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rèn)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納蘭詞》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納蘭詞》讀后感1
在佛前,他素淡如蓮,卻可以度化蒼生;在人間,他繁華似錦,卻終究不如一株草木。他,擁有著當(dāng)時百姓都想要卻得不到的生活和榮華富貴,卻討厭極了這種孤獨無味的皇室生活。納蘭容若,清朝數(shù)一數(shù)二的詞人,卻被情所困。他的詞大多數(shù)是懷念表妹,悼念亡妻盧氏。他的事情從詞中透露出一種朦朧感,好多事都無從所知,僅僅三十一歲的他,擁有著所有人都不曾有過的那種深情,三年的相伴,仿佛是一生,那么深情。
納蘭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zhèn)魃,融情入景更為朦朧,不論寫情還是寫景,總讓人無從所知。他的詞風(fēng)更為獨特:清麗婉轉(zhuǎn),哀感頑艷,格高韻遠(yuǎn),直指本心。將自己對妻子的用情之深全部寫入詩中,表達(dá)自己對故人的思念。他的詞那樣的溫柔,溫柔得入睡春心托付莊生曉夢;他的詞是那樣的.干凈,干凈到碧海青天映照蠟炬成灰。我最中意他的其中一首《浣溪沙》抒發(fā)人生的惆悵。冷,在全詞中起上下貫穿作用,殘雪、畫屏、月光的冷襯托出此時的心更冷,“落梅橫笛已三更”一位三更難眠的人,在殘雪未消的寒風(fēng)中獨自徘徊,忽然聽見笛聲,令人愁腸百結(jié),不能自己,營造出一種孤寂的氛圍!拔沂侨碎g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有一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最后一句聯(lián)系上下文,引導(dǎo)讀者聯(lián)想自己的生活。
“人生若只如初見,仿佛,這樣重要!比萑舻那樯钜呀(jīng)想去見最初他們相遇的地方,“可是,此一生,與誰初見,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納蘭容若此生注定是一個多情的人,三十一歲的他死于寒疾,更有對妻子的思念,對無味的富貴生活的厭惡。容若的情之深,讓我們又愛又恨,愛他的清新脫俗,纏綿雅致;恨他的癡迷多情,輕仇刻骨,好似風(fēng)流墨客一般。
“當(dāng)菩提跌入紅塵,在某一個光明的拐角會驀然遇見愛情……”
《納蘭詞》讀后感2
“春風(fēng)鬢,少年心……夢百轉(zhuǎn),離別輕,驀然回首,才被思念驚醒”。一曲《山水又一程》,毫無預(yù)兆地將我的思緒,帶回到三百多年前,想起了那個連名字都極美的納蘭容若。他短暫而又燦爛的一生,美到極致。我猜想該是一個怎樣的男子?顯赫高貴的身世,他有;懷抱珠玉的才氣,他也有。乃至于說五百年來,如果非要評選出一位完美的貴公子形象,我覺得他都可以當(dāng)仁不讓了。
詩經(jīng)中曾寫道:“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赢(dāng)是來于世,卻不被世俗所侵,但千年之前的人們怎么會預(yù)料到,千年后,有一位出生在冬季大雪紛飛之時的少年,仿佛自那傳世的詩篇中走出來的一般。
順治十二年甲午,農(nóng)歷臘月十二日,納蘭容若,自此,風(fēng)容盡現(xiàn),帶著他與生俱來的絕世才華,仿佛天際翩然而落的一片新雪,帶著清新的氣息,緩緩地、緩緩地墜入塵世間?绰浠M階,看煙雨江南,看塞外荒煙,夜深千帳燈,看盡天下風(fēng)塵。
但納蘭的一生僅有31年,在這短短的31年之中,他家世顯赫,他仕途亨通,他名滿天下,他有愛慕他的妻妾,心意相通的朋友,對歷朝歷代懷才不遇最終郁郁而逝的無數(shù)人來說,他已是萬分的幸運,他如上蒼的`寵兒,來到這人間,體驗一番人世滄桑。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吧,上蒼終究不舍得讓他離開太久,只不過匆匆三十年,就將他召回,留下一些隱隱約約的傳說,在風(fēng)中耳說者,述說他纏綿悱惻的愛情與相濡以沫的友情,還有他內(nèi)心不為人知的痛苦——不是人間富貴花,卻奈何生在富貴家!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jié)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jīng)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納蘭詞以小令見長,在古代,“詩”與“詞”的待遇,是大不相同的。
詩,向來被看成是文人立言的正途,而詞則被看作小道,向來被正統(tǒng)人士看不起,但好的詞卻不約而同地透著股清峻,更不乏雄渾之作,納蘭容若正是在這“被正統(tǒng)文人看不起”的詞上,大放光華。
納蘭是以“清朝第一詞人”的稱號揚名的。后人對他頗多推崇,有贊其為“國初第一詞手”的,也有贊他“納蘭小令,豐神炯絕”的,而最多的,還是說其“《飲水詞》哀感清艷,得南唐二主之遺”。
這本《納蘭容若詞傳》收錄的納蘭詞,是對他一生情感的真實寫照,書中所附原文、箋注、典評,從多個角度將詞作的主題思想、創(chuàng)作背景,詞人境況以及詞作的意境、感情全面地展示出來。同時,與詞情詞境相契合的人物畫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圖等,通過多種視覺要素的結(jié)合,達(dá)到“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藝術(shù)境界。
輕輕翻開這本書,透過婉麗俊秀、明凈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長調(diào),仿佛能看到那個擁有著絕世才華、出眾容貌、高潔品行的人立在那里,散發(fā)著一股遺世獨立、浪漫凄苦的氣息,華美至極,多情至極,深沉至極,孤獨至極。一個才華橫溢、欲報效國家而早早離世的翩翩公子,都塵封在這本《納蘭容若詞傳》里。
容若流傳至今的349首詞,在咪咕閱讀里能讀出他的清麗哀婉,仿佛能挑動人心最深處的那根弦,顫動不已。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王國維有評——
“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詞》讀后感3
拿起《一生最愛納蘭詞》,雖已買了許久但未曾翻過幾頁。今日擦去灰塵,細(xì)細(xì)讀來又是一番惆悵,那一字一句,無不祭奠著那百年前的綿綿思念與濃濃的落寞......
百年前清初詞壇,一個人的出現(xiàn)注定是它的幸事。納蘭容若——這個名字里有著些許韻味的男子似乎從出生就注定和詞的淵源,也預(yù)示著一身躲不開的羈絆,只因那名字前的姓氏是滿族貴族大姓——納蘭。十七歲的他鋒芒初露,又得名師贊賞,在漢詞的造詣更是突飛猛進(jìn)。二十二歲受康熙青睞,受封御前三等侍衛(wèi),更因才華橫溢隨侍帝王身側(cè)?此剖送竟饷鞯乃欠裰肋@一入仕途便是一生痛苦的開始呢?
他不愿入朝為官,不愿過侍從生活,不愿面對宮廷爭斗和那無盡的官場黑暗,每每想要抽身離去,卻總是那時不時地皇恩浩蕩攔住了他。也許他明白,就算沒有那皇恩又如何,自己這背后的家族也斷不會放任自己離去,哼,自己真是可笑呢!罷了,暫且如此吧,還有顧貞觀那樣的朋友在身邊,也不是很慘呢......
老天似乎是看容若太可憐了,便稍稍慰藉了他一下。二十歲時娶兩江總督之女盧氏為妻,盧氏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令容若在那無望的生活中又重新點燃了生活的希望之火。婚后夫妻二人感情日深,舉案齊眉,盧氏的體貼、溫婉、善解人意和那時不時的女兒情態(tài)讓容若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商觳凰烊嗽,婚后第三年,盧氏難產(chǎn)而死,這于容若而言無異于胸口插了一刀,看不見血,也沒有傷,只是疼,愛妻離去的疼,也是知心人離去的疼,更有不被人理解的'疼。是呵,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更何況是手握重權(quán)的滿清貴族,死個妻子再娶就是,哪有容若這般一直悼念亡妻,寄情詩詞不肯出來的?容若只得無奈的繼續(xù)睜著雙眼看著周圍那些異樣的眼光,在心里苦笑。
閉上雙眼,全是她的影子。她手執(zhí)筆桿在窗前沉思,他手握書卷在屏風(fēng)后慵懶淡笑。悄然近身時她的驚慌,她忙不迭的掩藏衣袖下的紅箋......
“是什么?我看看!焙眯Φ目粗
“不要!沒什么......”她臉紅道。
微一挑眉搶過展開,他愣了。那鴛鴦小字滿滿的都是對他的傾訴與思念,還有對他內(nèi)心那份無奈的理解與心疼。伸手?jǐn)堖^佳人,如誓言般在心中呢喃:得妻如此,此生無憾。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回憶總是讓容若不想睜眼,他怕了?擅魅找辉邕要回到那宮墻之中?v使宮中的陽光明媚如常,他也覺得是暗無天日,風(fēng)起,吹落一地紅箋,墨跡未干:
臨江仙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dāng)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yīng)情盡,還道有情無?
容若口中囈語:“你看到了么,我和了你的詩,是不是遲了......”
《納蘭詞》讀后感4
世人都知納蘭容若生于溫柔富貴,卻滿篇哀感頑艷;身處花柳繁華,心卻游離于喧鬧以外;行走于仕途,一生卻為情所累;風(fēng)華正茂之時,卻匆匆離世……他是一位和唐朝李煜詞相似的惆悵男子,擁有一段三百年來引無數(shù)后人折腰的傳奇故事。
對納蘭容若的好奇,讓我下定決心從咪咕中信書店買下納蘭容若詞傳。打開書的那一刻,我竟然有些遲疑,慢慢的跟隨筆者的腳步,我進(jìn)入了一個新的時空。想到被世人廣為流傳的《木蘭花令》,沒想到竟是出自納蘭容若的手筆。人生若只初相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dāng)日愿。而人生若只初相見道盡前人所未到,傾倒眾生,F(xiàn)在被無數(shù)少男少女引用的愛情詩,被無數(shù)言情小說擬定為標(biāo)題。愛情是美好的,但也是苦澀的。
而《長相思》這首詞,與以往納蘭容若溫婉凄迷的詞風(fēng)大不相同,他將關(guān)外風(fēng)光描寫的如此曠達(dá)。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fēng)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吧揭怀蹋怀獭闭媲凶匀坏拿枋銎丛谕、身處異鄉(xiāng)的騷客,夢回家園的'意境。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溫婉心地,均彰顯了納蘭容若對生活細(xì)致觀察,以景色傳遞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懷。
試想這樣一位才情萬種的少年郎,是如培養(yǎng)成長成才?眾人皆知納蘭容若的父親是明珠,而明珠并不經(jīng)常讀書,但對藏書卻有一種近乎偏執(zhí)的興趣。他并不沒有給兒子太多時間讀書,而是每日督促兒子學(xué)習(xí)武道,但在容若的心里父親的書房像是五彩繽紛的糖果樂園。那些漢人的史書深深的吸引著他,歷史總會帶給人們太多的思考,而納蘭容若將自己的疑惑與見解書寫成一首又一首的詠史詩,F(xiàn)實中的父母為了不讓子女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的讓自己孩子讀書,而忘記孩子學(xué)習(xí)最大的動力就是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一本好書,勝似交一位摯友;讀一本好書,勝似領(lǐng)略大好河山;讀一本好書,勝似穿越時空;讀一本好書,勝似找到一位良師益友。
《納蘭詞》讀后感5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記
王國維曾評價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庇幸恍┤苏f:納蘭性德的詞句不太有深意,且多困于兒女私情。
我卻不以為然。納蘭性德活得真切,待人更是情深義重。我愛他的詞,更愛他字里行間的情。這情伴著我時,仿若手執(zhí)玉蘭,一路走,一路開。
“屧痕蒼蘚徑空留,兩眉何處月如鉤!痹缙诘募{蘭,仕途坦蕩,生活美滿,與其妻盧氏琴瑟和鳴。此時的“納蘭詞”,輕松愉快。寫的竟是攀條折榮,遺以相思的思戀。我讀著他與他的“蟬鬢”;他與他的“蛾眉”,只覺得心中最為柔軟的弦被一陣陣相思奏出和諧的曲調(diào)。我起初就是被這溫柔與婉約所吸引,只看見淺層的歡喜。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逼拮硬∈牛{蘭可謂心灰意冷。人雖未老,卻已經(jīng)開始傷心了。此時的“納蘭詞”已初顯悲傷。我讀著他與他的“斷腸”;他與他的“淚縱橫”,也發(fā)覺,心緒被牽引至賭書潑茶香,歸期信如潮后,又被帶向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我又怎么可能感受不到他的無奈。時時困擾著我的“何處覓知音”,也在納蘭這里,找到了容身之所。
“莫對明月思往事,也知消減年年!辈恢挥X間,納蘭已如離群失伴的孤鴻。只能以擬寫書來排遣自己的寂寞。此時的納蘭,已深感“月似當(dāng)時,人似當(dāng)時否!彼钪,再也找不回過去的杏花微雨,只能潑盡筆墨偷拭青衫淚。我讀著他與他的“長嘆”;他與他的“飄零”,總覺得,沒有了之前的激烈,那也許是多次寬慰自己無果的平靜。我那不值一提的同情,又怎能施予這樣的納蘭。我開始觸碰到更深的,關(guān)于納蘭性德的心事。他是人間惆悵客,以筆墨為藥,用文人的方式自醫(yī)。我掀開他明媚的過去,看到了他清冷孤寂的現(xiàn)在。那種瑩瑩子立,才更讓人著迷。
立身于如今的繁華都難免生出幾許孤獨。更不用說與我們相隔遙遠(yuǎn)時光的'納蘭。人們只爭相吟誦他的飲水詞,卻少有人探尋他的心事。他沒有蘇軾的豪邁,沒有李白的灑脫。但他的這番恰似亭亭玉蘭清清冷冷的溫柔,散發(fā)的幽香,卻足以慰這風(fēng)塵。
我被納蘭的婉約溫暖所吸引,最后卻著迷于他的清冷孤寂。我解不完他的心事,但我可以沉浸其中,盡情感受其中的真摯。
納香吐蘭,性孤德芳。
我希望這玉蘭可永執(zhí)我手,常開不敗,花香滿徑。
《納蘭詞》讀后感6
《納蘭詞》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東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艷璀璨的奇葩,散發(fā)著迷人的幽香,無數(shù)文人騷客都情不自禁地為它駐足,流連忘返。
或許是緣分,在一個偶然的季節(jié)里,我與那為無數(shù)才子所傾倒的《納蘭詞》邂逅了,激動的火花在一剎那間迸發(fā)了……
激動、興奮、緊張……各種各樣的情緒穿插在腦海里,帶著這種難以名狀的心情,我翻開了那本讓我激動萬分的精神糧食——《納蘭詞》。翻開蘊含著古典氣息的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風(fēng)光旖旎的圖畫,畫中有一個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個人對著窗子獨自冷落,窗外落葉繽紛。圖畫的旁邊有一首詞,是納蘭性德寫的:
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
剛讀該詞的第一句時,便有一種凄清的感覺,納蘭性德對亡妻濃濃的愛意及思念,緊緊地吸引著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讀畢,久久不能從中回過神來,仿佛我變成了詞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滿著惆悵與無奈。整首詞中,讓我感觸最深刻的一句是“當(dāng)時只道是尋!薄
“當(dāng)時只道是尋!闭f出了多少人的心聲,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頓悟。是啊!美好的時光在當(dāng)時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記憶卻再不能重溫!這一刻,腦海里響起了渾厚的男低音,那聲音深深地嘆了一句“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有說不出的滄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決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僅如此,我還要盡可能做到,年過古稀時,驀然回首,眼里沒有過多的滄桑,只有微笑。在這漫長的路程中,我會走好每一步,不輕言放棄,越活越精彩。這樣,才不會羨慕過去遺失的美好,也不會哀嘆“當(dāng)時只道是尋!薄
在納蘭的詩詞里,我不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納蘭透過文字給我們的思考。納蘭的好詞斑斕若星河,在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還是有一首詞,卻是不得不提一下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dāng)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世間多薄情男子,辜負(fù)女子的一片深情。納蘭作此決絕詞,借用癡情女的怨訴,向友人割袍斷交。用男女間愛情為喻,說明交友之道也應(yīng)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詞讀下來,心中感慨萬千,有些許擔(dān)心,有些許欣慰。擔(dān)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難預(yù)料將來自己的境遇會怎樣,是否能夠遇上一個能彼此真誠相對一輩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現(xiàn)在身邊有一群“瘋瘋癲癲”但對人對物都真誠的朋友,和他們在一起時,是打心底里高興的。
誰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對的朋友,能做到“初見驚艷,再見依然”;蛟S,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納蘭寫的詞,僅淺讀,便讓我思緒萬千了,久久不能釋懷。怪不得王國維評價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笨梢娂{蘭一生始終以真性情獨步濁世,情緒被納蘭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葉子的離去是風(fēng)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納蘭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誠的心,但我知道,納蘭,你永遠(yuǎn)是天空中閃亮的星,即使回憶變得暗淡,但經(jīng)典卻將永恒,這便是納蘭性德,永遠(yuǎn)的納蘭詞!
《納蘭詞》讀后感7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初讀《納蘭詞》,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吸引了我,時光易逝,初見,亦是美好。人生的“初見”真的那般美好嗎?為何他愿這一生都只如初見?能吟出此詩的人,是否也有說不盡的悲傷?一個從大清王朝走出來的貴公子,為何感嘆人生凄涼?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納蘭容若,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皇家公子,本應(yīng)該過著無憂無慮、順風(fēng)順?biāo)纳,在仕途中也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但現(xiàn)實卻那么不盡如人意,他不慕名利,只沉醉于古詩詞,對政治毫不感興趣,所以公子便隱在了他的世外桃源里,閑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容若自己成不了一朵長于花盆中的富貴花,那便做一朵可以漂游世界的蒲公英,去更遠(yuǎn)的地方。
“一生一世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納蘭詞》是絢爛的,那是詞人的千千心結(jié)情郁于衷而終于噴薄脫口的.綻放。
“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無別恨橫胸臆!
那年,容若三十一歲,仕途,情感早已糾纏得他疲憊不堪,一病不起,夜合花謝,如此年輕,納蘭容若帶著他的才華告別了人世。
納蘭的人生本應(yīng)是繁花似錦,絢麗多彩,可《納蘭詞》留給世界的卻只;野,有些東西在擁有時并不曾太在意,就好比“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在芝蘭之室呆久了,自然就淡漠了這縷花香!罢l念西風(fēng)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當(dāng)時并不珍惜它帶給你的溫暖,只有失去的時候才深深體會到它的美好,感嘆曾經(jīng)擁有的美好和遺憾,這也是他失去妻子盧氏后的長嘆了。
當(dāng)納蘭其哀婉的性情和著他詩意的歲月,在遭遇了潮水般涌來的挫折時,他自然就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千古愁怨!
因為,初見,美好永恒不變。
《納蘭詞》讀后感8
《納蘭詞箋注》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籍,它不僅收錄了納蘭性德的經(jīng)典詞作,還對其生平進(jìn)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注釋。
整體上,我認(rèn)為這本書的詞作非常精彩,每一首詞都充滿了思想和情感,讓人深深地被吸引。在詞中,納蘭性德表達(dá)了對人生、愛情、友情等眾多主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其文字優(yōu)美、細(xì)膩,富有詩意。
《納蘭詞箋注》是一本極具價值的書籍,它不僅收錄了納蘭性德的經(jīng)典詞作,還對其生平進(jìn)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注釋。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納蘭性德的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這本書的詞作非常精彩,每一首詞都充滿了思想和情感,讓人深深地被吸引。在詞中,納蘭性德用細(xì)膩的筆觸、深情的語調(diào),表達(dá)了對人生、愛情、友情等眾多主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詞作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價值,更是一部生動的人生教科書,引導(dǎo)讀者思考生命的真諦和人生的意義。
其次,這本書的注釋非常詳細(xì),對于每首詞作了深入的解析和注釋,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納蘭性德的詞作。作者不僅注明了每首詞的出處和背景,還對詞中的典故、用詞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解釋和分析,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詞意,感受到詞作所表達(dá)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書中還對其生平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介紹,讓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納蘭性德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通過了解納蘭性德的生平,我深刻理解了他的詞作中所表達(dá)的情感和思想,也更加珍惜和欣賞他的`經(jīng)典詞作。
與其他類似的書籍相比,這本書更注重文字的解析和注釋,而不是簡單的作品選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能夠欣賞到納蘭性德的經(jīng)典詞作,還能夠深入了解其生平和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以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還具有較強(qiáng)的人文價值和歷史價值。
總之,《納蘭詞箋注》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籍,它不僅收錄了納蘭性德的經(jīng)典詞作,還對其生平進(jìn)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注釋。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納蘭性德的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也更加珍惜和欣賞他的經(jīng)典詞作。同時,這本書還引導(dǎo)我思考生命的真諦和人生的意義,使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在內(nèi)容方面,這本書的注釋非常詳細(xì),對于每首詞作了深入的解析和注釋,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納蘭性德的詞作。同時,書中還對其生平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介紹,讓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納蘭性德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
與其他類似的書籍相比,這本書更注重文字的解析和注釋,而不是簡單的作品選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能夠欣賞到納蘭性德的經(jīng)典詞作,還能夠深入了解其生平和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以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
總之,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籍,它不僅收錄了納蘭性德的經(jīng)典詞作,還對其生平進(jìn)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注釋。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納蘭性德的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也更加珍惜和欣賞他的經(jīng)典詞作。
《納蘭詞》讀后感9
最初接觸納蘭,是在小學(xué)的語文課上,“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碑(dāng)時對這個人物并沒有什么概念,只是覺得他的名字好怪,而且對于在詩句中描寫的“夜深千帳燈”是為了反映將士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深切,夜深了將士們由于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無法入眠并不十分明白,只是一個單純的場景描寫,為什么要過多的去剖析甚至曲解它的意思呢?
后來,隨著年紀(jì)慢慢增大,我漸漸了解了納蘭的生平和故事,也逐漸明白了也許哀傷凄切、痛徹肺腑正是納蘭詩詞的風(fēng)格,也是由于他多愁善感的性情,才讓一些無情的事物擁有真摯自然的情感表露。
納蘭的父親是康熙朝一代權(quán)臣納蘭明珠,母親是英親王阿濟(jì)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納蘭看似出身高貴,可是也是由于這樣高貴的出身為納蘭的人生附上了無法擺脫的枷鎖。出于貴族的納蘭也許應(yīng)該立志于政治,可是他生性不在勾心斗角,如果納蘭是個性格豪放的武將,他也許也不會寡郁結(jié)病英年早逝,可惜他性情生來憂郁,翩翩公子腹有詩書氣自華,也不免多了一些常人難有的情結(jié)。
《納蘭詞》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詩莫屬“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了。在一次偶然我聽到有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最開始的開心是起于一個人,最后的苦惱也是來源于同一個人了,最初見面的驚艷早已不復(fù)存在。或許這句詩或多或少有一些這種意思,可是我總是感覺這樣解釋似乎并沒有將這句話的靈魂表達(dá)出來,或者說,這樣理解過于簡單粗暴了。這句詩的點睛之字在于“若”。若,假若、如果。這個字對于納蘭的意義非同小可,它是納蘭的亡妻盧婉君生前告訴納蘭的。盧婉君在當(dāng)時的封建社會是難得的才女,兩人在盧氏逝世前經(jīng)常共同寫詩吟詩,他們不僅是舉案齊眉的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知己。盧氏問納蘭世上最悲的字是什么,納蘭不知,盧氏隨即說道,是“若”這個字,因為一旦若這個字出現(xiàn),就代表了無盡的悔,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回到原來了,也不可能達(dá)到心中所期盼的假想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也許就是在表達(dá)從前的快樂不再,如果能夠像以前那該有多好。納蘭生性溫柔,他又怎么會和妻子或者愛人爭吵不止最終鬧得兩敗俱傷呢,他的苦惱大概也是由于外在原因無法和想見的人見面吧,或是妻子難產(chǎn)離世陰陽兩隔,或是迫于職位需要納蘭遠(yuǎn)赴他鄉(xiāng),才讓他寫下如此清冷悲傷的詩句。當(dāng)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片面之詞,還有許多理解是結(jié)合全詩納蘭在感嘆漢班婕妤被棄的典故?扇绻{蘭本身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傷心事又怎么會有如此深的感悟呢?也許這就是詩歌的美麗之處,一句簡單但又婉轉(zhuǎn)的詩句就會有不同的解讀和寓意。
納蘭許多關(guān)于抒發(fā)客居他鄉(xiāng)孤苦伶仃的詞句,比如“月也異當(dāng)時,凄清照鬢絲”,又比如“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納蘭的詞中并沒有過多抒發(fā)對國家的情懷,他的敏感、細(xì)膩、多情并不允許他把視野放到如此宏觀的角度上。他也并不是能放下一切去闖蕩事業(yè)的存在,他更希望能夠在自己留戀的家鄉(xiāng)有熟悉的親人平平淡淡度過一生。有人浪跡江湖,有人寒窗苦讀;有人阿諛奉承,有人早已麻木;有人家財萬貫卻還失聲痛哭,有人半杯酒便再無貪圖。這幾句話里似乎有著納蘭的影子,從小安于本分,文武雙全,麻木于官場的勾心斗角,出身高貴卻并不想在朝廷中爭搶什么,只是希望能有和自己搭調(diào)的賞花吟詩的日子。
有人說人們對納蘭過譽了,也有人說納蘭太多愁善感了。多愁善感的人物最屬林黛玉了,其次就是納蘭,一個出現(xiàn)在小說中,一個卻是真實的存在?烧羌{蘭的多愁善感,才讓他留下這些感動了時空的詩詞,他和他的作品也確實值得人們反復(fù)琢磨品味。
《納蘭詞》讀后感10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dāng)日愿。
人到情多情轉(zhuǎn)薄,而今真?zhèn)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零落。
一種曉寒殘夢,凄涼畢竟因誰。
一句很愛的,但是是秦觀《八六子》里的一句:夜月一簾幽夢,春風(fēng)十里柔情。
《納蘭詞》讀后感11
也許是最近天天讀納蘭詞的緣故,我夢到了納蘭。
于是這個夢變得異常的漫長,從他少年起,到31歲逝世,我跟在他身邊足足十幾年。生于鐘鳴鼎食之家,卻自嘆“別有根牙,不是人間富貴花”。陽羨賭茶,西泠醉酒,秦淮聽櫓,梁溪賞畫,這才是納蘭該有的生活,卻又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就這樣看著這個把一生都獻(xiàn)給友情與愛情的人,一生都在寂寞與悲傷中不能自拔,卻不知道該做些什么。
他離去的.那天,我哭得撕心裂肺,聲斷整個納蘭府。第二天早上醒過來,發(fā)現(xiàn)枕頭全都濕了,淚還未干,夢就這么結(jié)束了。
莊生曉夢迷蝴蝶,到底是莊生夢碟,抑或是碟夢莊生?夢過于真實,卻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一轉(zhuǎn)眼便是幾百年。
我記得他一身白衣,隱隱中有花香撲鼻,雪落無聲,臘雪冬梅美,不及眼前人。
我記得他撫上枝頭,眉輕蹙,似有萬千愁緒不得語,只得垂目輕嘆一聲,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我記得他潛入皇宮內(nèi)院,窺到朝思暮想的表妹,卻只能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
我記得他對夫人盧溫百般愛護(hù),卻終究天人兩隔,澗裙夢斷續(xù)應(yīng)難,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我記得他淚送沈宛回江南,情知此后來無計,卻強(qiáng)說歡期,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fēng)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我記得他從不看重名利,卻被困在康熙給他造的籠子里,擺脫不了,恨不了,也愛不了。誰翻樂府凄涼曲,風(fēng)也蕭蕭,雨也蕭蕭,他聽了一夜玉笛音,幽嘆只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里憶平生。
……
記得太清楚,有時反而是件壞事,會不自主地去回想,去感受,然后,繼續(xù)任淚流淌。
公子,你這輩子愛過這么多,最后悲傷的卻是你自己,何苦,何苦啊……
上天為什么這么不公,竟要生生奪去你僅有的一點幸!
從前那個有著明亮笑顏,仿佛陽光般快樂的公子哪去了?……我不要你這么痛苦,我寧愿代你去受這等罪過,上天還我的公子啊…………
我想我該是動真情了,從來沒有如此撕心的痛楚,卻僅僅是為了一個隔我?guī)装倌甑奈娜恕?/p>
夢醒人未醒,斷腸聲里,凄凄慘慘凄凄。
歷史的洪流摧毀了一個時代,卻留下這樣一位濁世白衣佳公子,憂傷的笑容,一如其名,憂如蘭,形容若。
《納蘭詞》讀后感12
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因避太子名諱改名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著名詞人,其父系康熙時期禮部尚書納蘭明珠,少年得志,十八歲中舉,二十二歲得中進(jìn)士,備受康熙賞識,并授一等御前侍衛(wèi),多次隨駕出巡。
納蘭出身顯赫,衣食無憂,卻情路坎坷。據(jù)說初戀情人被選入宮中給康熙做了妃子,后來結(jié)發(fā)妻子盧氏死于難產(chǎn),而后又討取兩房,不甚遂意。也許是慧極必傷,納蘭三十歲就早逝了。后人評價他的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yuǎn),獨具特色!保氡嘏c他的情路辛酸有關(guān)。比如這闕著名的《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fēng)一更,雪一更。恬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思鄉(xiāng)念美之情,綿綿不息。
讀納蘭,不由想到晏幾道,兩個人的家庭出身和詞風(fēng),頗有相通之處: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平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這闕《臨江仙》中名叫“小平”的姑涼,顏值再高,才氣再盛,也只能想一想了。詩人惆悵的情懷,只怕多愁善感之人,能夠品味一整個長夜。但需要區(qū)分的是,宋朝和清朝的歷史背景和人文有太多的不一樣,宋詞的高度,竊以為是后世不可企及的。納蘭的詞,更多有“仿”“學(xué)”的痕跡。又想,如清朝文字獄之盛行,也就是納蘭這樣的根正苗紅,能夠肆無忌憚的寫點風(fēng)花雪月。
詞人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詞作。李清照青年時期做“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闕《如夢令》早已傳唱大街小巷,這與她青年時期生活優(yōu)渥,婚姻美滿有關(guān)。靖康之變,故國不再,李清照顛沛流離。國破家亡,丈夫離世,詞人對生活、感情、國家的情感體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皩ひ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薄吧(dāng)為人杰,死亦為鬼雄!...
所以說時代和歷史背景,決定了詞人的風(fēng)格。那么,我想納蘭是幸福的,雖然早逝,但逃卻了家破的噩夢。納蘭明珠官至吏部尚書,權(quán)傾朝野,最后卻被康熙一擼到底,永不錄用。作為官二代,納蘭性德會有怎么樣的變化,又會有什么樣的詞作,這些都只能是“如果”了。
納蘭的`詞,好則好矣,但不是我所喜的。我更喜歡“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三千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薄傲H老矣,尚能飯否?”,得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有龐大的胸襟和情懷。如此,讀則讀矣,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耳!
詩詞之道,是對美好生活的更深層次的體會和向往,是尋求美的途徑。詩詞之道,可歌之,輔以茶、酒,可與三五好友擊節(jié)而舞!八诵ξ姨偘d,我笑他人看不穿。”
偶作癡狂人,不理塵俗事。酒醒黃公壚,翩然一俗仕。
附庸風(fēng)雅填一闕《如夢令》,純屬依葫蘆畫瓢,平仄和韻腳都是強(qiáng)湊,貽笑大方了:
碧空薄云若洗,紅日欲吐還留。初秋獨晨練,汗水揮灑如故。愜意,愜意,且莫辜負(fù)佳期。
《納蘭詞》讀后感13
初識納蘭的詞應(yīng)該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碑(dāng)時就覺得詩句好美。但,那時并不知詩句是納蘭先生所寫。今天有幸讀到納蘭先生的《納蘭詞》,才發(fā)現(xiàn)透過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時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圓缺與他生活的喜憂。
納蘭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當(dāng)中,嘗盡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不論是喪妻之痛還是追愛之苦,相守之難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體現(xiàn)在他的詩詞里,也就是所謂的“納蘭詞”。他的詞以“真”來感動世人,在清朝以至整個中國詞壇都享有很高的榮譽。他出身于貴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墒牵蛲膮s是平淡的生活,與自己所愛的女子一起終老。但,他的“早戀”終止于他的表妹入宮;他的愛戀結(jié)束于妻子盧氏難產(chǎn)而亡;他的“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斷送在父親阻撓、互相追尋的途中,讓他遺憾辭世,他的一生注定是榮華富貴,繁華著錦,但納蘭性德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泵棵孔x到這首詞我都會有些心酸,納蘭雖然有著令人羨慕的身份、地位、才華,但他卻有很多別人不了解的哀傷。納蘭是一個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無法從過往的美好畫面中走出來,因此郁郁寡歡,最后英年早逝?墒撬艚o我們的卻是最美的詩篇!雖然有時我也會感慨為何納蘭他要活在從前的記憶里而無法自拔。但當(dāng)我看到這首詞“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睍r,我深深感慨,“十年蹤跡十年心!碑(dāng)我們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愛情時,已是物是人非,總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卻只能暗自輕嘆。
看了這部詩集,納蘭的形象總是縈繞在我心中無法散去。世事,有時看起來殘酷,翻轉(zhuǎn)過來想,也是一種慈悲。在愛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樣的耐心和默契,這堅定畢竟太難得,有誰會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個人,有誰在十年之后回頭,還能看見等在身后的那個人?
我們最?匆姷慕Y(jié)果是:終于——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jīng)空無一人。很多時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讓人傷悲,就像陸游與唐婉,他們再次在沈園相會時。那是何等的苦澀,納蘭也是如此。當(dāng)他深愛的人離他而去時,當(dāng)他再次站在那時他們曾有過很多回憶的地方時,他的心比誰都痛。但沒有誰可以去解讀他,納蘭變做了惆悵客。
那些賴以生存的溫暖存在,曾經(jīng)覺得是那么的無足輕重。可是當(dāng)它改變了軌跡之后,就只能是一句“當(dāng)時知道是尋常”,那是一句絕響的嘆息。
從沒有像現(xiàn)在一樣,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向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許作為凡人,我們總有太多的感傷,總是喜歡凡事都去探個究竟。
為什么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jīng)歷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說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當(dāng)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兒,我們無人可問,也無人可答。每個答案都不會完全一樣。類似愛情這種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有人說,納蘭之所以無法走出哀傷,是因為他不懂得傾訴,可是納蘭的傾訴又有誰能懂?或許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納蘭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給納蘭一種心靈上的慰藉。縱使時光荏苒,但納蘭的詞卻依然在亙古的時空閃耀著光環(huán)。那種境界我們無法超越,也就只能望著星空長嘆!
納蘭的詞是唯美的,縱使他的筆下總是夾雜幾許傷感,但無可否認(rèn)納蘭的才能。從納蘭的詩詞里,我不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納蘭透過文字帶給我們的思考,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zhì)理性的認(rèn)識,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xué)概念聯(lián)系起來,指導(dǎo)生活、事業(yè)、并把它藝術(shù)化。在哲學(xué)的理性與藝術(shù)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升華。納蘭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杰出的藝術(shù)互為觀照著他的哲學(xué)理念。
納蘭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盡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以致顧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yè),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個“百不一”寫盡了納蘭一生的可悲可嘆。然而納蘭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偽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脫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著他的肉體卻永遠(yuǎn)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fā),化作納蘭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于紙箋上一觸傾瀉。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衛(wèi);他出身貴族,父親權(quán)傾朝野,家中賓客如云;他氣質(zhì)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歲而終。試問,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這樣呢?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是由最開始的誠實、正直、清廉變成了后來的虛偽、墮落、貪婪、沒有原則性了。很多時候我在想,我們真應(yīng)該像這些古人們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了,學(xué)習(xí)他們的精神、學(xué)習(xí)他們身上的正能量。
納蘭還有很多很美的詩篇,只是這幾首最讓我難忘。有的人把心情掛在嘴上,納蘭的心情在筆下。我始終相信,文字有著無窮的魅力。納蘭,你將永遠(yuǎn)閃耀在空中,雖然回憶會變得暗淡,但經(jīng)典卻將永恒。這便是納蘭容若,永遠(yuǎn)經(jīng)典的納蘭詞!
《納蘭詞》讀后感14
往事,已隨風(fēng)而逝,不知所蹤,只留一些殘留的碎片。有些人,也早已遠(yuǎn)去,其實,每個人都只是滄海一粟,但那人,卻從未被淡忘。納蘭容若,生于梅花開放的時節(jié),他風(fēng)流倜儻,卻無奈人生太過匆匆,就如曇花一現(xiàn)。
他的一生,出現(xiàn)了三名女子,一個是青梅竹馬的表妹,一個是指腹為婚的`妻子,而另一個是伴他走到結(jié)局的江南才女沈宛。他和表妹,就像林黛玉和賈寶玉,無論怎樣深愛彼此,最終也只能是形同陌路,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而與她的妻子,原以為可以廝守終生,卻無奈,相愛之人,陰陽相隔。他與沈宛,從一開始,便注定不能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寒疾,還是讓納蘭與世長辭。
他是滿族人,卻有著江南人的細(xì)膩。他的人生本可以無憂無慮,然而,命運總是讓人捉摸不透。他沒有豐功偉績,但若沒有那一段段生離死別,也許,他的詩詞就不會為人所傳,而他也早已被漸漸淡忘。
《納蘭詞》讀后感15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寂夜不睡,讀納蘭的《木蘭花·擬古絕決詞》。通篇下來,卻只是反復(fù)念叨著這一句。在想,這該是怎樣一個歷盡時間洗禮的人,看遍繁花錯落,于驀然回首間,所發(fā)出的一聲飽含無奈的感嘆。這又不禁讓人想起元好問的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來,同樣是參透了年華與世情,只一句,便問懵了蒼生。
人生若只如初見。萬般無奈,只在一個“若”字。
初見,在時光靜好的書院。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坐于祝英臺的身旁,一聲“梁兄”,“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并肩兩無猜”,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是情愫暗生的初戀,是此生唯你的另一個我。然而,一朝樓臺訣別,她為馬家婦,他亦嘔血而亡。當(dāng)初的相知相守,抵不過命運那雙翻云覆雨的手。最后的最后,只落得化身彩蝶,另世成雙。
初見,在歲月無塵的沈園。春風(fēng)揉碎一池碧波,分花拂柳而來,是他的婉妹,十指交扣,不勝嬌羞,他亦不勝歡喜。在那個獨處一隅的秘密花園里,共一方天地,執(zhí)手相對,寂靜不語;尋花問柳,累臥花叢。所謂的“一生一世一雙人”說的大抵也是如此吧。然而,“一杯愁緒,幾年離索!笨v然是舉案齊眉,也敵不過一朝父母之命,于是,錯,錯,錯!陸游另娶王氏淑媛,唐婉另嫁趙家好男。只是,十年后,他再去沈園,睹物思人,卻物是人非。再也忍不住內(nèi)心凄苦,闊別十年,沈園里的青蔥歲月,都化為“紅酥手”里的一杯“黃藤酒”,咽酒裝歡,戀人最后難免淪為路人。
初見,在驪山的行宮。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只一眼定情,李隆基便知自己已沉溺其中了,在蘭心慧質(zhì)的'玉環(huán)面前,他只是一個意綿綿,意切切的有情人!捌咴缕呷臻L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他體味到了尋常夫妻的恩愛,“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他享盡了別的君王所不能享的快樂。然而,韶華極盛,戛然而止。馬嵬坡前,伊人“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只為能平息將士之怒,護(hù)得三郎早日回長安!疤扉L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對比“若只如初見”直教人更多幾分凄苦。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樓臺相會,祝英臺仍是梁山伯的九妹,時光定格,那么就不會再有“淚染雙翅化彩蝶”的凄美了吧?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沈園重逢,沒有父母之命,他仍是輕喚“婉妹”,現(xiàn)世靜好,那么,就該不會有唐婉獨游沈園,見昔人題詞,猶如心血斑斑,而“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了吧?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他還是天下君王,她亦還是絕代佳人。沒有安史之亂,沒有馬嵬坡下“數(shù)丈白綾掩風(fēng)流”,他們?nèi)匀皇仟氁粺o二的尋常夫妻,只有開始,沒有結(jié)束。那么就該不會“此恨綿綿無絕期”了吧?
人生若只如初見,短短七字,埋葬了多少故事,又掩藏了多少無奈?驀然回首,惘然已非那年。感覺到的時候,已回不到最初。你共我,都逃不開背后命運那雙翻云覆雨的手。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
【《納蘭詞》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納蘭詞讀后感03-01
《納蘭詞》讀后感01-07
《納蘭詞》讀后感07-12
讀納蘭詞有感07-26
納蘭容若詞傳讀后感01-23
納蘭性德作文02-25
納蘭容若經(jīng)典詩詞06-07
納蘭性德經(jīng)典詩詞01-06
納蘭容若詩詞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