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親子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親子讀書筆記1
過去,我讀和聽我兒子的,很少有互動鏈接。我看到沉默的母親和女兒之間的互動效果非常好,特別是當我看到沉默的母親在女兒一年級時使用了一些新的單詞和句子。改變句子感覺很好。在這段時間里,我也盡了最大努力。
讓我們從簡單的`事情開始。讀完《魔法校車——抗擊病毒》一書后,有一句話是:想想在如此重要的一天生病是多么令人失望!我建議我兒子應該把“失望”這個詞改一下。兒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失望”。在適當?shù)臅r候,我趕緊申明這一點。
我接著讀到拉爾夫因離電腦桌不遠而筋疲力盡。什么可以換成“疲憊”?我又問了一遍!袄哿耍 眱鹤恿⒖逃只卮鹆。
當閱讀“熊系女孩靠邊停車”時,這一點也不煩人,但是太煩人了。兒子自告奮勇,“令人討厭就是令人討厭!笔堑,我點點頭,繼續(xù)看書。他們更受不了的是熊妹妹每次贏了都會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問,我認為這一次“跳舞”有點難,我兒子的反應總是很快,但這一次有點牽強,因為跳舞和得意忘形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快樂,但是得意忘形太高興了,以至于忘了你是誰,可以被得意忘形所取代。你認為這是對她的稱贊還是降職?”秋兒笑著回答道。
在《鱷魚和鱷魚島》一書中,有一句諺語:我媽媽把我的房間裝飾得很漂亮。房間太寬敞了,房間里什么都有!“一切都準備好了!一切都可以變成一切!眱鹤优d奮地問自己。孩子們理解得很好。這些話很準確,他很快就稱贊了它。
這種換詞方法不僅激發(fā)了兒子聽故事的熱情,培養(yǎng)了孩子認真聽故事的良好習慣,也了解了兒子是否正確理解了這些單詞,為孩子接下來寫同義詞奠定了基礎。
親子讀書筆記2
作為一個熱愛閱讀的人,我深刻地體會過閱讀帶給我的好處以及愉悅的感覺。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成為一個熱愛和享受閱讀的人。因此,我特別重視親子閱讀,每晚睡前30-40分鐘的親子閱讀時光,至今,堅持了4年。為了做好這件事,我請教過一些教育專家、讀過一些專業(yè)書籍,經(jīng)過了4年的實踐,算是有些心得。
親子閱讀如何開展?首先要想清楚,我們?yōu)槭裁催M行親子閱讀?親子閱讀的目的是什么?
對我而言,親子閱讀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促進親子關系,增進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畢竟,職場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睡前的親子共讀算得上是一種高質(zhì)量的陪伴,可以很好的彌補陪伴時間短的問題。
二是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
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會在孩子心中烙下這樣的想法:原來書中的世界這樣奇妙和豐富,從而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
基于這兩個目的,我覺得親子閱讀應該這樣做:
1.?從一開始就照書念。
許多父母擔心剛開始接觸閱讀的'孩子聽不懂,習慣把書上的內(nèi)容轉化成口語,講給孩子聽。其實,讓孩子一開始就適應書面語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能促進孩子形成規(guī)范的表達習慣;另一方面,現(xiàn)在知識的傳遞大多使用書面語,讓孩子習慣書面語,能夠促進他今后的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所以,這個過程,你只要盡量繪聲繪色的“念”,偶爾解釋一下比較難懂的詞匯就可以了。
2.?呵護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選擇。
許多父母希望孩子多接觸“有用”的書,到處收集優(yōu)秀繪本、獲獎圖書。這些書固然好,但有時候孩子卻不感興趣,父母有可能一著急就會強迫孩子。這樣做孩子可能會屈服,但閱讀這件事件的美好度在孩子心中也大大打折。這樣的經(jīng)歷我也有過,但后來經(jīng)過多方請教和反思,我學會尊重孩子,充分授權。買書時,我會帶上孩子一起去,由他來挑選自己喜歡的書,只是偶爾給些建議。
同時,我給孩子專門買了一個書架,睡前由他自己挑選今天要讀的書,F(xiàn)在,孩子閱讀的興趣非常濃,洗漱完畢就會迫不及待的去選書,當然買書時也會聽聽我的建議。這幾年,我們利用睡前時間,一起讀了許多非常棒的繪本。
3.?不要用功利的心態(tài)去破壞親子閱讀。
有些父母非常在意閱讀成果,讀完后老是追問孩子:這本書講了什么?試圖通過這樣提問來考考孩子聽懂了沒有,記住了多少。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對閱讀產(chǎn)生壓力,毀壞了閱讀在孩子心中美好感覺。然而,比起學到了什么,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回到開頭,我們親子閱讀的初衷是增進與孩子的感情、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興趣。這是一切行動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要忘了哦!
親子讀書筆記3
一個名叫托蒂的意大利小男孩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說“十分奇怪”,是因為眼科大夫多次會診得出的結論都相同:從生理上看,這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但它卻是失明的。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何以失明了呢?
原來,當小托蒂呱呱墜地時,這只眼睛因輕度感染被繃帶纏了2個星期。正是這種對常人來說幾乎沒有副作用的
治療,對剛剛出生、大腦正處于發(fā)育關鍵期的嬰兒托蒂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由于長時間無法通過這只眼睛接收任何外界信息,原先為這只眼睛工作的大腦神經(jīng)組織也隨之衰退了。
小托蒂的'遭遇并非偶然。后來研究人員在動物身上做了很多類似的實驗,結果都一樣——生命的器官嚴格執(zhí)行著“用進廢退”的原則。
親子讀書筆記4
小的時候有點小小的崇拜爸爸,我就會借爸爸的書,增長一下我的閱歷。那些書都好深奧,爸爸總說我看不懂,我卻硬要搶過來,裝腔作勢的給爸爸“朗讀”起來。我當時確實是不明白,即使明白也不過是一些淺顯的道理,和爸爸要這書,只不過是拿著它顯擺顯擺,讓自己看起來很有學問的樣子。
長大點,看夠了那些幼稚的兒童故事,又想起了爸爸那本當年被我朗讀過的,又拿了過來讀,自我感覺良好,起碼比以前流暢了,也沒有那么多的“么個”了(我在“朗讀”時看到不會的字都讀成“么個”),讀完幾行合上書,點點頭,不錯不錯。爸爸回來了,快把書放回原處,不然他又好說我不懂裝懂。噓,不許告訴他!
又長了好幾歲,好像早把那書給忘了,那天爸爸買了一本新書那給我展示,遞過來一看小巧秀氣的淺黃色封面上掠過一群展翅高飛的群雁,映襯著三個柔中帶剛的黑字“飛鳥集”,這為什么要拿給我看,買給我的?爸爸應該不會主動給我沒這樣的書呀,我還沒來得及問,爸爸就說:“不記得了么,這就是你小時候天天要讀給我聽的那本書,這是新的送給你!蔽已轿遥x了好幾年的書竟然沒看看它叫什么,慚愧慚愧。爸爸又急接著說:“這可是泰戈爾的書,還是詩集,你可得好好體會它其中的道理,萬萬不可像以前讀一遍就行了,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你是很難理解的!
“我的好爸爸,您要不要啟發(fā)啟發(fā)女兒呢?我會很感激您的,我保證一定好好讀,求求您了!薄昂冒珊冒伞!
《飛鳥集》由105段詩歌組成。每段詩歌都只有簡短的兩三句話,卻在冥冥中,悄悄為我們點亮了什么東西。而在這些集靈感與思索為一身的精悍短詩中,泰戈爾更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多個身份——他時而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孩,為母親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時而是一名四海為家的探險家,向著高山大海發(fā)出感嘆;時而是一位熱戀中的青年,因心愛的姑娘而謳歌愛情;時而是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朽,獨自在回憶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時他只是一個無名的過客,為世間萬物記錄下靈感閃動的瞬間,然后微笑著安靜離開。你就好好的體會他的每一重身份吧,還要把你的感受和我分享!
什么“和你分享”,只不過是想檢驗一下我是不是用心讀了,哼,我才不怕呢,說就說,我就不信我讀不出個一二三來。
“爸爸爸爸,別忙啦,現(xiàn)在我就要和你分享我的讀書心得。”“好好,洗耳恭聽!薄霸凇讹w鳥集》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愛的思索。毫無疑問,泰戈爾的靈感來源于生活,但同時更高于生活;他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隱去了一些苦難與黑暗,而將所剩的光明與微笑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讀者。他對愛的思索,更是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親對孩子永存的母愛、人與自然間難以言喻的愛!薄安诲e,多讀幾遍,收獲更大。”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么你將失去群星!比松械糜惺В冒盐諜C會;“不要因為峭壁是高的,便讓你的愛情坐在峭壁上”提醒我們不能對別人要求過高,而忘記了自己的追求;“我不能選擇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選擇我”道出了人生要有奮斗目標,應時刻努力準備著,因為最好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瞧,短短幾筆,簡潔的語言,恰到好處地道出了每個道理,構造了真理的`殿堂。樸實的文筆勾勒出對大自然的愛,對人生的愛;一切人類可以體會的情愫,被完整而又含蓄地表達得淋漓盡致。
談泰戈爾的作品,人們總能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和進取奮斗的精神鼓舞。他的詩所包含的思想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包涵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啟示,則是他的詩的主要特征。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他以—顆赤子之心,謳歌的是對人民的真摯的愛,抒發(fā)出對整個大自然、整個人類,以及整個宇宙間的美好事物的贊頌。他的詩像珍珠一般閃耀著深邃的哲理光芒,不僅喚起對大自然、對人類,對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心,而且也啟示著人們?nèi)绾螆?zhí)著于現(xiàn)實人生的理想追求,讓整個人生充滿歡樂與光明。
泰戈爾無疑是一位哲人,他給人的哲理啟示是具有多方面的人生涵義的。鄭振鐸曾說:“泰戈爾的歌聲雖有時沉寂,但是只要有人類在世上,他的微妙幽宛之詩,仍將永遠是由人的心中唱出來的!笔堑模└隊柕脑,是從他心底里流出來的,是他對人生深層領略的真誠感受,正如一位印度人所說:“他是我們中的第一人:不拒絕生命,而能說出生命之本身的,這就是我們所以愛他的原因了。”
因為爸爸,我對《飛鳥集》有了更深的感情,我還應該更多的去了解其他的有名的著作,加油!
親子讀書筆記5
篇名:《微笑背后的我很不開心》
出處:《知心姐姐》
感受: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微笑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微笑不僅僅代表愉快的心情,更體現(xiàn)了一種坦然、平和的心態(tài)。文中的'小作者一直在努力做一個快樂的人,很少和同學發(fā)脾氣,每天都以微笑示人。可是有些同學好像覺得她沒脾氣,總往她身上發(fā)泄不滿。雖然在這些同學面前很不開心,卻還是強顏歡笑,心里有說不出的苦澀。我覺得她應該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讓這些同學了解自己的做事原則,不是只會微笑的“老好人”。再說,微笑不是只能“示人”的,它也可以綻放自己的心里。想要以微笑面對生活,就先在心里給自己一個微笑吧。我相信,當她坦然、自信地面對這些同學時,同學們也會被她真誠的微笑打動,因為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表情,它展示的是一種氣度和寬容。
家長手記:微笑面對人生,是一種寬容,是一種大度,是一種氣質(zhì),F(xiàn)實生活中要真正做到這一點,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你會憤怒,會傷心,有時也會很無奈。這時候微笑就會彰顯出它非凡的魅力,因為它有一種可以讓堅冰融化的力量。微笑面對自己,微笑面對他人,微笑面對生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微笑,這個社會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親子讀書筆記6
為什么費盡心思教育孩子,卻視你為“仇人”?
我家女兒剛滿一歲,親戚朋友都夸她乖,不哭不鬧很為父母著想。說這些的同時,還會列舉自家孩子的各種不省心的行為,比如,要什么不給就大哭,一直要抱著做童車都不行等等。其實我想說,并不是我家女兒不哭,而是我了解她的需求,在她哭之前就滿足了她。
只要有孩子的父母聚在一起,總會聊一些孩子的話題,大多會抱怨孩子讓自己生氣的種種行為,常用形容孩子的詞語也多是,皮的很、不聽話、煩人等,歸結一個詞就是“熊孩子”。而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反抗防御是常用的交流方式,仿佛和父母有仇一樣,非要對著干。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熊孩子呢?我們的教育到底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
1.單向“教育”
很多父母認為育兒的主體應放在孩子身上,重在“教育”子女,要求孩子學習好、懂禮貌、多才多藝,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點——育兒的主體應該是父母,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我們才是更應該關注的人,因為我們負責教。中國古語云,“子不教父之過”,又有身教遠勝言教的說法,可見老祖宗早就參透了這個道理,只不過我們在繼承的過程中變味了。想讓孩子學習刻苦,首先父母要愛學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先讓孩子培養(yǎng)興趣,父母自己沒有興趣愛好,又不愿意花精力去培養(yǎng),那么教育子女還有什么說服力。
還有的父母把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你自己都做不到,為什么要逼孩子去做到?這種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使之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一味認為孩子不聽話
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就說孩子不聽話,卻沒有想一想孩子為什么不聽話。當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時,不是去詢問傾聽孩子的需求,而是批評孩子,久而久之會有兩個結果:要么孩子什么都聽你的,變得沒有主見,要么不在和你說自己的想法,拿你的話當耳旁風。
3.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很多孩子是老人在帶,相對于父母而言,老人更注重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在他們的觀念中,吃飽穿暖就是帶孩子。而真實情況是孩子不僅有物質(zhì)需求,還有情感需求。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留守兒童會有心理問題,長時間的和父母分離,孩子沒有歸屬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4.過分的嬌慣
現(xiàn)在,有一種新的情況出現(xiàn)了,父母太嬌慣孩子,孩子說怎樣就要怎樣,不然就大哭大鬧,父母顯得很無奈。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在孩子小的時候認為某些行為好玩,不加以制止反而鼓勵,形成了模式即使長大了也很難改過來。
另一方面,孩子為什么喜歡哭?一個是他的需求沒被滿足;另一個是,他習慣了用哭的方式來讓你滿足他的需求。孩子很敏銳,在幾個月的時候就能記住奏效的行為方式,一旦他覺得哭很有用,就會反復使用這一策略。
5.暴力溝通方式
看到很多家庭的溝通方式,沒說幾句話火藥味就上來了,很多時候問題很小,但是溝通的結果很嚴重。那些因為雞毛蒜皮的事而想去的離婚的,多數(shù)是溝通出了問題。
父母通常都有一個習慣,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比較,別人的孩子都是優(yōu)秀的、聰明的、乖巧的,自家的總是笨的、不聽話的、讓人擔心的。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和敏感的,你的比較、批評、責備和命令在達到目的的同時,也會引起孩子的反叛和自閉。
正是父母的這些教育方法,讓更多的“熊孩子”出現(xiàn),是時候反思我們的教育方式了。《非暴力溝通—親子篇》給出了這些問題的解決思路,它提出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是尊重和合作,給出解決合作問題的七把鑰匙,并分享了大量的故事。我是看過《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書里建議的溝通方式解決了我多年人際交往的問題,當我有了孩子之后就買下了《非暴力溝通—親子篇》這本書。它果然沒讓我失望,書里不僅有理論知識來端正我們的理念,還有方法剖析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和很多外文譯書一樣,它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工具,讓父母們實踐起來有章可循。難怪會被《正面管教》、《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非暴力溝通》三大暢銷書作者同時推薦。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是由蘇拉·哈特和維多利亞·霍德森合著的,兩人從事了40多年的小學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寫著本書之前,曾一起合著過《教室里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兩人一起合作寫作了20多年,既是摯友又是合作伙伴。蘇拉·哈特更是CNVC(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的認證培訓師,為將非暴力溝通融入家庭和學校教育做除了重大的貢獻。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來闡述理念,認為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就是尊重和合作,并提出合作出現(xiàn)的問題;第二部分給出七把鑰匙來解決合作的問題,這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第三部分是關于家庭合作的大量案例分享。修正觀念提出問題、給出方法、案例證明,這樣的內(nèi)容安排符合我們的思維方式,一步一步給我們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育兒解決方法。
1、尊重和合作是根上的問題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沒有“尊重”和“合作”的概念,家長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行動,如果孩子不能滿足自己的期待,就會覺得孩子是錯的、不好的,然后就使用父母的權利讓孩子屈服。
在小的時候,我們看電視的時候常常會問“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保F(xiàn)在我們不會很在意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知道實際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小時候有這種想法是因為,那時我們常常被告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父母很少有時間和精力來了解我們想法,更不會顧及我們的感受!斑@是為你好”是最常見的說辭,以此來硬性塑造我們的是非觀。所以,好壞就成了我們判斷事物的.標準。這就是“控制型育兒方式”,父母長提出一些要求和命令,當孩子反抗時,就會使用威脅懲罰、獎勵承諾的方式來讓孩子服從。這種育兒方式?jīng)]有尊重和合作,只有要求和命令,父母主導一切,帶來的只有爭吵、傷害。
“合作”就是要一起完成某件事,強調(diào)一起而不是單方面的;“尊重”是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們的需求。孩子太小不會表達時,常用哭泣來傳達他的需求,大孩子可以用語言和行動來表達他們的需求。但有時候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這時候父母的耐心和關注是至關重要的。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事,讓我重新認識了老人帶孩子的弊端。一個大概2歲的小姑娘,在奶奶抱著進小推車時,腳踩在了小推車前面的扶手上,老人照著小姑娘的腿啪啪打了兩巴掌,小姑娘疼的哇哇大哭。在老人眼里就是小孩不聽話,為什么不好好坐,但對于孩子而言,她就是想用腳踩著玩一玩,本性使然她沒有這么做不對的概念。如果時間緊,老人完全可以和她溝通要早點回家,或者重新抱著腿塞進去。這種打罵的方式,只會讓她更想這么做。
如果想讓孩子和你“合作”,我們就需要更科學的育兒方式“賦權型育兒方式”。當父母提出的要求孩子不同意時,父母應通過傾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感受,找到孩子真正的需要,然后和他們一起尋求讓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用這種方式讓孩子融入進來,化被動為主動,同時學會解決問題、決策以及承擔責任。這兩種方式,“控制型育兒方式”短期內(nèi)更有效,后期弊端較大;“賦權型育兒方式”前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利于孩子的長期發(fā)展。
2、摒棄壞習慣,非暴力溝通
一天晚上,你正在看球賽,兒子在旁邊玩。你正看得激動的時候,兒子也玩嗨了,各種叫喚你非常生氣。
“你該去睡覺了!
“不嘛,我再玩一會!
“那你小聲一點,我聽不見電視的聲音了。”
“好!币粫⒆佑挚刂撇蛔〈蠼衅饋。
“已經(jīng)很晚了,現(xiàn)在就去睡覺!”
“你怎么不去睡覺,我就不。”兒子繼續(xù)玩的起勁大叫。
你抱起孩子就往臥室里送,孩子哇哇大哭,你錯過了一個精彩進球,兒子也沒有玩的成。
換一種方式,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結果。
“你該去睡覺了!
“不嘛,我再玩一會!
“兒子,我知道你玩的正盡興不想結束,我也想看電視,這場球賽對我很重要。所以可不可以想個辦法讓我們都能如愿。”
“好吧,我同意你的提議。”
“你再玩10分鐘就去睡覺,或者去臥室玩,你覺得怎么樣?”
“嗯,那我我去臥室玩吧!
客廳清凈了,你看到了喜歡的球賽,兒子玩到自己的玩具。
這兩種結果無疑你更喜歡第二種,這就是非暴力溝通。但是生活中我們常常按照第一種來行事,因為當別人與我們意見不一致時,我們會失去耐心被自己的情緒所操控。很多時候爭吵,只是想證明別人的錯誤,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這已經(jīng)違背了溝通的初衷。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針對溝通問題,提出了兩種語言“長頸鹿語言”和“豺狗語言”,兩者代表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其中,長頸鹿語言就是基于尊重和關心每個人的需要的非暴力溝通語言。他強調(diào)先傾聽對方的意愿,在了解對方需求后誠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請求,是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激化沖突的語言。
長頸鹿語言: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舉個例子,你的另一半最近經(jīng)常出差,回到家不陪你和孩子還打游戲,你知道他這是在解壓,但是你很氣憤。這個時候為了不發(fā)生沖突,你可以用長頸鹿語言來表達。
“親愛的,非常開心你能回來,但當我看到你這么久回來后還在打游戲的時候,我很難過很孤獨。因為我和孩子都需要你的陪伴。我希望你回到家可以多和我們交流,和我們在一起你同樣可以緩解壓力。”
當你這樣說的時候對方會有什么反應?想吵起來都難吧。
需要注意的是,在表達的過程中要區(qū)別開“批判”和“觀察”,“想法”和“感受”,“請求”和“要求”這幾組概念。比如上面一個例子,如果在說感受的時候說成了“我覺得你很自私,一點也不顧及我和孩子的感受”結果會是怎樣?對方一定會覺得受到了攻擊,立馬拉起防御系統(tǒng)并對你進行反擊,以證明自己不自私,沒有不顧及你們的感受。這時候只是情緒的碰撞,無法再解決問題了。在你提請求時,也不要提不明確的或無法執(zhí)行的要求,這會阻礙你的目標。書中也給出了其他幾組詞語判斷的方法,供讀者參考。
03營造家庭氛圍,善于利用工具
有一天,我不滿老公的一些做法,一直叨叨的抱怨他。有一瞬間,我感覺這個情形很熟悉,這是幼年時我媽媽對爸爸做的事。我是不贊同這種做法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我也有這個習慣?梢姡甑募彝シ諊,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就進入了你的潛意識。
從孩子會模仿開始,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起諄諄教導,孩子更容易受“父母做什么”影響。所以,很多長輩會給小輩們講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小輩們照著做的少之又少,反而會按照長輩的行為方式形式。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另外一個亮點就是給出了很多工具,家庭會議、長頸鹿和豺狗游戲、豐盈生命之體驗等等,都是可供實踐的。家庭會議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工具,有些家庭每周都會舉行一次,在會議上分享最近的成就或故事,提出問題,全家共同討論解決方案等,是家人交流溝通的好機會。
和《正面管教》類似,書中的一些理論和方法,并不是記住就行了,都需要在生活中反復的練習和總結,如果不實踐對親子關系的現(xiàn)狀并沒有什么改變。所以,在書的最后分享了很多真實的故事,在故事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痕跡。
很多朋友都有這么個現(xiàn)象,朋友都說他性格很好,但是和家人在一起就很暴躁,沒有說幾句話就要跳腳。這類朋友和家人生疏,和朋友親密,把刺對著家人,把溫柔給別人。這是因為在家里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只能轉向外界尋求這方面需求的滿足。父母自認為的好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好的學校、優(yōu)質(zhì)的資源,卻不能讓孩子感到你對他的好。
《非暴力溝通—親子篇》告訴我們安全感、信任感和歸屬感,也是家庭必要提供給孩子的,給與尊重,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共同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有主見、有責任、有愛的優(yōu)秀孩子。
親子讀書筆記7
有多久,沒有像這樣喜歡一本書:小心翼翼地捧著,如癡如醉地讀著,目之交睫的那一刻才是放下此書的時間,睜開惺忪睡眼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捧起此書……這本書如磁鐵一般深深吸引了我,因為作者白落梅憑一支素筆,寫盡山水風情,歲月靜好,刻畫出人人心中的仰望:一朵優(yōu)雅的白蓮。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她,一襲白裙,如一朵靜靜的白蓮,優(yōu)雅地行走在人間的四月天,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守護了一生,更讓世間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1904年6月10日,一個粉琢玉雕的女孩降生于楊柳依依的.杭州城的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乃清朝進士,祖母游氏也出身名門,典雅高貴,父親林長民既善詩文,工書法,又于日本受過新式教育,后來成為這個女孩啟蒙老師的姑母林澤民也是清末大家閨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母親乃浙江富商之女,既不懂琴棋書畫,又不善操持家務,與這個文化浸染的家庭格格不入。但這個女孩的降生依然讓杭州城陸官巷的林宅沉浸于巨大的喜悅之中,祖父親自從《大雅思齊》中“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取“徽音”二字為其命名,希望這個女孩具有美好的品德。1934年,為避與當時一男性作者“林微音”相混,改為“林徽因”。
黛瓦白墻,亭臺水榭,微風細雨,一座朱門苔院,幾樹似雪梨花,還有那蔓延過古墻的藤蔓,詩意的江南,氤氳出這朵白蓮的溫婉與純凈,輕靈與嬌妍,端莊與優(yōu)雅;姑母大家閨秀式的啟蒙教育總令她不由自主地在每一個霞光掩映的晨曉或暮色低垂的黃昏,捧一冊冊線裝書,靜靜品讀,情不自禁地為一朵花低唱,為一片云駐足,為一滴雨感動。在每一個人間四月天,她用春水煮茗,賞桃柳抽芽,成為搖曳在江南枝頭的永遠風景。
紅塵陌上,她的心靈開始獨自行走:她愛那個稱自己為“天才女兒”的父親,也愛那個給她溫暖關懷的母親,卻總無力拉近父母的心靈溝通。多么渴望,父親的那柄油紙傘,輕輕遮住母親已濕透的屋檐?墒牵磺猩萃皇峭絼,只能任父親再娶新娘,只能看母親咽淚裝歡。她開始明白,原來綠蘿可以拂過衣襟,青 云也可以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也可以毫無瓜葛。
有人說,她是一個理智的女子,縱然愛到深處,也不肯熱烈相擁。盡管熱情的詩人為她寫下無數(shù)情真意切的詩句,甘愿做她裙邊的水草,深情相隨,她也要決絕離開。不是不愛,只是怕被傷害,目睹過父母的感情,她怕璀璨過后只留一地的殘雪,她不會像那個瀲滟風情的陸小曼,愛就破釜沉舟。她明白,志摩帶給她的,是云中飄飛的浪漫,梁思成送給他的,才是細水長流的煙火幸福。愛志摩,愛到聞風柔軟,看雨生情,可她終究是一朵白蓮,縱然愛到深處,也無法綻放桃的妖嬈,她穿行在百媚千紅的世間,獨愛成絕的白色,優(yōu)雅地行走在人間四月,等待一樹一樹的花開。
從楊柳依依的陸官巷到煙花紛飛的蔡官巷,從風情萬種的上海到霸氣顯赫的皇城,從巴黎到日內(nèi)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她受過古典教育,看過鮮活的世界;她領略過名山大川,結識過著名學者;她是曠世才女,又有自己的建筑事業(yè)。她像一只展翅的白鷺,在歲月的柳岸扶搖直上,掠湖而過,朝著想要的生活飛去。在人間四月,姹紫嫣紅的花開,每一朵都是她,或莞爾微笑,或多情歌唱,或花間呢喃,成為永駐在我們心間的四月天。
親子讀書筆記8
假期中我學習了由著名的親子教育家陸惠萍老師講的《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赐曛螅杏|頗深。
陸老師在書中提到最多的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看完之后我總結出來的就是一種習慣,父母的習慣直接的影響孩子。習慣好壞影響一生成!多一個好習慣就會多一次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會多一份成功的信心。好習慣是決定孩子一生命運的關鍵!
這一字、一句無一不滲透著深奧的道理!良好的習慣不僅是對于孩子還是我們大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同時,我也敢到了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的身上的重擔的重要性,我們平時知道鍛煉小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知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但是通過閱讀學習,我才更清楚、更明確的知道了我為人師、為人母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道路上應該怎么樣做,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在哪方面不足從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怎樣的完善自己,同時,也教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樣一步一步的更好的培養(yǎng)女兒的良好的習慣。
好的習慣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做人或者處世中均能體現(xiàn)。它以一種無比頑強的姿態(tài)貫穿于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從而主宰著人的一生。對于孩子來說,要成就學業(yè)、事業(yè),要擁有美好的人生,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好的習慣一旦形成,生活的一切都會變得順其自然!
但習慣也有好習慣與壞習慣之分。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容易受到別人的尊敬;一個具有良好的習慣的人使別人更愿意與他相處;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人會有更好的人際關系--------所以,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人不會抱怨社會,不會抱怨人生,不會認為生活枯燥無味。
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好習慣,改正壞習慣。
孩子就像一塊沒有雕琢過的玉石,作為父母,作為老師你應該怎樣做。陸惠萍老師講到: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那么父母的言行習慣直接會被孩子復印所以我們父母老師千萬不要增加孩子的錯誤記憶。弟子規(guī)中有這樣一句話“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能也”父母做的好才可以提高父母對孩子的內(nèi)在感覺所以“教”的意義就是上所做下所孝。沒有哪一位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一堆垃圾廢物,相反,都希望他們是舉世聞名的雕塑品。父母要將愛的細節(jié)感染孩子,要將愛的行為傳達給孩子所以,要想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哪種作品,就從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糾正我們的言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行動起來吧!
反思自己在教育女兒時,經(jīng)常說你不要……不要……,其實應該多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多樹立身邊的榜樣,用身邊的事例去影響她。
作為父母的我們,作為一名教師的我們用科學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用實際行動來感染我們的孩子!用耐心去扶好孩子人生路程的第一步!
親子讀書筆記9
無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對《兒童行為管理》一書的介紹也或許是因為我園正在做的一個課題與孩子的行為有關,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網(wǎng)上買了這本書來看,本書是由英國學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爾—利奇著,由劉晶波翻譯。我對譯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話印象特深:“你明白,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們造得那么可愛嗎?因為上帝明白,小孩子們會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盡,如果不把小孩子們造得可愛一些,他擔心大人會忍耐不住把他們殺掉的”這讓我想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這么多年中,有氣惱,有悲哀但也有驚喜,有欣慰,有快樂還有期望。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教育工作性質(zhì)的闡釋“快樂并痛苦著”。
“盡管每個人都能夠列出一長串中生活變化著的觀點,目標和行為,但是這其中必定有某些會終生持續(xù)的穩(wěn)定的核心特征。這些特征是由兒童的童年經(jīng)驗和家庭影響塑造的”讀完這段話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先我們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發(fā)展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我們怎樣才能將一個已經(jīng)養(yǎng)成不良習慣的如一盤散沙的班級培養(yǎng)成一個有良好常規(guī)和正氣的班級呢?怎樣才能讓那幾個重點難管理的孩子聽我們的話,管好自己呢?作為老師我們都明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幼兒做錯后去批評教育他,孩子們很顯然都會屢錯屢犯,屢犯屢錯。有些孩子雖然不會再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不適當?shù)男袨椴⒉淮硭嬲呀?jīng)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而他是害怕老師的批評他。即使他在我們面前是個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這么信服你。
“在開始了解兒童某種行為的原因之前,我們有必要審視自己關于行為的立場和價值觀”。那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的行為立場和價值觀是什么呢?“一切為了孩子好”這就是我的立場和觀點。那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呢?那些上學學過的`理論大部分被拋在腦后了,整天拿著工作忙,孩子多,班級遺留問題搪塞著自己,從來沒有好好審視,自己與這些科學的教育理論觀點偏離了多少。
因此,我每一天依舊那樣忙,處理完這一堆事情,還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著每一天怎樣去管理孩子,怎樣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個好的“管理者”而應是讓他的學生學會如何管理自己。我們就應給予他們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潛力,鼓勵他們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規(guī)范要求之間折中。我此刻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著一個班的將近五十名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如何讓我班的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呢?如何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和別人的需要,不能因為孩子才上小班,年齡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下這個想法,孩子每一天都在不斷地長大,心智在不斷地成熟,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也是一個很難很艱巨的任務,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壓制孩子,孩子需要愛和贊同。他們需要明白,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會贏得別人贊同。我們要給他們愛要適當寬容他們行為,也要有理由地贊賞他們。正如這句話“增強潛力更多著眼于發(fā)展自信和用心地自尊,這些品質(zhì)對于兒童用心地行為養(yǎng)成是有利的”。
我們就應通過哪些方式方法來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還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最后成為一個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據(jù)的表揚,鼓勵,贊賞。但我認為這些遠遠不夠,班里的孩子畢竟不是一個,班里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幾件,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盡可能去關注每一個孩子,并不是當孩子需要我們微笑的那一刻我們才會出現(xiàn)。當下,我認為讓孩子懂得道理,明白做對了不僅僅有老師會贊美,小朋友會喜歡,自己也要夸獎自己,也要大聲對自己說:“真棒!加油!”
親子讀書筆記10
一天中午剛吃完飯,2歲的小男孩偉偉就把明明的手咬了。明明大哭著,偉偉滿臉歉意和恐懼,語無倫次的為自己辯解,說是為了一個玩具吵了起來,然后就用牙齒咬了明明。
我覺得有點奇怪。偉偉是一個很乖巧、語言表達能力很強的孩子,平時沒發(fā)現(xiàn)他有侵犯性行為,為什么會要小朋友呢?解決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后,我突然想起,前幾天發(fā)現(xiàn)偉偉在用嘴巴啃桌子,很是“津津有味”當時我還以為他是無聊,就提醒他去工作,F(xiàn)在想來,偉偉可能是在用舌頭和牙齒感知物體,探索環(huán)境。
第二天剛吃完加餐,幾個孩子爬欄桿玩,偉偉也在其中。老師在旁邊看著他,以防再次出現(xiàn)意外。偉偉正和洋洋跳墊子,只見他突然抱住洋洋在洋洋臉上咬了一口,速度之快讓老師猝不及防!
老師抱起洋洋,她的臉上有了一圈牙印,而偉偉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什么,愣愣的看著洋洋,不知所措。下午偉偉的媽媽來接他時,老師跟她談了這件事,媽媽很生氣,說偉偉在家也咬爸爸的手。
親子讀書筆記11
我和兒子一起讀了一本《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的黑柳徹子寫的,講述了她一段童年的真實故事。
這本書里有既可愛又調(diào)皮的小豆豆;既慈祥又有智慧的小林宗作校長;還有一群可愛的伙伴們。
小豆豆以前是一個調(diào)皮不愛學習的女孩,比如:在課堂上,她經(jīng)常把書桌上?母親喲蚩,讓后?“啪”的一聲關上,擾得全班都沒法上課;還有在課堂上,他隨便下位,到窗子旁,看到了宣傳藝人,讓后大聲的對班里說,他們來了,全班同學下位到窗子旁大聲叫“宣傳藝人”全班又沒法上課了。所以她被開除了。
但是到了巴學園之后,小豆豆遇上了一個思想開朗、與眾不同的校長——小林宗作先生。他曾經(jīng)到歐洲等地方考察,吸收了不少教育精華,對教育有獨特的見解。他給小孩自由的時間,在自由的時間里,孩子們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想做的事。他還為一個殘疾孩子,特意設計比賽,使那個殘疾孩子恢復了信心,消除了自卑;在剛很小豆豆見面時,他整整聽了小豆豆四個小時的'話小豆豆很激動,從那時起小豆豆就喜歡上了這個與眾不同校長。
讀完了這本書,我喜歡、崇拜上了小林宗作先生,更喜歡他那種獨特的教育方法。小豆豆就是一個例子,在她以前的學校,小豆豆是一個調(diào)皮不愛學習的孩子,但是到了巴學園之后,小林宗作先生獨特的教育方法,讓小豆豆?jié)u漸愛上了學習,也不那么調(diào)皮了。
親子讀書筆記12
學習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創(chuàng)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那他就能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我對學習成績的關注是從下面這些事情開始的:孩子吃得怎樣和睡得怎樣,他的自我感覺怎樣,他玩得怎樣。他一天有幾個小時呆在戶外新鮮空氣中,他讀了哪些書和聽了哪些故事,他畫了什么畫和如何在畫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大自然的.音樂和人民音樂家們創(chuàng)作的樂曲在他的心靈中激發(fā)了什么感情,孩子喜歡什么勞動,他對別人的歡樂和悲痛的敏感性如何,他為他人做了些什么,并因此產(chǎn)生了什么感情。(《育人三部曲》蘇霍姆林斯基 第134頁)
與現(xiàn)在許多老師、父母關注孩子的成績一樣,蘇霍姆林斯基也十分關心他們的學習成績。但是,蘇霍姆林斯基對于成績和分數(shù)的關注是從另一些細節(jié)開始的。
孩子們的飲食與睡眠情況如何?有沒有充分的營養(yǎng)和休息?孩子們有沒有時間戶外運動和游戲,他們的身體狀態(tài)如何?孩子們有沒有閱讀和聽故事的時間,他們的精神生活是否充盈?孩子們有沒有時間涂鴉作畫、欣賞音樂,他們的情感生活是否豐富?孩子們有沒有朋友交往,有沒有與別人相處的敏感,孩子們的自我感覺如何,他們能不能接納和欣賞自己?
所有的這一切,都不是孤立的。每一點,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到他們學習態(tài)度與生活方式。所以,親愛的父母、親愛的老師,學會做一個細致的教育觀察家吧,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去提醒、協(xié)助,才能真正成就孩子。
親子讀書筆記13
昨天,由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和湖南省新華書店主辦的倡議“陪伴孩子閱讀,建設書香家庭” 暨《共讀,我們的親子時光》新書首發(fā)式活動在長沙圖書館舉行。
《共讀,我們的親子時光》由易春花和彭丹妮這對母女共同著述,是目前國內(nèi)出版的第一本親子讀書筆記,記錄了這對母女16年中的.共讀隨筆。女兒彭丹妮,筆名水一,13歲時開始發(fā)表文章,有數(shù)篇習作在《中學生百科》《長沙晚報》等報刊上發(fā)表。媽媽易春花是省兒童文學學會會員、長沙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新華書店職業(yè)經(jīng)理人。16年來,易春花以書業(yè)觀察者和媽媽的角色,生動記錄女兒生命成長的時光,踐行“親子閱讀是最好的教育”理念。
活動現(xiàn)場,湖南省新華書店和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向全社會1到12歲家庭的家長發(fā)起共同簽名倡議“陪伴孩子閱讀,建設書香家庭”活動,旨在推動全民閱讀,F(xiàn)場,有20個家庭踴躍簽名表達了他們對親子閱讀的支持。據(jù)悉,湖南省新華書店還將在100家中心門店設立“陪伴孩子閱讀,建設書香家庭”簽名墻,陳列親子共讀專題展臺,并在湖南省新華書店閱達智慧書城APP平臺上開辟“親子閱讀主題館”。
親子讀書筆記14
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2歲左右的孩子會出現(xiàn)用口腔即舌頭、牙齒探索環(huán)境的敏感期,這個敏感期應該在2歲以前完成。兒童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使兒童順利補上口腔的敏感期。
偉偉是在用“咬人”這種方式來彌補自己落下的口腔敏感期。我對他媽媽說:“這些天留意偉偉,給他提供可以咬、嘗的東西,比如橡皮圈,各種軟硬不同的食物,干凈的、不同質(zhì)地的物品等,以滿足他的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痹诶蠋熀图议L的共同關注下,過了一段時間,再也沒有發(fā)生偉偉咬別的'小朋友的事。
兒童無意中用口、用牙齒認識事物,和人有意使用牙齒攻擊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兒童長牙時要用牙,舌頭發(fā)育時要使用舌頭,這是1歲左右孩子的特點。
很多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咬人。這時我們給孩子提供了一些東西,如大象的鼻子等,但效果不是很好,有時候孩子會明確告訴你,咬橡膠不好,咬皮膚的感覺才好。咬皮膚似乎能很快滿足這一敏感期,并讓孩子迅速度過這個時期。然后兒童會出現(xiàn)高度的寧靜和下一步的智能需求。
親子讀書筆記15
現(xiàn)在的孩子,很少主動跑出去玩。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家里,家長又不想讓他看太多電視,只能各種陪玩,讀繪本,唱歌,講故事,時間長了自己也沒招兒了。
如果家長在養(yǎng)育的過程中只是放任不管的話,那么孩子的潛在能力是很難開花結果的。很理解家長們想讓自己的孩子快速成長的心情,但絕不要讓孩子做一些超出能力范圍的事情。如果家長勉強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孩子也未必會率直地回應,即使應家長的要求做了一兩次,也絕對不會長久。
所以,讓孩子覺得有趣,從而自己主動快樂地去做,這才是關鍵。效果最顯著的做法就是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讓孩子不知不覺地參與進來。
《培養(yǎng)右腦思維的33個親子游戲》這本書,介紹了在家里就可以簡單做到的 33 種親子游戲。家長將和孩子一起進行游戲。每一種游戲,都是快樂、簡單的,可以讓孩子懷著濃濃的興趣參與進來。
關于作者:
七田厚,1963年生于日本島根縣。畢業(yè)于日本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數(shù)學專業(yè),是七田式教育創(chuàng)始人國際右腦開發(fā)權威七田真之子。日本七田教育研究所社長,兼七田兒童學院特別顧問。曾經(jīng)著有《頭腦變得更敏銳!成人算術訓練》《七田式掌握真正智力的100個智慧》《七田真心靈教育繪本系列》等書籍。
內(nèi)容簡介:
孩子在0到6歲的幼兒期時,大腦是以隱藏著無限可能性的右腦為主導的,這段時間可以稱為“人生黃金期”。所有的孩子都平等地擁有著與生俱來的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可能是隱性的,只有在正確引導之下,孩子的無線潛能才能夠被激發(fā)。對于這個階段孩子來說,游戲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了33種在家就能完成的簡單親子游戲。每一種游戲都是簡單的,快樂的。
閱讀指數(shù):
閱讀難度:1(非常容易)
內(nèi)容價值:7(很實用)
讀完精華后繼續(xù)購買原文指數(shù):8(推薦)
原書字數(shù):8萬個字
書評家濃縮內(nèi)容精華:5815個字(閱讀時間8分鐘)
書評家讀書筆記:2296個字
書評家濃縮內(nèi)容精華(部分):
第1章 孩子能力的發(fā)展取決于家長
0-3歲,是孩子吸收能力最強的黃金時期;3-6歲,是非常重要的培育素質(zhì)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家長是否使用了正確的引導方法,與孩子的能力培育與提高是有著直接關聯(lián)的。進一步來說,天才養(yǎng)成的關鍵就在于0-6歲的幼兒期。
第2章培養(yǎng)右腦思維的33種親子游戲
孩子們用耳朵來傾聽和記住語言,然后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說話了。記住“音”也與此相同。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為他準備好一個能夠與“音”相接觸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擁有一對優(yōu)質(zhì)的“耳朵”,這就是“音感游戲”。
為了讓家長向孩子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愛,并加深相互之間愛的聯(lián)系,就一定要在實際生活中實踐以下10條準則:
書評家讀書筆記(部分):
什么樣的書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好書,竊以為,能給人思考的,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導的書可以稱為好書。本書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一本好書,也值得購買。但是,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東西,本書也有其瑕疵所在。8萬字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宣揚七田式右腦教育,宣傳的痕跡很顯見。而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就是它所羅列出的“33個親子游戲”,它也是此書的精華所在。
本書當中反復強調(diào)的一個觀念就是生來就具有無限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是很優(yōu)秀的個體。在他們小小的腦袋里,蘊藏著巨大的智慧。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適當?shù)恼_引導。
【親子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家長親子閱讀心得:親子誦讀感言10-08
親子的好句子06-06
親子游戲作文02-18
關于親子的說說03-21
親子心情說說05-08
關于親子文案12-05
親子春游活動方案04-15
親子主題活動方案04-20
親子閱讀活動總結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