孔子說:“朋友數(shù),斯疏矣!迸笥岩叩竭@么近的時候,就是疏遠的開始。為什么呢因為人與人之間,永遠要以個體生命的獨立尊敬為前提,包括父母對孩子。

  在以后的學(xué)習(xí)、工作、處世中,我們要學(xué)習(xí)孔子那種“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寬容之心;學(xué)習(xí)那種“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的謹慎;學(xué)習(xí)那種“恥其言而過氣行”的行為方式。讓我們也學(xué)會先人的“事父母,能竭其力,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愛仁之心;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好學(xué)精神;“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豁達、樸素與和諧;學(xué)習(xí)那種“常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的誠信精神;體會到“未若貧而樂,有道而正焉”的歡樂。總之,讓我們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合格的接班人。

論語讀書筆記8

  為政篇雖“為政”,然其中之理非只涉為政也,凡管理、修身、識人、行孝、為學(xué)等亦可于其中見道,學(xué)者宜合自身以明窺圣人之理也。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范氏曰:‘為政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成。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出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wù)者至寡而能務(wù)眾!--《四書章句集注》

  政者,正也,謂正人之不正!罢弊稚厦娴摹耙弧币鉃槌种惺匾,下面是“足”的象形,意為行、做,所以正的意思就是在前行做事的過程中要保持平衡守一!罢庇疫吺欠次模湎笮问菆(zhí)條鞭。所以為政最重要的就是“撥亂反正”,即把不正的扭轉(zhuǎn)到正道上去。怎么做到這點呢?用冷冰冰的刑法,還是以德服人?

  “政”字小篆

  答案顯然是后者。那什么是德呢?德者,得也,謂心之所得。“德”字左邊為雙人,意為行走,右邊是上“直”下“心”,正直之心,所以德就是保持正直之心行為,這樣心也能有所得(德)。

  “德”字小篆

  把德比作北極星,有以下幾點根據(jù)。一是在于北極星的指向作用,德也一樣,對人民具有導(dǎo)向教化之用;二是北極星是眾星的核心所在,是他們的中心,德亦是為政之核心;三是北極星終年泰然不動,而眾星動之,德也要保持靜安,治國具體的政策、方案等圍繞著德可隨機應(yīng)變,但不能超乎德之邊際。再把“為政以德”這件事或這個人比作北辰,那眾星就是群眾了,“為政以德”必然光輝照見群星,他們也因此擁戴你(共之)。所以有范氏曰:“‘為政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成。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出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wù)者至寡而能務(wù)眾!

  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極星和北斗七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此所謂學(xué),即大學(xué)之道也。有以自立,則守之固而無所事志矣。于事物之所當然,皆無所疑,則知之明而事無所守矣。天命,即天道之流而賦于物者,乃事物所以當然之固也,知此則知極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聲入心通,無所違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隨其心之所欲,而自不過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四書章句集注》

  此為先師孔子對自己一生境界提升的概括,且夫圣人之境界甚高,則當順時而次進之,能至何即為何,蓋其相上遠,非我等凡俗易參悟體會也。

  “志”金文上為“之”下為“心”,“之”是“足”的變形,所以“志”就是心之所往的'意思。十五志于學(xué),即心向于學(xué)(覺),學(xué)有見道,是為覺悟。

  “志”字金文

  見道后當立身于道,三十而立是為固守正道,非今之膚淺意也。不惑則心上無或,明萬物當然之理,遂有道充于心而不必守。事物之理皆天賦之,天命,是天賦萬物之使命所在,既知天道,則有天道固萬物之理,又勝于不惑矣!奥牎狈斌w如下,耳下面是“壬”,其象形是人立在土中,寓意德扎根之深(亦有善之意),耳右邊是德的右邊,是為正直之心。

  “聽”字繁體

  耳順即聽之也順,知天命后還要腳踏實地去踐行地德,孔子就是五十才周游列國去實踐,花了十年乃修成耳順。欲而當于理,天理也;欲而不當理,人欲也。欲之上天理也,欲之下人欲也,孔子之欲為上,心已通天理,豈會逾矩乎?圣人的境界是愈來愈超凡開闊的,欲窮其道,則既不可驕恃自滿,亦不能妄自菲薄,當潛心虔意體悟修煉之,至于何般地界,皆為己之福也,豈非圣人之恩德乎?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以,為也。為善者為君子,為惡者為小人。由,從也。事雖為善,有意之所從來者有未善焉,則亦不得為君子。安,所樂也。所由雖善,而心之所樂者不在于此,則亦偽耳,豈能久不變哉?”——《四書章句集注》

  此為圣人辨識人之三層根據(jù),一層勝于一層也。“視”甲骨文寫法上為“示”下為“目”,意為眼睛看見天地日月星,這是較為概括的象,故而視人之所為善惡較為容易。

  “視”字甲骨文

  “視”外之善惡還不足,還要“觀”內(nèi)心之所由!坝^”的象形是貓頭鷹,貓頭鷹在晚上視力特別好,觀比視而言需要聚焦,所以更為細致,或許是觀人心太難,需要從更多更細致的地方去觀。如表面雖行善事,然內(nèi)心本源非善(如為私欲所累),此偽善也。

  “觀”字甲骨文和金文

  心有善且行善事而心有不安,蓋未能融會善于身心也,尚有不足。“察”是在屋子里祭祀的意思,面對列祖列宗之靈位,需要虔誠靜安去與先祖感通,方能有所察覺,“察”就比“觀”更深入,沉靜地去“察”人是否安心于善,能安才是真善。心安泰則善不能移,身安樂則善充其體。由此可見,識人(是否善)也不易,真善亦有難,學(xué)者當見善思齊焉見不善而內(nèi)自省,以求盡善。

論語讀書筆記9

  我不知古人所說的“半本《論語》治天下”是否用了夸張的手法,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論語》威力非同一般。它對我們的影響是那么的深,即使今天,它的印象里還不小,因為《論語》的條條框框早就滲進了我們祖先的骨髓之中。

  還記得小學(xué)二年級時首次背《論語》中的內(nèi)容,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皽毓识隆薄坝信笞赃h方來,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當時僅限于背誦而已,要說有什么理解,當首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了,因為當時認為朋及親戚和朋友,而父母的朋友和家里的親戚來,很多時候都會給我?guī)c零食或玩具什么的,這個當然要樂了。加之當時我也有了自己的小朋友,便認定它就是真理。對“溫故而知新”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當時您要是讓給說一下,我倒是能背一大堆,但從心底里真是不明白——一本語文書就那么幾個字,你再怎么翻,也不會蹦出一個新的生字來,怎么溫古,怎么知新。渴裁唇兄谰褪侵,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都是知道?當然隨著對通假字的認識,這個解釋就沒了,但理解嘛,還是用困難的。

  不理解不代表我不能去賣弄,當時去父親跟前背誦,背完后順便賣弄了起來,把自己的理解大講特講,不料父親卻用我背的東西給我反講了起來。當然我是迷迷糊糊聽完的,因為我還是不理解。

  二八年級之后的一年,不知是語文書被詩詞給占了還是我忘了,腦中沒有《論語》的記憶。四年級一篇魯迅的《孔乙己》又讓它回到了我的視線。那時的影響是什么之乎者也的東西都出自于它,書呆子也出自于它。便從感情上有點小討厭孔子和《論語》了。

  對《論語》的感情,很對時候像對父母的感情,總在變化,而且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變化。小學(xué)時自我意識不是那么的強,所以對《論語》的感情也是隨著書本而變化。等上了初中,學(xué)了古代史算是對《論語》有了初步的認識,覺得一本書能被那么久的當做行為準則,的卻不易。加上初中語文書上又有了大篇章的《論語》內(nèi)容,對它的理解算是又深入了一點吧。但總得來說還是以做人出事準則為準。

  等到了高中,終于有機會讀了全本《論語》,由于高考的緣故,讀的不是很認真,所以讀完后能記住的還是那么幾句,也談不上有什么理解。

  本學(xué)期,相對于高中有了更多時間去看書,所以便又找到《論語》看了一下。

  《論語》整本書以孔子教導(dǎo)學(xué)生時對話的言語記錄為主,也有一部分孔子學(xué)生如顏回,曾參,子路等人的言語記錄。章節(jié)內(nèi)容比較雜亂,每一篇不會固定講什么。每一篇的篇名都是由本篇第一句話而來,如“學(xué)而篇”就是由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得來的。雖說章節(jié)雜亂,但在書中處處見仁,時時見禮,義也多多,情也不少。

  孔子對人的尊崇,是甚于于一切的,比如他說“人而不仁,如樂何,人而不仁,如禮何?”“茍志于人矣,無惡也”。同時他對仁的講解,也有許多不同,這點主要是踐行了他因材施教理念,如他對司馬牛和樊遲子宮就給出了不同的說法!墩撜Z》中關(guān)于仁和禮的研究實在太多,也太高深,我實在沒法繼續(xù)說下去,所以這里我選了一個小點來說明一下——它就是《論語》中的情。

  子路在論語中和孔子的對話不少,雖然孔子對他的評價不如顏回他們好,如孔子說“由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但師徒之情確實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記載“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行。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在老師落寞的時候還能跟著老師,而且能夠把心中不快當面告訴老師的人,恐怕也就是子路了,讓顏回去肯定是不行的,孔老夫子也說了回是終日不違的的嘛!若是如此,便也就算了,畢竟子路實在老師落寞的時候去給老師發(fā)脾氣嘛!但后面他在老師發(fā)達的時候又去找老師麻煩了。書中這樣記載“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余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南子是當時衛(wèi)靈公的夫人,把持朝政?鬃右娏怂勇肪筒桓吲d了,因為他認為老師的行為與他的言行不符。當然,孔子為了表明清白,只好用發(fā)誓這一最具威力的方法了,于是他便不斷的說“余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意思是我做了不正當?shù)脑捑妥屘靵碛憛捨野。今天我們是可以隨便發(fā)誓而不怕誓言兌現(xiàn),可孔子那個年代是怕的啊。這是多么好的師生關(guān)系。今天誰還敢去說

  自己的老師行為不當啊,至少為了可憐的學(xué)分也不會。又有幾個老師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對著一個自己的學(xué)生去做發(fā)誓那樣的是呢?當然,當著媒體他肯定會,作秀嘛。

  總之《論語》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地方,當然很有我們值得作為一個經(jīng)驗而避開的地方,因能力有限,就不從大處著手,到此為止就行了。

論語讀書筆記10

  作為當今的父母大多認為,子女的教育是自我最大的課題。我也不能脫俗,總期望自我的女兒能歡樂健康地長大,總怕自我沒有教育好她。女兒11歲了,開始構(gòu)成自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了。我不想把我的強加給她,所以,我買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叢書,期望她會從中有所啟發(fā)!墩撜Z》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認真閱讀的第一本。

  我以前沒有系統(tǒng)地讀過《論語》,和女兒一齊讀時才發(fā)現(xiàn),我許多為人處世的原則原先都能夠在書中找到依據(jù)。我很遺憾,以前沒有認真的閱讀過《論語》,更期望女兒能夠從中有所“悟”,如愿的話,女兒會從中大獲裨益的。

  孔子的學(xué)習(xí)觀,我十分欣賞。他提倡學(xué)習(xí)不僅僅限于書本,更重要的是學(xué)習(xí)做人和做事,強調(diào)在實踐中學(xué)習(xí)。這與當今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僅僅要學(xué)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xué)會學(xué)習(xí),注重本事和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而這些,孔子在許多許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經(jīng)典格言告訴了我們應(yīng)當怎樣去做。

  我不認為女兒學(xué)了“見賢思齊”就能立志成為圣人,學(xué)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極孝,學(xué)了“學(xué)而時習(xí)之”就能學(xué)會學(xué)習(xí),她的領(lǐng)悟需要時間,閱讀《論語》只是對她的思想道德的一個啟蒙。

論語讀書筆記11

  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星星引導(dǎo)你去前進,而讓我轉(zhuǎn)變最大的就是一顆星,那個照亮了我生命的啟明星—《論語》。

  《論語》是孔子所說的話,每短短的一句話都有著很深刻的道理。有天地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等。

  我還是一名中學(xué)生,最社會,對世界,對現(xiàn)實之中的事情,還處于懵懂的時期。我正處于人生的路口,不知從何處出發(fā),也許,踏錯一步就會進入那無底的深淵無法自拔,在當今社會中,有很多的誘惑,電腦、游戲、賭博、毒品……都在危害著我們成長的環(huán)境。但從《論語》中我找到了方向,就像魚蛋阿姨說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痹谖襾碚f,學(xué)習(xí)第一,我們正式學(xué)習(xí)的年齡,在正確的時間要做正確的事。

  張若虛在《春江花日夜》里樹皮:“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生命是渺小的在茫茫人海中,人如一滴水。生命雖然很小,但我們還是需要規(guī)劃的要有方向的。我也有了我的方向:學(xué)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老師傳授的知識你會嗎?我想說是了學(xué)習(xí)的時候了,學(xué)習(xí)是很重要的,學(xué)而第一,為自己的將來而打拼!為政第二,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弊鋈艘,要有道德,講道德,在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也是需要道德的。講話為名,有禮貌。促進到的法治社會的發(fā)展。

  在《論語》中的不斷探索,我發(fā)現(xiàn)我的心靈成長了很多。當然,在《論語》中不只是我說的這些,還有很多值得學(xué)習(xí)的。

  雖然在古代社會與現(xiàn)代社會有不不同。但連古代人都明白的道理,你都做不到,你又怎樣去面對現(xiàn)代社會呢了?連古代經(jīng)典中還有很多需要我們?nèi)W(xué)習(xí),去借鑒!墩撜Z》點亮了我的生命,讓我感悟了成長。

  你找到屬于你自己的啟明星了么?

論語讀書筆記12

  君子自古就是被贊頌的對象,他們主忠信,性如菊,居于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潔。一本《論語》讀畢,我對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徹了。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將食、住視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也堅持自己的處事原則,對待他人,以溫、良、恭、儉、讓為主,親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實無欺,做事周而不比。貧而樂,富而好禮,獨善其身,兼濟天下,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對國家的.熱忱之心吧。古有陶潛范仲淹,今有魯迅李大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對待敵人橫眉冷對,掀起復(fù)興的革命。對待民眾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瀾。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為了大義。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對于自身的修養(yǎng)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為重金而屈服,訥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足恭,為君子所惡。匿怨而友其人,亦為君子所惡。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愛憎分明者,豈不為君子,人而為仁者,豈非君子耶?仁德為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君子為仁的代名詞,德是君子的昵稱。與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飯。與之情誼,并不濃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湯。君子如天上北辰,眾星愿共之。

  儒家智慧詮釋君子之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這樣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

論語讀書筆記13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幾句話出自春秋時期的孔子及其弟子之手的流傳千古的一本著作—《論語》。這本書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大的影響。在中國,這本書是家喻戶曉的,還被尊稱為“五經(jīng)之輨轄,六藝之喉衿!边@本書中的道理被后人延用至今?鬃拥膶W(xué)說也流傳出中國,傳播到國外。

  謙虛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別人的言行舉止,必有我們值得學(xué)習(xí)的地方。無論你是多么學(xué)識淵博的學(xué)者,還是萬人敬仰的'科學(xué)家,你都要虛心向別人請教。你可知《程門立雪》的故事,故事中的學(xué)生為了請教老師一些問題,在老師門外,冒著大雪,冷得哆嗦,依然等著,我們要虛心好學(xu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贝竺ΧΦ幕实厶铺冢撔慕蛹{魏征的建議,居安思危,戒驕戒奢。沒有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向下臣學(xué)習(xí),而是向魏征學(xué)習(xí)。最后,在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這一盛世局面。

  讀了孔子的言論,我知道了一個人無論是有多少成就,你都要虛心請教別人,做到謙虛為人,謙虛好學(xué),這樣,你才會有更大的成就。

  反省

  《學(xué)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曾子堅持反省自己在為人,與朋友交往和復(fù)習(xí)知識等方面的做法,從而不斷提升自己,使自己得到升華。這是人有所成就的重點—堅持反省自己的行為。

  《子張》篇中記載的,子夏所說:“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边@就是一個人修身的根本,不斷反省,做得更好,不斷升華自己!

  孝順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有言道:“百善孝為先!庇凶釉唬骸捌錇槿艘残⒌埽梅干险,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夫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君子專注于基礎(chǔ)工作,基礎(chǔ)樹立了,‘道’也就產(chǎn)生了。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這就是‘仁’的基礎(chǔ)!

  子曰:“弟子,凡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xué)文!蹦憧陕犨^《扇枕溫衾》的事呢?東漢江夏安陸入黃香,他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在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父親十分感動,鄰居們都夸贊他孝順。

  傳承中華美德,做好仁德之人。

  仁德

  讀了《論語》之后,我更欣賞孔子的“仁德之道,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中,孔子曰:“剛、毅、木,訥近仁。”這是孔子對“仁德”的理解。《論語》可謂是把“仁德”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正是做到了“仁德”,他的芳名才會流傳千古。如何做好一個偉大的人—首先要做到“仁德”,“仁德”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精神,“仁”則為善、剛、毅、省……“德”則為謙、讓、助……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彼,我們要做個仁德之人。

  書中有許許多多的道理,久久回味,仔細咀嚼,像是親自聆聽了孔子的教導(dǎo),品味《論語》,對話圣賢,“仁德”之道,顯于其中。《論語》中的道理不僅指導(dǎo)著當前人們的行為,而且引領(lǐng)人們走向更文明的生活。它使我們終生受益。

論語讀書筆記14

  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①。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②,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注釋】

 、偕频溃赫_的學(xué)說,引申為真理。②見:同“現(xiàn)”。

  【譯文】

  孔子說:“堅定信念,勤奮學(xué)習(xí),堅持真理至死不渝。

  不進入危險的國家,不居住動亂的國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來實現(xiàn)抱負,天下政治黑暗就隱退。國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卻貧賤,這是恥辱;國家政治黑暗而自己卻富貴,也是恥辱!

  ——這幾行字,讀了很多遍。第一眼讀這字句,便不能忘記。過一段時間想起,閱,思,拂卷無言。

  再過一段時間想起,再閱,再思,再拂卷無言。如此反復(fù)。今又翻閱,感慨萬千,卻仍不能語盡。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君子不重則不威”的“重”可以理解為莊重,也可以理解為自重、自尊心、信心。

  威就是有威儀,有威信,有威風(fēng)。沒有自信就沒有威信,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我看現(xiàn)在的“重”是不是還可以理解為“份量”,引申為“內(nèi)涵”。也就是說,君子沒有份量,沒有內(nèi)涵,沒有能力和水平,也就威不起來。這個時候,說明他的學(xué)問也就不穩(wěn)固、不牢固。

  忠信是多次涉及到的詞匯。

  對上級、對人民態(tài)度忠心,言而有信。這是非常重要的品質(zhì)。在孔子的思想中,“忠信”是根本,因為失去“忠信”,仁愛之心亦不真實,“仁”就成為一句空話,所以要“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有很多人理解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南先生的講解是:是“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人,不要認為任何一個人不如自己。

  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我們既然要自尊,同時要尊重每一個人的自尊心!蔽沂穷H為贊同的。以孔夫子的高貴人格,絕對不會如此勢利眼,只和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他的“有教無類”便證明了他的.一貫立場。

  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我們應(yīng)該用其長而舍其短,所以“過則勿憚改”,因為看到了每一個人的長處,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那么不要怕改過。

  過是過失,“憚”就是“怕”。比如肆無忌憚(放肆而不忌諱和害怕)。

  下面一節(jié),又是曾子的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有兩種解釋。

  查詢成語詞典: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后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只有這樣,民眾的道德品性就歸于仁厚,社會風(fēng)氣也就厚道了。我們的潛意識中一直是這樣理解的。不過南懷謹先生有不同的解釋,他說:

  “終”就是結(jié)果,“遠”就是很遠的遠因,用現(xiàn)在觀念的一句話來講就解決了,“一個人要想好的結(jié)果,不如有好的開始。

  ”欲慎其終者,先追其遠,每件事的結(jié)果,都是由那遠因來的,這里我們可以引用佛學(xué)里的一句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這種解釋主要是把“學(xué)而”全篇作為一個整體文章來理解的,把每一個段落大意都和學(xué)問掛鉤,所以才這樣解釋。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仍然覺得比較費勁,有些牽強。

  ——見仁見智吧。

  反觀自己:

  做人首先是要自信。如果沒有自信,凡是悲觀失望,對未來沒有信心,說話就必然底氣不足。哪里還能談得上有威望和威信呢。要有自信,首先必須對掌控的事情充分了解其規(guī)律,做到成竹在胸。這個方面我很有感觸。由于現(xiàn)在從事教育技術(shù)工作,這個領(lǐng)域又是更新?lián)Q代特別快的,稍稍不注意加強學(xué)習(xí),就會落伍,就會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力不從心。

  而個人的力量又有限,所以要充分注意:發(fā)揮別人的作用,加強合作,用人所長。

  在用人的時候,對待周圍的人,都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即使是自己不太同意他的某些做法,甚至在周圍的評價都不太好的人,我們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無友不如己者,他們都有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地方,對他人的人格給予充分的尊重,對他們的優(yōu)點要經(jīng)常表揚和鼓勵(現(xiàn)在不是時興賞識教育么)。

  我有時候就有些不能容忍下屬不能做好我認為應(yīng)該干好的事情。覺得我這個外行都能干,你們是專業(yè),為什么還干不好?有時候在公開場合說話就太沖,輕易就得罪人,讓聽眾的心理受到打擊。

  其實術(shù)業(yè)有專攻,我會的別人不一定要會,別人有很多會,甚至他們也認為“是人就會”的我也往往不會。

  人不是不能干,而是沒有放對位置。每個人都有適合于他們的崗位,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記得禹明主任曾經(jīng)告誡我們:深圳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即使是今天在深圳掃大街的清潔工,也不要輕視他們,說不定哪一天他就找到了適合的位置,甚至比你更成功。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一定是不會錯的。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意思是說:“讀書人如果有志于真理,卻又以吃粗糧穿破衣為恥辱,便不值得同他議理了!

  每個人都有其追求美好生活的權(quán)力,如果一個人追求了一輩子的真理,最終卻搏了個惡衣惡食,由此可見此人并不足以為謀真理之君子。

  既然有志于道,必然為推動社會的進步而苦苦探索,并最終將探索的真理奉獻于勞苦大眾,這樣的人能夠成就其偉業(yè),最起馬也是豐衣足食。何以惡衣惡食呢?是謂志于真道者,必錦衣美食;修于偽道者,必將惡衣惡食也!

  人間正道是滄桑,人在年輕的時候,由于自己能夠養(yǎng)活自己,有力氣,豐華正茂,所以在同齡中似乎沒有多大差別,可到了40歲上下,便會愈加感覺到志與道與反之者之間的差別。

  早年風(fēng)流酒色之人,到了人生的中后期又有幾個不是茍顏殘喘?因此,我們從生活中也不難悟出這個一個道理,即:四十歲以前有福不算福。這句話也能夠更好地給孔子之方言以延伸。志于道,也不僅僅是為社會多做貢獻,從廣義的社會角度準確地講,無過即為貢獻,且能豐衣足食,是謂謀求萬日幸福生活之本也!

  上述是我對孔子這句的話的一部分理解,而另一部分也是這句話的后半部分,我對此有異議。

  子曰:“志于道者,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笨鬃拥难孕袑χ袊说挠绊憥浊辏怨乓詠肀姸嘧x書人都是按照孔子之言以行之,本人愚見:孔子應(yīng)該負中國彼此看不起之部分責(zé)任。何以謂之?君子應(yīng)有廣仁之心,四海播愛,一視同仁。即然人家有志于道,并修于道,最終落得惡衣惡食,其修于之道一定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

  恥惡衣惡食是人之常情,有誰不愿意過上美好的生活呢?追求美好生活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前提。作為君子不為其指明方向,而是未與議也,此舉何以論為君子乎?由此可見,我們在學(xué)習(xí)孔子的學(xué)問時要注意勤與思考,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拿來主義的思想千萬要不得,否則,真道有可能會真得變作偽道。

  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guān)注國學(xué),關(guān)注中華文明的燦爛文化。

  子張學(xué)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馀,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馀,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學(xué)習(xí)求祿位?鬃诱f:“多聽,保留疑問,慎重地談?wù)撈溆嗟,就會減少錯誤;多看,避開危險,慎重地實行其余的,就會減少悔恨。

  言語減少了錯誤,行為減少了悔恨,俸祿就在其中了。”

  這則論語適用于仕途,《朱子家訓(xùn)》里就曾說過“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一個人話多并不是好事情,很有可能,因為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語,而惹來殺身之禍。做學(xué)問,有了問題能夠及時地提出來,這是很好的習(xí)慣,可是也并不表明這同樣適用于官場。

  有了疑問,馬上提出來,只會讓你顯得很無知,讓別人以為你好欺負。

  在官場上,你需要一雙慧眼,來辨別誰奸誰忠,找好自己效勞的對象,學(xué)會察言觀色,同時也要量力而行,懂得“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的道理。

  凡事當謹慎再三,力求做過的事都不會后悔。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幾點,那么你就已經(jīng)離踏上仕途不遠了

  。

論語讀書筆記15

  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曾經(jīng)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這說明《論語》這本儒學(xué)中的“圣經(jīng)”有太多太多的營養(yǎng)等待我們?nèi)ノ ?/p>

  一翻《論語》我們一定會看到“仁、德、孝、學(xué)、禮、和、知”這七個字,它們整部論語的核心,更是整個儒學(xué)的核心。可以說儒學(xué)的核心是《論語》,而《論語》的核心便是這七個字,我們便要讀懂這七個字。

  讀懂它們不容易,兩千多年來多少名人在思考這個詞題到今天也說不清楚,以下是我的個人見解。

  “仁”即愛人,善待身邊的每一個包括陌生人。這一點與墨家類似,但是儒學(xué)沒有一味的愛人!白釉唬何ㄈ收吣芎萌,能惡人!闭f的便是這個道理。那些好人要愛,知錯能改的人要愛,唯獨犯了大錯且不思悔改的人不能愛。愛人有限度,有底線,所以說人要善待人但不能沒有底線。

  “德”即道德,與道家有些相同之處。但道家提倡順其自然,但孔子認為“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憋@然孔子認為道德不能順其自然,只能靠自己。

  “孝”即孝道,孔子在《論語》中的.“孝”有一部分涉及了封建思想,但拋棄這些渣滓,乘下的都是精華!靶€┮舱,其為仁之本與!”會讓我們終生受用。

  “學(xué)”即思學(xué),按照王守仁的話說是“知行合一”。這正是對“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這一句學(xué)習(xí)秘決的高度概括并提純。

  “禮”是“克己復(fù)禮”,這可以說是孔子被現(xiàn)代人指責(zé)的一個地方。在我看來,它其實是指不能越過的道德底線,“禮”是道德中的法律。

  “和”為和諧,現(xiàn)代社會缺少這個,如同人人心懷“和”便不會鋌而走險去犯罪,不會對貪污抱有一絲幻想,不會為了貪欲去侵略他國。

  “知”便是“智”。正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水變幻莫測,飄乎不定。沒有實體,卻實實在在在那里。有明,純潔,可以一眼看穿,但是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這便是智慧。

  這七個字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一眼望不到頭,我也只在這海邊撿些貝殼暗自竊喜,卻可能永遠也見識不到這遼闊的大海。

【論語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論語》讀書筆記02-05

論語的讀書筆記02-22

論語讀書筆記02-09

關(guān)于論語讀書筆記06-15

論語優(yōu)秀讀書筆記08-18

學(xué)生論語讀書筆記02-23

論語讀書筆記25篇03-22

《論語》讀書筆記15篇09-06

論語讀書筆記15篇02-01

初中論語讀書筆記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