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讓學習真正發(fā)生》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讓學習真正發(fā)生》有感1
從教兩年,我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都講了多少遍了,你怎么還記不住?”是啊,講了多少遍了,為什么還記不住?因為孩子根本沒聽進去,學習根本沒有真正發(fā)生,這是老師的悲哀,是學生的無奈!以往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是一遍一遍的講,口干舌燥,情緒亢奮, 可孩子似懂非懂者有之,聽得一塌糊涂者有之,根本沒聽者有之。
我現(xiàn)在的做法通常讓孩子讀讀題,然后告訴我,哪不懂,是一個詞,一句話,還是不清楚解題思路,哪里不會,我講哪里,講一遍不會,好,自己去請教他人,學會了給我講,如果一個孩子他能把做的題講明白了,才是真正學習了,真正學會了。在我們班孩子們有一個共識,無論誰給誰講題,都不能直接告訴答案。閱讀牛老師的文章,我找到了更多讓學習真正發(fā)生的方法與渠道。
“課堂上,學生“真實的回答”與“正確的回答”哪一個更有價值?無疑是前者。教學中,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都應該受到鼓勵和重視,要盡可能地“引出”而不是“堵塞”學生的真實想法,給各種基于思考的觀點與想法提供碰撞的機會。教師積極引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和“對話”,而不是只有一個聲音。”
如果你初次學習打棒球,你是愿意聽無數(shù)個關于棒球比賽的知識講座或是進行反復的分解練習,還是愿意和小伙伴在棒球游戲中學習棒球?相信選擇后者的居多。哈佛大學戴維·珀金斯教授以自己學打棒球的經歷倡導教師讓學生在一開始學習時就接觸全局,這樣學生才愿意主動參與學習,并樂于迎接一路遇到的挑戰(zhàn)。
在數(shù)學學習中,有的學生會在行為或心理上表現(xiàn)出非參與狀態(tài),他們之所以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是因為在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中,仍存在上述“第一種學習棒球的方式”,這主要表現(xiàn)為“了解病”和“要素癥”。所謂“了解病”是指大量了解有關知識,而不是直接學習如何去做;“要素癥”指的是周復一周甚至年復一年地專注于學習要素,卻很少學習和實踐有關全局的東西。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往往呈點狀化、割裂化的現(xiàn)象,這樣的碎片化思維表現(xiàn)在數(shù)學教學中則是對學科教學內容無系統(tǒng)的把握,學生只看到局部,知識、目標以散點狀呈現(xiàn),沒有整體的系列。在“教”與“學”雙方決定或被決定的關系間糾纏,忽略教學的相互關聯(lián)且共時性的特點。
“數(shù)學思維是需要時間的,只有給予充分的時間,學生才有可能達到真正的思維狀態(tài),才有可能思考得充分,想得明白。為此,應該舍得讓學生在思考中“浪費”時間。要讓課堂有機會進入一種“膠著的”對話狀態(tài);讓學生獲得正確結論的.“速度”來得慢一些;讓課堂能夠提供學生更多“討價還價”的機會;……”
“與知識的學習相比,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要。為此,要盡可能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投入質量和教學的思考性,讓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充滿思考的學習過程。課堂上的“動與靜”都只是表象,學生思維的深度才是更重要的!
“ 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留一份純真,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孩子生命成長的高度去思考教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預設走向生成,從關注教案的落實走向關注學生的思維,從關注問題的答案走向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唯如此,學生的學習才會真正發(fā)生。”寧愿我們的課堂以一種拖泥帶水的方式把教學向前推進,也不要順暢的完美。
讀《讓學習真正發(fā)生》有感2
俗話說: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我們的教學課堂也猶如“戰(zhàn)場”,我們必須做到知己知彼!凹骸笔墙處煂滩闹R的理解把握、教師如何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彼”就是教師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了解、學生薄弱的地方以及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如何認識、研究學生?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正如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習者已經道了什么。”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也沒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知識的空間,一味的讓學生接受教材上的‘正確概念’。我們辛苦的講解了教材上的`知識,但并沒有認識到教材上的知識與學生自身的經驗知識有什么關聯(lián),也沒通過對比讓學生認識到已有的知識經驗存在的不足之處,新的教材知識概念就很難建立起來,由此可見,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是我們達成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
了解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難點也就是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地方,也是學生在課后練習中的錯誤。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就是我們教師教學中的重點,在備課時,我們要考慮到以下三方面的知識:第一、超越學生學習水平的知識;第二、與學生生活經驗有差別的知識,比如上學期我們學習‘角’的概念時,就需要區(qū)分“墻角,桌角、牛角”等關于‘角’的生活經驗與數(shù)學教材中的‘角’。第三、學生學習過程中經常出錯的知識,最好的學習是從差錯中學習,易出錯的地方能夠真實的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了解學生如何想的。把握好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我們教師的教學目標。
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有差別的獨立鮮活個體具有個體性。在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學生的學習經驗還是接受新知識的理解能力都存在著差異,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觀察學生能力的差異,弄清每位學生的個性傾向,把教學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個性化處理,善于引導,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
【讀《讓學習真正發(fā)生》有感】相關文章:
讀《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有感03-16
真正的作文03-08
真正的“放開”03-14
真正的賊讀后感01-19
讀《深度學習》有感08-01
真正的自己作文03-14
真正的友誼作文03-11
真正的美麗作文03-08