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年》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童年》讀后感 篇1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xiàn)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再看看我們,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丶矣写篝~大肉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么,就給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高爾基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的.學習,因為童年的艱苦生活,他獲得了堅強的力量,最終于成了一名偉人。他的這種堅強不屈,敢于面對困難并勇于克服苦難的精神是我應該好好學習的。
《童年》讀后感 篇2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伙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里嬉戲,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后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瑯瑯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丑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童年》讀后感 篇3
今天,我們學習了《童年的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在九歲時獨立發(fā)現(xiàn)了有關胚胎發(fā)育的規(guī)律。他的.發(fā)現(xiàn)起始于在夢中飛行,他就問老師為什莫晚上會夢中飛行,老師講,晚上細胞不斷的繁殖,使細胞回想起了遠古時代,那時,人還是飛鳥。費奧多羅夫有問人為什莫會是飛鳥,至于這個,老師也講不清楚。
這又激發(fā)了費奧多羅夫的想象力,他苦思冥想,終于,他想出了眉目。他想,這就跟地圖上看東西差不多,在地球上相距很遠的地方,在地圖上卻很近。
一次在生物課上,老師講人的發(fā)育和進化。費奧多羅夫笑了起來,被生物老師干出了教室。
讀了這篇課文,對我啟發(fā)很大,一個九歲的孩子,竟然能獨立思考出有關胚胎發(fā)育的規(guī)律是很不容易的,這說明,在探索人類社會、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道路上,不在于年齡大小,只要善于動腦,發(fā)揮想象力,就一定能夠走在科學發(fā)展的前列。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青少年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好時期,一定珍惜這個好機會,努力學習,勤奮思考,善于動腦,將來在工作中才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童年》讀后感 篇4
早就聽說《童年》這本書很好看了,我便找了個空閑的時間看看。
《童年》這本書是前蘇聯(lián)著名的作家高爾基寫的。里面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父親去世后,便和母親去了外公家。但是外公吝嗇、貪婪、殘暴,經(jīng)常打人;兩個舅舅也不例外,自私粗暴,爭奪家產(chǎn)。他的`母親受不了這樣的環(huán)境,所以就選擇離開了阿廖沙,獨自去了別的地方。阿廖沙受盡了折磨和苦難,但是他遇到了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的外婆。當阿廖沙孤獨,無助,煩惱的時候,外婆總會幫他解憂,給他講故事;當他受傷的時候,外婆也會幫他包扎。外婆就像一盞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小茨岡和“好事兒”也都是阿廖沙的好朋友,小茨岡勤勞能干;“好事兒”樂觀、友善、知識淵博,因此阿廖沙也很崇敬他。
《童年》其實就是高爾基小時候的往事。我想想高爾基的童年,再想想我的童年,簡直差多了。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黑暗終將會過去,但未來會走向光明。
《童年》讀后感 篇5
再讀《童年》,少了些許當年的不平與憎惡,更多的是對那份灰色的坦然及幼時的回憶。
——題記
父親去世,在外祖父家,每日舅父們?yōu)榱思耶a(chǎn)而不停地爭吵斗毆,愚弄弱者;僅有的,只是外祖母的疼愛和她的故事——阿廖沙的童年是灰色的。
而我呢?
窗外的天很重,連鴿子也無力高飛,終日不知疲倦地饒著同一幢樓環(huán)繞、徘徊。煙縷也好似滴入水中的墨汁,在天海中渲染開來,直至那長空再沒有彩虹阿娜的'舞姿,再沒了蒼穹豪邁的音樂――天是灰色的。
路是無情的,川流不息。一聲鳴笛,急疾而過,帶走了婆婆蒲扇下的故事,帶走了大叔運木材時高亢的歌,帶走了過往間貼心的問候、會心的一笑,留下的僅有刺耳的余音與一片陰霾做伴――路是灰色的。
抬頭仰望,還不定能看到房頂,只見扇扇密閉的玻璃和垂下的窗簾。電梯上上下下,起初,還以為里面的人是在作游戲,叫木偶人,因而不語不動,后才知連聲“早上好”,也會讓人等白了頭,因為他們只是鄰里間――樓是灰色的。
雨一直下,下得泥漿四溢,下得每一把傘下都躲著一幅青面獠牙,下得世界像個動物園,都隔著籠子看悲哀――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過一個孩子。
《童年》讀后感 篇6
《童年》這本書我剛讀完,感受到了高爾基的慘痛童年和他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 …
《童年》展示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在黑暗而狹窄的房子里,年幼的阿廖沙與他全家懷著無限悲痛的心情將父親的遺體移入墳墓。在這悲哀的氣氛里,天真可愛的阿廖沙希望慈祥的.外祖母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完美的世界中。外祖母阿庫林娜·伊凡諾芙娜雖然沒有將他領到理想的環(huán)境,但她的慈祥、關懷,給了高爾基許多美好的啟示與自信。
從一個片段“老太婆因阿廖沙看書費蠟燭而用松枝抽他,阿廖沙身上扎了四十二跟刺”,我感受到阿廖沙非常愛讀書,他求知若渴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老太婆的殘暴、吝嗇,讓我珍愛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現(xiàn)在看書根本不成問題,有些同學還不愛看書,真是讓人可惜。我們的生活條件比阿廖沙強得多,我們應當珍愛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長大了為祖國在世界上打拼!
我現(xiàn)在不如阿廖沙的地方是不能自立。我不會洗衣服,不會做飯。我不能繼續(xù)這樣,我要像阿廖沙一樣,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鍛煉自己。
《童年》讀后感 篇7
今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高爾基的童年》,我聽完這個故事后,被故事中高爾基讀書時那種專心、認真的態(tài)度所吸引。他讀書的時候很專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記了。聽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以前讀書時的態(tài)度。每次爸爸媽媽給我買回什么新書或借到一本書,我特別高興,總是很快的就把它看完了。我雖然愛看書,但是從書里學到的知識卻很少,為什么呢?
自己和高爾基比比,只是看看書中的'熱鬧,從來沒有認真的思考過,所以看完后就都忘了。媽媽說,高爾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文豪,是與他認真專心讀書的精神是分不開的。所以我覺得高爾基教育了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粗心大意造成的失敗我是深有體會的。記得我在上學期參加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時,成績不是特別好,原因就是粗心,考試題我都會,就是粗心。今天我要甩掉它,我要和認真交朋友,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認真!就像高爾基說的“粗心乃失敗的根源,認真是成功之秘訣!”
《童年》讀后感 篇8
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如今,童年已經(jīng)隨著時間慢慢地流去。每當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就想到《童年》這本書,想到書中趙斌有一個令人感慨,令人欣慰的童年!
書中的'趙斌,生活非常的艱苦。家里有三個哥哥,一個幼小的弟弟。大哥在小學當老師,二哥在念高中,三哥在鄉(xiāng)中學念初中。不久,媽媽因病過世了,趙斌悲痛不已。三個哥哥不在家,所以趙斌只好和爸爸一起在家照顧弟弟,一起干活。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了,趙斌也該上學了,可是家里沒怎么多錢,所以大哥就在家教趙斌讀書學習,哥哥認真地教,弟弟就專心地學,就這樣,經(jīng)過了阿繆沙的刻苦專研,終于踏入了初中的校門。漸漸地,阿繆沙也走進了高中的校門。而在學校里,趙斌也受了不少的委屈,但最后,趙斌還是被分配到團中央直屬機關單位從事少先隊工作。但是,在趙斌心里還有一個最大的陰影:阿繆沙從來沒上過小學,也沒帶過一次鮮艷的紅領巾。而趙斌也說過:假如再給阿繆沙一次童年,阿繆沙希望自己上一次精彩又快樂的小學生活……
趙斌告訴我們:苦難,也是一所學校!童年是屬于自己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好好面對,千萬別錯過!
《童年》讀后感 篇9
今天我讀完了《童年》時,感覺高爾基生活年代原來如此的混亂,生活很不穩(wěn)定,一會兒到這家,一會兒到那家,真可憐呀!我還覺得高爾基的舅舅們很不團結,并且很壞,比如只要見到就要打架,還有他們總是嚷嚷著要分家。我還覺得外祖母的脾氣總是怪怪的,有時對高爾基像對小鳥一樣溫柔,有時對高爾基像對野獸一樣嚴厲。另外。我還覺得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胸懷狂逛,善于忍讓的人,在這個故事中我最不喜歡外祖父,因為外祖父經(jīng)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比如因為一個孩子染壞一匹布,被外祖父打得昏過去了。讓我最不能忍受的是他竟然慫恿幫工偷東西。我覺得外祖父是一個貪婪,專橫,殘暴的人。我最喜歡的`人是小茨岡,因為每次高爾基被打時小茨岡都挺身而出露出自己的胳膊讓樹干打在他的胳膊上,希望把樹干弄斷時外祖母能把高爾基弄走,這是多么難得的友情呀!
通過讀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應該做一個勇敢、正直、充滿愛心的人!
《童年》讀后感 篇10
很多人都擁有快樂的童年,童年是人們一生中最快樂,最值得回憶的時光,而高爾基的童年則和大多數(shù)人不同。
高爾基的童年比起我們十分悲慘。他從小就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的父親在他3歲的時候就逝世了,母親也改嫁了,高爾基只有住在他的外祖父家,外祖父脾氣暴躁,高爾基受不了這份罪就在11歲時出外謀生。
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幸福的環(huán)境中,沒有高爾基那樣悲慘,但我的生活如果也像高爾基一樣黑暗,那么我能像高爾基一樣堅強嗎?他只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覺得知足了,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是不能夠如此就滿足的。
我的`童年就是幸福的。那次去媽媽的單位,我看到辦公樓一旁有一個小池塘,我就在里邊逮魚,雖然那種灰色的小魚很小,但是畢竟地方小,捉它們還是不難的。我將捉來的小魚放在瓶子中,嘴上說著好話回家后送給媽媽當禮物,但我相信我當時愛不釋手的樣子是絕對不肯送給別人的;氐郊遥瑡寢岄_玩笑似的跟我要小魚,我們兩個爭著搶著把瓶子中的水撒了一地。
我的童年就是如此的幸福,如此的充滿了陽光,它將是我最珍貴的回憶!
《童年》讀后感 篇11
幸虧先讀的《在人間》,如果先翻開這本書,我不一定愿意讀下去,太悲了。很難想象他以后可以變成那樣的人。是因為很多如他姥姥一樣善良又堅定的人,給了他多少的引導呀。
開篇去世的父親,心如死灰的母親,前途未卜的我(或者說不知如何活下去的'幼小的我)。只有姥姥是生命中的一束光。
回到姥姥家后,又認識了一個人“茨岡”,他得到了姥姥和姥爺?shù)囊恢沦澩。他養(yǎng)了一只小老鼠,他說老鼠是非常聰明的動物。這讓我想到了初中時一個同學講了兩個有關老鼠偷吃東西的故事,充分的佐證了這一點。
第一個故事是老鼠偷吃芝麻,說瓶子太高,瓶口太小,芝麻很少,積在瓶底。你猜它怎么吃到芝麻?它把尾巴弄濕,伸到瓶底去粘芝麻,后再把芝麻剝皮吃了。
第二個故事是老鼠偷吃雞蛋,我們小時候在老家,存放東西都會用籃子把東西掛到橫梁地下,那是食物稀缺,雞蛋也會存放在里面,老鼠偷吃雞蛋時,會抱著雞蛋,從籃子里摔到地上,它會背朝地,保護雞蛋不被摔壞。
《童年》讀后感 篇12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講述了高爾基童年發(fā)生的故事。
高爾基四歲失去父親,跟著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家中,他認識了許多東西,也看清了許多東西,他看到了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粗野的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殘暴,小氣的外祖父,每天都生活在殘忍,親人之間的爭吵當中。而我們的童年時燦爛的`,是幸福的,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
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高爾基染了過年時用的白色大桌布,他的外祖父發(fā)現(xiàn)了,狠狠滴打了高爾基,當時,高爾基失去了知覺,當時他對外祖父的感覺是討厭的。但是那天,外祖父給高爾基一些禮物,并講了他童年的故事,聽了古時候,高爾基不再覺得外祖父是個討厭的人了,因為艱苦的生活有了它殘暴和小氣。
《童年》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我們的生活是快樂的幸福的而他們的生活是艱難的!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應該珍惜童年,珍惜如今這美滿,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后感 篇13
想想我們現(xiàn)在,依然有著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也有一些貪污的官員。但我們孩子的童年卻變得越來越幸福,都被父母寵著,要什么就有什么,對比高爾基的童年,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比他們幸福多了。
高爾基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經(jīng)常受欺負,還經(jīng)常被打,而我們現(xiàn)在也許都可以動手到長輩了,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堂姐的兒子。由于是兒子,所以幾家人都十分的疼愛他,他也變本加厲起來,一不滿足就哭;心情不好就打。有一次到他家去,姐姐正抱著他,他突然就扇了姐姐一個嘴巴,我們都很驚訝,他才四歲就會打人了。后來,我們才都知道他身邊的親戚基本都被打了,包括我。
那個年代的俄羅斯雖然挺黑暗的,但我想也會出現(xiàn)孩子打父母的現(xiàn)象,但也就一兩個罷了。
父母越是疼我們就更應該回報他們,不讓他們對我們的期待落空。
《童年》讀后感 篇14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不禁為阿廖沙的童年而感嘆!
阿廖沙有一個好外婆,關心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阿廖沙,在他委屈時安慰他,因為有了外婆的存在,阿廖沙的生活也不算太糟糕。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第一章。他以一個兒童的'視覺來寫母親生孩子,而卻不是以科學的角度來給我們解釋,作者并沒有直接點明,寫出了兒童眼中的世界。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生活。我們生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受不了一點兒苦。
他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就帶著回了娘家?赏夤且粋自私、貪婪的人,殘酷剝削雇工,放高利?蓱z的母親改嫁后又生病而死,他十一歲就被外公趕出家門,在社會上謀生。但阿廖沙有一個好外婆關心他,對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在他委屈的時候安慰他。因為有了外婆,他的生活也不算太糟糕。和他比起來,我所受的那小委屈又算得了什么?我慶幸自己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慶幸自己沒有失去父母。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收到了非常大的啟發(fā),要以積極地態(tài)度對待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