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當(dāng)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目送》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每個人的一生都伴隨著情字,親情、友情、愛情等等。龍應(yīng)臺的人生絲毫不例外,她只是把她的部分人生變成文字,向我們公開她走過的路。
閱讀她的文章就像在散步一樣,眨眼間的風(fēng)景都包含了龍應(yīng)臺的情思。她,好巧不巧地面對著這個事實:向后,是目送一生最愛的女人老去;向前,是目送一生最牽掛的人,頭也不回地離開。
她的母親是個愛美的女人,六十五歲去紋了眉和眼線,像要彌補逝去的青春似的,七十歲時還在考慮要不要去隆鼻。這個愛美的、帶著點孩子氣的女人突然不記事了,不記得自己女兒的容貌,卻依舊在化妝時對著鏡子擺出矜持的姿態(tài)。龍應(yīng)臺的言語中是釋然的,她不急不躁,一遍遍在母親的一臉訝異中解釋自己的女兒身份。陪著母親涂花花綠綠的指甲油,制作一大堆花花綠綠大寫加粗的證明讓母親安心對于她,龍應(yīng)臺盡了自己的孝道、感恩和愛,只是在看到母親知道自己要去上班以后乖巧地垂著頭,像個中學(xué)生一樣時,言語悄悄地暗淡下來。但龍應(yīng)臺自認愧對的是離開3年的父親。飛機上的一位顫顫巍巍的老伯伯,勾起了作者一連串的如果,在這些想象中,包含了她對父親的呵護和愛,就像父親教導(dǎo)年幼的自己一樣。但隨著飛機砰的落地,如果也沒有了結(jié)果,龍應(yīng)臺的愧疚和對父親的懷念,只能藏在散落一地的報紙中。反觀自己,學(xué)業(yè)的忙碌讓我厭倦每次和母親單調(diào)的聊天,每次的電話總是在相顧無言十幾秒后自己以各種理由說出的拜拜。飯桌前,總是因為頭頂?shù)碾娨暥鋬隽烁改戈P(guān)切的詢問。我是不是也要在成年后,才想要彌補逝去的溫暖?
安德烈和菲利普,華安和華飛,都慢慢地掙脫父母的搖籃,變成了叛逆的十七歲。小時候的男孩子像一匹幼狼,有著幼犬般的頑皮和戀母情結(jié)。上學(xué)時會不停地回頭尋找母親的目光,在家人的目光中步入新的朋友圈。然而十六、十七歲的他們,就像蒲公英的羽毛,飛走了便不愿再回到束縛。安德烈和龍應(yīng)臺之間,慢慢地形成一扇門,他在門里有自己的世界,龍應(yīng)臺只能時不時從貓眼中窺視,這扇門只有一點點親情的縫隙,讓龍應(yīng)臺得以用32封家書漸漸叩開緊閉的大門。告別時的擁抱,總是有一方神色勉強,總是年長的一方不舍的像個孩子,言語中帶著自嘲和無奈。菲利普對母親幼稚行為的嫌棄和退避,就像每個叛逆期的我們厭惡蒙蒙細雨中母親遞過來的雨傘,龍應(yīng)臺和兒子之間的隔閡和代溝,只能將委屈和失落埋藏在文字的空隙間。她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背影仿佛在告訴你:不必追。就像6年的光陰變成一本照片集,在擁抱后各自奔向下一個起點,一個個啟蒙老師站在旁邊,目送著我們從不識字的文盲到淹沒在試卷中的畢業(yè)生,她們陪伴我們度過了童言無忌的時光,我們用含淚的笑容告訴她們:不用追。
龍應(yīng)臺在序中說:整本書,也就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龍應(yīng)臺用文字闡述自己走過的風(fēng)景,而每個人都用三萬多天,五千二百多萬分鐘,去體驗和目送一生的親情。
【讀《目送》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目送》有感12-21
讀目送有感01-26
讀龍應(yīng)臺《目送》有感09-25
讀《目送》有感15篇02-09
讀《目送》有感(15篇)08-27
讀《目送》有感15篇03-15
讀《目送》有感(精選15篇)12-21
讀《目送》有感精選15篇01-09
讀目送有感15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