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種樹郭橐駝》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種樹郭橐駝傳》。
文中講到:郭橐駝的種樹秘訣在于他只把根基做好。在種樹之初,他對待樹木就像對待嬰兒一樣細心呵護,比如:把樹根舒展,把土培實、培勻等等。在栽好后,就像丟棄它一樣不管它,讓它的本性得以充分發(fā)揮。這不也正是育人的道理嗎?
就拿我們來說吧,小學階段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就像種樹之初一樣,正是要打好根基的重要階段。只要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長大就能有所作為,對社會有所貢獻。
比如,獨立性的培養(yǎng),F(xiàn)在,我們生活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家長精心呵護著我們,但是如果不及早放手,過度的`溺愛,寫作業(yè)陪著,上下學接送,課外班陪讀……以至于十幾歲了還未洗過一次衣服,做過一次飯,這樣等到長大了一定是一事無成。如果真是這樣,還能說父母是愛我們的嗎?
種樹如育人。家長們,請重點培養(yǎng)我們的好行為、好習慣吧,只要把根基做好,我們一定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2
古時候,有一個人姓郭,有些駝背,人稱“郭橐駝”。雖然其貌不揚,但種樹很有經(jīng)驗。凡是他種的樹,即便是移栽的,也無不枝繁葉茂。于是,賣果的人和當?shù)氐母蝗私ㄔ煊瓮娴膱鏊模颊埶シN樹。許多人很是羨慕,更有許多人偷偷地學他,但總是達不到他種樹的水平。
有一天,一個人問他:你有什么種樹的秘訣?郭橐駝說:我并沒有什么秘訣,只是順應樹木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讓它按照自己的習性成長罷了。(“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以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他人植樹多是愛護的過分:早上看看晚上摸摸;已經(jīng)離開了卻又要再回來看看;更嚴重的忍不住回去看看,用手掐掐。就像溺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其實沒有什么特殊的能耐?
這個人說:你說的這些道理,和做官的道理有些相似。郭橐駝說:我只知種樹,做官不是我的職業(yè)。但我居住鄉(xiāng)里,見到那些當官的總是不斷地發(fā)號施令:催促你耕做,勉勵種植,督促你收獲,老百姓招之即來,呼之既去,顧不得早晚吃飯去招待差役,尚且還忙不過來,又怎么能繁衍生息和安定生活?如果是這樣,當官治民就與我的職業(yè)也有類似之處吧?
如此為官與種樹,在今天似乎也沒有什么變化。
如果說當官和種樹有類似的道理,那么我們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是這個道理呢?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雖是一篇帶有寓言性的`傳記作品。但其中心議題是在揭露時政的弊端,論述為官治民的道理。由種樹的經(jīng)驗形象地引出當官治民的道理,從而呼吁當政者改變那些為創(chuàng)造所謂的政績而擾民的作風,規(guī)勸他們因勢利導地管理百姓。
對于我們來說,讀《種樹郭橐駝傳》,悟道的更應當是:對孩子不要“好煩其令”;對人對己對事不要揠苗助長勉為其難。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3
《種樹郭橐駝傳》中的養(yǎng)木之道其為:“順木之性,以致其性。”也就是說順應樹木的自然天性,使其自然生長。養(yǎng)木如此養(yǎng)人亦是如此,在我現(xiàn)在的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對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來說我們更多的是需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去教育,而不是一味的逼迫孩子去學一些自己不愿意學的東西。
近年來流行的網(wǎng)絡詞匯“虎媽”、“狼爸”,就是說這些家長用魔鬼似的教育培育出了一個頂尖大學的孩子,但我們若細細“品味”這種教育方式,便可發(fā)現(xiàn)這樣的成功的代價有多大。她對孩子不尊重,不信任,嚴定家規(guī),辱罵更是家常便飯,試想在這種缺乏信賴和起碼的人格尊重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么能夠變得自信、寬容、公正呢?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笨墒且赃@樣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好每件事,而失去了自己本來原有的天性,慢慢的變得性格孤僻、不自立,或者自卑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做好了別人給他們安排的事情才不會受到批評,從而導致他們的人格變得不健全。所以順應孩子的天性的教育才是適合孩子的。
有時候愛也是一種傷害,直到這幾年才被人們關注的一樣病癥——抑
郁癥,你聽說過嗎?有一種抑郁癥叫青少年抑郁癥,死亡率僅次于車禍。導致這個病癥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大多數(shù)患者表示是來自于學校和家庭的壓力,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學校和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去逼迫他們學習一些自己不愿意學的東西,導致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慢慢的轉化為暴躁最終演變?yōu)橐钟舭Y。
倘若家長和學校注重順應天性的教育,那么將會減少一些這樣死亡案例,不要將自己的意志過分的強加于還在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不要以愛之名來傷害孩子。
法國當代哲學家、教育家埃德加〃莫蘭在談到教育時也說:“教育的任務不是純粹的傳授知識,而是傳授使我們據(jù)以理解我們的地位和幫助我們進行生活的文化。同時,它也是一種促進開放的自由的.思維方式!边@也是為什么老師在教書的時候經(jīng)常提起的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一個釋放天性的過程,人在生下來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探索則是人們的天性,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得到的知識往往比老師傳授于我們的吸收的更加牢固這便是為什么老師要一遍一遍的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順應天性的教育比逼迫和強迫更適合孩子,在素質教育的環(huán)境下學校和家庭更應該重視的是孩子天性。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4
唐代柳宗元曾在寓言《種樹郭橐駝傳》中寫道,郭橐駝種樹,技藝精湛,凡他種的樹,沒有一株不成活,而且枝葉茂盛,果實連年豐收。有人向他請教,他說:“這不是我有什么妙術使樹木長得好,只不過是按照樹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去栽培罷了!蓖瑫r,他還針對一些人對樹木“愛之太切,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的做法,提出其后果,“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狈N樹之道實際上也是教育之道。
種樹如此,育人亦然。眼下社會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家長都對孩子寄予了厚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理異常迫切?墒,一個孩子如何成為有用之才,是值得大家思量的。
有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落伍,便不顧及孩子的自身實際,不遵循孩子的生理規(guī)律和心理需求,硬性給孩子規(guī)定一些條條框框,想使孩子按照既定條條框框去做。譬如在孩子的雙休日、節(jié)假日一廂情愿地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文化補習班、興趣特長班等,占用了孩子很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本身有興趣還好,沒有興趣的則怨聲載道,情緒低落,結果適得其反。除不知,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興趣尚無,結果又能如何?還有的家長經(jīng)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你看隔壁家誰,人家不僅各門功課成績優(yōu)秀,舞蹈還考了幾級,手風琴拉的水平也不低……”如此等等,總是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跟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較,試想,這樣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嗎?比來比去,還不是把孩子尚存的一點自信心、進取心消磨殆盡了嗎?還有的家長,心甘情愿做孩子的“保姆”,孩子被照顧地無微不至,除了學習,其他像整理床鋪、收拾書包等這些舉手之勞的小事情都由家長代理,這樣的“包辦”豈不是對孩子各方面能力極大的摧殘和扼殺?孩子整天讀書、做題目、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很少有機會了解外面的社會,很少有機會去實踐、去感悟、去思考,造成知識面窄,身心疲憊,頭腦呆板,這樣經(jīng)過“精雕細琢”、精心培養(yǎng)出的“人才“又怎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塑造人,社會需求的也是各種各樣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并非一定是“北大”“清華”出來的才是“人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對一個不愛學習、文化課不突出的孩子,不能一錘定音硬說成沒有出息?桌戏蜃釉缇驮趦汕Ф嗄曛熬透嬖V我們,教育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事實也證明,同樣的教育方法,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其效果也不一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也向我們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我們應深思,怎樣才能把學校的、家庭的、社區(qū)的、自然的、網(wǎng)絡的、現(xiàn)實的教育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將豐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呈現(xiàn)給孩子,使孩子的思維變得更開闊,頭腦變得更靈動,身心變得更健康?我們應該怎樣既要遵循孩子的一般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又要照顧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差異,立足于孩子這個教育的主體?怎樣既要因勢利導,又要順其自然?
少年兒童好比花草樹木,有著各自的生長需求,如果一味地要求他們生長在被強行設定的“花盆”里或者“溫室”里,那么他們就可能沒有了舒筋骨、展枝葉的空間,沒有了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能力,我們要力求建立一種順應孩子天性的開放型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給孩子一片自由自在翱翔的天空!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5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百感交集,不僅生出對郭橐駝的敬佩之情,又生出對當時腐敗現(xiàn)象的痛斥。
故事是這樣的:一天,柳宗元去拜訪種樹高手郭橐駝,向他討教如何把樹種得那么好,駝曰:凡植木本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己,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意思就是種樹的.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不可過多的去強求它的根本,既然已經(jīng)種植完了,就無需過多的去憂慮它的成長,一切順應自然!對!家長和小孩子之間就是這樣,不能太溺愛孩子,在溫室里長大的孩子是否能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這也是其他種樹者所做錯的:
1、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
2、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
3、抓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然看似很愛護他們的樹,實質上卻在殘害它的生存、阻礙它的生長。
我的堂弟就被溺愛了,現(xiàn)在只要一點受傷他就會哇哇大哭,他媽媽也會哭著跑過去抱著叫心肝!書包書桌媽媽整理,正像老人古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草莓族!何止這些,弟弟現(xiàn)在有許多補習課,望子成龍,希望長大了能成就什么…。不但沒效果,反而病倒了,學習一落千丈,只得再加補習班。
不要再溺愛孩子了!不要再拔苗助長了!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6
郭橐駝把種樹做行業(yè),凡是長安為了玩賞而種樹的富豪人家,和賣果營生的人,都爭先地請他來奉養(yǎng)?垂荫劮N的樹,時常有遷徙的,卻沒有不活的,并且碩大茂盛,早生果實,又是繁多。別的種樹人,雖是照樣的仿著他做,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的.。
有人去問他種樹的秘訣,他回答道:“我不是能夠使樹木不死,并且繁茂;不過能夠順從樹木的天性罷了。大凡種植樹木的方法:它的根本要舒暢,它的培養(yǎng)要平穩(wěn),它的泥土要舊;它的筑護要密;既然種好了,不要動它,不要慮它,離開了不要再時時的回顧;種的時候很謹慎,種好了就像拋棄一樣,那么它的天然性格可以保全,所以我不過不去妨害它的生長罷了,不是教它早生果實并且繁多的。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樹根拳曲,泥土不舊;這培植的時候不是太過,就是不及;即使不是這樣的人,便又因愛它太殷勤,憂它太過分,朝看夜摸;已經(jīng)離開了,還要回來再看;更厲害的人竟掐破它的樹皮,來驗它的死活,搖它的樹根,來看土的疏密,因此木的天性一天一天的遠離了。雖說愛它,其實害它;雖說憂它,其實與它為敵;所以不能及我。我又哪里有別的能力呢?”
我聽見種樹的方法,就知道養(yǎng)人的道理。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7
郭橐駝雖然是一個種樹之人,但是卻在勤耕細作之中發(fā)現(xiàn)了萬事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和他細致的觀察和良好的心態(tài)是分不開的。
郭橐駝這個人,他雖然患有駝背的毛病,脊背弓起,彎腰而行,就好像駱駝一樣,鄉(xiāng)人們都嘲笑他,但是他并沒有因為這個而放棄自己,看不起自己,反而愉快地接受了外號。盡管上天給了他那樣的外貌,他也沒有去埋怨,只是順從地接受了現(xiàn)狀,并且調整了心態(tài),也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他活的很好,至少他是快樂的;蛘哒f,因為他的心胸開闊,因為他的心態(tài),他比大多數(shù)人要活得快樂。
人們常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成功總是和付出努力分不開。然而,現(xiàn)實中汗水固然重要,可往往成敗的關鍵則是我們的心態(tài)。
成功的關鍵在于心態(tài),欲速則不達。急功近利的結果只是使自己與目標背道而馳。牛頓在劍橋大學期間,由于鼠疫爆發(fā),被迫返回家鄉(xiāng)。然而正是他在家鄉(xiāng)的`兩年中,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以及發(fā)明了微積分等重大成果。而之后牛頓卻走向了功名利祿,縱使長時間埋頭于書籍與實驗室之中,其后的研究也再沒有之前的輝煌可言。
目標固然重要,可是若以一顆浮躁的心去探索未來的希望,則無異于揠苗助長,正如同《種樹郭橐駝傳》中他人種樹的方法。目標猶如種樹,需要我們抱以平常之心,自然之心方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老子說“道法自然”講究“無為而治”才是治的最高境界。人生的目標需要我們以自然平和之心予以對待,既要避免急功近利也要懂得水到渠成的道理,我們的人生便可到達天性自然。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8
愛迪生說,良好的個性勝于卓越的才智。由此可見教育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韓嬰說,賢母使子賢也,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尤其是幼兒的影響最大。其次就是學校教育了,學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學會更好地融入群體與社會當中;要使青少年獲得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的動力、熱情是必備的基礎;要使青少年在紛雜的事物中學會選擇,具有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使他們具有獨立健全的人格和鮮明健康的個性;要使青少年擁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內心和優(yōu)雅的舉止;要使青少年學會清醒而客觀地認識自身的價值和在社會上恰當?shù)奈恢,并養(yǎng)成時時自我反省的習慣,學會自我調整,使自身不斷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漸懂得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包括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人類和對后代的責任。
但在有些時候,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因此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念是十分重要的。
學習了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后讓我印象最深的話就是,“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傳記里講了一個叫郭橐駝的人,種樹本領優(yōu)于常人。人們贊嘆他能把樹種得這樣高大茂盛,而他認為自己的種植方法很簡單,就是“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順應樹木的天性,使它得以實現(xiàn)自身的習性,就能茂盛發(fā)展。
讓每個人主動發(fā)揮出自身的潛力特質、自覺開發(fā)出自己的`興趣能力。“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如果再把這培植樹木的道理推衍到培育人才上面,那么,最好的育人,也是“順其自然”,就是能“因材施教”。
學習完這篇文章后我腦海里第一個浮現(xiàn)的人就是豐子愷。豐子愷愛子女眾所周知,他一生有三子四女,許多漫畫作品就是以他的子女作為描繪的對象,兒童們?yōu)樗穆嬜髌诽峁┝怂麄兝斫獾氖澜纾@些畫風幽默的作品,實則也探討了放在如今也仍然值得人們深思的教育問題。他的漫畫《某種教育》讓人看了覺得十分的諷刺,一個模子里做教育,制定一套優(yōu)秀的標準,老師們就像糕點師傅一樣,努力把每個孩子往“優(yōu)秀”的模版里套,這樣才是“完美的作品”。
但這真的是我們作為父母想要給到孩子的教育嗎?
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用50種方法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方法教育50個孩子。
有遠見的父母和教育者都應該明白,人生而不同,如同花草植物,只有清晰認識其不同特性,因性施肥澆水,因材施教,才能開出最嬌艷的花朵,結出最甜美的果實。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我們都是把自己最好的都給到孩子,但若是硬把一個孩子往不適合的模子套和培養(yǎng),對孩子到底是磨礪還是痛苦。
對于教育者也是一樣的,豐子愷的漫畫《某種教師》照本宣科,老師講課猶如錄制唱片,循環(huán)播放。不像講課,倒像背書,也不管學生聽不聽,老師完成教學任務,講完走人。
課本是死的,但講課的老師是活的。老師不是說書先生,而是孩子求學之路上的引路人。人們如今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多,老師也早已不只是單純給孩子輸入知識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浩瀚無垠的知識宇宙中為孩子指明方向,架起橋梁。
“我相信一個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必S子愷作為一位父親所發(fā)出的最深最真的呼吁,他反對家長和老師按照成人的觀念去干預孩子,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小大人”。
豐子愷先生用這種風趣幽默的漫畫形式生動刻畫了不合適的教育對孩子們的影響,揭露一直延續(xù)至今的教育痛點問題,發(fā)人深省。從古到今,哪朝哪代的君王,只要不是昏庸無能之輩,無論怎樣的制度為主,本意上都希望自己能夠仁政施民,有所建樹。但做來幾何,就不得而知了。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被屬下蒙蔽了眼睛,看不到事情的本相;一是所為與現(xiàn)實情況不符,與愛心初衷相違,即所謂的“好心辦壞事”。
一個精于種樹、深諳種樹之道的稍殘老人,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來實現(xiàn)其自身的習性,這一點當真難能可貴。樹的天性是舒展其根部,培土均勻,原土宜生,筑土緊密。這些做到后,不再去動它,也不必擔心它的生死,自然會有它自身的生長長勢。栽種時就像對子女一樣盡心,栽好后就不要再牽牽念念了,隨它生長去。只有如此它的天性得到保全繼而才會更好的成長?偟膩碚f,也就是橐駝不妨害樹的生長。其他種樹人呢?則不是粗心大意于樹就是過分溺愛于樹的成長其程。疏忽導致樹死亡,溺愛亦會有損于樹的正常生長。正所謂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
養(yǎng)樹與養(yǎng)人,種樹和治民,本無相關,但究其內里,又如此類似。從種樹中得治民法,亙古皆適,不妨將其視為顛撲不破之真理。此文涵煦之深,愿時下有心人思之,以為鑒戒。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9
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所著《種樹郭橐駝傳》,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章,對于古代關于治官吏民之道頗有意義,但是我卻不以為然。
郭橐駝,據(jù)說是長安西邊的人,住在豐樂鄉(xiāng),他最擅長種樹,別看他其貌不揚,卻有一手絕活,其一,種樹成活率高;二是長得碩茂,容易結果,所謂“壽且孽”。郭橐駝自我介紹種樹的經(jīng)驗,關鍵在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個“欲”字,既概括了樹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種樹的要領。郭橐駝正是順著樹木的自然性格栽種,從而保護了它的生機,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這正是郭橐駝種樹“無不活”的訣竅。
由此我想到的不是官與民的關系,而是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也要像種樹一樣,要有耐心耐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切不可拔苗助長。
我兒子自小是在我跟前長大的,從小學到初中,高中才開始離家住校,但有啥事我也是及時指導。
記得孩子念小學時,每天除了完成家庭作業(yè),也沒啥額外的學校任務,愛看電視動畫片,但是我對他有要求,定時定點,到了時間必須及時停止,每天的新聞聯(lián)播必看,一開始孩子就知道哪些是國家領導人,天天的國家都發(fā)生了哪些大事小情,從小養(yǎng)成關心時事的習慣。
因為我們兩口子都是老師,起早貪黑的忙,到家吃完晚飯也是各忙各的,媳婦一直是畢業(yè)班把關教師,忙著批改作業(yè),接打家長的電話,我也是寫教案、備課,我們兩口子都沒時間嘮嘮嗑啥的。孩子也自覺寫作業(yè),遇到不會的地方,我們單獨做講解指導,作業(yè)做完了,家里有課外讀物《十萬個為什么》,好像一套書有好幾本,涉及各門科學,是孩子的普及讀物,孩子就抱著一本書自己看,遇到實在不明白的地方,就問我或者我媳婦,有時候到學校去問老師,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孩子的學習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學校老師反映他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特別強,因為孩子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展。
除了看書學校以外,我還注意培養(yǎng)他的業(yè)余愛好啥的,給他買了個籃球,天天拍著做活動,在運動中運球,有時候做不好也會跌跟頭,我從來不說什么,我只告訴孩子,慢慢做,時間長了就會適應就會習慣,所謂熟能生巧。有時候還和小朋友打乒乓球,打不好還會生氣鬧小性子,我在一邊開導他,玩兒要有個玩兒的樣子,不能輸了就來脾氣,贏了就樂,作為男子漢,要勝不驕敗不餒。
冬天的'時候小朋友都怕冷,不愿意滑冰,我家前面有一條小溪,每年冬季就按時凍嚴,孩子天性愛玩,也要去玩,我就給他做了個冰車,幾塊小木板一訂,下邊找兩根粗鐵絲做成滑道,每回都玩得不亦樂乎,即使小手凍得通紅,有一回冰有些化凍,不小心掉水里了,弄了一褲子泥水,回家趕緊換上,第二天接著去找小伙伴去玩耍。
念初中的時候,就在我所任教的學校,除了繁重的學習任務,課余時間經(jīng)常參加學生業(yè)余籃球賽,既鍛煉了身體,又培養(yǎng)了團體意識。有時候電視上有他喜歡的體育比賽就跟我倆談條件,我一般時候都同意,比如說前幾年比較風靡的NBA籃球賽,只要沒啥重要的學習任務,都可以看。
我孩子的成績在年級排名始終是十多名的名次,他自己感覺不滿意,就跟我倆商量,要我指導他,為此我特意學習了初中物理的電學部分,拿著教材全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題,孩子看著我非常認真,最后表態(tài),我一定下功夫學好,功夫不負有心人,后來孩子考上了一所好高中,再后來考上了一所好大學。
在他學習的過程中,我始終做一個引導者、引路人,而不是強制、壓迫他去學習。
有意思的是人家孩子有病回家是休養(yǎng)玩耍,而我孩子感冒啥的回家,都是拿回來一堆書,一邊打著點滴一邊看書做題,這都不是我要求的,都是人家自己主動去做。
我始終認為孩子就像一棵小樹,你要尊重他的天性,不能把很多家長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所以我建議我們的家長要多讀書學習,掌握教育引導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和秘訣。
我有一點感受,就是要向唐人郭橐駝學習!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10
《種樹郭橐駝傳》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所著的一篇流傳千古的散文。歷代各種古文選本多選入此文。
橐(tuó)駝即駱駝,“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窿然伏行,故鄉(xiāng)人號之駝”。主人公姓郭,原名不詳,因為身體殘疾,背駝得很厲害,眾人就以“郭橐駝”稱呼其人。郭橐駝的絕技在于善于種樹,“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狈彩墙(jīng)他之手栽種或是移植的樹,不但都能成活,而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既早又多。個中訣竅何在?郭橐駝給出的答案貌似十分簡單!伴荫劮悄苁鼓緣矍益芤,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強調自己并非高人一等,成功的秘訣首先在于順應植物生長的客觀規(guī)律。但也不是“無為而治。“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只要在栽種或移植的過程中,保持樹根的舒展,把土培得平整,搗得嚴實,移栽時盡量保留樹木原來所生長的土壤。做好這些基礎工作后,不必再多動,不必再焦慮,該干啥就干啥去,等著到時候枝繁葉茂,花果飄香吧。
郭橐駝也指出了其它植樹者的問題所在!八舱邉t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然!币活惾俗鍪铝什莘笱埽`背樹木的本性,沒有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另一類人“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焦慮多動、急于求成,時不時摳摳樹皮,搖搖樹根,觀察長勢,考察指導,反而扼殺生機、適得其反。
大道至簡。郭橐駝這番種樹的道理,無論對于個人還是組織都有很強的現(xiàn)實的借鑒意義。人才培養(yǎng)、子女教育、組織管理、政策制訂都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既不可撒手不管,聽之任之也不可關心太過、急功近利。為政者、管理者重在做好“舒本培土”的基礎工作,切忌好高騖遠,朝令夕改。中國足協(xié)此前對于職業(yè)聯(lián)賽、青訓的一些做法,就可以說是和郭橐駝的種樹之道背道而馳,因而鬧出了不少笑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和種樹更是有相通之處。
教育主管部門如果不是在教育投資、師資培養(yǎng)、教材編寫、教法改進、質量提升這些根本性的基礎性的工作上下功夫,而是整天在中考、高考考幾門,算幾分等細枝末節(jié)上忙于炫技、頻頻“改革”、急功近利、撈取政績。視人才培養(yǎng)和選拔若兒戲,令教師、家長和學子無所適從。和那些“他植者”有何異哉?古往今來的.某些為政者、管理者違背客觀規(guī)律,沒定力,瞎折騰,舍本逐末,花樣百出。和那些“他植者”又有何異哉?
本文首段有一處貌似閑筆,卻是神來之筆。盡管被鄉(xiāng)人以“橐駝”二字稱呼,然而,“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面對鄉(xiāng)人以自己的生理缺陷取的不無嘲諷之意的綽號,主人公不但不以為忤,反而稱贊取得恰當,甚至拋棄自己本名,改以“橐駝”的外號自稱。吳小如先生評價說,柳宗元不著痕跡地描寫出了這位勞動者的“善良”性格。這豈止是善良,這分明是內心強大啊!面對別人的取笑,不慍不怒,欣然接受,勇于自嘲,大智若愚。有這樣胸襟的人,和那些太“把自己當根蔥”,自視過高的人比起來,必定少一分焦慮,多一分淡定;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實干;才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抱負。成事之道,不在技巧,而在本性。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11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既是人物傳記,也是一篇寓言體的敘事性散文,文章以老莊學派的無為而治,順乎自然的思想為出發(fā)點,借郭橐駝之口,由種樹的經(jīng)驗說到為官治民的道理。
郭橐駝,他既有殘疾,又精于種樹。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币蛏崞涿,亦自謂橐駝云。
橐駝即駱駝,人們稱這位主人公為橐駝,原帶有開玩笑,甚至嘲諷性質。但這位種樹的郭師傅不但不以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這里寫出了這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善良性格。他是外表丑陋而心靈美的人。
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他種樹的特點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長得碩茂,容易結果實,即所謂“壽且孳”,有人問他,這位老師傅說:
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SHI種植)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郭講的是極其平凡而實際卻很難做到的道理:”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翱梢姽⒉徊厮,而是”他植者“的修養(yǎng)水平和掌握規(guī)律的深度太不夠了。從這里,暗示給我們一個道理,即”無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個“欲”字,既概括了樹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種樹的要領。郭橐駝正是順著樹木的自然性格栽種,從而保護了它的生機,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這正是郭橐駝種樹“無不活”的訣竅。他植者則不然,他們違背樹木的本性,種樹時“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離”的惡果。這就回答了他們“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學標不學本。繼從管理的善與不善進行對比!拔饎游饝],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是郭橐駝的管理經(jīng)驗。乍看,好像將樹種下去以后,聽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實上s像疼愛孩子那樣的精心培育。
而我們疼愛孩子或對待自己也是一樣,要做到:順木之天,順應,順適,而不要愛之太殷,不要傷害天性,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既不是撒手不管,也不要關心太過,什么都放不下,結果適得其反,“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壓抑了甚至扼殺了天性。
無論種樹還是干其他的事,都要“順天致性”,而不宜違逆其道;想要順天致性,必先掌握怎樣才能“碩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把動機與效果統(tǒng)一,不允許好心辦壞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頭上。才算懂得真正的“養(yǎng)人術”。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12
最近,“虎媽”、“狼爸”、“鷹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面對這些家長用棍棒式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作法,人們廣泛熱議,到底我們是應該讓孩子自由發(fā)展還是及早地讓他們適應社會而為他們安排未來?
也許問題的答案就在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
現(xiàn)在我們老犯一個錯誤,就是一旦一件事不合理,我們就馬上走極端——支持這件事的另一面。嚴厲的家庭教育受到懷疑、指責,有人馬上打起旗號“讓孩子自由發(fā)展”。
看看郭橐駝是怎樣種樹的吧,“順天致性”是最好的方法,做到這一點,就自然而然能使樹“天全性得”。教育也一樣,我們不能放手什么也不管,“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我們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只要做到“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便足夠了。否則,有些家長“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恐怕只會使“木之性日以離矣”!半m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也許這是給家長的一個良好訓誡。
十年種樹,百年樹人。種樹和樹人相似,既要愛得適度,又要“順天致性”,如果現(xiàn)在家長將孩子看作追求功利的工具,那么,輸在起跑線上的便恐怕是整個社會了。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 13
《種樹郭橐駝傳》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所著的一篇流傳千古的散文。文章通過描述一位名叫郭橐駝的駝背老人種樹的故事,引申出治民、養(yǎng)人的道理,讀后令人深思。
郭橐駝,一個看似平凡卻擁有高超種樹技藝的駝背老人。他種的樹,無論是移栽的還是新栽的,都能成活,并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累累。他的秘訣何在?他強調,自己并非高人一等,成功的秘訣首先在于順應植物生長的客觀規(guī)律。他種樹時,會細心地舒展樹根,平整土地,夯實土壤,移栽時盡量保留樹木原來所生長的土壤。做好這些基礎工作后,他就不再過多干預,讓樹木自然地生長。這種“其蒔若子,其置若棄”的態(tài)度,正是他種樹成功的關鍵。
然而,反觀其他種樹者,他們或是敷衍了事,違背樹木的本性;或是過于溺愛,頻繁干預,結果反而適得其反,扼殺了樹木的生機。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無論是人才培養(yǎng)、子女教育,還是組織管理、政策制定,都需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既不可撒手不管,也不可關心太過、急功近利。
郭橐駝的種樹之道,實際上也是一種為人處世、治理國家的智慧。為政者、管理者應該像郭橐駝種樹一樣,做好基礎性工作,為人才成長、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然后放手讓他們自由發(fā)展,而不是過多干預、揠苗助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順天致性”,讓人才和社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此外,郭橐駝面對鄉(xiāng)人以自己的生理缺陷取的綽號,不以為忤,反而稱贊取得恰當,甚至拋棄自己本名,改以“橐駝”的外號自稱。這種大智若愚、勇于自嘲的胸襟,也讓人深感敬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放下身段,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他人的評價和嘲諷,這樣才能少一分焦慮,多一分淡定;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實干。
總之,《種樹郭橐駝傳》不僅是一篇關于種樹的寓言故事,更是一篇富含人生哲理的散文。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既要做好基礎性工作,又要學會放手,讓事物自然地發(fā)展。同時,我們也要學會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嘲諷,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wěn)。
【讀《種樹郭橐駝》有感】相關文章:
種樹的作文03-06
種樹的人作文04-23
關于種樹作文03-08
關于種樹的作文03-12
寫種樹的作文(經(jīng)典)11-23
《猴子種樹》說課稿01-03
種樹優(yōu)秀作文03-02
寫種樹的作文10-11
種樹的作文15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